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公社住宅

海棠公社住宅

發布時間: 2022-03-28 06:43:12

Ⅰ 哪位大家有好的寫景散文

蓬萊仙境
楊朔
夜來落過一場小雨,一早晨,我帶著涼爽的清氣,坐車往一別二十多年的故鄉蓬萊去。
許多人往往把蓬萊稱做仙境。本來難怪,古書上記載的所謂海上三神山不就是蓬萊、方丈、瀛洲?民間流傳極廣的八仙過海的神話,據白鬍子老人家說,也出在這一帶。二十多年來,我有時懷念起故鄉,卻不是為的什麼仙鄉,而是為的那兒深埋著我童年的幻夢。這種懷念有時會帶點苦味兒。記得那還是朝鮮戰爭的年月,一個深秋的傍晚,敵機空襲剛過去,我到野地去透透氣。四野漫著野菊花的葯香味,還有帶水氣的蓼花味兒。河堤旁邊,有兩個面黃肌瘦的朝鮮放牛小孩把洋芋埋在沙里,下面掏個洞,正用干樹枝燒著吃。看見這種情景,我不覺想起自己的童年。我想起兒時家鄉的雪夜,五更天,街頭上遠遠傳來的那種怪孤獨的更梆子聲;也想起深秋破曉,西北風嗚嗚撲著紙窗,城頭上吹起的那種慘烈的軍號聲音。最難忘記的是我一位叫婀娜的表姐,年歲比我大得多,自小無父無母,常到我家來玩,領著我跳繩、撲蝴蝶,有時也到海沿上去撿貝殼。沙灘上有些小眼,婀娜姐姐會捏一根草棍插進去,順著草棍扒沙子。扒著扒著,一隻小螃蟹露出來,兩眼機靈靈地直豎著,跟火柴棍一樣,忽然飛也似的橫跑起來,惹得我們笑著追趕。後來不知怎的,婀娜姐姐不到我們家來了。我常盼著她,終於有一天盼來,她卻羞答答地坐在炕沿上,看見我,只是冷淡淡地一笑。 我心裡很納悶,背後悄悄問母親道:「婀娜姐姐怎麼不跟我玩啦?」
母親說:「你婀娜姐姐定了親事,過不幾個月就該出閣啦,得學點規矩,還能老瘋瘋癲癲的,跟你們一起鬧。」
婀娜姐姐出嫁時,我正上學,沒能去。聽說她嫁的丈夫是個商店的學徒,相貌性情都不錯,就是婆婆厲害,常給她氣受。又過幾年,有一回我到外祖母家去,看見炕上坐著個青年婦女,穿著一身白,衣服邊是毛的,顯然正帶著熱孝。她臉色焦黃,眼睛哭得又紅又腫,懷里緊緊摟著一個吃奶的男孩子。我幾乎認不出這就是先前愛笑愛鬧的婀娜姐姐。外祖母眼圈紅紅的,告訴我說婀娜姐姐的丈夫給商店記賬,整年整月伏在桌子上,累得吐血,不能做事,被老闆辭掉。他的病原不輕,這一急,就死了。婀娜姐姐把臉埋在孩子的頭發里,嗚嗚咽咽只是哭。外祖母擦著老淚說:「都是命啊!往後可怎麼過呢!」
再往後,我離開家鄉,一連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鄉的音信,不知道婀娜姐姐的命運究竟怎樣了。
這許多帶點苦味的舊事,不知怎的,一看見那兩個受著戰爭折磨的朝鮮小孩,忽然一齊涌到我的腦子里來。我想:故鄉早已解放,婀娜姐姐的孩子也早已長大成人,她的生活該過得挺不錯吧?可是在朝鮮,在世界別的角落,還有多少人生活在眼淚里啊!趕幾時,我們才能消滅戰爭,我可以回到祖國,回到故鄉,懷著完全舒暢的心情,重新看看家鄉那像朝鮮一樣親切可愛的山水人物呢?一時間,我是那樣地想念家鄉,想念得心都有點發痛。
而在一九五九年六月,石榴花開時,我終於回到久別的故鄉。車子沿著海山飛奔,一路上,我聞見一股極熟悉的海腥氣,聽見路兩邊飛進車來的那種極親切的鄉音,我的心激盪得好像要融化似的,又軟又熱。路兩旁的山海田野,處處都覺得十分熟悉,從植皇煜ぁG頗且黃�L玻�采隙啞鷚壞郎吵牽�路鶚俏倚∈焙虺Hハ叢璧牡爻 ?捎植幌瘛T�饒巧吵怯Ω檬且壞闌母謐櫻�衷諫廈娣置韝鍬�檀寫械氖髂盡T僨頗且桓鋈ゴΓ�路鶚喬宄�焙虻摹靶3 保�倚∈焙虺Hヌ咦闈蟯妗?捎植幌瘛T�鵲摹靶3 備�靜患��嵌�置髁⒆乓蛔�婺B�蟮牧短�А3底佣�瘴鞴眨�戰�蛔�吧�某鞘校�錈嬗鋅��教溝慕值潰�撂錳玫牡昶蹋�搜淌�秩饒幀N藝�亂燒饈鞘裁吹胤劍��械穆冒樗擔骸暗攪恕!?
