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多刺海棠無香
Ⅰ 為何海棠無香誰解我意
我正讀張愛玲。
她提到人生三大恨事:一是鰣魚多刺;二是海棠無香;三是《紅樓夢》未完。
抬頭恰好看見陽台上五六盆開得燦爛的海棠花。
走過去嗅嗅,果然沒有半點香味。
我詫異著,母親走過來說,海棠是不香的。
母親是純粹的家庭主婦,她的故事多是口口相授的民間傳說。
據說:海棠花原本特別芬芳馥郁,尤其是種在天庭階前的那棵千年海棠,已經修煉成花仙。百里之外就清香撲鼻,幾步之內更是花氣襲人,聞之消魂蝕骨。玉帝每日便沉迷於此,想入非非。最後竟然起了納棠為妾的打算。王母自然是不依的,暗中命百花之王收回了海棠的香愫。為予以補償,增加了她的花蕾和花期。失去香愫的海棠仙子悲慟而絕,掛在枝頭的種子失落人間……
因此我們除了觀賞紛紛繁繁的花開花敗,卻無緣享受海棠芬芳。
這使我想起《紅樓夢》里那兩樹怪異的白海棠:
……
怡紅院里的海棠本來萎了,也沒人去澆灌它。昨日寶玉走去瞧見枝頭上好像有骨朵兒似的,人都不信,沒有理會。忽然今日開得很好的海棠花,眾人詫異,都爭著去看。大家說笑了一回,講究這花開得古怪。眾人因著賈母當前的緣故,都附合著往喜處說。探春雖不言語,心內想: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順者昌逆者亡。草木知運,不時而發,必是妖孽。待眾人散了,平兒與襲人道:「二奶奶說,這花開得奇怪,叫你絞塊紅綢子掛掛便應在喜事上去了,以後也不必當作奇事混說。」
不幸已經開始,更大的災難接踵而至……
……探春心裡明明知道那日海棠開得怪異:如今「寶玉」失的更奇,接連著元妃姐姐病逝,諒家道不詳……
如此看來這海棠非凡間之物,果然有常理不可解之處。
海棠中以西府海棠最為名貴,枝梗略堅,花色稍紅,「西府」中的「紫綿」色重瓣多,尤為上品。
我家的海棠是母親從旁人剪枝遺棄處拾回種植。極普通的品種——指甲紅。起初真是很醜,葉面枯黃,脈絡不清。幾粒花蕾懸在枝頭一息尚存。經母親殷勤護理,脫胎換骨,煥發蓬勃生機。花瓣極小,約指甲蓋那麼大。粉粉的紅,三四片瓣兒擁著中間幾點花蕊。花兒極多,一樹海棠可以開得密密匝匝,層層疊疊。花期漫長,從三月開始,至霜凍降臨。整整大半年的時間,一直絢爛不止、繁華如初。
難道它失去香愫,所得補償真有其事?
最初我關注的並非花,它們實在是姿色中庸。但葉子漂亮極了。綠得純凈、厚實。表面鋪著一層極薄的絨,就像一片片綠色綢緞,閃著幽幽的光亮,期待巧手的匠人在上面飛針走線。倘若以花葉喻人,這樣俊朗的男子,配她們是毫不羞愧。
海棠的花極多,這邊的花兒萎頓了,那邊正含苞待放。一簇簇、一樹樹、全是花,葉反而少了。五六盆海棠同時綻放,幾日功夫凋謝的花瓣能鋪滿陽台。邊開邊謝,零落如雨。
目睹如此前赴後繼、場面壯烈的花逝,身為觀眾真是驚心!我擔心植物亦有靈魂之說。眾多的海棠花魂不散、香影僮僮;我家陽台可真要熙熙攘攘了。我搔首踟躇?如何安置它們?將它們與垃圾為伍,未免玷污了它們的純潔,實在不忍!還是母親有主意,將它們收集起來,灑至菜地。這是效彷黛玉葬花,讓它們質本潔來還潔去……
幾日之後,陽台只剩一盆海棠。母親知道我害怕花落,將它們贈送親朋鄰舍了。她這樣遣紅散綠我倒是喜歡。於是安慰母親:海棠又不香,就是開得熱鬧,紅紅綠綠,若只是養養眼,一盆就夠了。
Ⅱ 請問三大恨事,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是什麼意思
「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意思是:海棠花雖美麗卻沒有香味,鰣魚回味道鮮美卻骨頭太多,不好下咽答;紅樓夢小說寫的好,卻沒有寫完。很有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意思,表示時間很少有完美的事物。
這是張愛玲在《紅樓夢魘》里的著名話頭:
「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很久以後才聽見說後四十回是有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
(2)鰣魚多刺海棠無香擴展閱讀
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出自張愛玲的《紅樓夢魘》。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
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終年75歲,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為她舉行了追悼會,追悼會後,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Ⅲ 為什麼海棠艷而無香!
