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論語中蘭花

論語中蘭花

發布時間: 2022-05-25 23:59:41

『壹』 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勞 是出自<論語>么

不是出自《論語》,而是出自《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

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又曰: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貳』 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貧窮而改節,這兩句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況且芝蘭生長在深林之中,不因為無人欣賞而不芳香;君子修養身心培養道德,不因為窮困而改變節操。出處《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過去因為疑古派的非難歷代前人多認為是偽書,隨著近代簡帛文獻的出土證明,確信為先秦舊籍,《孔子家語》的真實性與文獻價值越來越為學術界所重視。宋儒重視心性之學,重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但與這「四書」相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孔子家語》都要高出很多。

(2)論語中蘭花擴展閱讀:

書本價值

《孔子家語》詳細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門生的問對詰答和言談行事,對研究儒家學派(主要是創始人孔子)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同時,由於該書保存了不少古書中的有關記載,這對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有著巨大的文獻價值。

其次書中的內容大都具有較強的敘事情,也就是說大多是有關孔子的逸聞趣事,所以,此書又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首先,此書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我們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據。

宋儒重視心性之學,重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但與這「四書」相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孔子家語》都要高出很多。由《家語》的成書特徵所決定,該書對於全面研究和准確把握早期儒學更有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該書完全可以當得上「儒學第一書」的地位。

『叄』 久居蘭室而不聞其香引自論語哪

不是出自《論語》,出自《孔子家語》

孔子十分喜歡蘭花,由於他特別重視個人思想品質的修養,在蘭花身上寄託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國魏人王肅所收集編纂的《孔子家語》一書中,記載了孔子頌蘭的一段佳話。

「孔子日:『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日:『何謂也?』子日:『商也好與賢已者處,賜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孔子家語.六本》卷四)

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學生子夏,賜即子貢,都是孔子有名的門徒。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子夏喜愛同比自已賢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養將日有提高;子貢喜歡同才質比不上自已的人相處,因此他的道德修養將日見喪失。原因何在呢?於是孔子舉了一系列比喻,說明交友和環境對人品性的影響作用,最後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和「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兩個對比例子,得出結倫「君子必慎其所處」。從此「芝蘭之室」就成為良好環境的代名詞,成為一個頌蘭美蘭的成語。

『肆』 蘭為王者香~出自那首詩

出處:東漢文學家,史學家蔡邕《琴操·猗蘭操》。

原文: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達時,與鄙夫為倫也。

譯文:蘭花貌美有香氣。自己雖然不被重用,遭到讒詬,卻也心懷坦盪。今日之變故,我是沒有做錯事,也無須介懷。自己長久游離在外,可能是被放逐,也可能是在尋找能懂自己的人。如果為人君主的不能明辨是非,那我寧願懷才不遇。

(4)論語中蘭花擴展閱讀

《幽蘭操》又名《猗蘭操》,最早相傳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訴似泣,如怨如憤,把孔子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抒發得淋漓盡致,在蘭的身上寄託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優美的蘭詩,也是一首幽怨悱惻的抒情曲。

《幽蘭操》以孔子「蘭為王者香」的思想為中心擬就,是孔子人生寫照的縮影,同時也是孔子教育哲學人生哲學的凝結。

蘭,承載了孔子一生的精神寄託和對後世子孫的殷切期望與情感,是中國文化巨大的人文載體。

最後時刻,所有弟子都聚集與孔子身邊,這些在孔子身邊一期度過了艱難,最了解老師思想的學生,就是孔子的希望和延續。弟子們雖然分散諸國,然而,正是他們,把孔子的思想整理成《論語》,與孔子整理過的《詩經》、《春秋》一起,千古傳誦。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象徵著孔子的精神,生生不息。

所有人都向那顆象徵著杏壇的參天大叔聚攏,他們手捧《論語》,走過了春夏秋冬,走過了千年。

『伍』 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不採而佩,於蘭何傷。什麼意思

意思是:蘭花開在幽深的山谷,不會因為沒有人欣賞就不釋放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沒有人採摘蘭花佩戴,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此句暗喻作者才華橫溢,即使無人賞識,也不會對自身有什麼影響。

出自:出自唐代詩人韓愈所作的詩歌《幽蘭操》,又稱《猗蘭操》。用來歌頌孔子的一生。

全文如下: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譯文: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沒有人採摘蘭花佩戴,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一個君子不被人知,這對他又有什麼不好呢?

