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西荷花廳

西荷花廳

發布時間: 2022-05-09 13:02:50

1. 蘇州網獅園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網里關獅子?

網師園,位於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原是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故蘇時所建的私家園林,稱「萬卷堂」,又在堂側造花圃,號「漁隱」。清代宋宗元購之,既借舊時「漁隱」抒隱居閑情,且與巷名「王思」諧音,更名「網師園」,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全園佔地約八畝余,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範。1980年以網師園內殿春為藍本仿建了明軒分翠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從此,網師園更加蜚聲海外。
全園分區明確,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園林。 東部為住宅區,前後三進,屋高宇敞。中部是園林景區,以池水為中心,彩霞池池水明凈,猶如大塊明鏡;天光山色、亭閣花木的倒影清晰地從中映現出來,形成了虛實對稱的美景。小山從桂軒是中心,每逢仲秋「香風滿軒花滿樹」,由於軒前軒後是山,產生了香氣似積發於簃山凹的意趣,從而表達出「桂樹叢生山之阿」的獨特景觀。

2. 江南的歷史名園有哪些(具體的在那個地方)

蘇州的四大名園為:建於宋代的滄浪亭、建於元代的獅子林,建於明代的拙政園,建於清代的留園 1.網師園 原為南宋史正志萬卷堂址,稱「漁隱」,後廢。清乾隆時重建,借「魚隱」的含意,改稱網師園。此園以布局緊湊,建築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而著稱,是蘇州中型園林的代表。 園在住宅的西側,中部鑿大池,面積約半畝,池岸西北、東南兩隅,各有水灣一處,曲折深奧,有淵源不盡之感。沿池布置石磯、假山、花木和亭榭,黃石假山「雲崗」體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體。由於池岸低矮,臨池建築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顯得開闊。池南主廳小山叢桂軒位於峰石木樨間,有廊左通住宅的轎廳,右達西側的亭榭。濯纓水閣和池北的竹外一枝軒隔水相望,東側的射鴨廊和西側的月到風來亭遙遙相對。這些建築形體各殊,裝修精麗,其倒影又與天光浮雲交映於碧波之中,增添了園中秀麗景色。池北岸上植白皮老松,虯枝遒勁,樹干斑斕蒼古。再北為看松讀畫軒、集虛齋、五峰書屋和殿春移等建築,都是舊日園主讀書作畫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2.獅子林 元末至正年間(1341-1367)天如禪師建,初名獅林寺,後改菩提正宗寺;因寺北園內竹林下多怪石,形似獅子,所以也稱獅子林。清末為貝氏祠堂的花園。主要建築集中於東、北兩面,西、南兩面則綴以走廊。水面匯集於中央,著名的石假山則位於池東南。 目前入口可達園內主廳燕譽堂,此堂和後面的小方廳,原是園主宴客之處,採用留園鴛鴦廳的形式。前院施「花街鋪地」,南端設湖石花台,環境幽雅寧靜。自小方廳北上折西,至指柏軒,為園內另一主要建築,高二層,形體較大。越廳南小池上石拱橋,即達石假山。石假山全由湖石砌成,面積不足2畝,奇峰林立,其中洞壑宛轉,石徑迂迴,上下周旋,如入迷宮。 園西土山砌溪澗三疊,上有飛瀑亭,可觀賞人工瀑布,水自水池經山石流入深澗,雖流量不大,為時短暫,仍不失為園林理水中具有特色的手法。 池北以曲橋和湖心亭劃分水面,西北隅有石舫一艘,外觀非中國傳統式樣,與周圍景物頗不協調。池北岸依次排列荷花廳、真趣亭和暗香疏影樓,都是園中主要觀景之處,本身造型亦頗有特點。東南構復廊,通立雪堂和小院。 3.留園 原為明嘉靖時太僕寺卿徐時泰的東園,清嘉慶時劉恕改建,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當時有造型優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稱。經清太平天國之役,蘇州諸園多毀於兵燹,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易主,改名留園。現在的留園大致分為四區:中區(舊寒碧山莊)、東區、北區、西區。 留園入口在留園路北側,沿曲狹走廊和天井北行至綠蔭軒,透過漏窗隱約可見中區園景。中區中部有一水面,以曲橋和小蓬萊島劃為東西兩部分。池西北岸疊黃石假山,系出自明代周時臣之手。建築依牆作周邊式布置,主要建築為東南兩面的清風池館至涵碧山房一帶。主廳為涵碧山房,北有平台臨池,南辟庭院。此廳與鄰近的明瑟樓、綠蔭軒,高下錯落,形成虛實對比。池東的曲溪樓高二層,下層辟空窗和洞門,打破了厚牆的沉重感。再向北,經西樓,即至東側的五峰仙館,此館為楠木結構,內部裝修陳設華麗,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廳堂。廳南、北各有一院,南院中立有石峰五座,廳因以為名。廳東有數進小院,軒低廓曲,形體各異。 東區以麴院迴廊見勝。中部為鴛鴦廳——林泉耆碩之館,柱樑裝修精緻。北面為浣雲沼水池,後面有三座石峰。冠雲峰居中,高5.6米,為蘇州諸園現存湖石之冠,相傳為宋花石綱舊物。兩旁的瑞雲、岫雲二峰,也很勁秀。峰北有冠雲樓,高二層,登樓可觀園外景色。 北區建築全毀,現植有竹、李,並辟有盆景園。 西區 有南北向的土阜,為全園最高處。上有小亭兩座,可遙望虎丘、天平、上方諸山。土阜上植青楓、銀杏,秋季滿山紅黃相映。 4.拙政園 明正德八年(1513)前後,王獻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園,用晉代潘岳《閑居賦》中「拙者之為政」句意為園名。現園大體為清末規模,經修復擴建,分為東區(原「歸田園居」)、中區(原「拙政園」)、西區(原「補園」)三部分。 東區,現有景物大多為新建。園的入口設在南端,經門廊、前院,過蘭雪堂,即進入園內。東側為面積曠闊的草坪,坪西堆土山,上有木構亭,四周縈繞流水,岸柳低垂,間以石磯、立峰,臨水建有水榭、曲橋。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楓楊成林,林西為秫香館(茶室)。再西有一道依牆的復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門數處與中區相通。

