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縣荷花池
1. 宋耀州窖蓮花紋茶盞如何變別真假
看看圖片
2. 陝西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陝西的旅遊景點有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少華山森林公園、華清池、黨家村古建築群、華山、大唐芙蓉園、黃帝陵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景點:
1、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2、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3、少華山森林公園
少華山森林公園位於陝西省華縣城東南7公里處,坐落於秦嶺北坡,北起峪口,南至秦嶺分水嶺,東到蟠龍山,潛龍寺,西括少華峰,總面積6300公頃,海拔高度在600—2000米之間,由潛龍寺、少華峰、紅崖湖、石門峽、密林谷五大景區所組成。
4、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開發區,大雁塔東南側,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新建造的,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佔地面積一千畝,其中水域面積三百畝。
5、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是《史記》記載的唯一一座黃帝陵,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又稱「華夏第一陵」,「中華第一陵」 。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
3.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你知道他們的哪些故事
有王羲之、柳公權、顏真卿、黃庭堅、趙孟頫等,故事有入木三分、三步之才、巧對舅聯等。
1、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丹陽尹王曠的兒子,太尉郗鑒的女婿,有「書聖」之稱。
憑借門蔭入仕,歷任秘書郎、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九年,組織蘭亭雅集。撰寫的《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稱病棄官,遷居於紹興金庭。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於瀑布山。
善於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2、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官員、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入夏州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
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獲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3、顏真卿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後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後,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4、入木三分
王羲之曾跟隨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皇帝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出來的。
5、三步之才
柳公權曾隨從唐文宗去未央宮花園中遊玩,文宗停下車子對柳公權說:「有一件使我高興的事。過去賜給邊兵的服裝,常常不能及時發下,現在二月里就把春衣發放完畢。」
柳公權上前祝賀,文宗說:「只是祝賀一下,還不能把你的心意表達清楚,你應作首詩向我祝賀。」
宮人催他親口念給文宗聽,柳公權走了三步就念出了詩,文宗高興地說:「曹子建七步吟詩,你竟只需三步。」
4. 西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西安自助游攻略
南線
1. 興教寺、香積寺、杜甫祠,位於長安區。著名佛教聖地。
2. 翠華山,西安市民最喜歡去的森林公園之一,內有冰洞(四季皆冰啊)風洞(置身其中,會有很大風,奇怪奇怪)天池等。風景秀麗,美不勝收啊。
3. 南五台、嘉午台,
都是秦嶺山麓的著名風景區。
4. 終南山,古時的人們走到這里以為走到了天的盡頭,故稱之為終南山。在西安市長安縣城南15公里處,它東起盛產美玉的藍田山,西至秦嶺主峰太白山,橫跨藍田、長安、戶縣、周至等縣,綿延200餘里,天造地設,雄峙在古城長安(西安)之南,成為長安城高大堅實的依託、雄偉壯麗的屏障;著名的秀峰有王順山、太興山、嘉午台、翠華山、南五台、小五台、青華山、圭峰山、紫閣山、萬花山、清涼山、望仙坪、朱雀森林公園、樓觀台等。金庸小說中的全真教就是在此,這里是著名的道教聖地。群山環抱,氣勢磅礴。也許到此遊玩你能找到小龍女居住的活死人墓也說不定的。
5. 榨水溶洞,秦嶺南麓,是其他的洞穴景觀,值得一看。
6.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王順山。位於戶縣。
7. 水陸庵、湯峪、金魚溝、草堂寺、 仙游寺、都是位於藍田縣的著名景點。
北線
1. 黃帝陵,中華人文初祖黃帝的陵墓,古柏參天,庄嚴肅穆,中華兒女皆到此祭奠祖先,你能不來嗎?位於黃陵縣。
2. 司馬遷祠,我國古代大哲學家歷史學家司馬遷的故鄉。位於韓城市。這里有著名的關中民俗住宅大院。還有洽川自然濕地。可以到黃河上坐一次擺渡,抓上幾天黏魚,喝上幾口魚湯,美哉美哉。
3. 延安 革命聖地,長征的會合點,新中國開創者門蟄伏了10年的地方,以前這里是窮的掉渣,現在?去看看就知道了,享受民俗風情,感受革命聖地,緬懷先烈遺志。寶塔山黃河延安,go go go。
4. 壺口瀑布,位於陝西宜川縣與山西吉縣交界處,距離延安220公里。我國落差最大的河流瀑布,氣勢雄偉,壯觀、悲壯。養育中華兒女的黃河從這里奔流直下。1997年的小黑從這里飛過,不過物是人非。許多去過壺口的朋友都推薦由吉縣一側進入,這是因為黃河在這里是自偏西北向下流向偏西南,而吉縣位於瀑布東側,視角大,基本可從正面見到整個瀑布全景。不過,從陝西一側看瀑布也有特色,正好可看到瀑布由「壺嘴」噴出的奇景。
5. 榆林,一個神秘古老的城市。一個現代充滿生機的城市,毛烏蘇沙漠,統萬城,看慣了翠綠的山山水水,去感受一下沙漠的魅力吧。(主要景點:紅石峽,鎮北台,李自成行宮,紅鹼淖風景區。)
6. 三原城隍廟、葯王山石刻、耀州窯博物館。
東線
1. 秦始皇陵。中國第一個封建帝王,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中國第一個同意度量衡、文字、錢幣的皇帝。萬里長城永不倒,秦始皇已然不在。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約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陵墓規模
宏大,修建時間長達37年之久,分為內外兩城,內城方形,
外城長方形。陵園南部是墓葬區,今墓冢為四方錐形,底部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高55米。墓內機關重重,有眾多的珍品陪葬。雖然始皇陵的價值極高,但由於各種原因,迄今為止尚不能挖掘。秦始皇地宮是根據科學探測儀探測出秦始皇陵內部情況,而人工搭建模擬目前沒有挖掘的秦始皇陵。
2.「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博物館
是始皇陵的從葬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處,發現於1974年,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後經鑽探又先後發現二、三號坑,其中一號坑最大,面積達14260平方米。三個坑共發掘出7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戰車、400多匹陶馬、10萬多件兵器。陶俑身高在1米75至1米85之間,根據裝束、神態、發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將軍俑,武士俑,車士俑等。坑內還出土有劍、矛、戟、彎刀等青銅兵器,雖然埋在土裡兩千多年,依然刀鋒銳利,閃閃發光,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秦始皇兵馬俑規模宏大,場面威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目前展出的大部分為一號坑中的兵馬俑,由於保護技術有限,已回埋4000餘,只展出1000多個。
