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霉腐
1. 蘭花根部(接近土表)有霉點應該怎麼處理
1、如果蘭花發來生了根腐,自那麼此時最應該先做的,那就是將蘭花脫盆處理了,因為此時蘭花植料中會含有較多的根腐菌,而此時的蘭花抵抗力很弱,所以就需要脫盆處理。因為此時蘭花植料中會含有較多的根腐菌,而此時的蘭花抵抗力很弱,所以就需要脫盆處理。
2、用多菌靈兌水1500倍之後拿來浸泡蘭根,以免蘭根重新被感染。
(1)蘭花霉腐擴展閱讀:
蘭花養殖注意事項:
1、養殖蘭花要提供15~25℃的適宜溫度環境,讓其能夠健康的生長進行開花,在冬季需要將露養的蘭花放在室內,保持10℃左右的溫度即可安全越冬,夏季要避免30℃以上高溫。
2、養殖蘭花要注意干透澆透原則,在春秋2~3天左右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早晚澆水,還要在蘭花的生長期2~3周左右施加一次稀薄肥液,為其補充養分進行生長。
3、在蘭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中還要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將其擺放在散光下接受3~4小時左右的光照即可,在9點到下午的6點期間要遮蔭避免陽光曬傷蘭花。
4、蘭花在養殖時還要選擇疏鬆的土壤,可以將園土、蛭石、河沙按照3:1:1的比例進行配製,還可在其中添加少許基肥,讓土壤能夠更加肥沃促使蘭花茁壯生長。
2. 蘭花莖腐病怎麼處理
莖腐病和軟腐病有本質的區別,這是一種由真菌引發的病害,初發時更不易被察覺。剛開始時是蘭花的老苗或去年的壯年苗有一些發黃,這一點與蘭花服盆期的退草有點相似,所以在蘭花莖腐病初期,很容易被當成蘭花正常退草而誤診。
一、重新上盆時的植料是濕的,含水量大概在30%左右,手捏可以成團,松開就會散的那種狀態。這樣可以維持一周左右的濕度,不必在短時間內澆水。因為剛剛手術後的蘭花是不適合澆水的,有可能產生繼發性地感染,那麼救治就沒有效果了。
二、一定要陰養,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因為這樣的蘭苗已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了,多曬太陽與少曬太陽的區別不是很大。當然,這也不是建議放在室內啊,可以讓它接受早晨個把小時的陽光曬一下,畢竟室外的通風條件比室內好多了,新鮮空氣的流動會加速傷口癒合。
到這樣的程度還不能施肥,但是可以在秋天倒盆切除原來的老苗,以防莖腐病毒的殘留。以前有些蘭友的莖腐蘭苗也救治成功,可就是在切除老病株時不及時,次年又再被感染。
3. 蘭花黑腐病是什麼病
黑腐病(Balckrot):又稱冠腐病、猝倒病或心腐病等,為世界性病害。病原為棕櫚疫霉(Phytophthorapalmivora)和惡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其危害的蘭花包括蘭屬(Cymbidium)、卡特蘭屬(Cattleya)、文心蘭屬(Oncidium)、蝴蝶蘭屬(Phlaenopsis)、萬代蘭屬(Vanda)、兜蘭屬(Paphiopedilum)、鶴頂蘭屬(Phaius)、石斛屬(Dendrobium)、香莢蘭屬(Vanilla)等的種類和品種。黑腐病病原主要感染葉片,同時也會感染根部、根狀莖、假鱗莖、幼芽、花朵等,感染部位為黑色或黑褐色。發現病症,應及時切除感染部位或器官,集中燒毀,同時用含銅殺菌劑0.1%~0.2%硫酸銅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1%波爾多液等進行噴灑。黑腐病容易通過污染的栽培土傳播,因此被污染的土壤要進行消毒處理,避免進一步的擴散。經常用50%福美雙噴灑是預防黑腐病的有效措施,同時在管理上要保持通風,避免潮濕。
4. 蘭花盆裡發霉了怎麼辦
1、脫盆:如果蘭花發生了根腐,那就是將蘭花脫盆處理了,因為此時蘭花植回料中會含有較多的根腐菌答,而此時的蘭花抵抗力很弱,所以就需要脫盆處理。
2、消毒:用剪刀將蘭花的爛根以及一些黃葉爛葉全部清理掉,留下健康的部分。
3、曬根:因為曬根可以給蘭花消毒,還可以有效的刺激假鱗莖催發更多的養分,使得蘭花更快的服盆生長,三是可以使得蘭花的根系更加的軟一些,減少上盆時到來的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4、上盆:當曬好蘭花之後,待其涼下來,就可以將蘭花拿來上盆了,不過這里要提醒,用的植料一定要疏鬆透氣,干凈,如果有樹皮,那麼樹皮一定要發酵好,不然蘭根容易出現根腐的情況。
(4)蘭花霉腐擴展閱讀:
施肥
如新蘭上盆,盆土太肥,常不能成活,即使能成活,亦很少開花。如夏肥太多,則秋葉偏旺,常致明春報葉開花不佳。如秋肥太少,則影響秋冬之交地下花芽形成。