3. 蘇州園林哪個園最好玩

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修建。現存園貌多為清末時(公元20世紀初)所形成,佔地面積達62畝。拙政園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台軒榭多臨水而築。主要建築有遠香堂、雪香雲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拙政園建築布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部。始建於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師園」。網師園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台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4. 蘇州園林四大園林有哪些

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
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
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
古典山水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
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
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

留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坐落在蘇州市閶(音:chāng)
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
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
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佔地約30畝。

獅子林——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為元代園林的代表。位於江蘇省
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
頃。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樓台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牆壁中嵌有
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
滄浪亭——在江蘇吳縣城內郡學之南,錢氏廣陵王元璙別圃,宋蘇舜欽得之,築亭曰滄浪,因
作滄浪亭記,積水彌數十畝,旁有小山,高下曲折,與水相縈帶,舜欽死,屢易主,紹興時曾
歸韓世忠家,俗名韓王園,由元迤明,廢為僧居,舊有飛虹橋、濯纓亭、清香館、翠玲瓏、瑤
華境界諸勝,明歸有光、清宋犖皆有記,至今為吳中勝境。
在湖北陽新縣放生池上,蓮花彌望,夾堤皆垂柳,群山環列,有浮屠突兀在雲煙紫翠間,記稱
江山之勝,頗似武林西湖。
推薦於 2019-09-25
查看全部3個回答
園林景觀亮化找盛輝鑫,專業從事亮化工程,在線詢價

關注園林景觀的都在看
園林景觀亮化盛輝鑫百萬產品庫存現貨,上百個品種,大量現貨,為工期保駕護航。各區域有售後維護人員 完善售後體系 2小時回應12小時解答 48小時解決 終身維護
武漢市盛輝鑫光電科..廣告 
五月玖園林設計雕塑,原創設計

