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小野
1. 關於的美好長豐,美好生活的作文
如果說,生命是清香四溢的荷花池,那麼,美好生活便是墨綠的荷葉,即使沒什麼人關注,但它仍無私地為荷花襯托著,如果沒了它,荷花將黯然失色。
如果說,生命是動聽無比的樂曲,那麼,美好生活便是跳動的音符,即使沒有多少人了解,但它卻創作了一首首迷人的歌曲,如果沒有了它,樂曲將無法奏響。
而我的生命中,從不缺少「荷葉」或「音符」,他們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美好!
當第一縷陽光照耀著大地;鳥兒清脆的叫聲將我喚醒,野花的清香沁入我的鼻腔。早晨,好清爽!
指間夾著一朵粉色野花,漫步在被樹葉鋪滿的小路里,我開始去拜訪「老朋友」。
聽到潺潺的溪水聲,便到了我第一個「老朋友」的家。我坐在褐色的大石頭上,把手輕輕地伸入小溪,召喚我的「朋友」。嘿!小野魚,今天又有什麼新鮮事,使你們三五成群「咕嚕咕嚕」地討論個不停?我想,一定是上次我從泥窪里救出的受傷的小野魚「康復」了,對嗎?噢,小野魚一號,你可得有些領導精神,還不快把小野魚們集合起來,練好「防身術」,可別像上次那樣,又有幾個夥伴進了熱鍋!也不知大樹爺爺怎麼樣啦?我得去找它了,下次可別忘了我這個朋友呀!
我拍拍手上的水漬,向小野魚揮揮手,繼續前行!小野魚們不停和我道別,還不忘叮囑我代它們向敬愛的大樹爺爺問好!
2. 小天後張韶涵的資料~~~~~~~~~~`
張韶涵
中文姓名:張韶涵
英文名字:Angela Chang
生日:1982年 1月19日
身高:158公分
體重:38公斤
血型:A型
星座:魔羯座
出生地:中國台灣
宗教:佛教、基督教
興趣:唱歌、聽音樂、閱讀、work out、Decorating house、cook、服裝設計
專長:唱歌、服裝設計
喜歡的國家:加拿大、維也納
想去的國家:埃及、維也納、日本
最難忘的事:加拿大中廣流行之星冠軍
最討厭的事:八卦
最煩惱的事:盜版
最想做的事:旅行
喜歡的運動:排球
最得意的事:Seeing my family going through the hardest times together
喜歡的音樂:R&B、Soul、Blue、Jazz、Raggae
最大的願望:作一些好音樂可以詮釋自己跟接觸別人內心世界對音樂的感覺
書籍:奇跡安琪拉
專集:夢里花 國語 2007年01月12日 福茂唱片
亞洲新聲音 第一張『OVER THE RAINBOW』
聽見聲音的光 第二張『歐若拉 AURORA』
嬉遊聲光世界 第三張『潘朵拉 PANDORA』
Angela張韶涵三張國語專輯專輯銷售成績一向斐然的Angela,成功的包裝與操作手法也讓她成為最受到矚目的亞洲百變新天後。第一階段的圓夢三部曲『童趣』『戲劇感』『超時空』已然成為張韶涵的最大特色。尤其經歷過3張作品與3場內地大型演唱會的巡演之後,更奠定了她—『亞洲百變天後』的地位。摩羯座的張韶涵,並不以此而自滿,個性中的堅毅、努力的特質,在這一張『夢里花』新專輯中,都展現出張韶涵的成長與蛻變,她的圓夢與勇敢做夢的歷程,將會忠實呈現出張韶涵更內在,更深刻,更有個性的一面給歌迷朋友們!
音樂曲風多變的的Angela張韶涵,躋身成為亞洲新天後,她遼闊且具穿透力的聲音特質,除了融合流行的異國民謠與神秘的傳說等音樂元素,在第三張專輯中,也融入了hip hop跟舞蹈的元素,再加上為了三場大型巡迴演唱會的演出,發現張韶涵,靠著努力拉筋、排舞,她的舞蹈細胞可以培養與鍛煉的,預計2007年在台北的演唱會,勇敢做夢與努力圓夢的她,能站在舞台上,接受大家的檢驗與掌聲。
張韶涵,距離上一張專輯「潘朵拉」睽違一年的時間,2007年1月,她的第四張全新國語專輯『夢里花』,即將全亞洲綻放。
一首歌 改變 一個世界
超現實民謠風 夢里花
張韶涵紅遍全亞洲的『隱形的翅膀』,儼然已成為華人地區傳唱度最高的暢銷曲,歌中帶給大家向上與安定的力量,更讓張韶涵歌聲的感染力量,在樂壇展現亮眼成績。
新專輯『夢里花』,首波主打『夢里花』,也希望能在華人樂壇再度創造張韶涵以『一首歌改變一個世界』的概念,又一次帶給華人勇敢做夢與希望的方向。
第一波主打歌曲『夢里花』,是一首融合『超現實』與『民謠』因素的慢板抒情歌曲,對於Angela張韶涵來說,不僅是一個新的嘗試,難度也頗高。因為這首曲子,是張韶涵在某次的睡夢中,聽到有人不斷在她耳邊呢喃一段旋律,醒來之後,她趕快用錄音筆錄下來,再跟音樂製作人陳俊廷說這段夢中旋律!陳老師就請專人,把曲子完整譜曲編完,於是就有了這首由新銳作詞人--吳易緯,新銳作曲人--小王子與花輪,三個人共同創作的一首超現實民謠『夢里花』,所以Angela張韶涵也是有參予到一點點創作與企劃發想。這也是這一次,新專輯與第一波新歌,叫做『夢里花』的背後故事。
百萬MV雪地造景勇敢演出 大突破
在第一波主打歌曲『夢里花』MV當中,黃中平導演,特別將場景都設計成白色,白色的森林、白色的雪地、泛白的漂流木等,還特別請來國寶級噴畫師,為了這一支『夢里花』MV,噴畫出一大片能襯托出全白場景的動人雲朵。張韶涵在MV里還有許多突破演出,例如,她第一次吊鋼絲演出,就獻給了黃中平導演;第一次美背入鏡,也為了喜愛她的歌迷朋友,不畏當天寒流下雨天,氣溫驟降,在片場奮力演出。另外由七股鹽山運來百包粗鹽鋪在森林裡,布置成了一大片雪景,張韶涵也被導演要求,要躺在雪上演出對嘴,不料單薄的打歌服,讓張韶涵一起身,就發現半邊肩膀都紅腫過敏,但為了效果好,張韶涵笑著說「拼了!」。
當然這其中的一切突破演出,就是希望帶給大家符合新歌『夢里花』,所呈現出來『超現實』的夢境。希望大家必定要鎖定新MV的播出。
超現實民謠 古典元素曲風
11 首好歌 嚴選全收錄
專輯禮A-year 07』韶光年歷
『夢里花』新專輯中,一共收錄了11首,千挑萬選的好歌,在內地商演與廣告代言活動不斷的僅有時間中,製作部與經紀部互相搶人的狀況中,張韶涵終於安排時間進了她最想念的錄音室。雖然其中,也出現了錄音室的一些超感應狀況,但在2006年底,終於把由唱片公司精心挑選的11首好歌,包含之前已經搶先在廣告跟戲劇中亮相過的『尋寶』與『其實很愛你』兩首歌。
專輯中,主要以音樂上的古典元素,鋪陳與貫穿整張專輯,希望能讓張韶涵的成長與蛻變,完整呈現在她的聲音與曲風之中。前三波主打更可以清楚感受到音樂製作人的精心企劃與製作。
『夢里花』,第一主打,這是一首融合『超現實』與『民謠』因素的慢板抒情歌曲,再度展現張韶涵清亮又具穿透力的歌聲,帶你穿越夢境與時空,也讓你的夢想勇敢開花。
「不痛」,第二主打, 桃子&陳懷恩,雙作詞人聯手,陳懷恩譜曲,此首歌前奏帶一點詭譎的氣氛鋪陳,整曲非常大量地的運用弦樂器,張韶涵展現極致唱功,挑戰K歌,大氣磅礴之作。八大41台強檔韓劇『你來自哪顆星』的全球中文指定曲。
「C大調」,第三主打,知名作詞人王雅君填詞,與動靜音樂的年度力作,這是一首展現『自我主張』與『個性GIRL POWER』古典的精緻中快板歌曲,全曲採用C大調指型的常見練習曲,編曲華麗中帶點魔力的曲風,讓歌迷朋友們透過這一首歌,也能溶出屬於你自己最特別的口味。Le tea 法式果茶奇異果口味廣告歌。
專輯中的「愛上愛的味道」歌曲,也大量使用一些古典樂器,如小提琴、小喇叭、小鼓、風琴等,呈現出快樂又繽紛佳節氣氛,繼『喜歡你沒道理』歌曲之後的甜密中快版歌曲。「樣子」這首歌曲,屬於中版節奏搖滾,融合DRUM&BASS的曲風、編曲層次與段落明顯,在搭上張韶涵,似說即念的唱法,展現出只有Angela張韶涵身上才有的個性『樣子』。『淚光』歌曲,簡單地用吉他和弦加上張韶涵呢喃式的唱法,吟唱出帶點中國風味的Unplug弦樂四重奏民謠,2007早春,第一首驅走寒冷,帶來光芒與希望的暖洋洋國民民謠歌。『 幻想愛』歌曲,是一首充滿異國夢想+浪漫想像的抒情搖滾,歌曲表達出女生對愛情的患得患失與期待。『給你給我』歌曲,要給你聽覺感受到全新不一樣的張韶涵式的『女生至上』態度歌。
每一次張韶涵的發片期,總是安排在一月,寒冷的冬天中,卻也代表著新的一年的開始,總想讓各位喜愛她的歌迷,在一年初始,就可以感受到張韶涵的音樂,帶來的許多驚喜與溫暖。
這一次除了預購就可以得到的『A-Pass夢想票夾』或是『Ang許夢新年卡』之外,購買專輯的歌迷朋友們,還可以隨專輯得到桌上型『A –year2007年韶光年歷』,張韶涵的不同造型,一次收藏,從頭到尾陪伴歌迷們度過一整年的時光。
百變張韶涵 黑白金三顏色
時尚個性 百萬置裝造型
斗篷look 兼具性感&個性
新專輯的造型,還是由kaos高巃皓小姐,第四度為Angela張韶涵量身打造,但是這一次的企畫主題跟以前的張韶涵三張專輯三部曲,有著很大的不同,顏色以「黑」、「白」、「金」三種顏色為主,是十分具有個性的造型。第一波主打MV的打歌服,以白色高領毛衣搭配一件馬甲連身設計,裙擺不規則抓摺而成的白色小洋裝。而MV中另一套露背的性感短洋裝,加上拖曳及地的後擺,讓張韶涵飄逸得像是從夢境走出來的精靈。
告別06年的甜美風格,這一次造型師高巃皓,也為了張韶涵打造出屬於07年時尚的『低調華麗實穿』風格,不管是第一波主打歌的『夢里花--白精靈裝』還是哥德風黑色緹花網狀連帽+肩線自然垂墜的針織『鏤空斗篷裝』,可以隱約讓人感受到小露肩膀的張韶涵;到小披肩式的斗蓬,背面由設計師匠心獨運地手工刺綉上一個大大的『A』,內搭高領桃紅色毛衣,再搭配上屬於冬天氣氛的毛茸茸滾邊的超短皮褲,兼具黑色魔力與個性的張韶涵,再足蹬藍紫色的包頭厚底高跟鞋,一種看似復古,同時又充滿著未來感的獨特風格,『A斗篷裝』讓人眼睛一亮;而一套完全展現早春氛圍,以黑色薄紗、蕾絲、波浪荷葉手工彩色抓花,層層包裹裝飾,彷彿每一朵在春天盛開的花,『春浪漫裝』就此充滿了相當獨特的浪漫氣味;另一套帶著中性的英法風格,合身的手工刷白的黑色絨布短西裝外套,內搭背後挖背設計的白色針織毛衣,下身搭配筆直而狹長的格紋褲管,『英國風裝』塑造出張韶涵除了小性感之外的酷帥氣質。在新專輯『夢里花』,高巃皓再度出手,為一年沒出新專輯的張韶涵打造出專屬於她的『百變』造型。
在攝影師眼中,充滿獨特時尚風的張韶涵,這次的妝發造型由知名EROS發型師—Betty,打造設計,中長發是這一季的重點,以堆積+重疊的剪法,呈現出復古風潮與不規則發尾的現代感做結合,而發色也做出金棕色的挑染,在黑色發中,呈現夢境與現實中對比。在彩妝方面,也交由知名化妝師--妙妙,打造出小小華麗妝感的神秘、冷靜、精緻的秋冬時尚,尤其超長的睫毛,很有復古時尚,呈現Angela獨特的個性味道,都與這一次的專輯造型,相輝映出加分的時尚態度。
強檔韓劇 搭配主題曲
鈴聲下載 電信主打星
