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院的荷花
① 麴院風荷的荷花怎麼描寫
荷花是聖潔美麗的象徵,她出污泥而潔白無暇,灑清香而天然獨秀,極玲瓏又純潔謙虛,亭亭玉立,惹人喜愛。 走近荷花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荷葉,像綠色的海洋。有的荷葉才只冒出一點嫩尖,可愛極了;有的已經長成手掌般大了,微風吹來,隨風搖曳,高高挺立;有的已經長成「大玉盤」了,生機勃勃。一片片荷葉挨埃擠擠,好象是一群兄弟姐妹,心連著心,親密無間。這時,吹來一陣風,「綠的海洋」霎時間波濤起伏,荷葉一片連著一片翻騰著,美麗極了。風停了,「綠的海洋」又平靜下來了。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地滾動著,晶瑩剔透,像一顆顆漂亮的珍珠。真是「一陣風來碧浪翻,珍珠零落難收拾」。
② 介紹杭州的麴院風荷(50字左右)
麴院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麴院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麴院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③ 杭州西湖旅遊之後,忘不了那美麗的荷花,你去過嗎
別人到西湖看斷橋,我到西湖去看荷花,一幅山水畫卷在眼前鋪開,早就想造訪西湖,造訪杭州這座城市,一直驚羨於蘇杭的天堂美景,杭州的美和蘇州是完全不一樣的。蘇州是小家碧玉的,杭州的美是大氣的,她潑墨在含黛的遠山上,潑墨在盪漾的湖水裡。就像是一幅濃墨淡彩的中國山水畫,氣勢磅礴,卻又飽含深情。說起荷花,夏天一到,成千上萬的荷葉中,無數朵漂亮的荷花緩緩盛開,就像一幅畫,更像一首詩。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連續四年的賞花經驗,清晨五六點鍾的荷花最美,溫度宜人,荷花帶著清晨的露珠,無比嬌艷,遊客也少!漫步江南小橋,穿梭於各種顏色與品種的荷花世界,這是夏日送給杭州最美的禮物了!下午的荷花是干澀的,不見早晨顯露的秀美,好像乾渴的遊人,都羞羞的躲藏到大片的荷葉下面。有似將要出嫁的新娘,羞答答,含情脈脈的低頭微笑。全然不顧路人對她的贊美和歇腳驚嘆。
杭州一樣也面臨著高溫、蟬鳴,但每年一度的荷花展,仍迷戀著不少人,不管是遠方的客人,還是近在身邊的在杭務工,但願有一天,還能找到願意與我手牽手,漫步西湖,不嫌我吵鬧、霸道、壞脾氣,可以陪我哭陪我笑,陪我走累了一起坐在長椅上歇歇,陪我吐槽工作苦逼與生活無奈,但卻依然熱愛著每一天的人!
④ 麴院風荷的荷花有哪些品種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賞荷。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內特別迷人的容要數風荷景區。
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和並蒂蓮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
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景色異常怡人。
⑤ 在七月的麴院風荷,我們能觀賞到像什麼所寫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⑥ 麴院風荷有什麼典故,麴院風荷的歷史故事
麴院風荷有什麼典故?麴院風荷的歷史故事
荷香酒
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建都杭州,成為南宋第一個皇帝。
趙構終日花天酒地,特地在西湖九里松洪春橋堍設立了一所麴院,招聘天下釀酒能手,專門釀制美酒,供宮廷享用。
麴院建造得十分講究。前面挖了一口大池塘,引進西湖水,種植了並蒂蓮、紅蓮、白蓮等各種名貴荷花,四周造起曲折迴廊,亭台水榭,後面是制酒、釀酒工場。每逢蓮塘碧露、南風送香的初夏季節,滿院紅、白荷花盛開,煞是好看。
這一年六月,麴院滿池荷花盛開,碧綠碧綠的荷葉,像干層翠蓋;紅艷潔白的荷花.似錦綉紅妝。
釀酒老人們正忙碌地在曬曲、制曲。忽然,院門開處走進來一位五十開外、頭戴方巾、身穿青衫的讀書人。
他一眼望見滿池荷花,南風吹過,清香沁人,不禁脫口贊道:“多好的荷花,真是一處賞荷勝地啊!”一邊觀賞.一邊漫步來到釀酒老人面前,問道:“老大爺,請問這是什麼所在?”
