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窗前雨海棠

窗前雨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4-20 01:53:20

A. 海棠花的風水作用禁忌

1、海棠花是富貴的象徵。在《詩經》中,曾經提到過棠棣之花,就是用海棠回來形容諸侯大答夫家中女子的富貴雍容之姿態。而海棠花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就是雅俗共賞的名花,嬌艷而大氣,天然的帶有著一種貴氣,在風水中也把它看作是堂前的富貴之花。
因為它也嫵媚動人,特別是在下雨後清香猶存,花的艷麗之感更是難以描繪,所以經常被用來比喻美人。因此如果家裡有孩子是女孩,在房子旁邊種上幾棵海棠花,這個孩子長大了就很可能成為大富大貴的人。
2、卧室是供人們睡眠和休息的場所,應該努力營造幽美寧靜的氣氛,這樣有助於保障睡眠,身體自然就更健康。風水中認為,卧室是應該避免異香的,特別是有空調的卧室,經常在晚上開著空調,而且是開著一整夜,一晚下來房間里的空氣會很不好,所以提倡要選擇一些可以吸收毒氣又可以凈化空氣有利睡眠的植物。
海棠花就是這樣的植物,清除空氣的有害雜質,加上沒有香氣,特別適合放在卧室內。

B. 海棠昨夜著花新,恰是窗前雨打春.病酒煙蘿慵淺睡,熏閨雲幕暖香均.風聲過卻落紅

前兩句是寫景,寫的是窗外景。後面的寫一個女生的閨房裡溫軟玉香。在後面是風雨過後花被風雨打落,女生在閨房裡哭泣、悲傷花朵的遭遇。

全詩有點紅樓夢的味道。寫的很不錯的一首七律!

C.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

於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

這句話選擇李清照的《如夢令》,原文如下:

《如夢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其二)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翻譯:

其一:

經常回憶起以前到小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日暮時分,但因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興盡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荷花池的深處。

怎樣才能把船劃出去,我爭著渡河去,槳聲驚醒了棲息在水中的鷗鷺。

其二: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

於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

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3)窗前雨海棠擴展閱讀: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

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D.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如夢令·昨夜雨疏抄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天夜裡,雨點稀疏,晚風急猛,雖然酣睡了一宵,還是余醉未消.問那捲簾的侍女,園中的海棠花怎麼樣了?她卻告訴我說,海棠花還跟原先那樣.唉,你知道嗎?知道嗎?一夜的風雨過後,海棠樹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E. 東窗渾為讀書忙,不覺海棠橫春雨。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在窗前讀書過於認真,卻沒有發現海棠花攜著春雨而來。這句詩出自黃庭堅的《海棠》,詩人通過描繪海棠這一植物花開正艷而春光已過的現實,表達了時光易逝及時勉勵的進取之心。

F. 春雨煮酒窗外海棠愁撒淚。 下聯對什麼

上聯:春雨煮酒窗外海棠愁撒淚;
下聯:清泉彈琴山中杜宇憂和聲。

G. 楊柳,梧桐,銀杏,柏樹各代表什麼

1
折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後人用折柳隱晦離愁之情,也有暗示思鄉之情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這其中的楊柳是代指兩種事物。一種就是真正的塞外楊柳樹,還有一種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邊關將士思鄉的心態。

「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

在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折柳」一詞寓含「惜別」之意 。我國「折柳送行」的習俗最早見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歌詞是:「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就說明了這樣一個風俗: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十里長堤,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白居易《青門柳》「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魚玄機《折楊柳》「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折柳贈別」蘊含著一種對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願,也喻意親人離別家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

人們離別時折柳相送,在思念親人、懷念故友時也會折柳寄情。「折柳」一詞也寓含「懷遠」之意。張九齡「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李白《宣城送劉副使入秦》「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
梧桐在古詩詞中常有多種意像及寓意。

1、高潔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詩中有象徵高潔美好品格之意。如「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詩經·大雅·卷阿》),詩人在這里用鳳凰和鳴,歌聲飄飛山崗;梧桐瘋長,身披燦爛朝陽來象徵品格的高潔美好。再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以高大挺拔,綠葉疏朗的梧桐為蟬的棲身之處,寫出了蟬的高潔,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莊子在《秋水》中也說:「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 鵷鶵是古書上說的鳳凰一類的鳥。它生在南海,而要飛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棲身之處。這里的梧桐也是高潔的象徵。因此,古代有「栽桐引鳳」之說。

2、 忠貞愛情的意象及寓意

古代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幹挺拔,根深葉茂,在詩人的筆下,它又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徵。如:「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唐孟郊《烈女操》)又如「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詩中用松柏梧桐的枝葉覆蓋相交,象徵了劉蘭芝和焦仲卿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雙對純真愛情的追求,對封建禮教的抗爭的夫妻,生前被迫分離,死後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

3、 孤獨憂愁的意象及寓意

風吹落葉,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筆下孤獨憂愁的意象。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極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位亡國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門深鎖,顧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從梧桐枝葉的縫隙中灑下來,好不凄涼!過去是居萬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階下囚,萬千愁緒,滿腔幽憤,盡在其中。亡國之恨何時了?又如「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著梧桐和芭蕉,每一聲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陣陣秋思和縷縷愁緒。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風苦雨的秋夜圖!面對此景,相思之苦便從詞人心底湧起。作者對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繪,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遠。

