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荷花
① 家鄉昌吉的一角人民公園,200字
你去過美麗的人民公園嗎?那是一個美麗的公園。
進入人民公園,首先看到的是一池荷花,池裡的荷葉好像是一塊蜻蜓的停機坪,又像是魚兒的遮陽傘。綠色的葉子中間亭亭玉立著粉紅色的荷花,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古代的詩人常用荷花形容那些高尚的君子。漫步在荷花池邊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釣魚樂園也很美。在水上有一個非常小的島,一棵小樹在島上茁壯地生長著。在水中,有許多鯉魚在綠色的水草下,自由自在地穿梭、遊玩。
最美的是那美麗的百鳥園。百鳥園里有各式各樣的鳥類,比如說:孔雀、鴕鳥、鴿子……在百鳥園里最壯觀的就是孔雀開屏,每當孔雀開屏的時候,百鳥園外就會聚集眾多的觀眾來看那壯觀的孔雀開屏。
這就是人民公園,美麗而快樂的地方。
② 昌吉杜氏旅遊景區好玩嗎,都有些什麼風景,有人能給我做下介紹嗎
就是宣傳到位,什麼AAAA級旅遊區,什麼賞千年名花,就是湖裡種了些荷花。其實就是個農家樂,可以劃船,騎自行車,還有潑水的,射箭(限次數),有些水上拓展的項目套票的價格不一樣,玩的項目也不一樣,最貴的套票120,還不包吃住,吃住都不便宜。去過一次絕對不會再去第二次,沒什麼意思,要去的話一天足矣,帶小孩玩還湊活吧!
③ 新疆昌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④ 美麗的昌吉400字作文
西湖,是我們中國無人不知的旅遊景點,那裡風景秀麗,是個可愛的地方。
春天,西湖邊的柳樹抽出了小芽,梧桐樹吐出了嫩綠的葉子,香樟樹散發出了淡淡的清香。路邊的花壇里,迎春花打開自己黃色的花瓣,像是在迎接春天的到來。
夏天,荷花開了,粉紅的花芯和嫩綠的荷葉在美麗的西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隨波盪漾,好看極了。
秋天,桂花開了,黃色的花瓣散發著讓人陶醉的香氣。桂花被秋風吹落,成群結隊的桂花在空中飛舞著,好像一隻只黃色的蝴蝶,又好像下了一場「桂花雨」,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如果你這時正好在西湖邊散步,就可以撿一些干凈的桂花,回家泡桂花茶,燒一隻香甜可口的桂花鴨。
冬天,道路兩側堆積著一層厚厚的積雪,空中的雪花,飄落在剛開放的臘梅上,臘梅的紅臉蛋被白白的雪花擋住,看起來白里透紅,美極了!
⑤ 維族與回族舞蹈特點的比較
我就在回族自治州回族舞蹈根據地域的不同!特點也就不一樣畢竟民族歷史較短!
主要的特點就是跟所在地區的舞蹈相近,
在一點就是跳舞時男的為主女為附〈有的地區〉,
其實回族舞蹈就是近年來才發展的!他就是當地舞蹈和阿拉伯舞蹈的融合體!你的題目太大了你要寫清楚你問的是那的回族舞蹈〈回族是1個宗教民族信仰伊斯蘭教他就是回族了那麼他的舞蹈就肯定有當地的特點所以沒辦法詳述〉
其他的你可以參考一下材料!
