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荷花節
1. 寧德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寧德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太姥山、白水洋風景區、大嵛山島、楊家溪、北岐灘塗、鴛鴦溪、霞浦、福安白雲山、鯉魚溪、九龍漈瀑布。
太姥山位於閩浙交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內,距市區45公里,雄峙於東海之濱,晴川灣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氣勢恢宏,景緻獨特,素以「海上仙都」而著稱。太姥山以花崗岩峰林岩洞為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姥山北望浙江雁盪、西眺福建武夷,三者成鼎足之勢,閩人稱武夷、太姥為雙絕,浙人視雁盪、太姥為昆仲,構成閩越三大名山。
進入太姥山景區核心區,一般先到國興寺游覽區。國興寺始建於唐乾符四年,構造宏偉瑰麗。古寺後來毀於大火,現在看到的寺廟是在原址上新建的,不過遺址上留下大量石柱、石雕。穿過掛滿紫藤的綠色長廊,登上中國近代海軍的開創者薩鎮冰捐建的1.5公里長薩公嶺,沿途林木參差,山花爛漫;到涌翠亭,可近觀夫妻峰,眺望元寶石,駐足欣賞「太姥無俗石」摩崖石刻和海浪石。
過了薩公嶺,便到迎仙台。世人稱太姥山為「海上仙都」,是因為傳說中的東海諸仙每年都要在此相聚,迎仙台便是太姥娘娘迎接諸仙的地方,這里的海拔恰好是666米。游太姥的人常說太姥缺水景,其實不然,太姥山,山襯海,海托山,素稱「海上仙都」,既看山,又觀海,互相映襯,蔚為壯觀。
2. 南京有什麼特有的動植物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雪松為南京市市樹。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梅花為南京市市花。雪松學名 Cedrus deodara 別名喜馬拉雅雪松、喜馬拉雅杉,原常綠大喬木,高達50米以上。主幹端直,大枝不規則輪生,平展、小枝徽下垂,下部枝條近地問,形成塔形樹冠,樹皮灰褐色,幼時光滑,老年後則裂為鱗片狀剝落。葉針形,藍綠色,長2.5-5厘米.先端關,在長使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旅生雌雄異株,罕同株,球花單生枝頂。雌球花初紫紅色,後轉淡綠色;雄球花近黃色。花期10-11月,但雄球花較雌球花約早7-15天開放.球出橢圓狀卵形,形大直立,翌年10月成熟。 雪松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地區,廣泛分布於不丹、尼泊爾、印度及阿富汗等國家,垂直分布高度為海拔1300——3300米。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暖溫帶至中亞熱帶氣候,在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生長最好。 雪松挺拔雄偉,品格剛毅,耐嚴寒和酷暑、深為廣大市民了解和喜愛。南京的雪松已有60多年生長歷史,在城市綠化中廣為種植,已成為全國繁育雪松的基地,做為市樹很具代表性。雪松不僅是黎巴嫩的國樹.同時也是我們南京市的市樹。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中華鱘屬硬骨魚類鱘形目。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年前的早三疊世,一直延續至今,生活於我國長江流域,別處未見,真可謂「活化石」。中華鱘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幹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現 獐、無角,體重約15-20(雄15、雌20)kg,體長約1M。四肢粗壯發達,肩高略低於臀高。體毛多棕黃色、灰黃色、濃密粗長,體側及腰部的冬毛長達30多mm。無額腺,眶下腺小。耳相對較大,尾極短,被臀部的毛遮蓋。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線色斑點,縱行排列。 獐,因為長得像鹿,所以也有「水鹿」和「河鹿」的昵稱文獻記載的原產地點有:江蘇省南京的鎮江、蘇州、無錫;上海市及奉賢縣;浙江省的桐廬、寧波;安徽省的泗縣蕪湖;湖北省的宜昌,廣濟;湖南省岳陽和湘南郴州一帶,。80年代的分布范圍處於24o~34oN及東經110oE以東范圍內。南至廣東乳源、仁化、樂昌、連縣,廣西的桂林,福建的寧德、晉江,浦田,漳平,北至江蘇鹽城及濱海地區、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東至浙江舟山諸島(盛和林等,1975、1985、1992)。 廣西天峨和南丹縣,上林和武宣縣也有分布,其分布區向西推進到106.5oE,23oN (Cao et al. 1993)。但谷地的獐現已呈隔離點狀或小片狀分布。 植物:石楠,木本植物,常綠喬木類,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抗寒力不強,喜光也耐蔭,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濕潤的砂質土壤最為適宜,萌芽力強,耐修剪,對煙塵和有毒氣體有一定的抗性。主產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 廣玉蘭(學名: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 由於開花很大,形似荷花,固又稱「荷花玉蘭」。廣玉蘭原產於美洲,所以又有人稱它為「洋玉蘭」。可入葯,也可做道路綠化。荷花玉蘭樹姿雄偉壯麗,葉大綠蔭濃花似荷花芳香馥郁,為美化樹種,耐煙抗風,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較強抗性,可用於凈化空氣保護環境。廣玉蘭原產於南美洲,分布在北美洲以及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及以南,北方如北京、蘭州等地,已由人工引種栽培。是江蘇省常州市、南通市、連雲港市,安徽省合肥市,浙江省餘姚市的市樹。在長江流域的上海、南京、杭州也比較多見。
3. 莆田的禮儀
翻開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莆田是由閩族? 閩越族? 漢族這一歷史進程走過來的,這就決定了她的民俗文化的豐富多彩,不僅繼承發揚了遠古的閩族、閩越族的遺風遺俗,還接納融匯了大量的外來民情習慣,特別是納入漢民族這一大家庭後,便使其步入文獻名邦、禮儀之邦之林成為可能。故而,從興化民俗整體看,既有同漢族相一致的民俗,又有特有的習慣禮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
節令習俗