葉芽新出,可用少量淡肥施幾次。春分秋分和花謝後20天左右,都是比較恰當的時節。施肥時間以傍晚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澆1次清水。每隔2-3星期施1次。
視葉色施肥,是較妥當的辦法,葉顯黃而薄是缺肥,應追肥,黑而葉尖發焦是肥過多,應停止施肥。肥料一定要腐熟,未經腐熟不能使用,忌用人糞尿。
5. 蘭花根部腐爛怎麼治
1、控制日照
換盆之後一段時間,不能烈日暴曬,要置於蔽日、空氣流通的地方,但應注意風不宜太大以免受影響。改善環境,保證適宜的濕度,如果一直爛根,生長狀態不佳,大部分是因為環境過於乾燥,尤其是夏季濕度不足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通風、光照與濕度的控制。
2、合理澆水
在栽培管理中,要嚴格調節用水,盆土要以半濕見干為佳,既不能盆土見白乾燥,又不能明顯太濕。如遇雨天,應遷至遮雨之處,盡量掌握好盆土濕度,以保證其正常開根。
3、停止施肥
蘭花為肉質根,根中存儲了大量的水分,沒有辦法吸收高濃度的肥料,尤其是在根部有傷口時,根部會遭受肥害,造成爛根。所以在施肥時,要薄肥勤施。另外在使用發酵的有機肥或長效肥時,不要過於貼近根部,以免爛根。
4、及早換盆
換小盆體,盆體大,易積水。發現蘭花爛根,便要重新換土上盆上植料,植料要注意質量和排吸水性能,以火燒土或乾燥的土、炭等植料為好,也可在根蘆部適當摻蓋些粗砂,效果較好。
5、注重栽植
除了保證盆土通水之外,蘆頭下部到接近根部外的植料要密實,蘆頭要適當栽深一些,既起到保護作用,又防蘆頭晃動或浮離土面。爛根和萎縮發黃的葉要剪除,以減少養份損耗,使蘆頭的營養得到貯存,以維持根系發育。
拓展資料:
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蘭花根部腐爛之因:
1、環境不適
光照不足:蘭花的品種不同,所需要的光照時間也不同,但基本上都要保證4小時以上。光照不足或光線昏暗,蘭株的光合作用較弱,並且盆土不易干,水分會長時間停留,影響根部的生長。
不通風或太通風:不通風,養護環境過於悶熱,澆水不容易干,植株的蒸騰作用也減弱;通風過大,花盆中的水很快就會被吹乾,若不及時補水,根部儲藏的水分會慢慢耗盡,逐漸變干。
濕度不夠:蘭花喜歡相對濕潤的環境,根部也需要相對穩定的溫度和濕度,若太熱或者太干,都會導致蘭花爛根。
2、澆水時間和方法不對
澆水的時間和方法會隨著盆土的干濕情況、四季溫度發生變化,選擇不同的澆水方法,可以保證盆土不至於太干或太濕。
所以夏天最好晚上澆水,到第二天水會滴光,盆土也不會太濕。其次澆水要觀察植株的生長狀況,若生長不好,及時改變澆水方法及澆水量。另外溫度過低(10℃以下)或溫度太高(30℃以上),不要澆水,否則蘭株會因凍傷或蒸傷爾爛根。
3、施肥不當
蘭花為肉質根,根中存儲了大量的水分,沒有辦法吸收高濃度的肥料,尤其是在根部有傷口時,根部會遭受肥害,造成爛根。所以在施肥時,要薄肥勤施。另外在使用發酵的有機肥或長效肥時,不要過於貼近根部,以免爛根。
6. 蘭花軟腐病的救治方法,你知道嗎
蘭花軟腐病病原體:Eri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稱為胡蘿卜歐文氏桿菌胡蘿卜軟腐變種,屬於細菌。是世界性蘭花病害之一。
發病症狀:此病主要危害蘭花的植株。初期在芽的基部產生水漬狀小斑點,在溫度和濕度適宜及植料偏酸的情況下2-3天後向上下迅速擴展,呈現暗綠色水燙狀斑塊,並迅速侵蝕到植株內部,並呈現深褐色腐爛狀,發出臭味(有時會產生令人難以理解的香味,此種現象在水稻新苗植株軟腐時也會發生)。患病植株病葉一拔即起,時常表現為上半部還看不出來病症,而植株基部至葉柄處實際上腐爛至軟。
由於發病速度快速經常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早上該植株還是健康的,晚上發現病情植株就已經腐爛而倒,真是「早上不知晚上事。」其實植株早在目測發病之前已經被該細菌輕度感染。
在清理感染株甲殼時發現緊挨著腐爛新株的後壟假鱗莖處有局部感染成褐色水漬狀,就用剪刀絞開假鱗莖,並分離下來。7月14日腐爛的新苗基部由於處理及時所相連的後壟草並沒有明顯感染現象,然而,該發病的基部假鱗莖卻已空去,所相連的根系全部呈空癟狀。
清除所感染的植料後先給未經感染的植株根系至假鱗莖基部浸泡消毒,農用鏈黴素」800倍液浸泡1小時,然後拿起來晾一下根系至軟,用消毒過的植料定植。亦可用世福或抗生素類葯進行救治。
7. 蘭花出現霉根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土壤透氣性差,剪掉爛根重新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