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嵊州市荷花

嵊州市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5-10 07:50:30

1. 哪首詩中同時包含荷和竹的詩詞

同時包含荷和竹的古詩:《別儲邕之剡中》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辭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別儲邕之剡中》賞析:

1、釋義

向你打探問去剡中的道路,你舉手示意遙指東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揚州而南下,長長的流水一直通向會稽。溪水清澈,掩映著叢叢綠竹,水明凈如鏡,映著荷花的倒影,傳出陣陣清香。與君辭別前往天姥,抖盡石塵我將高卧於秋日的霜露之中。

2、重點詞語

儲邕:詩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帶,當地有剡溪,山清水秀。

借問:請問,打聽。

越鄉:今浙江紹興周圍。春秋時越國統治中心。

廣陵:今江蘇揚州。

會稽:今浙江紹興。

鏡:指水面。一則陽光照射,水面閃閃發光,二則水面清澈見底,所以比喻為鏡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傳說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為仙山。

2.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剡溪在哪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中的剡溪在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境內主要河流,由南來的澄潭江和西來的長樂江會流而成。剡溪至上虞與曹娥江相接。夾岸青山,溪水逶迤,歷史上早有「剡溪九曲」勝景。沿溪古跡迭續,歷代眾多詩人學士或居或游,留下了無數詠剡名篇及趣聞軼事。

剡溪是嵊州的母親河,歷史悠久,早在唐代,眾多文人墨客入剡攬勝,留下許多名詩佳句,形成了盛極一時的唐詩之路。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曾這樣寫道:「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釋義: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夢游天姥吟留別》作為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像和大膽誇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游圖。

全詩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體制解放,堪稱絕世名作。

3. 由胡蘭成想起的之三:胡蘭成是哪裡人

胡蘭成是哪裡人?浙江嵊縣(今嵊州市)人。這個回答千真萬確。證明有三:一、胡蘭成的故居就在嵊縣境內,現仍在。二、胡蘭成在其著的《今生今世》里寫的清清楚楚。三、胡蘭成至今仍在世的親人並無異議。但還有回答得更具體的:浙江嵊縣胡村人。如一、《嵊縣志》(修訂本)就是這樣寫的:胡蘭成,籍貫:江東鄉胡村。(本文註:江東鄉現已並入三界鎮)而二、胡蘭成自己是這樣描寫他的故鄉的:「上橫頭印的廟名,下橫頭印的嵊縣廿二都下北鄉檀越。我家的下北鄉之下填寫胡村,」;「胡村人皆姓胡,」;「胡村溪山回環,人家分四處,倪家山,陸家奧,荷花塘,大橋頭。」;「我家住在大橋頭,門前一條石彈大路里通覆卮山群村到奉化,外通三界章鎮到紹興,」;「胡村出來十里有紫大山,」;「紫大山我只望望見,去要隔條江,這江水即剡溪,」;「胡村進去十里有下王村,下王再進去十里是蘆田村,在山崗上,那裡已是四明山,」;「還有倪家山的上台門與陸家奧的下台門,都是上代建成的大院落,稱為眾家堂前。」;「胡村的大橋即是我祖父領頭捐款建造的,」。事情似乎非常明了,無需多說。但世事變遷,這嵊縣胡村一說,還真是有些話可寫了。我查閱了一些資料,也到實地看了看,得出了下面的言論,不知對錯,有興趣者可指正。 我不知道胡蘭成出生時及生活在胡村時胡村的行政歸屬如何,對這一點我無話可說。我只知道現在或更早些時候胡村的歸屬是有點內容的:根據胡蘭成的描寫,對照現在的實際,胡蘭成筆下的胡村四處人家(所謂人家,我們可理解為現在的自然村),實際上早已分屬嵊縣(今嵊州市)與上虞(今上虞市)兩縣管轄了。具體是:倪家山、陸家奧(今合興)已歸上虞,仍叫胡村(自然村,已並入清潭行政村)。大橋頭(今橋墩)、荷花塘(今荷明)已歸嵊縣,叫疊石村(行政村)。即胡村村名已為上虞所有。而至今仍在胡蘭成故居上的門牌號:橋墩村18號,是前幾年嵊縣並村前的事了。如今胡蘭成故居的正確地址是: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鎮疊石村,說的更具體點是下面再加上橋墩。所以說,如今的胡村,與胡蘭成筆下的胡村,在行政管轄上早已不是一回事了。這樣,我們對胡蘭成故居的地址可以有以下幾種表述了:上虞清潭村胡村。這是現在胡村的叫法,現在如果把它作為胡蘭成的故居所在村,總是牽強附會了。嵊縣胡村。這是過去對胡村的叫法,現在不是這么回事了。嵊州疊石村。這是如今胡蘭成故居的行政村,但在介紹胡蘭成故居時用這個村名,總有一點別扭在裡面,不爽。且離橋墩自然村三四里路還真有一個疊石自然村在那裡,容易概念混淆。嵊州疊石村橋墩。比上一種叫法更具體點而已,概念不容易混淆了,但仍不爽。嵊縣胡村(今嵊州疊石村橋墩)。我認為這是最妥貼地介紹胡蘭成故居的叫法。既符合歷史,又切合當前實際,更有一種鄉土氣息、歷史沉澱、親近感在裡面。至此,胡蘭成的故居在哪裡總算有點眉目了吧。

