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蟬羽
㈠ 每年的一月叫(正月)那麼二月到十二月都叫什麼月呢
一月:正月、端月、元月、初月、嘉月、開歲、新正、隅月、孟月、始春、元春、陬月
二月:杏月、麗月、花月、柳月、仲春、酣春、艷春、芳春、如月、早春
三月:桃月、蠶月、鶯月、暮月、鸝月、季春、炳月、三春、陽春、暮春、綢月
四月:梅月、麥月、清和、初夏、桐夏、余月、桃月、孟夏、純月
五月:榴月、蒲月、仲夏、飄香、皋月、郁月
六月:荷月、玉繩、且月、伏月、季夏、焦月、 署月、 精陽、 溽暑、 季暑
七月:瓜月、巧月、砧月、蘭秋、新秋、銀磺、飛星、相月、霜月、孟秋、桐月
八月:瑩月、虹月、吟秋、鴉月、壯月、桂月、仲秋、中秋、壯月
九月:菊月、苔月、瓊月、霜序、三秋、霜秋、季秋、 暮商、朽月、玄月
十月:露月、良月、孟冬、霜華、陽月
十一月:仲冬、寒艷、暢月、蒹月、葭月、龍潛月、辜月、葭月
十二月:臘月、冰月、嚴月、除月、殘霜天、星回、嘉平、季冬、嘉平、窮節
(1)蘭花蟬羽擴展閱讀:
月份的來源——
月份來源的傳說來自於《山海經》中的《常羲生月》。《山海經》記載,帝俊有兩位妻子,羲和與常羲。羲和生日,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稱為月母。
其實羲和與常羲同為制定歷法的官職。《世本》中記載,黃帝為了制定歷法,讓「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常儀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觀測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來歷。
㈡ 十二個月份的別名是什麼如六月又稱荷月
1、一月
別名: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華月、新正
我們現在已知的歷法,大約從夏朝開始。這就是人們習慣所說的「夏歷」的由來。夏歷是農歷,也就是現在常說的陰歷。
因此,中國傳統的一月也就是夏歷的正月。一年的起始從正月里的立春開始。正月里有新年,過新年時的習俗是折柳枝放置在水瓶中,所以正月也稱「柳月」。正月為春之首月,所以又稱為孟春之月、新正之月、孟月。
2、二月
別名:杏月、仲春、令月、如月、麗月、酣月
二月春來,為仲春之月。「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二月杏花已開,故又稱杏月。
3、三月
別名:寐月、桃月、李月、蠶月、桐月、季月、曉春、鶯月、櫻筍、桃浪
夏歷三月又稱暮春、季春之月。三月桃花開,李花弄,花海一片,鶯飛草長。所以又叫鶯月、桃浪、李月、櫻筍之月。天氣變暖,人容易犯困,所以又稱寐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桃月是三月的花名。
4、四月
別名:余月、槐月、孟夏、陰月、梅月、初夏、正陽、麥月、清和月
夏歷四月即進入夏季,所以四月是孟夏、初夏、正陽之月。
農歷四月麥子成熟,四月便稱麥月。
四月為梅雨季,時值梅子黃熟,陰雨時間較長,所以四月又叫梅月。
四月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槐月是四月的花名。
5、五月
別名:皋月、仲夏、榴月、蒲月、鬱蒸、天中
