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梨網蝽
⑴ 西府海棠怎麼養護
西府海棠喜光,耐寒,忌水澇,忌空氣過濕,較耐乾旱,對土質和水分要求不嚴,最適生於肥沃、疏鬆又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兩府海棠可用嫁接、分株、根插、壓條等方法繁殖。嫁接通常採用野海棠或山荊子作砧木。枝接或芽接均可,枝接於2~3月進行,芽接在8~9月進行。根插宜在2~3月進行,選取粗1厘米左右,長7~10厘米的根插入土中約3/4,成活率很高。分株和壓條都宜在春季進行,容易成活。
西府海棠的造型加工常採用蟠扎與修剪相結合,加工時期以冬季落葉後至春季發芽前為宜。梅雨時期新枝生長已較成熟,且枝條彈性較大,也適於剪扎加工。2~3年生幼苗即可開始加工,此時可塑性大,操作也較容易。採取棕絲、金屬絲並用為好,對主幹和大枝需要適當蟠扎,小枝全部採取修剪成型。枝葉修剪成自然樹冠為宜,不宜蟠扎得過於規則。西府海棠生長較快,應及時拆除棕絲、金屬絲,以防對樹木造成傷害。可加工製作成斜乾式、曲乾式、臨水式、懸崖式、雙乾式、多乾式等多種造型。選用中深的釉陶盆或紫砂陶盆為宜,盆形可用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盆色與花色有所對比為好。它喜肥且生長迅速,配盆不宜過小過淺。西府海棠盆景的栽種和翻盆宜在2~3月進行,深秋亦可。採用疏鬆、肥沃的園土、腐殖土摻沙或礱糠灰作基質為宜,也可使用山泥。上盆或翻盆時,可在盆底放入少量腐熟餅屑和骨粉作為基肥。幼樹生長較快,可每隔1~2年翻盆一次,老樹樁可間隔2~3年。翻盆時需修剪根系和枝條,以增美觀,保持平衡。西府海棠盆景宜放置在陽光充足、通風透氣的場地,如光照不足,則生長不良,花色不夠鮮艷,夏季不必遮蔭。它較耐寒,冬季可連盆埋入室外避風、向陽之地,也可搬進光線良好的室內越冬,溫度保持在0℃左右即可。如冬季室內加溫可提前開花,翌年3月出房。
西府海棠盆景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不可積水。春、夏季生長期需適當多澆水,炎夏高溫時澆水要及時、充足,如缺水葉緣易枯焦,秋涼後逐步減少澆水,冬季落葉後澆水更少(催花時例外),以防爛根。它為落葉樹種,不宜過多地向枝葉上噴水。西府海棠喜肥,可適當多施,應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如氮肥使用過多,容易引起枝葉茂盛而開花稀少的現象,春季開花後以施氮肥為主,促使枝葉生長。夏、秋季多施磷、鉀肥,以利花芽分化,保證花繁色艷。肥料可用餅肥、人糞尿、骨粉、雞糞、魚腥水等。
西府海棠萌發力強,生長快。需注意整形修剪。冬季落葉後至春季發芽前,可剪除枯枝、病蟲枝、細弱枝、交叉枝、重疊枝、過密枝等雜亂枝。春季開花後,可以根據造型需要,適當截短過長枝,促使分生側枝,增加花芽的數量,確保來年開花繁多。此外,春季萌芽後,可抹除過多過密、位置欠佳的芽頭。
西府海棠盆景的主要病害是赤星病,可使用石硫合劑、托布津等葯劑防治;主要害蟲有蚜蟲、介殼蟲、梨網蝽、刺蛾、天牛等,可使用敵敵畏、敵殺死、辛硫磷、氯氰菊酯等葯劑防治。注意避免使用樂果或氧化樂果,以免造成葯害。
⑵ 救救我的日本海棠!看看這是得了什麼病葉子上慢慢出現了紅斑,這是什麼造成的
您好,像是得了赤星病(紅霜霉病),可採用石硫合劑、托布津等葯劑噴灑葉面並輔助灌根試一下,注意噴灑葉面時要葉子正面背面都要噴。
附註:石硫合劑,是由生石灰、硫磺加水熬制而成的一種用於農業上的殺菌劑。在眾多的殺菌劑中,石硫合劑以其取材方便、價格低廉、效果好、對多種病菌具有抑殺作用等優點,被廣大果農所普遍使用。但由於石硫合劑的熬制環節較多,造成果農們熬制的母液過低,同時許多人僅憑經驗兌水稀釋後就進行噴灑,使其達不到預期的防治效果。石硫合劑是由生石灰、硫磺加水熬制而成的,三者最佳的比例是1:2:10。當然不用自己加工的,您可以到農資農葯店購買。
日本海棠的養殖方法:
以上內容就是日本海棠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日本海棠除此可以去除二氧化硫,它還可以吸附煙塵,去除空氣中的灰塵,可以保持家居環境的清潔,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⑶ 怎樣防治園林樹木中的刺吸式害蟲
刺吸式害蟲是園林樹木害蟲中較大的一個類群,其為害特點是吸取樹木汁液,掠奪其營養,一般不影響樹木外部形態的完整,但受其為害的樹木器官常表現為褪色、發黃、捲曲、畸形、營養不良、萎蔫、葉片早期脫落,嚴重時整株枯萎死亡。這類害蟲除直接為害外,還給樹木造成無窮後患,如由於刺吸造成的傷孔和流出的汁液,成為其病原微生物的侵入通道,而誘發樹木病害(如煤污病等)的發生。另外,這類害蟲還是樹木病毒病的重要傳播者,據記載,桃蚜至少可傳播107種病毒病。
刺吸式害蟲的繁殖能力強,蚜蟲和一些介殼蟲可以孤雌生殖,而且較易隨寄主而傳播至他處,在防治過程中對它們進行檢疫就顯得特別重要。
(一)蚜蟲
蚜蟲也稱膩蟲、蜜蟲,是園林樹木最常見的害蟲之一。蚜蟲蟲體細小,柔軟,觸角長,通常為6節。多數蚜蟲腹部背面有一對「腹管」。蚜蟲有具翅和無翅個體;體色各異,有綠色、黃色、橙紅色或黑色等。蚜蟲的繁殖力極強,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卵胎生和卵生,一年能繁殖幾代到幾十代,夏季4~5天可繁殖1代。蚜蟲以其針狀口器刺吸植物體內的養分,常數以百計地群集於葉片、嫩莖、花蕾、頂芽和新梢上為害,引起植物畸形生長,造成葉片皺縮、捲曲,甚至脫落,嚴重時可使樹木枯萎、死亡。蚜蟲分泌的蜜露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且易誘發煤污病。此外,還可傳播某些病毒病。
1.常見蚜蟲種類
(1)桃蚜
又名桃赤蚜、煙蚜。為害桃、李、櫻桃、海棠、大葉黃楊、扶桑、木芙蓉、梅花、夾竹桃、月季等多種園林植物。
(2)棉蚜
又名膩蟲、油蟲、蜜蟲。主要為害大葉黃楊、扶桑、木槿、木芙蓉、懸鈴木、石榴、紫荊、玫瑰等。
(3)蘋果蚜
又名蘋果黃蚜、綉線菊蚜。分布很廣,為害蘋果、梨、桃、櫻桃、山楂、柑橘、枇杷、貼梗海棠等多種樹木。
(4)月季長管蚜