武漢五月玖,園林設計雕塑知名品牌公司,專注於鑄造精品雕塑,提升雕塑服務品質!武漢五月玖園林設計雕塑,專業雕塑設計製作,打造藝術審美瑰寶,追求完美品質!
湖北五月玖雕塑有限..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園林造景系統哪家好
這個問題可以說廣州升寶噴霧設備有限公司還是比較好的,廣州升寶噴霧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噴霧系統和各類工業噴嘴製造的專業性企業,我們的應用工程師具有豐富的噴霧系統和噴嘴的應用經驗,能為用戶大大降低成本及能耗,技術實力可靠,口碑良好,歡迎咨詢!
102020-03-20
蘇州園林其中四大園林有哪些
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 留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坐落在蘇州市閶(音:chāng)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佔地約30畝。 獅子林——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為元代園林的代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樓台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牆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 滄浪亭——在江蘇吳縣城內郡學之南,錢氏廣陵王元璙別圃,宋蘇舜欽得之,築亭曰滄浪,因作滄浪亭記,積水彌數十畝,旁有小山,高下曲折,與水相縈帶,舜欽死,屢易主,紹興時曾歸韓世忠家,俗名韓王園,由元迤明,廢為僧居,舊有飛虹橋、濯纓亭、清香館、翠玲瓏、瑤華境界諸勝,明歸有光、清宋犖皆有記,至今為吳中勝境。在湖北陽新縣放生池上,蓮花彌望,夾堤皆垂柳,群山環列,有浮屠突兀在雲煙紫翠間,記稱江山之勝,頗似武林西湖。
8 瀏覽613
蘇州四大著名園林都是什麼?
蘇州園林融合了江南園林藝術的精粹,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被聯合國列為了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蘇州的園林善於把有限空間巧妙的轉換成變幻多彩的風景,結構上以小巧玲瓏為主。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統稱「蘇州四大名園」,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的風格和藝術的巔峰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寶地。中國園林網應用為你講述 蘇州園林四大名園——拙政園 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是江南園林的典範,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對象。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名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利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歷時十六年建成。 蘇州園林四大名園——滄浪亭 在江蘇吳縣城內郡學之南,錢氏廣陵王元璙別圃,宋蘇舜欽得之,築亭曰滄浪,後作滄浪亭記,積水彌數十畝,傍臨小山,高下曲折,與水相縈帶,舜欽死,屢易主,紹興年間曾歸韓世忠家,又名韓王園,由元迤明,廢為僧居,舊有飛虹橋、濯纓亭、清香館、翠玲瓏、瑤華境界諸勝,明歸有光、清宋犖皆有記載,至今為吳中勝境。在湖北陽新縣放生池中,蓮花彌望,夾堤皆垂柳,群山環繞,堪稱江山之勝,頗似武林西湖。 蘇州園林四大名園——留園 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另也有記載: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為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朝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佔,始稱留園。留園佔地約三十畝。 蘇州園林四大名園——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為元代園林的典範。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區,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園內假山很多,長廊環繞,樓台精美,曲徑通幽,有迷陣般的感覺。長廊的牆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得書法碑和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 東南山密,西北水激,四面高牆,曲廊環抱。以中部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建亭,使得全園布局緊湊,富有「咫足山林」之意境。獅子林即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聞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稱。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又精,湖石玲瓏,洞壑宛轉,曲折盤轉,如入迷陣,有「桃源十八景」之稱。洞頂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獅子起舞之狀。其中含暉、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為最,以獅子峰為諸峰之首。園內建築以燕譽堂為最,堂後為小方廳,立雪堂。向西有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西側是古五松園。西南側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向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設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通過走廊轉彎向南可到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向東,西南側有扇子亭,亭後辟有小院,清新雅緻。來自中國園林網應用www.zonglai.com/zgylwang
7 瀏覽8102016-08-08
蘇州園林四大名園有哪些?
網師園、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統稱「蘇州四大名園」
116 瀏覽14121
蘇州園林里包括哪些園林?
蘇州主要園林有: 私家園林: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藝圃、環秀山莊、耦園 佛教園林:報恩寺(北寺塔)、西園、寒山寺、雙塔、瑞光塔 王家園林:虎丘(吳王闔閭墓)、靈岩山(吳王行宮)[2] 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拙政園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名園,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拙政園分為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西部水面迂迴,布 拙政園 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著力講究不對稱美。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著入山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拙政園中園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名稱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 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後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 留園 留園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 留園 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約3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 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3] 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 蘇州獅子林小品(2張)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4] 園內建築以燕譽堂為主,堂後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後辟有小院,清新雅緻。 網師園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部。始建於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 網師園 間(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獅園」。網獅園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較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台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網師園舊為宋代藏書家、官至侍郎的揚州文人史正志的「萬卷堂」故址,至清乾隆年間,退休的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購之並重建,定園名為「網師園」。網師乃漁夫、漁翁之意,又與「漁隱」同意,含有隱居江湖的意思,網師園便意謂「漁父釣叟之園」,此名既借舊時「漁隱」之意,且與巷名「王四(一說王思,即今闊街頭巷)」諧音。園內的山水布置和景點題名蘊含著濃郁的隱逸氣息。 滄浪亭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 滄浪亭 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3] 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此園數易其主,歷經滄桑,但多是建物的傾毀修復,而園中假山,園外池水,大多保持舊觀。 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城中景德路262號,今蘇州刺綉博物館內。此園本是 環秀山莊 五代吳越錢氏金谷園舊址,明、清時期成為私家園林。現佔地面積2179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754平方米。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雖小,卻極有氣勢。 蘇州環秀山莊高清大圖(76張) 該園園內湖石假山為中國之最,為疊石名家戈裕良所作。佔地僅半畝,而峭壁、峰巒、洞壑、澗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應有盡有,極富變化。池東主山,池北次山,氣勢連綿,渾成一片,恰似山脈貫通,突然斷為懸崖。 而於磴道與澗流相會處,仰望是一線青天,俯瞰有幾曲清流;壯哉美哉,恰如置身於萬山之中,全山處理細致,貼近自然,一石一縫,交代妥貼,可遠觀亦可近賞,無怪有「別開生面、獨步江南」之譽。[3] 藝圃 蘇州藝圃高清大圖圖冊(58張) 藝圃是一座建於明代的名園。最初為明代學憲袁祖庚所建,初名「醉穎堂」,後歸文徵明的曾孫、明末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相當於副宰相)文震孟,改名「葯圃」。明亡後,在清初為明崇禎進士姜埰(號敬亭)所有,改稱「敬亭山房」,後其子姜實節更名「藝圃」。至道光年間為綢緞業七襄公所所在地。 藝圃為一頗具明代藝術特色的小型園林,全園布局簡練開朗,風格自然質朴,無繁瑣堆砌嬌捏做作之感,其藝術價值遠勝於晚清之園林作品。從山水布局,亭台開間到一石一木的細部處理無不透析出古樸典雅的風格特徵,以凝練的手法,勾勒出造園的基本理念。藝圃始建於明,名葯圃,清初改為藝圃。[3] 耦園 位於蘇州市內小新港巷,因有東、西二園,故名。東園始建於清初 耦園 ,原名涉園,後擴建而今的局面。住宅大門在南,經門廳、轎廳,至大廳前西牆小門,即可進入西園。園中主廳為織簾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東北隅有藏書樓,與住宅相通,是書室與庭院結合較好的範例。自住宅大廳往東,經小院二重和小客廳,即達東園。東園面積較西園約大一倍,西北置石假山,東南為水池。北端主廳城曲草堂,為一重檐樓屋,下有主廳三間,上為重樓復道,與住宅毗連,為蘇州園林的罕例。堂前的黃石假山堆疊手藝高超。分為東西兩部:東部較大,有石級可登臨池石壁,氣勢峭偉;西部較小,逐漸下降,兩山間為「邃谷」。[3] 退思園 退思園 退思園位於吳江區同里鎮東溪街,為古鎮的主要風景點,由清任蘭先罷官歸鄉所建,含「退則思過」之意,故名退思園。退思園總面積為九畝八分。此園一改以往園林的縱向結構,而變為橫向建造,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 全園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點綴,呈現出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朗、幽靜之感。退思園簡朴淡雅,水面過半,建築皆緊貼水面,園如浮於水上,是全國唯一的貼水園建築。 退思園住宅分內外兩部分。外宅三進——轎廳(門廳)、茶廳、正廳,沿軸線布置,等級分明。外宅主要用於會客、婚嫁盛事、祭祖典禮。內宅建有南北兩幢五樓五底的跑馬樓,名曰「畹香樓」,樓間由雙重廊貫通。廊下設梯,既遮風雨,又主僕分開。內、外宅可分可合,布局緊湊。
19 瀏覽18832019-11-10
中國蘇州園林之四大名園分別是?
蘇州園林吸收了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是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1],理所當然被聯合國列為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善於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緻,結構上以小巧玲瓏取勝。獅子林、滄浪亭、拙政園、留園統稱「蘇州四大名園」,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2]的風格和藝術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聖地。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2 瀏覽665
評論兩句

