荷花漫畫詩
⑴ 關於古詩[急]
離別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台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1、送別【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2、渭城曲【唐】王維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4、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唐】王維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5、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6、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7、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9、送魏萬之京【唐】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10、送陳章甫【唐】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盪,虯須虎眉仍大顙。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11、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別董大【唐】岑參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3、送李端【唐】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
14、賦得暮雨送李胄【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15、送人東游【唐】溫庭筠
荒戌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16、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7、雨霖鈴【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摧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8、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春
春: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簡析]
這首詩寫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二句是說:春天夜短,睡著後不知不覺中天已亮了,到處是鳥雀的啼鳴聲。這兩句詩抓住春晨到處鳥鳴雀躁的音響特徵,渲染出一種春意醉人的意境,烘託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二句,詩人在美夢乍醒、欲起未起之時,回想起昨夜的風雨聲聲,於是想見風雨過去必有很多落花,這里的聽覺形象「風雨聲 」決不是令人感傷的「斷腸聲」,而是包蘊豐富的「更新曲」。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彷彿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孤城:指玉門關。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羌:古代的一個民族。
--------------------------------------------------------------------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絲絛: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飄拂的柳枝。
[簡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徵。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作者簡介: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唐代詩人。
----------------------------------------------------------------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夏:
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鷺:一種水鳥。
3.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簡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
唐代詩人高駢《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代詩人王令《暑旱苦熱》
清風無力屠得熱,
落日著翹飛上山,
人困已懼江海竭,
天豈不惜河漢干。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秋
秋:
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請到碧霄。
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 yú ):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
憫 農1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注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
-----------------------------------------------------
憫農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冬 :
唐·孟郊《苦寒吟》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天寒色青蒼,
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
短日有冷光
唐·元稹《南秦雪》
才見嶺頭雲似蓋,
已驚岩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
萬樹松蘿萬朵雲
唐·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 暮 蒼 山 遠,
天 寒 白 屋 貧。
柴 門 聞 犬 吠,
風 雪 夜 歸 人。
[注釋]
1.芙蓉山:地名。
2.蒼山:青山。
3.白屋:貧家的住所。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簡析】本詩妙在自然,創造出一種不尋常的藝術境界,突現了詩人的抑鬱心情和傲睨一切的性格。
⑵ 左河水白露詩「衰荷滾玉閃晶光」,後面一句怎麼說的
左河水白露詩:「衰荷滾玉閃晶光」下一句是,「一夜西風一夜涼」。
左河水的《白露》原文如下:
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
雁陣聲聲蚊欲靜,棗紅點點桂流香。
作者:左河水,男,1958年7月生於江西廬山市(原星子縣),長期學習工作在南昌。復旦大學經濟碩士,學者,客座教授,國際貿易商,應用文寫作學家,詩人,業余作曲家,漫畫家。
(2)荷花漫畫詩擴展閱讀:
譯文:
進入白露節點後,荷花開始凋零。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散發出一絲絲的光,就像白玉從荷葉上滾下來,西風吹來,涼了一夜又一夜。大雁往南飛,發出一聲呼喚,蚊子開始安靜不再嗡嗡。果園里的棗子成熟了,紅彤彤的小團,桂花也開始飄香了。
這是現代作家左和的一首節氣詩。詩人使用28句七字掌握白露節氣的氣候,代表的季節性增長狀態和活動特點鮮花,水果,野鵝和蚊子,生動地表達了季節性白露節氣的特點和典型的表示。
第一句,「傾蓮玉閃光。」詩人描寫了荷花的狀態,這是一種著名的夏季花,反映了白露節氣的兩種現象:第一,在夏季,荷花絢麗,花期長,但到了秋天,白露節氣開始下降;其次,以白玉為白露,代表立秋季節的開始。因為露珠是溫度下降時凝結在荷葉上的水珠,詩人用它作為天氣變涼的標志。
第二句,「西風一夜涼」。這是中秋節白露季節的一個重要特徵。到了白露,夏季的風逐漸被冬季的風所取代,來自西北的冷空氣分批南移,一次又一次地降低了氣溫。
第三句,「鵝陣鳴蚊子要安靜」。白露是秋天的三個節氣,大雁南飛,唱個不停。與此同時,自仲夏以來最令人討厭的蚊子終於開始安靜下來。
第四句,「紅棗點桂花香」。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是白露節氣,而農歷已經標志著8月的節日。這時,果園里的棗子已經熟了,鮮紅的點點滴滴,落在了一片果樹上,等待著果農們去收獲。同時也到了「月桂花」的季節,這時房子後的房子前的房子一可一桂花樹開始散發和浮動誘人的香味。
⑶ 漫畫《長安幻夜》里的詩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這是《夭色》畫集中的)
這首詩非常有名,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華」。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無非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艷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實在是寫得好。誰讀過這樣的名句之後,眼前會不浮現出一個象桃花一樣鮮艷,象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呢?
