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國畫梅花斗方

國畫梅花斗方

發布時間: 2025-09-20 17:25:24

1. 國畫梅花作品

國畫梅花作品

明 王謙《梅花黃鳥圖》 明 陳洪綬 《梅石圖軸》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圖》

作為「四君子」之首、「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的傳統名花。

梅花,它先天下而春,欺霜傲雪凌寒而開,這種精神尤其被文人墨客喜愛。

梅花氣節高潔,孤芳自賞,疏影暗香,更是惹得無數人踏雪尋梅,吟詩作對;也頗得畫家青睞,成為花鳥畫題材里,常見的主題。

苗桂芹寫意花鳥梅花四尺斗方《梅花圖》

梅花,花姿清雅孤潔,清麗脫俗,白梅冰肌玉骨,紅梅燦若朝霞,粉色梅花則羞澀俏麗。梅花,花開五瓣,寓意五福「富裕、長壽、健康、美德、幸福」。同時,它代表著堅貞謙虛、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

一起欣賞幾幅國畫梅花佳作,品讀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的美」。

王振興寫意花鳥畫六尺橫幅《梅開五福》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這是一幅描寫老枝奇怪橫斜,紅梅璀璨繁鬧的寫意佳作。

枝幹筆墨肆意,濃淡相宜,表現出老枝虯結崎嶇的特點;梅花花開成簇,絢麗如雲霞,花蕾則用淡粉淺橙敷色。

枯木枝頭春意鬧,生機勃勃的氣息噴薄而出。

張國穩寫意花鳥畫梅花四尺橫幅《梅花圖》

2. 國畫按技法的分類,分別的全部作品是什麼

國畫的技法分為:寫實、寫意、工筆。

一、寫實

寫實類的代表作有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是國寶級的作品,畫作內容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無一不有,在畫中有仕、農、商、醫、卜、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牛、駱駝等牲畜。就像一幅寫實的宋朝市井圖。

(2)國畫梅花斗方擴展閱讀

國畫用墨技法

中國國畫技法在用墨時講求「墨分五色」,雖各方說法不同,但最知名的即「焦、濃、重、淡、清」這五色,具體的意思是指以水調節墨色多層次的濃淡干濕。除了以上五種,還有渴墨和破墨。

焦墨:使用墨汁粘稠,線條干,墨色焦黑枯澀,效果老辣粗獷。

濃墨:水少墨濃黑,有沉渾厚重之感。

重墨:含水比濃墨多,色相稍淺。

淡墨:墨汁中調水很多,滲化力很強,墨色灰而透明,感覺幽遠爽朗。

清墨:以清水調少許墨汁,滲化力很強,墨色清淡而透明,有清潤明凈之感。

渴墨:用墨清淡,筆較干,可畫出淡而毛的墨跡,給人以輕松活潑的感覺。

破墨:在一遍未乾之前,畫另一遍墨色,有相互交融、滲暈之感。

國畫特點

1、主要運用線條、點簇和墨色的變化,來描繪對象,抒寫情懷。每一畫種都有特用的工具,運用某種特製工具所產生的功能,會形成獨特的藝能。中國畫用特製的獸毫筆作畫,具有"尖、齊、圓、健"的特點:尖,筆頭鋒尖;齊,筆毛扁敞後,內外豪平齊排鋪;圓,筆身圓碩飽滿;健,正副毫健挺到尾。藉此進行變化多端的運線、布點、施墨(包括色彩)、鋪水,術語均稱為"筆墨"。就中國畫來說,"筆墨"本身就是藝術,具有一種相對獨立性的美。

2、一個中國畫家的情思、意向、境趣、性格、風貌 、技巧等在創作過程中,無不通過"筆墨"呈現出來。"筆墨"是組成中國畫的根本要素,千百年來"筆墨"一詞已被視作中國畫技法的總稱。中國畫之美,就美在有"筆墨"。

