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果蘭花
㈠ 百香果汁加水可以用來澆灌蘭花嗎
不建議,百香果汁含糖,不建議用來澆花,蘭花也不合適,容易招蟲子。
㈡ 蘭花的先關資料
蘭科(Orchidaceae)單子葉植物綱百合亞綱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僅次於菊科與豆科的第3大科,是單子葉植物中一個十分進化的支系,大多數都是蟲媒植物
形態特徵
單 叉柱蘭
子葉植物綱,百合亞綱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僅次於菊科的第2大科,是單子葉植物中一個十分進化的支系,大多數都是蟲媒植物。 花常美麗或有香味,一般兩側對稱;花被片6,均花瓣狀;外輪3枚稱萼片,有中萼片與側萼片之分;中央花瓣常變態而成唇瓣,唇瓣由於花序的下垂或花梗的扭轉而經常處於下方即遠軸的位置,基部常有囊或距;雄蕊與花柱(包括柱頭)完全癒合而成一柱狀體,稱蕊柱。蕊柱頂端通常具1枚雄蕊,前方有1個柱頭凹穴;有些種類的蕊柱基部延伸成足,側萼片與唇瓣圍繞蕊柱足而生,形成囊狀物,稱萼囊;在柱頭與雄蕊之間有一個舌狀器官,稱蕊喙,它通常是由柱頭上裂片變態而來,能分泌粘液;花粉多半粘合成團塊,有時一部分變成柄狀物,稱花粉塊柄;蕊喙上的粘液常常變成固態的粘塊,稱粘盤,有時粘盤還有種種柄狀或片狀的延伸附屬物,稱蕊喙柄;花粉團與花粉塊柄是雄蕊來源的,而粘盤與蕊喙柄則是柱頭來源的,兩者合生在一起叫花粉塊,但花粉塊也並非都由這4個部分組成,尤其是蕊喙柄,只在很進化的類群中才有;花粉團質地有粒粉質與蠟質之分,數目一般為2~8個。蘭科植物憑借這種特殊構造的花,十分巧妙地適應於昆蟲傳粉。但也有一部分是自花傳粉的。染色體基數x=6~29。 花粉大多為四合體,僅少數原始類群中為單粒。無萌發孔,具一薄壁區,1槽或2小槽,或具3~4個略呈圓孔狀的萌發孔。地 蘭科
史中無關於蘭科花粉的記載,但大化石發現於第三紀始新世(義大利北部),稱Protorchis,接近於今日的紅門蘭屬。 蘭科植物中幾乎有一半以上是附生蘭,亦即附生於岩壁或喬木之上。這一類蘭花主要見於熱帶地區,特別是熱帶雨林中透光處,如金蝶蘭屬、卡特蘭屬等。它們的莖常變態而成肥厚的假鱗莖。葉也常常有厚的角質層,有時變成肉質,也有變成圓柱形的。氣生根通常比較發達,外面復以肥厚的根被,間有小孔相通,在下雨時能迅速吸收水分。少數種類的氣生根甚至變成綠色,能進行光合作用。除附生蘭外,還有地生蘭與「腐生蘭」。它們生於地上,多半見於腐殖質豐富、蔭蔽、排水良好的地方。「腐生蘭」沒有葉綠素,如天麻,靠蜜環菌取得養分。蘭科植物由於種子很小(每個蒴果可含 0.3~400萬個種子),胚乳極端退化,胚也沒有分化,多數需要靠真菌共生來促進其萌發,尤其「腐生蘭」與地生蘭更是這樣。
編輯本段生態分布
蘭科共700 脆蘭
屬20000多種,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熱帶地區。中國產1171屬約1247種,以雲南、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種類最多。主要的屬有:石豆蘭屬、玉鳳花屬、石斛屬、羊耳蒜屬、蝦脊蘭屬、舌唇蘭屬、毛蘭屬、角盤蘭屬和杓蘭屬等。中國特有屬和特有種比較豐富,有些特有屬非常原始,如進蘭屬、無喙蘭屬等。蘭科植物中幾乎有一半以上是附生蘭,亦即附生於岩壁或喬木之上。這一類蘭花主要見於熱帶地區,特別是熱帶雨林中透光處,如金蝶蘭屬、卡特蘭屬等。它們的莖常變態而成肥厚的假鱗莖。葉也常常有厚的角質層,有時變成肉質,也有變成圓柱形的。氣生根通常比較發達,外面復以肥厚的根被,間有小孔相通,在下雨時能迅速吸收水分。少數種類的氣生根甚至變成綠色,能進行光合作用。除附生蘭外,還有地生蘭與「腐生蘭」。它們生於地上,多半見於腐殖質豐富、蔭蔽、排水良好的地方。「腐生蘭」沒有葉綠素,如天麻,靠蜜環菌取得養分。蘭科植物由於種子很小(每個蒴果可含0.3~400萬個種子),胚乳極端退化,胚也沒有分化,多數需要靠真菌共生來促進其萌發,尤其「腐生蘭」與地生蘭更是這樣。
編輯本段經濟意義
中國產的蘭屬、萬帶 無葉蘭
