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蘭花
Ⅰ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植物有什麼特點
美麗的西雙版納
雲南把金孔雀作為自己的象徵。而這金孔雀的故鄉,就在彩雲之南的最南端——西雙版納這個傣族之鄉。
西雙版納是祖國西南邊疆一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這塊面積為19112.5平方公里的熱土,位於雲南省南部邊沿,西南與緬甸接壤,東南與寮國交界,國境線長達966.3公里。西雙版納屬熱帶雨林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適合熱帶、亞熱帶動植物生長和繁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五千多種熱帶植物和數百種珍禽異獸,被譽為「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
美麗的西雙版納給人的印象猶如一幅幅優美的畫卷;茂密的原始生林中,野象悠然漫步,孔雀和白鷳鳥在林中飛翔;修飾的美輪美奐的田園上,鳳尾竹姿影婆娑、檳榔樹亭亭玉立、大青樹氣根仃地如林……掩映這傣家的竹樓、露出緬寺佛塔的金頂;傣家婦女婀娜的身姿,沐浴在夕陽染紅的瀾滄江邊,像一群群孔雀在水中嬉戲……
西雙版納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熱帶雨林、觀賞植物、野生動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主要景點有勤侖熱帶植物園、曼飛龍白塔、景真八角亭、野象谷、綠石林、版納民族風情園、打洛獨樹成林、橄欖壩傣族村寨、基諾山寨、宣慰司街遺址.
西雙版納花卉種類繁多,花型奇特、色彩艷麗、氣味怪異、五彩繽紛、爭艷斗奇。有的形似蝴蝶、有的似虎須(您如果沒見過虎須,可以想想貓須,老鼠須也行)、似羊角、似貓耳、似蜘蛛……,與艷麗的花朵共生的植物葉片更是奇形怪狀,有的如羊蹄、如魚尾、如龜背,有的葉還具有滴水尖葉。
在這個花園里,有那香飄林間的九里香和怪味襲人的疣柄魔芋(香臭結合更加怡人)、有那具紅綠黃三色的嘉蘭,紅白黃三色的使君子,苞片形如花瓣的五葉金花,也有夜間才展露芳容的照夜白,有聞歌起舞的跳舞草,有觸動即閉合的含羞草,有形如舞女在翩翩起舞的舞女草……。許多落葉喬木的換葉期又逢盛花期如紫鉚、雲南石梓、粉花羊蹄甲、火筒樹等,常常繁花滿樹,使整個熱帶雨林群落極富生氣,華麗異常。
人們常把蘭科植物稱作「熱帶花王」,因為蘭花種類多、數量大、花型奇特、花色美麗。蘭花有地生、附生和腐生三大類。版納的蘭花大部分是附生蘭,多生長在樹幹上或枝丫間,它們利用自己肥厚且帶根的氣生根,從空氣之中吸收水分以及溶於水的無機鹽或根系周圍的腐殖質和有機物等,大樹只是作為其繁衍、生長、開花的支撐物。它們常和其他花卉以及附生植物共同組成雨林特有的生態現象——「空中花園」,景象十分動人。據專家統計,僅西雙版納就有野生蘭花98屬351種之多。
熱帶花卉用它們那千姿百態的花形,五彩斑讕的花色,濃郁宜人的氣味招蜂引蝶繁衍後代,此謝彼盛,四季鮮花不斷。叢林深處,無限風光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中國境內面積最大,保存得最好的一片熱帶雨林。它由總面積為24.2 萬公傾的五個國別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在這五個保護區里共有5000多種植物繁茂生長,有活化石的之稱的孑遺種植物30餘種,稀有種植物135種,當地特有植物152種。在這些植物中,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二級保護植物13種,三級保護植物39種。眾多的植物種屬交錯生長,形成了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苔蘚常綠闊葉林、南亞熱帶針葉闊葉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到多種多樣的熱帶植被景光。
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大自然精心繪制的一幅美麗畫卷。踏入雨林,你不但可以觀賞到以望天樹為代表的高大喬木直刺藍天的英姿。還可以欣賞到大果油麻藤、扁擔藤等藤本植物如巨蟒般纏住古樹,拚命沿著樹桿向上攀沿,結成一張張無邊藤網的奇觀。雨林中的奇生絞殺現象,更是令你拍掌叫絕,這些由鳥類啄食果實後將種子帶到古樹縫隙中發芽生長的植物有的與附主共生共長,和平相處(如寄生蘭等植物),有的往往形成網狀緊緊包住附主與附主爭奪養料和陽光,最後恩將仇報,殘酷地絞死附主,自已唐而皇之地取而代之,(如歪葉榕等)。
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還能摘到野荔枝,三杈果等可口的野果。有時還會幸運地觀賞到正在海芋樹上盪鞦韆的猴群,野象在林間悠閑漫遊,孔雀在林間開屏,這些如詩如畫的天然風光使你忘記了都市的喧鬧,忘記了憂愁,全身心融入神奇的大自然之中.