4. 描寫嵊州 古詩詞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 關於紹興的橋文化,還有紹興橋的故事

紹興橋文化

橋文化是越文化的一部分。 紹興是中外聞名的橋鄉、橋都。「萬古名橋出越州」《山湖處處.續越州吟》,這是確實無誤的事實。橋是最基本的交通設施,有了橋,紹興水鄉因河流阻隔而分割的地區形成了一個整體,使深壑巨谷因溪流奔瀉而相見不相通的山村互通往來。它促進了生產發展,社會進步,為人民生活帶來了方便和歡樂,因此建橋修橋是民眾的呼聲,是繁榮經濟、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條件;反過來說,一座座橋又如一座座歷史豐碑,展示著紹興各個時期經濟、文化和科技的實力,它不僅作為一種建築物,生產與生活必需品出現於社會,而且在它的身上又體現了橋梁科技、橋梁美學、詠橋頌橋的各種文藝樣式以及各地的民俗風尚倫理道德等,這種以橋的物質外殼與豐富的文化內涵的結合,便構成了紹興的橋文化。

紹興橋文化的特色是非常鮮明的。它是大眾的文化,橋由大眾建造,大眾保養,大眾使用,橋文化也由大眾創造,大眾欣賞,大眾發展;離開大眾,無所謂橋,也無所謂橋文化。它是實用文化。橋是實實在在的客觀構建,因此以它為載體的文化也是可視可聞可感可使用的文化,不僅當代人受其恩澤,而且後人也得其實惠。造福於子孫。橋文化是不斷創造的發展中的文化。橋是靜止的,但使用它、歌詠它、觀賞它的人是不斷的、五湖四海的,有人用詩畫描寫;有人用影視表現它,有人用橋飾美化它,有人用故事傳播它,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橋文化的積淀越來越豐厚,這是橋文化無限生命力之所在。橋文化是一種多功能的綜合文化。它是實體物質與抽象意念結合的產物。在橋這個實體上產生了某種文化意念又由這個文化意念豐富和提高了橋這一實體價值。而且紹興的橋與酒、茶、蘭相比又有實體存在時間長、歷史印記明顯的特點,由此產生的價值趨向就不僅只是橋的本身而是產生了某種社會效益因此不少橋成了歷史研究的標本,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和實際材料,這是為當初造橋所意料不及的。紹興橋文化具有多種功能、多種形式的特點,不是內容單一停留在某一層面上的文化,它的豐富性和綜合性為人們所驚嘆。

橋文化的意念是什分深奧的。我們的先人為我們記錄了許多橋的材料,文人詩家們寫寫出了許多詠嘆紹興橋的詩文碑畫,在紹興不管在山區還是在平原,現在還保留著大量造型別致、千姿百態的橋,這是橋文化所在的基石是最優越的條件所在。紹興的橋展現在世人面前的並不是交通工具這一簡單含義,它的內涵深廣無限。

