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牡丹荷花
A. 尋找有關愛蓮、愛菊、愛牡丹的詩句各兩句
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南朝蕭繹《采蓮賦》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 元稹《菊花》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李正封《詠牡丹詩》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
B. 詠牡丹、荷花、菊花的詩句,體現其高貴、高潔、高雅的特點
菊: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不第後賦菊》
荷: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臉膩香薰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湘妃雨後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郭震《蓮花》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牡丹: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殷文圭
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欄欲綻時。天下更無花勝此,人間偏得貴相宜。---歸仁《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
孔子有賞蘭之雅好,曾贊美「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李白贊美:「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王昌齡喜愛荷花:「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鄒登龍:「采采荷花滿袖香,花深忘卻來時路。」古人還愛用荷葉作杯,用荷葉編織衣物,並以穿「荷衣、荷裳」象徵高潔。如屈原《離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之詩句。周敦頤《愛蓮說》中贊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陶淵明喜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贊美菊花獨立寒秋的品格,表現他要堅持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劉禹錫喜歡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陸游一生愛梅:「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C. 關於蓮、牡丹、菊的詩句各五句,名段各一段
一、蓮
1、名段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宋代:周敦頤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玩弄它啊。
2、詩句
(1)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白蓮》唐代:陸龜蒙
譯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冰清玉潔的白蓮真應該生長在瑤池裡。
(2)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秋蓮》元代:劉因
譯文: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賞的興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秋蓮的花葉已經敗落了。
(3)水清蓮媚兩相向,鏡里見愁愁更紅。——《蓮浦謠》唐代:溫庭筠
譯文:水流清澈見底,美麗的蓮花和嬌媚的人臉兩兩相對,水平如鏡,清清水裡映出了那因愁而紅的臉。
(4)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贈荷花》唐代:李商隱
譯文: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相映,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5)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荷花》清代:石濤
譯文: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並不妨礙彩舟的盪漾。
2、詩句
(1)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寒菊 / 畫菊》宋代:鄭思肖
譯文: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2)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不第後賦菊》唐代:黃巢
譯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
(3)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題菊花》唐代:黃巢
譯文:若是有朝一日我成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讓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
(4)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九日齊山登高》唐代:杜牧
譯文: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5)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荷花》唐代:元稹
譯文: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D. 寫出詠牡丹的詩句並說出你喜歡的原因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木末:樹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顏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維《辛夷塢》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晚發:花開得晚。
唐·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天下真花獨牡丹。
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
姚黃魏紫:兩種名貴的牡丹花。
宋·范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篔簹竟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篔簹:大竹名,節長而竿高。躑躅:即羊躑躅,杜鵑花科,春季開花,花紅黃色,鮮艷奪目。
唐·韓愈《答張十一》
嫩竹猶含粉,初荷未聚塵。
南朝陳·徐陵《侍宴》
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
唐·駱賓王《晚泊》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唐·王維《山居即事》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芙蓉:荷花。
唐·王維《臨湖亭》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人》
從來不著水,清凈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葉不沒於水。
唐·李頎《粲公院各賦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唐·杜甫《為農》
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凈:光潔。雨裛:濕透。紅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隨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劉長卿《留題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芙蓉:荷的別名 東風:春風。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
宋·歐陽修《和聖俞百花洲》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宿雨:指荷葉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葉清凈圓潤。風荷舉:晨風吹動著荷葉在水面上舒展開來。
宋·周邦彥《蘇幕遮》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紅。
宋·米友仁《臨江仙》
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西陵:西興鎮,在今浙江蕭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雜詠》:苑牆曲曲柳冥冥,人靜山空見一燈。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接天蓮葉無究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出凈茲寺送林子方》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紅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顏色。沉水:沉香,閨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葉上滾動。指荷葉上滾動的水珠。
金·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牡丹在我國被譽為「國花」、「國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負有盛名。
牡丹花,嬌艷多姿 ,雍容大方,富麗堂皇。自古以來引起許多騷人墨客的謳歌、贊美,是很自然的。據初步收集,歷代文人專寫牡丹的詩詞就有四百餘首。其中,以唐、宋兩朝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餘首。包括象王維、李白、李賀、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溫庭筠、李商隱、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游、辛棄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詩人在內。僅蘇軾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餘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餘首。近代和當代文人,也寫了不少詠牡丹的詩。
唐朝殷文圭詩:
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詩,頗能表達人們對牡丹的贊美之情: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對人生短暫、青春不駐的感嘆,更是動人:
斷腸東風落牡丹,為祥為瑞久留難。
青春不駐堪垂淚,紅艷已空猶倚欄。
E. 詠牡丹四句詩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F. 求 蓮花,菊花。牡丹的詩各兩句
蓮花:
湘妃雨後為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蓮花》 唐·郭震)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 唐·王昌齡)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白蓮》 唐.陸龜蒙)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菊花: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唐·元稹)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雲安九日》唐·杜甫)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菊花》唐·黃巢)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寒菊》宋·鄭思肖)
牡丹: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唐 劉禹錫)
竟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牡丹》唐·皮日休)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詩》唐 李正凡)
