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邱萬畝荷花
❶ 關於霍邱特產有哪些有哪些作用
城東湖大閘蟹城東湖水質上乘,是霍邱城區居民的飲用水水源;城東湖水產養殖實行「四不準」措施,即不準投餌、不準施肥、不準施葯、不準分割精養,嚴格實行天然增長、自然增殖。湖區水草茂盛,浮游生物資源豐富,大閘蟹生長、棲息、覓食的生態條件得天獨厚。
皖西白鵝
皖西白鵝原產於安徽省六安地區,是中國優良的中型鵝種。該品種是經過長期人工選育和自然馴化而形成的優良地方品種,適應性強、覓食力強、耐寒耐熱、耐粗飼、合群性強。早期生長速長快,肉質細嫩鮮美,特別是羽絨產量高、且絨品質優。
皖西麻黃雞
皖西麻黃雞(partridge
chicken)是肉蛋兼用型安徽省優質地方良種雞,具有青脛、青喙、公雞全紅羽,母雞麻黃羽的外貌特徵。麻黃雞是淮河流域勞動人民經過長期人工選育和自然馴化而形成的優良地方品種,歷史悠久,適應本地的氣候條件、耐粗飼,早期生長較快,肉質細嫩鮮美。耐受高溫高濕,且合群性強。
壽霍黑豬
壽霍黑豬生產歷史悠久,是安徽省優良地方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壽縣、霍邱、長豐、定遠、淮南。該豬主要特徵是體型中等,偏於肉用型,全身被毛黑色,身腰較長,嘴筒長直,鼻吻特別發達。肉質好,肌纖維細、肌間脂肪沉積能力強,肉質好。耐粗飼,抗病力強,繁殖性能好。
柳編工藝品
霍邱縣的柳編工藝品,歷史悠久,起源於周朝,始興於明代,再興於清代。柳編的品種由傳統工藝幾十種的家
庭日常用具發展到精編、細編、透花編、套色編、染色編、混合編(柳竹混、柳麻混、柳木混、柳草木混)等幾十種編織技巧。年年翻新創樣,樣品達2000多個種類,不但繼承了傳統手工藝,而且還發揚光大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柳編新型工藝技術。霍邱柳編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傳統工藝並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湖銀魚
東湖銀魚是淡水魚,見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長約七至十厘米,很少長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銀魚因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而得名。其產於長江口,俗稱面丈魚、面條魚、冰魚、玻璃魚等。以太湖銀魚為代表。早在明代時松江鱸魚、黃河鯉魚、長江鰣魚,並稱中國四大名魚。
菱角
菱角又名水栗、菱實,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實,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後食用,亦熬粥食。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味甘、平、無毒。具有利尿通乳,止消渴,解酒毒的功效。主要生長在城西湖。
芡實
芡實(qian shi
),別名雞頭米、雞頭苞、雞頭蓮、刺蓮藕、肇實等,為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以顆粒飽滿,均勻,粉性足,無破碎、乾燥無雜質者為佳。可入葯,有收斂固精等功效,適用於慢性泄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另外,芡實為觀葉植物。在中國式園林中,與荷花、睡蓮、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
❷ 安徽霍邱縣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20年,霍邱縣下轄21個鎮、9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1個水產局管轄村。霍邱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21個鎮:城關鎮、高塘鎮、周集鎮、岔路鎮、姚李鎮、新店鎮、洪集鎮、孟集鎮、曹廟鎮、花園鎮、眾興集鎮、長集鎮、夏店鎮、河口鎮、烏龍鎮、扈胡鎮、龍潭鎮、馬店鎮、石店鎮、馮井鎮、臨水鎮。
9個鄉:彭塔鄉、王截流鄉、臨淮崗鄉、城西湖鄉、宋店鄉、三流鄉、邵崗鄉、白蓮鄉、馮瓴鄉。
霍邱縣,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位於安徽省西部。西與河南省固始縣三河尖鎮、徐集、陳集等地相接壤、北與阜陽隔淮相望、東與六安市區、壽縣毗鄰、南與金寨相連,總面積3239平方千米。
(2)安徽霍邱萬畝荷花擴展閱讀:
園藝村是位於安徽霍邱縣周集鎮的村莊,人口3808人,土地面積3795畝,村民小組11個,村幹部10人。本村現為園藝臨時黨支部,於2010年12月將園藝村和四里村合並。合並後新村村民為園藝村,村址設在原園藝村村部。並後村戶數952戶,
園藝村位於周集鎮新區,105國道穿區而過,系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村一個中心校和一個居民點,南為富凱礦相鄰,東有劉塘坊礦建設之中。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左右。
網路-霍邱縣
網路-園藝村
❸ 三年級下必背的《石梅》《湖田》古詩是什麼
石 梅
【明】李 傑
仙館高寒地,孤梅石罅生。
