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龍舞龍

荷花龍舞龍

發布時間: 2022-05-16 01:23:11

⑴ 關於舞龍有怎樣的傳說故事

燈節雖始於漢初,盛於唐宋,但舞龍的習俗是承繼商周祭天的遺風。它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的時間極早,而且包含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古人民智不開,大概由於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無窮,而海洋主水,龍也就很自然地做了農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為天,穀物是維持生命的根本,間接也就操縱了人類的生命。按這意義來看,龍的重要性竟超越了祖宗,即帝舜、契和後稷。如此,龍被古人奉為「吉物」出現在慶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為奇了。

《禮王制》稱:「宗廟之祭,春曰鑰,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烤。」可知,春節的「開燈」,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龍最初應是一種祭祀,而非娛樂,成為助慶娛樂應是漢唐以後的事。

有一則傳說,也可以說明舞龍純是為了紀念,含有祭祀成分。相傳很久以前,苕溪岸邊有個荷花村,村前有一個荷花池,池塘里長滿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綠的荷葉鋪滿水面,無數朵出水荷花,裊裊婷婷,鮮艷無比。

荷花池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男的叫百葉,女的叫荷花,夫妻倆男耕女織,相敬相愛。

這一年,荷花懷了孕,過了10個月,孩子卻沒有生下來。又過了一年,還是沒有生下來,直到第999天,才生下了一個男孩。

百葉見孩子生得端正健壯,心裡好生喜歡。再仔細一瞧,更是錯愕不已: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竟長著細細的龍鱗,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數一數,有999片呢。

旁邊的接生婆一見,大吃一驚,嚷道:「哎呀,了不得,你們家裡生了個龍神!」

消息傳遍村子,人人都來道賀。消息驚動了村裡的老族長。老族長的兒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邊留著一個橫行霸道的丑孫子。這祖孫倆一聽到百葉家裡生下龍種,立刻手持鋼刀要來砍殺。

鄉親得到消息,馬上給百葉報信,大家細細商量,想出了個辦法:將孩子放在腳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門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長和他的孫子帶人沖進門來,孩子已經不見了。老族長見找不到龍種,抓住百葉逼他交出來。孫子見荷花長得美麗,心生一計,舉起鋼刀殺死了百葉,把荷花搶到家裡。

老族長心想:龍種沒有了爹娘,即使活著,也必定餓死。再說荷花會生龍種,將來龍種會生在自己家裡,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搶到老族長家裡,她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老族長逼著她去淘米,荷花拿著淘羅走到池邊,輕輕漾動池水,忽然一陣涼風吹來,荷塘深處,花葉紛紛倒向兩邊,讓出一條水路來,只見自己的兒子就坐在腳盆里,向她漂來。

荷花又驚又喜,連忙將兒子抱到懷里,喂飽了奶水,仍然放回腳盆里。一陣涼風,腳盆又漂回到荷花叢中。荷花知道兒子沒有餓死,心裡十分高興。

自此,她一日3次到池中淘米,就給兒子喂上3次奶水。這樣餵了999天,兒子漸漸長大,滿身龍鱗閃耀金光。

到了夜裡,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裡的老百姓知道龍種沒有被滅掉,暗暗高興。老族長得知龍種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計。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邊淘米,族長祖孫兩個躲在楊樹叢里察看動靜,只見碧波盪漾,花葉浮動,一陣涼風吹來,荷塘深處徐徐漂來一隻腳盆,盆中坐著個滿身金色的孩子,歡樂地舉著雙手向淘米的荷花撲過去。

荷花滿心歡喜,正要伸手去抱,楊樹叢中閃出個人,舉起明晃晃的鋼刀直向孩子砍去。剎那間,只見孩子從腳盆里倏地跳起來,化成一條金色小龍,向池中躍去。可是遲了,那一刀砍到了小龍的尾巴。