農歷五月排行夏季之中,故稱仲夏之月。
《爾雅-釋天》說:「五月為皋。」五月又稱為皋月。
五月五日為端午節,舊時農家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扎懸於門首,用以驅邪,因稱五月為蒲月。
到了這個月份,石榴花盛開。所以五月又稱榴月。五月榴花紅似火,是它的花名。
6、六月
別名:季夏、荷月、伏月、焦月、暑月、精陽、且月、晚夏、暮夏、杪夏
《易·系辭》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六月是夏末之月,又稱暮夏、季夏、杪夏之月。
六月三伏,烈日當空。植物在太陽之下無精打采,惟荷花亭亭玉立,因而六月又稱伏月、焦月、荷月。
六月白天長,黑夜短,天亮的早。所以又稱旦月、精陽之月。
7、七月
別名:相月、巧月、霜月、孟秋、蘭月、涼月、瓜月、初秋、早秋、桐月、肇秋
從七月開始就進入秋天了。秋季的頭一個月謂新秋、孟秋、早秋、肇秋之月。《爾雅》說七月為相,所以叫相月。
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穀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種蘭花在初秋開放,故又把七月稱為蘭月。
七月第一個七日,是兩個「七」字的巧合,所以有「七巧節」之說。七月初七,上天的牛郎星織女星最為明亮,帶給相思的男女無窮的想像。又有巧月之說。
七月鳳仙節節開。鳳仙花開,所以鳳月是七月的花名。
8、八月
別名:壯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爾雅》:八月為壯。故稱八月為壯月。
農歷八月,桂花飄香,故稱桂月。
八月十五,乃秋季的正中,所以是仲秋、中秋之月。
9、九月
別名:季秋、窮秋、杪秋、玄月、菊月
九月是秋季的最後一個月,故稱季秋、窮秋、杪秋之月。
農歷九月,落葉紛紛,但見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
10、十月
別名:孟冬、陽春、良月、初冬、寒月、開冬、正陽月
進入十月,意味著冬季的開始。所以十月成為孟冬之月。也叫初冬。
十月白露為霜,所以又稱露月。這個月中,芙蓉花開卻又顯出小陽春的景象,所以又叫陽月、小陽春。
十月,天氣轉寒,故稱寒月。
11、十一月
別名:冬月、仲冬、暢月、葭月、辜月
十一月是冬季的第二月,又稱仲冬。《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意思是:冬季的第二月又叫暢月,因此農歷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
葭月是農歷十一月的美稱。因為冬月里葭草才會吐出「綠頭」,所以十一月稱之為葭月。
冬月葭草發新芽。葭月,是十一月的花名。
12、十二月
別名:塗月、臘月、季冬、暮冬、殘冬、末冬、冰月、嚴月、暮歲、梅月
十二月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滴水成冰。所以又稱嚴月、冰月。
是一年的盡頭,故為暮歲、暮冬、季冬之月。
臘月為祭祀之月,「臘」即「獵」的舊稱,到了這個月,要祭祀先人和鬼神,所用的貢品即為「臘」。現代人所說的臘肉,其實就是古代人為了臘月祭祀而准備的犧牲之物。
㈢ 梅月,蒲月分別指幾月
梅月是指農歷十二月,十二月梅花吐幽香,故而十二月又稱梅月。