釀酒老人回答說:“這是釀酒麴院。”那位讀書人不勝感慨:“荷花雖好,可借缺少美酒助興。”釀酒老人見他是位讀書識理的人,便請他到池邊荷香亭里休息,說道:“先生請坐,舍下略備薄酒,待我取來,供先生助興。”
讀書人手捋長須,微笑點頭,連連道謝。
不多久,釀酒老人便提著一葫蘆酒,端上一隻大碗,放在桌上,滿滿地斟上一大碗,說:“先生,請用。”
這時,剛好一陣大風吹過,捲起滿池荷瓣,恰巧有一瓣掉在酒碗之中,陣陳荷香,酒香撲鼻。釀酒老人正要替他取掉荷瓣,那讀書人連忙伸手止住:“別拿掉,別拿掉!這正是一碗荷香美酒呵!”一邊端起酒碗,滿碗飲了下去,連聲贊道:“好酒,好酒,正有一股荷花香味兒呢!”
釀酒老人聽客人稱贊他釀制的酒好,又滿滿斟上一大碗,說:“不瞞客官說,我們這麴院制的酒麴,常常有荷花粉吹落進去,釀出來的酒,還真有點荷香哩!”
讀書人一連飲了三大碗,趁著酒興招呼釀酒老人說:“多謝老大爺,請你去取筆墨紙硯來!”
釀酒老人取來紙筆,只見那讀書人將宣紙往桌上一鋪,望著滿池荷花,飽蘸濃墨,向紙上一潑,又“唰唰”添上幾筆,一片水墨荷花,躍然紙上。那讀書人意猶未盡,又舉筆畫上麴院小屋,題上“麴院風菏”四字,寫上自己的名字。
那讀書人將畫送給釀酒老人,作為酬謝,告別而去。釀酒老人雖不識字,也喜愛這幅畫,將它掛在麴院里。
後來有人告訴他,這是南宋四大畫家之—馬遠的手筆哩!從此,麴院風荷便大大出名,成為“西湖十景”之一。麴院釀制的荷香酒,也成為杭州一大名酒。
但是,這與康熙有何干?
原來是這樣:根據史料記載:在西湖西北隅,瀕岳湖、西里湖,與蘇堤遙遙相望。
曲(曲)院,原系南宋年間設在行春(即洪春橋)釀制官酒的作坊,坊置約在金沙澗匯人西湖處。
明《西湖游覽志》卷十:“麴院,宋時取金沙澗之水造麴,以釀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稱‘麴院風荷’是也。”宋亡,麴院荒湮,景也不存。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國朝康熙三十八年,構亭於跨虹橋之北,引流疊石為盤曲之勢。聖祖仁皇帝親灑宸翰,改‘麴院’為‘麴院’。“荷風”為“風荷”恭制匾額,奉懸亭楣。
以上僅供參考
⑦ 杭州荷花幾月開有詳細介紹嗎
杭州荷花幾月開?
杭州荷花幾月開?杭州荷花什麼時候開?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到了杭州除了要看雷峰塔,到斷橋邊,游西湖,千萬不要錯過杭州荷花節。
杭州荷花什麼時候開?在《愛蓮說》中對荷花有這樣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在荷花盛開的季節,去看那盛開在水面的一大片荷花,是最美不過的事了。杭州荷花開了嗎?漫步杭州西湖賞賞荷花無疑是件美妙的事。
杭州荷花節在哪舉行呢?
杭州荷花什麼時候開?杭州荷花節舉行的地點就在杭州最著名的景點,西湖。自古以來,杭州西湖就是我國著名的賞荷勝地。南宋詩人曾有詩贊譽西湖荷花:“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每到荷花盛開的季節,西湖就成了荷花的世界。而在西湖八景中就有麴院風荷之一景點。
關於杭州荷花節的交通路線:
如果您想去主會場之一的麴院風荷:
1、乘公交K7路至岳王廟下車,從北端的麴院風荷進入楊公堤游覽,沿途游金沙港、花圃、茅家埠、烏龜譚、浴鵠灣、花港觀魚等景觀;
2、乘公交車K4路至蘇堤下車,從南端的原西山路上的花港觀魚進入楊公堤游覽。
3、乘28/K28、82/K82、15/K15路到麴院風荷站下。
如果您要去杭州西湖荷花節主會場的郭庄:
乘游1線、游2線、游泳池線,均可至杭州花圃下車,即至郭庄。乘機7路公交車至岳墳,亦可從麴院風荷至郭庄。
杭州荷花什麼時候開?杭州荷花節什麼時候舉行呢?
