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荷花缸
㈠ 荷花缸里金魚與什麼水草共養好
碗蓮、綠菊、寶塔、金魚草都可,圖省事可以種幾顆皇冠草或是水榕。
㈡ 缸栽荷花的基本種植方法有哪些
可在清明前10天栽種。選用特製的「荷花缸」,口徑60~80厘米,深30~35厘米為宜。品種宜選用適合盆栽觀賞的品種,如並蒂蓮、孩兒蓮、佛座蓮等。栽植前先在盆底鋪一層5厘米厚的粗沙,在沙上面放基肥,基肥可用頭發、豆餅、人糞、雞毛、骨粉、魚頭、雞鴨糞等,再裝入富含腐殖質的塘泥或稻田泥作為基質,至缸深的2/3處。
種藕每段至少要有3個節,保持頂節、腰芽、尾芽完好無損。再將2~3段根莖沿缸內周邊栽入,使首尾相連,頭低尾高栽入盆中,頂芽略向缸中央,每缸排列種藕1~2行,甚至可排2~3行。排放好後,頂尖覆土約6~10厘米,尾部覆土1~3厘米,然後灌水,前期水宜淺,約2厘米即可。
將缸或盆置於向陽處,待泥土曬至龜裂,再加水再曬,致使種藕和泥土密結不易浮起。待錢葉出現後,加深水位,以後每天清晨添水1次。出現立葉後可追肥1~2次,終止葉開始出現時,又逐漸淺灌。隨浮葉的生長,注意盆內葉片不要擁擠,否則要將部分老浮葉埋入盆內的泥土中。當大立葉出現時,小浮葉及小立葉都應塞入泥中。大立葉往往有花枝伴生。
生育期間要防止大風吹折葉柄,同時,注意隨時清除雜物,噴灑殺蟲劑,防止蚊蟲滋生。天氣涼爽時,要保持充足光照,保護好葉子,以利藕的生長,此時盆內水位也逐漸降低。霜降後,剪掉殘枝,清除雜物,移入室內,保持室溫3~5℃即可,此時盆內少留水或不留水,保持盆土濕潤越冬。
採用播種法繁殖的荷花,在播種前先將盆內裝入1/3~2/3的基肥和稀塘泥,然後將浸泡過的種子橫卧泥內,深度為蓮子直徑的2~3倍或使蓮子略高出泥面。每盆1粒,最後將盆浸入水缸中,灌水5厘米深,保持溫度25~30℃,一周就能發芽,第二年可望開花。
在荷花的栽培管理中要保證其充足的光照,選擇背風向陽的環境,否則會引起荷葉枯黃、花蕾夭折。其次要注意灌水的控制,在不同生長期水分要求的不同,栽培初期水淺,一次灌水不易過多,否則易造成土溫驟降,不利於蓮苗和種藕的生長。以後隨著浮葉、立葉的生長,逐漸提高水位,直至夏季水滿,秋末冬初,新藕形成,荷花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應減少灌水,保持淺水即可。
荷花栽培要求基肥充足,塘池栽培一般不施用追肥。盆、缸栽植基肥充足也可不施追肥。生長期發現荷葉瘦弱發黃時,應施追肥,但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不同栽培類型,不同品種對肥料要求不同,花蓮、子蓮類品種喜含磷、鉀較多的肥料,而藕蓮類品種喜含氮肥較多的肥料。
池塘栽植荷花需要解決魚、荷共養以及不同品種的混植問題。若希望欣賞到魚、荷並茂的景象,則應在塘池內設法分割出一部分水面栽植荷花,使荷花根莖限制在特定范圍內,以免竄滿整個池塘。若多個品種栽培於同一個池塘,必須在塘底砌埂,埂高約1米,略低於水面為宜,每埂圈內栽植一個品種,這樣可以防止生長勢強的品種的根莖任意穿行,而影響到其它荷花品種的生長。
㈢ 請專業人士幫忙鑒定下我家祖傳的這個荷花缸。
您的祖傳的這個荷花缸,是民國時期的博山窯民窯粗瓷,這樣的瓷器,現在市場上一般在2000元左右。
㈣ 在成都到哪能買到盆栽荷花或者睡蓮碗蓮我想買盆栽荷花類的花放到頂樓花園的缸里生長,怎麼聯系你們,
我有,可以快遞,不過現在不可以種荷花的哦。
春天再種。
這兒有種藕,蓮子,帶花苞的苗,三種。
㈤ 水缸養荷花,方法很重要,做好後才能開花又大又鮮艷,什麼方法呢
前年夏天去叔叔家玩的時候,看到他家在水缸里種的荷花,開花又大又鮮艷,讓容姐很是羨慕,然後向叔叔請教了一些種植荷花的方法,想在去年自己種植荷花,因為我們家也有水缸。然後就按著叔叔的方法做了,結果長得荷花又大又鮮艷。我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也就是按照3點來做的,做好這3點,你也可以。
以上就是我從叔叔那裡學會的種植荷花的經驗,而且也經過了我的種植,如果你也喜歡種植荷花,可以點贊關注,一起交流養荷花的經驗。
㈥ 荷花缸里能放煙屁股嗎
荷花缸里盡量的不要放煙頭,但是有的人放了也並沒有影響它的生長
㈦ 荷花缸里適合養什麼蝦
小龍蝦。
小龍蝦喜歡生活在有淤泥的水裡,荷花缸是很適合養小龍蝦的。
小龍蝦對多種農葯敏感,荷花缸應盡量不用或少用農葯,用葯時要注意濃度不要過高。荷花總施肥量可以比常規用量酌情減少。
㈧ 我在荷花缸里養了魚,然後水就一直很渾濁,有什麼辦法能讓水變清
因為荷花需要一些淤泥啊裹著根部,你的魚游來游去當然會把水攪混了。你試試用細細的小石子鋪厚點,把根部和淤泥壓住,魚在上面游動就不影響了
㈨ 這種荷花缸是什麼年代,值多少錢
無圖無真相,發個圖片看看吧,這種擺在有錢人家裡的東西,是真的話會很值錢的
㈩ 想在荷花缸裡面放幾條泥鰍,但是擔心泥鰍會不會吃荷花的須根或者是對荷花造成不好的影響呢
泥鰍不會吃荷花的須根 ,不會對荷花造成不好的影響。
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
鰍樣子泥鰍喜歡棲息於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當天氣悶熱或池底淤泥、腐植質等物質腐爛,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也能躍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氣,而由腸壁輔助呼吸,當它轉頭緩緩下潛時,廢氣則由肛門排出。每逢此時,整個水體中的泥鰍都上升至水面吸氣,此起彼伏,故西歐人對它有「氣候魚」之稱。冬季寒冷,水體乾涸,泥鰍便鑽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乾燥,並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