特別關照:不管什麼時候這里游覽的人都會比較多,蹭導游不成問題。
交通:游306可直達,票價5元
3. 華清池、驪山。唐時宮廷御花園,楊貴妃在此沐浴,常年溫泉,洗過後延年益壽,治療皮膚病。園內花鳥魚蟲楊柳榴花。其實華清池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早在西周時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驪宮;後世的秦始皇、漢武帝也都在這里建立行宮;唐代更是大興土木,特別是唐玄宗天寶年間修建的宮殿樓閣更為豪華,並正式改名為「華清宮」。區內有荷花閣、飛霞閣、五間廳(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曾在此居住)等建築,其中溫泉石壁上的《溫泉頌碑》是我國碑石藝術寶庫中的精品。中區是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區內有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星辰湯及文物陳列室。西區內有九龍湖、飛霞殿,還有《楊玉環奉詔溫泉宮》大型壁畫,該畫由90塊漢白玉組成,長9.15米,高3.6米,描述了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驪山溫泉宮第一次召見楊玉環的情景。驪山也在華清池園內,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餘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遠遠望去,整座山形如一匹黑色的駿馬。驪山風景秀麗,相傳在洪荒時代,這里就是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也發生於此。驪山山腰有一座老君殿,是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原是敬奉老子的地方。殿內原有的老子石刻像,藝術價值很高,現存於陝西博物館內。山腰上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小石洞,這就是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的藏身之所,洞邊有一座小亭子,名為「兵諫亭」。在老君殿北面,你可以欣賞到「長安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每到夕陽西下之時,這里的台階狀山坡籠罩在金黃的微光之中,一派寧靜平和的景象。最著名的要屬蔣界石被抓的「病柬亭」,以前稱捉蔣亭,為體現人道還是改了名。當年蔣界石在五間聽里睡的正香,聽到有人來抓,提著褲子就上到了這里。最終被擒。這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變的開端。
交通:火車站東側的306(游7)和307路公交車(30分鍾可到),平均10分鍾一趟。
4. 臨潼博物館。從華清池出來向右走,步行五分鍾不到就是臨潼博物館。臨潼博物館是一座以陳列該縣出土文物為主的地方性博物館,緊臨華清池,紅柱挺立,迴廊曲繞,別具一格。該館建於1979年,佔地6600平方米,陳列面積約600平方米。沿襲中國北方四和院的形式,館內設有周秦藝術室、唐代佛教藝術室、漢唐藝術室三個陳列室和一個碑廊,收藏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代文物共1萬余件,其中有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唯一記載武王伐紂的遺物,有從唐慶山寺遺址出土的金棺銀尊、釋迦如來舍利寶帳(屬於極為珍貴的佛教文物)。
以上1、2、3、4均可在火車站坐306路到達。
關中八景流傳於周秦漢唐,形成於明清。它的命名,有些是借大自然呈現的奇異景象,有些是文人學士賦傳記勝,有些是民間的神話傳說。
華山仙掌:進了潼關,便進入了關中的東大門。「華山仙掌」首先向您鼓掌致意,這是關中八景第一景。
雁塔晨鍾:這里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薦福寺內的小雁塔。塔旁保存著一口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鑄的2萬多斤重的大鐵鍾。過去,每天清晨都要按節律敲擊大鐵鍾,向人們報曉。清脆而宏亮的鍾聲,遠震古城內外。
驪山晚照:驪山位於臨潼縣境內,屬於秦嶺支脈,海拔1256米。昔日松柏滿山,一片蒼郁,實像一匹純青的驪馬,美如錦綉。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斜陽的映照中塗上一抹紅霞,非常美麗動人,人稱「驪山晚照」。
太白積雪:太白山位於眉縣城南20公里。南界洋縣,東接拂坪,西南與留壩、鳳縣相連,海拔4000餘米,為秦嶺的最高峰。太白山山高水冷,因而高處背陽的地方,在三伏天仍可看到白雪,「太白積雪」 指的就是這里的風光。
曲江流飲:曲江池,位於西安市南郊,距城約5公里,它曾經是我國漢、唐時期一處極為富麗優美的園林。
灞柳風絮:灞河是發源於秦嶺藍谷的一條河,橫貫西安東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象冬日雪花飛揚。因此,「灞柳風絮」便成為「關中八景」之一。
草堂煙霧:草堂寺,位於戶縣境內的主峰山北麓,相傳始建於晉代。傳說當年每到秋冬早晨,井內冒出一股煙霧,直往帝都長安飄去,因而被稱「煙霧井」,形成「草堂煙霧」。
咸陽古渡:橫貫關中的渭河,從古秦都咸陽旁邊流過。「咸陽古渡」指的就是咸陽的渭河渡口。
西線
1. 咸陽博物館。咸陽是秦文化的發祥地。陳列內容以秦漢歷史文物為主,裡面陳列的漢代陶馬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其中以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最為出名,氣勢宏大,值得仔細欣賞。咸陽博物館現有七個陳列室,其中咸陽歷史文物陳列室三個,西漢帝陵文物陳列室一個,西漢彩繪俑陳列室二個,還有一個是臨時陳列室。館內共藏有文物近2萬件,是研究秦漢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
2. 茂陵、乾陵、昭陵、楊貴妃墓,唐墓,霍去病墓。其中茂陵是西漢第五個皇帝漢武帝劉徹的墓、霍去病墓、衛青及李夫人陵組成的,也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博物館在霍去病墓旁,有鎏金銅馬、秦漢畫像和文字瓦當等珍貴文物還有漢代大型的石刻群,記得摸一下霍去病的墓碑,寓意可以去病消災。茂陵也有流水和小橋,但是屬於北方比較大氣的風格。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園,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兩個皇帝的合葬墓。陵墓延續了唐代「因山為陵「的墓葬制度,建於陝西乾縣梁山上。遠觀此山象一位美女睡姿,俊秀飄逸。乾陵地面文物主要是石刻,共計114件,有著名的石獅、61賓像及武則天的「無字碑」和為高宗記功的「七節碑」。陵前石刻全長575米,寬11米,由3200塊陝西墨玉石砌成526級台階和18座平台。陵東南有17座陪葬墓,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先已發掘復原。
3. 法門寺。佛祖指舍利的存放處,我國著名佛教勝地。位於扶風縣。因藏有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轟動世界的法門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家名剎。法門寺始建於東漢,相傳印度的阿育王為使佛教發揚光大,將佛祖舍利分送給各地,凡得舍利處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法門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規模最大一處。1987年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被封閉千年的唐代地宮,裡面珍藏著佛祖釋迦牟尼指骨舍利以及大批的唐代珍貴文物。這一發現意義重大,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也是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西安到法門寺車程約2.5小時.