專輯中,『不痛』這一首歌也被八大電視台相中,成為41台強檔韓劇,由金來沅與鄭麗媛主演『你來自哪顆星』的全球中文指定曲,2006/12/25起,在GTV八大戲劇台 41頻道 ,每周一至周五晚間九點 上映。
奧林比亞腕錶集團董事長,也相中張韶涵來為他們的系列表款擔任代言人,將首支結合流行音樂與時尚的限量Angela鑽表,贈送張韶涵,代表奧林比亞表分分秒秒陪伴張韶涵在演藝之路永遠綻放光芒,張韶涵的專輯造型也以黑、白、金的時尚元素結合奧林比亞表款(鑽表),更顯得相得益彰。同時並將舉辦只要購買限量表款即捐贈一定比例金額給世界展望會,或其他公益團體,可以讓喜愛張韶涵歌迷一同參予的慈善活動。
張韶涵內地的火紅人氣,廣告代言更是包辦了食衣住行,舉凡喝的飲料,吃的冰淇淋、穿的運動休閑服飾等等,其他的一些人氣代言,也即將陸續曝光,2007年又將是張韶涵忙碌的演藝事業蓬勃發展的新一年。
遠傳、台哥大、中華電信、威寶、和信、大眾phs等各大家電信業者,也都得知張韶涵即將在1月發片,紛紛出手想要搶張韶涵,當作他們的網頁、帳單等行銷資源的廣告主打星,這也讓張韶涵受寵若驚,相信各位會感受到來自電信商的強力曝光與支持。
1. 夢里花
2. 不痛 (韓劇 你來自哪顆星 全球中文指定曲)
3. C大調 (Le tea奇異果法式果茶 廣告歌)
4. 樣子
5. 幻想愛
6. 給你給我
7. 交換
8. 其實很愛你
9. 淚光
10. 愛上愛的味道
11. 尋寶 (Lotte +X 三種類無糖口香糖廣告歌)
潘朵拉 國語 2006年01月06日 福茂唱片
張韶涵『變色龍』上身一起嬉遊聲光世界 全新國語專輯『潘朵拉』12/28日開始預購
Angela 張韶涵 2006全新國語專輯 『潘朵拉』
強力推薦 魔幻五部曲
強打:潘朵拉/ 天王天後製作人陳偉與作詞頑童於光中量聲打造+奇幻冒險的MV+ girl power
的『拉拉舞』+旅法設計師高巃皓量身訂制服裝+最可愛的冒險玩伴【變色龍】,
都在這一首現代電子搖滾風,又充滿童趣游戲的【潘朵拉】中。
強打:真的 / 林隆璇、陳俊廷共同製作。創作人深白色繼「吶喊」之後,為張韶涵量
身打造詞曲創作,另類動人抒情曲風,催淚歌詞,歌迷票選最K力作。
強打:隱形的翅膀
2006全新國民情歌,新銳作詞人王雅君,繼為張韶涵一連創作了『寓言』、
『猜不透』之後,再度為張韶涵填詞譜曲,溫暖民謠曲風,2006年最早的希望
與安定力量。
『愛戀金誓』系列代言廣告歌曲
八大2006年度大戲「愛殺十七」片尾曲。
強打:香水百合:
甜美電子系,張韶涵稱後。陳偉製作、編曲。李天龍繼「真愛冒險」、『歐若拉
』後,再度創 造新甜美中快板歌曲。Olay內地及香港的代言廣告歌曲。
強打:口袋的天空:
古典+SLOW ROCK+抒情曲風,陳俊廷老師感動製作。動靜樂團阿滾,首度為張
韶涵打造。
八大2006年度大戲「愛殺十七」片頭曲。
福茂唱片2006年 1月童趣魔幻發行
『寓言』加上『歐若拉』,讓張韶涵成為兩岸三地的當紅偶像,各方演出邀約不斷,使得她2005年的工作量空前忙碌,但是唱歌是張韶涵的最愛,她堅守一年一定要出一張新專輯的原則,更期許自己在音樂上有更多亮點。這次張韶涵新專輯的音樂與企劃方向和以往有著更大的突破與新鮮感!准備好跟張韶涵一起冒險吧!
◎ 『11首全主打 嬉遊聲光世界 潘朵拉的童趣魔幻樂園』
從亞洲新聲音到聽見聲音的光,2006年的張韶涵,將呈現充滿奇幻童趣的音樂新元素。
【現代電子搖滾風,童趣游戲的潘朵拉】
直接且具穿透力的聲音能量,有著讓人深刻戲劇感、游戲化聲音語言的張韶涵,將在新專輯中打造全新的聲光世界,一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將帶領大家嬉遊於童趣的、魔幻的、冒險的、驚奇的、綺麗的、愛情的…..音樂聲光世界。
新歌『潘朵拉』,充滿現代電子搖滾風,直率的聲音表現,充滿童趣的音樂元素,由天王天後製作人陳偉與作詞頑童於光中量聲打造,描寫愛情有如潘朵拉的盒子,必須撕開糖衣包裝,才能在好奇心與溫柔心的催化下,尋找到真愛。
【溫暖民謠詞曲,2006年國民情歌--隱形的翅膀】
新銳作詞人王雅君,繼為張韶涵一連創作了『寓言』、『猜不透』之後,在這一張【潘朵拉】專輯,更量身為了張韶涵打造了一首溫暖民謠的曲風的力作-『隱形的翅膀』,王雅君對於張韶涵清亮的嗓音,有著特別的感動,有一天特別寒冷的夜裡,突然就哼出了一段曲子,覺得非常適合張韶涵,著手寫出了這一首無論旋律或是歌詞涵義,都帶有2006新一年最早的希望、溫暖與安定的力量。在配唱的過程中,唱到流下眼淚的張韶涵,讓你聽到安定人心的力量。
【繼『猜不透』後,歌迷票選最K力作--真的】
繼「吶喊」之後,深白色為張韶涵量身打造詞曲創作,另類動人抒情曲風,催淚
歌詞,歌迷票選最K力作。另還有『香水百合』這一首甜美電子中快板歌曲。也是李天龍繼「真愛冒險」、『歐若拉』後,再度全新打造。
而『口袋的天空』則是動靜樂團阿滾,首度為張韶涵打造,古典+SLOW ROCK+抒情曲風。專輯中多首歌曲也都有動靜樂團阿滾的弦樂編寫與演奏,如:『隱形的翅膀』、『真的』、『口袋的天空』、『愛情旅程』等多首動人歌曲。
林隆璇此次也繼「Over The Rainbow」之後,再度為張韶涵製作了『真的』、『愛情旅程』兩首抒情歌曲。
◎『戲劇化+游戲感的量身訂制童趣新時尚』
在『歐若拉』專輯中,由kaos的高巃皓設計師量身訂制一套套具話題性的服裝,造型引起注目。新專輯【潘朵拉】,設計師高小姐聽過覺得耳目一新,覺得以『童趣時尚』為主題,腦中也立刻勾勒出了『變色龍裝』要讓張韶涵既可以俏皮又可以小露香肩,展現性感小女人的一面,果然沒多久,一套青春鮮黃、連身、荷花邊裙擺的洋裝,真的是讓張韶涵穿起來更添女人味。純手工勾制的大眼變色龍圍巾,身長180cm,重5kg,活靈活現的模樣,可是設計師透過一位毛線高手樂媽媽一針一線,耗費二個月時間,共用了50幾種不同毛線所勾製成的夢幻逸品。
設計師也特別設計用了30幾層粉紅紗縫製成的一套跳傘裝,讓屁股搖起來很拉風,所搭配的白色雪紡阿拉丁褲,時尚與童趣兼俱,讓張韶涵跳起舞來,果然十分拉風。為展現新專輯的童趣包裝主題,服裝設計師高小姐,也另外為張韶涵再打造了多套打歌服,如純白翅膀羽毛裝,可是用了絲綢與毛線異材結合、手工縫線抓皺的巧妙設計,搭配出獨一無二的羽毛裝。
除了高小姐的一路力挺之外,服裝造型師佘筱茵更是使出渾身絕活,為了搭配這一次『變色龍』的企劃主題,不僅在服裝的時尚配色,材質上運用都努力翻箱倒櫃,就為了這一次唱片公司出給他的難題,『童趣+魔力+COLORFUL』,不過當她拿出很多套讓人驚艷的衣服、毛靴和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變色龍耳環、項煉時,以及由百顆金扣所縫制的燈籠裙,讓張韶涵愛不釋手、驚叫聲連連的時候,也終於露出了挑戰成功的笑容!
◎『百萬MV+金曲導演操刀童趣魔幻新視覺』
【超現實奇幻MTV 百萬打造潘朵拉】
繼『寓言』、『Mama Mama』MV,金曲MV導演黃中平再次為張韶涵量身打造奇幻冒險的『潘朵拉』MV。MV中導演不僅用雷射切割出鐵片雕花的大型雕塑,呈現出MV中的神秘感,更是用手工縫制出約100CM的大型變色龍玩偶,然後在經3D後制效果,與張韶涵在MV中演出對手戲,整支MV呈現的夢幻與超現實,綺麗與魔幻,非常有看頭。MV中張韶涵更向舞蹈挑戰,拜師舞林高手Miracle,一首具girl power的『拉拉舞』,不僅cute還展現甜美的力量,張韶涵更是跳出興趣,努力朝舞蹈達人邁進。
【魔力MV 神奇特效 搶人眼球 】
在『隱形的翅膀』這一支MV中,張韶涵除了披上純白翅膀羽毛裝之外,導演還讓她展現演戲功力,飾演一名下凡來的天使,看盡了人間的變動不安、冷漠無情,於是展喉唱出了這一首溫暖又帶來希望的『隱形的翅膀』,希望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勇敢努力地朝自己的夢想前進。拍攝這一支MV時,原本導演設計要讓張韶涵吊鋼絲,飛上天空,但無奈老天不作美,下起小雨,但導演還是想出了另一招,讓她站在攝影吊臂上,加裝了一個框架,把張韶涵送上了天際,雖然拍起美美的,但鏡頭下的張韶涵,殊不知到底是冷得發抖還是怕的發抖了!另外MV劇情也安排張韶涵是一名具有魔力的天使,可以用眼神就讓杯子移動,甚至只要一舉手,連地震都會嗄時停止,不過這些神奇的法力,當然都是透過導演事先的巧妙安排與特效。
【甜美MV 自創踢踏 DANCER尬舞 】
第一主打『潘朵拉』的『拉拉舞』,讓張韶涵跳出了興趣,還要求唱片公司,能不能在這一張快歌曲風偏多的專輯中,讓她有更多展現肢體的表現機會。於是舞蹈老師就在這一個好學的學生要求下,又為張韶涵苦思編舞,首支MV『拉拉舞』是著重在上半身與臀部的表現,於是Miracle老師就自創了另類踢踏舞,並且安排一位dancer一起與張韶涵在『香水百合』MV中尬舞。不過這一個安排正好讓MV導演楊富鳴突發奇想,讓這一支甜美曲風的歌曲,安排了張韶涵在屋頂上的異想世界,也加入了一隻可愛的變色龍,在張韶涵開心的時候,化身陪著她唱歌跳舞,在張韶涵難過的時候,陪著她在屋頂看星星。
【1-100歲的童趣專輯+葛萊美提名設計蕭青陽+旅日插畫家 】
這一張『潘朵拉』此次也邀請到華人世界第一位葛萊美專輯設計提名的蕭青陽,人稱蕭大俠的他,擅長非主流設計,但接下這一張人氣偶像天後的設計,讓蕭青陽既興奮但又覺得戰戰兢兢,他也提出了童趣的想法,結合時尚、魔幻的繪畫風格,吸引1-100歲的大人小孩注意的目光,並邀來旅日插畫家IAMKEI,設計可愛的變色龍圖案與許多童趣故事場景,齊來為張韶涵這一張『潘朵拉』專輯注入魔力。
◎『廣告天後 張韶涵兩岸三地紅透透 2006最佳吸鈔機』
人氣紅不讓的張韶涵,戲劇、廣告不斷,今年更成為Olay保養品大陸內地及香港地區的代言人,透過網路CF的播放,更是讓『香水百合』這一首歌搶先在內地歌迷面前曝光,更讓廠商官網點閱率月破百萬人次。
朝偶像實力派全方位經營的張韶涵,一年一檔戲劇規劃,無論是歌唱、戲劇、廣告…等,都是最火紅的亞洲藝人。今年更跨足韓國,受邀韓國Live Band音樂節目『金潤兒的音樂潮流』(Kim Yoon A』s Musicwave)表演,成為第1個踏上SBS音樂節目舞台的華人歌手。
歌唱不完,廣告債還不完的張韶涵,業界詢問度最高之際,又應內地最大品牌『聯想電腦』捧重金盛情邀請,,飛往上海拍攝『聯想電腦』最新『數字娛樂』產品的代言CF!身為2008年奧運贊助廠商的『聯想電腦』更是一擲千金,以上億新台幣的預算,買下中央電視台,黃金七點半檔的廣告時段,全國聯播由張韶涵主演並主唱的最新CF+新歌『最近』,讓張韶涵提前與北京奧運接軌,同時和全中國13億人見面!