又名薔薇長管蚜。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等地。主要為害月季、薔薇、玫瑰、十姊妹、白蘭等。
(5)中國槐蚜
又名油蟲、膩蟲。分布於華北、東北等地,主要為害刺槐、國槐、紫穗槐等植物的嫩梢、嫩葉。
2.蚜蟲防治方法
(1)清除樹木附近的落葉和雜草,以減少越冬的蟲口密度。
(2)樹木休眠期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要求噴施均勻周到,尤其是芽、樹皮裂縫,以殺死越冬蟲卵。
(3)注意保護瓢蟲、草蛉、食蚜蠅等蚜蟲的天敵。
(4)蚜蟲大量發生期,可選用以下化學農葯:噴施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3%滅多多乳油2000~3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0%百蟲丹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20%蚍蟲啉乳油4000倍液。
謝謝(二)介殼蟲介殼蟲是一類小型昆蟲,大多數蟲體上被有蠟質分泌物。雌蟲無翅,雄蟲有一對膜質前翅,後翅退化為平衡棒。介殼蟲是園林樹木上常見的害蟲,常群集於枝、葉、果實上,成蟲、若蟲以針狀口器插入樹木葉、枝組織中吸取汁液,造成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枯死,並能誘發煤污病。
介殼蟲繁殖能力強,一年發生多代。卵孵化為若蟲,經短時間爬行即形成介殼,固定於枝葉上刺吸為害。介殼蟲抗葯能力強,一般葯劑難以進入體內,防治比較困難。因此,一旦發生不易消除干凈。
1.常見介殼蟲種類
(1)吹綿蚧
又名白蚰、綿團蚧等。食性很雜,為害月季、薔薇、玫瑰、黃楊、桂花、山茶、玉蘭、茶花、含笑、海桐、扶桑、金橘、石榴、牡丹、米蘭、檸檬、無花果等。
(2)日本龜蠟蚧
又名日本蠟蚧、棗龜蠟蚧。全國均有分布,食性很雜,為害各種觀賞樹木,如蠟梅、石榴、梔子花、玉蘭、含笑、牡丹、長春藤、夾竹桃、碧桃、垂絲海棠、紫薇、山楂、黃楊、蘋果、梨、棗等。
(3)康氏粉蚧
又名梨粉蚧、桑粉蚧。分布范圍廣,主要為害梨、石榴、碧桃、梅花、葡萄、垂絲海棠、夾竹桃、柑橘、梔子花、常春藤等。
4)桑白蚧
又名桑盾蚧、桑白盾蚧等。分布於全國。為害碧桃、梅花、丁香、芙蓉、棕櫚、蘇鐵、山茶、木槿、紅果、葡萄等。
(5)朝鮮球堅蚧
分布范圍廣,為害梅花、碧桃、海棠、桃、杏等。
(6)梨圓蚧
主要為害黃刺玫、玫瑰、珍珠梅、海棠、梅花、葡萄等。
(7)糖片盾蚧
主要為害薔薇、椰子、無花果、茶花、紫薇、梅花、葡萄、木槿、大葉黃楊等。
2.防治方法
(1)加強植物檢疫
介殼蟲活動性小,其自身的傳播擴散能力有限,分布集中。因此在園林樹木交換、調運過程中,應加強檢疫,防止人為擴散。
(2)人工防治
在樹木養護過程中,如發現個別枝葉有蟲害,立即剪除蟲枝、蟲葉或刮除,集中燒毀。
(3)保護和引進天敵昆蟲
如澳洲瓢蟲、大紅瓢蟲、黑緣紅瓢蟲,對吹綿蚧有較好的控製作用;隱唇瓢蟲不僅取食康氏粉蚧的成蟲、若蟲,也取食卵囊;紅蠟蚧扁角跳小蜂是紅蠟蚧最主要的寄生蜂;寄生盾蚧的金黃蚜小蜂、軟蚧蚜小蜂、紅點唇瓢蟲等都是介殼蟲的天敵,可用來控制介殼蟲為害。
(4)葯劑防治。
①休眠期防治:樹木休眠期噴3~5波美度石流合劑或3%~5%柴油乳化劑,或塗抹蚧敵乳油15~20倍液,以防治越冬介殼蟲。
②生長期防治:介殼蟲在孵化不久或初孵期,介殼尚未形成,是化學防治的關鍵時期,可選用以下葯劑:0.1~0.5波美度石硫合劑,80%敵敵畏1500~2000倍液,50%馬拉松乳油1000倍液,20%害撲威乳油600~800倍液,25%粉蚧靈1500倍液,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葯要均勻周到,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即可控制介殼蟲為害。
(三)紅蜘蛛
也叫火龍蟲,是一類重要的葉部害蟲。紅蜘蛛個體很小,圓形或卵圓形,橘黃或紅褐色,繁殖能力很強,一年可達10~20代,可有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紅蜘蛛主要以若蟎、成蟲在葉片上刺吸汁液,被害葉片葉綠素受到破壞。為害嚴重時,葉面呈現密集細小的灰黃色斑點或斑塊,葉片逐漸枯黃脫落,甚至變成光桿,嚴重影響園林樹木生長。
1.常見種類
(1)山楂紅蜘蛛
又名山楂葉蟎。分布於全國,主要為害山楂、貼梗海棠、海棠、榆葉梅、蘋果、桃、杏、李、櫻桃、櫻花、刺槐、石榴、木槿等,以成蟲、若蟎吸汁為害。
(2)蘋果全爪蟎
又名蘋果紅蜘蛛、榆全爪蟎、歐洲紅蜘蛛等(如圖1)。分布范圍廣,主要為害蘋果、梨、桃、柑橘、葡萄、月季、海棠、小葉李、櫻花、玫瑰、野薔薇等。
圖1 蘋果全爪蟎
華北地區一年發生3~4代,以成蟲在雜草、落葉、樹皮縫、老翹皮下、土塊縫隙內越冬。成蟲活動緩慢,有群集性。
防治方法:
(1)冬春季清除落葉和雜草,刮樹皮,消滅越冬成蟲。
(2)越冬成蟲出蟄後及第1代若蟲期噴葯防治,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40%氧化樂果800倍液,20%菊殺乳油1500~2000倍液。連續噴灑2~3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⑷ 海棠花的養殖方法掉花
1、溫度與光照:海棠花喜陽,適宜在陽光充足的環境里生長,在陰涼的地方它會生長不良。家庭養殖的盆栽要特別注意,在它處於生長期的時候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照料。因為耐寒冷,所以冬天的時候幾時是零下十五度海棠花還是可以生長的很好,不會受到凍害,可以放在室外越冬。不過在寒冷異常的時候,應該採取保護措施。
2、澆水與施肥:海棠花應該澆水和施肥結合著進行,秋季的時候在葉子落下後必須施一次大肥補充它所失去的養分,讓它可以保持健康。春芽萌發的時候則要施一次有機肥,並且澆一次透水。感覺樹齡的不同,施肥也應該不同。不過海棠花耐乾旱也是比較有名的,所以平時澆水不要過多,切忌土壤不要積水,不然過度潮濕會導致爛根,葉子會變黃。