西雙版納素以山青水秀 ,動植物資源豐富而聞名 。這里的青山起伏連綿,如波濤在碧海中涌動;清可鑒影的江河環山而流,像銀絲穿著串串翡翠。平坦的壩子坐落在青山環抱之中堆金泛銀。切割深淺不一的群山間,飛瀑直瀉而下,有溪流潺潺涌動。濃蔭覆蓋的大地上,藏著峰叢石林、摩崖石窟和大自然塑造成的象形奇石。
這山、這水、這石,如同這里的熱帶雨林一樣引人入勝。翠屏峰位於勐臘縣勐侖景區,坐落在勐侖鎮東面的石灰山自然保護區內,是一處東西走向的山崖。翠屏峰是一座由石岩絕壁和象形奇石共同組合而成的石灰岩山體,它的北邊是刀劈斧削般的懸崖絕壁;西北面雖無絕壁,但坡度極陡,難以攀登。山體東面的南醒河上架有一座吊橋,遊人踏著晃晃悠悠的吊橋渡河之勐臘翠屏峰後,可沿著那崖間的傍山幽徑登山賞景。沿著那傍山幽徑來到翠屏峰北面 ,那百餘米高的絕壁便巍然立在面前。沿著一條石階便道拾級而上,攀登至絕壁半腰,翠屏洞便張大笑口迎接來客。在翠屏洞內象形奇石很多,只是不如「雙狐石」、「仙翁雲游石」和「象鼻石」那麼巨大。在翠屏峰上,還有一處面積約半平方公里的由石灰山溶蝕、崩坍而形成的石峰、石林等類似石林的景觀,但象形石極少。翠屏峰是奇石之峰,又是小巧玲瓏的森林公園。漫遊此峰,有幽可探,有景可觀,有奇可賞。凡登游翠屏峰者,皆嘆此行不枉。在勐侖植物園旁有一片被人譽為「綠石林」的雨林與石林有機結合的奇妙景緻。這片「綠石林」座落在石灰山熱帶雨林的西北部。在那片神奇的石灰山地上,大自然用無盡的山石塑造出許多造型各異的石峰、 石柱、石芽、石筍,這些石峰大小不等,高矮不一,相對高差達40餘米。在這片綠石林及其附近的溝谷 中,自然之神充分發揮想像能力,利用這里的巨石資源精雕細刻,塑造出「鱷魚出洞」、「人字門」、「石海參」、「坐井觀天」、「駱駝峰」等象形奇石和石獸、石劍、石人等奇觀。這些千姿百態的石林與象形 奇石,分布在鬱郁蔥蔥的熱帶雨林下,石林與雨林相互掩映,構成了世間少有的「綠石林」獨特景緻。在石灰山熱帶雨林中,還可以欣賞古榕用氣生根塑造的「樹瀑布」。石灰山雖不是巍峨群山,但山色秀 麗,景緻迷人,特別是樹石交融的景觀確實今人叫絕.在西雙版納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培育了眾多的植物類群,有些植物不但稀少珍貴,而且由植物自己塑造了許多奇特的景緻,讓世人嘆為觀止。西雙版納的雨林中、溝谷邊、村寨旁,隨處可見枝繁葉茂的榕樹。榕樹分高榕、薄葉榕、歪葉榕、小果榕、平果榕、聚果榕、氣達榕、枕果榕等四十餘種,俗稱大青樹。這種樹木不擇土壤,生長迅速。用它的氣生根和枝幹塑造了許多奇特的景觀。塔樹相戀是西雙版納眾多自然景觀中的一種奇特現象。它位於橄欖壩傣族園內,在一個正方形的塔基上分布著古老的塔群,塔基的中心為母塔,形呈圓錐狀;塔基的四個角上各立著一坐子塔,分圓 形、八棱形、六棱形與四角形。老態龍鍾的母塔與一棵榕樹相依相偎,戀戀不舍。榕樹的根扎在母塔腹中,在距塔基2米的地方長出8根枝幹擁住塔尖。主幹與母塔相映成趣,伸出塔頂不到1米便憑空折斷,在斷痕附近重新長出新枝,形成了一個樹篷。灰白色的母塔緊抱著,榕樹用枝幹擁著塔,給母塔覆上一層綠蔭,塔戀樹,樹擁塔,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觀。