除了『聯想』這一個內地國際知名品牌,另外內地一家線上游戲『快樂西遊』,也繼續請張韶涵擔任游戲代言人外,她的另一首新歌『驚天動地』,只要玩家ON LINE,就能聽到張韶涵『驚天動地』的歌聲!
繼去年張韶涵代言的『愛戀金誓』,銷售拉出長紅,廠商又再次看中她的人氣,除了延請她再度擔任代言人,並結合這一次的企劃主題,推出以『變色龍』為設計主題的一系列明星商品。廠商在聽過專輯中的歌曲之後,特別喜愛『隱形的翅膀』這一首,非常有感覺的歌曲,更期許這一位小天後代言人,能用力飛出銷售好成績!
1. 隱形的翅膀
2. 潘朵拉
3. 香水百合
4. 真的
5. 最近
6. 驚天動地
7. 保護色
8. 口袋的天空
9. 愛情旅程
10. 喜歡你沒道理
11. 永晝
歐若拉 國語 2004年12月01日 福茂唱片
聽見聲音的光 全亞洲最受矚目的新人張韶涵
⊙亞洲新聲音--張韶涵,小小的身體,卻有巨大的聲音能量!
創造出童話式、游戲化聲音語言的張韶涵,她的『寓言』成功,果然在全亞洲得到無數專業獎項及銷售的肯定,儼然已成為歌壇最受矚目的新人。
有著超時空、戲劇化包裝的張韶涵,一鳴驚人的聲音語言,讓她在亞洲歌壇獨樹一格的開創出屬於自己的音樂童話世界。在期待已久的全新專輯中,她的聲音能量彷彿一道光,開始在全亞洲歌壇上閃耀。
夾著唱歌加戲劇雙線演出的張韶涵,盡管戲劇、廣告邀約不斷,海外表演也從不間斷,但熱愛唱歌的她,很珍惜現有的成績,對公司」一年一部戲」的演出規劃,也盡力達成。
成為全亞洲最受矚目的新聲音,張韶涵在第二張國語專輯,不僅是全亞洲同步發行,在尚未發貨前海外地區就已預購50萬張的銷量,可見大家對張韶涵的聲音深具信心,期待她的新聲音能為亞洲歌壇帶來新刺激。
⊙童話式游戲化的聲音能量 四王二後製作人操刀多種曲風
新專輯結合了陳偉、林隆璇、陳俊廷、郭建良、馬玉芬、陳韋伶四王二後製作人,融合了Soul、Funk、World Music、Band-Sound、抒情等多種曲風,全力打造張韶涵聲音的表演。
與天王天後製作人陳偉最有音樂火花的張韶涵,在第1主打歌『Mama Mama』中,以一種任性俏皮游戲的呢喃式語言,大膽唱出化解七年級生與媽媽關系的生活對話。
有長女獨立性格的張韶涵,仍有時下七年級生的叛逆性格,怕媽媽念、怕媽媽管太多。在張韶涵獨創的手機語言中,『愛念』就是媽媽的代號。因此製作人融合了Soul、Funk的音樂曲風,流行與復古並容,加上另類填詞高手於光中生動有趣的童話式與游戲化的聲音語言,讓『Mama Mama』成為最代表性的音樂語言。
《Mama Mama》是首略帶搖滾曲風的歌曲,由製作人陳偉、填詞人於光中合力打造,為她量泡製這首童話游戲歌。主題是年輕人關心的家庭關系,青春叛逆心情一覽無余,卻又能在一曲終了不經意間化解現代母女間緊張的關系。在這首歌的MV中,導演特意安排張韶涵化身為白雪公主,被拿著紅蘋果的壞皇後追逐,一直到MV最後才發覺原來只是一場夢。歌詞中說:「 MaMa MaMa……別再念我,你愛的方式往往讓我想閃躲……, MaMa MaMa……找點事做,不應該是我填滿你全部的生活…… 」直接毫不保留的唱出時下七級生的叛逆心情,在張韶涵有點任性,又有點俏皮童話式的聲音詮釋,化解了現代母女間緊張的親子關系!而張韶涵更會以呢喃、RAP方式,配合歌詞並唱出媽媽「碎碎念」的感覺。
一心想嘗試創作的張韶涵,寫了三首詞,都被福茂唱片退貨,看了她的詞,福茂唱片給她的評語是「笨」,被退件後,力爭上游的她,從學彈吉他開始,「我在錄音間看到製作人陳偉,邊彈邊唱的樣子,太厲害了!」要雪恥的她,開始拜陳俊廷為師,每天勤練吉他。
直接而穿透力的聲音,讓整個世界都『靜不下來』。這是陳偉擅長的Band-Sound曲風,大膽而直接的呈現張韶涵的聲音爆發力。另一首『復活節』,簡單的編曲,加上張韶涵細膩的聲音語言,讓人一聽就會流淚感動的歌。
另一首強力主打歌『歐若拉』,是張韶涵第一次與女製作人陳韋伶合作。在製作人細膩但具張力的製作下張韶涵唱出屬於World Music世界音樂的溫暖語言,彷彿如北極光黎明女神歐若拉Aurora在吟唱大地之歌。深具異國風情的編曲,加上名詞家施立別出新裁的神來之筆,呈現出張韶涵直接的聲音穿透力,一首歐若拉女神之歌,絕對讓你聽得見聲音的光芒!
另一首好歌『手心的太陽』,也是張韶涵首次與圈內深具才華的女製作人馬玉芬合作。好歌多磨,張韶涵被製作人折磨到淚灑錄音室,一遍又一遍的唱,終於得到製作人及老闆的認可。而擅長寫景表境的名詞家姚若龍,在繼『遺失的美好』之後,再次為張韶涵量聲打造的生命守護神之歌--『手心的太陽』。
張韶涵歌壇上的啟蒙老師--林隆璇,此次仍為Angela操刀三首歌--張韶涵挑戰柴崎幸的『浮雲』,成為歌迷票選的最愛。中版抒情曲風的『可以愛很久』、及耐人
3. 作文美好生活美麗長豐
如果說,生命是清香四溢的荷花池,那麼,美好生活便是墨綠的荷葉,即使沒什麼人關注,但它仍無私地為荷花襯托著,如果沒了它,荷花將黯然失色。
如果說,生命是動聽無比的樂曲,那麼,美好生活便是跳動的音符,即使沒有多少人了解,但它卻創作了一首首迷人的歌曲,如果沒有了它,樂曲將無法奏響。
而我的生命中,從不缺少「荷葉」或「音符」,他們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美好!
當第一縷陽光照耀著大地;鳥兒清脆的叫聲將我喚醒,野花的清香沁入我的鼻腔。早晨,好清爽!
指間夾著一朵粉色野花,漫步在被樹葉鋪滿的小路里,我開始去拜訪「老朋友」。
聽到潺潺的溪水聲,便到了我第一個「老朋友」的家。我坐在褐色的大石頭上,把手輕輕地伸入小溪,召喚我的「朋友」。嘿!小野魚,今天又有什麼新鮮事,使你們三五成群「咕嚕咕嚕」地討論個不停?我想,一定是上次我從泥窪里救出的受傷的小野魚「康復」了,對嗎?噢,小野魚一號,你可得有些領導精神,還不快把小野魚們集合起來,練好「防身術」,可別像上次那樣,又有幾個夥伴進了熱鍋!也不知大樹爺爺怎麼樣啦?我得去找它了,下次可別忘了我這個朋友呀!
我拍拍手上的水漬,向小野魚揮揮手,繼續前行!小野魚們不停和我道別,還不忘叮囑我代它們向敬愛的大樹爺爺問好!
4. 一些有意思的武漢地名來歷
滄海變遷 武漢三鎮的由來
武昌: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現在的蛇山築城,稱夏口;公元280年,晉朝將江夏郡改為武昌郡,即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後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時曾設武昌府。辛亥革命後改江夏縣為武昌縣,武昌即成為正式名稱。�
漢口:南北朝時期,漢口作為地名在史籍上出現。今天的漢口其實只有500餘年歷史,始於明代成化年間的漢水改道。漢水原來從龜山南邊注入長江,成化年間其主流則從龜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長江。漢水改道後的低窪荒洲地帶,至清嘉慶年間發展成為與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廣東佛山並稱四大名鎮之盛譽的漢口。鴉片戰爭後漢口開埠通商,發展更趨快速。�
漢陽: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一元路至六合路的路名變遷
在漢口江邊,有六條非常有特點的路名,這就是一元路、二曜路、三陽路、四唯路、五福路和六合路。
這六條路原是德租界內直通碼頭的、和沿江大道垂直的道路。德租界時期,這六條路具有雙重名稱。對德國人而言,這六條路是用德國殖民者的名稱命名的。如皓街稱為奧古斯都街(Augusta street),福街稱為維多利亞街(Victoria street),祿街稱為烏特森街(Utsen street),壽街稱為尼恩街(Nien street),寶街稱為夏羅特街(Cnarlotten street),實街稱為多羅遜街(Dorotheen street)。
很有意思的是,對華人而言,德租界卻採取了另一種命名方式,即以這六條街的德語音譯,稍加改變,配上符合中國風俗習慣的吉祥字來命名,從而使路名具有了濃厚的中國民間風俗和喜慶的意味,這就是皓街、福街、祿街、壽街、寶街和實街。相當有特點。
那麼,這六條路名什麼時候改稱為一元路至六合路的呢?據《武漢地名志》記載,1926年國民革命軍進入武漢後,國民政府將此六條路賦予了新的涵義。取「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將皓街更名為一元路;取「日月光曜」之意將福街更名為二曜路;取「三陽開泰」之意,將祿街更名為三陽路;取「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之意將壽街更名為「四唯路」;取「壽、富、康、德、命稱五福」之意將寶街更名為五福路;取「六合同春」、「天地四方為六合」之意將實街更名為六合路。長期以來,大凡涉及到此六條路名的文章都依照此說法行文。似乎已成定論。
近年,筆者所在的《漢口租界志》編寫組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歷史地圖,發現這種說法實屬以訛傳訛。德租界是1917年收回的。1918年,租界內的名稱曾有過變動。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資料來論證這六條路名就是1918年更改的,但閱讀1922年5月湖北陸軍測量局繪制的《武漢三鎮街市圖》,這六條路名已經赫然存在於地圖之上。因此,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六條路名並不是國民政府命名的,它出現的時間比國民政府到漢的時間早了4年。
因此,這六條路名的變化歷史,不應該賦予政治色彩,應該回歸歷史本來的原貌,也就是至少在1922年以前這六條路名便存在了。
該文曾刊登於<長江日報>黃鶴樓版
三層樓
三層樓位於武昌城區的北部,泛指和平大道與新河街交匯的地帶。這一帶原是一片水塘荒地。清末,新河洲漸有居民,逐步形成武昌城外的集市貿易場所。1912年,從事營造業的資本家喻興隆在今和平大道445號處修建了一棟磚木結構的三層樓房,底層開雜貨錦、棺材鋪,二樓開茶館,三樓為說書場和皮影戲場,生意興隆,遠近聞名。這座三層樓房高踞於四周平房草棚之上,非常突出,成為這一帶的顯著標志,人們遂以三層樓泛指這一地區。解放後擴建和平大道時,原樓己經拆除,但三層樓仍為這一帶的區片名稱。由武昌至紅鋼城的16路公共汽車在此設三層樓站。附近有條小街,至今仍叫三層樓街。
水果湖
水果湖泛指武昌城區東北部濱臨東湖的大片地區,現為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水果湖並不產水果。原是一片荒丘野嶺,溝壑縱橫,連農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時,丘嶺上的雨水順著溝壑匯集到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東湖,人們便把這個東湖的湖汊稱為水口湖。日久訛變,諧音轉化為水果湖。
水果湖邊有放鷹台,傳為唐代詩人李白放鷹之處。解放後在此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了石斧、石鏟、稻殼燒土和陶制生活用具等,說明武漢地區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現在這一帶有洪山賓館、電訊中心大樓、計量中心大樓等高層建築。
