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詠蘭花原文

詠蘭花原文

發布時間: 2022-05-12 07:35:53

1. 《詠蘭》怎麼翻譯

《詠蘭》的譯文是:

玉爐上散發著香煙,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搖曳的光影照亮出奢華房屋的凄涼。

她的眉毛顏色已褪,鬢角的頭發也已凌亂,漫漫長夜根本無法安眠,只覺得枕被一片寒冷。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天的冷雨,也不顧屋內的她正在為別離而感到傷心。

一點一滴的雨點,正凄厲地敲打著一葉一葉的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一直到天明。

2. 張學良《詠蘭》的翻譯

張學良《詠蘭》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Fang reputation, settled in to the m. Ye Li contains vital qi, flower shes not flashy. Evergreen bucket cold, degree of summer with a smile. Flowers of true gentleman, send elegant charm.

3. 綰青絲詩全文

《綰青絲》

葉落江秋孤舟蔚,海煙長空一色藍。

花落人去空落雪,,楚楚凄凄弄停雲。

殤酒無味畫聲崢,,且看離人綰青絲。

4. 張羽詠蘭花的譯文。

詠蘭花》詩。「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此詩詠蘭,著重抓住蘭花兩大特色:色與香。「能白更兼黃」是指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無人亦自芳」,是從人格化的角度贊其「香」,從形之美推進到內在美。「寸心」則一筆兩寫,既寫花,又狀人。楊萬里《凝露堂木犀》雲:「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著得許多香」,張羽化用楊萬里詩意,而更加准確、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許多香〃,則暗喻君子才華不盡,可貢獻於人的不少。用蘭花的清幽、純和、持久之香,寫出蘭花獨具的品格與文人雅士的志趣,亦屬詠物詩中的佳構。

5. 求《點絳唇·蘭花》的翻譯謝謝

譯文:

春寒料峭之時,蘭花便在松竹林中怡然大方地競相開放了。

蘭花葉長而尖,紛披四散,好象是女人的頭發一樣;而花莖上盛開的蘭花,恰如鳳簪一樣,斜插在密發當中。

蘭花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在百花未放之前,便第一個吹奏起春天的樂章。

蘭花之香靜而遠,細而長,當眾花在國人面前爭媚獻寵之時,它並不同俗桃粗李一樣,而是先於桃李而開花了。

原文如下:

瀟灑寒林,玉叢遙映松篁底。

鳳簪斜倚,笑傲東風里。

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

《點絳唇·蘭花》賞析

這首《點絳唇》詠蘭花詞,上片是寫蘭花生長的環境和不同凡俗的志趣。蘭花舉止自然,不逞芳姿,幽葩葉底,孤潔自好,雖被高林遮掩,卻有詩人低首。詞的下片,詞人以充滿詩意的哲理議論,充分肯定蘭花的自身價值。

早在古希臘時,曾流傳著一個優美的神話故事,說是司愛司美的女神維納斯,因其愛人外出遠行,在送別時她的熱淚滴灑在泥土上,第二年早春於灑淚處便發芽開花,即為蘭花。難怪中外人們普遍喜愛蘭花,原來它是人類美好愛情的象徵。

6. 張羽的《詠蘭花》的詩意

詩意是,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沒有人欣賞卻自己散發著芳香,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可貢獻的卻不少。

此詩詠蘭,著重抓住蘭花兩大特色:色與香。全詩用蘭花的清幽、純和、持久之香,寫出蘭花獨具的品格與文人雅士的志趣,乃詠物詩中之佳構。

《詠蘭花》全詩: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白話文釋義:

蘭花可以是白的,還有黃色的,沒有人去理會她的芳香,它的心原來不大,但是卻容納下了許多芬芳。

(6)詠蘭花原文擴展閱讀:

詩句賞析

「能白更兼黃」,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無人亦自芳」,從人格化的角度稱贊蘭花之「香」,從形之美推進到內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筆兩寫,既寫花,又狀人。楊萬里《凝露堂木犀》雲:「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著得許多香」,張羽化用楊萬里詩意,卻更加准確、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容得許多香」,暗喻才華不盡,可貢獻於人的不少。