5. 「熊繹守鐐」有什麼典故嗎

東湖有優美的湖光山色和許多名勝古跡。相傳在西周時期,鄂王熊紅曾在東湖築池飲馬。三國時,曾是劉備、孫權、曹操進行軍事、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今有劉備郊天台、吳主廟、曹操廟、卓刀泉、魯肅馬冢等遺址。唐宋時,在洪山修建寶通禪寺、洪山寶塔寺等古建築。民國以後,隨著私家園林的崛起,東湖之濱相繼出現了一些別墅山莊,但直到解放後,才對東湖優美的旅遊資源進行大規模的開發。1949年東湖由原先的海光農圃改名為東湖公園,1950年再次改名為東湖風景區,劃定東湖風景區的面積。同時對風景區進行了開發,先後修建幹道4萬多米,湖岸和護坡3萬多米,亭、台、樓、閣和各種建築設施70多處,種植法桐、樟樹、池杉、水杉、雪杉等數目50餘種,栽培200多萬株金柑、蜜桔等果樹,綠化荒山1.3萬多畝,興建了苗圃和花圃。
東湖的花木品種繁多,一年四季不斷開放,其中尤以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最為著名。朱德同志生前喜愛蘭花,曾鼓勵並幫助東湖培育蘭花。東湖有兩池荷花,在大門右側,沿湖也有不少荷花。東湖的桂花樹很多,僅磨山一處就有1000多株,從濱湖畫廊至屈原紀念館路兩旁都是桂花樹。東湖的梅林約有百畝,有70多個品種,主要分布在磨山梅園和黃鸝灣梅嶺,是我國主要的賞梅勝地之一。
東湖盛產多種淡水魚,其中以武昌魚最為著名。武昌魚是鯿魚的一種,這種魚是鄂城梁子湖的特產,古時鄂城稱武昌(今武昌古時稱江夏),所以又稱武昌魚。
東湖風景區根據自然環境,分為六個游覽區,即聽濤區、磨山區、落雁區、白馬區、吹笛區。如再結合當地名勝古跡,從南沿湖依次分別為:「洪山」、「華林」、「聽濤」、「落雁」、「白馬」、「清河」、「吹笛」、「磨山」、「龍泉」、「珞珈」等十個景區。
走進東湖大門,便是黃鸝灣。站在東湖草坪上,放眼幾十里的東湖水面,頓感視野開闊,心曠神怡。湖水又清又平,又綠又亮;水中魚兒嬉戲,湖上鳥兒翱翔;沿湖垂柳、荷池組成如詩似畫的景色。
從黃鸝灣向西北行,是翠柳村。這里有澤畔客舍,是一座米黃色小樓,建在湖邊一個半圓形半島上,三面臨水,掩藏在綠樹叢中。北邊是霧抱亭,建在一個小山嘴上,它是由四個方亭和四個半圓亭組成的外圓內方的環形亭。由於亭呈雲朵形,水泥柱,灰瓦頂,因此遠看此亭,好像林中有霧,樹在雲霧中,「霧抱亭」因此得名。
1、聽濤區
寓言園位於東湖西北岸南端,三面環水,南臨「先月亭」,後靠「可竹軒」,佔地約9.5公頃,是東湖聽濤區園中園,始建於1988年,建成有「寓言門」:「盲人摸象」、「葉公好龍」、「獵人爭雁」、「狐假虎威」、「濫竽充數」、「曾子不說謊」、「射手和賣油郎」、「三個和尚沒水吃」、「愚公移山」等十組雕塑,具有古樸典雅的獨特風格。
過「獵人爭雁」可見垂柳扶徑的島嶼延伸湖面,其形酷似老鼠尾,在尾部有「先月亭」。湖面波光月影,構成「華亭雙月」之景觀。登上寓言園的最高處,眼簾浮現一座「可竹軒」,以簇擁匆匆翠竹而得名,與「先月亭」同時興建。正面正對著「三個和尚沒水吃」的雕塑,綠瓦飛檐,九曲迴廊與二館相連,二館分別作根雕展覽,院內參差點綴著芭蕉、竹子、桂花、廣玉蘭、羅漢松等花木和假山石。
聽濤區中心,有一座三層高閣,聳立在「荷風」與「落羽」兩橋之間的湖島上,這便是有名的「行吟閣」,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被放逐行吟東湖澤畔而建的。閣上懸有郭沫若先生所題的「行吟閣」三字。閣前有屈原塑像,高6.8m,昂首視天,舉步欲行,彷彿在「行吟澤畔」,高誦《天問》,表現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1979年葉劍英委員長曾題詩《澤畔行吟》。
澤畔行吟
葉劍英
澤畔行吟放屈原,為伊太息有嬋娟。
行廉志潔泥無滓,一讀騷經一蕭然。

由行吟閣過落羽橋,是「濱湖畫廊」。曲廊兩端連於六角亭,四時花木植於廊前,其南端有一花壇,壇中有一株大型垂枝重陽木,如天然的大古樁盆景,吸引遊客在此拍照留念。穿過前門進後院,有一金桂夾道水泥路,直通屈原紀念館,另還建有「桔頌亭」、「滄浪亭」、「澤客舍」等古典園林建築,形成一組紀念瞻仰景區。
過「瀕湖畫廊」,在湖汊上有一組民族形式的水上建築,建有形如網路的大小水池,謂之「碧潭觀魚」。廳內展覽金魚,池內飼養淡水魚,供遊客觀賞。距此不遠的魚樂園飼養著色彩繽紛、千姿百態的各色金魚和熱帶魚120餘個品種。
從「碧潭觀魚」可到「天長樓」和「落霞水榭」,取唐代詩人王勃《騰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意境。「天長樓」建於1956年,樓分兩層,分設茶室。二樓正面設有寬敞的外廊,憑欄遠眺,萬頃碧波和遼闊藍天融為一色。樓下兩端有寬廣的走廊,可通往兩座方亭。樓前開闊,碧草如茵。樓後有一小院,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曾在此休息,也是接待國際友人的主要場所。「落霞水榭」在「長天樓」的左前方,其榭呈石舫形,主亭分兩層。綠瓦飛檐,雕梁畫棟,三面臨水,波光粼粼,置身其間,飄搖似動,尤如在畫舫中。「落霞水榭」前有魯迅廣場,在松柏環繞下立有魯迅半身雕像,是青少年舉行各種活動的場所。由畫廊經屈原紀念館北行,可到梨園。全園面積約500畝,種植各種花木果樹,其中以梨樹為主,故名梨園。
出梨園大門,繞漁光村,北行約500m,在一小山崗上,聳立著九女墩紀念碑。是為紀念太平天國軍中九位遭清政府殺害的女子,鄉人敬慕她們義烈,將她們和葬與此,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稱墩。1952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在此建基立碑,碑後是墳墓,碑上刻著董必武、宋慶齡、郭沫若等人的題詞。
武昌東湖九女墩
董必武
自求解放入天軍,巾幗英雄著義聲。
苟灌秦良玉相比,有名曷若此無名。
埋玉深深未敢傳,萬千幽憤欲回天。
清朝覆後來袁蔣,寂寞荒墳已百年。
湖光山色各悠悠,共伴塊然土一丘。
群眾最憐英烈女,口碑傳出足千秋。
人民咸慶大翻身,國勢崢嶸氣象新。
九女有靈如不昧,亦當含笑享明堙。