杭州荷花節舉辦日期:
6月24日—8月
杭州荷花開了嗎?在最美麗的季節是天氣最熱的時候,每年7月初至9月初,是杭州西湖荷花盛開的季節,也是觀賞荷花的最佳時機。
杭州荷花什麼時候開?6月到8月會是個賞荷花不錯的日子。也許有人會問,西湖那麼大,哪裡才是最佳的觀賞荷花的地點呢?別著急,讓小編一一為你道來2014年杭州荷花節觀賞地點。西湖荷花分為13個區塊,相對比較密集的是在後孤山、平湖秋月和北山路。荷花藝術節設有主會場和分會場,主會場設在麴院風荷和郭庄,另有植物園、三潭印月和虎跑公園等3個分會場。其中,麴院風荷的荷花最為著名。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側,岳飛廟前,是西湖十景中唯一以荷命名的景點,理所當然成為西湖夏季觀荷的最佳去處。麴院風荷里有各種各樣的荷花的介紹,當荷花盛開的季節來到,這里是一個美麗的天堂。風荷景區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水面上還有造型各異的小橋,遊客可以在小橋上穿行,漫步於荷花的世界。
杭州荷花節門票價格多少錢呢?
杭州荷花節門票:
為5元
杭州荷花節門票價格可謂是相當便宜,杭州荷花開了的時候,大家花5元就可以近距離觀賞到美麗的荷花,何樂而不為呢。
杭州荷花開了,杭州荷花節期間有什麼活動舉行嗎?
除了賞荷花外,遊客還可以參與到荷花節的其他活動中來,品美食,聽戲曲等。杭州荷花節活動包括:賞荷花、采蓮蓬、剝蓮子、做荷花餐、聽民間戲曲、放荷花燈祈福、荷花交易會、西湖荷花小姐攝影模特大賽、中國荷花品種展覽會等。
杭州荷花節期間,西湖邊會展出了上百個個品種的荷花、睡蓮,遍布整個西湖景區,讓你大飽眼福。
以上僅供參考
⑧ 《麴院風荷》這首詩的詩意
描述了作者在六月看荷花的所見所感,寫出了荷花搖曳多姿,在荷葉映襯下美麗無比,采蓮女們悠閑采蓮的一副美景,作者的心情悠然自得。
譯文:
六月荷花開滿了小湖,花香傳遍四周,
粉色的荷花和綠色的荷葉與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輝。
木蘭舟上美麗如花的采蓮女們搖曳生姿,
盪著小舟採得蓮子,滿載而歸。
(8)麴院的荷花擴展閱讀:
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側,岳飛廟前面。南宋時,此有一座官家釀酒的作坊,取金沙澗的溪水造麯酒,聞名國內。附近的池塘種有菱荷,每當夏日風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麴院風荷」。總佔地面積12.6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68000萬平米。
麴院風荷,是以觀荷為主題。「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
遺留下來的,是一處小小庭院,景區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題書的「麴院風荷」景碑小院。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 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
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西湖麴院,為宋時酒務地,荷花最多,是有麴院風荷之名。茲處紅衣印波,長虹搖影,風景相似。
⑨ 麴院風荷的介紹
景點介紹
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側、岳王廟前面,是杭州有名的賞荷地。相傳南宋時,洪春橋畔有一家官家釀酒的作坊,作坊周圍的池塘上有許多荷花。每到夏天,微風乍起,荷花的香味夾雜著酒香,沁人心脾,「麴院風荷」由此得名。
方位信息
如今的「麴院風荷」位於北山街與楊公堤交叉口東南,是西湖沿岸的一個公園,與周邊的岳王廟、郭庄、杭州植物園等景點連成一片,構成了西湖北線主要的游覽區。公園正門在岳王廟對面,此外,在蘇堤北端壓堤橋附近也有入口,建議直接乘車到正門入園,蘇堤邊的入口比較隱蔽,一不小心就錯過了。
