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荷花
㈠ 荷花舞的由來
「荷花舞」原名「雲朵子」、「地遊子」,又稱「地飄兒」、「雲影子」、「地雲回子」等,隨著歷史答的變遷也叫「跑花燈」、「蓮花燈」、「荷花舞」。源於周族的賽社祭祀活動,在巫文化的影響下變成一種「乞雨」的巫神活動。西峰區內廟宇較多,道教文化盛行,每逢廟會或春節時,社火隊都排演「雲朵子」。它是民間社火中長期保留的娛樂節目。
荷花舞集曲藝、音樂、紙扎、民間美術於一體,從「雲朵子」、「雲影子」、「蓮花燈」等民俗觀念醞釀成的漢族民間舞蹈,不僅僅是西峰區域歷史,也是中國農耕文化源頭地的歷史遺存,也是中國農業文明在漢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產物。它的特徵是道具別致,由雲盤、雲朵、油燈、蓮花構成的舞具,民俗意味性極強,反映了周代農耕活動的文化內容。雲盤象徵甘霖,雲朵象徵四海太平,油燈象徵五穀豐登,蓮花象徵祥和潤澤。由此構成的意念來自周代祭祀中的賽社活動,象徵遠古農耕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生存的企盼,期冀風調雨順,太平盛世的民間觀念。
㈡ 中國舞蹈荷花獎的第六屆
第六屆中來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源民間舞大賽於2007年11月2日至11日在貴州省貴陽市進行比賽,來自全國的70多個民族民間舞蹈精品節目將同台「競技」,屆時將為全國觀眾獻上豐厚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大餐。
民族民間舞獲獎名單:
作品金獎:《盛裝舞》《水姑娘》《花溪.花溪》
編導金獎:《豐收時節》
表演金獎:《草原酒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作品銀獎:《銀項圈》《書魂》《塔林畢斯貴(草原婦女)》
編導銀獎:《山娃仔》《剪花花》
表演銀獎:《孔雀》《太平.王妃》《聖湖的女兒》《瞧...這幫鼓架子》
作品銅獎:《少女沙吾爾登》《心跳火把節》《憶》《山那邊》
編導銅獎:《心碰心臉碰臉》《聆樹芭沙》《莎郎少女》
表演銅獎:《小保姆—楠楠》《幸福像花兒一樣》《天鵝》
音樂創作獎:《盛裝舞》
燈光設計獎:《水姑娘》
服裝設計獎:《盛裝舞》《山那邊》
荷花王子獎:劉琳燁
荷花仙子獎:梁保娜
大地之舞獎:《瞧......這幫鼓架子》
最佳組織獎:貴陽市委宣傳部
特殊貢獻獎:貴陽市花溪區委區政府
㈢ 中國舞蹈荷花獎的第三屆
第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於2002年4月28日~5月18日在雲南昆明隆重舉行,以中國民族舞蹈人人跳的群眾性廣場舞蹈狂歡活動、舞蹈藝術品博覽交易會剪綵和首次舉辦的金荷花國際友誼杯外國人跳中國舞的比賽拉開帷幕;5月18日以第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獨舞、雙人舞、三人舞)比賽決賽後的頒獎晚會,落下整個中國舞蹈節的帷幕。
第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共分為民間舞、古典舞、芭蕾舞、現代舞、當代舞及國標舞等群眾性舞蹈,集中展示了多年來被廣大觀眾喜歡並獲獎的舞蹈精品,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雀之靈》《黃河魂》《頂碗舞》《小溪、江河、大海》等近百部作品;同時還舉辦了最具權威性、專業性的第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比賽,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87個節目入圍參賽,經過5天的激烈角逐,由專家組成的評委會共評出了近30部金、銀、銅獎作品,在我們的藝術舞台上,又涌現出了一大批新人新作。
㈣ 荷花舞的傳統