荷花叢中停著的一隻美麗的大蝴蝶,忽然飛過去,用身子銜接在小龍的尾部,一對美麗的翅膀變成了小龍的尾巴。

小龍長嘯一聲,霎時間,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也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霹靂閃電之中,小龍的身體漸漸變大,化成了數十米長的巨龍,在荷花池上空翻騰飛躍。

這時,一陣龍卷風颳了過來,小龍騰空而起,乘風直上,飛入雲端。這陣龍卷風好不厲害,那個砍龍尾巴的人被卷到半空,拋得無影無蹤。老族長見孫子被風捲走,「撲通」一聲,嚇得跌進了荷花池。

荷花看見兒子化成一條蛟龍飛上天空,大聲呼喊,但蛟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來行雲播雨。

當地百姓為感謝它,就從這個池中採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999葉花瓣,製作成一條花龍。因為不到1000葉,所以取名百葉龍。

每年春節,老百姓就要敲鑼打鼓來舞龍。這個傳說表現了人們除惡敬善的美好願望。

⑵ 關於春節「舞龍」的精彩動作描述

綜觀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龍表演,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常見的有火龍、草龍、人龍、布龍、紙龍、花龍、筐龍、段龍、燭龍、醉龍、竹葉龍、荷花龍、板凳龍、扁擔龍、滾地龍、七巧龍、大頭龍、夜光龍、焰火龍等近百種之多。龍燈的節數一般為7節,9節和13節。從久遠的年代起,舞龍活動經久不衰,二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舞龍不再是某一民族獨有的「自喻」項目,而是屬於各個民族的了。今天,在我們祖國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龍」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舞龍的創造和流傳是全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一部分,為我們的民族和人民所喜愛。
燒火龍的「火龍」,是用紙紮成的,長
15~20米,分為五節,四周扎滿五顏六色的鞭炮。起舞前,先燃響鞭炮,以引龍出海。然後一隊赤膊袒胸、舉著火棍的舞火龍者,隨著快速的鑼鼓聲在場上快跑,反復三次,名叫「請龍」。接著,「火龍」
出場了,它在場上繞著大圈子,先從龍嘴中噴出火來,然後,龍身上扎著的鞭炮被點燃了,從頭至尾,火光四射,霹靂連聲。巨大的龍身就在煙火和爆響的包圍之中,上下翻飛,左右騰舞,煞是好看。此時,預先准備在場上的煙花架,朝天射出串串煙花,五彩繽紛,摧級奪目,從而把舞火龍推向高潮。整個活動持續十多分鍾,待煙火熄滅,火龍也被燒掉了。

⑶ 舞龍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

1、舞龍的由來

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 」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開,大概由於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無窮,而海洋主水,龍也就很自然的做了農作物的司雨神。

民以食為天,穀物是維持生命的根本,間接也就操縱了人類的生命。

按這意義敷衍,龍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後稷。

如此,龍被古人奉為「吉物」出現在慶典祭祀中 , 自然也不足為奇了。

2、舞龍的意義

人們所以要舞龍,與古代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中,對自然現象缺乏科學知識有關。

人們幻想龍是管雨的,想以舞龍來祈求神龍,以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3)荷花龍舞龍擴展閱讀:

傳說:

這里有一則傳說,也可以說明舞龍純是紀念,含有祭祀成分。

相傳很久以前,苕溪岸邊有個荷花村,村前有一個荷花池,池塘里長滿了荷花。

荷花看見兒子化成一條蛟龍飛上天空,大聲呼喊,但蛟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來散雲播雨。

當地百姓為感謝它,就從這個池中採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葉花瓣,製作成一條花龍。