春節 春節是興化民間最大的節日,遠在異鄉的親人大都回鄉同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春節活動為時五天,俗稱「五日歲」。其習俗是:
除夕,午夜過後, 家家燃放鞭炮,叫「開正」。初一早,家家以線面、「福飯」(干飯)祭祀祖先;祭畢煮線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壽綿長」。吃線面時第一口不喝面湯,俗語有「初一早喝面湯,出門逢雨衣不幹」之說。吃面後,親鄰戚友間互相拜年,主人以紅桔、瓜籽、糖果、「壽面」餉客。是日,人們紛紛到城鎮,或到山村游覽名勝,叫做游春。
初二日,是禁忌日,人們不敢互相串門。此俗源於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殺者眾多,至正月初一賊始退,逃難的人們返家收殮遭難親友,串門的都是吊喪之人,因此,此日就成為不吉利之日,忌往來。不過凡初一到過的,不犯此忌。
初三日,因初一、初二兩天閉井門不取水,初三早才祭神開井門汲水。開店鋪的生意人於此日早也鳴炮開門營業。新嫁女在這天由新郎作陪,回娘家向父母拜年。在仙游,這天還是「做十」日,祝壽親友絡繹不絕。祝壽的禮品一般有線面、雞蛋、炮燭(女的「做十」要加花粉)、布料、鞋帽、中堂等,數量多少有一定的講究。
初四日晚上做「大歲」。此俗同源於倭寇竄犯興化,百姓逃難,沒有在家過「歲」,翌年初一回到家裡,收葬遇害親友後,於初四補過「除夕」,俗稱做「大歲」。在仙游則是初五做「大歲」。
初五如同初一,早飯每人一碗面,然後去游春或探訪親友。
正月十五日,古稱上元節,俗稱元宵節,也是古時民間社鼓的結束日(社鼓自十二月十六日起)。元宵節是莆田民間一個重大節日,盛況超過春節,且延續的時間相當長(原因是各村的時間不同,最早的初八,最遲的正月廿九日)。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宮社張燈結綵,擺「宴桌」、疊糕果,鄉民們抬菩薩偶像行儺。行儺隊伍繞境一周, 家家在廳堂擺設香案,當隊伍經過時,燃燭焚香、放鞭炮、燒柴草、化「貢銀」,祈求全年平安如意,俗稱「接行儺」。接完行儺,主婦們把余燼拿回家倒入灶膛,表示來年更紅火。是夜,游燈、「擺棕轎」(跳儺火)、舞龍舞獅,直鬧到天亮。有的村還「做大棚」(幾班戲子合演大型連台歷史劇)。有個別村過元宵節的方式極特殊,如城廂區城郊鄉廣甫 仔村的過節方式是在正月十三日清晨五至六時,家家把煮飯的鍋,取出倒扣院子里「耙」幾下,即算過節。
農歷二月初二日,俗稱「二月二」,也稱「頭牙」。因每月的初二、十六兩日,各行業主於晚上以祭神福余,請夥友們聚餐,叫做牙祭,此例從二月初二開始,十二月十六結束,故名。是晚,各行業業主特為「首福」 邀請店員、夥友聚餐,未得邀請者,就意味著被「解僱」。在仙游這一天為蒙館(私塾)開學日。這天家長們把孩子梳洗干凈,挎上一籃炒米花(俗稱「冰模」),炒糖豆。籃上放七根青蔥,八個布鈕扣,象徵孩子「七聰八竅」、「聰明花開了」。學生到蒙館拜先生、孔子,正式入學了。
清明節 節前,人家用麵粉蒸「清明龜」。節日當天,人們備酒饌、果品、「清明龜」等祭品上山掃墓,表示對已故親人的悼念。
端午節 此是興化八大傳統節日之一,很隆重,不僅時間長,而且內容多。通常是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初三吃螺,初四吃桃,還有插艾,初五劃龍舟,故有諺語「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初五這天,家家采幾種芳香性青草,汲午時水,煎午時草湯,人人沐浴更衣,換冬裝為夏令衣裳。小孩浴後佩掛香囊和布扎的小虎,在肚臍等處塗抹雄黃,吃「午時草」煮的蛋,謂之可壯身祛病。所謂午時草是初五午時正所採的草,實際上多在午時前採摘的 ,它們有鐵芒箕、石榴葉、豆葉、蘭草等七八種植物,煮出來的蛋呈清黃色。清掃堂室噴灑雄黃水,以炭火加蒼術、桔皮悶煙,驅除蚊蟲,也是端午節的一大內容。端午節最熱鬧最有趣的是賽龍舟。
七月初七炒糖豆、爆米花,其意是「吃炒豆、活老老」。當天晚上,人們都湧上埕頭,觀看天上牛郎織女相會。這天人們很少見到喜鵲,說是上天搭鵲橋去了。有時夜裡還會落幾點雨,人們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時落下的淚水。
中元節 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也叫中元節,是舊時民間祭祀祖先的節日。民間炊「薄荷糕」、「金米果 」、燒銀冥紙衣,祭祀祖宗。出嫁女子,倘遇父母新亡,則於十三日備辦祭品、銀紙,回娘家祭祀,俗稱送「頭年紙」,其後每年是於十四日「送紙」。建國後,此俗漸廢。
八月十五中秋節 親朋間互贈月餅、板栗、白果等禮物,名為「送秋」。是晚,一家人團聚,吃炒米粉、芋頭、板栗、月餅等,一直沿襲至今。
九月初九重陽節 俗稱「九重陽」。民間人們蒸九層米果 。
冬至節 冬至節俗稱冬節。節前一日晚上,家家戶戶「搓圓子」,插合春,捏稱砣銀錠等;祝願全家團圓,五穀豐收,六畜興旺。冬節早,全家吃「紅糖丸子」 ,又把「丸子」糊貼在門框上,預祝來年糧食有餘。在平原一帶,如果家有新喪,就不舂糯米粉了,表示居喪無心過節,其親戚應在節前送糯米粉給他,主人回贈生薑、白米曲、麥芽餅、筷子、紅糖及五穀種等,表示對饋送者見白不忌,祝他添丁發財。冬至節還有掃墓習俗。
除夕 農歷除夕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凡有外出者都要返回家中團聚。莆田人稱除夕是「做歲」,顧名思義就是在此歲與歲的交接間,慶賀過去的一年裡的年豐人壽,預祝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所以春節一般是從「尾牙」即農歷十二月十六日開始的。「尾牙」這天舊時業主宴請雇員,付清工資,結束這一年的雇約。百姓家則忙著置辦年貨新衣。之後選一天晴日大掃除,俗稱「掃塵」。到了廿三這日,各家備辦祭禮「送神」,用麵粉等製作「送神糕」、煎「油煎米果 」送灶公「上天」「述職」(到正月初四這日又將他們「迎回人間」叫「接神」)。送灶後,人們便擇雙日掛年畫、做紅米團 、貼春聯等。莆田的春聯有個很獨特的地方,那就是上端有一段兩寸長的白色聯頭,此為全國僅有。相傳清兵入關後,施行高壓政策,民眾奮起反抗,形成了以莆田南少林寺為大本營的全國抗清局面,清廷遷怒於百姓,濫殺無辜,許多人家因辦喪事貼白聯。時值春節,清廷又強令百姓貼紅聯,以飾「國泰民安」 ,有人在被迫貼紅聯時,故意留一截白聯,以示心有餘哀。隨後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額春聯習俗,直至今日。
除夕夜,家家備辦紅米團 、紅柑等祭神「辭年」。晚上,廳堂紅燭高燒,全家同吃年夜飯,俗稱「圍爐」。如果有在外沒回家的,飯桌上要留個空位子。之後,灶上要留「隔年飯」,灶膛里用塊大木柴燒個徹夜不熄的「火寶」,象徵年年有餘歲歲興旺。接著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小孩燃炮仗、合家歡笑、聊天娛樂,俗稱「 守歲」。
做歲中,莆田還有幾個特殊習俗,即年夜飯里不能有魚(現在已不忌諱),年畫中不能出現荷花,初一、初二兩日不使用水井,用水要事先貯備,不倒垃圾等。
解放前,除夕是窮人還債的最後時限,負債的人不敢在家過年。城隍廟里這天日夜演戲,負債的人就去看戲避債,債主就不敢在城隍爺面前討債。
4. 莆田風俗
莆田民間習俗
這是我復制的啊..我是莆田人.但是習俗太多我也說不清.就直接復制了