想不到這就是我的故鄉。在我的記憶當中,蓬萊是個古老的小城,街道狹窄,市面冷落,現時竟這樣繁華,我怎能認識它呢?它也根本不認識我。我走在街上,人來人往,沒有一個人認識我是誰。本來嘛,一去二十多年,當年的舊人老了,死了,年輕的一代長起來,哪裡會認識我?家裡也沒什麼人了,只剩一個出嫁的老姐姐,應該去看看她。一路走去,人們都用陌生的眼神望著我。我的心情有點發怯:只怕老姐姐不在,又不知道她的命運究竟怎樣。
老姐姐竟不在。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迎出屋來,緊端量我,又盤問我是誰,最後才噢噢兩聲說:「原來是二舅啊。俺媽到街上買菜去啦,我去找她。」
等了好一陣,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婦女走進屋來,輕輕放下籃子,挺溫柔地盯著我說:「你是二兄弟么?我才在街上看見你啦,我看了半天,心想:『這可是個外來人』,就走過去了——想不到是你。」
剛才我也沒能認出她來。她的眼窩塌下去,頭發有點花白,一點不像年輕時候的模樣。性情卻沒變,還是那麼厚道,說話慢言慢語的。她告訴我自己有三個閨女,兩個大的在人民公社裡參加農業勞動,剛拔完麥子,正忙著在地里種豆子,栽花生;剛才那個是最小的,在民辦中學念書,暑假空閑,就在家裡給煙台手工藝合作社綉花。我們談著些家常話,到末尾,老姐姐知道我住在縣委機關里,便叫我第二天到她家吃晚飯。我怕她糧食不富裕,不想來。她說:「來嘛!怕什麼?」便指一指大笸籮里晾的麥子笑著說:「你看,這都是新分的,還不夠你吃的?去年的收成,就不錯,今年小麥的收成比往年更強,你還能吃窮我?」
我只得答應。原以為是一頓家常便飯,不想第二天一去,這位老姐姐竟拿我當什麼貴客,擺出家鄉最講究的四個盤兒:一盤子紅燒加級魚,一盤子炒雞蛋,一盤子炒土豆絲,一盤子涼拌粉皮。最後吃面,鹵子里還有新曬的大蝦干。
我不禁說:「你們的生活不錯啊。」
老姐姐漫不經心一笑說:「是不錯嘛,你要什麼有什麼。」
我們一面吃著飯菜,喝著梨酒,一面談著這些年別後的情況,也談著舊日的親戚朋友,誰死了,誰還活著。我忽然想起婀娜姐姐,就問道:「可是啊,咱們那個表姐還好吧?」
老姐姐問道:「哪個表姐?」
我說:「婀娜姐姐呀。年輕輕的就守寡,拉著個孩子,孩子早該長大成人啦。」
老姐姐說:「你問的是她呀。你沒見她那孩子,後來長的可壯啦,幾棒子也打不倒。那孩子也真孝順,長到十幾歲就去當學徒的,掙錢養活他媽媽。都說:『這回婀娜姐姐可熬出來了!』——不曾想她孩子又死了。」
我睜大眼問:「怎麼又死了?」
老姐姐輕輕嘆口氣說:「嗐!還用問,反正不會是好死。聽說是打日本那時候,漢奸隊抓兵,追的那孩子沒處跑,叫漢奸隊開槍打死,屍首扔到大海里去了。」
我急著問道:「後來婀娜姐姐怎麼樣啦?」
老姐姐說:「她呀,孩子一死,丟下她一個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就像痴子似的,一個人坐在大海邊上,哭了一天一夜,哭到最後說:『兒啊,你慢走一步,等著你娘!』就拿襖襟一蒙臉,一頭碰到大海里了。」
我聽了,心裡好慘,半天說不出話。
老姐姐又輕輕嘆口氣說:「嗐!她從小命苦,一輩子受折磨,死的實在可憐。」
這時候,我那最小的外甥女瞟我一眼說:「媽!你怎麼老認命?我才不信呢。要是婀娜表姨能活到今天,你看她會不會落得這樣慘?」
說的對,好姑娘。命運並非有什麼神靈在冥冥中主宰著,註定難移。命運是可以戰勝的。命運要不是捏在各色各樣吃人妖精的手心裡,拿著人民當泥團搓弄,而是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人民便能夠創造新的生活,新的歷史,新的命運。且看看故鄉人民是怎樣在催動著千軍萬馬,創造自己金光閃閃的事業吧。
