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蘭花
『壹』 古希臘神話中 ,有個人很自戀,觸怒了天神。把它變成了蘭花。請問:這個人的名字。(好像叫斯)
他叫Narcissus,可以翻譯成「那耳喀索斯」,網路詞條里有,死後化做了水仙花,不是蘭花。
『貳』 臘兔肉怎麼做好吃
臘兔肉炒西蘭花好吃。
主料:臘兔肉50g、西蘭花250g、番茄50g、香菇3朵。
輔料:油適量、鹽適量、蒜適量、蚝油適量。
1、臘兔肉洗凈,切成片。
『叄』 蘭花怎麼養葉子上面才有臘質有亮度
通常採用革質的樹葉,如桂花樹的葉子、山毛櫸科植物的葉子都可以。所採的樹葉大小適當,不要有殘缺,葉子老一點好,不要太嫩。葉子采來後放在燒杯里,加入10~15%氫氧化鈉水溶液(把樹葉浸沒為止),加熱煮沸10~15分鍾,取出,平放在塑料紗網上,用自來水沖洗。葉的表皮及葉肉組織經上述處理後便分散開,經自來水一沖就沖走了,留下來的便是網狀葉脈。葉脈經漂洗之後,撈起平放在吸水紙上,壓干壓平,然後放在染料缸里染色。可以用多種染料進行染色。紅墨水、藍墨水染色也很好。染色1~2小時,取出,平放在吸水紙上,壓平壓干。取出後,在粗的葉脈基部繫上有色絲帶,葉脈書簽便做成了。
『肆』 臘肉怎麼燒才好吃
蒸、燉、炒,均可,可以炒冬筍,蒜苗等
臘肉炒萵筍
把臘肉洗凈,隔水蒸15分鍾 切片備用,萵筍切片備用.
紅、青辣椒 (想吃辣點的話,可以用點干紅辣椒)切段備用
少許油、把蒜末爆香、放入萵筍和臘肉爆炒,用花雕酒(少許)斟香;
下作料:(蚝油少許,雞精,鹽,阿香婆豆豉辣椒,水和生粉)一同爆香即可
湖南紅蔥燒臘肉
原材料:湖南臘肉200克、紅蔥頭50克、紅椒1隻、生薑、蔥各10克。
調味料:花生油30克、鹽5克、味精10克、老抽王5克、濕麵粉適量、麻油5克、清湯150克。
製作過程:
1、湖南臘肉洗凈切厚片,紅蔥去皮切塊,紅椒切片,姜切片,蔥切段。
2、燒鍋下油,放入姜、臘肉煸炒至出香味。
3、然後加入清湯、鹽、味精、老抽王、紅椒、蔥段用小火燒熟入味時,用濕生粉打芡,淋入麻油入碟即可。
尖椒炒臘肉
原料:臘肉,紅、綠尖辣椒各一些,料酒,醬油,味精,干辣椒,豆豉,油克,雞湯適量。
作法:
(1)將整條臘肉去皮,切成片。紅綠尖辣椒切成段。
(2)起鍋放開水將臘肉焯一下,撈出。
另起鍋放底油,投入豆豉、干辣椒、尖椒爆香,放臘肉、料酒、醬油、味精、雞湯燒開後用微火燜10分鍾,就可以出來裝盤了。
糯米臘肉卷
材料:糯米(N多),臘肉,蔥,韭菜,鹽,生抽,老抽,雞精,香油,油,料酒。
首先泡糯米,開水泡,大家也都知道,我泡了一個小時多一點,因為太餓了。
第二步,切臘肉,蔥碎,還有生菜,一定要注意保持生菜的完整,別弄得破破爛爛的。
第三步,糯米放蒸鍋裡面蒸15-20分鍾,忘記拍這個圖片了。趁蒸糯米的時候,燒水,把生菜稍微燙一下,燙軟了就可以了,千萬別煮太久。
第四步, 糯米蒸松軟了,熱鍋,放油,先加臘肉進去炒香,然後把蒸好的糯米放進去一起炒,加生抽,老抽,雞精,鹽(少許,臘肉本身就是鹹的了),料酒一點點,翻炒均勻,加蔥碎,出鍋。
第五步, 取半片煮好的生菜葉子,適量炒好的糯米,包好。我沒有韭菜,建議大家用韭菜系好,免得做好後不好拿,或者漏掉.這個包,沒什麼方法,怎麼舒服怎麼包,對了,生菜我燙好後放在涼水裡泡著了,這樣葉子不會變黑,比較好看。
再上蒸鍋, 因為都是熟的,其實就是熱一下,比較香,蒸大概3、4分鍾就可以了。
蒸好了,切開可以吃嘍
香芋臘肉煲
[原料/調料] 臘肉250克、香芋100克、姜、蔥各10克。清水500克、鹽20克、味精10克、白糖5克、紹酒10克。
[製作流程]
1.臘肉切厚片,香芋去皮切塊,姜切片,蔥切段。
2.瓦煲注入清水,紹酒、生薑、臘肉放入火爐上用大火煲開,再改用小火煲40分鍾。
3.加入香芋塊煲20分鍾,最後調入鹽、味精、白糖煲5分鍾,撒蔥花即可。
『伍』 食用臘豬腳 ,雲南9人中毒1人死亡,哪些草葯是不可食用的
關於雲南9人中毒一人死亡的事件大家都知道吧,都是因為食用臘豬腳,然後導致9人中毒一人死亡的事件。大家一定要記住,切勿將中草葯當食品或補品食用,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就醫。中草葯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切勿將中草葯當食品或補品食用。可以生吃,做湯,還可焯水後涼拌。還有一種常見的板藍根,板藍根屬寒涼葯性的蔬菜,可清熱解毒,適用於上呼吸道有炎症的人。這些提到的都可以食用,但有些中草葯不能和其他食物混著吃,在吃的時候一定要去查閱一下相關資料。
『陸』 臘鴨腿和飯一起煮
用料;臘鴨腿1隻,青紅椒各1個,大米350克.