翻開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莆田是由閩族? 閩越族? 漢族這一歷史進程走過來的,這就決定了她的民俗文化的豐富多彩,不僅繼承發揚了遠古的閩族、閩越族的遺風遺俗,還接納融匯了大量的外來民情習慣,特別是納入漢民族這一大家庭後,便使其步入文獻名邦、禮儀之邦之林成為可能。故而,從興化民俗整體看,既有同漢族相一致的民俗,又有特有的習慣禮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
節令習俗
春節 春節是興化民間最大的節日,遠在異鄉的親人大都回鄉同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春節活動為時五天,俗稱「五日歲」。其習俗是:
除夕,午夜過後, 家家燃放鞭炮,叫「開正」。初一早,家家以線面、「福飯」(干飯)祭祀祖先;祭畢煮線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壽綿長」。吃線面時第一口不喝面湯,俗語有「初一早喝面湯,出門逢雨衣不幹」之說。吃面後,親鄰戚友間互相拜年,主人以紅桔、瓜籽、糖果、「壽面」餉客。是日,人們紛紛到城鎮,或到山村游覽名勝,叫做游春。
初二日,是禁忌日,人們不敢互相串門。此俗源於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殺者眾多,至正月初一賊始退,逃難的人們返家收殮遭難親友,串門的都是吊喪之人,因此,此日就成為不吉利之日,忌往來。不過凡初一到過的,不犯此忌。
初三日,因初一、初二兩天閉井門不取水,初三早才祭神開井門汲水。開店鋪的生意人於此日早也鳴炮開門營業。新嫁女在這天由新郎作陪,回娘家向父母拜年。在仙游,這天還是「做十」日,祝壽親友絡繹不絕。祝壽的禮品一般有線面、雞蛋、炮燭(女的「做十」要加花粉)、布料、鞋帽、中堂等,數量多少有一定的講究。
初四日晚上做「大歲」。此俗同源於倭寇竄犯興化,百姓逃難,沒有在家過「歲」,翌年初一回到家裡,收葬遇害親友後,於初四補過「除夕」,俗稱做「大歲」。在仙游則是初五做「大歲」。
初五如同初一,早飯每人一碗面,然後去游春或探訪親友。
正月十五日,古稱上元節,俗稱元宵節,也是古時民間社鼓的結束日(社鼓自十二月十六日起)。元宵節是莆田民間一個重大節日,盛況超過春節,且延續的時間相當長(原因是各村的時間不同,最早的初八,最遲的正月廿九日)。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宮社張燈結綵,擺「宴桌」、疊糕果,鄉民們抬菩薩偶像行儺。行儺隊伍繞境一周, 家家在廳堂擺設香案,當隊伍經過時,燃燭焚香、放鞭炮、燒柴草、化「貢銀」,祈求全年平安如意,俗稱「接行儺」。接完行儺,主婦們把余燼拿回家倒入灶膛,表示來年更紅火。是夜,游燈、「擺棕轎」(跳儺火)、舞龍舞獅,直鬧到天亮。有的村還「做大棚」(幾班戲子合演大型連台歷史劇)。有個別村過元宵節的方式極特殊,如城廂區城郊鄉廣甫 仔村的過節方式是在正月十三日清晨五至六時,家家把煮飯的鍋,取出倒扣院子里「耙」幾下,即算過節。
農歷二月初二日,俗稱「二月二」,也稱「頭牙」。因每月的初二、十六兩日,各行業主於晚上以祭神福余,請夥友們聚餐,叫做牙祭,此例從二月初二開始,十二月十六結束,故名。是晚,各行業業主特為「首福」 邀請店員、夥友聚餐,未得邀請者,就意味著被「解僱」。在仙游這一天為蒙館(私塾)開學日。這天家長們把孩子梳洗干凈,挎上一籃炒米花(俗稱「冰模」),炒糖豆。籃上放七根青蔥,八個布鈕扣,象徵孩子「七聰八竅」、「聰明花開了」。學生到蒙館拜先生、孔子,正式入學了。
清明節 節前,人家用麵粉蒸「清明龜」。節日當天,人們備酒饌、果品、「清明龜」等祭品上山掃墓,表示對已故親人的悼念。
端午節 此是興化八大傳統節日之一,很隆重,不僅時間長,而且內容多。通常是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初三吃螺,初四吃桃,還有插艾,初五劃龍舟,故有諺語「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初五這天,家家采幾種芳香性青草,汲午時水,煎午時草湯,人人沐浴更衣,換冬裝為夏令衣裳。小孩浴後佩掛香囊和布扎的小虎,在肚臍等處塗抹雄黃,吃「午時草」煮的蛋,謂之可壯身祛病。所謂午時草是初五午時正所採的草,實際上多在午時前採摘的 ,它們有鐵芒箕、石榴葉、豆葉、蘭草等七八種植物,煮出來的蛋呈清黃色。清掃堂室噴灑雄黃水,以炭火加蒼術、桔皮悶煙,驅除蚊蟲,也是端午節的一大內容。端午節最熱鬧最有趣的是賽龍舟。
七月初七炒糖豆、爆米花,其意是「吃炒豆、活老老」。當天晚上,人們都湧上埕頭,觀看天上牛郎織女相會。這天人們很少見到喜鵲,說是上天搭鵲橋去了。有時夜裡還會落幾點雨,人們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時落下的淚水。
中元節 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也叫中元節,是舊時民間祭祀祖先的節日。民間炊「薄荷糕」、「金米果 」、燒銀冥紙衣,祭祀祖宗。出嫁女子,倘遇父母新亡,則於十三日備辦祭品、銀紙,回娘家祭祀,俗稱送「頭年紙」,其後每年是於十四日「送紙」。建國後,此俗漸廢。
八月十五中秋節 親朋間互贈月餅、板栗、白果等禮物,名為「送秋」。是晚,一家人團聚,吃炒米粉、芋頭、板栗、月餅等,一直沿襲至今。
九月初九重陽節 俗稱「九重陽」。民間人們蒸九層米果 。
冬至節 冬至節俗稱冬節。節前一日晚上,家家戶戶「搓圓子」,插合春,捏稱砣銀錠等;祝願全家團圓,五穀豐收,六畜興旺。冬節早,全家吃「紅糖丸子」 ,又把「丸子」糊貼在門框上,預祝來年糧食有餘。在平原一帶,如果家有新喪,就不舂糯米粉了,表示居喪無心過節,其親戚應在節前送糯米粉給他,主人回贈生薑、白米曲、麥芽餅、筷子、紅糖及五穀種等,表示對饋送者見白不忌,祝他添丁發財。冬至節還有掃墓習俗。
除夕 農歷除夕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凡有外出者都要返回家中團聚。莆田人稱除夕是「做歲」,顧名思義就是在此歲與歲的交接間,慶賀過去的一年裡的年豐人壽,預祝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所以春節一般是從「尾牙」即農歷十二月十六日開始的。「尾牙」這天舊時業主宴請雇員,付清工資,結束這一年的雇約。百姓家則忙著置辦年貨新衣。之後選一天晴日大掃除,俗稱「掃塵」。到了廿三這日,各家備辦祭禮「送神」,用麵粉等製作「送神糕」、煎「油煎米果 」送灶公「上天」「述職」(到正月初四這日又將他們「迎回人間」叫「接神」)。送灶後,人們便擇雙日掛年畫、做紅米團 、貼春聯等。莆田的春聯有個很獨特的地方,那就是上端有一段兩寸長的白色聯頭,此為全國僅有。相傳清兵入關後,施行高壓政策,民眾奮起反抗,形成了以莆田南少林寺為大本營的全國抗清局面,清廷遷怒於百姓,濫殺無辜,許多人家因辦喪事貼白聯。時值春節,清廷又強令百姓貼紅聯,以飾「國泰民安」 ,有人在被迫貼紅聯時,故意留一截白聯,以示心有餘哀。隨後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額春聯習俗,直至今日。