《尕妹子送哥》
「尕妹子送哥」 主要流傳在阜康、吉木薩爾縣一帶。是以愛情為題材的回族民間歌舞,一般在婚禮或其他喜慶的日子裡演出。
歌舞由一男一女(男扮女裝)表演。通常回族女子是不允許在分開場合進行演唱或舞蹈的,節目中如有女角均由男子來扮演。舞者自演自唱,沒有伴奏。表演者都是當地有名的「唱家子」,是應邀參加或自願前來助興的藝人。歌舞的大意是:阿哥要出遠門了,尕妹子送了一程又一程,仍然依依不捨。歌詞大多以物喻情,通俗易懂,表現了回族青年男女真誠而又儲蓄的戀情。
新疆地區的回族與當地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中相互學習、交流,形成了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舞蹈,如搖頭聳肩、聳肩擰頭擠眼、打響指、單雙或雙手撫胸行鞠躬禮等。新疆的許多回族民間藝人還經常參加維吾爾族的麥西熱甫,不僅會唱維吾爾民歌,還會跳維吾爾舞蹈。潛移默化的影響,反映了回族舞蹈中不僅僅是動作上的某些變化和豐富,也增加了熱烈豪放的氣質。
該舞由女角主跳。男角的動作簡練,主要是給女角伴唱,並根據唱詞內容做即興表演,與觀眾交流。
《蓮花落》
「蓮花落」,當地回民多稱「落蓮花」,是回族民間歌舞中舞跳性較強的表演節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吉木薩爾縣、米泉縣等回族聚居區頗為流行,而以米泉縣長山子鄉、昌吉市榆樹溝鄉尤甚,是深受回族群眾喜愛的民間歌舞之一。
回族的民間歌舞多在遠離宗教中心的邊遠山村活動,其承傳形式,只能是藝人們一代代地口傳身授。回族老藝人韓生元,祖籍青海,本人於本世紀二十年代初生於新疆呼圖壁縣,七歲成為孤兒,被一個善唱河州(今甘肅臨夏)「花兒」的馬姓老人收留,他所表演的蓮花落即由馬老人處傳承而來。另一位回族藝人馬成英,祖籍甘肅臨洮,是三代相傳的花兒世家,他所掌握的蓮花落也由其祖輩傳承而來。而《蓮花落》的曲調與流傳在甘肅臨夏等地的宴席曲《十綉》十分相似,很顯然,《蓮花落》曲調是由《十綉》發展演變而來。
《八字大開頭》
「八字大開頭」,回族民間舞蹈,主要流傳於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阜康等縣市的回族聚居區。多在喜慶之日於室內表演。因該舞上場、退場均邁八字步,又放在喜慶活動的開始表演,故得此名。
八字大開頭的表演熱烈歡快、滑稽詼諧,放在喜慶活動的開頭,可起到調動眾人歡快情緒的作用,並含有祝願凡事都有一個如意開端之意,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
八字大開頭是回族藝人趙德倉(生於1940年)的家傳,他曾聽祖輩講,該舞最早由「小紅拳」演變而來。回族男子普遍尚武,故在男子所表演的民間舞蹈中,融入武術動作技巧,或將武術套路、招式稍加變化運用到民間舞蹈中的現象是較普遍的。
《八大光棍》
「八大光棍」普流傳於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阜康等縣市的回族聚居區,現已不多見。
據回族老藝人馬占吉講,該舞原流傳於青海化隆一帶,後隨回族移民傳入新疆,距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舞蹈由早年結伙外出謀生的男子在勞動間隙,或夜晚群體就宿時的自娛自樂形式發展而來。因其情感表達的直露,從不在男女老少聚集的婚宴等場合表演。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表演場合不再受任何限制,舞蹈也由側重自娛發展為側重表演。
八大光棍的舞蹈結構形式相對穩定,多由八名中青年男子(其中四人扮女)表演。動作整齊劃一,構圖簡練,節奏明快,情感質朴、坦露,自始至終洋溢著一種青春的活力,表現了青年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狩獵舞》
「狩獵舞」流傳於米泉、阜康縣一帶。據回族老藝人韓生元(1921年生)、馬為良(1925年生)介紹,在少年時期就看到過父輩們表演狩獵舞。而他們的祖輩都是清乾隆年間從甘肅、青海一帶遷至新疆屯田的,此舞也隨之傳來。據此可知,該舞在新疆流傳了已有二百餘年。
口 弦
寧夏山區的回族婦女喜歡口弦,這是一種銜在嘴邊彈奏的小樂器,有竹製和鐵制兩種。竹製的有3寸長,扯線彈奏。鐵制的約一寸半長,以手撥勾簧,中間的勾簧里外顫動,用口腔作共鳴箱並利用口腔變化調節聲的變化,形成音階。姑娘們用這種簡單小巧的樂器,傳情達意、彈唱歌謠,豐富文化生活。
《天山北坡踏歌人》
舞蹈《天山北坡踏歌人》,大型回族音樂舞蹈《天山北坡踏歌人》,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採用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民族特色的的回族音樂舞蹈形式,藝術地展現了昌吉人民在新世紀的火紅年代,狠抓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強化產業結構調整,爭當天山北坡經濟帶率先發展排頭兵的豪邁氣魄和「富則思源」、「富則思進」的精神風貌。
《回回女,踏足漢》
一出獨特的回族舞蹈,通過恣意縱橫、剛勁瀟灑的舞步,表現了生活在鹽亭縣大興回族自治鄉的青年男女歡樂、豪邁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