司門口
司門口是武昌解放路與民主路交叉地帶的泛稱。現在坐落千這個交叉點的西北側的武昌區人民政府,在明、清兩代是湖北市政使司衙門,即藩司衙門,又稱藩台衙門,俗稱藩署。衙門坐北朝南,大門正對長街,即今解放路。
歷史上的長街為蛇山所阻,止於蛇山南麓。蛇山以北至藩司衙門大門口的街道,稱為司門口。明末迷信風水,要用破壞「龜蛇二山環衛」的辦法保住大明江山,挖通蛇山(同時斬斷龜首),使長街延長到藩司衙門的大門口,但仍習稱山北一段為司門口。1935年擴建此路時,北端辟開舊藩司衙門,使馬路延長到中山路,中間腰斬蛇山,上架鋼筋水泥蛇山橋,使司門口的泛稱延伸到蛇山以南,差不多包括了今解放路的主要商業鬧市區。
閱馬場
閱馬場位於武昌城區的中部,東至蛇山洞延伸出來的武昌路,南至閱馬場小學,西至湖北劇場,北至蛇山南麓,東西長100米,南北寬300米,是個知名度很高的廣場。武珞路以此為起點,橫貫廣場的中部,向東伸展,西北與長江大橋的引橋公路相連,西南與彭劉楊路相通,是連通武漢三鎮的主幹道。
清代初年,巡撫劉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東闢建練兵演武的校場,場上有演武廳,是舉行武科考試的場所,名閱馬廠。解放後在書寫時改「廠」為「場」,己經約定俗成。
三百年來,這里發生許多重大歷史事件。1688年6月,武昌發生兵變,推舉夏逢龍為總統兵馬大元帥,設指揮部於閱馬廠。1853年元月,太乎天國攻佔武昌,在閱馬廠塔台宣講革命道理。辛亥革命時,設武昌起義軍政府於閱馬廠北部的紅樓,並在南部塔台拜將,拜黃興為戰時總司令。五四運動時期,數千名學生在閱馬廠舉行集會和示威遊行。北伐軍攻佔武昌城後,武昌人民在此集會,慶祝北伐勝利。此後又是人民慶祝抗日勝利、武漢解放的場所。1981年在這里舉行了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盛大活動。
都府堤
都府堤位於武昌解放路北段的西側,其東原有司湖,清時在此築堤,堤近都督府衙門,故名督府堤,亦稱都府堤。清代末年,沿堤形成居民區,就叫都府堤大街,人們仍習稱為都府堤。街為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北至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的大門口,長560米,寬6至10米。此街的41號是毛澤東在1927年上半年主辦農講歷時居住的地方,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在這里寫成的。蔡和森、彭湃、楊開慧、夏明翰、毛澤覃等都在這里住過。此街的10號原為武昌高等師范附小,是1924年任中共武漢地委書記陳潭秋的故居。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會首次會議就是在這里舉行的。現為中華路中學和江漢大學武昌分部校址。
積玉橋
積玉橋泛指武昌解放路北端以東之中山路南北兩側地帶,東至沙湖北巷,南連得勝橋(街)北端,北至和平大道與一馬路交會處。這一帶原來有座橋,《江夏縣志》記為鯽魚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是座內室一丈多的石橋。每年夏季湖水上漲時,附近的居民就在橋孔處捕魚撈蝦,所捕之魚多為鯽魚,遂稱此橋為鯽魚橋,並泛指附近之地。後來這里成為運送鑄造銅元材料的車輛至銅元局的必經之地,便取堆金積玉之意,將鯽魚橋諧音雅化為積玉橋。1931年石橋毀壞,1934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墩、木頭橋面的橋梁,1938年又毀,現僅殘留橋基,尚可依稀辨認。積玉橋作為區片名稱則沿用至今。
"洋園」成楊園
楊園街位於武昌和平大道。
據考證,清朝時期,有一位洋人在武昌橋梁村(鐵路醫院原門診部)修建了一座庭園,人們稱之為洋園。後來,該洋園成為張學良的行園,但「洋園」之名一直沒有更改。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洋園被更名為楊園,一直沿用至今,原來洋人蓋的四棟樓房,現在是鐵道部第四設計院辦公室。楊園街就是以此為名。
花橋
花橋位於漢口解放公園路的西北端。據傳,在原來的黃孝河上,橫跨了一座木質橋,兩旁有雕花攔板,俗稱「花橋」。花橋之名由此而來。
1965年,此處建造了一座鋼筋水泥橋,長19.2米,寬4.02米,橋台為漿砌塊面,可通行載重八噸以下的汽車。
後來,為根治黃孝河,把整個河道改為地下涵管,上辟漢口第四幹道———建設大道,這座水泥橋也被拆了,未留任何痕跡。
現在,雖然兩座橋都已不復存在,但花橋這一地名仍然沿用至今。
「戶部巷」何以得名
戶部巷命名的由來,民間傳說很多,比較可信的為:明清兩朝,武昌城內衙門雲集。如今的司門口附近,以前是中央布政使司衙門在武昌府的辦事處機構所在地,故稱為「司門口」。而布政司主管錢糧戶籍,民間稱為「戶部」。明清年間,戶部巷東為藩庫,是布政司存放錢糧的金庫和糧庫;戶部巷西為武昌府的糧庫所在地。戶部巷正好位於兩個庫房中間,因而得名。
據推算,戶部巷至少有400多年的歷史。
琴園路成秦園路
秦園路位於長江二橋南面,連接著友誼大道、和平大道與臨江大道。
秦園路的來歷,源於一個典故:清末民初時,富商任桐(琴父)居住在武昌,因眷戀沙湖的風光,遂在沙湖的西邊修建了一座庭園,取名為琴園。其後,任桐在琴園附近又開辟了一條路與沙湖相通,路名為琴園路。
後來,琴園逐漸荒廢,而琴園路也被訛傳成秦園路
江漢朝宗——宗關
宗關得名,與漢口的商貿興隆有關。
明清以來,漢口商貿日漸繁榮,其交易吞吐量如稻米、牛皮、茶葉,皆居全國之首。這樣肥得冒油的位置,哪個不為之垂涎呢?中國的經商之道,歷來有個好「扎堆」的習慣:越是買賣興隆處,越是競爭激烈處,也越容易賺到錢。這就是行商坐賈所謂「貨賣堆山」的效應。商賈雲集,商機撞臉,貨暢其流,財源滾滾,於是居廟堂之高的「肉食者」,「聞香下馬」,在此設關收稅,分一杯羹,也在情理之中。清代初年,武漢有四「關」:武昌關、漢陽朝關、漢口宗關、漢關。四關關三鎮,漢口有其半。其中,漢口漢關原叫下關;宗關在上游,位於漢口鎮西5里處的漢水之濱,就被稱為上關。收稅者荷包里頭暖和了,也就有文化文化的意思了:這漢口的第一關,為我們關進了這許多的銀子,總不能老這么上關上關地叫吧?不是有「江漢朝宗」的雅說么?對,就叫這上關為宗關罷!這情節發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涉及某人,卻難以稽考,若有人知道,披露出來也可作為我們這座城市歷史的補充。
建關之初,由於漢水流域尤其是江漢平原地區歷來是富庶之地,武漢地處水陸要沖,加之當時鐵路未通,行貨多走水路,走漢水載貨下來的船隻,多在宗關一帶停靠,完稅、交易。有貨就有錢,有錢就有吸引力,圍繞一個錢字,宗關一帶就多了客棧、茶館、飯館以及戲院、民舍、商行乃至青樓風月場之類,也是「朝宗」的意思罷,於是,人氣就愈益的發旺了,由單純的稅關而成為熱鬧的碼頭集鎮。京漢鐵路通車後,宗關作為「關」,雖然日漸頹圮,作為一個碼頭渡口和人煙麇集的居民區,卻熱鬧不減當年。
如今,站在宗關所在的漢江邊,當年之宗關,形影俱杳,碼頭渡口,亦問津無人;只有滔滔漢水,懷著對長江的一腔子柔情,經千里跋涉之後,疲憊而激動地投入大江的懷抱,一了朝宗的夙願。
痛失知音——鍾家村
走完漢陽北城巷那不足30米的斜坡,就是鍾家村了。
鍾家村與一個美麗的傳說聯在一起——春秋時期,楚國一個叫鍾子期的大音樂家,隱居漢陽古城市廛。一日,鍾音樂家在龜山之麓采樵畢,背捆柴禾,在江邊歇腳。忽然,一縷樂音裊裊入耳,鍾子期是個識貨的,聽著聽著,竟聽出了高山流水的韻味,不禁失聲贊嘆。這一嘆不打緊,引出了奏琴人俞伯牙。這伯牙本是個心高氣傲的人,傾蓋一晤,竟視這樵夫為知音。一年之後,伯牙到知音隱居地回訪,哪曉得,天不假人壽,鍾知音已撒手人寰。當時的情景應該是:悲情催激情,伯牙於知音靈前奏了一曲,下船解纜,櫓聲矣欠乃,灑淚而去。行至一渡口,伯牙將那須臾不離的梧桐古琴,摩挲良久,想,琴瑟和諧,當有知音,世無知音,要琴作甚!太息一聲,將琴摔碎在一嵯峨怪石上!
與這傳說相關的三個地方,都有了相關的地名:鍾子期隱居亦即俞伯牙痛失知音的村子,叫作鍾家村;兩位知音切磋之處,叫作琴台;俞伯牙絕望摔琴的渡口,叫作琴斷口……
回到鍾家村。尋訪鍾子期隱居之地。傳說指引,出北城巷右手,是鳳凰山,鳳凰山西南,龜山與鳳凰山之間,當有一小山丘———鍾家山,此即鍾子期結廬之處。
可惜,鳳凰山雖然滿是建築,畢竟山形猶在;龜山也是滿目蒼翠;而鍾家山,卻早已沒有了。故老雲,上個世紀50年代,這里是有座鍾家山,山下一彎荷塘,春荷簪夏荷花秋蓮藕,景倒是一景,亦是蚊蠓的樂園。建長江第一橋時,鏟丘填塘,由此東西向,築漢陽大道,東達江邊,西至十里鋪;在大道北側建起一片樓群;建此大橋時有不少蘇聯專家,樓群就有紅瓦紅牆,有幾許斯拉夫味道,很領風騷地吸引人的眼球若干年。因這片民居地處古鍾家村遺址,亦就沿襲了鍾家村的名字。後來,沿漢陽商場十字路口周遭一帶,都叫鍾家村了。
四官殿
四官殿早先的確是個廟,廟里的確有個殿,殿里也的確供奉著四個「官」———天、地、水、火。
四官殿初建於清順治年間,重修於康熙六年。《廣陽雜記》的作者劉繼庄記敘他康熙三十年游漢口的時候,四官殿還有廟有殿,且殿里供奉的依然是那「四官」。後來,鑒於四官殿一帶民居多茅舍板屋,火災頻繁,當局想有點作為,下令:一,拆毀茅棚板房,一律改建瓦房;二,募捐重修四官殿,作為專門祭祀火官亦即火神祝融的場所。可是,雖然對供奉對象精簡了編制,撤了四分之三的「職數」,但殿名依舊。滑稽的是,這座重修的專司祭祀火神的廟宇,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居然被一場大火燒得稀爛,創了「大火燒了火神廟」的奇跡。
這到底是火神間的「火拚」呢,還是該火神不滿重修者舊瓶裝新酒不改殿之名之故呢?不得而知。但是,從此,四官殿的確就沒有了。但是,「四官殿」三個字,作為武漢的一個地名,卻沿用至今。
也是,往日「二十里長街八碼頭」,作為漢口繁華標志的八碼頭之一,四官殿是惟一專渡長江的碼頭。這里,民居稠密,商貿繁榮,自不必說;逢年過節,這里展示的也是很具地域風情的民俗文化,漢味純正,尤可稱道。比如,元宵前後,孩童們手提花燈,遊街串巷,童真爛漫,豐年之兆,最是一景。而四官殿周邊如存仁巷一帶,多有些技藝不凡的手藝人,竹扎紙糊的各式魚蟲兔狗之屬動物花燈,皆惟妙惟肖且能搖頭擺尾。別致的是,賣者叫賣,不叫花燈之名,直呼:「活的,活的!」路人聽得叫賣聲,一愣之後,多是會心一笑。久而久之,這「活的活的」,便成四官殿的代稱。由此生發開去,娩出一歇後語:「四官殿的東西———活的!」說的也不錯,四官殿製作的那些「活的」玩藝,的確都「活搖活動」,本就不是什麼扎實的家什!
四官殿有過「活的」歷史,但是,真正可以讓四官殿高歌「活的,活的」年代,恐怕還是眼下:四官殿以上,龍王廟一線,堤防如景觀;四官殿以下,江灘勝公園;由此,四官殿可以驕傲地說:我隨么官都不消供奉得,您家們看到有,我又一次「活的」眸子,都已經在向您家們風情萬種地「丟媚眼」了咧……
百歲在即——千家街
在武昌千家街的人叢中穿行,嗅著鬧市釀出的濃稠的市井味,忽然想起了張之洞:如果張之洞還活著,會不會三不知(註:武漢話,偶而之意)地到他設置的這條街上來遛遛?