蒲月是指農歷五月初。來自民間門窗掛菖蒲的習俗。
月份來源的傳說來自於《山海經》中的《常羲生月》。《山海經》記載,帝俊有兩位妻子,羲和與常羲。羲和生日,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稱為月母。
其實羲和與常羲同為制定歷法的官職。《世本》中記載,黃帝為了制定歷法,讓「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常儀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觀測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來歷。
(3)蘭花蟬羽擴展閱讀
中國農歷月份別稱:
1、一月:寅月、陬月、柳月、正月、征月、元月、端月、冠月、初月、新月、太月、王月、上月、早月、嘉月、泰月、謹月、睦月、隅月、楊月、三微月、十三月、三之日、孟月、孟春、首春、始春、初春、肇春、元春、上春、早春、開春、獻春、發春、歲首、首歲、開歲、發歲、獻歲、肇歲、芳歲、華歲、正歲、歲初、歲始、春王、孟王、孟陬、孟陽、首陽、初陽、新陽、春陽、青陽、三陽、元陽、正陽、新正、夏正、三正、建寅、太簇;
2、二月:卯月、如月、杏月、花月、酣月、麗月、令月、命月、跳月、婚月、媒月、同月、四之日、仲月、仲春、中春、半春、盛春、酣春、艷春、芳春、紺香、花朝、竹秋、仲陽、中和、大壯、火壯、建卯、夾鍾;
3、三月:辰月、寎月、桃月、桐月、稻月、蠶月、鶯月、鸝月、綢月、炳月、禊月、夬月、桃李月、花飛月、暮月、季月、季春、殿春、暮春、杪春、末春、晚春、深春、春殘、春闌、春歸、春枯、曉春、陽春、三春、木少春、櫻筍時、鶯時、鳶時、桃浪、桃緣、花飾、青章、雩風、上巳、寒食、建辰、姑洗;
4、四月:巳月、余月、陰月、槐月、梅月、麥月、荒月、乏月、畏月、檟月、農月、雲月、和月、純月、乾月、孟月、孟夏、首夏、始夏、初夏、上夏、早夏、維夏、槐夏、桐夏、麥秋、麥候、麥序、槐序、清和、花殘、梅溽、六陽、純陽、正陽、朱明、建巳、中呂;
5、五月:午月、皋月、榴月、蒲月、毒月、惡月、雨月、炎月、橘月、忙月、鶉月、星月、皇月、姤月、熏風月、仲月、仲夏、中夏、半夏、盛夏、超夏、長至、芒種、端陽、浴蘭令節、鬱蒸、鳴蜩、小刑、天中、啟明、建午、蕤賓;
6、六月:未月、且月、荷月、蓮月、荔月、暑月、伏月、焦月、遁月、溽月、梓月、秀月、旦月、蟬羽月、季月、季夏、暮夏、杪夏、末夏、晚夏、深夏、夏殘、夏闌、長夏、三夏、木少夏、季暑、極暑、煩暑、溽暑、徂暑、征暑、精陽、小吉、玉繩、天貺、建未、林鍾;
7、七月:申月、相月、蘭月、瓜月、巧月、霜月、涼月、鬼月、楝月、否月、砧月、文月、七夕月、文披月、大慶月、孟月、孟秋、首秋、始秋、初秋、肇秋、上秋、早秋、開秋、新秋、嫩秋、素秋、蕭秋、蘭秋、桐秋、孟商、初商、瓜時、烹菽、銀璜、飛星、流火、太乙、中元、建申、夷則;
8、八月:酉月、壯月、桂月、葉月、獲月、爽月、鴉月、螢月、虹月、柘月、觀月、闔戶月、雁來月、燕去月、仲月、仲秋、中秋、正秋、盛秋、清秋、秋半、秋高、桂秋、蟾秋、吟秋、商呂、仲商、竹小春、迎寒、天罡、虛宿、建酉、南呂;
9、九月:戌月、玄月、菊月、苔月、朽月、長月、去月、柯月、剝月、貫月、詠月、瓊月、青女月、小田月、季月、季秋、暮秋、杪秋、末秋、晚秋、深秋、窮秋、嚴秋、余秋、霜秋、涼秋、秋殘、秋闌、秋晏、三秋、木少秋、季白、季商、暮商、桑落、肅霜、霜序、菊序、重陽、授衣、太沖、天睢、終玄、建戌、無射;