2、磨山區
三面環水,松樹茂密。西麓植大量桂樹,秋季桂花開放,漫山遍野,香氣撲鼻。磨山東峰頂上,有三國時劉備郊天(郊天即祭天之意)台遺址。
「朱碑亭」在磨山西端頂部,為兩層亭榭式建築。亭上懸掛著郭沫若題「朱碑亭」匾額,亭前立紅色的天然石碑,上刻朱德元帥1954年參觀游覽武漢東湖時的題詞:「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
磨山西麓東湖邊建有「雁棲水榭」,因附近有落雁區而得名,懸浮水面,以畫廊連於一廳和兩亭,並延伸至岸邊,人們依欄可觀賞湖水風光,雁鷗追逐。
磨山碑隅有天然浴場。主體建築是仿澳洲悉尼歌劇院的建築形式,又因呈荷花形,命名「荷花廳」。內設音樂廳、茶座、飲食服務部。每當夏季,這里遊人熙攘,與廣闊草皮、高大棕櫚和林立的太陽傘交匯於一處,展示南國海濱風光,是游泳者和遊人消暑的良好場所。
「楚天台」在磨山北部,是楚文化游覽區的主體建築,外五層內六層,高35.26m。建築面積2260平方米。基座利用山形建台二層,弧形坡道,似二道彩虹,給人一種登雲而上的升騰感,通過前殿到一樓的地下幽暗通道,猶如進入陰界,領悟楚人崇巫、視死如歸的韻味。
「祝融觀星」位於磨山第二峰頂,祝融是楚國始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其社會職責一是觀象授時,以令農耕;二是保存火種。祝融面向東方,雙目遠瞻,左手持斗柄,右手持甲骨,腳踏日月,腳兩側射出熊熊火焰,背部與頭髻構成一隻展翅高翔的大風。
「唯楚有才」用浮雕和圓雕的藝術手法,以故事形式表現楚國名君、名臣、名人的功績和成就。圓雕有鬻熊、次非斬蛟、熊繹守鐐、卞和抱璞、甘德觀星、庄王出兵、武王與鄧曼、成王主盟、共王拔箭、吳起伏屍、懷王不屈、虎乳子文等12座。浮雕長300餘m,反映青銅冶煉、絲織刺綉、編鍾樂舞、許行講學、叔敖治水、芮沿治賦等24組楚國文化、藝術、政治、軍事上的一些成就及名人故事。
3、落雁區
這一帶環境優美,空曠遼闊,是大雁南來北往停留的地方,故名落雁區。各種各樣的水鳥,也活躍在此,經常成群結隊,盤旋湖面,極為壯觀。落雁區北面是白馬洲,洲的南面有一冢,是三國時魯肅的馬冢。相傳赤壁大戰時,魯肅協助周瑜破曹後,騎一匹白馬路過此洲,馬陷泥中而死,隧稱白馬洲。
卓刀泉在東湖之西南伏虎山麓。相傳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屯兵伏虎山,因無水,關羽即卓刀於地,水涌成泉,故名。泉深約10m,泉水淡碧,冬暖夏涼,味甘如醴。宋時依泉建寺,取名御泉寺。明初,楚昭王朱楨為泉建台加欄,親書「卓刀泉」3字。明末寺毀,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重建,以泉為中心構成四合院式寺廟。殿左側有「桃園閣」,內塑有劉備、關羽張飛像。殿前兩側有禪堂和客堂,山門背面牆上嵌有《御泉寺記》、《卓刀泉記》等石碑。
4、白馬區
飲馬池在虎之西蔡家嘴。傳說公元前885年,楚鄂王曾在東湖蔡家嘴村頭築池飲馬,池周圍砌有青石。
5、吹笛區
位於磨山區的東南面,這里山環水抱,花果滿山。臨湖有座吹笛山,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個兒子朱楨來武昌時,曾在此山吹過笛子,故名吹笛山。
6、珞洪區
珞伽山原名落架山,相傳春秋戰國時,楚國曾在此「落架」(即鑾架停留之意),故名珞珈山。1928年武漢大學在此建校,改名為珞伽山。這座山是東湖南岸的最高峰,山頂建有望塔,武漢三鎮,可一覽無遺。
洪山在珞伽山西面,山麓有座寶通禪寺。寺廟依山而建,內有一大鐵鍾,稱「萬斤鍾」。它是700多年前南宋時建造的。寺廟後面半山坡有座塔,原名「靈濟塔」,因在洪山上,人們通稱為「洪山寶塔」。塔高40多m,七層八面,內石外磚,塔頂高於洪山。在寶通禪寺西側,有一小塔,是武漢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它用大小不同的石塊堆砌而成,也是七層八面,每層各面都有小龕,嵌刻有菩薩、羅漢、力士等浮雕像。
小塔的東側,是「二七」大罷工領導人之一施洋烈士的墓地。在烈士座像上刻有董必武同志題詞。
梅花:東湖梅花是20世紀50年代收集當地梅花數百株,植於聽濤區的梅嶺。1956年,又從四川、安徽、江蘇、浙江等省份引種梅花1000多株,連同武漢的梅花品種共有74個。在磨山開辟2.67公頃的梅花品種圃,開始梅花繁殖栽培研究工作。1978年後,又陸續擴建為8公頃,收集了116個品種,梅樹近1000株,現為中國梅花研究中心, 同時也是我國四大梅園之一。郭沫若先生聞知1954年1月東湖舉辦梅花展覽會後,欣然作《詠東湖梅》。
詠東湖梅
郭沫若
東湖昔曾居,至盡猶嚮往。
聞有梅花數十株,其形如獅或如象。
亦有如僧正膜拜,亦有如兔搗玉霜。
神猿仙鶴差可擬,麒麟龍蝦紛潛藏。
羅漢醉如泥,老人壽而昌。
孩提戲對梅花鹿,牛頭米鼠亦低昂。
相隔幾千里,空中聞異香。
嘆惜盆栽太拘束,花如有識宜潛傷。
當為謀解放,栽遍東湖邊。
栽遍珞珈山之山麓,栽遍流芳嶺之陽。
使千株萬株齊嘯傲,迎接大同世界之春光。