「獨木難成林」是世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西雙版納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的榕樹,卻以其獨特的生長方式,打破了「獨木難成林」的自然規律,塑造了版納的「獨木成林」景觀。西雙版納的「獨木成林」景點極多,其中以勐海縣打洛鎮森林公園內的那株成林榕樹最為有名。這株古榕樹齡已達200多年,高28米,主幹並不十分粗大,在距地十米左右的地方分成兩條粗枝伸向兩側。枝幹上並排長出30多條氣生根扎入泥土,變成了支柱根。這些支柱根粗的達三四十厘米,細的只有十餘厘米,形狀和顏色都與母樹一模一樣,一眼望去恰似一片樹林。這株成林獨樹背靠青山,面對平壩,有翠竹掩映,有竹樓作襯,加之長在風光迷人的打洛江畔,可說是占盡天時地利,早已馳名中外。
象形古榕是景洪市勐養鎮政府附近有一株高大的古榕,用粗大的枝幹、氣生根和支柱根,塑造了一頭大象形象。大象的軀體和頭都是由榕樹的枝幹構成,象頭下部長出一條彎曲的氣生根形成象鼻;在高2米、長2.5米的象身下,由支柱根支撐象腹,形成象腿立於地上,象尾部長有一條向下伸延的氣生根。許多氣生根和榕樹枝幹巧妙組合,塑造出象鼻、象頭、象身、象腿、象尾,越看越象一頭立於林下的野象。在西雙版納勐臘縣的補蛙、景飄等地有被列為全國八大珍稀植物之一的望天樹。望天樹屬龍腦香料,常綠高大喬木。這種樹筆直挺拔,樹身無枝杈,如利劍般刺向天空,真有點欲與天空試比高的英雄氣概。望天樹比一般喬木高二三十米,樹高可達五六十米,有的甚至達七八十米,像巨人般立於森林之中,因此有「林中巨人」的美稱。望天樹林,與山紅樹、八寶樹、大葉木蘭、黑毛柿等喬木交錯生長。林層中間有較多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林下有許多蕨類植物和清澈的潺潺溪水,是理想的消閑避暑勝地.
西雙版納這塊神奇的土地,不但以熱帶原始森林著稱,還培育了許多搖曳多姿的秀竹。西雙版納各族人民自古就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個村寨都與秀竹相伴,生活在 這塊神奇土地上的人們都有種竹、賞竹、用竹的習慣。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人民在這里生長,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彎彎的江水碧波盪漾」。這是一首優美動聽的傣族歌曲,也是傣族村寨的真實寫照。傣族村寨本身就是一幅美妙絕倫的田園風光,不需要點綴,也無需襯托。的確,凡是到過傣鄉的人們大多被傣鄉那水墨畫般的風景所陶醉。一首《月光下的鳳尾竹》把多少人帶入那竹林影映下的傣家竹樓,久久不能自拔。搖曳多姿的鳳尾竹之所以享譽中外,更是離不開傣家竹樓的襯托。傣鄉盛產竹子,竹子與傣家人似乎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情義。。
「美麗的西雙版納」電視劇《孽債》中這樣唱到。美麗的西雙版納是上帝留給我們的恩賜,還是造物主不經意遺留在人間的伊甸園。對於那些已經來過版納的人,這里是他們魂牽夢縈的精神故鄉;對於那些沒有來過版納的人,這里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地方。正如一首歌里唱到:有緣來做客住一宿,明朝醒來不願走。美麗的版納,任何一種敘述都是多餘的,也是蒼白的。只有你真的來過、看過、生活過,才會領悟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美好.