因為不到一千葉,父親也叫百葉,所以取名百葉龍。

每年春節,老百姓就要敲鑼打鼓來舞龍。

⑷ 舞龍的歷史

燈節雖始於漢初,盛於唐宋,但「舞龍」的習俗,相信是承繼殷周「祭天」的遺風。龍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後稷。如此,龍被古人奉為「吉物」出現在慶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為奇了。《禮王制》稱:「宗廟之祭,春曰鑰,夏曰衤帝,秋曰嘗,冬曰烤」。人們所以要舞龍,與古代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中對自然現象缺乏科學知識有關。他們幻想龍是管雨的,想以舞龍來祈求神龍,以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民族。綜觀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龍表演,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常見的有火龍、草龍、毛龍(貴州石阡)、人龍、布龍、紙龍、花龍、筐龍、段龍、燭龍、醉龍、竹葉龍、荷花龍、板凳龍、扁擔龍、滾地龍、七巧龍、大頭龍、夜光龍、焰火龍等近百種之多。龍燈的節數一般為7節,9節和13節。從久遠的年代起,舞龍活動經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舞龍不再是某一民族獨有的「自喻」項目,而是屬於各個民族的了。今天,在我們祖國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龍」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舞龍的創造和流傳是全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一部分,為我們的民族和人民所喜愛。 燈節中的花燈種類繁多,諸如花卉、蟲鳥、百獸,應有盡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則數「龍燈」。
今俗新年有「鬧龍燈」之戲。鬧龍燈就是「掉龍燈」,因龍燈長巨且重,鑼鼓聲中昂首擺尾,蜿蜒遊走,非數十多壯漢,舉竿來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搖擺,作動詞解,也就是「舞龍」。

⑸ 端午節舞龍的來歷是什麼 舞龍象徵什麼 舞龍的歷史具體資料拜託了各位 謝謝

各位,喜慶節日,金龍起舞,佛山人已經習以為常啦。那麼,舞龍是怎樣興起的呢? 古代,將龍、鳳、龜、麟稱為「四靈」,龍鳳呈祥,是婚姻嫁娶的吉祥物。龍可以興雲布雨,驅邪降福,所以佛山人常常將蟠龍雕刻在石柱上,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不過,這些龍都不是用來舞的。 那幾時才出現了舞龍呢?是到了明代的秋色賽會。有一年,秋色賽會由柵下鋪(今日忠義路、季華東路一帶地方)主辦,按照出秋色的慣例,家家戶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當時柵下鋪住著一戶農家,家庭主婦知道要出秋色啦,就想出一個不花錢,又別出心裁的製作秋色的辦法:她隨手抓一把茭筍殼,紮成一節一節的,每一節用籬竹支撐起來,節與節之間,用禾稈綁好,使各節活動而不鬆散。在出秋色時,點上一把神香,一支一支插在茭筍殼上,交給一班小孩持竹舞弄。佛山出秋色都在夜晚,這條渾身香火點點的茭筍龍,舞起來格外惹人注目,當時就得到一個「火龍「的美譽。今天人們在祖廟門前看到一個銅雕塑是兩個小孩舞茭筍龍,就是當年的寫照了。 從此以後,舞龍居然成為佛山傳統的民俗,不論出秋色抑或迎神,都離不了舞龍的隊伍,製作原料也從茭筍殼變為禾稈、野水仙花、蕉葉梗等。舞龍的花樣也越來越多,清代已經創作出「玩鯉戲水」、「翻江逐浪」、「海里戲珠」、「沖霄飛舞」、「飛躍禹門」、「 蟠龍纏繞」等多種舞龍的套路,越舞越精神。舞龍的隊伍,備有龍珠逗引、鯉魚燈、日月燈、荷花燈及水生動物魚、蝦、蟹等提燈助慶,舞者穿著龍麟閃閃的舞龍褲,再配合鑼鼓打擊和簫管音樂。以假亂真是秋色的特點,所以龍的製作也越來越生動逼真,清代已有金龍、銀龍等。佛山的更練館曾製作木龍參賽。民國時期,佛山扎作業還用竹篾紗綢製作紗龍和布龍船,稱為「陸地行舟「。1982年,更有人從獅子采青的動作創作出「舞龍采青「,十分精彩。還有龍舟說唱者,以前在南海、順德一帶經常會看到唱龍舟歌的,手舉除病消災的木刻龍頭,邊搖邊唱。不過,現在會唱龍舟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⑹ 舞龍都有哪些形式