張羽的《詠蘭花》實際上是對自己一生的寫照,「能白更兼黃」,雖狀蘭花之外貌,也暗說他一生之坎坷,能屈能伸,能渡貧賤,也能過富貴。「無人也自芳」,這既是贊蘭花的精神,又是書詩人的胸臆。張羽的性格似蘭,甘願寂寞,不求聞達。

7. 朱德寫的《詠蘭》的整首詩是什麼

詠蘭

幽蘭出谷弱裊裊,

移到草堂願折腰。

通道芳姿不解意,

陪同工部發新條。

8. 詠蘭花的古詩張羽

張羽的《詠蘭花》的詩意是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沒有人欣賞卻自己散發著芳香,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可貢獻的卻不少。白話文意思是蘭花可以是白的,還有黃色的,沒有人去理會她的芳香,它的心原來不大,但是卻容納下了許多芬芳。

《詠蘭花》

1、作者:元末明初文人張羽

2、全詩原文如下: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3、賞析如下:

「能白更兼黃」,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無人亦自芳」,從人格化的角度稱贊蘭花之「香」,從形之美推進到內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筆兩寫,既寫花,又狀人。楊萬里《凝露堂木犀》雲:「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著得許多香」,張羽化用楊萬里詩意,卻更加准確、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容得許多香」,暗喻才華不盡,可貢獻於人的不少。

此詩詠蘭,著重抓住蘭花兩大特色:色與香。全詩用蘭花的清幽、純和、持久之香,寫出蘭花獨具的品格與文人雅士的志趣,乃詠物詩中之佳構。

(8)詠蘭花原文擴展閱讀

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

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好著述,文辭精潔典雅,詩詠深思冶煉,朴實含華。

書法纖婉有異趣,彷彿謝庄月賦。隸書效法韓擇木、楷書臨摹王羲之曹娥碑,雖未精極,卻能離俗而入於雅。畫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筆力蒼秀,品在方從義上。

張羽的《詠蘭花》實際上是對自己一生的寫照,「能白更兼黃」,雖狀蘭花之外貌,也暗說他一生之坎坷,能屈能伸,能渡貧賤,也能過富貴。「無人也自芳」,這既是贊蘭花的精神,又是書詩人的胸臆。張羽的性格似蘭,甘願寂寞,不求聞達。

9. 張學良蘭花詩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張學良愛蘭之心,常人難及。只要看到中意的蘭花,他見了就買,從不還價。有一次,張學良在某處蘭園見到了一盆奇異的蘭花,心下暗喜,他向花的主人表示准備購買此花,花主見他只是一位儒雅老者,以為他只是隨口說說而已,斷定他不會花巨金買花,就不經意地將價值8000元的名蘭說成2000元。萬萬沒有想到,張學良毫不遲疑地如數付錢買下,蘭主「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言。事後他得知奇蘭買主竟是張學良將軍時,他不僅佩服張學良慧眼識蘭,還將此次機緣視為幸遇,逢人就談及此事,滿心歡喜地說:「賣給張學良將軍值得,虧了6000元也值得!」從此,蘭界又有很多人知道了「趙老先生」的身份,常不計利潤,半賣半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有舉辦「蘭花展覽」,張學良都是必到之客,除了鑒賞觀看外,他還每每將自己精心培育的蘭花帶到蘭展上,與眾蘭友共享。1997年,中國北海第七屆蘭花博覽會期間,張學良送來的3盆參展蘭:墨蘭、金花三金嘴和新品種寒蘭大出風頭,倍受蘭界贊賞,許多中外遊客競相與此3盆蘭花攝影留念。

為了養好蘭花,張學良還專門訂閱了《蘭花世界》月刊,買了許多關於蘭花的書籍,在他離開台灣赴美定居以前,他親手栽培的蘭花已多達300盆,他委託黃秀球代養,全部送給了世界蘭蕙交流協會。