荷花舞的隊形有龍擺尾、燕穿梭、十字套的隊形變化,它的藝術價值是壯觀中寓柔雅,輕捷中有平穩,所以又稱「地飄兒」、「地遊子」,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僅表現了農耕民族對主宰降雨的龍的崇拜,以燕子的穿梭寓意生機和甘霖普降及剪子股的十字花套隊形表示太平,表達漢民族文化的心態和靈魂的舞蹈創造,是地方傳統文化對遠古龍、鳳文化的傳承,是中國古文化對地方民俗的滲透。
㈤ 舞蹈《詠荷》的作品介紹
碧綠的荷葉,嬌嫩抄的荷花,映襲襯著妙齡少女俏麗的臉龐的,荷葉羅裙,相互交映,組成了一幅美好和諧的畫面,請欣賞由陳依盈、湯邁同學帶來的漢族雙人舞《詠荷》。
《詠荷》融合了多種舞蹈元素,風格飄逸,以古典舞的韻味、優美輕盈的舞姿、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把古典民族舞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5)民族舞荷花擴展閱讀
詠荷舞的創作來自於《采蓮曲》唐王昌齡
采蓮姑娘的綢裙子綠得如同荷葉一般,鮮艷的荷花正迎著姑娘的臉龐盛開。采蓮姑娘掩映在盛開的荷塘中時隱時現,直到聽見了《采蓮曲》的歌聲,才知道她們正忙著采蓮。這首詩重要寫采蓮姑娘的俏麗容貌
亭亭玉立的碧綠荷葉和妙齡少女的綠色羅裙融為一體,嬌嫩的荷花映襯著少女俏麗的臉龐。荷葉和羅裙,荷花和面龐相互烘托,交相輝映,共同組成了一幅美好和諧的圖畫。這里寫采蓮少女的衣著容貌,色彩鮮艷而不庸俗,洋溢著濃重的生活力息。
後兩句寫動景,由於荷葉和羅裙、荷花和人面融為一體,所以采蓮姑娘稍微一動就不見了蹤影,直到聽見歌聲才知道她們在荷塘中采蓮。
㈥ 中國舞蹈荷花獎的第八屆
第八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頒獎晚會已於2011年11月5日在貴陽舉行,國家著名導演陳維亞將擔任頒獎晚會總導演。
亮點一:首次縮短賽程,環節減少質量更高
本屆「荷花獎」為了縮短賽程,減輕參賽隊伍的經濟壓力,評獎只分為初賽和決賽兩個環節,取消了以往的半決賽。初賽以光碟篩選的方式對報送的近300個節目進行了初評,經過評委們的審看篩選,最終選定51個節目進入到貴陽舉行的決賽。
亮點二:少數民族地區成本次「荷花獎」的決賽大戶
各民族自治區進入決賽的節目相比往年明顯增多。新疆維吾爾族舞、蒙古族舞、傣族舞等本身就是民族舞中比較有特色且能鮮明地反映當地民族風俗和舞蹈文化,由當地人表演當地傳統舞蹈更顯民族舞蹈的「原汁原味」,本次大賽一定會給全國人民帶來非凡的體驗。
亮點三:邰麗華帶著《千手觀音》為獲獎選手們道喜
從第八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組委會獲悉,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將攜舞蹈《千手觀音》為獲獎選手們道喜,邰麗華等舞蹈演員們將會為「荷花獎」的粉絲們帶來最特別的視聽盛宴。
亮點四:明星大腕們「舞蹈界奧斯卡」走紅毯
在11月5日舉行的「荷花獎」頒獎晚會現場,舞蹈界大腕們將助陣參演獲獎作品並進行經典作品展演回顧,並且完成「舞蹈界奧斯卡」走紅毯環節,讓觀眾一覽舞蹈界明星的風采。
㈦ 中國舞蹈荷花獎的獲獎情況
「中國文聯來」還參與主源辦了一系列的文化藝術獎項,如:「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電影百花獎」等等。
第十屆
第十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8月4日至7日將在四川涼山舉行。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羅斌介紹說:「今年是中國舞蹈家協會與貴陽市政府十年五屆合作協議結束後,中國舞蹈家協會開始首次將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選放在四川涼山州舉行。自4月底發出通知至6月19日報名截止,共有各31個中國舞協會員單位報送近500個作品參評,包含了我國30餘個民族的題材。最終由51個作品入圍終評,其中11個獨舞,40個群舞。近年來,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創作進入了快車道,在這些作品中,苗族、蒙古族、回族等題材的作品在傳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8月7日是涼山彝族的火把節,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選活動將舉辦「送歡樂下基層『活動,把荷花獎的民族民間舞蹈融入原汁原味的當地舞蹈文化當中。