3、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構圖方法。中國畫主內涵,重意境,尚神韻,求意趣,故在構圖准則上不受視野束縛,擺脫焦點透視的羈絆,採取散點透視和視覺記憶來布陣置勢和構圖,中國畫的章法構圖,廣闊自由,以虛帶實,浮想聯翩,乃為一大特點。

4、高度概括,突出主題的表現手法。要"化景物為情思","覽物得意","寫物創意",只有高度概括,才能在一件作品中突出主題,創鑄意境。中國畫在創作構思中,雖偶爾也有增添的,但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作者的藝術情思,把作品畫得盡善盡美。

5、不斷吸收外來藝術的精華,經過汲取,達到凈化、豐富自己。每種民族繪畫,由於地域和材料不同,有優越性也有局限性。中國畫有什麼特徵?"吸收外來,充實自己",是藝術創作的規律之一。中國藝術從不排外,漢、唐就是個大膽吸收外來藝術的輝煌時期。我們從來沒有反對過"外親",但"性靈"必須"內出",這不僅是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藝術革新的立足點。

3. 揚州八怪分為哪三類各有誰

揚州八怪未進行分類,較為公認的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等八位。

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在中國畫史上說法不一,較為公認指: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

他們大多出身貧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書畫往往成為抒發心胸志向、表達真情實感的媒介。揚州八怪的書畫風格異於常人,不落俗套,有時含貶義,因此稱作「八怪」。

(3)國畫梅花斗方擴展閱讀:

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有人說這八個,有人說另外八個。據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

因清末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為准。即: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鱓、黃慎、李方膺、羅聘。

至於有人提到的其它畫家,如阮元、華岩、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因畫風接近,也可並入。因「八」字可看作數詞,也可看做約數。

在揚州當地還流傳這一種說法:「揚州八怪」是指揚州地區的「醜八怪」。由於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不被當時所謂的正統畫派所認同,而且他們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實、現實。

他們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們的書畫作品之中,甚至把社會的陰暗面揭露出來。這種行為使得統治者的利益受損,說他們都是畫壇上不入流的「醜八怪」,揚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4. 聊贈一枝春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時候,我收到當代青年畫家茹意贈送的寫意國畫一幅,名曰《報春圖》。

        竹報平安日,花開富貴春。作品繪制的對象是紅梅,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這紅梅,穿越了寒冬臘月,帶著春天的消息款款而來。

        梅花既是冬天最後盛開的花朵,也是春天最早綻放的花朵,當積雪壓斷枝頭之時,百花凋謝,梅花踏著風雪來了。 當冬去春來,萬物蘇醒,百花滿園之際,梅花卻又獨自離開。 她是追蹤風雪而去,還是把引來的春天留在人間?

        身為花中四君子之首、歲寒三友之一,梅花是文人畫常見的表現題材,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為文人雅士和人民大眾所喜愛。宋代王安石詠梅名句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和元代王冕題畫詩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梅花象徵的高尚品格的敬仰之情。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下面我們就來欣賞當代青年畫家任茹意筆下的國畫梅花:

        這是一幅斗方小品,圖繪老梅一枝,銀鉤鐵畫,彎曲如龍,交錯穿插,頗有氣勢。枝頭繁花怒放,俏不爭春。技法上用筆雄健,墨色渾厚,有濃淡干濕的變化。梅枝粗細相間,花朵姿態各異,或仰、或俯、或含苞、或盛開,疏密有度,近實遠虛,顯得恰到好處,體現出空間感和力量感,生機盎然,是一幅難得的國畫梅花精品佳作。

        梅花身上有一種孤芳自賞、與世無爭的高潔之美,在這幅畫中,梅花的獨特魅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朵朵紅梅,點點金蕊,妍姿艷質,渾然天成。尤其是以傳統的文人畫形式表現出來,更顯高雅別致。作為一幅寫意花鳥畫,畫家將整幅畫面的韻味和意境都推向了最高峰,觀賞此畫,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嘆為觀止!

