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畫家擅長畫蘭花
❶ 畫國畫中的蘭草,根部需要遮住嗎怎麼處理好
沒有定法
常見的蘭草圖,一般是不畫根。因為通常蘭花根植土中,不會暴露在地表。而且蘭在傳統文化是美好品德的象徵。畫家通過畫蘭花淡雅樸素的花和修長飄逸的葉來體現蘭的典雅氣質。畫出根多少會破壞這種美感。一般的處理方法就是留白,或者用淡墨點胎、渲染,或者在根處畫岩石和其他花草掩蓋。
當然,也有例外。南宋著名畫家鄭思肖擅長畫蘭。宋滅之後,元朝統治者慕名請他作畫,結果竟被嚴詞拒絕。此後他畫的蘭花,一直都是露根的,且不著地,旁人問其故,他答曰:「國土之不存,蘭根焉能著地?」藉以抒發其愛國之心與亡國之痛,傳為千古佳話。
所以,藝術沒有定法,臨摹學習階段要根據約定俗成的套路畫,等到技法成熟,可以寄情丹青的時候,就不妨主觀能動地作出創新,將刻畫的對象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意象。
❷ 鄭燮號什麼擅長畫什麼
鄭燮(zhèngxiè),字克柔,號板橋。生於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卒於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農歷十二月十二日,中國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邊壽民、閔貞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
板橋先世,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新萬,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廩(lin)生。鄭板橋出身貧寒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後母撫養。少年時從學於鄉先輩陸震,20餘歲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鄉試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七年出任山東范縣知縣。一年後調任濰縣。十三年,乾隆皇帝弘歷東巡至泰山,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賑得罪大吏而罷官。他書畫上常用的印章印文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乾隆東封書畫史」,「七品官耳」等,可說是其生平的紀實。
鄭燮為政有幹才,痛恨官場腐敗作風,同情底層群眾。在濰縣任上的頭兩年,適逢山東大災荒,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痛景象,鄭燮採取應急措施,不及申報上司批准,動用官倉糧食借貸給飢民,秋後災情仍重,他又焚燒了所有貸券,採取以工代賑辦法,修城鑿池,招徠遠近災民赴工就食;責令邑中大戶開廠煮粥和積粟之家平糶囤糧,使飢民得以度過災荒。但這些措施,卻觸犯了豪紳富戶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誣罷職。他離濰縣時,囊橐蕭然,僅有圖書數卷,百姓痛惜挽留,甚至為其立生祠。鄭燮性格曠達,不拘小節,喜高談闊論,臧否人物。當時即被人稱為「狂」和「怪」。罷官後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主要是以蘭竹為主。
❸ 「揚州八怪」是文人畫家,他們分別都是哪些人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常聽到老師說“揚州八怪”“竹林七賢”,那麼“揚州八怪”到底是什麼呢?八怪又是哪八怪呢?