蘭屬、石斛屬、蝶蘭屬、兜蘭屬等為重要花卉;天麻、白芨、石斛等至今仍供葯用。此外,香果蘭屬中有少數種類可提取香精,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㈢ 果香蘭花幾月份開花
花期7-8月。
果香蘭(學名:CymbidiumsuavissimumSanderexC。Curtis):附生植物;假鱗莖近卵球形。葉通常5-6枚,帶形專,堅紙質,長22-50厘米屬,寬2-3厘米。花葶自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或外彎;花序通常在50朵以上;花苞片小;花較密集,直徑3-4厘米,有水果香味;萼片與花瓣紅褐色,唇瓣白色而在側裂片與中裂片上有紫紅色斑,褶片黃色;花瓣狹橢圓形,長1、4-1、6厘米,萼片近等寬;唇瓣近卵形。蒴果近長圓形,長3-4厘米,寬1、3-2厘米。
㈣ 生長在大樹上的蘭花叫什麼名
這有好多的蘭花都生長在大樹上,尤其是洋蘭的很多品種都是寄生蘭花。
都生長在大樹上。
如虎頭蘭,老虎蘭,香果蘭等等。
㈤ 這是什麼花 蘭花
對是蘭花,你看這個花是個樣子的,基本上都是蘭花的。
蘭花
蘭花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亦叫胡姬花。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蘭花又稱中國蘭,紹興是蘭花的故鄉。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 2~3片成一束。蘭的根、葉、花朵、果、種子均有一定的葯用價值。蘭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具高潔、清雅的特點。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㈥ 蘭花有什麼意義急!
幽蘭生前庭,抄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㈦ 這蘭花是什麼花
你既然你說它是蘭花了,那你幹嘛還要問說軟話是什麼話?嗯,他那應該是蘭花的版一種,因為蘭權花有很多種,所以說你一直等過一段時間它開花之後,你才能看看他到底是什麼品種的蘭花,因為光頭葉子上的可能是看不出來吧。
㈧ 是什麼蘭花
這是惠蘭。
蕙蘭[huì lán]
蕙蘭(學名:Cymbidium faberi Rolfe):是蘭科蘭屬的地生草本植物,假鱗莖不回明顯。葉5-8枚,帶形,直答立性強,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抽出,總狀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最下面的1枚長於子房;花常為淺黃綠色,唇瓣有紫紅色斑,有香氣;花瓣與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寬;唇瓣長圓狀卵形,蕊柱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蒴果近狹橢圓形。花期3-5月。
蕙蘭生於海拔700-3000米的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產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蕙蘭常作盆景觀賞 。
㈨ 蘭花是指什麼花
蘭花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稍具革質,2至3片成一束。蘭花是中國傳統名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蘭花以它特有的葉、花、香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給人以極高潔、清雅的優美形象。