10、十月:亥月、陽月、露月、寒月、吉月、良月、檀月、坤月、小春月、小陽春、子春、孟月、孟冬、始冬、初冬、上冬、早冬、開冬、元冬、玄冬、玄英、霜華、歲陽、陽止、六陰、純陰、正陰、魁岡、建亥、應鍾;
11、十一月:子月、辜月、葭月、冬月、雪月、暢月、復月、周月、周正、達月、鴨月、栆月、章月、紙月、龍潛月、天正月、一之日、葉蟄官、仲月、仲冬、中冬、正冬、盛冬、冬半、短至、亞歲、陽復、陽祭、水正、天泉、建子、黃鍾;
12、十二月:丑月、塗月、臘月、蠟月、嚴月、除月、荼月、冰月、凋月、殷正、臨月、殘月、櫟月、椒月、地正月、二之日、季月、季冬、暮冬、杪冬、末冬、晚冬、深冬、窮冬、嚴冬、隆冬、蒼冬、冬殘、冬底、冬素、三冬、木少冬、暮序、暮節、窮稔、窮紀、窮天、窮陰、窮節、星回節、歲終、歲盡、歲竟、歲晏、歲暮、歲莫、歲尾、歲杪、歲木少、殘霜天、臘祭、土牛、清祀、嘉平、星回、玄枵、神後、建丑、大呂。
㈣ 二字詞語大全1000個
夕顏 秋戀 蟬羽 浴蘭 沉魚 落雁 閉月 羞花 幽然 靜微 藝雅 卉馨 軒然 子茹 縈繞 流螢 靜謐 流 凨 羽翼 蔓延 淺唱 輕盈 清芳 黯淡 純潔 滌盪 皓月 思琪 絢爛 郁蔥 寂寞 塵世 詞語 疼痛 猜測 奔騰 醜陋 長久 模仿 固定 寒冷 恐懼 奇怪 整齊 漂浮 特殊 虛假 遙望 微弱 消滅 珍貴 祝願 纏繞 顫抖 撫摩 拉扯 柔軟 明亮 寬敞 黑暗 破舊 美好 飛翔 挖掘 搜索
㈤ 有幾種花是秋天開放
蘭花,有秋天開花的嗎?有!葉落草枯,時令進入秋天,有幾品幽蘭迎著秋風、沐著秋雨、望著秋陽而開,給秋的天地漫溢清香。
硃砂蘭,家養歷史悠久。葉寬而柔垂。白露節令花苞拱出土表,秋分節令花稈抽高,寒露節令,即中秋時段花朵開放。花朵暗紅如硃砂色,一稈花開少則2朵多至6朵,香氣清純。
虎頭蘭,家養歷史悠久。葉寬長。深秋時段開花,一稈花開10餘朵,多則20餘朵。花朵有麻紫黑斑跡,狀如撲山而下的虎首,唇盤長白色絨毛刺。氣味蜜香。
秋芝,葉中寬而長,斜立而尖部彎垂。深秋開花,一稈花開5~10朵左右。花枝高出葉面,花朵淡綠略帶紫暈。有兩個品種,硬葉秋芝和軟葉秋芝,兩個品種中均有開純綠色花朵的品系,稱秋芝素。氣味清香。
沉香蘭,葉寬長,一稈花開l0餘朵。深秋開花,直開到入冬。花朵綠中翻黃,唇盤爽紅,氣味如蜂蠟香。
黃蟬蘭,葉寬長,深秋開花,一稈花開10餘朵。花朵麻黃色,花脈紫黑色,唇盤長白色絨毛刺,唇腮紋路如蟬羽,十分生動絕像。蜂蠟香氣。另有一種蘭花,葉狀花容與黃蟬蘭相同,花朵麻綠色,秋日開花,俗稱青蟬蘭,後期色轉麻黃。
緬桂蘭,又名莎草蘭、谷穗蘭、麥穗蘭。葉寬長,柔曲。深秋開花,一稈花開20~30朵,花朵白色,形如未放開的緬桂花朵,成串而開。花瓣脊樑有淺顯紫色帶。花串經開,有淡青草香氣。
除了以上所述蘭花是秋天盛開的花,秋天開的花還有巴西鐵樹、茉莉、大岩桐(落雪泥)、萬壽菊、山茶花......,還有桂花也是秋天盛開的花,有句話說的好是里桂花香!
㈥ 求1篇五下的自由題目語文作文
向日葵有比較粗壯的莖,毛絨絨的,好像撒了一層白粉,手掌形的葉子,翠綠欲滴,圓圓的花盤最外面是層層疊疊的小葉子,細長的花瓣呈橢圓形,微微下卷,有黃色、金色、橙紅色,真是美麗極了!中間是葵瓜子,密密麻麻緊挨在一起,就像是一群辛勤的小蜜蜂築的蜂巢,又像是一群小朋友友圍在一起,竊竊私語,更像是一群快樂的小精靈聚在一起,盡情的舞蹈,奏響了一支豐收的交響曲。整個花托面向太陽,多麼像一位美麗的姑娘燦爛的笑臉!風兒吹過,她彎下腰,好像在給風姑娘敬禮,真有禮貌啊!
我喜歡向日葵!
