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糕視頻
① 海棠糕的做法和配方
海棠糕的做法
用料
面漿(可以做一鍋4個大海棠糕的量):
雞蛋:1個(60g左右的中型)
麵粉:120g
溫水:150g
小蘇打:2g
白砂糖:2-10g(喂酵母用,量比較隨意)
酵母:2g(也可以使用泡打粉)
老面:50g(可不用,不過用了味道更地道)
餡料:
1.豆沙餡:
市售豆沙:適量(我買的是展藝)
市售蜜豆:適量(可選,用於增加口感)
鹽:少許(調整豆沙餡)
糖豬油:適量(可選,新鮮切丁的豬板油撒白糖拌勻,不喜歡不用放)
2.肉餡:
肥瘦合適的豬絞肉:適量
蔥、姜、黃酒等:適量(去腥用,按喜好放)
老抽:適量(上色用,也可以用生抽但是鹽要調整)
鹽:適量(要比平時做餛飩餡的味道更咸一點)
味精:少許(提鮮用)
糖:少許(無錫小吃肉餡必備!也有提鮮的作用)
撒料:
青紅絲、蜜棗等傳統蜜餞:適量
芝麻、瓜子仁、松子、核桃碎等果仁:適量
做法
至少隔天晚上准備老面。這一步可以省略,但是味道可能會有一點差別。老面配方我用的是下廚房裡搜到的方子,省時省力相當不錯。製作之前從冰箱里取出來剪取50g
另外如果用新買的鑄鐵雞蛋漢堡模具,要記得提前洗鍋開鍋塗油,這樣使用的時候就不沾
准備面漿:溫水化開酵母粉,加入雞蛋、小蘇打、白砂糖攪勻,加入麵粉攪勻,最後加入取出來的老面攪勻即可。在溫暖的地方放置一會兒。(如果不用老面也是可以的,根據小貼士里視頻中面漿的濃稠程度調整麵粉和水的量即可。)
准備餡料:
豆沙餡:把所有豆沙餡的配料放在一起攪勻即可。豆沙和蜜豆的比例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覺得太厚重就稍加一點色拉油,噴一點點水然後微波爐轉20秒,熱了就很容易攪勻。傳統豆沙餡(據說)是要放點鹽的,這樣口感沒那麼死甜,我試了下覺得可~
糖豬油:傳統款會放一點,我自己不喜歡所以我沒放
肉餡:其實就是自家包餛飩餃子的基礎肉餡,鹽稍微多放一點,用醬油上色,然後加糖!!攪勻!
准備撒料:撒料里的青紅絲和蜜棗之類蜜餞切碎,跟乾果類混合即可。
開始做了!
中小火熱鍋,同時刷入一定量油防粘。舀入適量面漿蓋住底部,放上一大塊豆沙/肉餡,然後再倒一些面漿蓋住餡料即可。我給的量可以做4個滿模的海棠糕,如果不想吃這么大個的就少倒一點面漿好了
事先混合好的撒料、糖豬油直接撒上去就行
加熱2分鍾左右,用一個叉子從邊緣插進去轉一圈,幫助糕體和鍋子分離,然後直接用叉子把糕體取出來放到盤子上備用。
如果能順利分開就說明可以了,如果開鍋防粘沒做好或者時間太短就會比較有阻力
鍋子底灑上適量白糖,中小火加熱成焦糖
把取出的糕一個個翻面放回鍋里。小心燙,可以戴個手套。稍等1-2分鍾注意觀察鍋子里冒出的水汽和聞味道,不要把焦糖面搞得太焦了,但也不能讓內陷和面漿部分不熟。這個操作一下就可以了解了,不太難
關火取出就可以食用啦
② 上海國慶節大家都去哪裡玩我喜歡看風景逛街之類的
歡樂谷沒去吧?
炮台灣濕地公園或者浦東濱江公園沒去吧?