1、舞龍頭

舞龍頭是福建祭祖活動中的一種儀式,由日、月、星等組成儀仗隊。龍頭用木雕成,塗上色彩,顯得古樸、庄嚴。祭祖時,執龍頭者隨著鼓點作出各種動作,或進或退,或舞或止,或跳或蹲,有一定章法。 舞龍頭

舞龍頭表現了「九龍」 出世及成長的過程,包含了「九龍出世」、「東海嫁水」、「行雲布雨」。「深潭求親」、「九龍歸位」等套路的表演。

2、舞麻龍

舞麻龍流傳在四川濟州龍溪一帶,是祭祖中的一項體育活動。表演者腰間系一串銅鈴,女的手執一根扎有綵球和綵帶的彩花棒,棒上鑲鐵環扣和銅鈴;男的手中的彩棍,一端用麻紮成精美龍頭,另一端用拖有7米余長的麻髯為龍身。

鑼鼓聲起,龍首時低時昂,麻龍飛舞,花棍旋轉,龍擊花棍,球戲麻龍。龍身甩動中發出的啪啪響聲,與腰間的鈴聲,棍上的鐵環聲,歌聲、鼓聲、呼喊聲交織混合,風格獨特。

(6)荷花龍舞龍擴展閱讀

舞龍是由來於祭龍習俗活動,古人認為一年的水旱都與龍、與雲有關,於是在春天的祭祀之中,通過舞龍來祈求風調雨順。舞的龍一般為草龍,龍舞完後要燒掉。到了五月,南方發生「端午水」,即洪水,人們祭祀水中之龍,要劃龍舟,驅趕逆龍。人們所以要舞龍,想以舞龍來祈求神龍,以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民族。綜觀各地人民的舞龍表演,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常見的有火龍、草龍、毛龍(貴州石阡)、人龍、布龍、紙龍、花龍、筐龍、段龍、燭龍、醉龍、竹葉龍、荷花龍、板凳龍、扁擔龍、滾地龍、七巧龍、大頭龍、夜光龍、焰火龍等近百種之多。龍燈的節數一般為7節,9節和13節。從久遠的年代起,舞龍活動經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

舞龍的創造和流傳是全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一部分,為我們的民族和人民所喜愛。 燈節中的花燈種類繁多,諸如花卉、蟲鳥、百獸,應有盡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則數「龍燈」。