3、修剪與定型:海棠花在落葉後至早春萌芽前可以進行一次修剪,把枯弱枝、病蟲枝剪除,以保持樹冠疏散,通風透光。為促進植株開花旺盛,應該把徒長枝實行短截,使所留腋芽均可獲得較多營養,以減少養分消耗,形成較多的開花結果枝。在生長期間,如能及時進行摘心,早期限制營養生長,則效果更為顯著。
4、綁扎與翻盆:由於竹節海棠植株較高大,需要用細竹等物設支架扶枝,以防倒伏。同時,每年春天需換盆、換土、修枝,將弱枝、重疊枝、殘根剪掉。對已開花2~3年,過高的植株要實施短截,僅留莖部6~10厘米,讓其重新萌發新枝。
5、病蟲害防治:海棠花最常見的病害是赤星病,可採用石硫合劑、托布津等葯劑防治。而海棠花常見蟲害有蚜蟲、介殼蟲、梨網蝽、刺蛾、天牛等,可用敵敵畏、敵殺死等相關葯劑殺滅,不可亂用葯劑,以免出現葯害。平時養護海棠花就需多注意通風透氣、殺菌消毒,以防治病蟲害。
⑸ 海棠能在家裡養嗎
可以;海棠花在家裡養是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 它的花朵為白色、紅色,看起來十分的淡內雅喜慶。而且,擺放容在室內、陽台等位置,還能讓家裡更有生機。
它也是具有不錯凈化能力的,可以將室內的灰塵給去除,從而能讓室內的空氣更好更清新。它在開花的時候還會有花香;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海棠素有「國艷」之譽。
海棠花常植人行道兩側、亭台周圍、叢林邊緣、水濱池畔等。海棠迎風峭立,花姿明媚動人,楚楚有致,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之稱。
(5)海棠梨網蝽擴展閱讀:
栽培技術
海棠繁殖方法因類型不同有別, 有嫁接、壓條、扦插、分株、播種繁殖等方法。多喜陰濕,夏季忌高溫,溫度高於32攝氏度時生長不良;
花前應施追肥,並逐漸增加水量,而花後應減少澆水。其中須根類的四季海棠,花後宜行修剪促再開花。春季萌芽前或秋季7月~9月間嫁接。春季萌芽前或秋冬落葉後分株繁殖,春季壓條和根插。
春季播種前種子須經30天~100天低溫層積催芽處理。苗木栽植後要經常保持土壤疏鬆肥沃,每年秋季可在根際培以塘泥或肥土。
⑹ 海棠花的養殖方法掉花
1、溫度與光照:海棠花喜陽,適宜在陽光充足的環境里生長,在陰涼的地方它會生長不良。家庭養殖的盆栽要特別注意,在它處於生長期的時候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照料。因為耐寒冷,所以冬天的時候幾時是零下十五度海棠花還是可以生長的很好,不會受到凍害,可以放在室外越冬。不過在寒冷異常的時候,應該採取保護措施。
2、澆水與施肥:海棠花應該澆水和施肥結合著進行,秋季的時候在葉子落下後必須施一次大肥補充它所失去的養分,讓它可以保持健康。春芽萌發的時候則要施一次有機肥,並且澆一次透水。感覺樹齡的不同,施肥也應該不同。不過海棠花耐乾旱也是比較有名的,所以平時澆水不要過多,切忌土壤不要積水,不然過度潮濕會導致爛根,葉子會變黃。
3、修剪與定型:海棠花在落葉後至早春萌芽前可以進行一次修剪,把枯弱枝、病蟲枝剪除,以保持樹冠疏散,通風透光。為促進植株開花旺盛,應該把徒長枝實行短截,使所留腋芽均可獲得較多營養,以減少養分消耗,形成較多的開花結果枝。在生長期間,如能及時進行摘心,早期限制營養生長,則效果更為顯著。
4、綁扎與翻盆:由於竹節海棠植株較高大,需要用細竹等物設支架扶枝,以防倒伏。同時,每年春天需換盆、換土、修枝,將弱枝、重疊枝、殘根剪掉。對已開花2~3年,過高的植株要實施短截,僅留莖部6~10厘米,讓其重新萌發新枝。
5、病蟲害防治:海棠花最常見的病害是赤星病,可採用石硫合劑、托布津等葯劑防治。而海棠花常見蟲害有蚜蟲、介殼蟲、梨網蝽、刺蛾、天牛等,可用敵敵畏、敵殺死等相關葯劑殺滅,不可亂用葯劑,以免出現葯害。平時養護海棠花就需多注意通風透氣、殺菌消毒,以防治病蟲害。
⑺ 海棠樹什麼時候種植時間
春季萌芽前或秋季7月~9月間嫁接。春季萌芽前或秋冬落葉後分株繁殖。春季壓條和根插。
春季播種前種子須經30天~100天低溫層積催芽處理。苗木栽植後要經常保持土壤疏鬆肥沃,每年秋季可在根際培以塘泥或肥土。春季進行一次修剪,剪除枯弱枝條,保持樹形疏散,通風透光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壓條或嫁接。
播種,於10月采種,帶果皮風干,播種時剖開果實,取出種子;也可先取出種子,沙藏過冬,翌年春播。壓條多在春季進行,小苗可攀附著地,壓入土中,大苗可用高壓法。嫁接可用海棠或實生苗作砧木,並於春季切接。
(7)海棠梨網蝽擴展閱讀:
海棠花的花期往往在4月,在中國各地由南到北,開花時間自2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株海棠的花期在10天以上,其中結果期是在秋夏交接的9-10月份。它喜光也耐半陰的環境。適應性很強,耐寒、也耐旱。而且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在排水良好的地方均能栽培。
但忌低窪,喜深厚、肥沃及疏鬆土壤,對鹽鹼土有一定抵抗力,也適沙灘地栽培。主要病害是赤星病可使用石硫合劑、托布津等葯劑防治;主要害蟲有蚜蟲、介殼蟲、梨網蝽、刺蛾、天牛等,可使用敵敵畏、敵殺死、辛硫磷、氯氰菊酯等葯劑防治。切記注意避免使用樂果或氧化樂果。
海棠的價值很高,往往可以帶來大量的好處。種仁的含油率約為35.99%,出油率為30%,無異味可食用並可製做肥皂。果實經過蒸煮後,可以作成蜜餞又可以供葯用,有驅風、順氣、舒筋、止痛的功效,作重要的是能解酒去痰煨食止痢。
它的花可以成糖,製作成醬的佐料風味極美。樹皮中含鞣質可提制栲膠。海棠的樹木材質堅硬可供製作傢具用。此外本種也是庭園綠化的很好材料。第一,因為海棠中含有大量的糖類以及多種維生素和有機酸,它可以幫助人們補充人體的細胞內液,所以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第二,海棠果中維生素和有機酸含量較為豐富能夠幫助腸胃對食物進行消化,所以可以治療消化不良。第三,海棠的味道甘中帶酸能緩酸沖澀具有收斂止泄和中止痢之功用,所以能夠治療泄瀉下痢大便搪薄等病症。
第四,它蘊含大量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如糖類、多種維生素、有機酸等可供給人體養分,所以可以補充營養提高人們機體免疫力。
⑻ 海棠花需要怎麼管理