③ 上海的特色小吃
④ 上海閔行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閔行區浦江鎮郊野公園:郊野公園分為五大區域,奇跡花園區,森林休憩區,柳鷺田園區,濱江漫步區,活力森林區。其中奇跡花園是主區域,人流量比替他區域要大的多。
召稼樓古鎮:位於閔行區浦江鎮,這里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地,城隍故里。召稼樓古鎮中保存比較完好的遺跡有「禮耕堂」,「梅園」等。
韓湘水博園:位於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江川路。是一座水生態園林,園內水多,橋多,亭多。它是一處非常優雅的水文化園,古橋博物館。
熱帶風暴: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新鎮路顧戴路口,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水上樂園之一,園內設施齊全,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是夏季消暑遊玩好去處。
錦江樂園:位於上海市閔行區虹梅路,是上海市第一家大型現代化游樂園,園內有一座巨大的摩天輪,非常醒目,每次路過那裡,都會看到摩天輪龐大的身軀。園內有許多的遊玩項目:有環園列車,雙層木馬,颶風飛椅,碰碰車,雲霄飛車等等,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受。
⑤ 海棠糕麵糊做法詳細視頻
摘要 步驟 1: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加入一點泡打粉,一點就行。
⑥ 上海有什麼好玩的啊
●人民廣場。(這是上海很繁華的地段,附近好幾個大型商廈,香港名店街市上海少男少女經常去購物娛樂的地方,但一般外地人很少知道) ●淮海路。(價格稍貴,但同樣很有特色,漫步在這樣繁華的老街,不僅會感嘆上海的風光無限啊...) ●南京路。(全國聞名的南京路步行街,我就不詳細介紹了吧,haha) ●jj club大型游戲超市。(喜歡玩游戲的學生注意:這是新開的一家上海最大的游戲超市,它宏大的外形會使你興奮不已,裡面的設施,游戲機更是全得不得了,還有運動健身區,無限量大頭貼區,燙發區,別忘了地址:共和新路大寧路交叉口(上海馬戲團旁邊)) ●外灘那邊的油輪也值得坐一下,這是欣賞美麗上海灘夜景的好辦法哦~! ●城隍廟。(上海最有特色的老廟,裡面各色小吃,飾品應有盡有,不去會很遺憾的哦~!) ●另外,有的計程車司機故意坑初次來上海的外地人,會繞道遠行,下車前別忘了索要發票,這樣可以保證您的合法權益,必要時打投訴電話。 上海比較有名的小吃有城隍廟綠波廊的蟹粉小籠,西哈努克親王吃過的雞鴨血湯,西施豆腐坊。吳江路和康定路的小楊生煎。雲南路的鮮得來排骨年糕,小紹興三黃雞。另外就是有名的四大金剛。 買衣服有襄陽路服飾街,七浦路服飾街,還有就是輕紡市場。 生煎饅頭,南翔小籠包,三鮮小餛飩,油豆腐線粉湯 ,開洋蔥油拌面,條頭糕薄荷糕,海棠糕,蟹殼黃~~
⑦ 介紹上海灘的小吃,有名的。
上海是各種名特小吃薈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於粵港地區的純甜味,也有別於四川、重慶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
上海的小吃,有蒸、煮、炸、烙,品種很多,最為消費者喜愛的,莫過於是:湯包、百葉、油麵精。這是人們最青睞的「三主件」。
湯包:上海湯包的特點,做工精細,小巧玲瓏,皮薄,餡多、蝦肉、蟹肉,不論是哪一種餡,都鹹淡適度,口感極好。每一小籠內一般放湯包十個,用松針鋪底,不粘皮、又清香,端上桌後,觀其形、聞其味,食慾大增,咬開皮,包內有少許油水,故稱「湯包」。
百葉:是一種用豆精皮(上海稱為「千張」)做成一個結子的小吃,有若干層,故叫「百葉」,沸水煮熟後盛入有骨頭湯的碗里,並加入精鹽、味精蔥花等作料,吃起來清淡爽口。
油麵精:是用精麵粉發酵後做成一個個小圓團,用油鍋炸泡成金黃色後起鍋,再放入有滾燙骨頭湯和加了若干作料的碗內,食用時,有一種油而不膩的可口之感。
上海除了濃油醬赤的本幫餐飲,其實最令上海人引以為豪的因該是上海的各色點心。無論是市井的四大金剛,鹹菜泡飯,還是綠波廊里接待西哈努克的鴿蛋圓子、眉毛酥,均是上乘之美味。搜羅起角角落落的小點心,慢慢品嘗,美味就從小處漸漸蔓延……
[title]上海師大傳統名小吃/[title]
1.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麵粉報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里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一級。當然咯,生煎如今也有了一定的「美味」發展,蟹肉生煎,雞肉生煎包的口味,也都是一級棒的,而且,現在許多的上海餐飲小吃店,都推出了類似於這樣的,夠傳統也有新意的小吃,想要一嘗美味,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