他們能在一片荒沙的海灘上到處開辟出碧綠無邊的大果園,種著千萬棵葡萄和蘋果。葡萄當中有玫瑰香,蘋果里邊有青香蕉、紅香蕉,都是極珍貴的品種。雜果也不少:紫櫻桃、水蜜桃、大白海棠等,色色俱全。海上風硬,冬天北風一吹,果樹苗會凍死半截,到春天又發芽,再一經冬,又會死半截。人民便繞著果園外邊的界線造起防風林,栽上最耐寒的片松、黑松和馬尾松,以及生長最潑的刺槐和紫穗槐,差不多一直把樹栽到海里去。於是公社的社員便叫先前的荒灘是金沙灘,每棵果木樹都叫搖錢樹。……
他們還能把先前荒山禿嶺的窮山溝,變成林木蒼翠的花果山。蓬萊城西南萊山腳下的七甲公社便是這樣的奇跡之一。原先農民都嫌這里沒出息:要山山不好,要地地不好,要道道不好——有什麼指望?水又缺,種莊稼也會瘦死。萊山下有個村莊叫郭家村,多年流傳著四句歌謠:
有姑娘不給郭家村
抬水抬到萊山根
去時穿著綉花鞋
回來露著腳後跟
可見吃水有多難。不過這都是舊事了。目前你要去看看,漫坡漫嶺都是柿子、核桃、山楂、杜梨一類山果木。風一搖,綠雲一樣的樹葉翻起來,葉底下露出嬌黃新鮮的大水杏,正在大熟。順著山勢,高高低低修了好多座小水庫,儲存山水,留著澆地,你一定得去看看郭家村,澆地的水渠正穿過那個村莊,家家門前都是流水。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大娘盤著腿坐在蒲墊子上,就著門前流水洗衣裳,身旁邊跑著個小孫女,拿著一棵青蒿子捕蜻蜓。說不定為吃水,這位老大娘當年曾經磨破過自己出嫁的綉花鞋。我拿著一朵紅石榴花要給那小女孩。老大娘望著小孫女笑著說:「花!花!」自己卻伸手接過去,歪著頭斜插到後鬢上,還對水影照了照。也許她又照見自己當年那俊俏的面影了吧。
頂振奮人心的要算去年動工修築的王屋水庫,蓄水量比十三陵水庫還要大,卻由一個縣的力量單獨負擔著。山地歷來缺雨,十年九旱,有一年旱的河床子赤身露體,河兩岸的青草都幹了。人民便選好離縣城西南七十多里一個叫王屋的地方,開鑿山嵐,攔住來自棲霞縣境蠶山的黃水河,造成一片茫茫盪盪的大湖。我去參觀時,千千萬萬農民正在挖溢洪道。水庫李政委是個熱情能乾的軍人,領我立在高坡上,左手叉腰,右手指點著遠山近水,告訴我將來哪兒修發電站,哪兒開稻田;哪兒栽菱角荷花,哪兒喂雞子養魚。說到熱烈處,他的話好像流水,滔滔不絕。結尾說:「再住幾年你回家來,就可以吃到湖邊上栽的蘋果,湖裡養的魚和水鴨子蛋,還可以在水庫發電站發出的電燈光下寫寫你的故鄉呢——不過頂好是在那湖心的小島子上寫,那時候准有療養所。」
說著,李政委便指著遠處一塊翠綠色的高地給我看。原是個村兒,於今圍在湖水當中。我問起村名,李政委又像噴泉一樣說:「叫常倫庄,為的是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一個英雄。那英雄叫任常倫,就出在那個村兒。任常倫對黨對人民,真是赤膽忠心,毫無保留。後來在一九四三年,日本鬼子『掃盪』膠東抗日根據地,任常倫抱著挺機槍,事先埋伏在棲霞一個山頭上堵住敵人,打死許多鬼子,末尾跟鬼子拚了刺刀,自己也犧牲了。人民懷念他的忠烈,還在當地替他鑄了座銅像呢。」
我聽著這些話,遠遠望著那山圍水繞的常倫庄,心裡說不出的激盪。這個人,以及前前後後許多像他同樣的人,為著掀掉壓在人民頭上的險惡大山,實現一個遠大的理想,曾經付出多麼高貴的代價,戰斗到死。他們死了,他們的理想卻活著。請看,任常倫家鄉的人民不是正抱著跟他同樣的信念,大膽創造著自己理想的生活?
而今天,在這個溫暖的黃昏里,我和老姐姐經過二十多年的亂離闊別,又能歡歡喜喜聚在一起,難道是容易的么?婀娜姐姐死而有知,也會羨慕老姐姐的生活命運的。
那小外甥女吃完飯,借著天黑前的一點暗亮,又去埋著頭綉花。我一時覺得,故鄉的人民在不同的勞動建設中,彷彿正在抽針引線,共同綉著一幅五色彩畫。不對。其實是全中國人民正用祖國的大地當素絹,精心密意,共同綉著一幅偉大的傑作。綉的內容不是別的,正是人民千百年夢想著的「蓬萊仙境」。

