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茶壺

蘭花茶壺

發布時間: 2022-04-24 07:20:39

1. 求一首寫蘭花 暗喻想念一個人的詩 急 我要刻在茶壺上

《蘭》
雲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涼風動夙夜,佳人惠然求。

2. 蘭花瓷茶壺的自述 作文 急急急急急急

有一個很傲氣的茶壺為自己的瓷感到驕傲,為自己的長嘴巴驕傲,為自己的寬把手驕
傲。他前後都有點東西;前邊是壺嘴,後邊是把手,他總是講這個。可是他總不提他的蓋
子,原來蓋子被摔碎過,是粘起來的,算是缺點,而一個人是不樂於談自己的缺點的。可是
別的東西卻是要說的。杯子、奶油罐和糖罐,整套茶具記得茶壺蓋的脆弱當然比記得他漂亮
的壺嘴和講究的把手要清楚得多。茶壺很明白這一點。「我知道他們!」他在心裡說,「我
當然也知道我的缺點,而且我也承認,這裡面有我的虛心、我的謙讓。缺點我們都是有的,
但大家也有自己的天賦。杯子有把,糖罐有蓋,我既有把又有蓋,前面還有一個他們決不會
有的東西。我有一個嘴巴,它使我成了茶桌上的皇後。糖罐和奶油罐負有責任,是增加美味
的女僕,而我是付出者,是女主人。我把幸福分給人類中的口渴者。在我的體內,中國茶葉
泡在滾開的毫無味道的水中。」
這些都是茶壺在他血氣方剛的青年時代說的。他立在擺好茶具的桌上,一隻最纖秀的手
把他揭開。不過長著最纖秀的手的人卻很笨拙,茶壺掉了下去,壺嘴折了,壺把斷了,蓋子
就不值一提了,關於他已經講得夠多的了。茶壺暈乎乎地躺在地上,沸水從裡面流了出來,
他摔的這一跤是很重的,最糟的是,他們笑他,而不是笑那笨拙的手。
「這事我會永遠記住的!」茶壺後來在談到自己的生活經歷時說。「我被人稱為殘廢,
被人擱到了旮旯里。後來當一位老婦人來要飯的時候,又被送給了她。我淪入貧寒,站在那
里不知所措,里外都如此。不過,就在我這樣站立的時候,我的生活開始好轉。可是,我原
來是那樣,現在卻變成了完全不同的另一樣。我的身體裡面裝進了土,對一個茶壺來說,就
是被埋掉了。不過,土裡放了一個球莖。誰放的,誰給的,我不知道。但不容置疑的是,它
代替了中國茶葉和滾開的水,代替了被摔斷的把兒和嘴兒。球莖躺在土裡,躺在我身體里。
它成了我的心臟,我的活心臟。我以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心臟。我有了生命,有了力量,有
了精神。脈搏跳動起來了,球莖發了芽,很快就有思想有感覺了。它開放出花,我看到了
它,我扶持著它,在它的美貌中我忘卻了自己。為別人忘掉自己是幸福的!它沒有感謝我,
沒有想到我――它受人羨慕和稱贊。我非常高興,它必定也一樣高興。有一天我聽說它該換
個好一些的花盆。有人攔腰打我,我痛極了,可是花到了一個好一些的花盆裡,我被扔到了
院子里,成了一堆舊碎片躺在那裡。但是我的記憶還在,它是不會喪失的。」

