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泥無染荷花
『壹』 為什麼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素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譽,這是因為,在荷花、荷葉的外表層布滿了蠟質,而且有許多乳頭狀的突起,突起之間充滿了空氣擋著污泥。當荷花、荷葉抽出來的時候,由於它們表層有蠟質保護著,污泥濁水很難黏附上去,待到挺出水面時自然就是光潔可愛的花葉了。
『貳』 荷花生長在淤泥里,為什麼能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生長在淤泥里,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就在於荷花獨特的構造。小時候玩過荷花的都知道,下雨的時候荷葉是可以用來當作雨傘的,水滴滴落在荷花上面,會形成一顆顆小水滴,然後順著葉片滴落,就跟現在的納米工藝一樣,似乎有防水的功能,其實這就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秘密所在。
另外現在高樓大廈中使用的一種玻璃也是利用了這個原理,通常高樓的玻璃很難清理,但是城市中的灰塵又非常的多,所以說要清理玻璃的時候不僅耗時耗錢,而且相當的危險。但是使用了這種玻璃以後,只要遇到雨天,玻璃就可以自動清潔干凈了,不需要再找人高空作業了。
『叄』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後面一句是什麼
後一句是:濯清漣而不妖。
原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釋義: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出:長出。淤泥:污泥。染:沾染(污穢)。濯:洗滌。通:貫通;通透。直:挺立的樣子。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樹立。可:只能。褻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出自:宋 周敦頤《愛蓮說》
(3)出泥無染荷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茶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散文《愛蓮說》。
作者成就:
周敦頤十分重視儒學經典,始終將「誠」放在育人最顯要的位置,反復闡述,在《通書》中「誠」字的出現就高達20次之多。三是「自學為主,重在啟發」的教育方法。始終堅持開明的教育方法,除了邀請當時的學界名流來講學,採用學生自學為主,特別注重啟發原則。
周敦頤在治學中,提出許多新問題,並作出新的論斷,把儒學推進了一步。他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復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范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成為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南宋理宗時,詔從祀孔子廟堂,其理學奠基者地位為官方所承認。
『肆』 為什麼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蓮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為它具有自潔功能,其表面非常細致,細致程度即使放大千百倍也看不到細孔,使得表面達到不沾水的狀態,所以灰塵、泥巴都無法吸附在表面上,污垢會自然隨水滴從表面滑落。
蓮花上面長滿絨毛,在其凹陷部份滿布空氣,在葉面上形成一層極薄的納米空氣層,當泥垢、灰塵、雨水等降落在葉面後,由於氣層作用,水珠形成球狀,水球在滾動中捲起泥垢。
蓮花神奇的「自潔功能」,被科學家靈活的運用到人們的生活中,生產出表面完全防水並且具備自潔功能的材料。
(4)出泥無染荷花擴展閱讀:
品種
中國蓮花品種資源豐富,傳統品種約達200個以上,又不斷有新品種涌現。荷花品種分類是以荷花人工栽培的歷史演進為依據,並適當結合栽培應用的實際。
種和種型是品種分類的前提,其下以株型大小為一級分類標准,花的重瓣性為二級分類標准,花色為三級分類標准。凡口徑26厘米以內盆(缸)中能開花,平均花徑不超過12厘米;
立葉平均直徑不超過24厘米、平均高不超過33厘米者為小型品種(碗蓮);凡其中某一項超過指標,即列入大、中株型品種。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伍』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蓮花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表達的是一種潔身自愛的品質,不受身邊環境的污染。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陸』 荷花為什麼能出泥污而不染
在人們心中,荷花是高尚純潔的象徵.那麼荷花為什麼能"出污泥而不染" 呢?原來,它們的外表層布滿了蠟內質容,而且有許多乳頭狀的突起,突起之間充滿著空氣,擋著污泥濁水的滲入.當它們的葉芽和花芽從污泥中抽出時,由於表層蠟質的保護,污泥濁水很難沾附上去,即使有少量的污泥沾附在葉芽或花芽上,也被盪動的水波沖洗干凈了,
荷花渾身是寶,蓮子是一種滋補品,藕是營養豐富的蔬菜,荷葉清香宜人是做特色食品的輔料,他還可以入葯,可治療高血壓等許多疾病.
荷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夏天,在我國南方的許多湖泊中,生長著一望無際的荷花.那碧玉盤似的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使人生出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的慨嘆!
『柒』 出淤泥而不染 是指荷花 還是藕
出淤泥而不染是指蓮花、花蕾岀水、出泥前被萼片包裹端尖、體形幾乎與花柄等粗、這樣它可減少出泥、出水的阻力、花的表皮外層有角質與蠟質、自然能起防水作用、花瓣表面每個細胞、都有一個乳頭狀突起、萼片與花瓣層層緊抱、自然水不能進、泥也粘附不上、「出淤泥而不染」、即是對荷花,形態結構的寫實、
『捌』 「出淤泥而不染」是什麼花
「出淤泥而不染」是指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宋代詩人周敦頤的《愛蓮說》。這篇文章通過對荷花形象和品質的描述,對荷花的忠實品格進行了歌頌,從而展現了作者的自愛和自由流動的高尚人格。
原文節選: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
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玩弄它啊。
(8)出泥無染荷花擴展閱讀:
自北宋周敦頤寫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後,荷花便成為「君子之花」。
據史書記載:遠在2500多年前,吳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濱的靈岩山離宮(今江蘇吳縣)為寵妃西施欣賞荷花,特自修築「玩花池」,移種野生紅蓮。可說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實錄。至今南北各地的蓮塘比比皆是。
湖南就是中國最大的荷花生產基地。每逢仲夏,采蓮的男女,泛著一葉輕舟,穿梭於荷叢之中,那種「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的情景多麼美妙。至於旅遊賞荷的去處就更多了。諸如濟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慶七星岩等都可看到連片荷花的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