荷花:1963年接受國家科委關於開展中國傳統名花荷花的研究項目,到l985年共收集、整理、育種已有品種168個。1980年5月在全國園藝學會上東湖風景區被定為研究中心和建立荷花品種資源基地,1982年8月出版專著《荷花》。
東湖中還有很多專類花園,比較重要的有桂園、杜鵑園、櫻花園、盆景園等。
桂園:在磨山南麓,其面積約4公頃,品種約數十個,有金桂、丹桂、銀桂、四季桂等,每當秋葉紅時,數萬株桂花齊放,形成「十里磨山,十里飄香」的佳境。
杜鵑園:與桂園相毗鄰,面積約1.4公頃。園內以栽培杜鵑為主,其品種約40餘種,數量為5000餘株,是武漢市最大的杜鵑觀景園。在這溪水長流、翠竹茂密的幽雅環境中,設展覽室2間,方亭一個,長年展出東湖的精華根藝,其中「悟空探路」、「天女散花」、「牧歸」曾獲得全國根藝展金獎。
櫻花園:在杜鵑園西隅與東湖湖畔接壤的約3公頃坡地上,植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送給鄧穎超的78株櫻花和數百株自培櫻花,一是紀念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定;二是為紀念周恩來總理的壽齡。1985年在園中建有「七十八櫻花亭」。每當春露,櫻花怒放,艷麗奪目,觀賞者絡繹不絕。

這里就有啊. . 不知在第幾段 反正你多看也有益

6. 蘇州旅遊景點介紹

【類別】文化遺址
【年代】初建於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最後重修於1917―1926年間。
【文物原屬】蘇州園林景觀建築
【簡介】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位於蘇州市市城東北園林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岩,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歲的大書畫家倪瓚(號雲林)途經蘇州,曾參與造園,並題詩作畫(繪有《獅子林圖》),使獅子林名聲大振,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清乾隆初,寺園變為私產,與寺殿隔絕,名涉園,又稱五松園。1917年為顏料買辦商人貝潤生購得,經9年修建、擴建,仍名獅子林(園東為貝氏家祠、族學和住宅)。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獅子林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牆深宅,曲廊環抱。以中部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亭,使得全園布局緊湊,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瓏,洞壑宛轉,曲折盤旋,如入迷陣,有「桃源十八景」之稱。洞頂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獅子起舞之狀。有含暉、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獅子峰為諸峰之首。園內建築以燕譽堂為主,堂後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後辟有小院,清新雅緻。
【得名】
園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天如禪師惟則的弟子為奉其師所造,初名「獅子林寺」,後易名「普提正宗寺」、「聖恩寺」。史載,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系,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惟則曾作詩《獅子林即景十四首》,描述當時園景和生活情景。
【造園手法】
獅子林雖綴山不高,但洞壑盤旋,嵌空奇絕;雖鑿池不深,但回環曲折,層次深奧,飛瀑流泉隱沒於花木扶疏之中,古樹名木令人叫絕,廳堂樓閣更是精巧細致,無愧為吳中名園。獅子林的古建築大都保留了元代風格,為元代園林代表作。園以疊石取勝,洞壑宛轉,怪石林立,水池縈繞。依山傍水有指柏軒、真趣亭、問梅閣、石舫、卧雲室諸構。主廳燕譽堂,結構精美,陳設華麗,是典型的鴛鴦廳形式;指柏軒,南對假山,下臨小池,古柏蒼勁,如置畫中;見山樓,可覽群峰,山巒如雲似海;菏花廳雕鏤精工;五松園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樓、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觀賞。園內四周長廊縈繞,花牆漏窗變化繁復,名家書法碑帖條石珍品70餘方,至今飲譽世間。
1.建築布局