調料;油,鹽,料酒,先抽,姜,蔥。
做法;
1.臘鴨腿放入冷水煮開,焯一下撈出,
2.漂凈切成小塊.
3.青紅椒洗凈切塊.
4.鍋里油熱,放入姜,蔥爆香,
5.放入臘鴨肉,加料酒,煸炒至轉色,
6.加些先抽,加一小碗清水,
7.中火煮至湯汁濃郁,時間大概10分鍾左右.
8.大米淘凈,放入電飯煲,加適量清水,比平時煮飯稍微少一點,
因為還有臘鴨腿肉里發湯汁放入,
9.放入臘鴨腿肉與湯汁,開始煮飯,
10.鍋里油熱,放入青紅椒煸炒至稍微轉色,加一點點鹽調味,關火。
11.大米飯大概煮了28分鍾左右,大米飯正好將要煮熟,放入青紅椒,
12.再燜5分鍾,攪拌一下即可盛出。
1.臘鴨腿已經有鹹味了,少放鹽。
2.如果臘鴨肉比較咸,就要浸泡一下再煮。
『柒』 蚌埠什麼最有名
蚌埠是花鼓燈、泗洲戲的發源地,以上項目均已申報國家及世界文化遺產。《左傳》中「禹會諸侯於塗山」,塗山即在蚌埠境內,有大禹廟、白乳泉等名勝,楚漢戰爭的垓下古戰場、淮海戰役(徐蚌會戰)遺址也都為蚌埠主要的旅遊資源。此外,蚌埠閘、龍子湖風景區是皖北地區僅有的兩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花鼓燈,是播布於淮河流域四省二十多個縣、市,以舞蹈為主要構成部分的綜合性藝術形式,它有舞、有歌、有鑼鼓等打擊樂演奏、有情節簡單的小戲。它是中國九億漢族人創造的最完整系統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是漢族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間舞蹈,它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系統的舞蹈語言體系,是世界上最能用肢體語言表達復雜情節和人物的民間舞蹈之一。自古至今,始終以華夏文明的主體形象出現,屹立在世界舞蹈文化的森林中。 花鼓燈角色繁多,分工細致,主要演員有「臘花」(亦稱、「蘭花」)和「鼓架子」。女角色一般統稱「臘花」,是演出的核心成員;男角色一般統稱「鼓架子」。 花鼓燈班子的藝術人員構成一般有鑼鼓隊、演員、燈頭、燈混子。花鼓燈的演出分布「開場」、「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對唱、後場小戲等幾個部分。 舞蹈是花鼓燈的主要構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場」、「小花場」、「盤鼓」。「大花場」的集體表演的情緒舞;「小花場」是「鼓架子」和「臘花」的雙人或三人即興表演的有人物、情節的小舞劇,是花鼓燈舞蹈的核心部分;「盤鼓」則是舞蹈、武術、技巧表演相結合又具有造型藝術特徵的表演。 歌唱部分統稱燈歌,多在「大花場」、「小花場」中間由「鼓架子」和「臘花」對唱或獨唱,可長可短,即興性強。 花鼓燈鑼鼓是花鼓燈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場面鑼鼓和燈場鑼鼓,具有情緒熱烈奔放,節奏形式多變,明快緊湊,感染力強等特點。場面鑼鼓可獨立存在,單獨演奏;而燈場鑼鼓則與花鼓燈的舞蹈和小戲表演融為一體,起伴奏和渲染情緒的作用。 花鼓燈自明清以後,流行區域逐步擴展,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陽、亳州為中心,輻射淮河中游安徽、河南、山東、江蘇四省二十多個縣、市,出現了《游春》、《搶扇子》、《搶板凳》等節目,至20世紀30年代後,陸續出現了像馮國佩(藝名「小金蓮」)、陳敬之(藝名「一條線」)、田振起(藝名「小銀子」)、鄭九如(藝名「小白鞋」)、常春利(藝名「老蛤蟆」)、石金禮(藝名「石猴子」)、楊再先(藝名「小紅鞋」)、詹樂亭(藝名「蓋九江」)、李兆業(藝名「貓春」)、萬方啟(藝名「萬漏子」)等名家,形成了花鼓燈的興盛。特別是在安徽蚌埠懷遠縣、禹會區,淮南鳳台縣,阜陽潁上縣,農民祖祖輩輩、男女老少都玩燈,鄉鄉村村都有燈班。當時在淮河中游每個鄉鎮至少都有2個以上的花鼓燈班子,有的達3、4個之多,形成了「千班鑼鼓百班燈」盛況。 但是,由於社會迅速變革,農村城市文化步伐加快和外來文化移入,花鼓燈生存環境急劇惡化,播布范圍迅速萎縮,目前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蚌埠市所轄的懷遠縣、禹會區,淮南市所轄的鳳台縣等,真正保持花鼓燈原生形態的花鼓燈班子僅存4、5個,已臨近消亡! 花鼓燈鑼鼓音樂是我國打擊東中的精華之一。它節奏鮮明,邊打邊舞,極富表現力。花鼓燈舞蹈的節奏、步伐、動律產生於鑼鼓音樂,二者關系極為密切。 花鼓燈舞蹈兼有南北文化之長,既有北方剛勁爽朗的特點,又有南方柔美的風韻,形成了熱烈、奔放、迅捷、靈巧、優美、細膩的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