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柳壕溝荷花

柳壕溝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4-26 18:21:05

㈠ 四面荷花三面柳全詩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這是一副對聯,不是古詩。是版清代劉鳳權誥描繪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1)柳壕溝荷花擴展閱讀

大明湖,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稱「歷水陂」,唐時又稱蓮子湖。北宋文學家曾鞏稱「西湖」、「北湖」。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

大明湖歷史悠久,紀念古人政績、行蹤的建築以及自然景觀很多,諸如歷下亭、鐵公祠、小滄浪、北極閣、匯波樓、南豐祠、遐園、稼軒祠等,引得歷代文人前來憑吊、吟詠。唐代以後的歷代詩人,都留下了著名的詩篇。

解放後,於1957年正式闢建成公園,幾經修繕美化,成為濟南市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㈡ 【蘆花盪】作者、文章結構、寫作背景

參考: http://www.newxue.com/kewen/1241608438758.html《蘆花盪》課文背景知識 1、作家作品: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1944年去延安學習,發表了《荷花澱》、《蘆花盪》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長篇小說有《風雲初記》,中篇小說有《鐵木前傳》,另外《白洋淀記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澱》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識,視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2、背景知識:白洋淀在河北省安新縣,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淀組成,佔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交錯,足有兩三千條,有數不清的塊狀葦田和左盤右旋的迷宮似的水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白洋淀蘆葦叢蔽,淀與淀之間壕溝相連,成為白洋淀人民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有利條件,為抗日根據地之一。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組織的抗日武裝力量「雁翎隊」以蘆葦做掩護,乘小船來往於葦田壕溝,神出鬼沒,殲滅敵人,襲擊日軍汽艇,粉碎了敵人用津保航線運輸軍用物資掃盪晉察冀邊區抗日根據地的企圖。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白洋淀回到人民手中,隨著「雁翎隊」英雄事跡的傳頌和以白洋淀軍隊抗日為題材的小說《新兒女英雄傳》、《荷花澱》等文學作品的廣泛傳播,白洋淀已馳名中外,家喻戶曉。

㈢ 河北必玩十大景區有哪些推薦一下吧!

1、河北承德避暑山莊(AAAAA級)

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145元、平季(11月1日-3月31日) 90元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

2、河北淶水野三坡景區(AAAAA級)

門票: 百里峽115元、印象野三坡160元、魚谷洞65元、百里峽漂流98元、白草畔60元、野三坡漂流98元、龍門天關50元、拒馬河溶洞漂流150元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野三坡風景區

3、河北平山西柏坡景區(AAAAA級)

門票:免費,需在景區遊客中心處免費領票入內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村

4、河北安新白洋淀景區(AAAAA級)

門票:入淀門票(必購)40元、白洋淀大觀園50元、白洋淀文化苑50元、異國風情園40元、休閑島40元、白洋淀之窗鴛鴦島40元、元妃荷園20元、漁人樂園20元、王家寨民俗村15元、水上游樂園40元、嘎子印象40元、

船票:大遊艇(20人)450元、小遊艇(5人)200元、人工木船(6人)120元、快艇(12人)310元、大環保(80人)980元、環保船(52人)800元、中環保(48人)700元、小環保(33人)600元、中畫舫(35人)540元、大畫舫(50人)600元、

地址:雄安新區安新縣境內

5、河北遵化清東陵景區(AAAAA級)

門票:152元

地址:河北唐山市遵化縣馬蘭峪西的昌瑞山下

6、河北省涉縣媧皇宮景區(AAAAA級)

門票:80元

地址: 河北邯鄲市涉縣索堡鎮

7、河北淶源白石山景區(AAAAA級)

門票:150元、玻璃棧道10元、十瀑峽景區35元、仙人峪景區35元、空中草原景區40元、泰山宮、興文塔5元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城南15公里處

8、河北永年廣府古城景區(AAAAA級)

門票:100元

地址: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廣府鎮。

9、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景區(AAAA級)

門票:鴿子窩公園22元、碧螺塔酒吧公園100元、老虎石公園8元、聯峰山30元、怪樓奇園15元、集發觀光園33元、海濱國家森林公園30元

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東部沿海區域

10、河北秦皇島山海關景區(AAAA級)

門票:天下第一關40元、老龍頭50元、一關古城體驗游50元、鍾鼓樓10元、迎恩樓10元、望洋樓10元、王家大院30元、山海行宮40元、老龍頭山海關行宮龍園聯90元