西湖千萬樹,何似此株清湖田【明】邵圭潔 荷花十里起香風,雲白天青一鏡中。 遊人忽載笙歌去,無數鴛鴦起綠叢。
壖拼音:ruán康熙字典:壖【丑集中】【土字部】 壖【正字通】與堧同。【前漢·食貨志】田其宮壖地。又岸邊地。【史記·河渠書】故盡河壖。又牆外短垣。【前漢·臨江王榮傳】侵廟壖為宮。
❹ 霍邱縣的地理環境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9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1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98.8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52.5億元,增長6.9%。第一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1.8%,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為51.1%,比上年上升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46.4%,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為27.1%,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全縣人均GDP11611元。
霍邱是個農業大縣,農、林、牧、副、漁五業俱全,尤以糧食、畜禽、魚蝦產量大,品質好而著名。
建國前,由於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縛生產力,水、旱、蟲災頻繁,加之兵燹匪患,農村經濟蕭條。
建國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農民實行土地改革,並引導他們組織起來發展生產。1956年完成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民逐步走上集體化道路。水利方面,1950年修築淮河大堤。1958年,又興建史河灌區。此後灌溉面積逐年擴大,施肥水平不斷提高,並引進良種,擴大種植面積,農林牧副漁五業均有很大發展。1958年公社化後,「三年困難時期」,1966年起又是10年「文化大革命」,農業生產遭受了挫折。1978年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調動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到1987年,全縣糧食總產57.49萬噸,比1949年增長近2倍;油料總產2.62萬噸,比1949年增長13倍;麻類總產4.87萬噸,比1949年增長51.9倍;棉花1984年產量最高,種植19.33萬畝,總產6129噸,比1949年增長7.5倍。1987年棉花總產2145噸。大牲畜1987年年末存欄9.99萬頭,比1949年增長96.6%;生豬飼養量78.84萬頭,年末存欄41.1萬頭,分別比1949年增長6.2倍和4.2倍;山羊飼養量24萬多頭,年末存欄14.44萬頭,分別比1949年增長了3.8倍和9.7倍;家禽飼養量819萬多隻,年末存欄304萬多隻,分別比1949年增長4.4倍和2.2倍;水產品總產量7041噸,比1949年增長21倍。林業也有很大發展,全縣現有各種成片林19.2萬畝,保存四旁樹木3400萬株,總蓄積量64.49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9.3%(四旁樹木每百株折一畝),成片林面積是建國前的4.8倍;四旁樹是建國前的8.5倍,森林覆被率是建國前的11.6倍。1987年,糧食畝產225公斤,棉花畝產35公斤,油料畝產53公斤,麻類畝產186公斤;人均活立木蓄積量0.41立方;人均純收入225.8元;40萬畝可養水面平均每畝年產水產品17公斤。
霍邱縣尚有三分之一的低產田畝產僅有150公斤,急需改良。有57萬畝耕地易澇,20多萬畝耕地易旱,20萬畝水面荒蕪,2萬畝宜林地未植上樹木。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1.55億元,增長5.5%。糧食播種面積226751公頃;油料播種面積9972公頃;棉花播種面積1611公頃。實現糧食總產148.82萬噸,增長4.8%;糧食生產連續九年受到國家表彰。棉花產量2153噸,增長8.0%;油料產量21082噸,增長48.1%;麻類1547噸,下降8.2%。生豬出欄136.5萬頭,比上年增長0.3%;家禽出欄2035萬只,同比增長0.4%,肉類總產量15.54萬噸,同比增長2.3%;蛋類總產量5.66萬噸,同比增長2.2%。水產品產量8.30萬噸,同比增長1.2%。名優特水產品產量2.07萬噸,同比增長50.2%。有效灌溉面積123411公頃,增長11.8%;旱澇保收面積100326公頃,增長14.1%;機電排灌面積64604公頃,增長9.0%。農業機械總動力161.4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7%;農用拖拉機15.56萬台,增長35.4%;農用運輸車11632輛,增長1.8%。全年化肥施用量27.97萬噸,下降3.0%。農村用電量2.98億千瓦時,增長7.2%。