4、 離情別緒的意象及寓意

在唐宋詩詞中,梧桐作離情別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詩人以昔日的盛況和眼前的凄涼作對比,描寫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亂失去了楊貴妃後的凄涼境況。唐明皇回宮後,目睹舊物,觸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詩人以春秋兩季景物相對比,暗諷了這位重色輕國的君主與美人兒纏綿繾綣帶來的終生悔恨。如「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葉上,一位獨處秋閨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無法承載離情別緒的痛苦,纏綿悱惻,幽怨傷懷,徹夜不眠。其意蘊深厚,令人回味無窮。再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丈夫去世,獨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此時,女詞人獨立窗前,雨打梧桐,聲聲凄涼,孤獨無助的她,在深切地懷念著自己的丈夫。這哀痛欲絕的詞句,催人淚下,堪稱寫愁之絕唱。

樹中的銀杏,代表古老文明,稱為國樹。花中的牡丹,代表繁榮富強,稱為國花。草中的蘭花,代表正氣所宗,稱為國香。這些堪稱中國園林三寶。
花語,是用花來表達人的語言,表示人的某種感情或願望。它由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逐漸形成而為大眾所公認。在歐洲人民生活習慣中,送你一技紅薔薇就表示求愛,回你一枝香石竹就表示拒絕。紫藤花是說歡迎你,水仙花是說尊敬你,等等。在我國社會生活中與文字運用中也形成了不少花語。

用花來寄託愛情:玫瑰表示初戀,薔薇表示戀愛,秋海棠表示苦戀,並蒂蓮表示夫婦恩愛。
用花來表達某種情操,松柏表示堅強偉大,竹子表示虛心正直,山丹表示堅持斗爭,紅楓表示革命真心,茶花表示戰斗;鐵樹表示庄嚴,含羞草表示知恥,木棉(攀枝花)代表英雄,桃花表示淑女,荷花表示純潔,菊花表示高潔,梅花表示清高,木芙蓉傲占秋紅故叫拒霜花,金銀花不畏風雪故叫忍冬藤。
用花來表達某種感情:橄攬枝是和平之希望;黃月季是和平之勝利。紫荊表示兄弟團結;蔦蘿表示親戚相依。合歡消忿;萱草忘憂。椿萱是父母代號,表示祝父母健康。杜鵑花是懷念家園或是盼望解放;水仙花是避邪除穢,給家庭帶來吉祥如意。鳳仙花是說此人礙不得,紅豆樹是說使人最相思。木槿花早開暮落,表示榮華不久;凌霄花朝花暮憔,表示人貴自立。
中國花語也有些是從生活習俗禮尚往來中形成的。當送親人遠行,兩人分手時贈一枝芍葯,表示惜別,這個惜別中含有前程遠大之意;如贈一枝楊柳,也是表示惜別,這個惜別中卻是含著依依不捨、黯然神傷之情。為老年人祝壽,送一盆虎刺(又名壽星草)表示敬祝長青不老,送拘杞樁頭盆景(又名王母杖)表示敬祝輕身延年;贈送一盤鮮桃子,一盆常春花(又名金盞菊),也都表示祝賀長壽。在喜慶吉日的禮品中,萬年青是祝願情誼常存,吉祥草是祝願鴻運祥瑞,百合是希望百事合心、團結友好,棗兒、桂圓(龍眼)是願你早生貴子,石榴是願你子孫繁昌。