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㈣ 柳永望海潮賞析

柳永《望海潮》賞析

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賞析一】

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開頭三句,入手擒題,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首先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 。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內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緻。「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雲樹」三句,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盪。「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並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琅滿目,暗寫商人比誇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於宋初已十分秀麗。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里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的兩種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煉,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徵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盪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著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說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采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

接著詞人寫達官貴人在此游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於山水之間。「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這首詞的結束語。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攏。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誇示於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在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字組成的片語,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誇張的語氣,有助於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

【賞析二】

《望海潮》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制的,大概取意於杭州是觀潮勝地。

錢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經濟繁榮,生活富足。在這首詞里,柳永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起筆便大開大闊,直起直落。兩個四字對句,氣勢博大,力量非凡。「東南」,就方向言;「三吳」,就地點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間浩瀚、面積廣大,給人以開闊之感,引起人的閱讀期待:是何處如此占盡天時地利?下句緊接著作了回答:「錢塘自古繁華。」「自古」突出了杭州歷史悠久,繁華富庶。

接下來,詞人如數家珍般一一細數杭州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以下三句分別就首句中的「都會」、「形勝」、「繁華」,作出形象的說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緻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眾多,未必是確數。「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視線從城內轉到錢塘江邊,來寫「形勝」。高聳入雲的古樹圍繞著江堤,洶涌的江濤象發了怒一樣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壯闊的錢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鏡頭移近,來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寶石遍陳於市,家家戶戶綾羅盈櫃,人們的衣飾更是鮮麗豪華,競相鬥艷。「列」、「盈」、「競」把經濟繁榮、生活富庶奢華落到了實處。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錦山秀水實在是清麗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麗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盪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盪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嬉嬉釣叟蓮娃」,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蓮的孩童喧鬧嬉戲。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閑暇時,品酒賞音,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願,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誇」,又使這祝願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贊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誇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為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為實吧!(蔣雅雲) 。

【賞析三】

《望海潮》也是柳永詞中廣泛傳誦的名篇。

錢塘(今浙江杭州市),從唐代開始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進一步的發展。柳永在杭州生活過一個時期,對杭州的山水名勝、風土人情有著親身的體驗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這首詞里,他能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西湖的美景,錢江潮的壯觀,杭州市區的繁華富庶,當地上層人物的享樂,下層人民的勞動生活,都一一注於詞人的筆下,塗寫出一幅幅優美壯麗、生動活潑的畫面。這畫面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描畫出杭州的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當時當地的風土人情。

據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這首詞是柳永呈獻給舊友孫何的作品。孫何當時任兩浙轉運使,駐節杭州。詞中「千騎擁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孫何而言。由於是呈獻杭州官長之作,詞中不免對當時的杭州做誇張描寫,也免不了要用恭維應酬的話語作結。但是,更主要的是,透過「競豪奢」這樣的表面現象,讀者還可以看到「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盈實富庶,「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的輕快歡欣,以及「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的風流瀟灑。這一切,都只能產生在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辛勤勞動所創造出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基礎之上。「重湖疊山獻」,「煙柳畫橋」,也並非天然生就,而是勞動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結果。「雲樹繞堤沙」,「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也無一不是勞動人民辛勤的雙手造就。當時,柳永對此大加贊賞並引以為自豪。今天,我們讀這樣的詞作也不應求之過苛,甚至指責他「掩蓋了當時的階級矛盾與貧富懸殊」,而是應當從詞里所提供的畫面中去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從而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贊語由來已久,這並非溢美之詞。

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是相當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徵的事物,用飽蘸激情而又帶有誇張的筆調,寥寥數語便筆底風生,迷人的西湖與錢塘勝景便展現在讀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畫錢塘的「形勝」與「繁華」,大筆濃墨,高屋建瓴,氣象萬千。寫法上由概括到具體,逐次展開,步步深化。如,開篇三句點出了「形勝」、「都會」與「繁 華」,但終究是概括性的直陳,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繼之而來的下面九句,便緊緊圍繞這六個字,做形象的鋪寫,境界立即展開:「煙柳畫橋」三句寫的是「都會」,「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等則側重於刻畫「形勝」,而「市 列殊璣,戶盈羅綺」則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華.下片,側重於描繪西湖的美景、歡樂的游賞與勞動生活。寫法上著眼於「好景」二字,尤其側重於「好景」中出現的人。「重湖」三句描繪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語,是千古迷人的麗句。「羌 管弄晴」三句寫的是下層人民,「千騎擁高牙」三句寫的是州郡長官。結尾又以贊美的口吻收束。