㈧ 關於民間舞蹈的元素有哪些它的分類,種類有哪些
民間舞蹈的元素:民間舞泛指產生並流傳於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常見的民間舞包括:秧歌、腰鼓舞、花鼓燈、獅子舞、龍舞、花燈、安代舞、熱巴、賽乃姆、扁擔舞、蘆笙舞、阿細跳月、農樂舞、孔雀舞等。
一、民間舞的表演性特徵
中國民間舞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熱愛生活的真情實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下面就從民間舞的舞蹈內容和舞蹈語匯等方面來談談民間舞的表演性本質特徵。
1. 內容突顯「劇情化」。
民間舞之所以形成「舞、戲」合一這樣一種藝術形態及本質特徵,其原因在於產生民間舞蹈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所具有的民俗性。所謂「民俗」,它的內容包括一個民族的傳統風俗習慣、信仰、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等等。正因為如此,在民族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民間舞蹈便具有了很強的「故事性」和「戲劇性」的特徵,是一種「劇情」化的舞蹈藝術結構形態。
2. 表「情」為主審美趨向
「自娛性」是民間舞蹈不同於其他舞種的顯著標志。而自娛的「情」在民間舞當中,就是「心聲」的自然流露。事實上,「情」是民間舞的生命。在民間,任何一種代表眾人情感、願望的舞蹈立即會變成人們的精神財富。民間舞一旦沒有了「情」,其生命力也就不復存在。
因此,以「劇情」化的舞蹈結構和以「表情」為主的民間舞語匯正是民間舞藝術本質特徵的要求和體現。
二、以「民間舞蹈」為創作元素的舞蹈創作
舞蹈語言是作品反映民族社會生活,塑造藝術形象的主要手段。作品之間要求不同與差異,藝術形象要求千姿與百態,形式要求新穎而具有獨到的情調與特色,從中起關鍵作用、並能分辨其風格與特點的就是依靠獨具個性的語言。所以作品語言的獨特個性,是作品的生命,是作品成功的希望。
創作舞蹈作品的根本任務是塑造鮮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形象,折射出社會的先進與文明。倘若人物蒼白,再好的立意,也難以表現出來。可以肯定地說,人物形象成功塑造和主題思想深刻是成正比例的。
舞蹈藝術形象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段。舞蹈形象的創造是一種形象思維,在思維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想像。想像人物思想情感與發展的走向,在想像與具象的思維推敲中,去創造真實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要想使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必須注意在作品營造的氛圍意境中去塑造展示人物形象,並在細節中去刻畫人物的精神面貌。
意境是舞蹈作品追求的一種高境界,是指思想情感和精神心靈的層面,境是境界,人物形象只有在高境界中、在情感發展的激情點形成的細節中去刻意雕塑,才能熠熠生輝。所以要以舞造境,以境抒情,以真情塑造形象,作品才有生命,只有叩問心靈的作品,品格才會高尚。遺憾的是在一些民族民間舞蹈作品中,意境的鋪設與營造,沒有引起一些編導的重視,忽略了舞蹈可以通過抒情的方式來營造意境的本性。故而作品缺乏一定的真實感和深刻性。