鄭燮:稱為八怪之首,大家可能更為熟悉的是他的號,號板橋,大家都知道鄭板橋的竹子以及”胸無成竹“的典故,他怪在傳奇。高翔:他更擅長畫花草等,據說其晚年右手殘廢,全靠左手作畫,令人敬佩,因此他怪在淡泊。金農:他最擅長畫梅花,作品有《墨梅圖》、《月華圖》等。 他怪在才氣。李鱔:他擅長潑墨作畫,並且在畫作完以後題上詩歌或者句子等,讓書畫看著別有意境。黃慎:他擅長人物寫意,常作神仙故事,怪在他的悟性上。李方膺:擅長畫梅、蘭花、竹、菊花等。 汪士慎:他也是特別擅長畫梅花。羅聘:畫人物、佛像、山水等。
❹ 潘天壽筆下的蘭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潘天壽筆下的蘭構圖很美,表現力超群。
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蘭為香草,是一種理想的象徵,也可以作為一種美感的對象化。古往今來,書畫家以蘭花為題材,留下了很多畫蘭的傳世珍品。
詩、書、畫、印俱佳的潘天壽,也非常鍾情於寫蘭草,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潘天壽的繪畫,上承南宋馬遠、夏圭,近取石濤的蒼渾、朱耷的奇崛冷逸。尤其是朱耷的超俗風貌,更與潘天壽的氣質相宜,因而對他有深刻的影響。他於近代畫家中唯取吳昌碩,令吳昌碩發出了“天驚地怪見落筆”的感嘆。但潘天壽不滿足於對古人的吸收,而是經過長期的摸索,創立了自己沉雄奇崛、蒼古高華的藝術風格。
潘天壽 墨蘭圖
中國畫中的大虛大實,大疏大密,是為求畫面的清楚明豁,主體之點突出。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畫家作畫只要著眼於一叢蘭花,除此再無任何雜草峻石,背景一片虛空,令蘭之姿態更為清楚、突出,給人極為深刻的視覺印象。而在蘭的表現中,墨色之濃淡變化,也顯示出虛實的互相襯托。
中國畫講究氣脈,既畫面上的形體或空白所標示和貫穿起來的脈絡走勢、感覺趨向。畫中氣脈布置得好,就能統領全局,使畫面整體而有變化。潘天壽作畫,往往用一些大的曲折回環,力圖在有限的畫面上讓氣脈運行最長的路線。這一幅蘭花中,蘭葉整體呈上升姿態,但並不是單調的直線向上,而有曲折迂迴,這樣既顯示蘭葉迎風搖曳的靈動之姿,又可將氣機包裹在畫面中,加強自身的圓滿性。
❺ 水墨畫中誰畫的蘭草最好
朱耷的蘭花畫得好。抄 朱耷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
❻ 中國現代畫家,誰畫蘭草最有名
清代,鄭板橋,明代徐謂,現代霍春陽.
❼ 誰的蘭花畫的最好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代浙江美院教授-盧坤峰(花鳥畫家,擅畫蘭竹)
❽ 古代 梅蘭竹菊 畫家
宋代楊無咎,善畫墨梅,南宋鄭所南,畫蘭花,趙孟堅,畫梅蘭竹:元代柯久思,畫菊;鄭板橋,梅蘭竹菊等
❾ 鄭板橋畫了那麼多竹子、蘭花,為何他不愛畫梅花
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在到揚州之前住在蘇州。他在蘇州城的桃花巷東頭開了一家畫寓。以賣畫為生。當時在桃花巷的西頭,畫家呂子敬也開了一家畫寓。呂擅長畫梅花,並標榜自己畫的梅花是『遠看花影動,近聞有花香』。
鄭板橋來到蘇州後,只畫竹子,山石,就是不畫梅花。而且若有人請鄭畫梅花時,他總是笑道:「我畫的梅花比呂先生差遠了。走吧,我領你去找呂先生求畫去。」
板橋精通書畫,推辭生意,不畫梅花不是因為梅花畫得不好,而是要與鄰友善。在現代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處處出風頭,為他人著想更是一種氣度和修養的表現。
❿ 做為清代畫家的任都,他的筆調是怎樣的
任都(1840-1896),原名潤,浙江山陰人(今紹興)。父親任聲鶴是一位民間畫家。老大任熊,老二任熏,是著名畫家。任伯年的畫源於民簡逸術。他十分重視繼承傳統,綜合各流派的優勢,吸收西方繪畫的素描和著色方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色彩豐富、新穎生動的繪畫風格。任都是一位傑出的肖像畫家,擅長肖像創作。
1、人物畫:
在人物畫的早期,他向蕭雲聰、陳洪綬、費曉樓、任熊等學習,仕都的工筆畫接近費曉樓,誇大了陳洪綬雄偉的人物畫手法,而裝飾性的街華岩究則像董任頤樣。之後,他練習鉛筆素描,變得又快又容易。
19世紀80年代,任都的創作達到頂峰。擴大了創作主題的范圍,以晦澀的方式表現出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深厚的情感。上世紀90年代,作品數量眾多,在意識形態方面沒有超過80年代。他們的藝術技巧嫻熟,大膽而通俗,尤其是花鳥畫,達到了“畫得完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