掐指算來,千家街,快一百歲了。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為實現洋務救國的夢想,張之洞在湖北很是折騰了一陣子:設絲麻四局,開湖北國營紡織業先河;開礦山,辦鋼廠,奠定起湖北重工業基礎;造槍造炮造子彈,發展軍工業;修鐵路,置勸業場,關注民生……
千家街,就是張之洞關注民生繁榮市場大規劃的組成部分:大約在1906年罷,為便於粵漢鐵路武昌火車站的交通,張之洞下令,破開武昌城牆,在今炮校東大門附近增闢一新城門———通湘門,在通湘門附近辟街市,計劃安置人家千戶,是為千家街……
此街南靠火車站,西至臨江大道,當水陸交通要沖,亦得水陸交通之便利。張之洞雖不通曉風水陰陽,卻是個經國濟世的幹才,看準了這是個有起發的去處。只可惜,清皇朝就剩個膏肓里頭都是病的身架子,猶如風中殘燭一般,即或滿朝廷都是張之洞這樣的干員,也於事無補。千家街到張之洞去世之時,也未滿千家之數。倒是他老先生當年辦的教育和實業,出了些有違他老人家本意的成果:他送出去留洋的學生里頭,出了幾個跟朝廷過不去的漢子,回國之後,到他老人家辦的新軍軍營里,糾集部眾,又到他老人家辦的軍工廠里,拿槍拖炮的,把他老人家力保的清皇朝推了個底朝天———歷史記住了這個日子:武昌首義……
如今,東臨中山路、西至臨江大道,南起省保育院、北至武珞路、全長1100米的千家街,早已突破千家之數,是武昌區著名鬧市了;張之洞老人當年奮斗的痕跡,已是無蹤可尋;就是1937年馮玉祥將軍暫居過的福音堂,也毫無張揚之意;只有轄區內的華師一附中,盛譽炙手,蜚聲中外……
恍惚中似聞天籟———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可他已經死了…… 張之洞死了,不知他還活著否?
據史載,張之洞身為封疆大吏,生前經手的銀錢,何止億萬!可他去世之時,家無余財,甚至無錢辦喪事,還是幾個行孝的學生,七拼八湊的,讓他入土為安。照此看來,張之洞應該可以活著,跟他設置的千家街一樣,活著,好好的。
古韻醇厚——曇華林
按文言文「花」、「華」通假的說法,曇華林即曇花林。在武昌曇華林,不見曇花,更毋庸說曇花林。可是,無論如何,曇華林之所以為曇華林,與花總是有些關系的。
一說是,此處從前多小型庭院,居者多善植曇花,故名;另說,此古巷人家,多喜植花,花開之時,置壇於戶外,於是,一年四季,一壇一花,壇壇花花,蔚然成林,故名。
其實,經過歲月的揉捏搓摶之後,人們關注的,往往不再是歷史的整體或者全貌,而是篩下來的某些歷史碎片所散發出來的韻味。
曇華林即是一例。
曇華林,南倚花園山,北靠螃蟹岬;青瓦小院,依山而建;民居錯落,互為參差;梧桐小院,麻石幽徑,會讓人一洗浮躁都市的浮躁情。
在曇華林,可以品味和領略的,是一種飽浸著悠遠歷史氣息和深厚文化積淀的古韻。這種難以言傳的韻味,在武漢三鎮浩如繁星的里巷裡,已是稀罕之物。
比如說,我們可以不記住曇華林位於武昌區東北部、花園山南麓、呈東西走向,因為這些可能是地理學家的事;我們可以不記住曇華林西起得勝橋北段、東止於中山路、全長1200米、寬3米、柏油路面、門牌:1—166號,因為這些可能是市政或民政部門的事;但是,一些與曇華林相關的歷史碎片,比如,這里曾是早期革命團體「日知會」、「奇英學社」的活動基地,而這些社團中出過好些為自由激情悲歌乃至慷慨捐軀的人物;還有,1938年,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風流詩人兼學者兼革命者的郭沫若,曾帶領一批宣傳隊員進駐曇華林83號夏斗寅寓所,熱血青年加著名詩人著名學者,演繹出的故事,定是了不得也了不得……
在這一點上,曇華林與其依附得名的曇花,命運隔同天壤———曇花易逝,曇華林永存。
事實也是,曇華林乃清代古巷,迄今已數百年。
在摩天大樓的縫隙里,有一處散發純正歷史幽香的叫作曇華林的地方,實乃武漢之幸。
保衛漢口——保華街
保華街,有個響亮氣派的名字。
可保華街本身,一點兒都不氣派: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北側,隸屬江岸區大智街轄區內,南起中山大道南京路口,東北至黃石路口,長不過200來米。在武漢,這般「身個」,實在是太不起眼了。
保華街之得名且出名,源於漢口之有租界。
公元1861年3月12日,一個叫巴夏里的英國人,因有自己的炮艦在江里「撐腰」,就耀武揚威地在漢口圈起地來:自江邊花樓街往東八丈起,至甘露寺江邊卡東角止,圈得長25丈、深110丈方圓的地皮,作為大英帝國在漢口的「租界」。英國人帶了頭,其他的高鼻子凹眼睛豈甘落後!於是,造的造棧房,立的立洋行,先後有17國在漢口通商,設領事館9處,建英、俄、法、德、日租界5處。於是,漢口從歆生路(今江漢路)下起,至沙包一元路一帶臨江的好去處,都被這些跟漢口人一點關系都有得的異國人瓜分了!
強盜是難得饜足的。在漢口有自己的租界30年後,亦即1898年,英國人蠻橫地把租界向北擴展,直抵後城馬路(今中山大道)。由於遭到漢口人抵制,英國人以租界安全為由,在租界與華界之間築起一道籬笆,1901年,拆除籬笆,築起一道堅實的圍牆。
這道牆,是強盜搶劫得手之後,還要藐視、歧視被搶者的記號。
這道牆,從合作路(原界限路)起,至江漢路中國銀行止,如一根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刺,一直鯁在漢口人心中。
1923年,漢口地皮大王劉歆生會同漢口「華商總會」的商人,集資收購今黃石路、保成路一帶地皮,建起漢口的「模範區」,意欲與租界勢力抗衡,拆牆之議才又被提了出來。幾經周折,由當時的市政府與英工部局多次交涉,訂立合同:政府承擔拆牆填土的工程費用、每年補貼英租界修理道路費白銀3500兩,才換得1930年拆除圍牆!
屈辱是屈辱了些,畢竟鯁喉之刺除卻了。
為紀念這段坎坷歷史,將沿牆邊這段零落參差的路段命名為「保華街」,也是漢口人表明「保衛中華」心志的見證。
5. 精靈夢葉羅麗第九季什麼時候上映
《葉羅麗X冰蓮花》已於2021年8月11日播出,每周三上午10:00更新,芒果獨播,至於《精靈夢葉羅麗》第九季什麼時候上映官方還沒有公布。
《葉羅麗X冰蓮花》是《精靈夢葉羅麗》的番外篇。這是國內首部以花樣滑冰為主題的動畫,該作另一個主題是呼籲環保,尤其是對地球冰川融化問題的關注。
《葉羅麗X冰蓮花》將與花滑世界冠軍張丹聯名演繹,由賴美雲演唱主題曲《心的舞步》。該動畫人物均已長大成人,作品定位較高年齡層,劇中魔法和世界觀均為虛構。
人物經歷
仙境大戰中隨辛靈仙子去往人類世界之後遇到善良的人類主人王默締結葉羅麗契約恢復仙力,在第二季中為救主人被女王吸走仙力,第三季恢復仙力,第四季再次失去仙力。
第五季被曼多拉吸走了仙子後昏迷,後來被小野葉喚醒後與建鵬,亮彩和藍孔雀回到人類世界阻止曼多拉,第六季與大家前往清溪峽赴冰公主的七日之約,第七季被遺忘,第八季徹底消失被舒言用時間法術救回。
6. 鄂西會戰的戰爭經過
參加第一期作戰的日軍各部從4月16日開始集中,至5月4日,分別在指定地點集中完畢,並完成作戰准備。5月3日,第11軍作戰指揮所進到沙市。軍主力方面各部隊按預定計劃在5月5日凌晨發起攻擊【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70】。
1943年3月,日軍第11軍在「江北殲滅戰」中佔領華容、石首、彌陀寺等江南灘頭陣地,第六戰區反擊無效,轉為守勢,後遵軍事委員會的命令重新調整部署,東自洞庭湖西的萬林河口,沿長江南岸向左至石牌要塞附近,再至江北,轉向東北方向,由南津關經橫店至宜城附近馮水,左右依託洞庭湖及漢水,正面憑持洞庭湖西的湖沼地帶、長江及荊山山系的險峻地形,以石牌要塞為頂點,西向東南漢水下游,構成V字形陣地。這時,第六戰區共轄第29、第10、第26、第33集團軍,連同上游的江防軍及其他警備部隊等,共有11個軍(30個師),3個挺進縱隊及2個獨立旅。軍事委員會直屬的第32軍亦位於戰區內。戰區司令長官部位於恩施,孫連仲代理長官。第6戰區將在洞庭湖以西一帶的防禦部隊。上述防守部隊在長江南岸的水網、湖盪地帶,依靠諸多的河堤、高地,築成步兵、炮兵的野戰工事。在松滋以西的山區為保衛中央政府所在地重慶的東部門戶,築有較系統的防禦陣地,其中部分為鋼筋、水泥工事【註:《日軍侵華戰爭》 P1877】。
防守長江南岸陣地的部隊是第29、第10集團軍及江防軍。它們分段防禦的位置為:第29集團軍防守萬林河口至茅草街一線,第10集團軍防守茅草街(不含)經百弓嘴、公安、松滋、枝江至宜都一線;江防軍防守宜都以西茶店子、黃家壩至石牌一線。,第26、第33集團軍則分守江北南津關至魏家崗(不含)和魏家崗至漢水轉斗灣一線。第六戰區的主要任務是屏蔽川東,保衛重慶。根據當面敵情,戰區制訂的作戰方針是:「戰區以鞏固陪都之目的,應確保常德、恩施、巴東、興山、歇馬河(興山東北約65公里)、南漳各要點,置兵力重點於江南各地。第一線兵團依縱深據點行韌強抵抗,消耗敵之戰力,最後於鄭家釋(桃源以西約1}公里)、慈利(澄水上游)、五峰(漁陽關以西)、招徠河、株歸、興山之線以東,馬良坪、安家集(南漳東南)、宜城之線以南山地,依第二線兵團之機動,與第一線兵團適時將深人之敵殲滅之【註:《抗日戰史》 第六冊P98】。
1943年5月上旬,日軍在江南灘頭陣地的兵力逐漸增強,調動頻繁。第六戰區判斷日軍將有所行動,最大可能是:以一部兵力由沙打或松滋渡江南進,策應江、湖三角地帶日軍主力進攻灃縣、常德。居此制訂了作戰指導方案,向所屬各集團軍提出如下任務:
江防軍應抽出一部,適時向聶家河〔宜都西南)方面進出,實施機動作戰。
第26集團軍以主力向龍泉鋪(宜昌東北約7公里)、雙蓮寺(當陽西南約6公里),第33集團軍以4個師之兵力向當陽攻擊,以策應江南方面主力之作戰。【註:《抗日戰史》 第六冊P98~P101】 1943年5月5日拂曉,日軍按預定計劃開始行動:第3師團由藕池口附近向百弓嘴第10集團軍第87軍新23師陣地進攻;獨立混成第17旅團由藕池口東向茅草街第29集團軍第73軍第15師陣地進攻;小柴支隊由石首向團山寺第15師陣地進攻;戶田支隊由華容附近向三汊河第73軍暫5師陣地進攻【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67】。守軍當即進行了堅強的抵抗,雙方激戰於碑灣、茅草街、徐家鋪、團山寺、黃台山、等處。
1943年5月6日晨,守軍第77師與第15師協力反擊,與日軍激戰於梅田湖、芝麻坪、三汊河、黃石嘴、八股頭之線,反復爭奪,血戰竟日,第15師第45團團長陳涉藩、營長李亞安均在反擊戰斗中英勇犧牲。兩日激戰,第15師傷亡已達四分之三,第77師亦死傷逾半,形勢嚴峻,安鄉、南縣已處於半被包圍的危境。為了先行擊滅從藕池口方面企圖深入之敵,第六戰區代長官孫連仲已按照預定的計劃電令第29、第10集團軍堅守和組織反擊,同時電令江防軍抽出第86軍的第67師及第18軍2個團策應第10、第29集團軍的作戰。但於6日21時接蔣介石指令:「1.查三峽要塞扼四川門戶,為國軍作戰之樞軸,無論戰況如何變化,應以充分兵力堅固守備。2.江防軍不得向宜都下游使用。3.南縣、津市、公安、松滋方面,應以現有兵力與敵周旋,並掩護產米區。4.特須注意保持重點於左翼松滋、宜都方面,以獲得機動之自由。」孫連仲只得速告江防軍,收回前令【註:《抗日戰史》 第六冊P111】。
由於日軍集中兵力進攻第六戰區沿江防線的右翼,而第六戰區又不能抽調沿江防線左翼部隊策應,因而在傷亡過重的情況下無力遏止日軍的攻勢。混戰至7日晚,日軍主突方向上的安鄉首先為日軍第17旅團及第3師團一部攻佔。第73軍與集團軍及戰區失去聯系。第六戰區為挽回頹勢,8日曾組織第29集團軍及第10集團軍集中力量實施反擊,但由於通信不暢,不少部隊又失去掌握,在調整部署尚未完畢之際,日軍又集中兵力向南縣進攻。暫5師在日軍夾擊下苦戰終日,傷亡極大,當夜突圍至沅江地區收容,日軍於9日又佔領了南縣。至此,第六戰區第29集團軍的第73軍已喪失戰鬥力,轉移至常德附近收容整頓。第44軍仍防守津市、澧縣。
日軍戶田支隊在第一天的戰斗中,第二大隊長安村修三少佐即被守軍迫擊炮彈擊成重傷,送往後方。小柴支隊在梅田湖及荷花市的戰斗過程中,步兵第234聯隊第3大隊(坂田大隊)所屬的各中隊長,全部戰死或負傷。日軍獨立混成第17旅團步兵第90大隊大隊長舛尾芳治中佐在攻擊黃獅咀時頭部中彈被擊斃。3師團中畑部隊第9中隊長笹本忍中尉在7日的戰斗中也被擊斃,他在進攻沔陽、洪湖地區時,曾因「英勇戰斗」,而受到11軍的嘉獎【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70~P72】。
第一階段的作戰,日軍損失截止1943年5月30日的統計為:戰死168人(內將校13)人,負傷638(內將校32)人【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77】。 橫山勇的第11軍以南北夾擊的作戰方法,共計動用17個步兵大隊,攻佔了安鄉、南縣,達到了其第1階段之作戰目的。在南縣、安鄉方面殲滅作戰(第一期作戰)一經結束,11軍即准備以一部兵力繼續在該地進行掃盪,並向津市、澧縣第44軍方面實施佯攻,以牽制第29集團軍不使向北轉用。而令其主力第3師團於5月8日開始向東港一帶集結,同時令野溝支隊及第13師團於9日、10日由荊門一帶向枝江、洋溪對岸紫金嶺(宜都東北13公里)附近集結,開始准備第二期作戰,企圖捕捉、圍殲枝江、公安間的第10集團軍【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77】。