海棠無香這個名字來自「三大恨事,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內。」。這句話張愛玲在容《紅樓夢魘》里引過,原創者我不知道。但喜歡這個人的生活態度,說得出這種話的人,於大事上常常灑脫,於生活細節上又往往講究,現在說來就是小資,但比小資有風骨。金聖嘆大約就是這類人。
海棠並不是沒有香味的,只是香味很淡,隱在風里,欣賞者只是注意海棠花的華麗而忽視了它的香味了
Ⅳ 張愛玲說,人生的三大遺憾之二是海棠無香,那另外兩個是什麼呢
張愛玲說人生的三大遺憾之二是海棠無香,另外兩個是:鰣魚多刺和紅樓無尾。
出處:張愛玲《紅樓夢魘》
原文: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三大恨的意思是:
鰣魚縱然鮮嫩美味,卻無奈因多刺而無法盡興品嘗,此其一恨。
海棠花雖然嬌艷美麗,卻沒有迷人的芳香,此二恨也。
張愛玲用其後半生去陪伴《紅樓夢》,珍愛之至。而可嘆《紅樓夢》只是一篇殘稿,雪芹慘淡經營,無奈八十回後已「迷失無稿」。更怒者高鶚之流又狗尾續貂,無視雪芹之血淚!《紅樓夢》未完,豈不是人生之一大憾事!悵恨久之,此三恨也。
(4)鰣魚多刺海棠無香擴展閱讀:
張愛玲人生三大遺憾這典型的張愛玲式的語句道盡了人間世事滄桑,百般遺憾、萬事難料,而世上又豈有完美事物?
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就像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人生悲歡離合錯綜復雜,最輝煌的生命往往暗藏著最悲涼的底色;「華美」是給別人看的,「虱子」只自知。
海棠花的美麗妖嬈,艷麗動人深得人們喜愛。古時,石崇非常喜愛海棠,只是海棠雖美卻無花香,讓他倍感遺憾,對盛開的海棠嘆道:「汝若能香,當以金屋貯汝」。張愛玲則感慨說「海棠無香」,一樣覺得遺憾。
文人們常用海棠寓意佳人,表達思念、珍惜、慰籍從容淡泊的情愫。
張愛玲的原生家庭,她沒法稱之為「家」,母親離婚後單身,父親又重娶。她自己的愛情也不完美,不能思念,無法珍惜。
她曾卑微地愛著胡蘭成,愛他愛到「愛上一個人,心會一直低,低到泥土裡,在土裡開出花來,可胡蘭成還是離開她、背叛了她。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天都在上演不完美的現實劇,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遺憾、殘缺才是生活的常態,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實的生活。
Ⅳ 人生四大憾事海棠無香還有什麼
分別為:
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出處:
出自張愛玲《紅樓夢魘》,原文為:「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大抵最遺憾之事,往往與最美好之事緊密相連。就如《紅樓夢》里所言:那紅塵中確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持,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原文為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生悲,人非物換。鰣魚和海棠以及紅樓夢在張愛玲心裡必是極愛的,但偏偏有沒用不足。
(5)鰣魚多刺海棠無香擴展閱讀:
張愛玲對《紅樓夢》是極盡喜歡的,她自己寫過一本專門表達自己對紅樓夢看法的《紅樓夢魘》,洋洋灑灑數十萬字。張愛玲再說人生三大憾事的時候,在紅樓夢未完一句後面,還寫了自己對於高鶚續本(如今學術界已不再認為後四十是高鶚所著)的看法。