3. 泡茶壺和茶杯哪個好

喝茶的茶具那麼多,到底是蓋碗好還是茶壺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對比一下。
【蓋碗與茶壺泡茶的區別】
從茶湯上來看,用茶壺泡的鐵觀音湯色比用蓋碗泡的湯色深。用蓋碗泡的茶可以聞蓋香,這也是喝鐵觀音最享受的一刻。
蓋碗的香味是蘭花香和甜香,蓋碗是不會吸收味道的,如果有雜味的話,一聞就能聞出來,茶壺蓋的香味是花果香,茶壺比較容易吸收味道,前者比較容易接受,後者比較沉穩持久,當蓋碗的香味散了,壺蓋還有茶香。
茶壺泡出來的茶比蓋碗泡出來的茶濃郁,但是杯底香比蓋碗持久很多。
【對比結果】
在同樣的投茶量,水溫,浸泡時間的情況下,茶壺比瓷的蓋碗更能有效地發揮茶性,使茶的滋味更加好的被體現出來。推斷原因應該是茶壺保溫性強,散熱慢,幫助茶葉釋放溶出物。蓋碗相對散熱較快,當水注入蓋碗時,冷卻了的蓋碗和茶葉表面會吸收部分熱力,減低水溫,降低溶出物的釋放,減少醇厚感;
蓋香來說蓋碗略勝一籌,蓋碗可以散發部分熱氣,減少聞覺刺激,使蓋香聞起來更加香。茶壺吸香,會吸收部分茶香,聞起來比蓋碗遜色;
蓋碗使用清理,觀看葉底都比茶壺方便,估計也是大部分的人喜歡用蓋碗泡茶的原因;
操作角度看,頭幾水蓋碗比較燙手容易摔壞;茶壺就相對容易上手,但清洗麻煩,在清理的時候容易摔。從清洗角度來考慮,用蓋碗比較方便。

4. 請問魏蘭花的紫砂壺能值多少錢

魏蘭花,著名陶藝家,油畫家,先師承著名高級工藝美術師開四海學習書法、雕刻。後師版從高級工藝美術師權學習紫砂壺藝,擅長素器、光貨,以造型簡潔明快、得體大方、線條剛柔相濟、舒展順暢且具書卷氣息。在傳統作品上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手法老道,使作品的形、神、氣三方面較為突出。作品在全國工藝博覽會多次獲獎。在東南亞地區有很高的聲譽,受到海內外收藏家的青睞,多次在國內外獲獎,深受藏家的喜愛。具體還是要看實物或圖片。

5. 蘭花的故事

蘭花的傳說
楚懷王年間,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職罷官。他回到了家鄉歸州,即今湖北省秭歸縣,住在牛肝馬肺峽
的南岸,於仙女山下的九畹溪邊,辦起一所學堂,親自教授弟子。傳說《離騷》中「余既滋蘭之九畹兮」 的詩句,就是出自於此。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
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道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是關於蘭花眾多的名貴品種中的一種梅花瓣型的宋梅。
清朝乾隆年間,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宋家店,有個以經營茶葉、棉布為業的商人叫宋錦旋。由於他經營得法,十幾年下來,便成了當地聞名的富戶。
宋錦旋由於出身寒苦,故很能體諒貧苦的鄉鄰,經常會接濟他們,而平日自己卻是粗茶淡飯,仍然過著清苦日子,但他也有一種嗜好,那就是愛蘭、采蘭、養蘭,常常為了得到一盆好蘭而不惜花費重金。他家住山區,春天裡,每當經營餘暇的舊子,他就上山找蘭花。但盡管他每年都上山尋覓,卻始終沒能找到一株好蘭花。
有一年初春的一個夜晚,宋錦旋獨自躺在床上,想著明早要上山覓蘭花去,但想到好花難得,正苦苦尋思該去何處去找,不覺頭腦發蒙,睡意上來。朦朦朧朧中,他忽然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婆婆,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將女孩托給宋家當奴婢。宋錦旋細細打量,見女孩長得清秀俊美。經交談才知女孩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老婆婆是她的鄰居,出於好心,想幫這女孩找條生路。聽說宋錦旋心腸好,才特地帶她來投奔宋家的。宋錦旋當即點頭答應收養這女孩為義女。接著,老婆婆就作揖告別了。瞬間一聲春雷轟隆作響,把宋錦旋驚醒,他才知道剛才只是一場春夢。
第二天,宋錦旋仍舊上山采蘭。他尋遍一座山又翻過一座山,直到太陽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蘭。他只好拖著兩條疲憊的腿緩緩下山。不小心時他被一塊石頭絆倒,摔了個仰面朝天。他慢慢坐起來,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陽中,身旁有一小叢蘭草在微風中輕輕抖動,再仔細一看:那半弧形的葉子剛柔相濟,散發出清幽的香味,確實與眾不同,中間還長著個花蕊哩。他小心挖出,回家忙栽在盆里。
不到半個月,蘭蕊抽長開花了,花朵高過蘭葉,花瓣圓潤頭帶尖鋒,劉海舌,十分裊娜,還發出陣陣清幽香味,確是蘭中珍品。宋錦旋如獲至寶,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燈下還細細看,人就像如痴如醉般地愉快。突然,他心頭一閃,想起半個月前的那個夢,啊,他明白了:這蘭花的花形葉形,如砒楚楚動人,不就是夢中所見的那個女孩嗎?如此看來,那老婆婆就是送蘭花的仙子了。宋錦旋從此更精心地培育著這蘭花,並不斷地讓它繁衍生息,又給它取名為「宋梅」。