海棠花養護好要選擇2:1配製的園土和河沙混合土壤,春秋3~5天澆水一次,並在生長旺盛期1~2周施薄肥一次,提供充足的散射光照和10~20℃的適宜溫度,及時修剪枝葉,擺放在通風位置使其生長,還可選擇在春秋對其進行播種繁殖。
1、疏鬆鹼土
養海棠花需要選擇疏鬆的鹼土進行種植,一般可以將園土和河沙按照2:1的比例進行混合配製,使其成為具有一定鹼性的疏鬆土壤,可讓海棠生長的更好。
2、水肥管理
海棠花在養殖時要適量澆水,春秋季節可3~5天澆水一次為其補充水分,平常在其生長旺盛期,還要1~2周施加一次稀薄肥液,為其提供足夠的養分滿足其生長需求。
3、光溫適宜
光溫適宜也是海棠怎麼養好的關鍵,要將其擺放在陽光充足的區域,使它接受散光照射,並將海棠的生長溫度控制在10~20℃左右,避免其遭受低溫凍害生長不良。
4、修剪通風
養殖海棠還要勤於修剪其枝葉,將其密枝、枯枝、弱枝以及病枝全部剪除,保持良好株型並防止養分消耗,還要為其提供通風良好的環境,使海棠能夠健康生長。
5、播種繁殖
海棠在養殖時可以選擇在溫度適宜的春秋季進行播種,准備好疏鬆的土壤,將其高溫進行消毒以後,把種子播撒在土壤上,之後覆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一周左右種子就會發芽了。
⑼ 梨主要害蟲與防治有哪些
1.梨網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梨網蝽(見圖2-107)屬半翅目,網蝽科,又名梨花網蝽、梨軍配蟲,俗名花編蟲。國內南北梨區廣泛分布,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重慶等省(直轄市)都有發生,是危害梨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受害葉片葉背變成銹黃色,嚴重時葉片脫落,影響產量和削弱樹勢。除了危害梨樹以外,還危害蘋果、海棠、花紅、沙果、桃、李、杏等果樹。
圖2-107 梨網蝽
1.被害狀 2.卵 3.若蟲 4.成蟲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5毫米左右,暗褐色。復眼暗黑色;前胸背板有縱隆起,前翅略呈長方形,具黑褐色斑紋,靜止時兩翅疊起,黑褐色斑紋呈「X」狀。前胸背板與前翅均半透明,足黃褐色。腹部金黃色,上有黑色斑紋。卵長橢圓形,一端略彎曲,長徑0.6毫米左右。初產淡綠色半透明,後變淡黃色。若蟲共5齡。初孵若蟲乳白色,最後變成深褐色。3齡後有明顯的翅芽,成長若蟲頭、胸、腹部均有刺突,頭部5根,前方3根,中部兩側各1根,胸部兩側各1根,腹部各節兩側與背面也各有1根。
(2)生活習性 長江流域一年4~5代,世代重疊。以成蟲在枯枝落葉、枝幹翹皮裂縫、雜草及土、石縫中越冬。春季3~4月開始陸續活動,飛到寄主上取食為害。成蟲產卵於葉背面葉肉內。初孵若蟲有群集性,二齡後逐漸擴大為害活動范圍。成、若蟲喜群集葉背主脈附近,被害處葉面呈現黃白色斑點,至全葉蒼白,早期脫落。葉背和下邊葉面上常落有黑褐色帶粘性的分泌物和糞便,使整個葉背面呈現出銹黃色。為害至10月中、下旬以後,成蟲尋找適當處所越冬。
(3)防治方法 ①9、10月間在樹幹上束草,誘集越冬成蟲,冬季徹底清園,消滅越冬成蟲。②葯劑防治。重點防治出蟄後的越冬成蟲和第一代若蟲。常用葯劑有:5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90%敵百蟲1000倍液,50%馬拉松乳劑1500倍液,50%三硫磷2000倍液,40%樂果乳劑1000倍液,50%對硫磷乳油3000倍液等,均有良好殺蟲效果。
2.梨大食心蟲(Myelois perivorella Matsumura)梨大食心蟲(見圖2-108)屬鱗翅目,螟蛾科。又名梨斑螟蛾,俗稱「弔死鬼」、「黑鑽眼」。我國南北梨區普遍發生,南方以安徽、福建、重慶、四川等地受害較為嚴重。幼蟲為害梨芽和果實,主要是花芽和幼果,造成被害芽乾枯凋萎,被害果變黑枯乾,懸掛枝上不落。
圖2-108 梨大食心蟲
1.被害狀 2.幼蟲 3.蛹 4.成蟲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12毫米,翅展24~26毫米。全體暗灰色,前翅具有紫色光澤,距前翅基部2/5和1/4處,各有灰色橫線1條,此橫線嵌有紫褐色的寬邊,後翅灰褐色。卵橢圓形,稍扁平。初產下時為黃白色,經1~2天後變為紅色。老熟幼蟲體長17~20毫米。頭部和前胸背板為褐色。身體背面為暗紅褐色至暗綠色,臀板為深褐色,無臀櫛。蛹體長約12毫米。初化蛹時體色碧綠,以後漸變為黃褐色。
(2)生活習性 四川一年發生2代。以幼齡幼蟲在芽(主要是花芽)結繭越冬,被害芽比較瘦弱,外部有一小蟲孔,易識別。越冬後的幼蟲,在梨芽萌動時開始轉害新芽(主要是花芽)。轉芽為害時,先於芽鱗內吐絲纏綴鱗片,不使脫落,隨即從芽的基部蛀入,在芽的鱗片內咬食為害,蛀孔外常堆積少量纏有蟲絲的碎屑蟲糞,藉以堵塞蛀孔,有個別的幼蟲蛀入芽心,食害生長點,此芽即將枯死,因而引起第二次轉芽為害。一般幼蟲均不深入芽心,因此多數花芽被害後仍能發芽開花。發芽開花後,幼蟲即在花叢基部為害,並吐絲纏繞鱗片,不使脫落。幼蟲轉芽及在花芽內為害時期前後1個月,待果實長到姆指大時,即開始轉入幼果為害。幼果被害時,蛀孔處有蟲糞堆積,果柄基部有大量纏絲,使被害幼果不易脫落,尤其接近化蛹時,被害果的果柄基部有白絲纏繞在枝上,被害果甚至變黑枯乾,懸掛在枝上,至冬不落。幼蟲在果內為害約20餘天,即行化蛹。蛹期一般8~11天。幼蟲化蛹前有吐絲纏繞果柄及作羽化道的習性,均在夜間進行。一般在化蛹前5~15天即開始纏柄,2~3天前作羽化道,這是摘除被害果的適宜時期。
第一次成蟲(越冬代成蟲)羽化後,晚間活動,趨光性不強,多在近黎明時交尾產卵。卵多產於萼窪,芽旁及枝的粗皮處,每處產卵1~2粒。卵期5~7天。在芽上及枝上的卵孵化的幼蟲先為害芽後再害果。如卵產在果實上則直接蛀果為害。這一代的幼蟲(第一代幼蟲)老熟後仍在果實中化蛹。梨採收前後大都已羽化完畢。第二次成蟲(第一代成蟲)的卵大部分都產在芽上或芽的附近,幼蟲(第二代幼蟲)孵化後即蛀入芽內,經短期為害後,即在芽內越冬。在2代區均以越冬代蟲為害幼果最為嚴重,第一代幼蟲為害果實較輕。梨大食心蟲的天敵較多,主要有黃眶離緣姬蜂、瘤姬蜂和離縫姬蜂等,對梨大食心蟲的抑製作用很大,特別是控制後期的為害。