除飽滿的感情與適度的誇張以外,詞的語言,音律,詞調也與詞的內容結合得恰到好處。《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創的,詞牌與詞的內容以及地域性特點密切結合。上片寫形勝之地和錢江潮的壯觀,詞中用「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有氣勢的語言,詞句短小,音調急促,彷彿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而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時,文字優美,詞句變長,節奏平和舒緩,終於出現了「三 秋桂子」這樣干秋傳誦的佳句,繼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斷地加以點染,美麗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曠神怡了。

這是一首藝術感染力很強的詞。相傳後來金主完顏亮聽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後,便羨慕錢塘的繁華,從而更加強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為此,宋人謝驛(處厚)還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豈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見羅大經《鶴林玉露》)說金主亮因受一首詞的影響而萌發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產生這一傳說,卻可以印證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是很強的。作為高級官僚的范縝對柳永這首詞也極端贊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鎮壓翰苑十餘載,不能出一語詠歌,巧於耆卿詞見之。」( 見《方輿盛覽》)柳永擴大了詞的內容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他的詞反映了都市的繁華與山川的壯麗。除歌詠杭州以外,柳永的詞還歌詠過蘇州(《木蘭花慢》、《瑞鷓鴣》)。揚州(《臨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陽(《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傾杯樂》、《透碧霄》)等。為宋代都市繁榮留下了形象的畫面。

㈤ 蘆花盪寫作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埋伏在蘆花盪。老頭兒負責突破封鎖線,把追隨革命隊伍的青年們送入葦塘和運送糧草。

㈥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參差十萬人家,誰知道全詩和作者

望海潮》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制的,大概取意於杭州是觀潮勝地。

錢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經濟繁榮,生活富足。在這首詞里,柳永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起筆便大開大闊,直起直落。兩個四字對句,氣勢博大,力量非凡。「東南」,就方向言;「三吳」,就地點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間浩瀚、面積廣大,給人以開闊之感,引起人的閱讀期待:是何處如此占盡天時地利?下句緊接著作了回答:「錢塘自古繁華。」「自古」突出了杭州歷史悠久,繁華富庶。

接下來,詞人如數家珍般一一細數杭州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以下三句分別就首句中的「都會」、「形勝」、「繁華」,作出形象的說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緻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眾多,未必是確數。「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視線從城內轉到錢塘江邊,來寫「形勝」。高聳入雲的古樹圍繞著江堤,洶涌的江濤象發了怒一樣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壯闊的錢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鏡頭移近,來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寶石遍陳於市,家家戶戶綾羅盈櫃,人們的衣飾更是鮮麗豪華,競相鬥艷。「列」、「盈」、「競」把經濟繁榮、生活富庶奢華落到了實處。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錦山秀水實在是清麗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麗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盪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盪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嬉嬉釣叟蓮娃」,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蓮的孩童喧鬧嬉戲。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閑暇時,品酒賞音,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願,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誇」,又使這祝願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贊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誇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為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為實吧!

㈦ 三秋」極言桂花飄香時間之長,整個三秋季節都有桂花飄香;「十里」是指荷花種植

1.C;2.B;3.D; (1) C項,「怒濤」二句,寫的是錢塘江。 (2) B項,「三秋」指秋季,「三秋桂子」與「十里荷花」本非一時花木,不是實寫。 (3) D項,突出杭州的富庶繁華不假,但能夠窮奢極侈的不是一般市民。

㈧ 古詩《望海潮》原文及意思

望海潮·洛陽懷古
望海潮

【宋】秦觀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花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
煙暝酒旗斜。
但倚樓極目,極見棲鴉。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簡析】

此詞一題"洛陽懷古",非是。詞中提到金谷、銅駝等地,系虛似洛陽、實寫汴京,虛虛實實,乃有憂讒畏譏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漸稀,冰河解凍,年華暗換,又到早春時節,然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結皆撫今,中間插入追昔內容。記憶越是美好,越是富於情趣,眼前景越是難堪,詞意也越耐咀嚼。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於舊黨,被目為元佑黨人,紹聖後累遭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與詞風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主要詞作】

鵲橋仙(纖雲弄巧) 望海潮·洛陽懷古(梅英疏淡)
踏莎行(霧失樓台)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
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 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滿庭芳(山抹微雲) 千秋歲(水邊沙外)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回答者:蜣螂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6-14 20:23

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賞析一】

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開頭三句,入手擒題,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首先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內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緻。「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雲樹」三句,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盪。「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並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琅滿目,暗寫商人比誇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於宋初已十分秀麗。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里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的兩種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煉,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徵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盪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著一 「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說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采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

接著詞人寫達官貴人在此游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於山水之間。「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這首詞的結束語。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攏。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誇示於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在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字組成的片語,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誇張的語氣,有助於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