霍邱縣手工業歷史悠久,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經營者朱來之在東關外開辦朱福源油坊。民國3年(1914),城關張玉周機坊有徒工50多人,木製織布機30張,每張日產花條布或格子斜紋布20米左右,行銷鄰近各縣。民國28年(1939),壽縣正陽關「耀華」工廠遷至城關,有織布機、織襪機各6台、織巾機2台,生產條格布、線襪、毛巾等產品。民國29年(1940)城關商會會長謝雪洲與人合股開辦「七星」襪廠,有織帽機8台,生產土布、條格布、線襪、線帽等產品。民國32年(1943),官商合辦「民生」工廠,有鐵制布機10台,生產條格布等產品。
當時,規模較大的卷煙作坊有城關朱宜之、葉集金伯安、河口李祝三等,煙卷行銷麻城、固始、金寨等地。臨水集大麴酒久負盛名,有「聞香下馬」之譽。
至民國36年(1947)霍邱縣有鐵、木、竹、針棉織、糟坊、油坊、卷煙、刻字等12個行業作坊,個體手工業戶2696個,從業3036人,以城鎮為主,少數分散在小集鎮和鄉村。
民國38年(1949)1月霍邱解放,人民政府恢復發展地方工業,建立縣酒廠和安徽省霍邱臨水酒廠。對私營工業實行委託加工、計劃訂貨和包購包銷,對個體手工業採取組織聯營企業,實行聯產聯銷的方針,使全縣工業生產得到恢復。是年,工業總產值120.5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74%。
1951年,建立縣印刷廠、縣米電廠,工業總產值17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3.47%。1952年,工業總產值36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83%。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全縣建立國營工業企業13個,組建了61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74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組、2個手工業合作工廠,共有職工3038人,其中國營職工454人,195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014.9萬元(1952年不變價),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9%。
「大躍進」與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工業發展大起大落。1958年土法「上馬」大辦工業,一年之間,全縣新建大、小工廠23378個,其中縣辦國營工廠有機械廠、煉鐵廠、煉焦廠、蛋粉廠、軋花廠、中標號水泥廠等24個,社辦工業有土製化肥廠、顆粒肥料廠、糧油飼料加工廠、低標號水泥廠、磚瓦廠、農具修配廠等23354個。是年,全縣「以鋼為綱」建起土高爐496座。在鋼鐵生產中,生產38立方米、13立方米小高爐設備10座,鐵木結構鼓風機1台,焦炭6218噸,耐火磚19377塊。但這些工廠是在既無資源,又無技術人員、熟練工人的情況下,盲目投產的。產品粗製濫造,沒有銷路,造成巨大經濟損失。1962年調整,一些企業先後「下馬」;全縣只保留148個工業企業,國營工業企業減少為13個,集體工業企業減少為135個,全縣工業產值下降為898萬元(1957年不變價),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6.6%。
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建的國營工業企業有化肥廠,擴建了磚瓦廠,復建了水泥廠,改建了農機二廠(現皖西掛車廠)等13個廠,生產向機械化方向發展,開始生產旋耕作業機、雙鏵犁、拖掛車、合成氨、磷肥等重要支農物資。197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635萬元(1970年不變價),比1965年的1278萬元增長27.9%。
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整頓工業企業,國營工業企業增至27個,集體工業企業增至133個。197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增至4091萬元(1970年不變價),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20%。
第五個五年計劃後期,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1980年全縣有工業企業308個,其中國營工業企業29個,集體工業企業279個。全縣工業總產值4218萬元(1980年不變價),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7.58%,比1975年增長3.1%。縣屬308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268個盈利,總額112萬元;40個工業企業虧損(國營8個,集體32個),總額55萬元。
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繼續貫徹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霍邱縣工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產業結構漸趨合理;此期,新建投產的工業企業76個。