4. 太白山。位於寶雞市眉山縣。秦嶺生態原始森林的及至表現。有溫泉,稱西湯浴與藍田的東湯浴並稱。第四紀冰川、奇珍異禽、太白積雪(6月份上山會有皚皚百雪哦,強烈建議遊玩。)
5. 寶雞嘉陵江源頭。大家都知道嘉陵江在重慶,可他的源頭在陝西,源頭的水清澈見底,風景宜人。
6. 關山牧場。陝西唯一的草原地貌,這里可以縱馬馳騁,露宿野營,燒烤肥羊哦
7. 釣魚台。是姜太公願者上鉤釣魚的地方。風景入畫,美侖美奐啊。
華山自成一線
5. 唐代山水詩人王維的代表作《鳥鳴澗》詩作於若耶溪畔嗎
雲溪即五雲溪的簡稱,五雲溪為若耶溪別稱,義熙中有五色祥雲見,因稱五雲溪。王維有《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其「鳥鳴澗」、「蓮花」、「鸕鶿堰」、「上平田」、「萍池」五題名和越中地名常帶塢、堰相符。若耶溪乃鑒湖三十六源之最大者,鑒湖多堰,而紹興自古產鸕鶿,鑒湖又多蓮花,因此鸕鶿堰與蓮花塢地名符合鑒湖若耶溪一帶的地名。再從「人閑桂花落」看,桂花長於江南,唐時北方絕少,何況春桂。而紹興若耶溪一帶自古就長有桂花,詩人所謂雲門天香,指的就是若耶溪雲門寺一帶的桂花。《蓮花塢》詩中「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的描寫與鑒湖一帶的風光十分相似,尤其後半句「洲長多暮歸」,洲指四面環水,而鑒湖多洲島,水面寬廣,因此有條件可以「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借問問津者」,說明有渡,亦符合鑒湖到若耶溪需要擺渡。「乍向紅蓮沒」中的紅蓮乃鑒湖特產,更能說明一二。 鳥鳴澗得名很可能緣於「蟬燥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句,此詩所描寫的風景就是若耶溪。紹興鑒湖邊有山名「繞門山」,當地讀音與「鳥鳴山」一致。著名的嚴維園林就在繞門山邊鑒湖旁,王維好友徐浩的園林距此不過湖邊十里。 皇甫岳為皇甫恂子,《唐皇甫恂墓誌》,2005年,幸為收藏家劉雙慶先生得之於渭北鄉間。據《墓誌》可知,此為皇甫恂與其夫人渤海君封氏的合葬墓誌。封氏於開元十四年(726)五月病故於京兆富平縣別業(私家莊園),享壽54歲。開元十五年(727)八月二十日,夫妻二人同穴合葬於「華原縣鴻賓鄉之原」。案「華原縣」為今陝西耀縣,「鴻賓鄉之原」在今耀縣西南。(注1)富平縣位於陝西省中部,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根據詩歌的景色描寫,甫岳別墅位於關中地區的可能性十分渺茫,風景不相屬也。故皇甫岳雲溪別業應在若耶溪。 附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蓮花塢】王維 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鸕鶿堰】王維 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颺。獨立何褵褷,銜魚古查上。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上平田】王維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問問津者,寧知沮溺賢。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萍池】王維 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 (注1)《唐皇甫恂墓誌》考述,,穆渭生 、 耿晨撰,見國學論壇隋唐盛世版塊。
6. 西安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一 市內景點 鍾樓:位於西安市中心,建於明1384年,高36米,外部重檐3層,但內部僅上下兩層,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築,一個巨大的鍾被裝置在樓上原用於報警報時。 鼓樓:位於西安市西大街距鍾樓不到1公里,建於1380年明洪武13年,高33米,一個巨大的鼓被裝置在樓上,當夜降臨時人們擊鼓以報時間,它和鍾樓被認為是姐妹樓,在其上敲鍾擊鼓,被稱為「晨鍾暮鼓」。 大雁塔:(國家AAAA景區)位於南郊大慈恩寺內,是我國佛教名塔之一,創建於唐652年,唐代高僧玄奘自印度歸來帶回大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為了供奉和貯藏,經玄奘上表請求建造此塔。其特點是磚結構體現出木結構的斗拱風格。 乘車路線:乘21路、22路、24路、601路、610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501、503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小雁塔:位於西安城南1公里處的薦福寺內,建於唐707年,共15層,約45米高,據傳為當時宮人捐錢,興建的佛塔。 乘車路線:乘46路、29路、21路、204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508路、707路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明城牆:(國家AAAA景區)明代城牆是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里,整個牆體高大宏偉,環繞在現今西安市中心區周圍,是古都西安的標志性建築,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堡。 碑林:(國家AAAA景區)位於西安三學街孔廟舊址,碑林現收藏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餘件,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寶庫。 乘車路線:乘14路、402路、309路、239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512路、704路、710路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家AAAA景區)位於大雁塔西北1公里處,是國家級現代化大型博物館,館內珍藏了陝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萬件(組),展現出自115萬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歷史,其館藏是全國之最。 乘車路線:乘610路、521路、27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701路、827路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西安半坡博物館:位於西安以東的產河和灞河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於仰韶文化,1958年建立,是我國第一座遺址性博物館。 