她說:更怒者高鶚之流又狗尾續貂,無視雪芹之血淚。言詞之中可見張愛玲對《紅樓夢》後四十續作的不滿之情。
Ⅵ 什麼叫海棠無香|、鰣魚多刺它有什麼含義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里有個著名話頭:「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很久以後才聽見說後四十回是有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
所謂「三大恨事」,張愛玲信筆所之,記憶不確。今人蔣寅《金陵生小言》卷三匯集此類說法雲:「朱國楨生平所恨者五事:一恨鮒魚多骨,二恨金橘多酸,三恨蒓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張翼廷亦有五恨:一恨河豚有毒,二恨建蘭難栽,三恨櫻桃性熱,四恨茉莉香濃,五恨三謝李杜諸公多不能文。錢振鍠所恨三事:讀史見小人痛殺清流一也,見道學人排斥天下有才有氣之士二也,見迂腐不通人論文法詩法三也。」可見張愛玲顯然是將「五恨」誤作「三恨」了。自然,天才女作家原本不必如蠹魚考據家一般謹嚴的。
更何況,不僅作家張愛玲錯了,其實學者蔣寅也錯了。蔣先生所據未詳,而所謂「五恨」的發明者,並非明代朱國楨,實為宋代彭淵材,典出宋人釋惠洪的筆記《冷齋夜話》卷九:「淵材迂闊好怪……又嘗曰:『吾平生無所恨,所恨者五事耳。』人問其故……乃答曰:『第一恨鰣魚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蒓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聞者大笑,而淵材瞠目曰:『諸子果輕易吾論也。』」同卷另有一則:「李舟大夫客都下,一年無差遣,乃受昌州。議者以去家遠,乃改受鄂倅。淵材聞之,吐飯大步往謁李曰:『今日聞大夫欲受鄂倅,有之乎?』李曰然。淵材悵然曰:『誰為大夫謀?昌,佳郡也。奈何棄之?』李驚曰:『供給豐乎?』曰非也。『民訟簡乎?』曰非也。『然則何以知其佳?』淵材曰:『天下海棠無香,昌州海棠獨香,非佳郡乎?』聞者傳以為笑。」此條正可為上述第四恨的「海棠無香」作一注腳。按:《冷齋夜話》作者釋惠洪即彭淵材之侄,所記自可信據。
古人有古人之憾,我輩也有我輩之恨。生逢二十一世紀之初,在多媒體全方位的信息轟炸中,日日閑看女明星,亦得三恨事焉:一恨韓紅超胖,二恨凱莉·米洛太矮,三恨莎拉波娃無波。
Ⅶ 才女張愛玲一輩子有哪些恨事,其中有哪樣的故事
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文壇,張愛玲真真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1943年,張愛玲以一篇《沉香屑》橫空出世,向文壇投入了她的第一塊「敲門磚」,隨即,又接連發表了《金鎖記》、《封鎖》、《傾城之戀》、《茉莉香片》等小說,其文采之華,質量之高,數量之多,幾乎一舉超越了同時期的許多其他著名作家。
彭幾,今江西宜豐人,是個音樂家,官至協律郎。據宋朝詩僧惠洪《墨客揮犀》記載,彭幾曾說:「吾生平所恨五事:一恨鰣魚多骨,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蒓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
彭幾在文章表達對白璧微瑕、美中不足的遺憾。其中便有張愛玲所謂:鰣魚多刺、海棠無香。
Ⅷ 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是張愛玲引用的,那麼,真正最初出自哪裡
清金聖嘆曾戲言人生三大遺憾:鰣魚多刺、海棠無香、紅樓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