Ⅱ 求蘭花與佛教的聯系,典故
古人常以花為友,謂之:梅為清友,菊為靜友,蘭為禪友。佛門將寺廟稱為蘭若,而佛家又將蘭花稱為禪花。蘭花為佛教的六供奉之一,代表著佛教中因果的因,在大乘佛教中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六度之花。修行者見花當思修今世好的因,來世才有好的果。蘭文化與佛文化的結合始於唐朝,從唐朝起,蘭花開始盆栽。唐朝畫僧貫休和尚在蘭溪種蘭寫蘭,由此寺廟多辟有蘭園,直到如今各大叢林中大都種有蘭花。歷來藝蘭家中也不乏僧侶。至今仍傳世的蕙蘭名種『金贍梅』,就是清乾隆時由文思院翠峰和尚選育出的品種。創於唐元貞年間的廣東汕頭靈山寺,其鎮寺之寶就是靈山寺壁蘭,一直傳世至今。現代佛教活動中有蘭花參與或蘭花活動中也有佛教參與,其中第十五屆中國(樂山)蘭花博覽會上舉辦方就辦了一場以佛教音樂為主題的音樂晚會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而舟山的蘭花的蘭博會曾取名為「怫蘭·慧馨」 普陀山蘭文化博覽會。將蘭花和佛教較好地結合起來,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蘭花文化與中國的傳統宗教儒釋道都有很大的淵源,是由於蘭花的品質中的幾大特點與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處,與佛教則是其清靜、禪定和出世。蘭花生於空谷幽林,環境清靜,無街市的喧鬧,所以賞蘭要靜心明性,不為外物所染,保持禪定。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是一種淡泊,其特點在於「定」與佛教中的「戒、定、慧」中的「定」是同一含義。蘭花的傳統銘品的欣賞要點在於瓣型的正,花色的素,戒花瓣的無型和花色的雜亂,與佛教之中的戒也有很大相似之處。僧人修得身心空靈之時品蘭花的清遠幽香,飄逸的蘭影對於修禪必有很大益處,就是我們世俗之人從養蘭賞之中也能養成蘭花的遺世獨立,安於淡泊,樂於恬靜的品格,脫離世俗煩惱,獲得清靜無為的快樂。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蘭一君子」、「見蘭悟禪」之說是很有道理的。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說蘭花和佛教的關系:「蘭是禪花,非有禪緣,不結蘭緣。蘭是靈物,能卜凶吉。室濁則蘭萎,屋凶則蘭枯。蘭有佛性,不論貴賤,平和同仁」。
Ⅲ 為什麼別人說雲南瑞麗市,是一個漂亮美麗的城市
瑞麗是個什麼樣的城市?
有獎勵寫回答共2個回答
匿名用戶
美麗的邊境口岸城市瑞麗[1],位於雲南省西部,隸屬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絕對地理位置處於東經97. 31′~98. 02′,北緯23. 38′~24. 14′之間。陸路距省會昆明752公里,距州府 瑞麗市地圖潞西103公里,為東起上海,西達瑞麗的320國道終點,是滇緬公路與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的交匯處。其東連潞西,北接隴川,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望,毗鄰緬甸國家級口岸城市木姐。
瑞麗地勢平緩開闊,無天然屏障,交通便捷,貿易興隆,城市功能配套齊全,是中國大西南通向東南亞、南亞的金大門。瑞麗擁有兩個國家級口岸(瑞麗、畹町口岸),兩個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經濟合作區(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畹町邊境經濟合作區)。2000年4月,國務院又批准設立姐告邊境貿易區。是中國唯一按照「境內關外」模式實行特殊管理的邊境貿易區。瑞麗是古代南方絲路的重要通道,是中緬兩國貿易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也是發展國際陸路運輸業的交通樞紐。
瑞麗於1992年撤縣設市;1999年,國務院進行區劃調整,將畹町並入瑞麗。瑞麗市土地總面積10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5122畝,其中水田116013畝,旱地11909畝。2006年末,瑞麗市總人口165294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76151人,占總人口的46.1%。其中:傣族55548人,景頗族13677人,德昂族1775人,傈僳族889人,阿昌族239人。
Ⅳ 腎蘭花有什麼功效
又名烏豆,味甘性平,入脾經、腎經。傳統中醫學認為,黑豆有助於抗衰老,具有醫食同療的特殊功能。
Ⅳ 泰國著名的花有什麼
泰國蘭花。