1943年5月9日,日軍第11軍下達了第二期作戰的命令,規定12日開始行動。其部署是:以第3師團分兩路向新河市和公安攻擊;第13師團切斷松滋河西岸地區中國軍隊退路,迅速進入閘口附近,經大堰?北側至官山坡一線,策應第3師團作戰;野溝支隊向新河市方向前進,策應第3師團作戰;獨立混成第17旅團留一部於大中堰、如東鋪,警戒津市方面,主力進入公安方面,配合第3師團作戰;針谷支隊經太平運河沿岸向公安方面前進;戶田、小柴支隊在三仙湖和安鄉地區掃盪;松本支隊(第65聯隊第2大隊)從彌陀寺附近向公安方面前進【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78】。
日軍完成其第1階段的作戰任務後,隨之即按第2階段的作戰計劃,尋找位於公安、松滋地區的第10集團軍決戰,佔領公安、松滋及其以南的丘陵地帶,為進入西部山區作好准備。其作戰方法,以1個師團及配屬的1個旅團,由宜都的枝城地區,渡過長江,隨即南下,攻佔松木坪、劉家場、暖水街、閘口,至大堰檔附近的官山坡,構成南北隔離線,阻止該線以東第I}集團軍的部隊撤向西部山區,配合東面進攻的部隊進行圍殲;以另1個師團及配屬部隊,由安鄉地區向西推進,對第10集團軍,進行東西合圍【註:《日軍侵華戰爭》 P1881】。
12日晨,日軍第3師團首先由東港向第10集團軍第87軍第11師白洋堤、汪家嘴陣地進攻。當日傍晚,日軍第13師團亦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強渡長江,在枝江鎮、石牌之間與守軍第94軍第55師展開激戰。當夜20時,日軍第3師團在飛機支援下突破白洋堤陣地,並乘勢向西急進。與此同時,日軍野溝支隊從董市西南強渡至長江南岸,攻佔了洋溪。日軍三路並進,守軍被迫後撤。
激戰至13日晚,日軍第3師團攻佔孟溪寺、杉木鋪,第10集團軍右翼的第87軍受到嚴重打擊,尤以第118師傷亡最大。該師第352團薛團長在戰斗中犧牲。其餘各師在日軍猛攻下,全部撤至西齋、大堰?以西地區。截至15日,日軍第3師團、13師團和野溝支隊在西齋對包圍圈內的國軍實施了殲滅戰。戰後日軍統計,第二階段作戰雖然只點檢到了3426具國軍遺體,比第一階段作戰少很多,但俘獲1138人,和第一階段作戰相等,多數是此戰的結果【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86】。此時,第10集團軍左翼的第94軍在日軍第13師團及野溝支隊猛攻下已經節節敗退,第55師與軍和集團軍均失去聯系,第10集團軍已處於南北交迫的危境之中,情況日趨緊急。
由於第43師放棄公安西撤,日軍第3師團一部於14日佔領公安。在日軍南北夾擊下,第10集團軍各部隊於15日午均已西退至暖水街和劉家場、茶園寺以西。此時第10集團軍在番號上雖仍有5個師又1個團,但實際兵力僅三分之一強,戰鬥力又極脆弱。日軍第3師團凌晨下達 「三師作命甲第一四二號令」,令主力部隊在剿滅松滋河西岸地區殘敵的同時攻擊占松滋,16日,各部隊逐次開始行動。17晚,師團主力構成了對松滋的包圍圈。18日拂曉,宮崎部隊在沒有遭遇到國軍大部隊情況下佔領了松滋【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84】。
第二階段的戰斗中,日軍統計為:戰死81(內將校5)人,負傷279(內將校17)人【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86】。 日軍在重創第10集團軍、完成第二期作戰後,即向北轉用兵力,企圖再次從南北兩個方向以鉗形攻勢捕殲第六戰區江防軍主力於石牌、清江之間。日軍第三期作戰,預定從5月21日展開始,企圖擊潰第6戰區在宜昌對岸長陽地區的第10集團軍、江防軍的主力,最後打開宜昌通向下游的長江水路,使其繳獲而滯留在宜昌的53艘機動船隻得以下航【註:《日軍侵華戰爭》 P1885】。
日軍第11軍下達准備轉入第三階段作戰的命令:令第3師團於在茶園寺附近集結;令第13師團於進入全福沖附近和漁洋關附近一線;令野溝支隊在枝江南方地區集結;令獨立混成第17旅團於從公安附近出發,佔領大堰?西南方高地一帶,佯裝進攻常德,同時在軍主力對宜昌西方地區作戰時,在其後方擔任掩護。第三階段發起攻擊。根據以上命令,第3師團於19日到達茶園寺及其西北地區集結。其他部隊也按時在指定地點集結。新參加第三階段作戰的第39師團於20日在宜昌東南的雲池附近集結;野地支隊集結在宜昌。各師團集結後迅速進行作戰准備【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87】。
第三期作戰准備一經就緒,11軍即准備結合第39團由揚子江畔發起的攻擊,首先殲滅長陽周邊的國軍部隊,繼之,結合野地支隊向宜昌西方地區突進,捕捉殲滅該地區的國軍守軍。為此,11軍於5月19日作了部署:第3師團於5月21日凌晨發起攻擊,進入長陽附近,並准備北進,一部在宜昌以西策應野溝支隊作戰;第13師團進入全福沖、漁洋關之後,繼續進入都鎮灣(都正灣)附近,並准備北進;野溝支隊於5月22日凌晨發起攻擊,進入宜都西側地區;第39師團於5月21日夜渡江後准備北進;野地支隊從宜昌對岸向西突進,切斷11軍主力方面中國軍隊的退路【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90】。
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根據日軍行動,判斷其將向江防軍方面繼續進攻,遂於17日22時下達命令:令第10集團軍在現地實施持久戰,置重點於左翼,確保聶家河、仁和坪、子良坪之線;令江防軍確保石牌要塞,右翼與第10集團軍切取聯絡;同時令第67師脫離第10集團軍的指揮,歸還江防軍第86軍原建制。
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返回恩施長官部,開始指揮作戰。軍事委員會為應鄂西之急,令第79軍及第74軍馳援常德。此時僅第79軍先遣暫6師到達常德,其餘各部剛分別進至臨澧和寧鄉附近地區。
凌晨,日軍第13師團及獨立混成第17旅團首先開始行動。第13師團分兩路從暖水街、劉家場向皮家沖、三溪口守軍第43師及第121師陣地進攻,迅速突破第一線陣地,於20日進至子良坪、仁和坪一線。第17旅團由公安出發,在王家廠擊退新23師警戒部隊,進至以西高地一帶,以一部與樊家大山守軍新23師一部對峙,主力佯作進攻常德之態,掩護其進攻部隊展開和保障其南翼側的安全【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93】。
21日晨,日軍第3師團、第13師團分由茶園寺、仁和坪和牯牛嶺附近向當面守軍暫35師、第121師及第118師王家畈、曾家坪等處陣地進攻。迄22日晚,第3師團渡過漁洋河,佔領了聶家河、磨市;第13師團進至漁洋河南岸,佔領了漁洋關。與此同時,駐枝江的野溝支隊與國民黨投降日軍被改編為汪精衛偽軍的第29師協同,攻佔了宜都。守軍第67師部隊繞道撤至磨市以北。第39師團從雲池附近渡過長江,在未遇任何有力抵抗的情況下進至汪家棚地區。
23日拂曉起,除佔領宜都的日軍野溝支隊及偽軍仍留原地警備外,日軍第39師團、第3師團和第13師團均集中全力,分由汪家棚、磨市、漁洋關附近地區向第10集團軍及江防軍正面展開全線攻擊。戰況激烈。守軍減員甚多,戰鬥力嚴重下降,雖經奮力阻擊,終因力不從心,被迫逐次轉移。24日,日軍第39師團進抵西流溪,第3師團攻佔長陽,第13師團攻佔都鎮灣。各部均到達清江南北兩岸地區時,日軍控制於宜昌地區的野地大隊也由宜昌長江南岸橋頭堡地區向西進攻,企圖切斷守軍北撤的退路。此時戰場的中心已移至清江、石牌間地區,江防軍成為整個會戰的焦點。此時第79軍已到達常德,第74軍進至桃源,由河南新野調來的第30軍的先頭部隊已至榔樹店,主力在續進中。
就在第六戰區計劃反擊的當天(25日),日軍第11軍也再作部署:准備向石牌—木橋溪一線追擊江防軍,捕殲於宜昌西方山地。令第3師團經牽牛嶺西麓向抱桐樹附近追擊;令第13師團殲滅洲家口之敵後,向木橋溪方向追擊;令第39師團一並指揮野地支隊向大朱家坪附近追擊。在上述期間,使宜昌附近的船舶下航【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99】。
日軍依然連續發起猛攻。江防軍方面戰況激烈,第139、第67、第5、第18師陣地正面尤為劇烈,日軍付出極大傷亡的代價才能推進幾十米。由於日軍炮火的轟擊和航空兵的輪番轟炸,守軍陣地多被摧毀,人員傷亡也極大。27日夜,江防軍總司令吳奇偉下令向三汊河、木橋溪、曹家畈亘石牌之線撤退。
27日,日軍控制下的船舶53艘(16000餘噸),在里見金二大佐的指揮下,從宜昌附近出發,經沙市、監利駛向武漢【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100】。
28日、29日,守軍與日軍持續交戰。日軍統計第三階段作戰損失為:戰死286(內將校10)人,負傷1149(內將校74)人【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101】。 經25天的連續作戰,敵11軍完成了其預定的作戰任務,下達了主力掩護部隊撤退,各啟返回原駐地的命令。
第六戰區發現日軍有撤退的徵候,於31日下達了追擊命令:令江防軍(附第30軍)就現態勢向當面日軍追擊;令第10集團軍(附第79軍)以主力沿漁洋河兩岸,以一部沿清江北岸向枝江、紅花套方向追擊;令第74軍驅逐王家廠、暖水街一帶日軍,續向公安、磨盤洲挺進;同時令第26、第33集團軍向當面日軍攻擊,以策應江南地區的追擊戰斗。規定追擊開始,第六戰區各部隊遵照命令的規定,先後發動全面追擊。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在收到6戰區發來的戰報後認為此戰國軍取得了空前大勝,在當天致宋子文的電文內說:「宋部長:敵進攻我長江上游要塞之三個最精銳師團,三日以來,已為我軍完全擊潰,其餘尚在圍殲中,此役不久將可獲得萬全勝利。中正。」【註:《總統府機要檔案-蔣委員長致外交部部長宋子文告以敵必敗電》】
當日軍開始撤退時,第6戰區的部隊及配屬的空軍即進行追擊。此時敵通過特種情報及第44戰隊的空中偵察,得知194師已到達枝城一帶;第98、第118師已至宜都以西;暫編第6飾己抵聶家河附近;51師己到達劉家場北側地區,其中一部已經逼近、並開始包圍13師團後衛部隊。
第13師團擔任收容、掩護的後衛部隊104聯隊第2大隊被第10集團軍新23、第55、第98和第121師各一部包圍於磨市。王甲本的第79軍開始與其交戰。並於當天擊斃了包圍圈內日軍104聯隊第2大隊大隊長皆冢義昌大尉。日軍第11軍得悉戰況後,決定令第13師團停止撤退,以全力反擊追擊的中國軍隊,同時令獨立混成第17旅團立即從公安出發攻擊枝江附近的中國軍隊。第13師團在宜都西端下達了命令,將已經渡過長江的部隊全部調回宜都,沿漁洋河南側向磨市方向攻擊前進,救援104聯隊第2大隊。五日拂曉,援軍海福支隊在磨市東方經過輕微戰斗後進入該地南側,與第2大隊建立了聯系,並將該部納入指揮之下。日軍第13師團經5日、6日兩天戰斗,日軍救出了被包圍的第2大隊,又攻佔了聶家河、枝江、洋溪、濫泥沖等地。漁洋河下游南岸大部為日軍佔領。
獨立混成第17旅團,本來准備由大堰壋後撤至公安地區渡江返回原駐地,但因宜都方向情況嚴重,即根據11軍的命令至宜都方向增援,以反擊第6戰區的尾追部隊。當該旅團向枝城開進,途經磨盤洲西南約1}公里的裴李橋(培驢橋)時,突然與74軍的第51師、第58師遭遇。激戰中,其獨立步兵第88大隊大隊長小野寺實、獨立步兵第87大隊大隊長淺沼吉太郎於6日、7日先後被擊斃。該旅團是這次會戰中損失最大的一支部隊,5個大隊長就戰死3個【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103~p104】。
當敵偵知「虎」部隊王耀武的74軍已到達松滋地區時,日軍決定盡快將其部隊撤離戰場。13師團的第11聯隊長新井花之助大佐,於撤退中在宜都准備渡江時,被中國空軍的機槍擊成重傷。
11軍鑒於打退宜都附近追擊國軍的目的已經達到,再度開始北返。同時准備乘此良好機會急襲並捕捉進入公安南方地區的國軍第44軍。黎明時分,13師團小柴支隊及戶田支隊山崎大隊(第一大隊,大隊長山崎幸吉少佐)向大門土地方向前進,分別開始攻擊該地南方及西方。日軍的戰報中稱:小柴支隊在甘家廠附近,在直接協同作戰飛機配合下,殲滅了敵第162師的主力,於九點前進入該地。接著,支隊從當天晚間開始包圍攻擊了黃山附近的敵人。山崎大隊在江波渡附近渡過了九都大河,憑靠很少的民船渡過了眾多的河川細流,經過官檔附近,於當天晚間進入黃山附近,攻擊了該地之敵。及至翌日(九日),兩支部隊一直夾擊該地附近之敵,取得了重大戰果。
小柴支隊由於在以該戰斗為首的本次作戰中立下戰功,後來得到了軍總司令的表彰【註:《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國派遣軍(下)》P106】。
各部隊都先後返回原駐地。第六戰區部隊收復了所有曾一度被日軍侵佔的地方,雙方恢復了會戰開始前的態勢,鄂西會戰結束。
7. 荷花池裡有很多很多跟魚苗一樣的東西
小野魚和小蝦螃蟹之類的水生動物在我國的自然水系(河流,池塘,等等)裡面都很多,有時候下暴雨發洪水的時候,會把野外河流里的小魚或者魚卵 帶到荷花池裡.它們適應力比較強,有一部分就會在荷花池裡面繁衍生息了.