乘車路線:乘401路、433路、406路、301路、11路、233路、42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507路、511路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大清真寺:位於西安北院門化覺巷內,是西安六萬多穆斯林過宗教生活的主要場所,是中國建築最早,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清真寺之一. 乘車路線:市中心鍾樓下車向西徒步5分鍾可到達。 秦阿房宮:位於西安市西郊4公里處,展現當年秦阿房宮雄偉的建築,是秦阿房宮遺址興建的藝術再現。 乘車路線:乘521路、604路、302路、901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可到達。 興慶宮公園:位於西安市中心城外東南處,興慶宮是唐玄宗李隆基修建的宮殿,屬唐長安三大宮殿之一,興慶宮公園是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公園,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公園。 乘車路線:乘7路、8路、27路、43路、28路、228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可到達。 秦始皇陵、秦兵馬俑(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位於臨潼城東約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陵(含兵馬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兵馬俑是始皇陵的從葬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處,發現於1974年,規模宏大,場面威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華清池(國家AAAA級旅遊點):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距西安30公里。是唐代華清宮殿再現,優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風光使其備受歷代帝王垂青。如今,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游覽沐浴勝地。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臨潼博物館:位於臨潼縣城東側,是一座以陳列該縣出土文物為主的地方性博物館,收藏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代文物共1萬余件,其中有從唐慶山寺遺址出土的金棺銀尊、釋迦如來舍利寶帳等。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驪山森林公園(國家AAAA景區):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南,距西安市東約25公里。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餘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相傳這里曾是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也發生於此。這里風景秀麗,其中「驪山晚照」系長安八景之一。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鴻門宴舊址:位於臨潼縣新豐鎮鴻門堡村,是驪山風景中最北的旅遊點。南依驪山,北臨渭河,地處潼關通長安之要道, 相傳,著名典故「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就發生在這里。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黃巢堡森林公園:地處西安市霸橋區洪慶山上,與臨潼、藍田相鄰,屬驪山支脈。景區內山水俱佳、風景秀麗,匆匆翠竹、鬱郁松柏使人心曠神怡。 乘車路線:乘213路、231路、507路至洪慶下車。 二 短途旅行 1 東線 輞川溶洞:位於藍田縣城東南10多公里處。洞內有許多頂天立地的鍾乳石柱,鍾乳石瀑,石筍等,參觀溶洞既能欣賞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又能對岩溶地貌的發育過程有感性認識。 乘車路線:三府灣或金花路乘高速車至藍田汽車站下車,轉乘101路公交車 輞河峽谷漂流:位於西安市藍田縣輞川景區內,距西安市28公里。漂流河段全程約4公里,公路直達。乘皮舟順河漂劃而下,不僅有回腸九轉,驚濤拍岸之感,同時悠閑自在情趣妙趣也猶然而生。 乘車路線:尚德門外乘西安—藍田中巴,下車換乘藍田——輞川或藍田——葛牌中巴到薛家村下車。 王順山:位於藍田縣城東南10公里,距西安市區60公里。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王順擔土」里的王順葬母於此,因而得名。 水陸庵:位於王順山腳下,為六朝名剎,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個敦煌」。 乘車路線:西安火車站廣場乘開往商州、丹鳳方向的車,在藍橋站下車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西安東南面的藍田縣,距西安市區約50公里。1964年,這里發現的猿人頭骨化石距今約有100萬年的歷史,這一發現,為研究人類文明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乘車路線:乘從西安—商州的班車,在九間房站下車後南行1公里可到達 2 西線 黑河森林公園:位於黑河源頭,秦嶺北坡中部,太白山主峰東南坡,據西安市區80公里,108國道橫貫其中,林間道路四通八達。公園總面積4941.2公頃,森林覆蓋率95%。共分三大景區,100多個景點,這里既有黑河源頭綺麗壯觀的勝景,又有太白山南坡眾多的湖泊。 乘車路線:豐慶路汽車站乘車經周至,沿108國道在61公里處西安黑河森林公園管理處下車。 樓觀台旅遊風景區:位於西安市周至縣東南15公里,在我國道教上稱為「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等。 乘車路線:西安市汽車站(水司)乘車至周至縣城,再轉乘301路公交車至 楊貴妃墓:位於興平縣馬崽鎮西500米處,距西安60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 乘車路線:可從玉祥門汽車站乘坐開往咸陽的旅遊車。 