除夕夜,家家備辦紅米團 、紅柑等祭神「辭年」。晚上,廳堂紅燭高燒,全家同吃年夜飯,俗稱「圍爐」。如果有在外沒回家的,飯桌上要留個空位子。之後,灶上要留「隔年飯」,灶膛里用塊大木柴燒個徹夜不熄的「火寶」,象徵年年有餘歲歲興旺。接著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小孩燃炮仗、合家歡笑、聊天娛樂,俗稱「 守歲」。
做歲中,莆田還有幾個特殊習俗,即年夜飯里不能有魚(現在已不忌諱),年畫中不能出現荷花,初一、初二兩日不使用水井,用水要事先貯備,不倒垃圾等。
解放前,除夕是窮人還債的最後時限,負債的人不敢在家過年。城隍廟里這天日夜演戲,負債的人就去看戲避債,債主就不敢在城隍爺面前討債
5. 對聯大全guanyuhounian
上聯:鳳落梧桐梧落鳳。 原對:珠聯璧合璧聯珠。
上聯:曲溪曲曲龍戲水。 下聯:隴埔隴隴鳳簪花。
上聯:松葉竹葉葉葉翠。 下聯:秋聲雁聲聲聲寒。
上聯:龍怒卷風風卷浪。 原對:月光射水水射天。
上聯: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天擊鍾聲,無聲不寂。
下聯: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六峰巒色,有色皆空。
上聯:花花葉葉,翠翠紅紅,惟司香尉著意扶持,不教雨雨風風,清清冷冷。
下聯:蝶蝶鶼鶼,生生世世,願有情人都成眷屬,長此朝朝暮暮,喜喜歡歡。
上聯: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聯: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上聯:狗牙蒜上狗壓蒜。 下聯:雞冠花下雞觀花。
上聯:佳山佳水佳風佳月,千秋佳境。 下聯:痴聲痴色痴夢痴情,幾輩痴情。
上聯:普天同慶,慶的自然,慶慶慶,當慶慶,當慶當慶當當慶。
下聯:舉國若狂,狂到極點,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狂懂。
上聯: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 下聯: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上聯: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龍門三級浪。 下聯: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上聯: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下聯: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上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下聯: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上聯: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下聯: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上聯: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下聯: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上聯:看山,山已峻。 下聯:望水,水乃清。
上聯: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下聯:亦詩亦酒,亦儒亦仙。
上聯:信耶夢耶,傳非真耶。 下聯:秦歟漢歟,將近代歟。
文心聯
上聯:嘗因酒醉鞭名馬。 下聯:唯恐情多誤美人。
上聯:常未飲酒而醉。 下聯:以不讀書為通。
上聯:桃花褪艷,血痕豈化胭脂。 下聯:豆蔻香銷,手澤尚含蘭麝。
上聯:蟬噪林愈靜。 下聯:鳥鳴山更幽。
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 下聯:似曾相識燕歸來。
上聯: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下聯: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司馬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上聯:緣何邀月問天,想是平生知己少。 下聯:只可把酒看花,懶開醉眼看人忙。
上聯:人心無算處。 下聯:國手有輸時。
上聯:欲除煩惱須無我。 下聯:歷盡艱難好作人。
上聯:偏多熱血偏多骨。 下聯:不悔情真不侮痴。
上聯:山光撲面經宵雨。 下聯:江水回頭欲晚潮。
上聯:嶺邊樹色含風冷。 下聯:石上泉聲帶雨秋。
上聯:沽酒欲來風已醉。 下聯:賣花人去路還香。
上聯:但得夕陽無限好。 下聯:何必惆悵近黃昏。
上聯:舊書細談猶多味。 下聯:佳客能來不費招。
上聯:松間明月長如此。 下聯:耳外浮雲何足論。
上聯:兩三竿竹皆秋色。 下聯:千萬疊山有雨容。
上聯:彈指聲中千偈了。 下聯:拈花笑處一言無。
上聯:風雲三尺劍。 下聯:花鳥一床書。
上聯:老拳博古道。 下聯:兒口嚼新書。
上聯:穹達盡為身外事。 下聯: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聯:遺世慕莊周,睡去能為蝴蝶夢。 原對:學詩類高適,老來猶作鳳凰聲。
上聯:白馬西風塞上。 下聯:杏花煙雨江南。
上聯:家藏千卷書,不忘虞廷十六字。 下聯:目空天下士,只讓尼山一個人。
上聯:門前莫約頻來客。 下聯:座上同觀未見書。
上聯:東牆倒,西牆倒,窺見室家之好。 下聯:前巷深,後巷淺,不聞車馬之音。
上聯:荷風送香氣。 聯:松月生夜涼。
上聯:金石長不朽。 下聯:丹青本無雙。
上聯:斗酒縱觀廿四史。 下聯:爐香靜對十三經。
上聯:隱影相去,獨一人。 下聯:故人重聚,說幾句。
上聯:一竹一蘭一石。 下聯:有節有香有骨。
上聯:室雅何須大。
下聯:花香不在多。
上聯:汲來江水烹新茗。
下聯:買盡青山當畫屏。
上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
下聯: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上聯:春風閬苑三千客。
下聯:明月揚州第一樓。
此聯為【元】趙孟頫題揚州迎月樓。而得主人千金之贈。
上聯:四十九年窮不死。
下聯:三百六日醉如泥。
此聯為蔡鴻逵自述聯。
上聯:天為補貧偏與健。
下聯:人因見懶誤稱高。
此聯為【明】陳繼儒所作。
上聯:托缽而來,不為鍾鳴鼓響。
下聯:結齋便去,也知鹽盡炭無。
此聯為【明】筇竹寺普荷禪師所作。
上聯:長空有月明兩岸。
下聯:秋水不波行一舟。
此聯為【清】林則徐題福州西湖宛在堂。
上聯:我已家風負梅鶴。
下聯:天教處士領湖山。
此聯為林則徐題杭州西湖巢居閣。
上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下聯: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此聯為林則徐題書齋。
上聯:我每一醉岳陽,見眼底風波,無時不作。
下聯:人皆欲吞雲夢,問胸中塊磊,何時能消?