【賞析二】

《望海潮》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制的,大概取意於杭州是觀潮勝地。

錢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經濟繁榮,生活富足。在這首詞里,柳永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起筆便大開大闊,直起直落。兩個四字對句,氣勢博大,力量非凡。「東南」,就方向言;「三吳」,就地點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間浩瀚、面積廣大,給人以開闊之感,引起人的閱讀期待:是何處如此占盡天時地利?下句緊接著作了回答:「錢塘自古繁華。」「自古」突出了杭州歷史悠久,繁華富庶。

接下來,詞人如數家珍般一一細數杭州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以下三句分別就首句中的「都會」、「形勝」、「繁華」,作出形象的說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緻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眾多,未必是確數。「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視線從城內轉到錢塘江邊,來寫「形勝」。高聳入雲的古樹圍繞著江堤,洶涌的江濤象發了怒一樣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壯闊的錢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鏡頭移近,來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寶石遍陳於市,家家戶戶綾羅盈櫃,人們的衣飾更是鮮麗豪華,競相鬥艷。「列」、「盈」、「競」把經濟繁榮、生活富庶奢華落到了實處。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錦山秀水實在是清麗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麗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盪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 「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盪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嬉嬉釣叟蓮娃」,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蓮的孩童喧鬧嬉戲。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閑暇時,品酒賞音,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願,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誇」,又使這祝願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贊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誇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為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為實吧!(蔣雅雲)
《望海潮》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制的,大概取意於杭州是觀潮勝地。

錢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經濟繁榮,生活富足。在這首詞里,柳永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起筆便大開大闊,直起直落。兩個四字對句,氣勢博大,力量非凡。「東南」,就方向言;「三吳」,就地點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間浩瀚、面積廣大,給人以開闊之感,引起人的閱讀期待:是何處如此占盡天時地利?下句緊接著作了回答:「錢塘自古繁華。」「自古」突出了杭州歷史悠久,繁華富庶。

接下來,詞人如數家珍般一一細數杭州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以下三句分別就首句中的「都會」、「形勝」、「繁華」,作出形象的說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緻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眾多,未必是確數。「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視線從城內轉到錢塘江邊,來寫「形勝」。高聳入雲的古樹圍繞著江堤,洶涌的江濤象發了怒一樣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壯闊的錢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鏡頭移近,來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寶石遍陳於市,家家戶戶綾羅盈櫃,人們的衣飾更是鮮麗豪華,競相鬥艷。「列」、「盈」、「競」把經濟繁榮、生活富庶奢華落到了實處。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錦山秀水實在是清麗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麗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盪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 「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盪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嬉嬉釣叟蓮娃」,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蓮的孩童喧鬧嬉戲。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閑暇時,品酒賞音,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願,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誇」,又使這祝願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贊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誇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為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為實吧!(蔣雅雲)

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譯文]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雲的大樹環繞著沙堤,怒濤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緻,回京陞官時向人們誇耀。

【賞析一】

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開頭三句,入手擒題,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首先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 。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內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緻。「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雲樹」三句,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盪。「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並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琅滿目,暗寫商人比誇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於宋初已十分秀麗。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里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的兩種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煉,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徵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盪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著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說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采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

接著詞人寫達官貴人在此游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於山水之間。「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這首詞的結束語。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攏。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誇示於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在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字組成的片語,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誇張的語氣,有助於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

望海潮·洛陽懷古
望海潮

【宋】秦觀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花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
煙暝酒旗斜。
但倚樓極目,極見棲鴉。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簡析】

此詞一題"洛陽懷古",非是。詞中提到金谷、銅駝等地,系虛似洛陽、實寫汴京,虛虛實實,乃有憂讒畏譏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漸稀,冰河解凍,年華暗換,又到早春時節,然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結皆撫今,中間插入追昔內容。記憶越是美好,越是富於情趣,眼前景越是難堪,詞意也越耐咀嚼。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於舊黨,被目為元佑黨人,紹聖後累遭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與詞風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主要詞作】

鵲橋仙(纖雲弄巧) 望海潮·洛陽懷古(梅英疏淡)
踏莎行(霧失樓台)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
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 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滿庭芳(山抹微雲) 千秋歲(水邊沙外)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回答者:蜣螂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6-14 20:23

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賞析一】

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開頭三句,入手擒題,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首先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內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緻。「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雲樹」三句,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盪。「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並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琅滿目,暗寫商人比誇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於宋初已十分秀麗。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里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的兩種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煉,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徵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盪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著一 「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說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采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

接著詞人寫達官貴人在此游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於山水之間。「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這首詞的結束語。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攏。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誇示於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在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字組成的片語,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誇張的語氣,有助於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