茂陵:位於咸陽市興平縣東北,距西安市約45公里,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茂陵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 乘車路線:可從玉祥門汽車站乘坐開往咸陽的旅遊車。 昭陵:位於咸陽市禮泉縣東北20多公里處,距西安約80公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建制雄偉。開創了唐代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 乘車路線: 西安火車站或玉祥門車場乘西安—禮泉方向的車,下車後轉乘禮泉—北屯的汽車可到達。 法門寺:位於寶雞市扶風縣城北法門鎮,距西安約120公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家名剎。法門寺始建於東漢,相傳印度的阿育王為使佛教發揚光大,將佛祖舍利分送給各地,凡得舍利處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法門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規模最大一處。 乘車路線:西安玉祥門外的潘家村汽車站乘西安—扶風的旅遊車可直達。 楊凌農科城(昆蟲博物館、人工降雨模擬大廳、農業科技示範園等) 乘車路線:城西客運站乘車至楊凌或西安火車站乘西安—寶雞高速楊凌下車 漢陽陵:位於咸陽市東部渭城區正陽鄉張家灣北,距西安20公里處,系漢景帝劉啟與王皇後合葬的陵園。 乘車路線:鍾樓乘310路公交車直達陽陵,西安火車站廣場乘至陽陵的旅遊班車。 3 南線 翠華山 :(國家AAAA景區)位於西安城南20公里處秦嶺北麓,山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奇峰異洞,溪水淙淙。山崩分布面積5.2平方公里,是我國地質史上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展覽地。於2002年開發的新景區翳芳湲,景區內原始質朴,自然生態良好,水質清純,流水潺湲。 乘車路線 :西安市大南門外體育路、長安路、韋曲沿途均可乘西安至翠華山旅遊專線車。 興教寺:位於西安市南20餘公里,建於公元669年,因唐肅宗李享題塔額「興教」二字而得名。唐代高僧玄奘與弟子窺基、園測安葬於此,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 乘車路線:乘57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可抵達,或(南門起點)乘215路、219路車抵長安縣轉車可抵達。 香積寺:位於長安縣郭杜鄉香積寺村,距西安城約17.6公里,建於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是凈土宗二世祖善導法師的衣缽第子懷惲為祭祀善導而營建的。被國內外人士公認為漢傳佛教凈土宗祖庭。 乘車路線:西安市體育館乘西安—韋曲中巴下車後轉至。 豐德寺與凈業寺;位於西安城南30公里的灃峪口,是中國佛教律宗祖庭。 乘車路線:吉祥村乘西安—豐裕口下車即到 華嚴寺: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塬畔,建於公元803年,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發祥地,該寺在國內外頗有影響,信徒朝聖絡繹不絕。 嘉午台:隋唐時就為佛教勝地。群山連綿,景異石奇,林木茂盛,流水潺潺,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清代著名文人高鶴年都在此游覽居住。 乘車路線:大南門外車站乘西安——胡留中巴車,下車後胡留——白道峪 南五台:位於秦嶺北麓中段的西安市長安區五台鄉境內,距市區25公里,因山上有觀音、文殊、清涼、靈應、捨身五台(山峰)而得名,是我國佛教聖地之一,景區內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廟宇庄嚴,藝術精巧。 乘車路線:南門外汽車站或南稍門什字西乘往終南山的旅遊專線車。 太興山: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庫峪十里廟,供奉真武大帝,為道教的洞天福地,山頂岩石上矗立了一近千年的太興鐵廟,使太興山的超凡與神秘帶給人們以無限的遐想。 乘車路線:大南門外車站乘西安—庫峪中巴車,下車換乘至十里廟 青華山:海拔1678米,形若蓮花卧佛,自古以「清秀華美」而得其名,山上有寺廟12處,古為達官貴人郊遊進香之地。 乘車路線:南關汽車站乘到灃峪方向青華村下車向南一里 草堂寺:位於西安市戶縣東南的圭峰山北麓,唐代中葉,名僧宗密主持修葺了這個寺院,這里的獨特景色「草堂煙霧」成為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 乘車路線:在西安汽車站(水司)乘西安至戶縣汽車轉至。 重陽宮:位於戶縣城西10公里的祖庵鎮,是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修道和葬骨之地,是我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歷來享有「全真聖地」之盛名。 乘車路線:西安市汽車站(水司)乘西安至戶縣汽車抵達 阿姑泉牡丹苑:位於戶縣城南十公里的終南山北麓,佔地三百餘畝,以牡丹品種多,種植面積大而著稱,苑內還有隨時令而開的各色花卉,是集花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休閑度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山林公園。 乘車路線:朱雀門汽車站或豐慶路汽車站乘坐西安—戶縣班車,戶縣南關汽車站換乘戶縣至牡丹苑班車 東韓農民畫庄:位於西安市戶縣,交通便利。素以繪畫享譽海內外,優秀的農民畫作品,精緻的民間工藝品,被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 乘車路線:朱雀門汽車站或豐慶路汽車站乘坐西安—戶縣班車,畫庄位於縣城北部。 陝西太平森林公園:戶縣太平峪內,據西安市區30公里。這里有我國最大的瀑布群,共有大小瀑布12處,瀑布最大落差百餘米,景區峭壁林立、峰巒疊嶂、溝谷連綿、多瀑布、急流、險灘,被遊人稱為「北方的九寨溝」。 乘車路線:遊客可與公園接待站聯系,接待站設在戶縣林業局樓下,也可在戶縣三球儀車站乘戶縣——煤場班車前往。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戶縣南部,秦嶺北坡中段,地處萬頃森林腹地,總面積2621公頃,有五大景區105個景點,以冰河翠之雄、龍潭子之奇、奇秀峰之險、蘆花河之秀、秦嶺梁之幽各顯特色,夏季最高溫度27℃。 乘車路線:由西安朱雀門或水司汽車站、乘車到戶縣朱雀森林公園接待站(人民路什字100米)乘車去公園。 3 北線 玉華宮景區:位於銅川市西北部的玉華山,是天然植被保存完好的油松次生林。