若教解語傾人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詠牡丹》唐 羅隱)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清平樂》唐 李白)
G. 關於「贊美牡丹」的詩句有哪些
1、賃宅得花饒,初開恐是妖。
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唐代 王建 《題所賃宅牡丹花》
釋義:當初租賃房舍,哪想到竟有牡丹滿院,一開花便絢麗無比,莫非是妖精變現!紫花豐 腴,光澤均勻細膩,紅花鮮艷,羞退靚女胭脂面。
2、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代 劉禹錫 《賞牡丹》
釋義:庭院中的芍葯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 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3、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宋代 陳與義 《詠牡丹》
釋義: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鄉洛陽,路是那麼的漫長。歲月 使我變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獨自一個,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風中,欣賞著盛開的牡 丹。
4、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唐代 白居易 《牡丹芳》
釋義:牡丹芳香啊牡丹芳香,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玉的花房;幾千片花瓣赤霞似的燦爛,幾 百枝花朵絳燭似的輝煌。
5、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唐代 白居易 《惜牡丹花二首》
釋義:惆悵地看著台階前的紅牡丹,傍晚到來的時候只有兩枝殘花還開著。
6、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唐代 李賀 《牡丹種曲》
釋義:夜幕降臨,遮花的帷帳漸漸昏暗,宴席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兒也開始蔫敗萎凋。
7、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 ——唐代 盧綸 《裴給事宅白牡丹》
釋義:長安的富貴人家痛惜春色將殘,爭相觀賞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8、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殷文圭 唐代《趙侍郎看紅白牡丹因寄楊狀頭贊 圖》
釋義:遲遲的開放是為了避讓百芳,在您的貴府邸栽成每天對著玉堂華院。紅牡丹裊挪含 煙,依依向人慾語還羞。白牡丹皎潔似與月相融,讓人看不見花月的界限,只聞到清香。
9、此花名價別,開艷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 ——唐代 王建 《賞牡丹》
釋義:這花聲價不同其他花草,綻放時刻溢滿整個國都。芳香處處苓蔆羞愧欲死,顏色火紅 躑躅失色枯萎。
10、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唐代 王維 《紅牡丹》
釋義: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面臨凋零,牡丹愁腸欲斷, 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H. 詠牡丹的詩詞,和作者對牡丹的態度感情
《賞牡丹》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詩中一個"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 荷花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荷花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擬人 "妖無格"與"凈少情" 比喻 "真國色" 。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而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並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I. 以花名作詩題的古詩有哪些
春:
桃花: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崔護《題都城南庄》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崔護《題都城南庄》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柳花: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 ——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
海棠: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綉堆。 ——楊萬里《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
梨花: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白居易《長恨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晏殊《破陣子·春景》
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
楊花: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韓愈《晚春二首·其一》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杜甫《麗人行》
百合:
千圍步障難藏艷,百合葳蕤不鎖情。 ——黃景仁《綺懷十六首》
玫瑰:
濃艷盡憐勝彩繪,佳名誰贈作玫瑰。 ——徐寅
手得封題手自開,一篇美玉綴玫瑰。——王安石
窗前好樹名玫瑰,去年花落今年開。——長孫佐輔
夏:
荷花: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白居易《采蓮曲》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雲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蘇軾《浣溪沙·荷花》
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賞牡丹》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陳與義《詠牡丹》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 ——范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篔簹竟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韓愈《答張十一》
秋:
菊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陶淵明《飲酒·其五》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孟浩然《過故人庄》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 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 元稹《菊花》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宋之問《靈隱寺》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是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邊貢《嫦娥》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白居易《憶江南》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白居易《寄韜光禪師》
芙蓉泣露坡頭見,桂子飄香月下聞。 ——虞儔《有懷漢老弟》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冬: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王安石《梅》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盧梅坡《雪梅·其一》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 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參考文獻:
古詩文網:
網路知道 等。
J. 58.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詩中怎樣描述牡丹、芍葯和荷花
劉禹錫《賞牡丹》:「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772-842),稱中山劉氏,洛陽人,字夢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哲學家、文學家,有「詩豪」之稱。牡丹別名「木芍葯」,芍葯為草本,稱「沒骨牡丹」,作者稱其「無格」。國色:指牡丹花色卓絕,艷麗高貴。 詩中「真國色」三字,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芙蓉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產生「動京城」的效應。詩中一個「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意境全出。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先評賞芍葯和芙蕖。芍葯,花開艷麗,早為人們所喜愛。《詩經溱洧》有句「贈之以芍葯」,所以宋韓琦《北第同賞芍葯》雲:「鄭詩已取相酬贈,未見諸經載牡丹。」但至唐,牡丹始貴,芍葯地位漸不如牡丹,劉禹錫此詩也認為其格調不高,即「無格」。至於「芙蕖」,即荷花,自古以其高潔清靜,或孤芳自賞,故劉此詩認為其「凈少情」,即純潔而寡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正面寫牡丹。「國色」,古代指國中最美的女子比喻牡丹,寫出牡丹姿色遠遠在其他諸花之上。「唯有」寫出牡丹在諸花中獨一無二的地位,「真」字加強語氣。如此高度的評價,引出末句,寫時人對牡丹的痴狂般的觀賞習俗,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唐中書舍人李正封詠牡丹名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國色天香」成了人們對牡丹的定評。 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芙蓉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並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擬人「妖無格」與「凈少情」比喻「真國色」。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芍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只用了「妖無格」和「凈少情」,便將這兩種花的美中不足點了出來。應該說詩人觀察得很細,筆法卻是寫意的。芍葯與牡丹同科,盛開時極艷麗,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頂端,未免呆板、張揚了些,花形少變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綠葉扶疏中,千姿萬態,婀娜多姿,花色豐富。 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艷,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風致,而且,即使在最盛開之時,荷塘里也還是綠肥紅瘦,不成氣候。詩人在點評了「芍葯」、「芙蕖」的美中不足後,筆鋒陡轉,由靜態轉為動態,由微觀到宏觀,直抒胸臆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那種春光萬里、奼紫嫣紅、傾城傾國的美景,詩人隻字不提,一個「動」字,就把無限的想像和美感留給了讀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陽,牡丹花會期間,當您置身於牡丹花的海洋,就會豁然解讀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的詩句。 參考譯文: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