Ⅱ 蘇州工業園區星湖街328號創意產業園10棟 郵編是多少

蘇州工業園區星湖街328號創意產業園 郵編:215123
蘇州工業園區郵編供參考
215021 園區婁葑街道北區轄區 包含 新蘇工業坊 馨都廣場 夏園新村 新城花園
星漢街 星海街 中新路 相門前庄 一斗山路 永林新村 紫藤街 永林二區 星明街 徐家浜新村二村 徐家浜 新加花園 新湘苑 相門新村 怡樂花園 相門後庄 新馨花園 相門路 東環新村 葑門夏家浜 蘇茜路 東港二村 三星路 蘇惠路 東環路50~174號 干將東路1~256號 … 師惠坊 富華苑 東港新村 海棠街 長風新村 百合街 東環便道 婁門下塘 白榆路 都市花園 蘇大北區教工宿舍 蘇華路 宏葑新村 婁門西街 韶山花園 北河沿 宏葑商業街 加城花園 機場路 飄一路 手錶新村 劉家浜(園區) 沁苑小區 蘇都花園 駁船浜 蘇慕路 日規路 蘇桐路 紅楓路 金雞湖路 城東教師新村 後庄百貨宿舍 馮家村 蘇虹西街 東沙湖路
215024 園區斜塘 包含港田路 東景工業坊 星龍街1-427號(單號) 星龍街0-428(雙號)
鍾園路 龍運路 長陽街112-256(雙號) 工業園區長陽街111-255(單號) 橫浦巷 宋巷 方園街 萬前巷 鳳里街 龍浦路 美意街 淞北路 北前巷 聽濤路 方達街 青丘街 勝港街 龍潭路 興安巷 方洲路2-400(雙號) 方洲路1-399(單號)
215025 園區斜塘 包含方洲路502-700(雙號) 方洲路501-699(單號) 鍾南街1-235(單號) 鍾南街2-236(雙號) 榭雨街1-999(單號) 榭雨街102-998(雙號) 星華街
215026 園區 包含鍾南街301-999(單號) 鍾南街302-998(雙號) 星龍街429-999(單號) 星龍街430-998(雙號) 蘇虹東路 杏林街 汀蘭巷 歸家巷 榭雨街100-100(雙號) 長陽街1-99(單號) 長陽街2-100(雙號) 長陽街261-509(單號) 長陽街260-510(雙號) 沈滸路119-199(單號) 沈滸路118-200(雙號)
215027 園區 包含九華路 蘇虹中路 玲瓏街 南施街(418號) 沈滸路301-499(單號) 沈滸路302-500(雙號) 鳳鳴街
215028 園區 包含梁津街 南施街1-417(單號) 南施街2-416(雙號) 西洲路 會心街 長樂巷 長樂街 萬盛街 星湖街1-9997(單號) 星湖街0-9998(雙號)
215121 園區唯亭街道轄區 包含唯亭居委會 盪浪湖村 施家浜村 夷陵山村 元珠村 朱家村 陽澄湖村 涇港村 雙馬村 後戴村 浦田村 漁業村 祁村路 唯北路 東街 寺浜 通和路 復興街 迎賓路 亭南路 橋角里 學苑街 寺弄 楊盪門商業街 亭平路 陽澄路 中南街 中街 中北街 黃泥婁 聖廟弄 陽澄路商業街 金陵路 西街 夷亭路 金陵東路 陸家場 大橋西弄 亭和路 金埂路 新街 晨峰路 後戴街 雙涇商業街 大橋東弄 浦田路 金陵路西商業街 孟家弄 雙厙路 奇業路 戈巷街 現代大道 亭北路 唯亭勝浦路 金陵西路 淺水灣商業街 葑亭路 啟明路 望江路 臨江路 三庄街 四方路 金弄堂 長青街 唯西路 雙馬街
215122 園區跨塘街道轄區 包含青劍湖 、跨陽路 楊東路 揚泰路創投工業坊 古婁村 婁中村 湖浜村 婁東村 婁江村 劍湖村 上婁村 里塘村 金達路 楊清路37-99(單號) 楊清路38-100(雙號) 晨星路 蠡塘路商業街 婁江路 跨南路 跨春路 新巷村 葑亭路 高浜街 珠涇路 西南路 匯隆街 上婁路 婁江東路 涇茂路 蠡塘路 揚東路 跨塘新技術開發區萬源路 鎮北路 唐庄路 揚清路 瑞華路 里塘路 橫二路 富達路 婁東路 繽特力路 宋庄路 豐和路 瑞豐路 星湖北街 漁涇路 雙陽路 港浪路 寶達路 利達路 婁中路 方涇路 春輝路 沙苑路
215123 園區斜塘街道區 包含荷韻新村 翠微街 墅湖高教區 若水路 創意產業園 斜浜 宅前 墩頭 華蓮 蓮花新村三區 金田路 蓮花新村五區 敦煌新村 -斜塘現代大道 陽浦路 民營簡易廠房 為民街 蓮葑路 蘇勝路 塘南街 東景工業坊東富路 石前巷 民生路 蓮園路 宅前金家角 蓮花新村六區 淞江路 蓮花新村二區 朝陽路 金堰路 華新路 南橫街 東旺路
敦煌路 蓮香新村 燈頭村住宅區 蓮花新村四區 蓮花新村一區 蓮花新村八區 蓮花新村七區 東宏路 東景東延路 機場路(0號) 瓊姬路 鳳意路 下塘街 蓮池路 鳳意街 東浜路 蓮塘路 仁愛路 星塘街 金浦路 橫一路 林泉街 沙浜路 星湖街1-(9999號) 淞濤路 金家堰路 東延路
215124 婁葑鎮東區: 包含青年公社
215125 園區車坊鎮 : 包含車坊橋灣里 西港橋西 西港工業區 東港南 金達西路 金達東路 金陽路 星海路 新陽路 新發路 新城路 新興路 朝陽路 林泉路 雪堂街 車坊東方大道 車坊星塘街 新光街 車坊星湖街 新華路 普惠路 齊心院 車坊鎮小弄堂 湯公橋 永慶路 高墊路 車坊鎮中後街 典當弄 車坊鎮西街 車坊鎮長江路 車坊鎮老醫院 車坊鎮中街 藺誼西路 藺誼東路 西堰里 車坊鎮東後街 車坊鎮步行街 車坊鎮西後街 車坊鎮東街 車坊鎮混堂弄 車坊鎮人民路 車坊鎮平安巷 車坊鎮西港南 吳淞路 水鄉路
215126 園區勝浦街道轄區 包含民勝路 鍾園路北側 興浦路 金苑鄰里中心 嘉興弄 界浦路 金港村安家浜 勝安弄 中勝路 金港村 新勝路 通江路 新江路 常勝路 金港村金家村 沈浦路 吳巷村磚街 金勝路 嘉馨苑 吳巷村 吳浦路 江浦路 振勝路 沽浦路 吳勝路 佳勝路 強勝路 金江路 同勝路 蘇勝路 尖浦路 勝浦路 九江路 唯勝路 銀勝路