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的「氧吧」。 乘車路線:火車站乘發往銅川大巴,到銅川印台區政府門前改乘3路旅遊專線車或中巴車到玉華宮。 黃帝陵:位於黃陵縣以北1公里的橋山之巔,距西安北約200公里處,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 乘車路線:在西安火車站乘中、大巴直達,或乘西安延安班車即可抵達。 葯王山石刻 :位於陝西耀縣城東1.5公里處,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明隆慶六年(1572年),人們把孫思邈所著的葯書,刻於五通碑石,立於山上,「葯王山石刻」因此傳名。現存有歷代碑石100餘通,大都與孫思邈有關。 乘車路線:火車站乘發往銅川大巴,耀縣下車。 三 推薦景點 1 華山(全國AAAA級旅遊區):位於華陰市南,距西安120餘公里,是我國名山「五嶽」中海拔最高的山峰,以險峻稱雄於世,自古以來就是負有盛名的旅遊勝地。 乘車路線:在火車站乘旅遊專線車抵達,或乘西安-華山火車可抵達。 2 合陽洽川濕地:位於合陽縣城東23公里,風景優美,素有「小江南」之稱。 乘車路線:西安市城東汽車站發往合陽方向的班車換車抵達。 3 韓城黨家村民居:位於韓城東北9公里處,村中有建於600年前的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等建築以及族譜村史,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傳統民居的活化石」。 乘車路線:城東客運站乘西安—韓城班車,韓城有班車通往各景點。 4 南湖:位於漢中市西南17公里的漢山腳下,湖水遷回於七山八溝之間,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乘車路線:乘西安—漢中火車可抵達或在城南汽車站乘西安—漢中班車換車抵達。 5 香溪洞風景區:位於安康市南郊,距市區3公里。景區周圍山峰環繞,溪流潺潺,山谷間野草花香,色彩絢麗。 乘車路線:西安火車站乘發往安康方向的火車或在南門車站、西安汽車站乘汽車前往 6 關山牧場:位於陝西省寶雞市西北百餘公里處,是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唯一以山地草原為主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 乘車路線:先從西安汽車站乘汽車到寶雞,然後從寶雞汽車站乘去甘肅張家川的班車在關山下車。 7 黃河壺口瀑布:位於宜川縣工業區48公里的壺口鄉境內,壺口瀑布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於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乘車路線:在西安、延安乘車抵達宜川後換車可抵達。 8 榆林紅石峽:位於榆林城北3000米處。峽谷長350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溪流清澈,岸邊垂柳青翠。這里有陝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乘車路線:火車站廣場乘西安—榆林,下車後在西包公路口搭乘中巴。 其他度假休閑游 新桃花源休閑山莊:位於西安市北郊草灘鎮,是集旅遊觀光、休閑、就餐、住宿、娛樂、垂釣、體育健身為一體多功能的休閑娛樂場所。 乘車路線:在市區乘18路、600路、602路、509路、3—10公交車到新桃花源山莊站下車。 東晉桃花源:位於西安市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上稷路中段1號,優美的田園風光、菜花飄香、麥浪滾滾、白花爭艷、活靈活現的豬、狗、牛、羊、馬、鴕鳥、魚、鴿等,為你增添了無限樂趣。 乘車路線:在市區乘18路、600路、602路、238路、901路公交車在東晉桃源站下車。 渭水圓溫泉度假村:位於西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原草灘農場場部),是西安市目前最大的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種植養殖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場所。 乘車路線:鍾樓乘238路公交車。 西安鯨魚湖休閑山莊:位於白鹿塬上鯨魚溝中段,山莊是集客房、餐飲、娛樂和遊船為一體的休閑場所。 乘車路線:南門亞童夢園對面乘西安至安村中巴車到狄寨鎮政府下車或西京醫院對面乘240路公交車到終點下車後退50米對面有鯨魚湖山莊接待站,由工作人員安排免費車送至山莊。 西安市東大娛樂園度假村:是集垂釣、觀光、吃、住、娛為一體的旅遊度假村。坐落在西安城南30公里的長安東大旅遊溫泉開發區,依山傍水,交通便利。 乘車路線:從市水司乘西安—東大的中巴車到東大溫泉開發區。 白馬河生態區:位於西安市藍田縣城東,距西安市38公里,歐式建築,環境優美,典雅明麗,水庫垂釣、登山、燒烤,功能齊全。 乘車路線:在體育場、火車站乘西安—藍田中巴車到縣城後,轉乘藍田—金山的小巴在白馬河生態圓下車。 常寧宮休閑山莊:位於長安城區正南5公里,關中四大名塬之一的神河源半崖之上,南望終南山,北鄰古長安,風景秀麗,交通便捷,集餐飲、娛樂、住宿、休閑、旅遊觀光於一體。 乘車路線:南門體育館停車廠乘215、229路公交車 農業生態觀光 灞橋葡萄科技園:地處西安市東郊,紡渭路南段,距西安市中心12公里,佔地面積100畝,主要從事以鮮食大粒葡萄為主,大櫻桃為輔的科技實驗、示範工作。還栽有水蜜桃、甜柿、李子、梨、棗等多種時令水果。 乘車路線:北大街乘301路或南門乘213路至34中下車 紅旗生態農業觀賞示範園:位於西安市東郊灞橋區高橋村,交通便利。目前栽植了葡萄、草莓、櫻桃、桃、杏等特色水果和銀杏、女貞、洋槐、龍柳、側柏、紅楓等珍貴樹木50000餘株。 乘車路線:輕工乘406—高橋下車 戶縣農業生態園:位於戶縣北部渭河岸邊,風光宜人,現建有設施農業區、特色養殖區、苗木花卉區、濕地牧草區,是郊外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乘車路線:在南門乘西安—周至中巴在戶縣南北四號路天馬食品廠下車向北3公里 楊凌農業觀光:是我省最大的農業高科技示範基地,園內連棟溫室四座,雙拱日光溫棚七座,共計36.2畝。採用自控溫室、無土栽培,引進並培育國外優良品種。 乘車路線:城西客運站乘車至楊凌或西安火車站乘西安—寶雞高速楊凌下車 科普旅遊 陝西天文台:位於西安臨潼區驪山上,它採用高精度長波授時發出時頻信號,能覆蓋我國全部陸地和近海海域。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是我國航天測控網的管理機構,擔負著為我國發射的所有衛星測量控制的任務。 乘車路線:鍾樓乘8路公交車可到達。 陝西廣播電視塔:高245米,是西北地區最高的建築物。塔體呈銀灰色,塔身呈八角形,遊人可乘坐高速電梯登上塔樓,盡情觀賞古城勝景。 乘車路線:乘603路、600路電視塔下。 楊凌農科城 昆蟲博物館,位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始建於1987年,是亞洲展覽面積最大、展出昆蟲種類最多、展覽檔次最高的昆蟲科普基地。