清晨,太陽剛剛露出笑臉,小小的向日葵便抬起了頭,臉向著太陽公公燦爛地笑。太陽轉到哪兒,它也跟著轉到哪兒。向日葵總是那麼生機勃勃、燦爛多姿。(動態)
向日葵的花可美了。花苞開放時,細長而嬌柔鮮艷的花瓣似開未開,像嬌羞的小姑娘低眉含羞,半遮半掩。挺直而細高的桿,寬大而碧綠的葉子,烘托著金黃的花朵,風致無限。
微風吹來,向日葵微微擺動,好像蓮花在水面上盪漾,像是穿著綠裙子的少女,在輕輕地舞蹈。(風中之態)
那一片片花瓣像是用水晶雕成的,連一條條花脈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淡黃柔嫩而花瓣淡淡,透出鵝黃,好像被輕紗籠罩著,美得叫人擊掌叫絕。(細致描繪)
秋天到了,向日葵慢慢成熟了。嬌黃的花瓣雖已零落,但一粒粒葵花子卻日漸飽滿。這時候的向日葵不再似嬌羞的姑娘,它低著沉甸甸的頭,輕擺著搖曳多姿的身軀,在初秋的田野上,在鄉居人家小小的院落里,在村邊,在田埂,向日葵傳達著豐收的消息。(多修辭)
我再看看向日葵旁邊的植物:南瓜花在烈日進攻下不得不打退堂鼓;牽牛花正努力地收縮著,想把自己的身體藏在葉子中。而在猛烈的太陽下依舊笑得那樣燦爛的,只有向日葵。(對比)
向日葵的熱情奔放,它的積極向上,它的勇往直前,它的知難而進。向日葵。它們挺立在中央,筆直筆直的,顯得特別精神,格外生機勃勃。而那些嬌嫩瘦弱的五顏六色的花朵,似乎只能在勤勞的栽培者的無微不至的關照下才能生長著。
(抒情)
藍天下,一朵一朵的向日葵笑得像個孩子,嫩嫩的黃色在風中傳送著甜甜的香氣,朝著太陽的光輝散發著自己靈動的生命。(多角度:形、色、味,態)
太陽透過蟬羽般的雲朵發出燦爛的光輝,點染在雨露上,點染在向日葵上。雨露便折射出晶瑩的光輝,逐漸從向日葵上落下,頑皮地滑落到草上,然後便在天地間銷聲匿跡了。向日葵察覺出陽光的存在,便悄悄地抬起頭來,爭先恐後地沐浴著陽光。向日葵那寬大的葉子拚命地向四面八方伸展,像一個綻開的笑容。幾片葉子像小手一般托起沉重的臉龐,有的還含蓄地遮蓋起自己的臉,不願向他人展示他的嬌容。粗直的莖有力地支撐自己的身體,即使面對風雨也毫無懼色。
(雨後的向日葵)
㈦ 中國古代對月份還是節令的別稱
月份的別稱 (通俗版)
一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開歲 陬月
二月: 麗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綢月 季月 鶯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陽月 麥月 梅月 純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嗚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陽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蘭月 蘭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壯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開冬 陽月 冬 飛陰月
十一月: 暢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龍潛月
十二月: 冰月 臘月 嚴月 除月 季冬 殘冬 末冬 嘉平 窮節 星回節
2、夏歷月份別名
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開歲、發歲、獻歲、芳歲、華歲、早春、春王、孟陽、孟陬、首陽、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陽、三陽、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陽、正陽、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麗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陽、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夾鍾、大壯、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蠶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鶯時、桃浪、雩(yu)風、櫻筍時、上已、寒食、三春、陽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麥月、仲月、陰月、乏月、麥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維夏、槐夏、麥候、麥序、純陽、正陽、朱明、麥秋、仲呂、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惡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鬱蒸、小刑、鳴蜩(tiao)、滿月、端陽、端月、蕤(rui)賓。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陽、徂(cu)署、荔月、天貺(kuang)、林鍾、遁月、未月。
七月:蘭月、瓜月、涼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時、蘭秋、肇秋、中元、夷則、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壯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呂、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涼秋、三秋、杪秋、窮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陽、菊秋、無射、菊序、元月、剝月、戍月。
十月:良月、小春月、陽月、孟冬、開冬、上冬、初冬、小陽春、梅月、陽春、應鍾、坤月、亥月。
十一月:葭(jia)月、龍潛月、暢月、辜月、子月、復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長至、黃鍾。
十二月:冰月、除月、臘月、蠟月、嚴月、塗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殘冬、窮節、星回節、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呂、嚴冬、臨月、歲杪、丑月。
=========================================================
1、農歷四季的別稱
春季:陽春、艷陽、淑節、青春、陽節、青陽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節、素節、白藏
冬季:安寧、冬辰、歲余、九冬、無序、嚴節
2、以花命名的農歷各月份的詩意別稱
正月——柳月 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鬧枝頭,又稱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紅似火,又稱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滿池放,又稱荷月
七月——巧月 鳳仙節節開,又稱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稱菊月
十月——陽月 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
臘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稱梅月