此聯為【宋】歐陽修題岳陽樓聯。
上聯:不設樊籬,恐風月被他拘束。
下聯:大開戶牑,放江山入我襟懷。
此聯為【明】張羽自題吳興別業。
上聯:苦荼甘若薺,蘿卜軟如酥,爽人喉吻。
下聯:水藻綠於藍,山菰紅似血,快我情懷。
上聯:晴綠乍添垂柳色。
下聯:春流時泛落花香。
上聯:雨洗杏花濃如許。
下聯:日烘楊柳翠欲流。
上聯:解趣黃鸝頻送韻。
下聯:知情綠柳漸拖絲。
上聯:柳眼才舒芳草地。
下聯:桃腮正暈碧雲天。
上聯:白鷺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
下聯: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
上聯:一心守道道無窮,窮中有樂。
下聯:萬事隨緣緣有份,份外無求。
上聯: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
下聯: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
上聯:雨滋春樹碧連天。
下聯:天連碧樹春滋雨。
上聯:雨滋春樹碧連天,天連碧樹春滋雨。
下聯:風送花香紅滿地,地滿紅香花送風。
上聯:處處飛花飛處處。
下聯:潺潺碧水碧潺潺。
新聯:重重綠樹綠重重。
新聯:聲聲笑語笑聲聲。
上聯:油燈少燈油。
下聯:火柴當柴火。
上聯:畫上荷花和尚畫。
下聯:書臨漢貼翰林書。
上聯:斗雞山上山雞斗。
下聯:龍隱岩中岩隱龍。
上聯:水連天天連水。
下聯:樓望海海望樓。
此聯為海南海口望海大酒樓聯。
上聯:酒客酒樓同醉酒。
原對:詩人詩社齊吟詩。
吾聯:書童書房共讀書。
上聯:霧鎖山頭山鎖霧。
原對:天連水尾水連天。
吾聯:花滿樓里樓滿花。
上聯:雪嶺吹風吹嶺雪。
下聯:龍潭活水活潭龍。
上聯:喬女自然嬌,深惡胭脂膠肖臉。
原對:止戈才是武,何帶銅錢鑄鏢鋒。
新聯:人言雖可信,但防渭水混涇江。
吾聯:主人留小住,莫嫌酢腌配醇酒。
上聯:信是人言,敬欲取信於人,必也言而有信。
下聯:煙乃火因,常見抽煙起火,應該因此戒煙。
此聯為於萬傑對彭更。
上聯:倪人兒十口心思:
下聯:妙少女八目尚賞:
上聯:妙人兒倪家少女。
原對:犟小子孫門強牛。
新聯:搞長弓張府高才。
下聯:大言者諸葛一人。
下聯:鍾山寺峙立金童。
上聯:歪頭山山頭不正。
下聯:犟小子子小牛強。
上聯:日在東,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原對:子居右,女居左,世間配定好人。
吾聯:山處左,水處右,特區崛起汕頭。
上聯:女好子好女子同好。
下聯:日明月明日月共明。
上聯:日月為明合晝夜。
下聯:女生合姓別陰陽。
上聯:張長弓,騎奇馬,單戈跳戰。
下聯:嫁家女,孕乃子,生男為甥。
古對:鍾金童,犁利牛,十口為田。
上聯:踏破磊橋三塊石。
原對:剪開出字兩重山。
此聯為【清】李調元為一學員所對,其一時沒對上,回家後夫人知道後,於是替他對出此聯,誰知第二天拿給學員時,學員說此聯絕非大人所對,李調元大驚,問何故。學員說:「這剪字為女子所用,如大人所對,當用劈或者砍。」李調元為之語塞。
上聯:拆破磊文三石獨。
下聯:分開出字兩山單。
吾聯:擊碎冰塊雙水連。
此聯中石獨、山單均為花名。我的水連即水蓮。
上聯:松木公,栂木母,公母兩木成林。
原對:岵山古,岑山今,古今二山並出。
吾聯:潮浪朝,汐浪夕,朝夕連浪浮槎。
此聯為陳則對謝徽。
上聯:牛不出頭,辜負牧童尋到午。
下聯:鬼能踢斗,顯達才子占高魁。
上聯:因火為煙,若不撇開終是苦。
原對:舛木為桀,全無人道也稱王。
古對:心欲生欲,各宜捺住早成名。
古對:舍官為館,入能知返便成人。
此聯為【清】禁煙衙門之聯,妙在上聯的『若』不『撇』開終是『苦』。
上聯:欠食飲泉,白水何堪足飽。
下聯:無才撫墨,黑土豈能充飢?
此聯為【抗戰時期】蔣介石政權層層剋扣教育經費,加上通貨膨脹,教職員工苦不堪言,某大學教師憤題。
上聯:兩江獃人障。
下聯:三省釣魚行。
此聯嘲兩江總督張居正的。其總督府前有匾『兩江保障』『三省鈞衡』兩塊牌匾。
上聯:丫頭是人怎倒走。
原對:缺!