Ⅲ 西安有什麼名勝古跡

1、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1976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1979年向國內外公開開放。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2、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築。

3、小雁塔

小雁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志。

4、大明宮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 。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

5、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

Ⅳ 咖啡廳的更衣間與辦公室該放哪

咖啡廳的更衣間與辦公室該放哪?材質之間的轉換,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提醒著人們室內空間的轉換。

[摘要] 木料、水泥、白牆,三種材料在設計師的筆下變為三種「盒子」,被置於這個空間內。讓業主在「盒子」的轉換間體驗游園的樂趣。

海棠公社項目位於北京東郊一處居住區,一棟五層住宅樓里的地下層至二層。一層以及地下室是上下聯通的,主要用來做業主的會客空間;二層有獨立的出入口,主要滿足家庭內部起居。由於戶型南北進深較大,隔牆較多,通風、採光均受到限制,尤其地下室比較陰暗,因此設計師韓文強在考察過整個空間後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讓內部空間自由流通,並與外界的自然環境產生交流。



一層圍繞會客廳和書房這兩個木盒子空間展開,木盒子的界面就是書架組成的,同時構建出由外到內半透明的層次關系。

在設計師看來,由於項目身處住宅樓之中,空間條件的限制下設計不可能做太大的結構調整,只能在戶型條件的基礎上微調。室內設計必須遵循原有建築的基本邏輯。住宅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功能上一定要符合主人的生活方式,而對於材料的運用也需要更為精確,尤其在視覺、觸感、環保等因素方面更應該綜合考慮。

設計師希望借鑒中國園林的意象,將住宅看成一座「室內游園」來進行設計。「當代住宅不再是『居住的機器』,而應該是激活人與自然『關系的媒介』。」韓文強說道。「室內游園」不是具象的模仿傳統元素,而是將傳統的空間意識進行當代轉換,激發人對環境的體驗。具體操作上包括室內空間界面的通透性與層次關系;庭院景觀與室內的一體化;具有東方意象的舒適、自然、平靜的氛圍;材料的樸素質感與柔和的光環境等。為此,設計師利用材料和空間的變化來模糊原本室內的內外、界面之間的關系,創造一種開放而充滿層次的漫遊環境,讓室內脫離局部的裝飾,回歸到自然、樸素、靜謐的具有東方氣息的居住氛圍。



在木材的選擇上,設計師選用了相對擁有自然紋理和色彩的橡木,為業主帶來自然、愜意的會客氛圍。

從整個項目的實際操作中來看,項目從設計概念到施工實施的這一過程讓這個項目「好事多磨」。據設計師介紹,施工中很多的工序和工藝都是在現場與工人討論之後確定的,造價、工期的限制下,施工過程中也有很多反復和修改。很多東西是場外定做的,牽涉到不同的施工隊伍和廠家,這需要很好的整體控制能力和大量的時間成本,保證設計完成度。

地下一層重新整合了下沉庭院與內部空間的關系,庭院種植竹林使下層空間產生內外景觀的交互。地下車庫也被改造成為明亮的客房空間。設計師利用半透明的空間層次關系,引導出一個可以漫遊的流線,用遊走的變化豐富人對於環境的體驗,同時將地下一層和地上一層串聯了起來。

Ⅳ 急~~~~~介紹廣州的名勝古跡(此題為考試題目!!)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廣州歷史文化建築

三國兩晉南北朝

光孝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光孝路109號,寺址初為南越王趙建德王府。三國時,吳國經學家虞翻居此講學長達30年之久,又稱虞苑,經多次改名,南宋以後稱光孝寺。676年(唐儀鳳元年),禪宗六祖慧能到寺與僧人論鳳幡後,削發受戒,故有六祖殿等以為紀念。東、西鐵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鐵鑄佛塔。素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說。

三元宮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應元路11號,建於東晉時期越崗院,唐代改名為悟性寺,明萬曆年間改名三元宮(道教以天、地、水為三元)。為廣州現存歷史最長、規模較大的道教寺廟。宗教哲學思想家和科學家葛洪亦曾到此修道。

華林寺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下九路,建於南朝,原名西來庵,是當年印度高僧禪宗初祖達摩渡海來中國傳教,在西關下九路附近登陸,並在登陸處建西來庵,故名西來初地。1654年(順治十一年)西來庵擴建,改名華林寺。

六榕寺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六榕路87號。始建於南北朝,梁大同三年(537),刺史蕭譽為迎「舍利」而建塔,梁武帝賜寺號為「寶庄嚴寺」,塔為「寶庄嚴寺舍利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北宋初毀於火災,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為凈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曾來寺游覽,見寺內有老榕六株,欣然題書「六榕」二字,後人遂稱為六榕寺。