看點
麴院風荷較大的看點自然是夏天的荷花,公園內大大小小的荷花池中種植了上百種的荷花,尤其是風荷區,集中了各個品種的荷花精品,如紅蓮、宣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走在湖上的曲橋上,彷彿行於荷塘之中,美得讓人沉醉。公園內綠化很好,大樹底下分外蔭涼,坐在長凳上欣賞西湖的美景,讓人不由得要默念一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在麴院風荷賞荷花,每年6、7月為佳,早上6:00-8:00的荷花帶著露水,頗為嬌羞,此時也是拍照的好時候。如果在其他季節來到這里,只能看到碧波盪漾的湖水,少了荷花景色便遜色了許多,不過單純來散散步感覺也不錯。
公園東面的岳湖景區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題書的「麴院風荷」碑,公園北側有些仿古的酒樓,味道也不錯。
⑩ 圓明園麴院風荷的六十字簡短介紹
明園四十景之麴院風荷(來源:《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麴院風荷景區,位於後湖的東面,福海的西面,該景區的主體建築為麴院風荷殿宇,其西有佛樓為「洛伽勝境」。其南面有一佔地面積很大的人工湖泊,架在湖上的是一座東西向的九孔石橋,橋的東、西各有牌樓,西邊牌樓名為「金鰲」,東邊牌樓名為「玉蝀」,在「金鰲」的西南河外,有室為「四圍佳麗」,為東向三間屋宇,並懸有乾隆三年(1738年)御書「四圍佳麗」匾額。「玉蝀」之東,有亭曰「飲練長虹」,為四方重檐亭,亦有乾隆三年御書匾額,又東南渡橋折而北,設城關,名寧和鎮,其東南為東樓門,湖的西岸陸地上有一條南北向的小溪,溪的兩邊堤上種植柳樹,名「蘇堤春曉」,也是圓明園中仿建的杭州西湖十景之一。
麴院風荷景區,系仿自杭州西湖之「麴院」,西湖的「麴院」,原是宋朝的釀酒坊,這里四周有池,荷花最多,故名「麹院風荷」。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來到這里,建碑亭,而將「麹院風荷」題名為「麴院風荷」。圓明園中的麴院風荷,為五間南向殿,外檐懸有乾隆帝御書「麴院風荷」匾,湖中遍植荷花。由於杭州西湖的麴院風荷與圓明園這里的景緻相似,所以乾隆帝在《麴院風荷》詩序中寫道:西湖麹院為宋時酒務地,荷花最多,是有麹院風荷之名,茲處紅衣印波,長虹搖影,風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詩曰:「香遠風清誰解圖,亭亭花底睡雙鳧,停橈堤畔饒真賞,那數餘杭西子湖」。(《日下舊聞考》)
位於麴院風荷之西的「洛伽勝境」,為二層三間的樓宇,外檐懸有乾隆帝御書「洛伽勝境」匾額。洛伽勝境之意系出自浙江的普陀山,洛伽山是浙江普陀山的東南方與之隔海相望的一個小島,上建佛寺,系海天佛國,梵名「普陀洛伽山」之略稱,為觀音菩薩的道場。
麴院風荷景區橫跨湖中東西兩岸的九孔石橋,是圓明三園中最長的一座石橋,橋的兩邊「金鰲」「玉蝀」牌樓的題額,均為乾隆帝御書,它與皇城腳下,橫跨於北海和中海之間的「金鰲玉蝀橋」的形制相同,兩者可謂姊妹橋,這座「金鰲玉蝀橋」也稱「御河橋」或「金海橋」,俗稱北海大橋。此橋在元代為木橋,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改為石橋,至清乾隆年間,改建為七孔拱劵式,外觀為九孔石橋,橋的兩端也各立牌樓一座:西邊「金鰲」,東邊「玉蝀」,是北京老城區最大的古石橋,解放後,為適應北京交通的需要,對該橋進行了改建,先是在1956年第一次改建,只拆掉東西兩牌樓,保留石橋,將橋面由原來的八米寬,向南擴展到34米,1974年,又將原來的石欄桿改為鐵欄桿,即是今天北海大橋的樣子,圓明園被毀後,今天這一景區的基本輪廓尚能辨析,九孔石橋的遺跡還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