吾聯:三八過川莫橫行。
吾聯:甲魚無由咋翻身。
吾聯:四眼瞎目竟斜視。
上聯:己已同頭開合辨。
下聯:古田異帽露藏分。
下聯:甲申異帽縮開明。
此聯為《嶺南詩聯》征聯活動所得。
上聯:日落香殘,除卻凡心一點。
原對:爐熄火盡,務把意馬牢栓。 吾聯:車過轄區,途經柬山半林。
此聯上聯『日落香殘』為『禾』字;『除卻凡心一點』為『幾』字;合則為『禿』字。原對是拆『驢』字。我的『車過轄區』為『害』字;『柬』字去『半林』為『目』;合則為『瞎』。
上聯:因火成煙夕夕多。
下聯:此木為柴山山出。
吾聯:少女其妙人人從。
上聯:里中田上土何下。
下聯:岩畔石低山自高。
此聯為許思溫答客人。
上聯:屑小欺大乃謂尖。
下聯:愚犬稱王便是狂。
上聯:忠因多口成為患。
下聯:非若有心反變悲。
上聯:二人土上坐。
下聯:一月日邊明。
上聯:一明分日月。
下聯:五嶽各丘山。
上聯:日月同明天不黑。
下聯:山丘共岳地非低。
上聯:閑看門中月。
下聯:思耕心上田。
此聯『閑』字的繁體為『閑』。
上聯:女氏配婚終有日。
下聯:山田教崽始開心。
上聯:女未成婚仍是妹。
下聯:父多棄子決非爹。
上聯:子女好大人可倚。
下聯:馬大可騎人更便。
新聯:禾千里種米良糧。
新聯為罩萬安所作。
上聯:馬大能馱兼可騎。
原對:缺!
吾聯:人一自大亦面奤。
上聯:牆上掛珠簾,你說是王家簾,朱家簾。
原對:半夜生孩兒,我管他子時乎,亥時乎。
新聯:公司來港客,誰在乎水居客,巷居客。
新聯為脖子等長所對。
上聯:能者多勞,恐斷四條腿骨。
下聯:下流無恥,難保一個頭顱。
此聯為嘲熊、卞兩縣令而作。
上聯:或入園中,拖出老袁還我國。
下聯:余行道上,不堪回道問前途。
此聯為諷袁世凱竊國稱帝。
上聯:學正不正,諸生皆以為歪。
下聯:相公言公,百姓自然無訟。
此聯為某學正與某官互嘲聯。
上聯:古龍小兒,才與命自相剋。
下聯:金老何庸?父和母名其鏞。
此聯為我一日偶創。
上聯:李家十八子。
原對:奏事二三人。
吾聯:花娘廿七人。
此聯為李東陽答對某學士聯。『奏』字拆的妙。
上聯:洪洞縣,共同三條水。
原對:岢嵐城,可風兩重山。
吾聯:薺菜花,齊采一地草。
上聯:上四心,下四心,寧德四心不一;
下聯:外十口,內十口,古田戶口何多。
寧德、古田皆福建地名。
上聯:四維為羅,東西南北之人也;
下聯:三王曰汪,禹湯文武之後歟。
黃道讓對汪知府客人羅某。禹、湯、文、武為夏商周三代王,故曰三王。
上聯:馬賓王,駱賓王,馬駱各賓王。
下聯:龍主考,龔主考,龍龔共主考。
此聯為【清】趙禮甫出聯給葉廷琯所對。上聯馬賓王指【唐】大臣馬周,字賓王。駱賓王指【唐】文學家駱賓王。葉一時無以對。道光三十年,雲貴兩地鄉試,雲南主考叫龔寶連,貴州主考叫龍元禧,葉方以此事對出下聯。
上聯:尊姓本為牛,個中人許多勾搭。
下聯:大名原是草,門內漢不算東西。
此聯嘲知縣朱蘭。
上聯:李宋二先生,木頭木腦。
原對:龔龐兩小子,龍首龍腳。
上聯:尤郎中直腳便為犬。
下聯:史先生脫口不成人。
此聯為尤、史二友互戲聯。
上聯:呂先生品簫,須添一口。
下聯:謝狀元射策,何吝片言。
此聯為謝一夔、呂原趣對。
上聯:細雨沉沉,兩沈鑽頭不出。
下聯:狂風陣陣,二陳伸腳勿開。
此聯為陳沈二書生避雨戲對。
上聯:謝昆城抽身便討。
下聯:吳玉倫倒口便吞。
此聯為考生諷考官謝昆城、吳玉倫。
上聯:女姚雖好,只如半朵桃花。
下聯:人言為信,莫費一番言說。
此聯為姚月華答對楊達。
上聯:僧去曾留,將人丟盡。
下聯:因崇作祟,引鬼進門。
此聯為嘲曾國藩辦天津教案而作。
上聯:丑足半垂,知伊少人。
下聯:甲身不全,見君無口。
此聯為蘇頲嘲尹某,全篇隱『尹』字。
上聯:一目不明,開口便成兩片。
下聯:廿頭割斷,此身應受八刀。
此聯為嘲梁鼎芬而作。
上聯:闖賊無門,匹馬橫行天下。
下聯:元兇有耳,一兀直搗中原。
此聯為嘲馬士英、阮大鋮而作。
上聯:少目豈能識文字。
下聯:欠金切莫問科名。
此聯為嘲吳省欽典試江西。
上聯:本非正人,裝作雷公模樣,卻少三分面目。
下聯:慣開私卯,會打銀子主意,絕無一點良心。
此聯為嘲李儒卿。
上聯:陳亞有心終是惡。
下聯:蔡襄無口便成衰。
此聯為【宋】蔡襄、陳亞互謔而作。
上聯:馬承學,學乘馬,汲汲而來。
下聯:錢同愛,愛銅錢,孜孜為利。
吳地有個人叫馬承學,很喜歡騎馬賓士。他的朋友錢同愛便出個對句與他開玩笑說:「馬承學,學乘馬,汲汲而來。」馬承學應道:「錢同愛,愛銅錢,孜孜為利。」對完後補充說:「這只是為了對仗工穩,並不敢譏笑老兄。」
上聯:賈席珍失卻寶貝珍珠,方為西席;
下聯:陳家顏割落耳朵顏面,才是東家。
塾師賈席珍與東家陳家顏戲對。
上聯:王大夫昆季築牆,一土蔽三人之體;
下聯:潘先生父子沐發,番水灌兩牛之頭。
某姓王的醫生和弟弟修牆,鄰居潘先生出上聯諷指,王大夫回以下聯。
上聯:四維羅,馬各駱,羅上駱下羅騎駱;
下聯:言者諸,豕者豬,諸前豬後諸牽豬。
此聯為羅姓和諸姓互諷。
上聯:段稽查未披人皮,何假之有;
下聯:劉監督丟下金刀,比卵不如。
此聯嘲段姓稽查、劉姓監督。
上聯:烏不如人,只少胸中一點墨;
下聯:軍無鬥志,都因偏了半邊心。
嘲內閣學士烏某與太史惲某。
上聯:烏不如人,胸中只少半點墨;
下聯:軍無鬥志,身邊常倚一支槍。
上聯:王子身邊,無有一點不似玉;
下聯:黽翁頭上,再加半夕即成亀。
《聊齋志異》綠雲代王勉(字黽齋)對桓文若。
上聯:闖賊無門,匹馬橫行天下;
下聯;元兇有耳,一兀直搗中原。
此聯嘲【明末】馬士英、阮大鋮。
上聯:龜為首,豕為身,不可與共;
下聯:龍其頭,魚其腹,難以偕行。
此聯嘲教員龔象衡。
上聯:白旗丁偏心真可怕;
下聯:青瞎子無目不成睛。
此聯嘲長白、青麟兩督學。
上聯:魯學童腰去四點,曾門弟子。
下聯:史大人頭加一畫,吏部天官。
此聯為魯姓考生答對史姓考官。
上聯:頭同六畜,身類夜叉,像此等無義怪物,老子定要攔腰一杠。
下聯:右邊杉立,左如木偶,似這樣不肖棄材,樵夫何妨劈面三刀。
此聯嘲監學王文彬。頭同六畜指『王』如六畜里的『牛』,身類夜叉『文』和『叉』相類,下聯拆『彬』字。
上聯:阿兄門外邀雙月。
下聯:小妹窗前捉半風。
此聯為蘇東坡、蘇小妹互戲聯。上聯指蘇軾出門邀朋。下聯指小妹臨窗抓虱。
上聯:車喬二幕客,各乘半轎而走。
下聯:盧馬兩書生,共引一驢而行。
上聯:八人共擁爐中火。
下聯:十口同耕郭外田。
此聯為朱奎對父親聯。
上聯:有水有米又有田。
下聯:添人添口更添丁。
此聯賀潘、何兩家通婚。
上聯:李氏姑娘腹懷十八子。
下聯:方家子弟頭斬一萬刀。