泰國蘭花(商品名泰蘭)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是熱帶蘭中的珍品,有「蘭中皇後」的美譽,可作盆栽觀賞或切花栽培,具有良好應用前景。蘭科植物家族龐大,在世界上約有700屬,200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與溫帶地區。
泰國是熱帶蘭花的原生地,也是全球最大的蘭花生產國與供應國,因此泰蘭家族非常的龐大。如果你深入到泰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仔細地觀察,處處可見蘭花的清影,發現泰國人民對蘭花懷有一種深厚的情感。
(5)傣族蘭花擴展閱讀
泰國每年都要舉辦一次蘭花盛會,招待外國使節和社會名流及外來遊客。 據報道,泰國的氣候濕潤、溫和,生產的蘭花已遠銷世界十幾個國家,每年出口創外匯達600多萬美元,成為亞洲最大最多的花卉生產國之一。
泰國每逢人們辦喜事,總是少不了蘭花,視蘭為吉祥如意的象徵。無論是宴席上或者是家裡的大廳里,還是卧室的床頭櫃上、辦公桌面上,皆一一擺放著蘭花。同時,泰國人還有這樣一種習慣:上醫院探望病人時,總是攜帶一束翠綠的蘭花,奉獻給病人,預祝病人早日康復。
Ⅵ 西雙版納中科院植物園有蘭花嗎
西雙版納中科院植物園有蘭花。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葫蘆島,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風景名勝區。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前身為1959年蔡希陶教授領導創建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經歷數次重組、改隸後,1996年9月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定名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隸屬於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標本館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系統中技術支撐機構之一,對該園學科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服務,同時也為地方林業,環保,園林,海關,公安和科普等社會事業提供技術服務。
該館收藏以滇南熱帶地區為中心、以雲南亞熱帶和東南亞熱帶地區為輻射范圍的維管植物區系標本,同時也收藏地區性森林群落定位研究憑證標本和種子標本,屬於地方性熱帶植物標本館,兼具熱帶森林生態學研究收藏物保存的特殊性,具有鮮明的熱帶植物收藏特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雙版納中科院植物園
Ⅶ 腎蘭花是什麼貓須草么
腎蘭花其實是貓須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 C.Y.Wu)【別名】腎茶、貓須公。
貓須草產於我國廣東、海南、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台灣及福建。西雙版納的傣族稱貓須草為「牙路妙」,常種於房前屋後的園圃之中,作觀賞及葯用。家人如患泌尿系統病或上呼吸道炎症,隨手采來新鮮的貓須草,用開水一沖就服用,既當茶喝,又可治病。據有關資料記載,貓須草清涼消炎,主要用於治療急慢性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和風濕性關節炎。
貓須草
貓須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 C.Y.Wu)
貓須草為唇形科腎茶屬植物,由於其雄蕊酷似貓的胡須,故有此名。其花序為輪傘形,在主莖及分枝上又多重地組成頂生總狀花序,十分美觀。
貓須草產於我國廣東、海南、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台灣及福建。西雙版納的傣族稱貓須草為「牙路妙」,常種於房前屋後的園圃之中,作觀賞及葯用。家人如患泌尿系統病或上呼吸道炎症,隨手采來新鮮的貓須草,用開水一沖就服用,既當茶喝,又可治病。據有關資料記載,貓須草清涼消炎,主要用於治療急慢性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和風濕性關節炎。