1985年,全縣鄉以上工業企業383個,共有職工11234人,其中國營工業企業34個,共有職工3238人(固定職工1947人);集體工業企業349個,職工7996人,內鄉鎮企業職工5933人。全縣工業總產值8356.7萬元(1980年不變價),四天半的產值就相當於1949年全年的工業總產值。是年,全縣有村辦及個體所有制工業企業7802個,完成產值3388萬元,利潤44.2萬元,稅金41.9萬元,職工1.2萬人。其中村辦工業224個,產值643萬元,利潤6萬元,稅金5.9萬元,職工0.15萬人;私營工業685個,產值824萬元,利潤7.2萬元,稅金8萬元,職工0.86萬人。
1987年,全縣鄉以上工業企業307個,比1978年增加111個,其中國營增加4個,集體增加107個;村辦及村以下工業企業1.288萬個,其中村辦工業169個,農村合作經營工業782個,成鄉個體工業1.1929萬個(城鎮32個)。全縣工業總產值13421萬元,其中鄉以上工業產值8541萬元;全民工業產值5732萬元(1980年不變價),年遞增3.6%;集體工業產值2809萬元,年遞增7.6%。全民工業產值比重由72.6%,降為67.1%;集體工業產值比重由27.4%上升為32.9%。有些產品從無到有,有的產品數量大幅度增長。是年,生產合成氨5878噸,比1978年的3430噸增長71%,生產水泥1.66萬噸,比1978年的0.8萬噸增長1.1倍;生產磚16446萬塊,比1978年的1438萬塊增長10.4倍。1987年,全縣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5331萬元。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98家,比年初增加15家,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3.07億元,同比增長23.6%,超億元企業50家,超10億元企業7家,超20億元企業2家。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84.84億元,同比增長18.7%,總量和增幅分別居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
2012年股份制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達60.66億元,增長11.0%;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0.70億元,增長56.5%。大中型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8.59億元,增長6.1%。重工業實現增加值59.43億元,同比增長14.0%,占規上工業比重達70.1%,比同期所佔比重下降7.6個百分點。輕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5.41億元,比同期增長40.9%。重工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為53.5%,比上年下降33.3個百分點。18個行業中有17個行業實現了增長。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75.72億元,增長51.6%;工藝品及其他製品業42.41億元,增長46.4%,黑色金屬礦采選業105.39%,下降6.1%。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8.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呈現不同幅度增長。
❺ 安徽省霍邱縣烏龍鎮烏龍村的面積和澳門的面積哪個大
烏龍鎮現有面積103平方公里,3.8萬人,6.8萬畝耕地,轄21個行政村。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澳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側,由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島和路氹城四部分組成,在總面積共32.8平方公里生活了50餘萬人,這也使澳門成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烏龍是澳門幾倍大
❻ 霍邱縣那裡有好玩的地方
霍邱縣好玩的地方推薦:
臨淮崗風景區
詳細地址:
六安市霍邱縣臨淮崗鄉
臨淮崗風景區位於淮河上,以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臨淮崗水利樞紐工程)為核心,是目前淮河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遊客參觀的主要是淮河上的大壩,類似於參觀三峽大壩、黃河小浪底。臨淮崗的主壩、南副壩、北副壩三壩總長76.51公里,全部參觀的話路程太長而且也沒有意義,參觀主壩就可以了。
主壩上有城西湖船閘、臨淮崗船閘、12孔深孔閘、49孔淺孔閘、14孔姜塘湖進洪閘五座大型建築物,一線串珠,雄偉壯觀。在主壩的北端即淮河北岸,有豐碑廣場,可以與廣場中央寫有「治淮豐碑」的大石頭合影,參觀治淮博物館,了解淮河水系和臨淮崗大壩的建設過程。沿著淮河走走,岸邊一帶有濕地,鴨子在水中游泳,牛群就在離大壩不遠的地方吃草,自然風光優美。
此外,在景區的農民公園可以遠眺淮河,在柳編大市場可以購買柳編工藝品,田園度假村則提供農家菜和住宿。
臨淮崗風景區推薦理由