6. 王羲之故居裡面有幾個墳墓

王羲之墓編輯王羲之墓,位於浙江省嵊州市城東金庭鎮瀑布山,距城區32公里,該景點現為該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史載王羲之卒葬於此。附近景點有書聖殿、金庭觀、王羲之故居等。王羲之(303-361),原籍琅琊人(山東臨沂),後遷紹興,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至會稽內史,史稱「王右軍」。
目錄1基本概況

2墓址之謎

3人物介紹
1基本概況編輯shadow
© 2014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在嵊州市東部,四明山西南麓,有一聞名遐邇的古跡——王羲之墓。這里青山環抱,碧流婉轉,古人謂此「壯洞天之形勝,為福地之靈宗。」王羲之墓就在這景色秀麗的瀑布山上。 此處有古柏蔽日、瀑布掛潭,青山環抱,碧溪蜿轉,秀色可餐。
瀑布山腳有個小村叫後廠,本來是給照看王羲之墓地的人住的。村旁是一座古樸的石坊,橫額上鐫「王右軍墓道」六字。這位書法大家隨家從山東遷到紹興,官至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後因與驃騎將軍王述不和,稱病辭官,遷來金庭。石坊是王氏後嗣於道光二十九年所豎。穿過石坊,是一條依稀可辨的鵝卵石鋪成的古墓道。循古墓道北行,左邊是幾家居民,右邊是依坡而下的山澗,日夜飛濺著白色的水花。村民們說,下雨天,在半山腰上還能看到龍潭瀑布,那瀑布轟隆隆地從龍潭掛下,象簾子一樣,是金庭一大景觀。正是這奇麗的山水風光,使游盡了越中山水的王羲之相中了金庭這塊福地,作為自己晚年的養生之處。
過了白石橋,便是新修的青石鋪成的寬廣墓道,墓道兩旁是蒼翠的塔柏,護衛著幽徑深處的王羲之墓。越過了幾十級石梯,在一個青石鋪成的平台上,可見右軍墓。墓用青石板砌成圓形,墓頂上青草搖曳。墓前是一座單檐挑角的方形石亭,亭中豎立著一塊青色墓碑,正面是「王右軍墓」,背面是「大明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五日吉旦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參議吳囗囗重立」。史載王羲之為人正直,是一個懷有用世之態的人,最傑出的成就在於他的書法,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墓(10張)瀑布山對面有座五老峰,當地人稱筆掛峰。傳說王羲之每次寫字,後庭山上的狐狸精就化成一個美麗的少女,替「書聖」鋪紙、研墨,還把尾巴變成筆帚,讓「書聖」揮毫著墨,作神奇之筆,「書聖」作完書畫,就把筆掛在五老峰上,五老峰就成了筆掛山。這傳說是人們對「書聖」的神化。事實上,王羲之為了寫好字,日夜不停地練,,洗硯洗筆竟把碧清的荷花池都染黑了,荷花池變成了「墨池」。正因為他日夜苦練,筆力遒勁,能力透紙背。有一次,王羲之去看一位朋友,見朋友不在家,就留了幾個字,墨跡滲進紙下的茶幾,朋友的父親怎麼也擦不掉,成語「入木三分」由此而來。這些勤學苦練的傳說象珍珠一樣撒在民間,成了人們教育後人的美談。確實,「書聖」留下的何止是「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字體啊!
墓道兩旁寬敝處栽著幾十棵櫻花,這是日本友人永保秋光、宮原敏子遠涉重洋從日本帶來並親手栽上的。他們仰慕備精諸體、研美流便的王派書法,不遠萬里來金庭拜謁王羲之墓,書法把不同國籍的人民的心拉近了。