8. 缸,直徑66高70,種的荷花,可以養魚嗎
缸里的荷花種植需要大量肥料,通常是把腐熟的肥料做成干團沉底以追肥,這樣,水中會產生大量氨類物質,對魚的生長極這不利。
如果養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蚊蠅,建議養些生命力強的小野魚。
如果養魚的目的是為了觀賞,放幾條小的金鯽試試,不要下太多。
9. 電影《暮鼓晨鍾》中剛開始的那段音樂叫什麼名字
歷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金馬獎】(1962)
最佳劇情片:《星星月亮太陽》
優等劇情片:《一萬四千個證人》,《楊貴妃》,《宜室宜家》
最佳紀錄片:《今日金門》
獲獎助金影片:《趙氏孤兒》, 《脂粉間諜網》 , 《慈母千秋》
最佳導演:陶秦《千嬌百媚》
最佳編劇: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槍》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配角:矮仔財《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寶雲《台風》
最佳童星:費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攝影:黃明《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黑白攝影:華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樂:姚敏《千嬌百媚》
最佳剪輯:姜興隆《楊貴妃》
最佳錄音:鄺護《楊貴妃》
最佳紀錄片策劃:戴彭齡《今日金門》
第二屆【金馬獎】(1963)
最佳劇情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優等劇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則天》,《小女兒》
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吳鳳
最佳紀錄片:《台灣漁業》
獲獎助金影片:《白雲故鄉》,《梁紅玉》
最佳導演:李翰祥《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葛瑞芬《為誰辛苦為誰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樂蒂《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馬驥《白雲故鄉》
最佳女配角:杜鵑《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羅宛琳《街頭巷尾》
最佳黑白攝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樂:周藍萍《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剪輯:姜興隆《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紀錄片攝影:陳玉帛《台灣漁業》
第三屆【金馬獎】(1965)
最佳劇情片:《養鴨人家》
優等劇情片:《深宮怨》,《人之初》,《血濺紅牡丹》
優等紀錄片:《石門水庫》,《武昌演習》
最佳藝術設計特別獎:《春江花月夜》
獲獎助金影片:《八十八號情報員》,《最後的裁判》
最佳導演:李行《養鴨人家》
最佳編劇:汪榴照《諜海四壯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養鴨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故都春夢》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夢》
最佳女配角:王萊《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龍《最後的裁判》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養鴨人家》
最佳黑白攝影:王劍寒《一毛錢》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曹年龍《狀元及第》
最佳音樂:顧嘉輝《萬花迎春》,駱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輯:王朝曦《深宮怨》
最佳錄音:孫冰韻《深宮怨》
最佳紀錄片策劃: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第四屆【金馬獎】(1966)
最佳劇情片:《西施》
優等劇情片:《啞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獎:《大地兒女》
最佳紀錄片:《成功嶺之歌》
優等紀錄片:《重慶演習》,《澄清湖》
獲獎助金影片:《鳳凰》
最佳導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編劇:胡金銓《大地兒女》
最佳男主角:趙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煙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吳家驤《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盧碧雲《煙雨蒙蒙》
最佳童星:謝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攝影:王劍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顧毅《西施》
最佳音樂:左宏元《啞女情深》
最佳剪輯:姜興隆《大地兒女》
最佳錄音 洪瑞庭《啞女情深》
演技特別獎:王莫愁《啞女情深》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紀錄片策劃:貢敏《成功嶺之歌》
第五屆【金馬獎】(1967)
最佳劇情片:《我女若蘭》
優等劇情片:《藍與黑》,《何日君再來》,《蘇小妹》
最佳導演:李嘉《我女若蘭》
最佳編劇:秦亦孚《蘇小妹》
最佳男主角:歐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貞節牌坊》
最佳女配角:於倩《藍與黑》
最佳童星:謝玲玲《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攝影:林文錦《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翁文燈《我女若蘭》
最佳音樂(非歌劇):顧嘉輝《何日君再來》
最佳剪輯:汪晉臣《我女若蘭》
最佳錄音:殷變平《蘇小妹》
第六屆【金馬獎】(1968)
最佳劇情片:《路》
優等劇情片:《烽火萬里情》,《龍門客棧》,《太太萬歲》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萬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萬里情》
最佳女配角:歐陽莎菲《烽火萬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淚》
最佳彩色攝影:林贊庭《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黑白攝影:余如季《白鷺人家》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李季《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音樂:王福齡《烽火萬里情》
最佳剪輯:沈業康《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錄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歲》
第七屆【金馬獎】(1969)
最佳劇情片:《小鎮春回》
最佳紀錄片:《張大千的畫》
最佳導演:白景瑞《新娘與我》
最佳編劇:吳桓《小鎮春回》
最佳男主角:楊群《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最佳男配角:孫越《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配角:張冰玉《小鎮春回》
最佳童星:吳鳳鳳《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攝影:鄭潔《小鎮春回》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葉英晉,張國雄《月滿西樓》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輯:汪晉臣《新娘與我》
最佳錄音:王永華《珊珊》
最佳紀錄片策劃:楊文淦《龍井鄉》
特別獎:童月娟
第八屆【金馬獎】(1970)
最佳劇情片:《家在台北》
優等劇情片:《歌聲魅影》,《高山青》,《路客與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導演:張曾澤《路客與刀客》
最佳編劇:魯稚子《歌聲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儀銘《歌聲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鳳《歌聲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講》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群星會》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高山嵐《幸運草》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路客與刀客》
最佳剪輯:汪晉臣《家在台北》
最佳錄音:洪瑞庭《群星會》
優秀演技特別獎:胡燕妮
第九屆【金馬獎】(1971)
最佳劇情片:《緹縈》
優等劇情片:《落鷹峽》,《母與女》,《庭院深深》,《精忠報國》,《十二金牌》
最佳技術特別獎:《再見阿郎》
最佳導演:丁善璽《落鷹峽》
最佳編劇:李翰祥《緹縈》
最佳男主角:王引《緹縈》
最佳女主角:盧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陳莎莉《落鷹峽》
最佳童星:游龍《精忠報國》
最佳彩色攝影:範金玉《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梁延興《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美術設計:包天鳴《董夫人》
最佳音樂(非歌劇):夏祖輝《緹縈》
最佳剪輯:郭延鴻《獨臂刀》
最佳錄音:林丁貴《落鷹峽》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太極拳》
最富創意特別獎:唐書璇《董夫人》
最佳演員特別獎:金峰《啞巴與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楓《龍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陽《三朵花》
第十屆【金馬獎】(1972)
最佳劇情片:《秋決》
優等劇情片:《還君明珠雙淚垂》,《精武門》,《真假千金》,《萬事如意》,《水滸傳》
最佳導演:李行《秋決》
最佳編劇:張永祥《還君明珠雙淚垂》
最佳男主角:歐威《秋決》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蘇《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輝《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賴成英《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上林《俠女下集》
最佳剪輯:張耀宗《(精武門》
最佳錄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藝特別獎:李小龍《精武門》
第十一屆【金馬獎】(1973)
最佳劇情片:《忍》
優等劇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龍過江》, 《突破國際死亡線》,《愛的天地》,《天
倫樂》
宣揚中國文字特別獎:《中國文字演變》
優秀演技特別獎:嘉凌《忍》
優秀演員特別獎:狄龍《刺馬》
最佳導演:程剛《十四女英豪》
最佳編劇:鳳鳴編劇小組《忍》
最佳男主角:楊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湯志偉《天倫樂》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愛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鄒志良《彩雲飛》
最佳音樂(非歌劇):劉家昌《愛的天地》
最佳剪輯:張耀宗《猛龍過江》
最佳錄音:王永華《十四女英豪》
第十二屆【金馬獎】(1975)
最佳劇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導演:劉藝《長情萬縷》
最佳編劇:張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長情萬縷》
最佳女主角:盧燕《傾國傾城》
最佳男配角:儀銘《雲深不知處》
最佳女配角:蕭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傾國傾城》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溫隆信《雲深不知處》
最佳剪輯:張耀宗《直搗黃龍》
最佳錄音:王永華《少林五祖》
最佳攝影:余如季《木琴心聲》
第十三屆【金馬獎】(1976)
最佳劇情片:《梅花》
優等劇情片:《滴滴血淚滴滴情》,《碧雲天》,《狼牙口》,《八道樓子》, 《刺客》
最佳導演:張佩成《狼牙口》
最佳編劇:鄧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楓《香花與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楓《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張艾嘉《碧雲》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王童《楓葉情》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劉家昌《梅花》
最佳剪輯:張耀宗《(密宗聖手》
最佳錄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現時代意義特別獎:香花與毒草
第十四屆【金馬獎】(1977)
最佳劇情片:《梘橋英烈傳》
優等劇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萬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綢繆》
最佳導演:張曾澤《梘橋英烈傳》
最佳編劇:何曉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陳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鷹《千刀萬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夢《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鄔裕康《艷陽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鴻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顧嘉輝《秋霞》
最佳剪輯:王其洋《梘橋英烈傳》
最佳錄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編導:黃木村《未雨綢繆》
第十五屆【金馬獎】(1978)
最佳劇情片:《汪洋中的一條船》
優等劇情片:《蒂蒂日記》,《煙水寒》,《鄉野奇談》, 《賣身契》,《手足情深》
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多情劍客無情劍》
最佳劇情片導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編劇:張永祥《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歸亞蕾《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童星:黃一龍《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金玉良緣紅樓夢》
最佳劇情片音樂:黃茂山《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剪輯:張耀宗《賣身契》
最佳劇情片錄音:林焜祈《煙水寒》
最佳劇情片攝影:陳坤厚《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十六屆【金馬獎】(1979)
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優等劇情片:《山中傳奇》, 《成功嶺上》, 《歡顏》, 《春寒,《香火》
最佳紀錄片:《怒潮澎拜》
優等卡通片獎:《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劇情片導演: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李翰祥《乾隆下揚州》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林鳳嬌《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韓蘇《歡顏》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沈時華《一個女工的故事》
最佳劇情片童星:歐弟《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攝影:俊傑《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配樂:吳大江《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沈呂白,李泰祥《歡顏》
最佳劇情片剪輯:姜興隆《冷血十三鷹》
最佳劇情片錄音:周少龍《山中傳奇》 最佳紀錄片策劃:洪老典《北港牛墟》
第十七屆【金馬獎】(1980)
最佳劇情片:《早安台北》
優等劇情片:《碧血黃花》,《鄉野人》,《金榜浪子吳祥輝》,《六朝怪談》,《瘋劫》
最佳紀錄片:《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優等紀錄片:《國劇藝術》,《坐骨連體男嬰分割手術》
優等卡通片:《三國演義》
優良策劃特別獎:《古寧頭大戰》
最佳劇情片導演:王菊金《六朝怪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宋項如《侯鳥之愛》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劉正謙《賭國仇城》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徐楓《源》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向雲鵬《鄉野人 》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童星:林小樓《鄉野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鍾志文《瘋劫》