滿意請採納
7. 甘谷大象山的景點介紹
甘谷大像山第一台建有伏羲廟亦即太昊宮,是明萬曆年間建築,華蓋寺也有伏羲塑像為元代所塑。明代葉應甲編纂的《伏羌縣志》說:「邑人以本吧乃伏羲篤生故地,於萬曆四十八年重建於大像山之西」。原廟於同治二年(1863年)毀於兵燹,至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
太昊宮宮門及正殿坐南朝北,廟址總佔地面積480平方米,殿宇巍峨,坐負蒼岩,南倚大像山,北瞰渭河流水;雕梁畫棟,飛檐流彩,名家極傾才思於額匾楹聯。宮門建於重階之上,磚木結構,牌樓式,懸山頂,斗拱層迭,額題「太昊宮」楷書大字,作者是清代優貢李維屏。門左右有夏房及裝飾性月窗,門前兩痤石獅。進入宮門,左甬道有門呈月形,與宮門相連,上有民國初擔任京議員的宋梓題寫的「別開壹徑」沿左甬道可直通山上。正殿與西廈房間有側門通甬道,額篆「旁通」二字,正殿與東廈房,也有道旁通,曲徑通後院。宮門內外有古柏四株,共八株,院中有八卦池,寓意伏羲演八卦,澤及後人。宮門兩廡原有趙公明、王靈官兩尊塑像;正殿原塑伏羲,身披桑衣,右手托八卦盤,端坐於殿中木龕內。殿上匾額層列,外為「一畫開天」,內如「人文初祖」之類,今只在清光緒間邑人楊耀南書「產極萬世」匾尚懸殿內。伏羲殿楹聯大多散佚,但清光緒翰林邑人海涵和宣統時知縣關中雷光甸寫的二聯至今尚膾炙人口,王聯是『紹皇開泰運,劂後有石子訪道,伯約懷忠,問化育根源,發蒙在炎黃顓嚳而上;望古動幽情,其下則煙火成鄰,桑榆布蔭,幸邃初風景,復睹於金戈瓦礫之餘「。雷聯是:「從一畫開天,說什麼蟲鳥篆,梵字佛經,到卦台前齊俯首;繼三皇立極,看後來商質周文,帝升王降,於史冊上見傳心」。前者先贊伏羲開肇文明之功業遠在神農、黃帝、顓頊、帝嚳之前,而其發祥誕生之地甘谷代有賢人。石作蜀「跋涉數千里,求學於魯」,姜維「以羈旅之孤臣,受軍國之重寄,卒能奮忠勤、仗膽義,住偏安之局,恢張薄伐之勛,」其次,感嘆時下兵戈已平息,慶幸往古太平居景象,復見於今日;後者則盛贊伏羲兆啟文明,即倉頡之造字,釋迦之創教,亦遠不能比;至於為三皇五帝立典則,示規范,遠及於質朴之商,文雅之周,還有以後的歷代五朝,皆沾被其澤,史冊俱在,昭然若揭。
1994年起,重修伏羲大殿,正殿廣124平方米,高8米,懸山頂,雕甍鴟飾。堅脊皆是花開卉連接組成,橫脊中央為龍馬奔騰,兩邊由花卉、龍、麒麟、馬、鹿、鳥、象、獅組成,尤以花卉中心陶制太極圖式樣別具特色。不論地磚、門窗、供桌、匾額至大殿獸吻,無處不顯示出八卦太極圖形象。大殿正中座台高1米,寬3。33米,深1。93米,上坐國家著名女雕塑家何鄂重塑的伏羲像,高2。6米,分腿端坐於分心上石上(卦台東北渭中流有石焉,屹然卓立。郡人曰:『分心石也「。雲;」石當乎渭,渭分以流』)。似觀天地萬物之變化。上身披桑衣,腰圍虎皮,兩手作,「天地合一」式托演八卦,形成扭轉乾坤之舉動。盤骨外露,氣質渾厚,兩眼平視,精神煥發。右側塑龍馬,欲從巨浪頂端騰飛躍起之狀。東壁畫有女媧練石補天,西壁繪有有伏羲畫演八卦圖,正中坐像背光,是伏羲生地古風台的寫實畫。頂繪六十四卦及河、洛二圖。兩側有八卦要窗各一,周圍繪卦爻。西繪伏羲八卦圖,東繪文王八卦圖,即後天八卦圖。大殿前檐懸有趙朴初題寫『人文初祖』、啟動手筆「一畫開天」,舒同親書「開天明道」、黎泉書寫「與天地准」四塊周邊木雕圖案的金字大匾。檐前分豎八面龍旗,旗面上彩繪出新石器時代魚龍形開始至商周、戰國、秦漢、兩晉、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龍形圖案。
關於伏羲的生地,眾說紛紜。民國張其昀、陸美鍔《甘肅省人文地理圖志》第二十章《名勝史跡·古跡》雲:「大像山伏羲廟:山在甘谷西南五里,峭壁如削,危然挺立,高約二百公尺,相傳伏羲為甘穀人,生長於此山溝之內,明萬曆年間建廟於山麓心祀之」。賈鴻逵編次安履祥之《甘谷縣志》於伏羲作按雲:「考甘谷南山有村名古風台者,鄉人謂系帝祖兄所居之地,因氏以名地,亦未可知;且谷稱古風台村人善編制雞罩,以雞罩形似八卦,洵為莫之為而為之者,其說雖不經,而實無因焉」。 永明寺位於靈岩寺之南,師傅溝內台地上。座東南向西北,雄踞山間,全部建築分布在階梯式的台地上,設施布局以正規寺院而設置,由山門、天王殿、齋堂、客堂、鍾鼓二樓、十三祖師殿、伽藍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組成,總面積達4,224平房米。寺院山門為並排連體拱形狀牌樓頂。中門頂額內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手書「永明寺」三個陽刻字,對聯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揚法師敬書「風月無邊一塵不到菩提地,山河環繞萬善同歸般若天」。兩邊門首摹配民國時當地名人何鴻吉題書的陰刻「無上法讓、出塵入凈」八個大字。走進山門,迎面所見天王殿,高9米,長14米,寬10米,頂為四面坡歇山造,琉璃脊獸飾裝,結構為單挑檐外圍16住迴廊式,棋盤讓窗對開,前後相通,殿內正在供奉大肚彌勒佛,身高1.8米,踩餓鬼,神氣威武,金剛怒目。左邊是手拿寶劍的東方天王多羅吒和手拿琵琶的南方天王毗琉璃,右手是手拿寶劍傘的西方天王毗留博叉和手抓一龍的北方天王毗沙門。他們共同負有視察眾生的善惡和保持內佛法僧三寶神聖的職責。在彌勒佛身後,讓立著全身金色的韋馱菩薩,高2.2米,手拿一根寶杵,保護著寺院及修行著的安全。離開天王殿向南行進,兩邊各建有對稱的八間硬冊頂磚木結構客堂,齋堂及復檐塔頂四角形鍾鼓二樓。在客、齋二堂院中間安放一高3.9米的三足三層寶鼎薰爐。再上條石台階38階,右邊是十三祖師殿,內塑十三祖師泥塑坐像,齊高1.1米。左為伽藍殿,內塑四尊坐像,齊高1.5米。兩殿對峙,各五間,殿頂硬山造,橫堅疹皆用陶制花卉獸吻飾裝,兩殿中央也放置著一個高3.9米的三足三層寶鼎熏爐。十三祖師是凈土宗從晉代初祖慧遠大師至清代印光大師等十三位法師。伽藍是印度名稱,在中國叫寺院。殿內供奉的四尊坐像是給孤獨者、祗陀太子、波斯尼王、關羽(中國的伽藍護法),他們均為寺院護法,也體現了中西方佛教融合的事實。迎面為大雄寶殿,正座東南,巍峨雄壯,殿高12米,寬19.8米,進深16米,頂為懸山造,鋪瓦琉璃脊,耀眼奪目。脊吻為雙面雕飾,橫脊是兩龍兩鹿戲寶珠,豎脊為荷花連枝。殿內正中供奉三佛二弟子泥塑金裝像,妙相庄嚴,慈祥可敬。三佛均結跏跌坐於金剛座上,同高2.7米,寬1.7米,座高1.45米,寬2.2米,北光同為木雕縷孔火焰紋,高3.7米,寬2.9米。中為釋迦牟尼佛,手托金缽,左為葯師琉璃光佛,手掛充璃寶,右為阿彌彌佛,雙手捧金台,二弟子兩手合十,站於釋迦牟尼佛兩邊,高2.7米,年長者為迦葉尊者,年輕的為阿難尊者。殿內東西壁各供奉九尊泥塑羅漢像,同高1.75米,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他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優秀大弟子,均有拿手看家本領,修習善行。殿後兩側須彌座上有文殊菩薩坐雄獅和普賢菩薩白角之泥塑像,菩薩高2米,雄獅、白象各長1.95米。在三佛背後站立著觀音菩薩,高2.4米,由緬甸漢白玉雕成。善財童子和龍女為泥塑,高21米,底層寬16.6米,進深20米。除藏有大量經書外,還分層安置由緬甸贈送的漢白玉佛、菩薩像。