離石坊幾十步有幾棵千年古柏,遮天蔽日。史載這一帶曾有過金庭觀、右軍祠、墨詔、鵝池,雖屢經修葺,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古跡好多隻剩下供人尋覓的斑斑遺跡了。惟有「洞天福地」的勝景卻始終陪伴著書聖的仙魂。
2墓址之謎編輯王羲之生於山東臨沂,永嘉年間(307-312)舉族南渡,後定居越州會稽,在會稽去世。他的墓地位置有好幾種記載:
王羲之墓1
一是在山陰蘭渚山下。唐何延之《蘭亭記》載:「自右軍之墳及右軍叔以下塋域,並置山陰縣西南三十里蘭渚山下。」何延之的依據是,辨才的弟子玄素親口所講。由於玄素向何延之回憶時已九十二歲,不知會不會有誤。
二是在諸暨薴蘿山。南宋嘉泰《會稽志》載:「王羲之墓在諸暨縣薴蘿山。孔曄雲:『墓碑孫興公文,王子敬書也。』而碑亡矣。」王子敬就是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但據《世說新語·賞譽》:「庾公雲:『逸少國舉。』故庾倪為碑文雲:『拔萃國舉』。」庾倪即庾倩,是庾冰的第五個兒子。因而如果按照《世說新語》,孫綽(興公)為碑文的說法可能有誤。
三是在雲門寺附近。唐代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記載: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與惠欣「兄弟初落發時,住會稽嘉祥寺,寺即右軍之舊宅也。後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此寺」即雲門寺。按照此說,是由於祖墓在雲門寺附近,智永與惠欣為了就近拜墓,從嘉祥寺轉到雲門寺。但這里的「墓」不一定就是王羲之墓,也可能是他們父母的墓。
王羲之墓2
四是在嵊州金庭。《金庭王氏族譜》收有《嵊志列傳》的有關記載,內有王羲之「年五十九卒,葬金庭觀,乃其故宅。有書樓、墨池,墓亦在焉,隋大業間,沙門尚杲為志。」《族譜》附載隋沙門尚杲《金庭瀑布山展墓記》:文後署名「吳興永欣寺沙門尚杲識。大業辛未三月丁丑」。這里有二處失誤:1.隋代時永欣寺在會稽,吳興永欣寺建於唐代以後。2.大業辛未年三月沒有丁丑日,二月、四月才有,可能是誤記。現在金庭有王羲之墓,為明弘治十五年重立,這里曾出土梁大同年間的墓磚。
從現存遺跡看,四處唯嵊州金庭這一處可供後人瞻拜紀念,其餘三處都沒有位置標識,不過也不會完全是空穴來風。很可能有的是衣冠冢,也可能原墓經過幾次遷葬。
3人物介紹編輯 王羲之像
王羲之(303-361),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東晉初年北方士族大規模南遷時,王羲之隨家從山東遷到紹興,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至會稽內史,領「右將軍」(這是個文職,有榮譽稱號成分在內),史稱「王右軍」。後因與驃騎將軍王述不和,稱病辭官,遷來嵊縣(今嵊州市)金庭村,此處有古柏蔽日、瀑布掛潭,青山環抱,碧溪蜿轉,秀色可餐,晚年即在金庭養老,直至去世,也安葬在此。現有王氏後嗣於清代所建之家廟——金庭觀,觀右有一座古樸的石坊,橫額上鐫「王右軍墓道」六字。穿石坊上行山谷,是一條依稀可辨的鵝卵石鋪成的古墓道。盡頭處便是王羲之墓。
王羲之墓本身並不大,墓的制式與謝安墓相仿,也是青石條圍沿一土堆,類似杭州岳飛墓。墓前有大碑,鐫刻《蘭庭序》全文,碑體有些風化斑駁,許多地方字跡洇漫,只能依稀辨識。倒是相關的墓園規模相當大,大得叫人驚訝。王家也是大族,子侄、後裔不乏名人,其子獻之也是一代書法大家,與乃父親在我國書法史上並稱「二王」。

7. 鬱金香那裡有(嵊州市)