最佳劇情片攝影:張季平《源》
最佳劇情片剪接:余燦峰《瘋劫》
最佳劇情片錄音:忻江盛《古寧頭大戰》
最佳紀錄片策劃:李樹屏《國劇藝術》
最佳紀錄片攝影:張照堂《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第十八屆【金馬獎】(1981)
最佳劇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記錄片:《海洋牧場之開發》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劇情片導演:徐克《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吳念真《同班同學》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張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張艾嘉《我的爺爺》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後土》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王萊《小葫蘆》
最佳劇情片童星:鄭傳文《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攝影:黃仲標《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李燕萍《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原作音樂:李泰祥《名劍風流》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翁清溪《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剪輯:周國忠《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錄音:鄺護《愛殺》
最具時代意義特別獎:《皇天後土》
第十九屆【金馬獎】(1982)
最佳劇情片:《辛亥雙十》
最佳記錄片:《朱銘的斧里乾坤》
最佳劇情片導演:章國明《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鍵《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艾迪《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葉德嫻《汽水加牛奶》
最佳劇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黃銳民《再生人》
最佳劇情片攝影:林鴻鍾《苦戀》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劉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原著音樂:駱明道《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改編音樂:關維鵬《彩雲曲》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成明,趙寧,琳妮《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剪輯:江煌雄《人肉戰車》
最佳劇情片錄音:宇宙錄音室《再生人》
第二十屆【金馬獎】(1983)
最佳劇情片:《小畢的故事》
最佳紀錄片:《夏爾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導演:陳坤厚《小畢的故事》
最佳原著劇本:蔡繼光,許默《男與女》
最佳改編劇本:朱天文,侯孝賢,丁亞民,許淑真《小畢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孫越《搭錯車》
最佳女主角: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輪》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大輪回》
最佳攝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最佳服裝設計:胡金銓,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樂: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剪輯:周道淳,林善良《大輪回》
最佳錄音:高富國《搭錯車》
第廿一屆【金馬獎】(1984)
最佳劇情片:《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紀錄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導演:麥當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劇本:念真《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改編劇本:侯孝賢,廖輝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賢《公僕》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楓《頤園飄香》
最佳女配角:陳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攝影:黃仲標《花城》
最佳剪輯:張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錄音:王榮芳《玉卿嫂》
最佳美術設計:陳景森,鄺廣賢《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裝設計: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玉卿嫂》
最佳電影插曲:陳志遠,慎芝《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
最佳劇情片:《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導演: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原著劇本:朱天文,侯孝賢《童年往事》
最佳改編劇本:張毅,蕭颯《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陳博正《超級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韞《童年往事》
最佳攝影:陳坤厚《結婚》
最佳剪輯:蔣國權《NG慢半拍》
最佳錄音:杜篤之《超級市民》
最佳美術設計: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馬入林》
最佳服裝設計:王童,顏昭世《策馬入林》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結婚》
最佳改編音樂:張弘毅《國四英雄傳》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張大春《超級市民》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
最佳劇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紀錄片:光啟社《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紀錄片導演:李道明《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導演:吳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劇本:小野《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改編劇本:吳念真《父子關系》
最佳男主角:狄龍《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最愛》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繆騫人《最愛》
最佳攝影:黃永恆《英雄本色》
最佳剪輯:黃銘林《飛躍羚羊》
最佳錄音:新藝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最愛》
最佳服裝設計:張叔平《夢中人》
最佳音樂:左宏元,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最佳電影插曲: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
最佳劇情片:《稻草人》
最佳紀錄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導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長大》
最佳原著劇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編劇本:阮繼志《胭脂扣》
最佳攝影:黃仲標《胭脂扣》
最佳剪輯:新藝剪輯組《倩女幽魂》
最佳美術設計:馬光榮《胭脂扣》
最佳服裝設計:陳顧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尼羅河女兒》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吳念真《桂花巷》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
最佳劇情片:《七小福》
最佳紀錄片:《暮鼓晨鍾》
最佳導演:羅啟銳《七小福》
最佳原著劇本:羅啟銳,張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萬梓良《大頭仔》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月亮星星太陽》
最佳男配角:周星馳《霹靂先鋒》
最佳女配角:王萊《海峽兩岸》
最佳攝影:鍾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輯:余純,鄺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術設計:黃銳民《警察故事續集》
最佳服裝設計:王耀年《傾城之戀》
最佳原著音樂:盧冠廷《七小福》
最佳電影插曲:王文清《黃色故事》
最佳紀錄片導演:林作庸《深山猶有讀書聲》
特別獎:《陰間響馬》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
最佳劇情片:《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導演:侯孝賢《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劇本:邱戴安平《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陳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張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楨《魯冰花》
最佳攝影:黃仲標《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輯:王獻箎,鄒長根《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栗通,陳耀圻,李寶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裝設計:朴若木《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魯冰花》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魯冰花》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
最佳劇情片:《滾滾紅塵》
紀實報導片:《紅樹林的故鄉》
最佳導演:嚴浩《滾滾紅塵》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編劇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滾滾紅塵》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張曼玉《滾滾紅塵》
最佳攝影:潘恆生《滾滾紅塵》
最佳剪輯:金馬《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錄音:沈聖德《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美術設計:張西美,廖鳳平《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音樂:史擷詠《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插曲:黃沾《笑傲江湖》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
最佳劇情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導演:王家衛《阿飛正傳》
最佳原著劇本:楊德昌,閻鴻亞,楊順清,賴銘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最佳女配角:王萊《推手》
最佳攝影:潘恆生《阮玲玉》
最佳剪輯:譚家明,奚傑偉《阿飛正傳》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造型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電影插曲:倫永亮《何日君再來》
最佳電影音樂:黃沾,戴樂民《武狀元黃飛鴻》
最佳錄音:陳偉雄《阿飛正傳》
最佳紀實報導片:《帝雉時代》,《玉山九千英尺-台灣鳥類開拓史末章》
動畫創意特別獎:《薛西弗斯的一天》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
終身成就特別獎:何基明
最佳劇情片:《無言的山丘》
最佳導演:王童《無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無言的山丘》
最佳改編劇本: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女主角:陳令智《浮世戀曲》
最佳男配角:顧寶明《暗戀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顧美華《浮世戀曲》
最佳攝影:李德成《霧都情仇》
最佳剪輯:張耀宗,張嘉輝《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美術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元彬《新龍門客棧》
最佳電影音樂:黃舒駿《青少年哪吒》
最佳電影歌曲:黃沾《黃飛鴻之II男兒當自強》
最佳錄音:杜篤之,楊靜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紀實報導片:《小鷿鷈》
評審特別獎:《學仙記》
第三十屆【金馬獎】(1993)
終身成就特別獎:黃卓漢
最佳劇情片:《喜宴》
最佳紀錄片:《喜宴》
最佳導演:李安《喜宴》
最佳原著劇本:馮光遠,李安《喜宴》
最佳改編劇本:胡大為,鄧碧燕,林紀陶,於仁泰《白發魔女傳》
最佳男主角:成龍《重案組》
最佳女主角:吳家麗《赤裸的誘惑》
最佳男配角: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歸亞蕾《喜宴》
最佳攝影:李屏《戲夢人生》
最佳剪輯:張耀宗《重案組》
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李偉明,楊家《誘僧》
最佳造型設計:阮佩芸,張光慧《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動作指導:元奎,元德《功夫皇帝方世玉》
最佳電影音樂:劉以達,韋啟良《誘僧》
最佳電影歌曲:張國榮,林夕《白發魔女傳》
最佳錄音:杜篤之《戲夢人生》
最佳紀實報導片:《蘭嶼觀點》
動畫鼓勵獎:《東方之道知道了》
第三十一屆【金馬獎】(1994)
傑出製作人特別獎:童月娟
傑出製片人特別獎:徐立功
最佳劇情片:《愛情萬歲》
最佳導演:蔡明亮《愛情萬歲》
最佳原著劇本:《獨立時代》楊德昌
最佳改編劇本:《紅玫瑰白玫瑰》林奕華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重慶森林》
最佳女主角:陳沖《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男配角:王柏森《獨立時代》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獨立時代》
最佳攝影:杜可風《東邪西毒》
最佳剪輯:奚傑偉,譚家明《東邪西毒》
最佳美術設計:朴若木《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造型設計:朴若木《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劉家良《醉拳II》
最佳電影音樂:陳煥昌《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電影歌曲:蔡振南,陳致成《多桑》
最佳錄音:楊靜安《愛情萬歲》
最佳紀實報導:《阿公教你看布袋戲》
評審特別獎:《禪說阿寬》
希望採納
10. 給出一百個花名
野薔薇-浪漫
月桂-蠱惑
銀蓮-期待
葶藶-勇氣
鳳尾-熱情
風信子-休憩
鬱金香-華麗
紫羅蘭-清涼
鳶尾-優美
羅勒-協助
小連翹-魔法
龍芽-撒嬌
睡蓮-妖艷
紫杉-高傲
劍蘭 高雅、長壽、康寧
非洲菊 有毅力、適應力強
康乃馨 慈祥、溫馨、真摯
雛菊 嬌小玲瓏、精靈可愛
太陽菊 熱情、活力
鳶尾 熱情、適應力強
毋忘我 友誼萬歲、永遠思念
滿天星 配角,但不可缺
鬱金香 繁榮姿采
跳舞蘭 青春活潑、知情識趣
金百合 艷麗高貴中顯純潔
白百合 純潔
天堂鳥 自由、幸福、吉祥
紅掌 熱情、熱心、熱血
馬蹄蓮 純潔、幸福、清秀
小蒼蘭 清新舒暢
銀柳 生命光輝,銀元滾滾來
雞冠花 獨立、勤奮
水仙 清芳幽雅、冰瑩秀麗
桃花 美艷醉人、爛漫
牡丹 富貴榮華、繁盛艷麗
大麗花 美麗璀燦、和氣致祥
迎春花 生命力強、清高孤寂
梅花 高風亮節、獨立創新
富貴菊 富貴榮華、繁茂興盛
荷包花 荷包腫脹、財源滾滾
仙客來 天真無邪、純潔活潑
風信子 凝聚生命力、自我豐盛
一串紅 喜氣洋洋、滿堂吉慶
洋水仙 美麗、虛偽、自大
玫瑰 愛情真摯、嬌羞艷麗
嘉德利亞蘭 風韻華貴、出類拔萃
蝴蝶蘭 美麗奪目,須時常滋潤
非洲紫羅蘭 親切繁茂、永遠美麗
秋石蘭 歡迎
茉莉 樸素自然、清靜純潔
君子蘭 豐盛,有君子之風
比利時杜鵑 鴻運當頭,生意興隆
聖誕花 美滿冷漠,會受苦
萬年青 健康長壽,青春活潑
荷花 脫俗持久,恩愛關懷
五代果 老少安康,金銀無缺
桂花 和平、友好、吉祥
仙人掌 堅毅不拔
海棠 集中精力,活血壯筋
金枝玉葉 永結同心、血脈相連勿忘我 彼岸花 玫瑰 月季 牡丹 風信子 水仙 薔薇 秋香 桂花 桃花 荷花 蓮花 菊花 梅花 百合 馬蹄蓮 香水百合 康乃馨 滿天星 荼靡 梨花 山楂花 櫻花 金合歡 矢車菊 愛支櫟 香根鳶尾 金百合花 木芙蓉 茉莉 石榴花 鬱金香 太陽花 向日葵 迎春花 串串紅 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