(3)防治方法 ①結合修剪以及早春檢查,剪除蟲芽;開花後幼蟲轉果前,摘除已枯萎的被害花簇,消滅幼蟲。②幼蟲化蛹期摘除被害果,重點是越冬代幼蟲的被害果。③用黑光燈誘殺越冬代成蟲。④葯劑防治。在梨大食心蟲生活周期中有幾次轉移暴露時期,首先是越冬幼蟲出蟄轉芽和轉果兩個時期,其次是第一、第二代卵孵化盛期,掌握上述時期,進行噴葯,是控制此蟲為害的關鍵。在越冬幼蟲出蟄轉芽期,最好施葯兩次,第一次在越冬幼蟲為害新芽的蟲芽率達3%~5%時進行,或在越冬幼蟲轉芽率達5%時進行,1周後噴第二次。使用葯劑:50%對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50%敵百蟲500倍液。轉果期因枝葉茂密,同時幼蟲長大,抗葯力增加,防治效果不如轉芽期,只能作為補充措施,使用葯劑同轉芽期。
防治第一代卵及初孵化的幼蟲,必要時可噴葯2次,第一次掌握在成蟲產卵盛期。第二次在第一次施葯後半個月進行。可噴布1000倍的50%對硫磷乳劑,噴葯要均勻周到,才能充分發揮葯效。防治第二代卵及初孵化的幼蟲,施葯的適期要掌握在初齡幼蟲鑽入越冬芽以前。葯劑種類、施用濃度及技術要求與第一代卵期的防治相同。
3.梨小食心蟲(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梨小食心蟲(見圖2-109)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簡稱梨小,又名東方果蛀蛾、桃折心蟲,俗稱蛀蟲、黑膏葯。我國南北各果區普遍分布。以幼蟲蛀食梨、桃、蘋果的果實和桃樹新梢,是果樹食心蟲中最常見的一種。果實受害腐爛,影響產量、品質,桃梢被害後萎蔫乾枯,影響生長。還可危害李(棟)、梅、杏、櫻桃、海棠、沙果、山楂、枇杷等果實和李、櫻桃嫩梢及枇杷幼苗主幹。
圖2-109 梨小食心蟲
1.成蟲 2.卵 3.幼蟲 4.蛹 5.果實被害狀 6.枝梢被害狀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4.6~6.0毫米,翅展10.6~15毫米,全體灰褐色。前翅灰褐色,無紫色光澤,密布白色鱗片,排列很不規則,前緣具有10組白色斜紋。卵淡黃近乎於白色,半透明、扁橢圓形,中央隆起,周緣扁平。
幼蟲:末齡幼蟲體長10~13毫米,胴部淡黃白色或粉紅色。頭部黃褐色。前胸背板淺黃白色或黃褐色。腹端有梳狀臀櫛。蛹體長6~7毫米,黃褐色,繭白色絲質、橢圓形。
(2)生活習性 在南方各省,一年發生6~7代,第一至第二代幼蟲危害桃樹新梢,第三、第四代幼蟲少數危害桃、梨新梢,大部分危害桃、梨果實。采果後的各代幼蟲,又蛀害新梢。主要以老熟幼蟲在樹皮上的裂縫中結繭越冬,也可在樹干基部接近土面處以及果品倉庫及果品包裝器材中越冬。春季3~4月間化蛹、羽化。成蟲白天靜伏於葉、枝和雜草等處,黃昏後活動。對黑光燈及糖、醋、果汁有較強的趨性,羽化始期趨化性較明顯。卵多散產於桃梢上第三至第七片葉的葉背處,一般1條梢上產卵1粒。李梢上也有產卵,但卵數很少。在果上產卵多在果面兩果靠攏處最多。成蟲壽命一般3~6天,卵期4~7天。成蟲產卵最適溫度為24~29℃,相對濕度70%~100%。在多雨的年份,濕度高,雌雄成蟲壽命顯著延長,交尾產卵大量增加,為害嚴重。
桃梢上的卵孵化後,幼蟲從梢端第二至第三片葉子的基部蛀入梢中,不久由蛀孔流出樹膠,並有粒狀蟲糞排出,被害梢先端凋萎,最後乾枯下垂。一般幼蟲蛀入梢後,向下蛀食,當蛀到硬化部分,又從梢中爬出,轉移他梢為害,1頭幼蟲可為害2~3個新梢,幼蟲老熟後在桃樹枝幹翹皮裂縫等處作繭化蛹,幼樹上可爬到樹干基部的裂縫中作繭化蛹。梨果上的卵孵化後,幼蟲先在果面爬行,然後蛀入果內,多從萼窪或梗窪處蛀入,蛀孔很小,以後蛀孔周圍變黑腐爛,形成一塊黑疤,幼蟲逐漸蛀入果心,蟲糞也排在果內,一般一果只有一頭幼蟲。幼蟲老熟後,爬出果外,在樹干基部翹皮皮縫隙間作繭化蛹,也有幼蟲老熟後不出果,就在果內化蛹。
(3)防治方法 ①由於梨小食心蟲的寄主植物多,有轉移寄主等特性,梨、桃等混栽果園為害嚴重,新發展的果園應盡量避免梨、桃、李、梅混栽,已混栽者,則應加強主要寄主的防治工作。②發芽前刮除老樹皮,處理果品包裝材料,以消滅越冬幼蟲。③用黑光燈或誘集劑(5%糖水加0.1%黃樟油或八角茴香油)誘殺成蟲。④葯劑防治。重點防治越冬後第一、二代的成蟲和初孵幼蟲。在成蟲高峰期後3~5天內噴葯。常用葯劑有:5%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速滅殺丁等菊酯類乳劑5000~8000倍液,50%一六○五乳劑2000倍液,40%樂果乳劑1200倍液,50%可濕性西維因500倍液。
4.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Matsumura)]梨二叉蚜(見圖2-110)屬同翅目,蚜科,又名梨蚜、梨膩蟲、卷葉蚜等。在國內各梨區都有廣泛的分布。成蟲、若蟲群集芽、葉、花蕾、嫩梢上刺吸汁液,受害葉片正面縱捲成筒狀,乾枯、早落。除梨外,還可危害夏寄主狗尾草。
(1)形態特徵 無翅胎生雌蚜體長2毫米,綠色,被白色蠟粉,復眼紅褐色。口器、足、腹管黑色,尾片圓錐形,側毛3對。有翅胎生雌蚜體長1.5毫米,頭胸部、觸角、腹管黑色,復眼略紅色。前翅中脈分二叉,故稱二叉蚜。足、腹、管、尾片同無翅胎生雌蚜。若蚜形態似無翅胎生雌蚜,綠色。卵橢圓形,黑色有光澤,長0.7毫米。
圖2-110 梨二叉蚜
1.有翅胎生雌蚜 2.有翅胎生雌蚜的觸角 3.有翅胎生雌蚜的腹管 4.有翅胎生雌蚜的尾片 5.無翅胎生雌蚜 6.被害狀
(2)生活習性 梨二叉蚜為僑遷式蚜蟲,一年發生約20代,以卵在梨樹芽腋間,果台和枝叉縫隙內越冬。梨花芽萌動時開始孵化,群集於露綠的芽上為害,花芽現蕾後便鑽入花序中為害花蕾和嫩葉,展葉即到葉面上為害,致使葉片向上縱捲成筒狀。以梢頂嫩葉受害較重,一般落花後大量出現卷葉,為害繁殖至落花後半月左右開始出現有翅蚜。武漢地區4月中旬開始出現,以後逐漸增多,至5月下旬陸續遷移到夏寄主——狗尾草上繁殖為害。9~10月間又產生有翅蚜由夏寄主遷回梨樹上繁殖為害,產生有性蚜,雌雄交尾產卵,以卵越冬。
天敵有瓢蟲、草蛉、食蚜蠅、蚜繭蜂等,對此蟲有很大的抑製作用。