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形態特徵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四季名花春蘭(C.goeringii): 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 春蘭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國寶蕙蘭(C.faberi): 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生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稱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 品種1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狀。 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為萼片寬大,質厚,基部窄,先端寬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較潤,微反卷,名種有大富貴、翠蓋花等。蝴蝶瓣為向下的兩枚萼片的內側,質地變厚,成波狀縐,並有紅色塊斑,有時整個萼片或花瓣數量突然增多(如綠雲,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狀有特殊變化。素心為花被、花莖、苞片同一顏色,純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綠、黃綠等,沒有 品種2雜色的斑紋,名貴品種有張荷素、老文團素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㈩ 中國蘭花的種類各自有什麼特點
國蘭常見種類 1、春蘭 春蘭又稱山蘭、草蘭、撲地蘭、撲地娥、朵朵香。春蘭的主要特徵如下: 根:春蘭的根細長,呈長圓柱形,通常長20-40厘米、直徑0.5-0.8厘米,偶有超越此范圍者。根由基部至尖端漸細,通常無分枝。 莖:春蘭的假鱗莖較明顯,稍呈球形或橢圓形,較小,包藏於葉基與葉鞘內,成叢集生,高1-1.6厘米,直徑0.8-1.5厘米。 葉:春蘭的葉4-7枚,叢生,狹帶形,葉片長20-55厘米,寬0.6-1.7厘米;葉薄革質,質地柔軟,綠色至深綠色;葉面較平展。 花:春蘭2-3月開花,2月中旬為初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盛花期,3月中旬開始為末花期。花葶自假鱗莖基部鞘狀葉內側生出,園柱形,直立,短於葉片,長2-15厘米,每葶1花或2花;花朵直徑4-8厘米,多有香氣;花色變化較大,從淺黃綠色、綠色、黃白色、淡褐色到其它各顏色,一般具雜色脈紋和斑點. 春蘭是我國栽培歷史最久的蘭花之一,在眾多的古詩古畫中,都有對春蘭的描述和光輝形象。春蘭適應能力較強,分布地廣,近年的調查表明,春蘭廣泛分布四川、雲南、貴州、浙江等地的林緣、林中空地、灌叢草城、多石的濕潤山坡上。 在長期的栽培和選育中,人們已經從春蘭中選育出了許多珍、稀、奇特品種,現簡介如下: 主要的梅瓣品種:宋梅、西神梅、萬字、逸品、集圓、天章梅、蔡梅、翠文、翠雲、吉字等。 主要的荷瓣品種:鄭孝荷、綠雲、翠蓋荷、環球荷鼎、高荷、張荷素、松廈素、月佩素、文團素、文艷素等。 主要的水仙瓣品種:汪字、素月仙、西子、龍字、春一品、翠一品、蔡仙素、宜春仙、太極、奇峰等。 近年來又新發現許多具有觀賞價值的新品種,如天彭牡丹、錦綉中華、盛世牡丹、冠神等。 2、蕙蘭 蕙蘭是一種分布較廣的地生蘭,和春蘭一樣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現將其特徵介紹如下: 根:蕙蘭的根較粗短,長21-35厘米,直徑0.5-1厘米,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無分枝。 莖:假鱗莖不明顯,集生成叢,高1.4-1.8厘米,直徑0.8-1.3厘米,呈橢圓形。 