六安臨淮崗依託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興建,是淮河上已建成的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工程永久性佔地1.92萬畝,全長78公里,享有「世界第一壩」的美譽。。
磨子潭水庫
詳細地址:
六安市霍山縣城南25公里的大別山腹地磨子潭水庫
位於霍山縣城南25公里的大別山腹地,1958年建成,與佛子嶺水庫一上一下。水庫大壩為雙墩重力空心壩結構,長330米,高82米,湖上峰巒交錯,山青水綠,有豬頭山、響水溝、梳妝台等景點。
磨子潭水庫推薦理由
與佛子嶺水庫一上一下,位於大別山腹地,是新開發的一水庫。湖上峰巒交錯,山青水綠,也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啊。。
霍邱縣孔廟
詳細地址:
六安市霍邱縣城東北角
霍邱縣孔廟簡介
位於縣城東北角,始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歷經30餘次維修、擴建和改建,逐步形成佔地4000平方米的建築群。整體建築分三庭院,中為文廟,東為儒學,西為教諭宅.現存大成殿。1983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霍邱縣孔廟推薦理由
孔廟古色古香的環境讓人陶醉,來到孔廟與孔夫子來一次心靈上的溝通吧,體會孔夫子仁的思想,有教無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吧。
❼ 安徽省萬畝以上湖泊共有多個,主要分布於長江與淮河兩岸
安徽省湖泊總數500個以上,其中萬畝以上有的30多個,主要包括:
長江—淮河之間地區:
1.巢湖: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東西長54.5千米,南北寬21千米,水域面積約770平方千米,為安徽境內最大的湖泊,位於省會合肥市境內。
2. 大官湖:位於宿松縣、望江縣交界處,面積約為261平方千米。 3.泊湖:泊湖在太湖縣最南端,襟連太湖、宿松、望江三縣,面積約240平方千米。
4.龍感湖:位於湖北省黃梅縣和安徽省宿松縣交界處,面積約223平方千米。
5.城東湖:位於六安市霍邱縣城東部,面積約180平方千米。 6.菜子湖:位於安慶市宜秀區,東與樅陽縣,西與懷寧縣,北與桐城市,南與安慶市接壤,面積約173平方千米。
7.瓦埠湖:湖面跨壽縣、長豐兩縣及淮南市,主要在壽縣境內,南北長52千米,東西平均寬約5千米,面積約 160平方千米。
8.破崗湖:位於樅陽縣境內,面積約140平方千米。
9.武昌湖:位於望江縣境內,面積約103平方千米。
10.城西湖:位於六安市霍邱縣城西部,面積約95平方千米。
11.女山湖:位於明光市東北部,面積約90平方千米。
12. 七里湖:位於明光市與江蘇省盱眙縣交界處,湖區長13千米,寬2-5千米,面積約58平方千米。
13. 花園湖:跨鳳陽、明光、五河三縣,湖面主屬鳳陽縣。湖區呈丁字形,常年湖泊面積約50平方千米。
14. 高塘湖:跨淮南、鳳陽、定遠,面積約49平方千米。 15.白盪湖:位於樅陽縣境內,面積約47平方千米。
16. 安豐塘:位於壽縣縣城南30千米處,面積約34平方千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黃陂湖:位於廬江縣境內,面積約30平方千米。
18. 天河:蚌埠市境內,南北長15千米,水面寬約1~2千米,面積約20平方千米。
19.淠史杭灌區五大水庫(六安市境內):響洪甸水庫(約59平方千米)、龍河口水庫(約50平方千米)、梅山水庫、磨子潭水庫、佛子嶺水庫。
20.合肥市周邊水庫:大房郢水庫(全國離省會城市最近的一座大型水庫)、董鋪水庫(蜀山湖)、蔡塘水庫、張橋水庫、眾興水庫、羅集水庫等。
長江以南地區:
1.石臼湖:是南京市溧水縣、高淳縣和馬鞍山市當塗縣三縣的界湖,面積約208平方千米。
2.南漪湖:位於宣州和郎溪交界,總面積約190平方千米。 3.升金湖:位於東至縣和貴池交界處,面積約133平方千米。
4.太平湖:位於黃山市黃山區境內,面積約88平方千米,是黃山旅遊區的重點風景區之一,被譽為「東方日內瓦湖」。 5.平天湖:位於池州市區東南部,面積約11平方千米。
淮河以北地區:
1.沱湖:位於五河縣境內,面積約40平方千米。
2.焦崗湖:位於淮南市境內,面積約40平方千米,被譽為「華東白洋淀」。
3.四方湖:位於懷遠縣城北10千米處,為河水向兩岸擴展所形成的河湖一體的湖泊,面積約35平方千米。
4.八里河:位於阜陽市潁上縣境內,面積約12平方千米。
5.南湖:位於淮北市境內,是十大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之一,也是全國首個在煤礦開采形成的塌陷區上建成的濕地公園,水域面積2.1平方千米。
❽ 李夢庚子女今何在
摘要 李夢庚(1889—1952),別名啟印,霍邱馬店鄉人,李家圩惡霸地主。李夢庚7歲入私塾.16歲入阜陽青州中學,畢業後考入安徽法政大學,民國元年(1912年)肄業回家。民國16年至21年,和李松泉聯合他人組織一支1000餘人的「鏟共義勇軍」,李夢庚任「鏟共團」參謀長,搜集紅軍情報,捕殺紅軍幹部、戰士及其家屬。民國19年,紅軍攻打李家圩,李夢庚負隅頑抗。民國21年5月,紅軍佔領霍邱縣城,李夢庚逃往南京糾集、組織皖北「難民」請願團,乞求國民黨政府航空署派駐蚌航空第七隊偵察轟炸壽縣、正陽、潁上和霍邱西二區一帶,使四縣百姓蒙受重大損失。民國35年,李夢庚任霍邱縣及安徽省參議員,提議並組織霍邱「民眾自衛隊」,積極反共和殘害人民。次年,當選為候補「國大」代表。同年,與李煥球為首組織霍邱、固始兩縣地主武裝聯防,對抗解放軍,鎮壓人民,殺害解放軍營長曹海山和群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