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嚴寒時,薺麥卻正開始茂盛地生長,一派生機盎然,既然薺麥能無畏寒冬,那麼不利的環境對我又有什麼影響呢?一個君子是能處於不利的環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5)論語中蘭花擴展閱讀

《幽蘭操》韻味十足,汲取了史詩與英雄的浩渺氣質,帶著蘭花冷漠的美艷,但又說著人生的變動和永恆。

《幽蘭操》以孔子「蘭為王者香」的思想為中心擬就,是孔子人生寫照的縮影,同時也是孔子教育哲學人生哲學的凝結。蘭,承載了孔子一生的精神寄託和對後世子孫的殷切期望與情感,是中國文化巨大的人文載體。

最後時刻,所有弟子都聚集與孔子身邊,這些在孔子身邊一期度過了艱難,最了解老師思想的學生,就是孔子的希望和延續。弟子們雖然分散諸國,然而,正是他們,把孔子的思想整理成《論語》,與孔子整理過的《詩經》、《春秋》一起,千古傳誦。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象徵著孔子的精神,生生不息。

『陸』 求古人養蘭花的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厚,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人有聰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貧瘠之分。農夫不會為了土壤貧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為了愚笨不肖而放棄教育。天地間有形的東西,沒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沒有不是承載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處世要效法「坤」的意義,以厚德對待他人,無論是聰明、愚笨還是卑劣不肖的都給予一定的包容和寬忍。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產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是。)
1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憂愁苦悶的樣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14.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15.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16.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1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20.良葯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葯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2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2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24.學而不化,非學也。 ——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2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 ——黃睎
(譯:學習知識不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這和不學習沒什麼區別;學到了道理卻不能運用,這仍等於沒有學到道理。)
27.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28.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顧炎武
(譯:學習時不要在淵博浩翰的知識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為學到一點點知識而驕傲自滿。)
2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於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柒』 松、竹、梅、蘭在我國傳統文學中象徵的精神意蘊是什麼

松柏象徵堅貞。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與竹、梅一起,素有「歲寒三友」之稱。文藝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以竹象徵氣節。竹子挺拔秀麗,歲寒不凋,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來比喻人的氣節。

以梅象徵堅強不屈。梅的枝幹蒼勁挺秀,寧折不彎,被人們用來象徵剛強不屈的意志;而迎風斗雪怒放的梅花,則最先給人間透露春的氣息

以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捌』 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窮困而變節啥意思

意思是:況且芝蘭生長在深林之中,不因為無人欣賞而不芳香;君子修養身心培養道德,不因為窮困而改變節操。

出處:《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原文節選: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晉重耳之有霸心,生於曹衛;越王勾踐之有霸心,生於會稽。故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庸知其終始乎?」

譯文:如何做在於自身,是生是死在於命。因而晉國重耳的稱霸之心,產生於曹衛;越王勾踐的稱霸之心,產生於會稽。所以說居於下位而無所憂慮的人,是思慮不遠;安身處世總想安逸的人,是志向不大,怎能知道他的終始呢?」

(8)論語中蘭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引三國魏王肅注《孔子家語》所附漢孔安國後序說:「《孔子家語》者,皆當時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訪交相對問言語也。既而諸弟子各自記其所問焉,與《論語》、《孝經》並時,弟子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餘則都集錄之,名之曰《孔子家語》。」

後來「《孔子家語》乃散在人間,好事者或各以意增損其言」,安國「於是因諸公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乃以事類相次,撰集為四十四篇」。《通考》還引孔安國之孫孔衍奏言:武帝時,「魯共王壞孔子故宅,得古文科斗《尚書》、《孝經》、《論語》,世人莫有能言者。

安國為改今文,讀而訓傳其義。又撰次《孔子家語》。既畢訖,會值巫蠱事起,遂各廢不行於時」。

《家語》是一部重要的記錄了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但自宋代以來,《家語》被疑為是王肅的偽作,以致埋沒了《家語》在孔子及其弟子研究中的價值。

『玖』 蘭花的特點是什麼和象徵意義

特點
蘭花肉來質根,怕澇,澆水干源透澆透,見干見濕比較好,比較耐陰,放室內明亮處就可以,喜濕潤葉片經常噴噴磷酸二氫鉀,可以促進植物開花

象徵意義:
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懸蘭草 遇凈土而生 不因無人而不芳...脫俗矣!

熱點內容
香松盆栽寓意 發布:2025-09-16 17:30:11 瀏覽:137
農林百合 發布:2025-09-16 17:28:30 瀏覽:276
玫瑰7底板價格暴跌 發布:2025-09-16 17:28:27 瀏覽:721
l上司櫻花 發布:2025-09-16 17:28:25 瀏覽:747
花卉喜字罐 發布:2025-09-16 17:25:19 瀏覽:65
安卓櫻花校園模擬器下載 發布:2025-09-16 17:23:58 瀏覽:639
千姿秀花卉 發布:2025-09-16 17:19:17 瀏覽:804
櫻花韓文 發布:2025-09-16 17:11:30 瀏覽:286
臭美的花語 發布:2025-09-16 17:01:36 瀏覽:71
廖昌永梅花引 發布:2025-09-16 16:59:19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