隋唐

南海神廟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埔區廟頭村,又稱波羅廟,創建於594年(隋開皇十四年),是中國古代祭海的場所,距今已有1415年歷史。

懷聖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光塔路56號,建於唐朝,是伊斯蘭教傳人中國後最早興建的清真寺。光塔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塔,比敘利亞的翁米亞主朝遺留下來的古塔要早80年。

大佛寺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始建於南漢,是南漢二十八寺之一。

南漢宮苑遺址(九曜園)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教育路80號,又稱葯洲遺址。



仁威廟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泮塘仁威廟前街20號。相傳始建於宋朝皇佑四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是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



番禺學宮(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創建於1241年(南宋年間),一說始建於1370年(明洪武三年),由知縣毛忠、訓導李昕始建。現在的格局形成於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道光十五年重建。清代以前為番禺縣的縣學和祭祀孔子的文廟。因當時承宣街(今北京路)以東屬番禺縣管轄,故縣學設於此。嶺南書院建築從南宋年間開始,至20世紀初,已近700年歷史,番禺學宮是廣州現今保存比較完好的學宮,是典型的嶺南祠廟建築。番禺學宮與德慶學宮、揭陽學宮一道,同為廣東三大學宮。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共舉辦了六屆。第六屆於1926年5月至9月在這里舉辦,毛澤東任所長,肖楚女、周恩來、彭湃等20餘人任教員。毛澤東在這里主講了著名著作《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1953年建立紀念館,同年10月周恩來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五仙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惠福西路西齋巷,1377年(明洪武十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穀神廟,內有「嶺南第一樓」。

鎮海樓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越秀公園內,始建於1380年 (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俗稱五層樓,為我國四大鎮海樓之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海幢寺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南華中路188號,寺處相傳為南漢千秋寺所在地。南漢開國君主曾在這一帶大興土木,除建寺院外,附近還建有梳妝樓、劉王殿及郊壇等,但宋元以來多廢為民居。明代富商郭岳龍於原千秋寺處築建宅苑,佔地極廣。明朝末年,僧人光牟從郭家花園中募得一塊地皮擬建寺院,僅以舊宅稍事修葺之後掛上「海幢」門匾。清初巡撫劉某捐資為之正式建成山門。山門在今南華中路處,當時還是「海邊」(珠江古稱「珠海」),佛教寺廟中有經幢(刊刻經文的石柱),寺名即取濱海佛寺之意。

城隍廟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號,原為嶺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隍廟。

琶洲塔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新港東路琶洲村,建於明代,為廣州明代三大塔之一。

赤崗塔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建於明代,為廣州明代三大塔之一。



純陽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漱珠崗五鳳村,建於清代。

聚龍村民居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芳村沖口街,建於清代。

三元里平英團舊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園西路抗英大街145號。1841年5月《廣州和約》訂立,同月29日,一群英軍闖入三元里騷擾,被韋紹光等村民擊斃數人。村民估計英軍會來報復,於是在村北的三元古廟集會,決定武裝抗擊,並即與各方進行聯絡。

柯拜船塢遺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埔區長洲黃埔造船廠,建於1845年。

沙面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沙面,1861年,英法租界。沙面的建築集中了歐洲各國的建築風格: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折衷主義和現代主義,故被稱為歐陸建築的大觀園。

聖心大教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一德中路,又稱聖心堂,1863年(清同治二年)興建,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落成。廣州著名的天主教堂,為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座雙尖塔哥特式石結構建築物。因整座建築材料主要用花崗石砌築而成,故又稱「石室」。

梁家祠
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位於荔灣區龍津西路梁家祠街34號,建於清代。

廬江書院(何家祠)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西湖路流水井29號之一,建於清代。

黃氏宗祠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中山七路320號,建於清代。

豫章書院和潮州會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沿江路市第九中學內,建於清代。

廣雅書院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西灣路1號廣雅中學內,建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張之洞創立。

萬木草堂(邱氏書院)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中山四路長興里3號,原為邱氏書院,康有為於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租借邱氏書室,設堂講學,後將其命名為萬木草堂。

陳家祠(陳氏書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於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動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建成。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在地。

錦綸會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下九路西來新街21號,建於清代。

鄧氏宗祠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龍涎里直街2號,系鄧世昌的出生地。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鄧氏家人用朝廷給予的撫恤銀擴建宗祠。現為海珠區博物館。

十香園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江南大道中懷德大街3號,建於清代。清末著名畫家居廉、居巢兄弟的居住、作畫及授徒之所。園內種有寫生用的素馨、茉莉等10種香花,故名十香園。現存紫梨花館一座。館內西部為居巢授徒處,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均曾學畫於此。

惠愛癲醫院舊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芳村明心路36號,建於1898年。

劉氏家廟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河區廣州大道中大洲地12號,建於1900年,黑旗軍首領劉永福。

廣東造幣廠舊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華路4號省黨校內。

西關大屋建築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分別位於沙地一巷36號;逢源大街8號、21號;逢源北街13號、84號、87號;長壽西路鴻昌大街22號;寶源路8—34號、5—23號;多寶路201—221號;南華西路。

泰華樓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多寶坊27號。

舊當鋪建築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分別位於荔灣區華貴路26號;中山七路22號後座。