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寫過《詩經通論》的清代學者姚際恆說,此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並非過當的稱譽。第二,短短的四字句,傳達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這很可貴。「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細細吟詠,一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充溢字里行間。「嫩嫩的桃枝,鮮艷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你看,多麼美好。這種情緒,這種祝願,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點,這首詩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想,一個姑娘,不僅要有艷如桃花的外貌,還要有「宜室」、「宜家」的內在美。這首詩,祝賀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賀人新婚的詩那樣,或者誇耀男方家世如何顯赫,或者顯示女方陪嫁如何豐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講「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確實高人一等。這讓我們想起孔子稱贊《詩經》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孔子的話內容當然十分豐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這樣一種思想呢?陳子展先生說:「辛亥革命以後,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國風選譯》)聯繫到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農民娶親「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寫法也很講究。看似只變換了幾個字,反復詠唱,實際上作者是很為用心的。頭一章寫「花」,二章寫「實」,三章寫「葉」,利用桃樹的三變,表達了三層不同的意思。寫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麗;寫實,寫葉,不是讓讀者想得更多更遠嗎?密密麻麻的桃子,鬱郁蔥蔥的桃葉,真是一派興旺景象啊!
然後,漫畫版剛開始有一首詩,是《長安古意》 盧照鄰 :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凰吐流蘇帶晚霞。
百丈游絲爭繞樹,一群嬌尾共啼花。(不止四句)
⑷ 有個看圖寫古詩的題目想請教高手!!!
蘇軾作品四首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丙辰:宋神宗熙寧9年(1076年)。達旦:直到天亮。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天上宮闕:指傳說 中月中宮殿。不勝寒:冷的使人受不住。轉朱閣:月光照射入紅色華美的樓閣。綺戶:雕花的窗戶。照無眠:照著有心事不能入睡的人。嬋娟:美人;這里指月亮。
【簡析】這是一首中秋詞。抒發詩人對千里之外的兄弟子由的懷念。詞的上片,因問月而展開幻想,在幻想 中他回到仙境,但最終還是眷念人間,但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苦悶。下片因月而引出離別的思緒,把人 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相比,說明事物沒有十全十美,最後以「千里共嬋娟」的樂觀曠達的祝願結 束。全篇筆法曲折多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說理通達,情意深厚。
江城子
蘇軾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注釋】乙卯:宋神宗熙寧8年(1075年)。千里孤墳:蘇軾之妻王氏埋葬於四川,當時蘇軾在密州,相隔 幾千里。鬢如霜:兩鬢全白。言自己飽經滄桑,衰老得很快。小軒窗:小室的窗前。軒:只有窗檻的小 室。短松崗:種植小松樹的山崗,指王氏墓地。
【簡析】這是一首悼亡祠。漫長的十年過去了,詩人對亡妻的懷念極其深沉,上片抒寫自己的哀思,訴說十 年來的苦難生活,而致「縱使相逢應不識」,才四十歲就白頭了。下片通過夢境寫相思之切,夢中相逢之 悲,最後寫「明月夜,短松崗」下的孤墳,反映了「無處話凄涼」的苦痛。全篇採用白描手法,流露詩人 懷念亡妻的真情實感,句句沉痛,字字悲哀,動人肺腑。
臨江仙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