葉:5-8枚叢生,長30-140厘米,甚至更長,寬0.6-1.3厘米,狹帶形,基部常對折,直立性強,葉上部微彎曲,薄革質,質地較堅硬;中脈明顯,半透明,向葉背面突出,平行脈也較明顯;葉邊緣具粗鋸齒,葉面粗糙,中、下部深度內凹,橫切面呈「U」字形;葉尖端漸尖,中脈兩側對稱;葉柄痕不明顯;鞘狀葉薄革質,長7-15厘米;成苗的葉基逐漸張離,不呈抱合狀; 花:花期4-5月,4月中旬為初期,4月下旬為盛花期,5月進入末花期;花箭1-2枚,花朵橙黃色,有深紫紅色的脈紋和斑點;花通常香氣濃郁。 蕙蘭由於有較長的栽培歷史,已經被栽培的傳統品種也非常多,如:上海梅、老上海梅、老染字、關頂、程海、元字、潘綠、老極品、瑞梅、雀梅等。 3、建蘭 建蘭又稱四季蘭、夏蕙、夏蘭、秋蘭、秋蕙、劍蕙等。 建蘭主要分布於台灣、福建、浙江等地。 根:建蘭的根粗壯,長20-25厘米,直徑0.6-0.9厘米,具分枝。 莖:假鱗莖成叢集生,橢圓球形,微縱扁;高1-1.5厘米,直徑1.2-1.7厘米。 葉:葉2-6枚叢生,狹帶形,葉面略帶光澤,長20-65厘米,寬1-2厘米;葉直立剛健,上部稍向外斜伸;薄革質,質地較硬;葉面平展,深綠色。 花:建蘭花期7-10月,通常分兩次開放,前後相隔約一個月;初花期早在7月上旬,盛花期在7月中旬;第二次開花的初花期在8月上旬,中旬為盛花期;如果第一次花遲開,則第二次花將晚至8月下旬初開;9月上旬盛開,9月中旬進入末花期。花箭1-2枚,著花3-9朵,甚至有更多者;開花時子房紐轉180度,有濃郁香氣放出;花中等大小,直徑約4.3-6.2厘米;花色變化較大,常呈黃綠色,有紫色、紫紅色的脈紋和斑點。 建蘭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傳統名品多,近年來還有許多新品種在不斷地被發現。總的來說建蘭可以分為彩心和素心兩大類,常見名品有:銀邊大貢、十八學士、仰天笑、金絲馬尾、寶島仙女等。 4、寒蘭 根:寒蘭的根較細,長20-30厘米,直徑0.4-0.6厘米。具分枝。 莖:假鱗莖成叢集生,高2-4厘米,直徑1.2-2厘米,長橢圓形或狹卵球形,包藏於葉基之人。 葉:葉3-7枚叢生,帶形,薄革質,深綠色,有或無光澤;葉片長40-80厘米,寬0.9-3.5厘米,葉面平展,上部披指下垂;中脈明顯,向背面突出;全緣或先端具有細齒,葉先端漸尖,中脈兩側對稱;葉柄痕明顯;鞘狀葉薄革質,長10-12厘米。 花:寒蘭花葶由假鱗莖基部鞘狀葉內側生出,長25-60-(80)厘米,圓柱形,直立;被鞘5-8枚,長5-7厘米,膜質,半透明,貼抱花葶,常有濃烈而持久的香氣;花朵較大,直徑6-9厘米;花色多種多樣,有黃綠、紫紅、深紫等,通常具有雜色脈紋和斑點。 寒蘭花期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通常集中在10月-11月開花,但也有7月和1月開花者,甚至還有4-5月開花的,故近年來人們認為,寒蘭應有春寒蘭、夏寒蘭、秋寒蘭等之分。 寒蘭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台灣、日本等地。有許多好品種,如:燦月、素豐、不老白、日向白龍等。 5、墨蘭 根:墨蘭的根粗壯而長。 莖:假鱗莖橢圓形或者卵球形,集生成叢;直徑1.4-2.5厘米。 葉:葉3-5枚叢生;帶狀,全緣,近革質,暗綠色,有光澤,上部向外披散,下部有關節;長60-90厘米,寬2-4.2厘米。 花: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通常高出葉面,直立;有花7-20朵,中等大小,直徑4-5厘米,花色各式各樣,但多為紫褐色具深紫脈紋,花常具香氣;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狹橢圓形至披針形,花瓣比萼片短而寬,向前伸展,覆於蕊柱之上。 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人歲蘭。主要分布於廣東、海南、台灣等省區,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經過若干代蘭花愛好者的精心培育和篩選,至今已有非常多的精品和名品流傳於世,如:大屯麒麟、富貴名蘭、吉福龍梅和十八驕梅、彩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