東山浸信會舊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寺貝通津9號,建於1909年。

廣東咨議局舊址(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陵園西路2號,館址原為清末廣東咨議局,建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為一組中西合壁的建築群,主樓仿西方古羅馬式的議會大樓形式。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11月9日廣東各界代表在咨議局集會,宣布廣東脫離清政府獨立,成立都督府,後改為非常國會,1921年5月,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為國民黨中央黨部,國共兩黨不少領導人曾在此工作。50年代在這里建立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波斯樓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洪德路海天四望街波樓3號,建於1910年。

近代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鍾樓位於越秀區文明路215號原中山大學校園內,是原中山大學校本部的辦公樓。原為清代廣東省科舉考試的場所——貢院的大院。鍾樓和毗鄰的「東堂」、「西堂」均建於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1908年改為廣東優級師范學堂。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一大在鍾樓底層召開。同年,孫中山將廣東高等師范學堂改為廣東大學。1925年5月,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和廣東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此舉行。1926年7月為紀念孫中山,廣東大學改為中山大學(1933年遷往石牌)。1927年1-4月,魯迅在該校任教時曾住在鍾樓。

廣州大元帥府舊址(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建於1907年,舊址最早為廣東士敏土(水泥)廠的所在地,建築師是德國人。1917年9月1日,孫中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領導護法運動,與北洋軍閥進行斗爭,在這里建立臨時大元帥府。1918年5月被迫離職去滬,大元帥府的使命也隨即結束。

「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越華路小東營15號,1911年3月29日發動廣州起義。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先烈中路79號,始建於1911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紀功坊先後落成,由嶺南派著名建築師楊錫宗設計。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

明心書院舊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芳村花地街明心路,建於1912年。

黃寶堅石屋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灣區文昌南路敬善里13號,建於1912年。

基督教救主堂
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位於越秀區萬福路184號,建於1912年。廣州早期具有聖公會教堂特色的建築。

廣東郵務管理局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沿江西路43號,建於1913年,為典型的古典柱式構建築,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格。

廣東財政廳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北京路376號,建於1915年。

粵海關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沿江西路29號,俗稱大鍾樓。1913年拆除原2層辦公樓,新樓由英國建築師戴衛德•迪克設計,1916年秋落成。四層,高18.85米,連鍾樓高31.85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要建築材料由英國進口。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格,是廣州近代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築代表作之一,也是廣州最早的羅馬古典式建築。

大新公司城外分店(南方大廈)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沿江西路49號,建於1919年,由澳洲華僑蔡興等人集資在西堤興建,原為大新公司城外分店,是廣州首座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築,屬巴洛克風格。

塔影樓
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位於荔灣區沿江西路36號,原陳少白所建的聯興碼頭事務所和寓所,建於1919年。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春園)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恤孤院路3號,原名春園。自1923年,中共中央機關辦公處一直設在這里。中共三大期間,春園成了黨中央機關人員的活動地方,包括國際代表馬林和出席代表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都住在春園24號二樓,並在此討論修改中國共產黨黨綱、黨章問題,起草大會的宣言和各項決議草案。

黃埔軍校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埔區長洲島,建於1924年,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新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越秀南路89號,原為惠州會館,大革命時期曾為國民黨中央黨部,是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後第一個正式會址。內有1926年建的「廖仲凱先生紀念碑」和「工農運動死難烈士紀念碑」。

嶺南大學建築群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珠區新港西路中山大學內,建於1924年,為美國人所建。

中央銀行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沿江中路193號,建於1924年。

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東園橫路3號,1925年。

文德樓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文德東路文德里1號、3號、2號,建於1925年。

廣州公社舊址(廣州起義舊址紀念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起義路1號,舊址原是國民黨公安局,是紀念1927年12月爆發的廣州起義後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被譽為「東方巴黎公社」。葉劍英題寫館名。

仲元圖書館(廣州美術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越秀公園內,主體建築建於1929年,由嶺南派著名建築師楊錫宗設計,主館仿北京故宮文華殿設計。

陳濟棠公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中山一路梅花村3號,建於1930年,是一座布局園林化的西式建築。

余蔭山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番禺區南村鎮北大街,建於1931年,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中山紀念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東風中路295號,1931年10月建成。原址為清代撫標箭道,後為督練公所,辛亥革命後為督學署,1921至1922年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在此設立總統府。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炮擊總統府,被夷為平地。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後,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的功績,在孫中山當年的總統府舊址上,籌建中山紀念堂。中山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1929 年動工,1931年10月落成。

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孫中山文獻館)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文德北路71號,1933年10月落成。1927年,旅居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華僑為紀念孫中山,集資興建廣州市中山圖書館,由嶺南派著名建築師林克明設計,系宮殿式建築。

海珠橋
位於,建於1933年,在廣州解放前夕,曾被國民黨反對派撤離大陸前將海珠橋炸毀,解放後人民政府僅用7個月就將橋修復。

十九路軍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區水蔭路113號,建於1933年。1932年在全國抗日熱潮的推動下,蔡廷鍇、蔣光鼐兩將軍率領十九路軍奮起抗戰,並得到了全國人民以及海外僑胞的支持。許多青年華僑回國直接參戰。有152位華僑青年參加了吳淞和江灣保衛戰。至1932年9月止,共收到各地捐款1000餘萬美元,其中來自海外華僑的約500萬美元。