此聯為李氏女罵浪盪子方氏兄弟。
上聯:有木便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木添個女,添女便為嬌,阿嬌休避我,我最愛阿嬌。
下聯:有米便是糧,無米也是良,去米添個女,添女便成娘,老娘雖愛子,子不敬老娘。
此聯少女罵輕薄少年。
上聯:品泉茶三口白水。
下聯:竺仙庵二個山人。
古對:竹鍾寺兩個金童。
6. 福建寧德好玩嗎
一樓回答的真搞笑。
寧德的景點也不少,今年9月申世成功。有名的景點:屏南的白水洋;
福鼎的俞山島(是個非常美麗的海島,可以去宿營,非常好玩的)、太姥山
福安的白雲山、冰臼
寧德旅遊資源的精粹差不多就是這些了,外地人來旅遊的話這里的小吃絕對不能錯過,福安的穆陽烤肉絕對贊的,還有很多很多,自己體驗。
門票的話以前基本沒有,不過現在全國到處都在瘋長,估計基本都要門票吧,價錢不會貴的。
年初四基本沒開的吧,到時候可能要你打電話到景區咨詢的。
7. 常見的仙人掌有幾種
仙人掌類常見栽培種類主要有星球、翁柱、金琥、曇花、量天尺、令箭荷花和蟹爪蘭等。
蟹爪蘭
8. 福建名勝古跡的對聯
碧海開龍藏; 青雲起雁堂 朱熹題福建古田藍田書院
丹青山外寺; 紅白雨中花 福州:於山,在福州市內
凈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 福建寧德天王禪寺——當代·釋智圓//澳門菩提園,
浪擊龍宮鼓;風敲梵剎鍾 福建廈門蓮花庵,位於廈門鼓浪嶼
是是非非地; 冥冥曉曉天 福建泉州城隍廟
溪流石作柱; 湖影月為譚 朱熹題福建福鼎石湖書院
眼中滄海小;衣上白雲多 福州鼓山聯,林世壁撰。
安知住世君非佛;想是前身我亦僧 福建福州林陽寺——明·葉向高
碧澗生潮朝自暮;青山如畫古猶今 福州:朱熹題西禪寺,
長空有月明兩岸;秋水無波行一舟 林則徐題福州西湖宛在堂
長橋支海三千丈; 明月浮空十二欄 ——福建廈門鼓浪嶼千波亭
出沒浪濤三萬里;笑談今古幾千年 廈門鼓浪嶼,
初地引人徐入勝;好山一望始開懷 連江青芝山,
地出靈泉潤海表;天生石鼓鎮閩中 ——福州望州亭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撰
古佛由來皆鐵漢;凡夫但說是金身 福州:曾異題開元寺,
桂接碧檐相掩映;齋連丹閣自從容 福州:西湖桂堂
海到無邊天作岸 ; 山登絕頂我為峰 福州:林則徐題鼓山
郊原雨足雲歸岫;台閣風清月在天 福州:葉季韶題西湖桂齋,
金山掛月窺禪徑;沙鳥聽經戀法門 福建安溪龍門鎮金沙岩
經翻貝葉雲生榻;定入蒲團月繞檐 薩鎮冰題福建廈門萬古岩寺
九曲初通三島愛;萬山遙拜一峰尊 武夷山:黎士宏題九曲溪,
君欲欺心神未許;汝敢昧己我難瞞 福州:湧泉寺,
流連不盡登臨興;俯仰猶思去往情 福州鼓山聯,佚名撰
千秋大雅扶輪手;一片寒泉薦菊心 朱景英題邵武詩話樓,
人行柳色花光里 ;身在荷香水影中 杭州西湖荷亭聯,林則徐撰。
桑拓幾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邊城 黃莘田福建福州小西湖開化寺集句聯。
山川寄跡原非我; 天地為廬亦借人 福州:林兆恩題金山塔,
世間有石皆奴僕;天下無山可弟兄 毛大周武夷山天游峰一覽台聯。
世態炎涼唯一笑;余懷坦白故常開 福建莆田廣化寺兜率殿——清·程驥遠
苔壑泉流松蔭境;龍峰山抱水環腰 福州苔泉聯蔡襄撰。
翁所樂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 福州青芝寺聯,於新集句。
喜無樵子復觀弈;怕有漁郎來問津 武夷山:小桃園,
峴山遺愛追羊子;滁郡流風並醉翁 福州:戚公祠,在於山白塔寺東
噓吸滄溟涵地脈;吐吞日月鎮天池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
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江西省九江市琵琶亭
一聲天為晨雞白;萬里秋隨別雁南 沈葆楨撰
一水定中孤佛瘦;萬松滿處老龍吟 福州:鼓山喝水崖
隱釣風分七里瀨;品詩意到六朝人 朱筠題邵武詩話樓。
願將東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 福建將樂證覺寺
閱世廣開天地量;逢人長笑古今春 福建莆田慈壽寺天王殿
造道行義以為利
圖功易危而為安 泉州洛陽橋,在泉州洛陽河上
中隱春深飛野鶴;岩泉石瘦響寒林 福建廈門中岩
坐坐好留登頂力; 閑閑且緩出山心 福建福州青芝山半山亭聯,佚名撰
聞鍾聲便頭頭是道; 宣貝葉則色色皆空 福建莆田龜山古剎拜亭
信步登山山浮雲際; 舉頭望月月在天心 福建武夷宮仿宋古建築群,
宇宙大文章源從孝友; 古今名將相氣作星辰 程恩澤題上杭文昌閣,
坐得蒲團便十分自在;接來衣缽進不二法門 福建莆田龜山古剎禪堂
9. 寧德市的市花是什麼
郁悶,看新聞,只有 「[寧德] 我市開始評選市樹市花
」等新聞,並且好幾年都說要選市花了,但就是沒有評選結果。
應該還沒有。
序號 省(市、區)名 城市名稱 市花名稱 市樹名稱
1 北京 月季、菊花 國槐、側柏
2 天津(沿海) 月季 美國白蠟
3 上海(沿海) 玉蘭 白玉蘭
4 重慶 山茶花 黃葛樹或者黃桷樹
5 香港 洋紫荊
6 澳門 荷花
7 黑龍江 哈爾濱 丁香 榆樹
8 吉林 長春 君子蘭
9 遼寧 沈陽 玫瑰 油松
10 大連(沿海) 月季、槐花 槐樹
11 內蒙古 呼和浩特 丁香 油松
12 新疆 烏魯木齊 玫瑰 大葉榆
13 寧夏 銀川 玫瑰
14 甘肅 蘭州 玫瑰 國槐
15 青海 西寧 丁香 柳樹
16 陝西 西安 石榴、月季 國槐
17 山西 太原 菊花 國槐
18 河北 石家莊 月季 國槐
19 秦皇島(沿海) 月季 棗槐
20 山東 濟南 荷花(蓮花) 柳樹
21 青島(沿海) 月季、「耐東」山茶 雪松
22 威海(沿海) 桂花 合歡
23 煙台(沿海) 紫薇 國槐
24 河南 鄭州 月季 法國梧桐
25 湖北 武漢 梅花 水杉
26 湖南 長沙 杜鵑花 香樟
27 江西 南昌 金邊瑞香、月季 香樟
28 安徽 合肥 石榴、桂花 廣玉蘭
29 江蘇 南京 梅花?玉蘭花 雪松
30 連雲港(沿海) 玉蘭 銀杏
31 南通(沿海) 菊花 廣玉蘭
序號 省(市、區)名 城市名稱 市花名稱 市樹名稱
32 浙江 杭州 桂花 香樟