蘭花的傳說

從前,在大別山一個深幽谷里住著婆媳兩個人。婆婆總是誣賴童養媳蘭姑娘好吃懶做,動不動就不給她吃喝,還罰她乾重活。
一天早上,蘭姑娘在門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鍋台上的一塊糍粑被貓拖走了。惡婆一口咬定是蘭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認。逼供不出,就把蘭姑娘毒打一頓,又罰她一天之內要舂出九斗米,蘭姑娘只得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動那沉重的石碓。
太陽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沒沾牙的蘭姑娘又飢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順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裡嚼著。
惡婆一聽石碓不響,跑出來一看,氣得雙腳直跳:"你這該死的賤骨頭,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拿來起木棒打得蘭姑娘暈倒在地。惡婆並不解恨,還說蘭姑娘是裝死嚇人。
她又扯下蘭姑娘裹腳帶,將她死死的捆在石碓的扶樁上,然後撬開蘭姑娘的嘴巴,拽出舌頭,拔出簪子,狠命地在蘭姑娘的舌頭上亂戳一氣,直戳得血肉模糊......
可憐的蘭姑娘,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蘭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長出了一棵小花,淡妝素雅,玉枝綠葉,無聲無息地吐放著清香。人們都說這花是蘭姑娘的化身,捲曲的花蕊象舌頭,花蕊上綴滿的紅斑點是斑斑的血痕。這就是關於蘭花的傳說。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
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說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
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
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6. 這個紫砂壺上刻的什麼字

