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是禪友
A. 花中十友、花中十二客是什麼,為什麼會有上述總結
花中十友分別為:
(一)蘭花(芳友)、(二)梅花(清友)、(三)臘梅花(奇友)、(四)瑞香花(殊友);
(五)蓮花(凈友)、(六)梔子花(禪友)、(七)菊花(佳友)、(八)桂花(仙友);
(九)海棠花(名友)、(十)荼蘼花(韻友)。
花間十二客分別為:
(一)牡丹──貴客 、(二)梅花──清客、(三)菊花──壽客、(四)瑞香──佳客;
(五)丁香──素客、(六)蘭花──幽客、(七)蓮花──靜客、(八)荼靡──雅客;
(九)桂花──仙客、(十)薔薇──野客、(十一)茉莉──遠客、(十二)芍葯──近客。
宋代詩人曾端伯以十種花各題名目,稱為十友,後有人將十友花各配詩一首,一時傳為佳話。
宋代張敏叔以十二花為十二客,各賦詩一首。從此以後,十二客即成為畫家畫題。
(1)蘭花是禪友擴展閱讀:
花中十友、花中十二客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文化活動、交流中逐漸形成的一種風雅文化。
梅花--清友
《墨梅》 作者:王冕,朝代:元
詩文如下: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翻譯為白話文內容是: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此詩是王冕在長途漫遊以後回到了紹興,在會稽九里山買地造屋,名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此詩就作於梅花屋內。後被宋代詩人曾端伯將此詩列為花中十友其中一首。
B. 「花中十友」指的是那「十花哪十友」
牡丹--貴友 丁香--殊友 荷花--靜友 茉莉--雅友 桂花--仙友 海棠--名友 菊花--佳友 芍葯--艷友 梅花--清友 蘭花--禪友
C. 十種花代表十種朋友是怎麼說的
宋人曾端伯稱以下十花為十友
茶花——韻友
茉莉——難友
瑞香——殊友
荷花——凈友
岩桂——仙友
海棠——名友
菊花——佳友
芍葯——艷友
梅花——清友
梔子——禪友
D. 花中十二友是什麼
芳友:蘭花;清友:梅花;奇友:臘梅;殊友:瑞香;佳友:菊花;仙友:桂花;名友:海棠;韻友:茶花;凈友:蓮花;雅友:茉莉;禪友:桅子;艷友:芍葯。
E. 十種花代表十個朋友,如:牡丹代表貴友等
宋代詩話載詩人曾端伯以十種花各題名目,稱為十友,後有人將十友花各配詩一束,一時傳為佳話。
一、蘭花*芳友:春暉開禁苑,淑景媚蘭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會氵頁群子折,佩里作芬芳(唐李世明)。
二、梅花*清友: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三、臘梅花*奇友:天向梅梢獨出奇,國香未許世人知。殷勤滴蠟緘封印,偷被霜風折一技能(宋楊萬里)。
四、瑞香花*殊友:幽香潔淺紫,來自孤雲嶺。骨香不自知,色淺決殊知(宋蘇軾)。
五、蓮花*凈友:蓮花生淤泥,凈色比天女;空明世無匹,銀瓶送佛聽;蔫然落寶床,慶返梵天去(唐孔穎達)。
六、梔子*禪友:禪友何時到,遠從毗舍園。妙香通鼻觀,應悟佛根源(宋王十朋)。
七、菊花*佳友:南陽菊水多耆舊,此是延年一種花。八十老人勤未啜,定教霜鬢變成鴉(清鄭板橋)。
八、桂林*仙友:滴露研朱染素秋,輕黃淡白總含羞;量空金粟知難買,擊碎珊瑚惜未收。仙友自傳丹灶術,狀無須作錦衣游(明瞿估)。
九、海棠花*名友:詩里稱名友,花中占上游;風來香細細,何獨是嘉州(宋王十朋)。
十、茶麻花*韻友:名園雨蓋漫童童,不似青蛇出瓮中,好事主人仍好施,定移韻友乞山翁(宋 王十朋)。
F. 求蘭花與佛教的聯系,典故
古人常以花為友,謂之:梅為清友,菊為靜友,蘭為禪友。佛門將寺廟稱為蘭若,而佛家又將蘭花稱為禪花。蘭花為佛教的六供奉之一,代表著佛教中因果的因,在大乘佛教中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六度之花。修行者見花當思修今世好的因,來世才有好的果。蘭文化與佛文化的結合始於唐朝,從唐朝起,蘭花開始盆栽。唐朝畫僧貫休和尚在蘭溪種蘭寫蘭,由此寺廟多辟有蘭園,直到如今各大叢林中大都種有蘭花。歷來藝蘭家中也不乏僧侶。至今仍傳世的蕙蘭名種『金贍梅』,就是清乾隆時由文思院翠峰和尚選育出的品種。創於唐元貞年間的廣東汕頭靈山寺,其鎮寺之寶就是靈山寺壁蘭,一直傳世至今。現代佛教活動中有蘭花參與或蘭花活動中也有佛教參與,其中第十五屆中國(樂山)蘭花博覽會上舉辦方就辦了一場以佛教音樂為主題的音樂晚會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而舟山的蘭花的蘭博會曾取名為「怫蘭·慧馨」 普陀山蘭文化博覽會。將蘭花和佛教較好地結合起來,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蘭花文化與中國的傳統宗教儒釋道都有很大的淵源,是由於蘭花的品質中的幾大特點與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處,與佛教則是其清靜、禪定和出世。蘭花生於空谷幽林,環境清靜,無街市的喧鬧,所以賞蘭要靜心明性,不為外物所染,保持禪定。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是一種淡泊,其特點在於「定」與佛教中的「戒、定、慧」中的「定」是同一含義。蘭花的傳統銘品的欣賞要點在於瓣型的正,花色的素,戒花瓣的無型和花色的雜亂,與佛教之中的戒也有很大相似之處。僧人修得身心空靈之時品蘭花的清遠幽香,飄逸的蘭影對於修禪必有很大益處,就是我們世俗之人從養蘭賞之中也能養成蘭花的遺世獨立,安於淡泊,樂於恬靜的品格,脫離世俗煩惱,獲得清靜無為的快樂。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蘭一君子」、「見蘭悟禪」之說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說蘭花和佛教的關系:「蘭是禪花,非有禪緣,不結蘭緣。蘭是靈物,能卜凶吉。室濁則蘭萎,屋凶則蘭枯。蘭有佛性,不論貴賤,平和同仁」。九華山亦是佛教名山和蘭花產地,保護蘭花或開發蘭花應從佛教文化的角度出發,不能只是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大量採挖,那麼不久將來蘭花這一物種將從九華山區消失。
G. "十友九叔"中的[十友]指的是花中十友,,那麼「九叔」又指的是什麼呢
沒有「十友九叔」這種說法。你應該是看錯了,或者「十友九叔」與花無關。
「花中十友」出自宋代詩人曾端伯以十種花各題名目,稱為十友。
分別為:
(一)蘭花(芳友)、(二)梅花(清友)、(三)臘梅花(奇友)、(四)瑞香花(殊友)、(五)蓮花(凈友)、(六)梔子花(禪友)、(七)菊花(佳友)、(八)桂花(仙友)、(九)海棠花(名友)、(十)荼蘼花(韻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