        很幸運,也很感恩,美女畫家茹意將這幅精品佳作贈送給了我,這讓我想起一段歷史典故,晉代陸凱有一首《贈范曄詩》,全詩如下:

        折枝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陸凱是一位征戰沙場的儒將,在某個花韻融融的早春時節,他於浴血撕殺的間隙,一騎飛馳,登上春光灧瀲的梅嶺。此時,正值梅花競相綻放之際,繽紛片片,暗香盈盈,讓他那顆如鐵石一般堅毅的心,剎那間變得溫潤柔軟起來。

        北望山河,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遠方的故人范曄,那些鐵馬冰河的軍旅生涯,那些比雪花還要清寂的漫漫長夜,長河落日,大漠孤煙,友情的溫慰,似乎也讓邊關的那彎冷月也有了一絲溫柔。

        披堅執銳的英雄,遠離刀光劍影,面對滿眼芬芳,不覺沉醉其中。他會心一笑,用摸慣兵器的手,尋一枝最解自己心語的江南春梅折下,遣與北去的驛使,遙寄一縷馨香,帶著江南盛絕難舍的春色,帶著他深深的懷念與問候,贈與遠方的友人。

        范曄收到梅枝,被陸凱這種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精神所感動,潸然淚下。此事一經流傳,文人墨客稱贊不已。後世以「一枝春」作為梅花的雅稱,並成為詞牌名。於是這段折枝賦詩,寄梅送春的故事成為了千古佳話。

        每當讀到這首詩,心頭就會驀然間湧上一股暖意。江南春天裡,肯有人將一枝春色封作禮物,越過關山萬千重,寄給遠方的朋友。這脈脈如水的思念,藉由一枝春色靜靜傳遞,雖無只言片語,僅是一剪嶺梅,但這份深情厚誼卻是山水可鑒。

        江湖路遠,總有人欣喜相逢。因為文字,我與美女畫家茹意結緣,並獲贈由她親手繪制的寫意國畫《報春圖》,寄梅送春的故事,於洪荒歲月的流轉中,又在重新演繹。

畫家簡介: 任茹意,女,1990年生於八朝古都開封,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學院。現任河南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家、河南省教育學會美術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花鳥畫研究會理事。當代青年畫家,中華國禮藝術家畫家。

這位才貌雙全的女子自幼酷愛書畫藝術,繪畫天賦極高,師法自然,妙化物理,有妙手丹青之美譽。大學期間潛心研習書畫藝術,開始發表作品。其在傳統的基礎上,從現代生活中體驗,從中西方文化藝術融合及創作實踐中發現、感悟、總結,進而汲取眾家之長,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畫的表現形式。

其作品兼工帶寫,注重筆墨,以形寫神,已逐步形成清新高雅的獨特藝術語言,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渲染力。其涉獵廣泛,博覽群書,師古而不泥古,融會貫通、推陳出新,進而形成灑脫自然、俊秀飄逸的藝術風格。部分作品被加拿大、義大利、日本、台灣、美國等國際友人、收藏界人士收藏。

熱點內容
七夕節童話 發布:2025-09-20 18:44:44 瀏覽:620
神持玫瑰 發布:2025-09-20 18:43:11 瀏覽:97
玫瑰pan 發布:2025-09-20 18:41:33 瀏覽:97
我願做一朵 發布:2025-09-20 18:40:05 瀏覽:456
武漢櫻花水粉 發布:2025-09-20 18:16:49 瀏覽:785
櫻花四年櫻 發布:2025-09-20 18:11:50 瀏覽:993
一句話插花 發布:2025-09-20 18:11:34 瀏覽:56
誘使蘭花變異的方法 發布:2025-09-20 18:05:39 瀏覽:724
大蘭花故事 發布:2025-09-20 17:59:55 瀏覽:720
價值10萬的荊疙瘩盆景 發布:2025-09-20 17:57:31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