⑺ 舞龍的由來

可知春節的「開燈」,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龍」最初應是一種祭祀,而非娛樂,成為助慶娛樂應是漢唐以後的事。這里有一則傳說,也可以說明舞龍純是紀念,含有祭祀成分。 相傳很久以前,苕溪岸邊有個荷花村,村前有一個荷花池,池塘里長滿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綠的荷葉鋪滿水面,無數朵出水荷花,裊裊婷婷,鮮艷無比。 荷花池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男的叫百葉,女的叫荷花,夫妻倆男耕女織,相敬相愛。這一年,荷花懷了孕,過了十個月,孩子卻沒有生下來。又過了一年,還是沒有生下來,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下了一個男孩。百葉見孩子生得端正健壯,心裡好生喜歡。再仔細一瞧,倒是錯愕不已: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長著細細的龍鱗,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數一數,有九百九十九片。旁邊的接生婆一見,大吃一驚,嚷道:「哎呀,了不得,你們家裡生了個龍神!」 消息傳遍村子,人人都來道賀。消息驚動了村裡的老族長,他兒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邊留著個橫行霸道的丑孫子。這祖孫倆一聽到百葉家裡生下龍種,立刻手持鋼刀要來砍殺。鄉親得到消息,馬上給百葉報訊,大家細細商量,想出了個辦法:將孩子放在腳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門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長和他的孫子帶人沖進門來,孩子已經不見。族長老頭兒見找不到龍種,抓住百葉逼他交出來。孫子見荷花長得美麗,心生一計,舉起鋼刀殺死了百葉,把荷花搶到家裡。老族長心想:龍種沒有了爹娘,即使活著,也必定餓死。再說荷花會生龍種,將來龍種會生在自己家裡,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搶到老族長家裡,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族長老頭兒逼著她去淘米,荷花拖著淘籮走到池邊,輕輕漾動池水,忽然一陣涼風吹來,荷塘深處,花葉紛紛倒向兩邊,讓出一條水路來,只見自己的兒子就坐在腳盆里,向她漂來。荷花又驚又喜,連忙將兒子抱到懷里,喂飽了奶水,仍然放回腳盆里。一陣涼風,腳盆又漂回到荷花叢中去。荷花曉得兒子沒有餓死,心裡十分高興。 自此,她一日三次到池中淘米,就給兒子喂上三次奶水。這樣餵了九百九十九天,兒子漸漸長大,滿身龍鱗閃亮金光。到了夜裡,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裡的老百姓知道龍種沒有滅掉,暗暗高興。老族長得知龍種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計。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邊淘米,祖孫兩個躲在楊樹叢里察看動靜,只見碧波盪漾,花葉浮動,一陣涼風吹來,荷塘深處徐徐漂來一隻腳盆,盆中坐著個滿身金色的孩子,歡樂地舉著雙手向淘米的荷花撲過去。荷花滿心歡喜,正要伸手去抱,楊樹叢中閃出個人,舉起明晃晃的鋼刀直向孩子砍去。剎那間,只見孩子從腳盆里倏地跳起來,化成一條金色小龍,向池中躍去。可是遲了,那一刀砍著了小龍的尾巴。荷花叢中停著的一隻美麗的大蝴蝶,忽然飛過去,用身子銜接在小龍的尾部上,用一對美麗的翅膀就變成了小龍的尾巴。 小龍長吟一聲,霎時間,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也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霹靂閃電之中,小龍的身體漸漸變大,化成了數十丈長的巨龍,在荷花池上空翻騰飛躍。這時,一陣龍卷風卷了過來,小龍騰空而起,乘風直上,飛入雲端。這陣龍卷風好不厲害,那個砍龍尾巴的人被卷到半空,拋得無影無蹤。族長老頭兒見孫子被風捲走,「噗通」一聲,嚇得跌進荷花池淹死。 荷花看見兒子化成一條蛟龍飛上天空,大聲呼喊,但蛟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來散雲播雨。 當地百姓為感謝它,就從這個池中採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葉花瓣,製作成一條花龍。因為不到一千葉,所以取名百葉龍。 每年春節,老百姓就要敲鑼打鼓來舞龍。 燈節雖始於漢初,盛於唐宋,但「舞龍」的習俗,相信是承繼殷周「祭天」的遺風。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古人民智不開,大概由於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無窮,而海洋主水,龍也就很自然地做了農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為天,穀物是維持生命的根本,間接也就操縱了人類的生命。按這意義敷衍,龍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後稷。如此,龍被古人奉為「吉物」出現在慶典祭祀中,自 舞龍
然也不足為奇了。《禮王制》稱:「宗廟之祭,春曰鑰,夏曰衤帝,秋曰嘗,冬曰烤」。人們所以要舞龍,與古代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中對自然現象缺乏科學知識有關。他們幻想龍是管雨的,想以舞龍來祈求神龍,以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民族。綜觀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龍表演,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常見的有火龍、草龍、毛龍(貴州石阡)、人龍、布龍、紙龍、花龍、筐龍、段龍、燭龍、醉龍、竹葉龍、荷花龍、板凳龍、扁擔龍、滾地龍、七巧龍、大頭龍、夜光龍、焰火龍等近百種之多。龍燈的節數一般為7節,9節和13節。從久遠的年代起,舞龍活動經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舞龍不再是某一民族獨有的「自喻」項目,而是屬於各個民族的了。今天,在我們祖國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龍」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舞龍的創造和流傳是全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一部分,為我們的民族和人民所喜愛。 燈節中的花燈種類繁多,諸如花卉、蟲鳥、百獸,應有盡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則數「龍燈」。 今俗新年有「鬧龍燈」之戲。鬧龍燈就是「掉龍燈」,因龍燈長巨且重,鑼鼓聲中昂首擺尾,蜿蜒遊走,非數十多壯漢,舉竿來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搖擺,作動詞解,也就是「舞龍」。