33 溫州(沿海) 山茶花 小葉榕
34 寧波(沿海) 山茶花 樟樹
35 福建 福州(沿海) 茉莉花 榕樹
36 廈門(經濟特區) 三角花 鳳凰木
37 廣東 廣州 木棉(紅棉、攀枝花) 木棉
38 深圳(經濟特區) 三角花?杜鵑? 荔枝
39 珠海(經濟特區) 三角花?杜鵑? 紫荊
40 湛江(沿海) 紫荊花(紅花羊蹄甲)
41 汕頭(經濟特區) 鳳凰木(金鳳花)、蘭花 鳳凰樹
42 四川 成都 木芙蓉 銀杏
43 貴州 貴陽 蘭花、紫薇 竹子、樟樹
44 雲南 昆明 雲南山茶(大茶花) 玉蘭樹
45 西藏 拉薩 玫瑰?格桑花?
46 廣西 南寧 扶桑(朱槿)、紫荊花 扁桃樹
47 北海(沿海) 葉子花(三角花) 小葉榕
48 桂林 桂花 桂樹
49 海南 海口 三葉梅 椰樹
50 三亞 三角花 酸豆樹
51 台灣 台北 杜鵑花 榕樹
10. 對聯大全
同字異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讀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讀音:浮雲漲,長長漲,長漲長消)
異字同音
飢雞盜稻童桶打,暑鼠涼梁客咳驚。
無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
迴文倒順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雲隱寺寺隱雲游僧
處處紅花紅處處重重綠樹綠重重
雪映梅花梅映雪鶯宜柳絮柳宜鶯
靜泉山上山泉靜清水塘里塘水清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
頂針聯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沒水牛腰。
松葉竹葉葉葉翠秋聲雁聲聲聲寒
無錫錫山山無錫平湖湖水水平湖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對聯故事某生家貧,向親友借貸,均被拒絕。中舉後,親友紛紛前來巴結,趨之若鶩。書生感慨萬千,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回憶去歲,飢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年,科舉頭、二、三場內,文章皆合適,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疊字復字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重重迭迭山,曲曲環環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
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
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
同偏旁部首聯
嗟嘆嚎啕哽咽喉淚滴湘江流滿海
荷花莖藕蓬蓮苔芙蓉芍葯蕊芬芳
逢迎遠近逍遙過進退連還運道通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迷途逝遠返回達道游逍遙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八國聯軍出上聯)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清朝官員對下聯)
諧音雙關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金聖嘆刑前自嘆。「蓮」諧「憐」;「梨」諧「離」。)
身居寶塔,眼望孔明,怨江圍實難旅步
鳥處籠中,心思槽巢,恨關羽不得張飛
(四川內江三元塔楹聯。「孔明、江圍、旅步、槽巢」諧「諸葛亮、姜維、呂布、曹操」;此外還有含有人名:關羽,張飛。)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
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
(解縉、李調元互嘲。「鋸、蹄」諧「句、題」。)
塔內點燈層層孔明諸角(葛)亮
池中栽藕節節太白理長根(庚)
(諸葛亮字孔明;李太白字長庚。)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
(上聯可諧音為「因何而得偶」;下聯可諧音為「有幸不須媒」。)
兩舟競渡,櫓速不如帆快;百管爭鳴,笛清難比蕭和。
(「櫓速、帆快、笛清、蕭和」分別諧音國人物「魯肅、攀噲、狄青、蕭何」。)
隱字聯
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
上聯隱「水」下聯隱「酒」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上聯:缺一(衣)下聯:少十(食)
歇後聯
烏鴉飛入鷺鷥群,雪裡送炭;鳳凰立在鴛鴦畔,錦上添花
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籃提筍--母懷兒
開花芝麻--步步高;出土甘蔗--節節甜
謎語聯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膽敢入十方百姓千家萬戶門
(謎底:熱水瓶)
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青龍掛壁,身披萬點金星。
(上聯謎底:油燈下聯謎底:秤)
集句聯
閑吟步竹石長醉歌芳菲(集李白詩句聯)
窮愁但有骨詩興不無神(集杜甫詩句聯)
林花經雨香猶在芳草留人意自閑(集宋詩句聯)
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集蘇軾詩句聯)
名勝聯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宋]蘇軾題武昌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