鬱金香是世界著名的球莖花卉,花朵似荷花,花形豐潤,花色艷麗。鬱金香原產於伊朗和土耳其的高山地帶。據資料證明,我國的新疆也有分布。在我國唐代就有「雙燕又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鬱金香」的詩句。說明鬱金香在我國栽培歷史久遠。鬱金香花莖剛勁挺拔,葉色素雅秀麗,荷花似的花朵端莊動人,耀眼奪目,惹人喜愛。近年來,我國廣泛引種鬱金香,已成為園林、花徑叢植及成方帶狀種植、花壇種植、盆栽、促成栽培的品種,供冬春觀賞,受到人們的喜愛。

8. 浙江省人文特色是什麼

浙江文化燦爛,人文薈萃,科技教育發達,名勝古跡眾多,素享「文物之邦,旅遊之地」美譽。在歷史上,浙江涌現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燦若星河。

據統計,東漢以來載入史冊的浙江籍文學家逾千人,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特別是「五四」以來,出現了魯迅、茅盾等一大批浙籍文化名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中,浙江籍人士佔了近五分之一。

浙江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種宗教。各宗教歷史悠久,信徒眾多。佛教、道教傳入浙江有1800餘年歷史,伊斯蘭教傳入浙江有近1400餘年歷史,天主教傳入浙江有近400餘年歷史,基督教傳入浙江有150餘年歷史。

佛教有全國重點寺院13座,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天台山國清講寺被日本、韓國佛教奉為天台宗祖庭,寧波天童寺被日本佛教尊為曹洞宗祖庭。道教十大洞天福地中浙江佔了三個。杭州鳳凰寺為我國東南沿海伊斯蘭教四大古寺之一。

浙江省的文化事業

截至2020年末,浙江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03個,文化館101個,文化站1375個,博物館360個,隸屬文化部門藝術表演團體58個。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9.73%,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82%。影視製作機構3291家,其中上市公司26家。

電視劇製作45部1928集,動畫片製作70部23405分鍾,製作影片87部,電影票房收入50.2億元,比上年增長2.5%。圖書出版社15家;公開發行報紙107種,出版期刊235種。

以上內容參考浙江省人民政府-歷史人文

9. 紹興的船紹興的橋的資料

在紹興,最有名的當數烏蓬船。紹興的烏篷船也叫腳劃船,是紹興所特有的。烏篷船兩頭尖翹,船舶覆蓋半圓形的船篷。篷用竹片編成,中夾竹籬,上塗桐油黑漆。紹興方言稱黑為"烏",故稱烏篷船。

不知從何時起,烏篷船就被看做是水鄉的精靈、流動的生命,是紹興的象徵。但是今天作為實用的功能已經漸漸被取代,僅僅是鑒湖裡的一道風景。

紹興是中外聞名的橋鄉、橋都。有萬古名橋出越州之說。

盛產青石的紹興,因地制宜,在一千四百平方公里的河網和湖泊上構築了上萬座或古樸或精練的石拱橋。可以說紹興的古橋是登峰造極了。

中國古橋珍品之一的紹興八字橋,在城東南,它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

在紹興的歷史上,名流雅士、平民百姓都與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聽董建成反復講過一個故事,說紹興曾經有座古橋坍塌,一青年立誓重建,苦於家境貧寒,於是外出經商。十多年後攜帶全部資產歸來建橋。沒成想,工程過半時,經費已經用光,他傾盡家產,終於建成此橋。而此時,青年也因心力交瘁去世了。

熱點內容
好聽的綠植花卉店名 發布:2025-09-18 16:45:09 瀏覽:640
綠植點綴 發布:2025-09-18 16:41:36 瀏覽:133
徐帆說煩白百合的視頻 發布:2025-09-18 16:39:08 瀏覽:818
丁香木學名 發布:2025-09-18 16:21:58 瀏覽:240
海棠來壓 發布:2025-09-18 16:18:53 瀏覽:903
浪花一朵朵書評 發布:2025-09-18 15:55:19 瀏覽:490
蘭花桶裝水 發布:2025-09-18 15:24:55 瀏覽:811
綠植區班牌 發布:2025-09-18 15:24:50 瀏覽:165
千竹花花語 發布:2025-09-18 15:23:16 瀏覽:510
蘭花滴定 發布:2025-09-18 15:15:48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