3
以松柏象徵堅貞。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與竹、梅一起,素有「歲寒三友」之稱。文藝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以竹象徵氣節。竹子挺拔秀麗,歲寒不凋,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來比喻人的氣節。
以梅象徵堅強不屈。梅的枝幹蒼勁挺秀,寧折不彎,被人們用來象徵剛強不屈的意志;而迎風斗雪怒放的梅花,則最先給人間透露春的氣息。
以菊象徵不畏風霜。菊花在深秋時節開放,它花期長,千姿百態,深為人們喜受。它不畏風霜的高尚品格更為人們所稱道。
以牡丹象徵富貴。牡丹花朵碩大,色澤鮮艷,它以其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端妍富麗的特色,素稱「花中之王」。人們視其為富貴榮華的象徵。
以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以荷花象徵清白。荷花花朵艷麗,清香遠溢,碧葉翠蓋,十分高雅。周敦頤之名篇《愛蓮說》稱其「出污泥而不染」,贊美荷花的高貴品格,將其視為清白、高潔的象徵。
以折桂象徵榮耀。據神話傳說,月亮中有一桂花樹。過去稱應試及條為「蟾宮折桂」,比喻十分榮耀。福建地區的古越人還將月桂編織成「桂冠」,奉獻給榮譽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門生。人們常以「桃李滿園」、「桃李滿天下」來比喻某名師的門生眾多。
以桑梓代故鄉。《詩經·小雅》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意謂家鄉的桑樹與梓樹乃父母所栽,對它要表示尊敬。後人常以桑梓指代故鄉。
以垂柳表示依戀。《詩經》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句。柳與留諧音,因而古時送別友人,常折柳枝相贈,以示依戀之情。
以杏象徵幸福。因為杏與「幸」諧音,表示「有幸」,杏與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時因為杏花非常美麗,常用以象徵美麗的少女;杏仁則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語常說「柳葉眉,杏仁眼。」
以桃象徵長壽。桃是最常見的長壽象徵,給老人祝壽便用壽桃。一些人在廳堂中常掛著一幅畫有三個桃和五隻蝙蝠的面,表示「三桃五福」。
以水仙象徵來年好運。「水仙」字面意思為「水中的仙人」;由於它正好在春節(舊歷年節)前後開花,又稱作「年花」,因此就成為來年好運的一個合適的標志。
以楓葉象徵鴻運。楓葉不僅至秋呈紅色,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麗景色,而且因為「楓」與「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許多圖畫中,畫著一頭猴子棲在樹上,樹上有一個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H. 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兩句,如何理解頗有爭議。蓋推以事理邏輯:既然是「濃睡不消殘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風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對這兩句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簡單事理去體會理解的,因為詞人的本意實不在此,而是通過這兩句詞表達無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詩詞都言及風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馮延巳《長相思》詞:「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周邦彥《少年游》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花在風雨中零落,這層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說「濃睡不消殘酒」也是寫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過只要多讀些前人寫的惜花詩詞,也就不難體會了。杜甫《三絕句》詩:「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韋庄《又玄集》卷下錄鮑征君(文姬)《惜花吟》詩:「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這些詩句正可用來作為「濃睡不消殘酒」的注腳。易安在其詠紅梅的《玉樓春》詞中所雲:「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亦可視為對「濃睡」一句的自注。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漱玉詞》中曾多處寫到飲酒,可見易安居士是善飲的。善飲尚且酒醉而致濃睡,一夜濃睡之後酒力還未全消,這就不是一般的過量了。我們只要思索一下詞人為什麼要寫「濃睡不消殘酒」這句詞,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這句詞的立意而言,與上引杜甫和鮑文姬的詩句都是同一機杼,並無二致。但易安的高處正在於不落窠臼,獨辟蹊徑。一旦領悟了潛藏在「濃睡不消殘酒」背後的這層「惜花」之意,那麼對以下數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盡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游》:「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余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I. 昨夜雨疏風聚,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李清照《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柳瘦.
【作者】
李清照:1084-?,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幼有才藻,十八歲適金石家趙明誠,夫婦感情甚篤.南渡後,趙明誠病故,她顛沛流離於江浙皖贛一帶,在孤寂中度過晚年.她工詩能文,詩尤為宋代大家,前期詞多寫閨情相思,後期詞融入家國之恨與身世之感,風格頓變.她兼擅令慢,每能創意出奇,以經過提煉的口語表達其獨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棄疾所稱道的「易安體」.有《漱玉詞》.
【品評】
此詞表現了作者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濃睡醒
來,宿醉未消,就擔心地詢問經過一宵風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樣了.卷簾人不
免粗心,告慰說,幸好,無恙.得憑著敏感的心靈,她已感到經雨之後必然綠
葉豐潤而紅花憔悴了.全詞僅三十三字,卻巧妙地設置了同卷簾人的問答;問
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寫得靈活而多情致.詞中
造語工巧,「雨疏」、「風驟」、「濃睡」、「殘酒」,都是當句對;「綠肥
柳瘦」句中,以綠代葉、 以紅代花,雖為過去詩詞中所常見(如唐僧齊己詩
「紅殘綠滿海棠枝」),但把「紅」同「瘦」聯在一起,以「瘦」字狀海棠的
由繁麗而憔悴零落,顯得凄婉,煉字亦精,在修辭上有所創新.唐韓偓《懶起》
詩:「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卧卷簾看.」李清照此詞或
許胎息於韓詩,但結句以對話出之,委曲精工,更勝韓作.因此,《夢園詩選》
說此詞「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又,宋人愛海棠,陸游曾有
「為愛名花抵死狂」、「海棠已過不成春」(《花時遍游諸家園》)等句.李
清照以海棠入詞,並對它至為關切,當非偶然.

熱點內容
國畫梅花斗方 發布:2025-09-20 17:25:24 瀏覽:483
春季是開荷花 發布:2025-09-20 17:25:15 瀏覽:596
錦蘭花花語 發布:2025-09-20 17:24:34 瀏覽:292
百合花牆畫 發布:2025-09-20 17:10:10 瀏覽:224
情人節求婚可以在車里嗎 發布:2025-09-20 17:08:59 瀏覽:887
家庭插花教程 發布:2025-09-20 16:43:35 瀏覽:394
情人節同性戀 發布:2025-09-20 16:42:44 瀏覽:315
盆景不會維護 發布:2025-09-20 16:20:34 瀏覽:73
建築七夕 發布:2025-09-20 16:11:37 瀏覽:131
五f月丁香 發布:2025-09-20 16:11:36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