2.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襇十四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美味秘笈: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皮薄、汁鮮、肉嫩、餡豐
3.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美味秘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
4.油豆腐線粉湯
干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里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美味秘笈:湯水夠清,味道夠鮮。油豆腐、粉絲和百葉包,再加個雙檔,保證你鮮地掉眉毛。
5.開洋蔥油拌面
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和面條一起伴著吃。
美味秘笈:面韌勁十足,開洋鮮美,蔥油噴香。一碗好拌面在手,如果桌上再來幾份好味道的小菜,你一定會覺得吃小吃,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
6.條頭糕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樹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後更好吃。
美味秘笈:薄荷糕,甜、涼爽口,夏季吃頗為下火。條頭糕,又軟又凝,甜度適中
7.海棠糕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一輩了,年輕人恐怕有很多都沒吃過。它的外層是粉皮,裡面是豆沙餡,在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於模子的形狀象海棠花,故得名。
美味秘笈:外形呈咖啡色,吃表面撒著飴糖,吃口分外香甜。
8.蟹殼黃
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起來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
美味秘笈:酥、香,滿地找芝麻
9.擂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以設攤賣湯團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團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團表面滾了一層糯米乾粉,後又試制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團取名擂沙圓。
擂沙圓品種的品種有許多:鮮肉、豆沙、芝麻等。其色粉紅,豆香濃郁,軟糯爽口,攜帶方便。
做法小貼士:喬家柵點心鋪經營的擂沙圓是將崇明縣大紅袍赤豆煮熟後磨成沙,曬干後即成紫紅色的粉,然後,把包有鮮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餡心的糯米湯團煮熟,瀝干水分,滾上一層豆沙粉。這種湯團,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一直深受遊客的歡迎。
10。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鮮得來」。「小常州」排骨年糕選用常州、無錫等地的豬脊骨肉,用醬油腌漬後,再放入用醬油、油、糖、蔥薑末、酒等混合的油鍋中氽,氽至色呈紫紅、肉質鮮嫩、味道濃香時取出。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煮熟後,放在石臼里用榔頭反復捶打,待捶打至米已無整粒後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里裹一小塊已經氽過的排骨,再入醬汁油鍋中煮氽。
吃時,灑上五香粉,則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
「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
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做法小貼士:
1、 肋骨用刀背將兩面拍松。加料酒、鹽、醬油輕拍、捏,使之入味。
2、將菱粉和麵粉雞蛋攪拌均勻,浸裹在排骨表面。
3 、下肋骨過油炸至表面結皮,撈出瀝油。
4 、鍋內留少許油,加蔥段、姜絲、八角、桂皮炒出香味,加肋骨、糖、胡椒粉、少許鹽、適量的水,以中小火燒10分鍾至成骨頭湯。
5、油燒七成熱,下年糕炸至表面結皮,撈出瀝油。
6 、將年糕加入排骨湯中,繼續燒至年糕入味、湯汁變濃汁。
7、盤中裝入年糕,蓋上排骨,淋上湯
趕快品嘗一下你自己的手藝吧!!
另外小有名氣的小吃更是數不勝數:
有:小紹興雞粥;糟田螺;油氽饅頭;素菜包,等
附錄:
上海著名土特食品:桂花糖藕、鴿蛋圓子、金瓜、醬包瓜、鴿牌龍蝦片、松江四鰓鱸、邵萬生南味食品、小紹興白斬雞、稻香村鴨肫干、楓涇丁蹄、進京乳腐、豆腐乾、水蜜桃、亭林雪瓜、城隍廟五香豆、上海梨膏糖、三黃油雞、它似蜜、五芳齋糕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