(3)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在發生數量不大的情況下,早期摘除被害卷葉,集中處理消滅蚜蟲。②葯劑防治。蚜卵基本孵化完畢,梨芽尚未開放時至發芽展葉期是葯劑防治的關鍵時期,卷葉後施葯效果不好。可噴灑50%對硫磷乳油3000倍液;40%樂果乳劑2000倍液;5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硫酸煙精800~1000倍液;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速蚧克乳油15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均有良好效果。如發生較重,展葉期再噴一次,如已卷葉噴灑樂果效果較好。③保護和引放天敵。
5.梨星毛蟲(Illiberis pruni Dyar)梨星毛蟲(見圖2-111)屬於鱗翅目,斑蛾科。又名梨葉斑蛾、梨透黑羽。幼蟲俗稱梨狗子、餃子蟲、裹葉蟲等。我國南北梨區分布普遍,是梨樹的主要害蟲之一。此蟲以幼蟲食害芽、花蕾、嫩葉。花謝後幼蟲吐絲將新葉綴連成餃子狀。受害樹葉片凋落,樹體營養不足,花芽分化不良,往往造成連年不能結果,嚴重威脅梨樹生產。除危害梨外,還危害蘋果、檳子、沙果、花紅、海棠、山荊子等。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9~12毫米,觸角及全體黑褐色。復眼濃黑色,翅半透明,翅脈明顯。頭、胸部被有黑褐色絨毛。卵扁平橢圓形,長徑0.7毫米。初產時白色,至孵化前變為黑色。卵密集排列成圓形卵塊。老熟幼蟲體長20毫米左右,體色黃白。頭小、黑色,縮於前胸內。前胸背板上有褐色斑點和橫紋,背線黑褐色,兩側各有一列10個近圓形黑斑。蛹體長11~14毫米。近羽化時為黑褐色。蛹外被有兩層絲繭。
圖2-111 梨星毛蟲
1.成蟲 2.蛹 3.幼蟲 4.卵 5.被害狀
(2)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2代。以幼齡幼蟲潛伏在樹干及主枝的粗皮裂縫下結繭越冬;在幼齡果園,幼蟲多在樹干附近土壤中結繭越冬。當梨樹發芽時,越冬幼蟲開始出蟄,如此時花芽尚未開放,先從芽旁已吐白的部位咬入食害,如花芽已經開放,則由頂部鑽入食害。花芽被吃空,變黑、枯死,繼而為害花蕾和葉芽。展葉時,幼蟲即轉移到葉片上吐絲將葉緣兩邊牽連成葉苞,在其中吃掉葉肉,殘留下葉背表皮一層,被害葉多變黑枯乾。為害一個葉後,則轉苞另害新葉,1頭幼蟲大約能為害7~8個葉片,在最後的一苞葉中結薄繭化蛹,蛹期約10天。成蟲白天潛伏在葉背不活動,多在傍晚或夜間交尾產卵。卵多產在葉片背面。卵期7~8天。第二次幼蟲為害葉片的程度遠不及第一次越冬幼蟲出蟄後為害嚴重。幼蟲為害10餘天後,約在7月下旬轉到粗皮下結繭越冬。
(3)防治方法 ①早春越冬幼蟲出蟄前,對老樹刮樹皮,在幼樹樹干周圍壓土,消滅越冬幼蟲。②葯劑防治。梨樹花芽膨大期是施葯防治梨星毛蟲越冬後出蟄幼蟲的適期。可噴布90%敵百蟲1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防治第一代卵及初孵幼蟲,可改用95%巴丹3000倍液。
6.梨莖蜂(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amatsu)梨莖蜂(見圖2-112)屬膜翅目,莖蜂科,又名梨梢莖蜂、梨莖鋸蜂,俗稱折梢蟲、剪頭蟲。全國南北梨區均普遍發生,是危害梨樹春梢的重要害蟲。成蟲產卵為害春梢,受害嚴重的梨園,滿園斷梢累累,大樹被害後影響樹勢及產量,幼樹被害後則影響樹冠擴大和整形。梨莖蜂主要危害梨,也危害棠梨及沙果。此外,近年來根據華北的調查研究,發現有另一種叫做葛氏梨莖蜂(Janus gussakovskii M aa.),已知分布於河北和福建(邵武),國內記載梨莖蜂的發生規律和生活習性,有可能是兩個種的混雜。
圖2-112 梨莖蜂
1.成蟲 2.卵 3.幼蟲 4.幼蟲為害枝 5.蛹 6.成蟲產卵為害斷枝 7.產卵痕
(1)形態特徵 梨莖蜂成蟲體長約9~10毫米,翅透明,除前胸後緣兩側、翅基部、中胸側板及後胸背的後端黃色外,其餘身體各部黑色。後足腿節末端及脛節前端褐色,其餘黃色。雌蟲腹部可見9節,第七至第九節的腹面中央有1縱溝,內有1鋸齒狀產卵器。葛氏梨莖蜂成蟲體長8~10毫米,觸角絲狀,黑色,頭、胸背黑色,翅透明,翅基片和足均黃色,腿節紅褐色,腹部1~3節紅色,其餘各節黑色。
梨莖蜂卵乳白色,透明,長橢圓形,稍彎曲,長約0.9~1.0毫米。梨莖蜂老熟幼蟲體長10~11毫米,頭部淡褐色,胸腹部黃白色,胸足退化,各體節側板突出形成扁平側緣。頭、胸部向下彎,尾端向上翹。梨莖蜂蛹體長約10毫米,裸蛹,全體乳白色,復眼紅色,近羽化前變為黑色。
(2)生活習性 南方(浙江、江西、四川等省)梨莖蜂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被害枝內越冬。重慶、武昌、南昌等地,12月下旬已開始見蛹。福建東部冬末春初化蛹,3月下旬,4月上旬成蟲羽化,4月上、中旬產卵。浙江杭州梨莖蜂發生期:3月底至4月初成蟲開始由被害枝內飛出,4月上旬產卵,卵於5月上旬開始孵化,6月中旬結束。幼蟲6月下旬全部蛀入老枝,8月上旬全部在老枝內休眠,次年1月上旬開始化蛹,2月下旬結束。
成蟲在被害枝內羽化,在枝內停留3~6天後出枝。出枝後白天非常活躍,早晚及夜間不活動,停息在梨葉反面,成蟲出枝後,當天即可交尾產卵,產卵前往返於新梢嫩莖上,選擇適宜處所,以產卵器將嫩莖鋸斷,而一邊的皮層不斷,使斷梢留在上面,然後再將產卵器插入斷口下方1.5~6毫米處的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產卵1粒,在產卵處的嫩莖表皮上不久即出現一黑色小條狀產卵痕。產卵後成蟲再將斷口下部的葉柄也切斷,隔1、2日上部斷梢凋萎下垂,變黑枯死,遇風吹落,成為光禿斷枝。老梢不上產卵。凡已抽梢的梨樹品種,梢長不超過17厘米的,成蟲都能產卵為害,為害期8天左右。幼蟲在嫩莖髓部蛀食,邊蛀食邊排泄糞便,凡食過的嫩莖日久都成黑褐色半截枝,脆而易斷;待嫩莖食完向下繼續蛀食老枝,在老枝內蛀食成一稍呈彎曲的長橢圓形穴。幼蟲老熟後在穴內調轉身體,頭部向上,開始休眠。每一被害梢,僅有幼蟲1頭。休眠幼蟲隔幾個月後在原處化蛹。
凡抽梢期與成蟲出枝高峰期相吻合的品種受害都重。