大像山永明寺創建於何時,沒有確切歷史記載,1992年重建,是佛、法、僧三寶的常住處,又是甘谷一帶佛教徒修行的地方,也是游覽勝地。 千佛洞開鑿在峻險崖壁上,僅有一個小巧洞窟供人出入。入洞,迎面一尊笑容可掬的彌勒大佛安坐。游經此處的人,必先叩拜,然後伸手在彌勒佛渾圓的肚皮上摸一摸,以求笑口常開。
往裡走是一大石殿。正中有眾佛。有安坐如磐石,有長卧如橫雲,有默立,有輕身飛度,有訴,有誦,有含笑不露,皆為慈眉善目,姿態迥異,氣象萬千。四壁多繪佛傳、因緣和本生故事。佛龕前香火極盛。每有遊人香客跪於蒲團上膜拜時,一旁年長的僧人就敲出清越的缽聲來,使人不禁心安神寧。再往裡走,拐過幾個石鑿甬道,閃現在眼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此處正是十殿閻王的閻羅殿。順著洞門兩側,分別站立著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四位凶神惡煞的鬼卒,叫人不寒而慄。洞窟的四壁上彩繪著冥界地府的各種刑法,殘忍之極。 大像山伏羲廟,明萬曆時建,處大像山山麓。清葉芝等乾隆《伏羌縣志·建置》雲:伏羲廟,前萬曆年建。在大像山足。民國《甘肅鄉土志稿·甘肅省之重要都市名勝古跡》大假山伏羲 廟條雲:山在甘谷西南五里,峭壁如削,危然挺立。高約二百尺、相傳伏羲為甘穀人。生長於此山溝之內,明萬曆年間建廟於山麓以祀之。清代,廟移上大像山,在大佛窟側建太昊宮,專祀伏羲。而原處縣西五里鋪的「羲皇故里」石碑現今也被移上大像山。
前清進士、翰林院編修王海涵曾為太昊宮撰二長聯:
一
從一畫開天,說什麼蟲書鳥篆,梵高佛經,到卦台前齊俯首;
繼三皇立極,看後來帝升王降,商質周文,於史冊上見傳心。
二
紹皇開泰運,厥後又石子訪道,伯約懷忠,問化育根源,發蒙在炎黃顓嚳而上;
望天動幽情,其下則煙火成鄰,桑榆布蔭、幸邃初風景。復睹於金戈瓦礫之餘。 甘谷縣內文昌閣有多處,但大像山文昌閣規模最大。沿大像山寺小道拾級慢步而止,約三百餘步,即為文昌閣。文昌閣建築面積為182.9平方米,總面積為260.9平方米。閣門前有石階二十四台,門首有磚雕陽刻篆字「孝友門」三字,兩邊「閣凌碧字迎朝爽,門對朱山映晚霞」磚刻隸書楹聯,系清末民國初本縣名士宋延楨手筆.門右側立有虎皮照壁,南向,壁上嵌有今人魏學文(書名雨)隸書「落霞岩」三字,字體清秀柔和。文昌樓樓矗於院內,為重檐門柱六角亭式閣樓,分上下兩層,磚木結構。上層檐下繪棟畫壁,其圖案富於寫實。下層檐前迴廊壁間有書畫五幅。其中竹與蘭草為天水名字何曉峰所畫;別有本縣書法家武克雄草書:「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缺溪水鳥飛。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戀翠微」。魏學文隸書《蘭亭序》;另一幅「喜鵲鬧梅」為禮縣文化館幹部馬 所畫。樓頂作六脊攢尖式,有鴟甍。閣樓高10.米,佔地33.5平方米,樓座為磚砌築的須彌座。樓上舊有泥塑文昌帝君像和清代邑人王權寫的長聯:「帝坐面三峰,恰在此時鄂騫石鼓,鴻翥緹群,檐前便是重霄路,星池涵萬象,看氣潤珠躔,渾聯壁府,榜下頻出五色雲」。樓下有1944年新塑的文昌帝
文昌閣始建於是末,早期僅有樓、東亭、從北至西南的走廊和院中兩棵古柏。清同治二年節(1863)回民反清時,樓閣一時盡毀。現閣院東南角的一棵古柏為當年被燒去半麵皮而倖存下來的。清代光緒年間重建樓閣和東南廈房,其內牆壁嵌有光緒二十八年(1902)邑人王權撰《大像山文昌閣創立文社碑記》。民國十五年(1926)又增修南廂房,為卷棚頂,磚木結構,分上下兩層,底層為地藏室,上層為僧房,後牆左右皆有望窗。門兩邊有木刻聯,為民國時縣內名人宋延楨題,其子宋梓篆聯:「樓構數椽竄膝易,窗開三面會心多」。內耳房門額有籀字「共星軒」、「通帝座」,中央佛閣中所奉木雕「西方三聖」(中為阿彌陀佛、左為觀世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立像)。文昌閣整個建築以四合式封閉院落為布局,東亭、北廊、西宇皆有望窗,可任意瞰視渭川風光。出後門額首籀「積上台」三字,並通甬道。 對聯:
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不作什麼事,朝來拜夕來拜叫我為難 雙明洞,俗稱葯王洞,在大像窟之西,孫臏洞之上。沒階而上有一洞,穿洞可達殿窟。洞長16襖,門首行書「此山中」,人至此,情景交融,詩意、哲理、書法交融,妙趣橫生。
書法系本縣清代著名進土李則廣手筆。窟朝向東北,原三壁置佛像。洞前誇砌堵牆,上有望窗兩個,如兩隻眼睛,雙明洞由此得名。窟由自然洞穴改建而成,高約8米,深9米,寬17米,總面積172平方米。清代鞏建豐《伏羌縣志》載:「雙明洞,在大佛之西巔,有竊通明,最高險。鄉人鑿岩為龕,架木為閣,內則疏窗洞達。遊人穿穴登眺,亦像山勝境也。」又據時葉應甲《優羌縣志》載:「……左側有雙明洞,前後相通……」由此可見,早時通往大像山峰,是沿雙明洞後閣道行往,雙明洞並為憩息之洞窟。鑿成佛窟的時間,亦應早於大像窟。現在洞後冊腰直至大像窟窗前,閣道的痕跡還隱隱可見。洞下棧道,應為大像窟鑿成後才始修通。雙明洞亦是大像山最早鑿建之洞窟。
雙明洞窟內,原有泥像17尊,毀於「文化大革命」中,今存塑像為1994年按原樣重塑.正龕供奉華嚴三聖像.中為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金剛座上,手施說法印,左為文殊菩薩游戲坐於雄獅背,右為普賢菩薩游戲坐於白像身,同安置在高4.7米,寬7米的佛閣內.三聖像齊高2.53米.左龕葯王殿外伸磚木結構建築,硬山頂,飾吻,並掛欠匾,上題:甘肅省甘谷縣大像山葯王洞聖像揭幕紀念,中書「德高術妙潤澤普天,行方智圓千古永傳。」下題:陝西耀縣葯王山博物館、中華約王山孫思邈研究社,1994年古4月28日。殿正中供奉葯王孫思邈,像高1.75米,斜坐猛虎身,右手拿捧葯盒。左手掌龍顎,給龍治病欲扎針之狀。右站葯童高1.2米,雙手捧葯盒。左右兩側分塑十大名醫,倉公、第仲景、皇甫謐、陶弘景,張介賓、扁鵲、華陀、王淑和、葛洪、李時珍。像皆坐式,同高1.3米,窟右三小龕內各塑單身像,從左至左:靈官坐於壇上,環眼下視,吹須怒發,右手向上高舉一鞭,左手執金磚,像高1.33米;馬三將軍騎黑驢,秀骨清相,玲瓏生動,通高0.8米,像塑於1980年;護法為立像,高2米,手執法棍,雄分健威武。
窟前平台外挑1.3米,長10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上建木構抱廈一座,為歇山造,斜外挑角,獸吻飾頂。
雙明洞為大像山石窟早期鑿建禪窟群豐收了創先啟後的重要作用,如沒有這一自然窟的存在,就像難鑿建成大像窟及兩邊石窟。 睡佛窟位於三星福、祿、壽洞東側。北向,平面長方形。前壁緊靠小禪窟右上角辟明窗。清代重塑蓮葉觀音像,以高度誇張手法,塑造了一尊寧靜善良而又悠然自得、半卧蓮葉之上的觀音菩薩。造像超越佛教規范,失履半卧。藝術家用泥巴塑造了一尊栩栩如生的勞動人民所敬仰的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