建築可分祠堂、住宅與庭園三部分,現園子的入口原是貝氏宗祠,有硬山廳堂二進,檐高廳深,光線暗淡,氣氛肅穆。住宅區以燕譽堂為代表,是全園的主廳,建築高敞宏麗,堂內陳設雍容華貴。沿主廳甫北軸線上共有四個小庭園燕譽堂甫以白、紫玉蘭和牡丹花台為春景庭園,親切明快。堂北庭園植櫻花二株。更添春意。小方廳為歇山式,廳內東西兩側空窗與窗外臘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構成「寒梅圖」和「竹石圖」,猶如無言小詩,點活了小小方廳。獅子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樣,做功精巧,尤以九獅峰後「琴」、「棋」、「書」、「畫」四樘和指柏軒周圍牆上以自然花卉為題材的泥塑式漏花窗為上品。而空窗和門洞的巧妙運用,則以小方廳中這兩幅框景和九獅峰院的海棠花形門洞為典型,九獅峰院以九獅峰為主景,東西各設開敞與封閉的兩個半亭,互相對比,交錯而出,突出石峰。再往北又得一小院,黃楊花台一座,曲廊一段,幽靜淡雅。這種通過院落層層引入,步步展開的手法,使空間變化豐富,景深擴大,為主花園起到絕好的鋪墊作用。主花園內荷花廳、真趣亭傍水而築,木裝修雕刻精美。石舫是混凝土結構,但形態小巧,體量適宜。暗香疏影樓是樓非樓,樓上走廊可達假山,設計頗具匠心。飛瀑亭、問梅閣、立雪堂則與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應,點題喻意,回味無窮。扇亭、文天樣碑亭、御碑亭由一長廊貫串,打破了南牆的平直、高峻感。主花園的建築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後錯落,形式多變,但由於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貝氏在重建時對園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築材料的運用和體量比例上看,旱船過於寫實,問梅閣體量過大,見山樓外形中西結合,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築風格不夠統一。
入園,便見玲瓏石筍、石峰、叢植牡丹及白玉蘭,與「立雪堂」背面側窗和諧統一,使框景更趨完整,形成進入庭院前視覺上的美感,同時喻「玉堂富貴」之意。並有蔽外隱內之含義而景深意遠。庭院北是主體建築高敞宏麗的鴛鴦廳。南廳名「燕譽堂」,出自《詩經》,意為名高祿重安閑快樂。燕譽堂為全園主廳,高敞宏麗。堂屋門上有「入勝」、「通幽」、「聽香」、「讀畫」、「幽觀」、「勝賞」磚刻匾額。北廳稱「綠玉青瑤之館」,出自元畫家倪雲林詩中,「綠水」指水,「青瑤」指假山。中堂屏風南面刻《重修獅子林記》,記述貝氏1917―1926年間重修「獅子林」的經過。北面刻《獅子林圖》,寺峰古柏,飛瀑層樓。廳內陳設精緻華貴。廳的前廊西側可通「立雪堂」,後廊西側門宕通假山洞穴而進入「卧雲廳」,在後為小方廳,廳名「園涉成趣」,其西側辟門,可登假山。以鴛鴦廳為中心,面向四方的布局,頗為巧妙。廳前有「息廬」、「安隱」磚刻。院內湖石、花台、小樹組成一景。穿越小方廳,見院中花台上的巨峰氣勢雄偉,由九頭不同姿態的獅子組成。峰北院牆漏窗的框形各異,並分別套入琴棋書畫圖案,流暢明快。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古五松園在指粕軒之西,中間隔一竹園。園里舊有五棵大古松,霜干虯枝,亭亭似蓋,所以獅子林從前曾名五松園。轉彎向南到飛瀑亭。這里為全園最高處,用湖石迭成三迭,下臨深淵,上有水源,開動機鈕,即成人工瀑布。
2.堆山與理水
蘇州園林甲江南;獅子林假山迷宮甲園林。獅子林以假山著稱,山佔地面積約0.15公頃。可以說,獅子林假山是中國園林大規模假山的僅存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獅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條路線,21個洞口。橫向極盡迂迴曲折,豎向力求回環起伏。遊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峰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嶺。洞穴詭譎,忽而開朗,忽而幽深,蹬道參差,或平緩,或險隘,給遊人帶來一種恍惚迷離的神秘趣味。「對面石勢陰,回頭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出入,新術迷西東。同游偶分散,音聞人不逢。變幻開地脈,神妙奪天工」,「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就是獅子林的真實寫照。
獅子林的假山,通過模擬與佛教故事有關的人體、獅形、獸像等,喻佛理於其中,以達到渲染佛教氣氛之目的。這種做法被後人亂用,演變為以堆砌某種動物形象為悅,而產生部分拙劣之作,使得有些園林專家認為其東部疊山技法及效果有背自然之理。它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為藍本,而是採用迷宮式作法,通過婉蜒曲折,錯綜復雜的洞穴相連,以增加遊人興趣,所以其山用「情」、「趣」二字概括更宜。園東部疊山以「趣」為勝,全部用湖石堆砌,並以佛經獅子座為擬態造型,進行抽象與誇張,構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國」。山體分上、中、下三層,有山洞二十一個,曲徑九條。崖壑曲折,峰迴路轉,遊人行至其間,如入迷宮,妙趣橫生。山頂石峰有「含暉」、「吐丹」、「玉立」、「昂霄」、「獅子」諸峰,各具神態,千奇百怪,令人聯想翩翩。山上古柏、古松枝幹蒼勁,更添山林野趣。此假山西側設狹長水澗,將山體分成兩部分。跨澗而造修竹閣,閣處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狀,把假山連成一體,手法別具匠心。園林西部和南部山體則有瀑布、旱澗道、石磴道等,與建築、牆體和水面自然結合,配以廣玉蘭、銀在、香樟和竹子等植物,構成一幅天然圖畫,使遊人在游覽園林,欣賞景色的同時,領悟「要適林中趣,應存物外情」的禪理。
園內水體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體水池中心有亭佇立,曲橋連亭,似分似合,水中紅鱗躍波,翠柳拂水,雲影浮動,真是「半畝方塘一鏡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水源的處理更是別具一格,在園西假山深處,山石做懸崖狀。一股清泉經湖石三疊,奔瀉而下,如琴鳴山谷、清脆悅耳,形成了蘇州古典園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園中水景豐富,溪澗泉流,迂迴於洞壑峰巒之間,隱約於林木之中,藏尾於山石洞穴,變幻幽深,曲折豐富。
3.植物配置
蘇州園林的植物配置基調是以落葉樹為主,常綠樹為輔。用竹類、芭蕉、藤蘿和草花作點綴,通過孤植和叢植的手法,選擇枝葉扶疏、體態瀟灑、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畫的構圖原理進行栽植,使樹木不僅成為造景的素材,又是觀景的主題。許多樹木的種植與園林建築和詩詞匾聯、人物典故相呼應,喻情於草木。獅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東部假山區以古柏和白皮鬆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則以梅、竹、銀杏為主。配植色香態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不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氣氛。更使山石、建築、樹木溶合一體,而成為真正的「城市山林」。指柏軒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數株,有白皮鬆五棵,姿態蒼勁,皆成畫意。暗香疏影樓和問梅閣推窗可見三、五株梅,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尤其問梅閣中桌椅、吊頂都是梅花形,窗紋用冰梅紋,書畫內容亦與梅有關,與地上「冰壺」古井共同構成一幅思鄉的畫卷。更有文天樣《梅花詩》:「靜虛群動息,身雅一身清;春色憑誰記,梅花插座瓶」,借梅詠懷,體現了文天樣正氣凜然的高尚情操。山石間有六百年年銀杏一株,粗干老木,盤根錯節於石隙間,夏日濃蔭庇日。秋葉燦若織錦,成為獅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 獅子林作為元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贊譽】
據史載,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獅子林賜額「獅林寺」後,乾隆皇帝六游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匾額。乾隆還下令在北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內仿建了兩座獅子林。可見當年帝皇對獅子林情有獨鍾。
清代學者俞樾贊譽獅子林「五復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當代園林專家童俊評述獅子林假山「盤環曲折、登降不遑,丘壑宛轉,迷似迴文」。
·獅子林
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婁門內園林路,始建於元代,為元代園林的代表。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樓台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牆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禪師來到蘇州講經,受到弟子們擁戴。翌年(元代最後一位皇帝順帝至正二年),弟子們買地置屋為天如禪師建禪林。天如禪師因師傅中峰和尚得道於浙江西天目山獅子岩,為紀念自己的師傅,取名「獅子林」。亦因佛書上有「獅子吼」一語,且眾多假山酷似獅形而命名。
園建成後,當時許多詩人畫家來此參禪,所作詩畫列入「獅子林紀勝集」。天如禪師謝世以後,弟子散去,寺園逐漸荒蕪。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缽化緣於長安,重建獅子林聖恩寺、佛殿,再現興旺景象。至康熙年間,寺、園分開,後為黃熙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取名「涉園」。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遊至此,賜額「獅林寺」,後清乾隆皇帝六游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額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黃熙高中狀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園」。至清光緒中葉黃氏家道衰敗,園已傾圯,唯假山依舊。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0000平方米,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一,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國之美譽。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壑,如入深山峻嶺,恍惚迷離。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山腹中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邊。
獅子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園內多竹,竹間結茅的方丈禪窩,建有「冰壺進」、「玉鑒池」、「小飛虹(橋)」。主要建築有立雪堂、燕譽堂、卧雲室、見山樓、指柏軒、飛瀑亭、真趣亭、問梅閣等。
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奇巧、出神入化、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公元1917年,上海顏料巨商貝潤生(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叔祖父)從民政總長李鍾鈺手中購得獅子林,花80萬銀元,用了將近7年的時間整修,新增了部分景點,並冠以「獅子林」舊名,獅子林一時冠蓋蘇城。貝潤生原准備籌備開放,但因抗戰爆發而未能如願。公元1945年貝潤生病故後,獅子林由其孫貝煥章管理。解放後,貝氏後人將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園林管理處接管整修後,於公元1954年對公眾開放。
[編輯本段]球迷組織獅子林
成立於1968年的「獅子林」不僅是AC米蘭、也是義大利足球史上第一個極端球迷組織。2005年11月該組織解體,導致聖西羅南看台第二層陷入復雜局面,一些老球迷離開這里,新激進分子的加入更加劇了矛盾。AC米蘭球迷組織間的內訌不利於他們統一支持球隊,尤其是「獅子窩」的解散讓米蘭失去了四五千名最忠實、組織良好的球迷,他們做不成極端球迷,無法重歸南看台,因此大都不願再回到聖西羅看球。 重新洗牌的南看台缺乏此前的和諧,米蘭德比中相對於國際米蘭球迷的創意,AC米蘭球迷只有統一的紅黑色和一個標語(「只有一片旗幟——紅黑色」,似乎要證明南看台仍然統一),在聲勢上大敗於藍黑球迷。
[編輯本段]獅子園旅遊貼士:
開放時間:8:00——17:00(蘇州的園林園門關得都比較早,節假日也不例外,所以一定要注意開放時間)
交通線路:2、3、5路公交,游1、2路
旅遊順序:燕譽堂——小方廳——揖峰指柏軒——古五松園——湖山亭——花藍廳——真趣亭——石舫——暗香疏影樓——飛瀑亭——問梅閣——雙香仙館——扇亭——文天祥碑亭——御碑亭——修竹閣——立雪堂——出口