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注釋】東坡:原是黃州的一片荒地,蘇軾曾在此開墾耕種,並仿白居易在四川忠州東坡墾地事跡,取名 為東坡。鼻息已雷鳴:已經熟睡。鼻息:鼾聲。營營:來往不停,這里指為名利奔忙。縠紋:形容水中 的微波。江海寄餘生:把今後的歲月寄託於漫遊、歸隱的生活中。
【簡析】這首詞寫於永豐五年。蘇軾被貶黃州後,住在臨皋亭,後來又在東坡建一小屋,取名雪堂。這首 詞是寫他從東坡雪學堂夜飲後回歸雪堂的情景。抒書寫他內心的憤懣的情懷,表現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 要求精神的解脫。 在夜深人靜的荒涼大江邊,詩人「倚仗聽江聲」,從諦聽大自然的聲音中,悟到人生的真諦,希 望擺脫人生的得失榮辱,尋找自由的生活。「江海寄餘生」一語,讀來似是消極情調,實際是表現了詩 人在逆境中對自由的追求。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顧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身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注釋】念奴嬌:詞牌名。大江:指長江。風流人物:為人所仰慕的傑出人物。故壘:舊時的營壘。周郎赤壁: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周瑜二十四歲時為吳國中郎將,人稱周郎。亂石穿空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插 天空。公瑾:周瑜的字。小喬:周瑜的妻子。綸巾:有青絲帶的頭巾。故國:指赤壁古戰場。華發:花白 的頭發。樽:酒杯。酹:祭奠時把酒澆在地上或水上。
【簡析】這首歌詞時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貶於黃州時寫的。詞中描繪祖國壯麗的江山,詠嘆古 代英雄人物的業績,抒發詩人懷古之情,表達了他的政治理想,但也流露了自己功業未就的苦悶。 詞的開頭,一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就豪情洋溢。而「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捲起千堆雪」的描繪,把赤壁景象寫的雄奇險峻,有聲有色。在「江山如畫」的壯闊背景中,又突出了 「雄姿英發」的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小喬初嫁了」兩句車,寫周瑜的風流英俊,「羽扇綸巾」兩句, 寫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在談笑風生中取得赫赫戰功。而「故國神遊」之後,則抒發自己的感慨。 全篇把寫景、詠史、抒情三者融合在一起,氣勢豪邁,歷來被認為是蘇軾豪放詞代表作。
⑸ 豐子愷的漫畫「蓮花生沸湯」有什麼寓意
自古諸哲人,不見有長存;生而還復死,盡變作灰塵。」說實在的,我最早讀寒山詩時,真不知道為什麼憑這樣的詩句也能留名千古?但當我步人中年,想想這一生的際遇,回憶從前的種種夢想,再看這樣的詩,內心真是充滿無限感慨,深為寒山的深情厚意所感動。當我們年少時,渴望權勢與成功,及長,又渴望發財與名望,再及長,我們希望成為他人的導師——即使沒有文化仍然好為人師。甚至在寒山看來,做哲人是人生最大的貪圖。所以他一生棲息在山林,如同佛陀所教導的那樣, 「我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當我們了解了這一點,再讀寒山的「生而還復死,盡變作灰塵」,認真想想,人生竟然真的如此。天哪,這是多麼容易知道而又多麼不願承認的道理啊!一個人如果真的明了最後這句話,他的人生是多麼自在,多麼有意義!又如「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這有幾個人能做到?要知道,寒山是一個懂得感嘆自己淹留三十年的人!有的人二天不去泡吧,就會象生病一樣;兩個月不吃眾生肉,就會覺得非常痛苦;半年不罵人,自己都覺得自己像外星人。是否有人想過,一個智者,一個詩人,在風雨歲月里住在山洞都做些什麼?大家只看寒山的詩句之美,也應想到,那裡也有他幾十年修行的智慧。「人不知而不慍」,這是至美之境啊。那些「彼此莫相啖,蓮花生佛湯」、「布施生生富,慳貪世世貧」等勸世真言,更是有著無限的真實功用。如果把寒山詩列為禪詩,理由自然也是極為充分的。他有過關於禪意禪境的特別開示:「余家有一窟,窟中無一特;凈潔空堂堂,光華明日日。蔬食養微軀,布裘遮幻質;任你千聖現,我有天真佛。」天真佛,也是後來禪宗經常使用的詞。當然,流傳更多的是那些抒發一個悟道者情感的詩篇——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吾心似秋月,碧潭深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一個修道者的喜悅溢滿大千。那句「觀空境愈寂」,如此直接了當,讓人覺得後世禪宗的公案倒顯得麻煩!當我們習慣了妄想和繁華時,我們忽視了寒山詩純朴中的巨大力量。但它不會因為我們的忽視而消失,它仍然——也會長遠存在。