(3)防治方法 ①冬季結合修剪,剪去的被害枝在3月間要處理完畢,最好結合保護寄生蜂。不能剪除的被害枝,可用鐵絲戳入被害的老枝內,以殺死幼蟲或蛹。②捕捉成蟲。利用成蟲的群集性和停息在樹冠下部新梢葉背的習性,在早春梨樹新梢抽發時,於早晚或陰天捕捉成蟲。③葯劑防治。掌握在成蟲發生高峰期,噴90%敵百蟲1000倍液。噴葯時間以中午前後最好,在兩天內突擊噴完。④剪除被害梢。成蟲產卵結束後,及時剪除被害新梢,只要在斷口下1厘米處剪除,就能將所產的卵全部消滅。此法對苗木和幼樹的效果很好,基本上可控制蟲害。
7.梨虎(Rhynchites foreipennis Fairmaire)梨虎(見圖2-113)屬鞘翅目,象甲科,又名梨實象蟲、梨果象甲。在國內南北梨區分布很普遍,南方的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廣東、重慶、四川等省、直轄市為害較重,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是梨樹的重要害蟲之一。其成蟲與幼蟲都能為害。成蟲取食嫩芽,啃食果皮果肉,造成果面粗糙,俗稱「麻臉梨」;並於產卵前咬傷產卵果的果柄,造成落果。幼蟲於果內蛀食,使被害果皺縮或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主要為害梨,亦可為害蘋果、花紅、山楂、杏、桃等。
圖2-113 梨虎
1.蛹 2.卵粒(放大)3.幼蟲 4.成蟲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2~14毫米,暗紫銅色,有金綠閃光,頭管較長,頭部全長與鞘翅縱長相似,雄蟲頭管先端向下彎曲,觸角著生在頭管端部約1/3處;雌蟲頭部較直,觸角著生在頭管中部。頭部背面密生較明顯的刻點,觸角端部3節顯著寬扁。前胸略呈球形。足發達,中足稍短於前、後足,鞘翅上刻點粗大,略呈9縱行。卵橢圓形,長1.5毫米左右,表面光滑,初乳白色,漸變乳黃色。幼蟲體長12毫米左右,乳白色,12節,體表多橫皺,略向腹面彎曲,頭部小,大部縮入前胸內。頭的前半部和口器暗褐色,後半部黃褐色,每體節中部有1橫溝,將各節背面分成前後兩部分,後半部生有1橫列黃褐色剛毛,胸足退化。蛹體長9毫米左右,初乳白色,漸變黃褐至暗褐色,體表被細毛。
(2)生活習性 絕大多數梨虎一年發生1代,以成蟲潛伏在蛹室內越冬。越冬成蟲在梨樹開花時開始出土,成蟲出土數量與當時的降雨情況有關,當落花後如有透雨可促使其大量集中出土;如果春旱,出土數量少,時間也推遲。成蟲出土後飛到樹上,主要白天活動,尤以氣溫較高晴朗無風或中午前後最為活躍。成蟲為害1~2周之後開始交尾產卵,產卵時先把果柄基部咬傷,然後轉到果實上咬一小孔,產1~2粒卵於其中,再以分泌的黏液封口,產卵處呈黑褐色斑點,一般每果產1~2粒卵。成蟲壽命很長,產卵期達2個月左右,因而造成發生期很不整齊。卵經6~8天孵化,幼蟲即於果內蛀食。被害果由於果柄被成蟲咬傷極易脫落,時間一般為10天左右。幼蟲在落果中繼續食害,約經20餘天老熟,脫果入土,在3~7厘米深處作土室化蛹,蛹期1~2個月,陸續羽化為成蟲,當年不出土即在蛹室內越冬。成蟲有假死性,早晚氣溫低時,受驚擾即假死落地,在中午前後氣溫較高時,雖遇驚擾而假死落下,多於半空即飛去。
(3)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在成蟲出土清晨振樹,下接布單、塑料薄膜等物,捕殺被振落下的成蟲。由於成蟲出土期長,因此在成蟲出土期間需經常進行,特別是降雨之後,成蟲出土集中,尤應抓緊時機捕殺成蟲,可獲良好的防治效果。及時揀拾落果集中處理,消滅其中幼蟲,對減輕第二年的為害有顯著的作用。②葯劑防治。成蟲發生期噴灑90%敵百蟲600~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隔15天左右噴一次,一般不少於2次為宜。在成蟲出土盛期特別是在雨後,樹盤內撒布4%敵馬粉劑或50%辛硫磷乳劑500倍液,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8.金緣吉丁蟲(Lampra limbata Gebl.)金緣吉丁蟲(見圖2-114)屬於鞘翅目,吉丁蟲科,俗稱串皮蟲。全國各梨產區都有發生,南方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各省,是梨樹枝乾的重要害蟲。幼蟲在梨樹枝幹皮層縱橫串食,破壞輸導組織,造成樹勢衰弱,樹干漸次枯死,甚至全樹死亡。除危害梨樹外,還危害蘋果、沙果、花紅等果樹。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3~16毫米,綠色,有金屬光澤,鞘翅上有幾條藍黑色斷續的縱紋。前胸前板有5條藍黑色縱紋,中間一條明顯。卵圓形,黃白色。幼蟲體長36毫米,全體扁平,乳白色。前胸顯著寬大,背板黃褐色,中具「人」字凹紋,腹部細長。蛹體長18毫米,初為乳白色,後變深褐色。
圖2-114 金緣吉丁蟲
1.被害狀 2.幼蟲 3.成蟲
(2)生活習性 江西一年1代,湖北、江蘇一年1代或兩年1代,均以幼蟲在外皮層越冬。翌年春天越冬幼蟲繼續為害。3月下旬開始化蛹,蛹期約1個月,4月下旬成蟲開始羽化,5月中旬成蟲出孔後,食害樹葉,有假死性。產卵前期約10天左右,卵多產在皮縫處,6月初為孵化盛期。幼蟲孵化後蛀入樹皮。初齡幼蟲僅在蛀入處皮層下為害,3齡後串食,多在形成層處鑽橫向彎曲隧道,待圍繞枝幹1周後,即造成整株枯死,蟲糞塞滿隧道,9月以後長大幼蟲逐漸轉入木質部蛀食,准備過冬。金緣吉丁蟲的天敵,據湖北觀察有兩種蛹寄生蜂和一種幼蟲寄生蜂。其中蛹寄生率高達50%以上。在冬季啄木鳥也是重要的天敵。
(3)防治方法 ①幼樹被害處凹陷,變黑,容易識別,用刀將皮層下的幼蟲挖除。或用刀子在被害處縱劃幾道,深入木質,可將幼蟲劃死,同時劃道處木栓化變硬,可以防止幼蟲環蛀。②成蟲羽化前鋸掉死樹、死枝,及時燒毀,消滅蟲源。③成蟲羽化初期,樹干噴灑50%對硫磷乳劑20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90%敵百蟲600倍液,毒殺成蟲效果很好。④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在成蟲發生期,早晨人工震樹捕殺成蟲。
⑽ 貼梗海棠(薔薇科 木瓜屬)栽培技術是怎麼樣的
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l.)Koidz.