10. 蘇轍的《詠蘭花》的賞析

「蘭生山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這是宋代蘇轍的詠蘭名詩。蘭花嚴寒不凋,芬芳高潔,幽香四溢,獲得幾乎壓倒群芳的贊譽:「香祖」、「王者之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蘭花是中國人民喜愛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至1000 年成書的《詩經》就有蘭的篇章:「溱與洧,方渙渙兮。仕與女,方秉蕳兮」,陸機:「蕳即蘭,香草也」。我國是蘭花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種類多,分布廣,從溫帶、亞熱帶到熱帶雨林,處處都有蘭花蹤跡。我國有蘭科173屬1200 余種,如雲南的雪蘭、四川的蕙蘭、福建的建蘭、浙江的杭蘭、台灣的報歲蘭等,都是著名品種。蘭花生於幽谷叢林,不與百花爭妍,她的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具有淡雅宜人的東方風韻。古往今來,詩人為之作賦,畫家為之揮毫,詠蘭之作,歷代不絕。戰國時代的屈原可能是最早的愛蘭和植蘭者,他在《離騷》中詠道:「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琴操·猗蘭操》中記載:「孔子自衛返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芝蘭當為王者香,今獨與眾草為伍」。後世愛蘭者不勝枚舉,漢武帝有「蘭有香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的佳句。唐人李白寫有膾炙人口的《古風》詩:「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詩人以蘭自喻,在對幽蘭贊美之中寄寓懷才不遇之情。人們愛蘭,愛它朴實與純真,不事雕琢,自有一種卓爾不群、寧靜之美。尤為難得的是,蘭花四季常青,花香不絕,春蘭謝了,蕙蘭吐蕾,秋蘭剛凋,寒蘭開放。春蘭二三月間開花,香氣清幽;蕙蘭又叫夏蘭,四五月間開花;秋蘭七至九月開花,芳香濃烈;冬天開花的有報歲蘭和寒蘭,春節前後盛放。明代張羽《蘭花詩》雲:「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贊美了蘭花孤高芳潔的品格。「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宋代蘇軾這首詩寫的是春蘭;「漫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宋代朱熹這首《蘭》詩詠的是秋蘭;「雪徑偷開淺碧草,冰根亂吐水紅芽。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處香」,宋代楊萬里這首《蘭詩》則盛贊冬蘭。「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人們在歌頌堅定不移的氣節和情誼時,總以蘭花作比。宋代著名畫家趙孟、鄭思肖,清代鄭板橋,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均以畫蘭著名。趙孟的《蘭花》畫是我國目前保存最早的蘭花畫卷,畫上題詩一首:「六月衡湘暑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華一兩莖」,他所畫蘭花被後人稱為絕藝。明代大畫家董其昌《蘭》詩雲:「綠葉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酒闌展卷山窗下,習習香從紙上來」,這首詠蘭詩構思新穎,意趣橫生。鄭板橋視蘭為君子,愛蘭忠貞不渝,他在《折枝蘭》詩中寫道:「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又有詩雲:「竹石幽蘭合一家,乾坤正氣此間賒。任渠霜雪連冰凍,蒼翠何曾減一些」,從不同角度寫出了蘭花的高雅麗質。鄭板橋蘭畫得好,書法也好,人稱「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作蘭如寫字,秀葉疏花見姿致」。老一代革命家董必武、朱德、陳毅都喜歡蘭花。董必武有很高賞蘭水平,他說:「蘭有四清:氣清、姿清、神清、韻清」,可以說是賞蘭的名言。朱德平生愛蘭,敬佩蘭花清高飄逸,1961 年3月,他到廣州越秀公園游覽時,興致勃勃地觀賞了蘭花,寫下了「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的名句,又在詠蘭詩中詠道:「東方解凍發新芽,芳蕊迎春見物華。淺淡梳妝原國色,清芳誰得勝蘭花?」而陳毅的《幽蘭》詩:「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則更道出蘭花的雅潔神韻。

熱點內容
南京玫瑰花牆 發布:2025-09-18 10:10:49 瀏覽:529
七夕節願望 發布:2025-09-18 10:10:45 瀏覽:921
菏澤盆栽牡丹花價格 發布:2025-09-18 10:10:43 瀏覽:342
紫色風信子插花圖片 發布:2025-09-18 10:09:19 瀏覽:659
范縣陳庄荷花節時間 發布:2025-09-18 10:00:22 瀏覽:712
花卉類素材 發布:2025-09-18 09:59:30 瀏覽:507
假山盆景雕刻 發布:2025-09-18 09:55:17 瀏覽:881
觀音蔓綠植 發布:2025-09-18 09:54:37 瀏覽:104
多果盆景 發布:2025-09-18 09:54:36 瀏覽:181
戲海棠蘇軾 發布:2025-09-18 09:50:22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