⑹ 大家看過漫畫,尼羅河的女兒 嗎請問埃及人為什麼喜歡荷花 啊
睡蓮的署名Nymphaea,有其詩意的起源,是來自於希臘神話中生活
於山林水澤的美仙女寧芙(Nymph),由此可見此花姿容之婀娜嬌美。
古埃及人十分敬愛睡蓮,因為它生長在大地之母尼羅河上,孕育著
生命力;而且埃及民族篤信人死後會復活,睡蓮的花暮合晨開,正可象
征死而復生,所以它不僅成為葬禮上的供花與陪葬物,也盛栽於神殿庭
院中,這就是花語"信仰"的由來。不過在德國,睡蓮一變而為邪惡德化
身,依當地的古老傳說所描述,沼澤中的水妖每每幻化成妖艷的睡蓮,
以誘使路人採摘它,再趁機拉人落水。
睡蓮與荷花(蓮花)是不同屬的植物,但經常為人所誤認。要區別
二者,最明顯的是荷葉出水而睡蓮葉多半浮水;且荷花的花萼花瓣無法
區分,睡蓮的花萼則可明辨。此外,荷花結蓮蓬和長蓮藕,睡蓮皆無,
顧荷花的經濟價值較高。
荷花
集聖潔象徵與實用價值於一身的荷花,在埃及、印度、中國等國的古
代文明中,即已展現芳蹤。古埃及人相信荷花象徵緘默之神,隱藏著眾神
祗的秘密,而且她的香氣是眾神的氣息,在宗教儀式上不可或缺。起源於
印度的佛教認為荷花象徵神聖和不滅,不僅菩薩趺坐蓮座上,佛經中
也屢見"蓮"字。至於在中國,詩經鄭風中歌詠"隰有荷花"之句;到宋朝理
學大儒周敦頤的"愛蓮說"一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
玩"的高尚形象更深入人心,"花中君子"的美譽也非她莫屬。
民間除了習慣食用營養豐富的蓮藕與蓮子外,也常以荷花插瓶奉於供
桌,或栽養於水盆之中,以賞其風姿。
⑺ 拆得荷花輝忘卻,空將荷葉蓋頭歸什麼意思
採的荷花卻不小心忘了,無奈只能把荷葉當成帽子蓋在頭上回家去。
出處:《折內荷圖》豐容子愷
子愷先生的散文是白話文中的妙品。他筆下的石門鎮、緣緣堂、清明節,四軒柱、癩六伯與小兒小女,乃至家養的大鵝,無不鮮活靈動,飽含童真與詩意。
(7)荷花漫畫詩擴展閱讀
豐子愷先生創作的抒情漫畫。經常從人類世界的溫暖中汲取,人性是好的,孩子是孩子般的,這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在追求「最喜歡的中小可以看大,但也在字元串之外要求額外的筆記「,工作到達了混合和說明的場景。
「折荷圖」豐子愷將觀眾帶入了一個充滿生機的「小人物」,通過兩個「忘記了蓮花,忘記將荷葉歸還到頭上的小人物」,給人們無限的想像力。充滿活力的簡潔明快的場景補充了環境。整個畫面充滿了孩子,就像早春的小雨。在這個國家芬芳的春天香氣中,它鬆了一口氣。
⑻ 「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豐子愷寫的這首詩的名字叫什麼啊
「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豐子愷寫的這首詩的名字叫八指頭陀。
原文: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罵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對境心常定,逢人語自新。可慨年既長,物慾蔽天真。
釋義:所謂嬰兒行,在兒時的時候,我們的分別念要少得多,心也清凈得多。外鏡的苦樂對我們的影響也小。正如蓮花一般,雖然在污濁的環境,但是並不受其染污。遭到打罵也並不會真正的產生瞋晦的心。就像是入定一般,不受外在的干擾。修行者修心莫過如此,能這般也就離解脫不遠了。
(8)荷花漫畫詩擴展閱讀
豐子愷(1898—1975年)漫畫家、作家、翻譯家、美術教育家。原名豐潤,又名豐仁。浙江崇德(現屬桐鄉)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繪畫。1921年東渡日本,學西洋畫。回國後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和上海立達學園任教。
1925開始文學創作並發表漫畫。1928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以漫畫著名藝壇。並寫作了以中小學生和一般音樂愛好者為對象的音樂讀物32種。文筆淺顯生動,起了普及西洋音樂知識的啟蒙作用。
50年代還從事介紹蘇聯的音樂教育、音樂情況及翻譯歌曲。抗戰爆發後,舉家內遷,在任教的同時積極從事抗日文化活動。抗戰後返滬杭,居家從事創作和翻譯。
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護生畫三集自序》
古人說:「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我不師古,恐怕全在暗中摸索?但摸了數年,摸得著路,也就摸下去。——《畫展自序》
⑼ 詩歌——適合小學生的詩歌
飛得更高
我想變成小鳥,
飛得很高,
與太陽玩耍,
飛得更高。
我想變成火箭,
飛得很高,
去看各種行星,
飛得更高。
《雨後》
作者:冰心
嫩綠的樹梢閃著金光,
廣場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裡一群赤腳的孩子,
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
小哥哥使勁地踩著水,