望海潮
望海潮
*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
△△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最後兩句可換成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說明:望海潮詞牌,一百零七字,雙調,上闕五平韻、下闕六平韻,一韻到底。

望海潮
作者: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1都會,錢塘2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3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4。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5誇。

全部注釋

1.三吳:指吳興郡、吳郡、會稽郡,此處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區。五代吳越建都於此。

2.錢塘:即杭州,古屬吳郡。

3.重湖疊巘:西湖以白堤為界,分里湖和外湖,故稱重湖。疊巘:指層層疊疊的山巒。

4.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5.鳳池:即鳳凰池,為皇帝禁苑中池沼。詞中泛指朝廷。

在詞史上,柳永是較早把城市題材寫進詞里的人。如他的《拋球樂》便將汴京清明時節的繁盛景象、芳郊名園的歌舞嬉戲和茶樓酒館的解貂買醉,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堪稱詞中的"清明上河圖"。北宋范鎮曾很有感慨地說:"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鎮在翰苑十餘載,不能出一語詠歌,乃於耆卿詞見之"(祝穆《方輿勝覽》引)。可見柳永在都市題材上的開拓之功。

這首《望海潮》是他城市詞中的扛鼎之作。羅大

㈨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擴寫成現代文

譯文: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雲的大樹環繞著沙堤,怒濤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緻,回京陞官時向人們誇耀。

原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9)柳壕溝荷花擴展閱讀:

賞析:

上片重在寫杭州形勢之勝,湖山秀美,江海壯麗,錢塘江潮的壯觀,街市繁華,士民殷富。「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起首三句從地理和歷史兩個方面,抓住「形勝」和「繁華」兩個特點,對杭州做了高度概括。「形勝」,指地理形勢重要、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地方。「三吳」,舊以吳興、吳郡,會稽為三吳,或稱吳興,丹陽、會稽為三吳。這里泛指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都會」,大城市。杭州是這一地區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稱為「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一句縱觀今古,交代了杭州悠久的歷史,錢塘,即杭州。杭州是一座歷史古城,早先春秋時代,它就是吳、越爭霸之地,秦代設置錢塘縣,隋朝改設杭州,五代時吳越國建都於此,發展為東南第一州,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以及「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這幾句,側重描繪「繁華」;「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幾句,側重寫「形勝」「煙柳畫橋」是說柳色如煙,彩橋如畫。春日的柳樹,像一片嫩綠的薄薄的輕紗,掩映著一座座精美的橋梁。「風簾」,擋風的簾子。「翠幕」,綠色的帷幕。

「參差」,長短高低不齊,這里是形容城市房屋鱗次櫛比,高矮不一。「十萬人家」是說人煙稠密。雖說是個約數,但並非誇張。「市列珠璣」,是說市面上陳列著各種珍貴的物品。「市」,指貿易的場所。「戶盈羅綺」,是說家家戶戶盈箱滿櫃的綾羅綢緞。羅綺,有花紋的絲織品。「竟豪奢」是說人人競誇精美的服飾,比賽豪華闊氣。

以上這些句子,作者選取了畫橋、翠幕、珠璣、綺羅等形容「三吳都會」的物阜民豐。「雲樹」,「怒濤」,「天塹」三句,是寫壯闊雄奇的錢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樹木,護繞著江堤,堤外,奔騰的江水翻捲起狂波怒濤,真是一道寬闊險阻的天然屏障。

「雲樹」,形容樹木的茂密高大,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綠色的雲影。「霜雪」形容波濤捲起的白色浪花。「天塹『,天然的壕溝,多用以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無涯「,無邊無際。錢塘江扛口呈喇叭狀,放眼望去,江海一片,寬闊無邊。

熱點內容
格蘭花格21年 發布:2025-09-19 22:55:43 瀏覽:467
鏗鏘玫瑰口號 發布:2025-09-19 22:55:41 瀏覽:266
今年一個人過七夕節 發布:2025-09-19 22:54:25 瀏覽:187
七夕鑽展圖 發布:2025-09-19 22:46:40 瀏覽:613
海棠的報價 發布:2025-09-19 22:46:39 瀏覽:980
三亞海棠灣有啥好玩的 發布:2025-09-19 22:37:02 瀏覽:975
花卉四季開 發布:2025-09-19 22:12:37 瀏覽:428
趙海棠設計 發布:2025-09-19 22:03:05 瀏覽:860
捧紫丁香 發布:2025-09-19 22:00:59 瀏覽:836
華家池的荷花 發布:2025-09-19 21:55:46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