7. 蘇州四大名園的獅子林

簡介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為元代園林的代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樓台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牆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
布局
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牆深宅,曲廊環抱。以中部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亭,使得全園布局緊湊,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瓏,洞壑宛轉,曲折盤旋,如入迷陣,有「桃源十八景」之稱。洞頂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獅子起舞之狀。有含暉、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獅子峰為諸峰之首。園內建築以燕譽堂為主,堂後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後辟有小院,清新雅緻。

8. 獅子林是怎麼布局的

獅子林位於蘇州潘儒巷內,東靠園林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獅子岩,而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成長方形,面積約15畝,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牆峻宇,氣象森嚴。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盤旋、迂迴反復。園內建築,以燕譽堂為主,堂後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後辟有小院,清新雅緻。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運,一草一木別具神韻。

9. 西安西荷花園營業廳地址

陝西省西來安市西荷花園營業廳地源址為:碑林區勞衛路1號(西荷花園小區),營業時間:9:00-19:00,聯系方式:18681844161,您可乘坐205、35、6、106、613路公交車到太白路立交下車。

熱點內容
擺攤情人節 發布:2025-09-18 19:19:50 瀏覽:950
花藝店學習 發布:2025-09-18 19:19:50 瀏覽:28
以荷花致富的人 發布:2025-09-18 19:18:55 瀏覽:721
梅花中國畫圖片 發布:2025-09-18 19:13:56 瀏覽:834
短片百合 發布:2025-09-18 19:13:56 瀏覽:544
友家花卉 發布:2025-09-18 19:12:08 瀏覽:758
gmcc和櫻花哪個空調好 發布:2025-09-18 19:04:06 瀏覽:637
戶外大型盆景 發布:2025-09-18 19:02:37 瀏覽:783
盆景套路 發布:2025-09-18 18:55:12 瀏覽:458
常見家有綠植 發布:2025-09-18 18:54:58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