⑻ 請問荷花龍的起源是什麼,是從哪個地區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

漁家女舞起荷花龍

在遼東半島南部黃海岸邊,有一個依山傍海、山清水秀的小漁村,名字叫正明寺村。這裏海產豐富、民風勤勞朴實,靠著育苗、養殖、捕撈和海產品加工,漁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集體經濟發展了,老百姓富裕了,群眾開始有了業余文化生活的要求,村領導也考慮到要有一個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抓手」。1993年,村裡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叢樹春得知金州區文化館舞蹈幹部李本生以荷花為道具,創編了一套獨特的荷花龍舞,便產生了成立女子舞龍隊,引進荷花龍舞的想法。經過幾次主動上門協商,叢樹春終於打動了李本生,讓李本生為男子創編的荷花龍舞落戶到了正明寺村。

1993年1月18日,在叢樹春的動員下,正明寺村第一個女子舞龍隊正式成立,24名隊員平均年齡30歲左右,全部是當地的漁家婦女。然而,組隊容易學舞難。這套荷花龍舞是根據上世紀30年代初期金州老藝人於連庭的「鯉魚竄荷花」和後來的金州藝人卜忠升、邵振卿的龍舞創編的,它以荷花為道具,在群舞中突然巧妙地變成龍,並可將多條龍瞬間對接成為一條巨龍,打破了其他舞龍種類沒有舞蹈、長度不可變化的表演形式,表演特點為先花後龍、變化莫測、剛柔相濟,民族和地方特色濃郁。為了讓從沒經過藝術訓練的漁家女真正掌握這樣一套力與美相結合的,既包含很多舞蹈動作,同時對體力也有很高要求的龍舞,叢樹春請李本生老師住在正明寺村,突擊培訓骨幹,隨時指導隊員,而舞龍隊的全體隊員也發揚了不怕吃苦、百折不撓的漁家精神,較快地掌握了這套荷花龍舞。當年5月,在大連賞槐會上,正明寺村女子舞龍隊的一套荷花龍舞一炮打響,不僅大連群眾為這套新穎的節目叫好,參加賞槐會的日本客人紛紛拉著隊員們合影留念,荷花龍舞從此遠近聞名。

⑼ 春節舞龍課文中短文向人們介紹了舞龍的由來什麼舞龍的傳承其中詳寫的是什麼略

這個問題很簡單,你只要帶著問題認真仔細地閱讀這篇課文就可以回答出來了。

熱點內容
黑百合獵手 發布:2025-09-18 03:31:00 瀏覽:350
論插花藝術txt 發布:2025-09-18 03:27:14 瀏覽:981
最後的玫瑰泰國電影 發布:2025-09-18 03:13:22 瀏覽:450
情人節公益廣告 發布:2025-09-18 03:03:31 瀏覽:432
虎跑梅花開 發布:2025-09-18 02:53:00 瀏覽:772
香蕉盆栽葉蔫 發布:2025-09-18 02:36:31 瀏覽:461
花藝民工 發布:2025-09-18 02:34:54 瀏覽:807
牡丹江蔬菜 發布:2025-09-18 02:27:46 瀏覽:209
綠植加工工序 發布:2025-09-18 02:22:41 瀏覽:801
七夕軼事 發布:2025-09-18 02:20:30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