1984年,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用貓須草研製了一種「清涼保健茶」,經思茅地區中草葯研究所對當地高溫作業工人和接觸粉塵工人等進行臨床試驗,對173個病例作資料分析,認為「清涼保健茶」對泌尿系統病患者及上呼吸道炎症患者效果特別明顯。其中對小便短、急,小便時塞痛,尿頻尿急患者治癒率達89%—100%。對患上呼吸道炎症者,如口乾、口臭、口苦、咽喉充血疼痛均有良好的緩解及治癒效果,且長期飲用後無副作用。貓須草對生態適應性較廣,在雲南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其栽培技術簡便,一般采枝扦插繁殖,插後一星期便開始生根、萌芽,成活率可達95%—100%,一月後更可出圃定植。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每畝貓須草可產干品150—200公斤。
【別名】腎茶、貓須公
【來源】唇形科貓須草屬植物貓須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C. Y. Wu[Clerodendron spicatus Thunb.; Orthosiphon aristatus (Blume) Miq.]以莖、葉入葯。全年可采,切碎曬干。
【中葯化學成分】:含硫酸鈣、未知有機酸的鈣鹽和鉀鹽、揮發油、皂俄、戊糖、己糖、葡萄糖醛酸等。葉含內消旋肌醇(Myo- inositol。
【性味歸經】甘、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排石利尿。用於急慢性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膽結石。
【用法用量】 1~2兩。
【用方舉例】
貓須草茶
出處 :《岳美中論醫案》
組成 : 貓須草6O克,莖與葉切碎。
功用 : 利尿排石。
主治 : 腎結石、膀胱結石、膽結石、痛風、風濕性關節炎。
製法 : 上葯緊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5分鍾。頻飲代茶,1日服完。每日1劑。
宜忌 : 脾胃虛寒者慎用。
按語 : 此葯為印度尼西亞草葯,當地醫生常用治結石病,效果頗著。該葯從印尼至南亞諸島及澳洲均有生長,我國海南島亦有栽培。據《中葯大辭典》記載,貓須草含硫酸鈣、未知有機酸的鈣鹽和鉀鹽、揮發油、皂甙、已糖、葡萄糖醛酸等。葉含內消旋肌醇。味甘淡微苦、性寒。能清熱去濕、排石利水。可治急慢性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風濕性關節炎。
【備注】(1)海南貓須草Clerodendranthus rubicuns var. hainanensis [Orthosiphon rubicuns var. hainanensis Sun]與上種類似,亦同等入葯。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Ⅷ 依蘭花的花語和寓意是什麼
依蘭花花語:純潔無垢。
其獨特就是:明明是很濃郁的香氣,卻還能在其中有變化,而不會給人很艷俗的感覺,是一種高貴且雅緻的氣味。
基本介紹:
依蘭,別名:香水樹、依蘭,是番荔枝科硬蕊花屬的植物。原產於東南亞的爪哇、馬來西亞、菲律賓。分布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台灣、緬甸、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四川、雲南、福建、廣西等地,一般生於熱帶地區,已由人工引種栽培。其植株可提煉香精,是世界著名的「綺蘭」香油,可製造高級香水。依蘭香氣獨特明明是很濃郁的香氣。
依蘭花也被稱為依蘭,是一種稀有花卉。
簡介:
種植地:馬達加斯加
功效:放鬆神經系統,使人感到歡愉。可舒解憤怒,焦慮、恐慌的情緒。具有催情效果,可改善性冷感與性無能。適合干油性肌膚。
發現依蘭:
依蘭原產於東南亞。我國最早發現依蘭是十分偶然的。60年代初,植物科學工作者在進行植物調查時,在西雙版納勐臘縣邊境一個傣族寨子里,首先發現了依蘭。那時正是百花盛開的5月,調查隊剛進寨門,一股濃烈的香味陣陣撲來,走進寨子,整個寨子都彌漫在芬芳之中,調查隊員四處環顧,幢幢竹樓旁都栽種有幾株開滿黃花的大樹,走到樹下,看見地上到處是花瓣,撿了幾瓣—聞,香味直沖鼻子。寨子姑娘們,把黃色的香花穿成花串,戴在發結上;虔誠的信男信女,把香花飄在聖潔的水碗上,敬獻在佛前。調查隊員採集標本,查閱了資料,發現是依蘭,這在國內是首次發現。
Ⅸ 家庭養的玉米蘭花的籽是啥樣子
學名/拉丁名:Crinum asiaticum(var.s-iinicum)
英名: Chinese Crinum
別名:文珠蘭、羅裙帶、秦瓊劍、文蘭樹、引水蕉、水蕉、十八學士、海帶七、郁蕉、海蕉、玉米蘭、苞米蘭。
性喜溫暖、濕潤,略耐陰。耐鹽鹼。不耐寒,冬季需在不低於5℃的室內越冬。
文殊蘭生長適溫15~20℃。不耐烈日曝曬,而稍耐陰。夏季需置蔭棚下,生長期需大肥大水,特別是在開花前後以及開花期更需充足的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