20世紀50年代全國著名舞目《東方紅》流傳至今經久不衰,1994年,被確認為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荷花舞》,就取材於隴東、陝北一帶流傳的「荷花燈」,原初形式就很富於浪漫色彩:舞者著特製長裙式的「荷花筐」,上面插著4朵荷花燈,走動起來有如荷花在水上飄動,很是喜人。一般在元宵節燈會的廣場上表演,以走隊形為主。
遠古時期的傣家人就把孔雀作為一種吉祥物加以崇拜。又由於傣族聚居的西雙版納、瑞麗等地盛產孔雀,人們很容易觀察它,熟悉它,因此,傳統的孔雀舞有許多模仿孔雀的動作。大概由於動物世界雄性孔雀更美麗,也由於宗教、習俗等多種原因,傣族的傳統孔雀舞由男性表演,以獨舞居多。舞者身背沉重的木架,上面扎著許多羽毛,為的是模擬孔雀開屏那最美的瞬間。沉重的道具束縛了手臂的動作和體姿的完美展現,男性的舞蹈又存在剛健有餘、優美不足之感,這引起了藝術家的變革、創新的慾望和嘗試。
《荷花舞》與《孔雀舞》的編創者,既對民間流傳的舞蹈素材進行了深入的采風學習,又置身於50年代初期和平、幸福的大環境中,被那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所深深感染著,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寄寓了強烈的歌頌美好生活的感情和新時代氣息,也正是在力圖表現新的時代精神的追求中,實現對於傳統形式的突破。
民間舞蹈的種類和分類:漢族舞蹈主要是「南燈北歌」,即南方的花鼓花燈;北方的秧歌
幾乎每個省都有自己的花燈、花鼓或秧歌;只是不同地域,動作風格、道具使用……有所不同而已。漢族民間舞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東北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鼓子秧歌、安徽花鼓燈、雲南花燈
少數民族的舞蹈就更多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而且每個民族都有很多不同的舞蹈,這個沒法一一列舉
象藏族就有:弦子、歌庄、卓……
維族就有:賽乃姆、切克提曼、麥西來甫、盤子舞……
鮮族有:安旦、農樂舞、長鼓舞……
芭蕾沒有具體的創始人,它是由席間舞蹈、雜耍、民間舞蹈等等相融合然後慢慢發展而來,起源於義大利,義大利的公主嫁到法國時,就把早期的芭蕾雛形帶到了法國,然後路易十四很迷戀芭蕾,開始辦學校,大力發展芭蕾,在這個過程中,芭蕾開始被一點一點的規范化,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樣子
古典芭蕾最大的藝術特點是:開、綳、直、立
㈨ 八大民族舞蹈是哪幾個
1、龍舞
《龍舞》,是在數名男子高舉支撐龍體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龍打滾」、「龍擺尾」、「金龍纏玉柱」等極有氣魄的造型舞蹈。此外,流傳在浙江,由眾多女子雙手各持雲朵和蓮花,在優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後,由荷花花瓣為鱗片連接成的《百葉龍》,在耍龍人逗引下浮游於彩雲之間,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
南方水稻之鄉,以稻草紮成龍形、龍體遍插燃香,專門舞耍於年節深夜的「草龍」,宛如一條漂浮於夜空、星光閃爍的火龍,在硝煙繚繞中盤旋、飛舞,別有風采。此外,以龍爪行走於地,同時不斷向四方仰頭噴水的《地龍》,卻是清代流傳下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的象徵;
將製作精美的小龍縛於長凳之上,由三名男子各舉一凳腿,奔跑跳躍、翻轉作舞於喧天鑼鼓之下的《板凳龍》,是黃河以南省份被人喜愛的龍舞形式。此外,把龍體分為若干「段」或「節」的《段龍》、《五節龍》;由一人獨自戲耍,留存於蘇杭和川北,小巧的「蒼龍」、「紙龍」;
還有為人鮮知,延續於浙江沿海漁村,幾乎沒有龍形而呈船狀的「首飾龍」、「十八檔龍」等等,真是異彩紛呈、數不勝數。春節期間,這些飛舞在漢族廣大地區品種各異、形態離奇的龍形,充分顯示著龍的傳人悠久的歷史與浩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