3、農歷各月份的又一別稱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陽、獻歲、早春、元月、端月、華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夾仲、麗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壯、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鶯時、末春、蠶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麥春、乾月、除月、麥候、建巳、中呂、朱明、正陽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鬱蒸、小刑、鳴蜩
六月:季夏、林鍾、征暑、荷月、遁月、精陽
七月:早秋、蘭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壯月、桂月、仲秋、南宮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無射、詠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暢月、復月、黃鍾、寒月
十二月:建丑、嚴月、臘月、嘉平、殘月、冰月
附文:
農歷月份的別稱
農歷一月也叫正月,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唐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詩中描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又稱端月,那是秦朝為避始皇之忌諱,正與嬴政的「政」諧音,故而把正月改為端月。《後漢書·馮衍傳》中說:「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這里的「開歲」也是指農歷一月。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人葉紹翁的詩句中的紅杏,花開二月故稱杏月。又因二月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爾雅·釋天》說:「二月為如。」又據郝懿行義疏雲: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陰歷二月因而又稱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個月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唐人張旭描寫的景緻為暮春季節,落英繽紛,好似溪水流霞,於是三月的別稱又為桃月。此外三月還有晚春、暮春、蠶月等別稱。
農歷四月為麥子成熟的時候,《禮記·月令》說:「 孟夏之月 麥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釋為:「百穀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四月便稱麥月。從季節氣候而言,四月為梅雨季,時值梅子黃熟,陰雨時間較長,唐柳宗元所作《梅雨》雲:「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別稱還有叫余月。《爾雅·釋天》說:「四月為余。」郝懿行義疏雲:「四月萬物皆生枝葉,故曰余。余,舒也。」
農歷五月最常用的別稱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為端午節,舊時農家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扎懸於門首,用以驅邪,因稱五月為蒲月。《爾雅·釋天》說:「五月為皋。」郝懿行義疏解釋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陰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結實,……。」故五月又稱為皋月。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唐代王昌齡的《采蓮曲》 這出污泥而不染的蓮篷,在暑月為人們帶來陣陣涼意,故把六月稱為荷月。在《易·系辭上》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說。此外,還把六月稱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禮記·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秋季的頭一個月謂新秋。古時,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穀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種蘭花在初秋開放,故又把七月稱為蘭秋和秋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謂之仲秋。《爾雅·釋天》中雲:「八月為壯。」郝懿行義疏解釋說,「壯者,大也。八月陰大盛,《易》之大壯,言陽大盛也。」故稱八月為壯月。「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唐人宋之問把月中的桂花飄香都吹落人間了,何況鄉間山歌里唱道:「八月里來桂花香」,民間又把八月稱為桂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綽約仙姿描寫得美妙絕倫,其攝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經得起嚴寒考驗的特性。九月的別稱除了霜月外,還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黃巢的《菊花》詩歌吟:「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陳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而把九月稱為朽月,雖無處考證,或許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後衰老、枯落之故。
農歷十月的別稱有:初冬、開冬、露月、良月等。《爾雅·釋天》中說:「十月為陽。」郭璞的註解為:「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玄。」《後漢書·馬融傳》說:「至於陽月,陰慝害作,百草畢落。」鄉間開冬之後,舊時娶親嫁女等操辦喜事便選在入冬,此時收成已畢,正值農閑,良辰美景多可入選。
《禮記·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暢月。」鄭玄的註解為「暢,猶充也。」因此農歷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孔穎達還註解為:「言名此月為充實之月,當使萬物充實不發動也。」而孫希旦的集解是,「暢,達也。時當閉藏而暢達之,故命之曰暢月,言其逆天時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還有幸月、葭月、龍潛月之說,無可考。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的詠梅詩,已把寒冬梅花倔強的風骨和報道春之將至的信息描寫得恰到妙處。從周代開始,古人把陰歷十二月作為臘祭的日子,以狩獵禽獸祭先祖。據《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杜甫《臘日》詩雲: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到了秦朝時將十二月定為臘月,以後沿襲之。自古以來,農歷十二月為冰天雪地的代名詞,故又稱之為冰月、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