把水花兒濺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說著自己就滑了一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
嘴裡說:「糟糕——糟糕!」
而他通紅歡喜的臉上,
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
小妹妹撅著兩條短粗的小辮,
緊緊地跟在這泥褲子後面,
她咬著唇兒,
提著裙兒,
輕輕地小心地跑,
心裡卻希望自己
也摔這么痛快的一跤!
1959年6月23日
我想
作者 高洪波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樹枝上。
帶著一串花苞,
牽著萬縷陽光,
悠呀,悠——
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我想把腳丫
接在柳樹根上。
伸進濕軟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營養,
長呀,長——
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我想把眼睛
裝在風箏上。
看白雲多柔軟,
瞧太陽多明亮,
望呀,望——
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自己
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得生輝,
變小花,開得漂亮。
成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願望。
我會飛呀,飛——
飛到遙遠的地方。
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
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1 [花蕾]
公園里萬紫千紅
花兒朵朵
開得真美
每一朵溫柔的笑靨里
都有孩子們的影子
2 [翅膀]
那小小的 長了翅膀的心
恨不得 飛到太空去
因為
晚上天空的星星
眨眼誘人
想摘滿滿的
一花籃
送給老師和小朋友
3 [激動的眼睛]
在繁花喧囂的日子裡
六月告別春風的季節
一顆顆晶瑩剔透
純潔無比的心翼翼的綻開
翠綠色的幕幔緩緩開啟
舞台上粉黛濃妝的小天使
咿咿呀呀地細訴著
滿樹都是鮮艷的故事
天空湛藍如水
是誰 用潤濕的紅手帕
捂住自己激動的眼睛
4 [七律 兒童節的公園
百花開放笑聲甜,
拂面濃馥六月天。
對對白鴨游碧水,
雙雙木槳盪畫船。
嫦娥羨慕兒童節,
織女思凡懶做仙。
敢問瑤台誰是主?
新蕾初綻正童年。
5[兒童]
我們是初升的太陽,
明天心比天還要高,
今天我們是涓涓小溪,
明天將變成大河,
洶涌咆哮 今天我們是出巢的小鷹,
明天將飛得很高很高。
今天我們是含苞的小花,
明天將奼紫嫣紅,
分外妖嬈。
我們就是我們,
紅領巾在胸前燃燒。
請看明天
我們將舉起山,
挑起河,
捧起現代化的祖國,
飛向金色的目標……
6[獻給六一兒童節的詩 ]
花蕾是你的年華
包在叢叢的綠葉之中
嬌之之嬌
象是睡夢中的微笑
春天是你的節日
歌聲裝滿了你的書包
隨便拿出一首掛在嘴上
又蹦又跳
繁華是你的等待
當你能駕馭這個世界的時候
五彩斑爛的夢想
都會隨你的創造而實現
啊,你是人類最早的節日
也是人類最永久的期盼
你是人類最早的啟蒙
更是人類最大的希望
7[ 童年]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還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拚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游戲的童年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了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 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裡的零食 手裡的漫畫 心裡初戀的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 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有人知道為什麼 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裡面有沒有住著神仙
多少的日子裡 總是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么好奇 就這么幻想 這么孤單的童年
陽光下蜻蜓飛過來 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 畫不出天邊那一道彩虹
什麼時候才能象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 盼望著明天 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