以此為准,下面的那個是:一簾煙雨入畫圖。

7. 國寶茶具有哪些以及茶具的介紹

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又富藝術之美。所以,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在中國飲茶的發展史上,無論是飲茶習俗,還是茶類加工,都經歷了許多變化。作為飲茶用的專用工具,必然也有一個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主要的茶具種類如下: 1.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為別樹一幟的優秀茶具,明代大為流行。紫砂壺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採用當地的紫泥、紅泥、團山泥摶制焙燒而成。由於成陶火溫高,燒結密緻,胎質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經久使用,還能汲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餿﹔即使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如有必要,甚至還可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燉。紫砂茶具還具有造型簡練大方,色調淳樸古雅的特點,外形有似竹結、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桃溪客語》說陽羨(即宜興)瓷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可見其名貴。明文震享《長物志》記載: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2.瓷器茶具 我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1)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鎮的瓷器最為著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茶具也各具特色。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趙恆下令在浮梁縣昌南鎮建辦御窯,並把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到元代,景德鎮的青花瓷聞名於世,並遠銷國外。(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晉代開始發展,那時青瓷的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宋朝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了鼎盛時期,生產各類青瓷器,包括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甌江兩岸盛況空前,群窯林立,煙火相望,運輸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榮的景象。(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鬥茶之風盛行,鬥茶者根據經驗認為建安所產的黑瓷茶盞用來鬥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宋蔡襄《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這種黑瓷兔毫茶盞,風格獨特,古樸雅緻,而且瓷質厚重,保溫性能較好,故為鬥茶行家所珍愛。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於清代,主要產於福建福州一帶。福州生產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銀等品種,特別是創造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以後,更加鮮麗奪目,逗人喜愛。 4.玻璃茶具 在現代,玻璃器皿有較大的發展。玻璃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態各異,用途廣泛。玻璃杯泡茶,茶湯的鮮艷色澤,茶葉的細嫩柔軟,茶葉在整個沖泡過程中的上下穿動,葉片的逐漸舒展等,可以一覽無余,可說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特別是沖泡各類名茶,茶具晶瑩剔透,杯中輕霧縹緲,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賞心悅目,別有風趣。而且玻璃杯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玻璃器具的缺點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燙手。 5.金屬茶具 用金、銀、銅、錫等金屬製作的茶具,尤其是錫作為貯茶器具材料有較大的優越性。錫罐多製成小口長頸,蓋為筒狀,比較密封,因此對防潮、防氧化、防光、防異味都有較好的效果。唐代時皇宮飲用顧渚茶,金沙泉,便以銀瓶盛水,直送長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但單造價較昂貴,一般老百姓無法使用。 6.竹木茶具 在歷史上,廣大農村,包括產茶區,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價廉物美,經濟實惠,但現代已很少採用。至於用木罐、竹罐裝茶,則仍然隨處可見,特別是作為藝術品的黃陽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種饋贈親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中國歷史上還有用玉石、水晶、瑪瑙等材料製作的茶具,但總的來說,在茶具史上僅居很次要的地位。因為這些器具製作困難,價格高昂,並無多大實用價值,主要作為擺設,用來顯示主人富有而已。

8. 掛畫里蘭花茶壺有什麼寓意

畫裡面的蘭花茶壺的寓意是表現一種起伏的寓意,你就說它的寓意非常好還不錯能夠保證表現一個人的清高的自信。

9. 吳君蘭紫砂壺發現有三個底款:「吳君蘭制」,「君蘭陶藝」,第三個是「吳君蘭」➕一朵蘭花。

吳君蘭壺底款是君蘭陶藝,有特製款,有拼音,壺把手篆書吳字款,蓋內有君蘭及吳字款。齊全為真品,具上述款型年份相對早。

10. 紫砂壺刻蘭花配什麼字

寧靜致遠、蕙質蘭心等富有禪意的字、成語或者古詩都可以。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其製作始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從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六瓣圓囊壺,到季漢生創意設計、曹安祥製作的。同時能泡兩種茶水的紫砂鴛鴦茶器-中華龍壺,再到佛門紫砂藝術家延芫製作的-法乳壺,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在壺的欣賞性上下足功夫。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結合,紫砂壺才彌足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氣息,這就增加了紫砂壺高貴不俗的雅韻。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熱點內容
花卉樹木大全 發布:2025-09-20 08:43:55 瀏覽:228
櫻花樹圖動漫 發布:2025-09-20 08:43:20 瀏覽:531
貓侍櫻花 發布:2025-09-20 08:43:04 瀏覽:895
蘭蘭花花 發布:2025-09-20 08:41:04 瀏覽:954
梅花妝由來 發布:2025-09-20 08:39:06 瀏覽:13
荷花窗花 發布:2025-09-20 08:37:45 瀏覽:92
櫻花胎座 發布:2025-09-20 08:30:01 瀏覽:441
一葉蘭盆栽 發布:2025-09-20 08:22:40 瀏覽:351
櫻桃柿盆栽 發布:2025-09-20 08:22:29 瀏覽:395
桌上小插花 發布:2025-09-20 08:21:57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