貼梗海棠又稱鐵腳海棠、鐵角海棠,其花朵鮮潤豐腴、絢爛耀目,是庭園中主要早春花木之一。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枝直立而開展。單葉互生,長卵形至橢圓形,托葉很大,腎形或半球形,無葉柄,似抱莖。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於2年生枝上,花梗極短似無,貼枝而生。花猩紅、粉紅間乳白色,先於葉或與葉同時開放,萼片直立。果實球形或卵形,黃色或黃綠色,緊貼在枝條上生長而看不到果梗,有芳香。花期3~4月,10月份果實成熟(見彩圖 107)。
常見園藝變種有:白花種(var.nivalis)、玫瑰種(var.rosea)、朱紅種(var.sanguinea)、矮生種(var.pygmaea)等。
[分布]
原產我國華北南部、西北東部和華中地區,現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習性]
適應性較強,比較耐寒,華北地區都能露地過冬。對溫度反應很敏感,同一地方,栽在背風向陽的比背陰處要提前4~6天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不耐水澇,忌濕耐旱。土壤水分過多,往往植株瘦弱,枝葉生長細薄,抗逆性明顯降低。土壤排水不良和積水,常引起爛根,嚴重時則窒息枯死。貼梗海棠為陽性樹種,要求光照充足,然而在稍有蔭蔽處仍能良好生長,正常開花。
[繁殖與栽培養護]
常用分株、扦插繁殖,播種也可,但很少採用。
分株在早春進行。土壤解凍天氣轉暖後,把整墩植株挖出,抖散根部泥土,然後用利刀從株叢中間劈開,最後分割成每小墩帶2~4根枝條而基部有根的株叢,將分割時劈傷的枝條,齊根頸處剪去,其餘的留10厘米左右短截。栽植到事先准備好的苗床中,加強管理,經1~2年即可出圃。
扦插繁殖於6~7月間進行,選擇較粗壯的新枝,剪成12~15厘米長的插穗,插入河沙或蛭石等基質中。大量繁殖時,可選擇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處做畦,直接插於土中。扦插後即要遮蔭,澆水,保持土面濕潤,約40餘天便能長出新根。生根後要減少噴水和逐漸延長光照時間,最後拆除蔭棚。在冬季寒冷的地方,露地扦插苗需要蓋草或採用其他防寒措施,保護越冬。第二年春季移植。如在純沙或蛭石中的插穗,生根後應及時移栽,否則新根生長過長,插穗長期缺乏營養,對移植和生長都不利。
也可在春季壓條,1個月後即可生根,秋季落葉後再割離母體分栽。
栽培管理較簡單,因貼梗海棠對土壤沒有嚴格的要求。一般的壤土或沙壤土都能生長良好,以沖積土和礫質土生長最好。盆栽時,盆土宜用肥力較高的園土,並摻入一部分較粗的沙粒。
貼梗海棠既能耐乾旱,也能耐瘠薄,所以栽培管理比較粗放。為了使株叢生長茂盛和花多色艷,應該進行適當的水肥管理。由於它對水肥比較敏感,過量的水肥常常造成瘋長和著花減少。正常的管理每年秋季在株叢根際施有機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1次。植株生長不是十分瘦弱,生長期中不必追肥,秋季加大有機肥用量即可。
貼梗海棠生長較茂盛,株叢容易過密,因此修剪是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修剪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株叢內部通風透光條件,避免枝幹密集影響生長,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形成。修剪要注意,因為貼梗海棠是在2年生枝條上開花結果的,因此當新枝抽生以後都不要進行短截,在幼樹階段,需等到開花以後再短截花枝,以便促使其多萌發一些側枝,使樹體盡快成形,還可增加第三年的著花部位。為了使樹體層次分明,在苗木定植以後最好只保留3根主枝,將多餘的枝條從基部剪掉,從而整成「三本式開心形」樹體,讓側枝從這三根主枝的上端分生而出,這種整形方法既可保持低矮的灌木狀樹形,又能防止過分稠密紊亂。
盆栽貼梗海棠的管理,因根系受盆的限制,需要注意水肥管理,否則影響生長,造成著花稀少。一般每年深秋或初冬應施有機肥1次,春季花後追液肥1次。追肥不宜濃,可施腐熟的餅肥水等。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
主要病蟲害有:貼梗海棠銹病、褐斑病、褐腐病、梨網蝽、舟形毛蟲、咖啡木蠹蛾、黃斑長翅卷蛾、黃刺蛾、綉線菊蚜、蘋果蚜、舞毒蛾、角斑古毒蛾、腎毒蛾等。防治方法:①銹病防治見「圓柏」。②清除病落葉,燒毀。發病期噴灑多菌靈或代森鋅等葯劑。③害蟲幼蟲及若蟲期噴灑敵敵畏、敵百蟲、氧化樂果、殺螟松等任一種葯劑。
[觀賞與應用]
貼梗海棠枝丫橫斜,花色艷麗,爛漫如錦,花朵三五成簇,黃果芳香碩大,是一種很好的觀花、觀果樹種。適於庭院牆隅、草坪邊緣、樹叢周圍、池畔溪旁叢植,也可在常綠灌木前植成花籬、花叢。亦可製作成老樁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