廣州市府合署大樓
現市政府大樓,第一期工程(正面前座及兩旁的前座)於1931年7月動工,1934年10月竣工。由嶺南派著名建築師林克明設計。為了與北面的中山紀念堂建築風格協調一致,大樓採用宮殿式建築外形。

中山大學石牌舊址建築群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河區石牌五山路、東莞庄,建於1935年。

愛群酒店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沿江西路113號,又名愛群大酒店,1931年開始設計,1934年10月破土動工,1937年7月27日剪綵開業,是同盟會員陳卓平集華僑資本創辦,屬於香港愛群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產業,故名愛群大廈。曾為當時中國最高的建築物,被譽為「開廣州建築的新紀元」和「南中國建築之冠」。

東山舊民居建築群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春園位於新河浦路27號;簡園位於恤孤院路24號;葵園位於恤孤院路9號之三;明園位於培正路12、14號;隅園位於寺貝通津42號。

東亞酒店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堤326號。

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園東路沙河段1號,建於1944年。孫立人將軍。

Ⅵ 陝西省 有哪些名建築

西安城牆在西安市。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築,為我國中世紀後期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用黃土分層夯築。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2米,南牆長 3441.6米,北牆長3244米,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牆頂內、外沿築矮牆(又稱女牆),外沿牆有垛口5894個,內沿牆無垛口。城牆外壁四周有馬面98個,上建墩樓,馬面長12米,寬20米,高與城牆齊。城四角各有角樓一座,近南門東側有奎星樓一座。城牆外有城壕。城門有四:東名長樂,西名安定,南名永寧,北名安遠。每門門樓有三重:闕樓、箭樓、正樓。

鼓樓在西安市西大街北,東與鍾樓對峙。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及乾隆五年(1740年)先後重修,但樓體仍保持原建築特點。通高33米,面闊7間,進深3間,四面設施迴廊,為歇山頂重檐三滴水木構建築,各層檐下均施斗拱,層次更為分明。樓座為長方形,全用青磚砌築,座高 7.7米,長52.6米,寬38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寬各6米的券門,門洞內路面和基座部分,通用青石條,樓建於基座中心。

鍾樓在西安市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會處。初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萬曆十年(1582年)重修。基座為正方形,高 8.6米,每面寬35.5米,用青磚砌築。四面各有高、寬均為6米的券形門洞。由地面至樓頂,高36米。樓的整體為重檐覆屋四角攢尖頂的木質結構。每層均施斗拱裝飾,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新建巨鍾一口。

西安碑林* 在西安市三學街。原文廟所在地。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為保存唐開成年間(836-840)鐫刻的《十三經》而建立,歷代都有增添,規模逐漸擴大,清初始稱「碑林」。現有7個陳列室、6個游廊和1個碑亭,共展出碑石墓誌1000多塊,自漢迄清,薈萃各代名家手筆。特別唐代書法名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李陽冰、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智永、李隆基、史維則等人的手筆刻石,最為珍貴。宋、元、明、清的名家墨跡,如米芾、蔡京、蘇軾、趙孟頫、董其昌、林則徐等也為人們所注意。碑頭、碑側、碑座上浮雕、線雕、減地雕的各種花紋,成為美術工作者借鑒的藍本。碑文內容保存了各種史料,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不空和尚碑」以及唐中尼合文的陀羅尼經幢,是研究中外關系的重要實物。114石的《開成石經》,兩面刻《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等12部經文,共計65萬余字,是一座大型的石質書庫。此外,昭陵六駿浮雕石刻等亦移入碑林。西安碑林外景, 唐道因碑—龍朔三年為德因法師而立,字為歐陽詢兒子歐陽通手筆。

西安事變舊址* 在西安市,包括張學良公館和楊虎城公館止園等建築。張公館在建國路69號(原金家巷1號)。建於1932年,為東西排列三座三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外有圍牆。東樓是機要樓,中樓有客廳、會議室,西樓為張學良居室(在三樓)。「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葉劍英率中共代表團來西安,住在東樓。中共代表團與張楊會談及與南京政府代表談判多在中樓。止園在北大街青年路。建於1933年。主樓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拱頂、飛檐、碧瓦、朱柱。「西安事變」前夕,張、楊在此密商發動兵諫,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親到止園,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86年在張學良公館建立西安事變紀念館。

東岳廟在西安市東門內昌仁里。東岳即指泰山,歷代統治者認為山高有靈,修廟祭祀,因之東岳廟遍及全國。此廟建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明弘治年間(1488-1505)及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先後重修。廟院由大殿、後殿、東西兩廡及三門組成,院內有石牌坊一座。大殿建築宏偉,東西牆面滿布大幅彩色壁畫,內容為樓閣仕女,超出了宗教題材范圍,頗具元、明時代氣韻。

廣仁寺在西安市西北角。原為西北和康藏一帶喇嘛進北京路過陝西時的住宿地,故又稱喇嘛寺。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為西安地區唯一的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供奉藏密宗諸佛。有康熙皇帝御書「慈雲西蔭」匾額一塊。寺前有六角攢尖頂御碑亭。寺內排列著大殿、藏經殿、講經堂三座宏偉的殿宇。每年農歷十月二十四、五兩日,舉行紀念黃教祖宗喀巴大師成道日燈會,遊人很多。平時西藏僧眾來內地,多去寺內禪禮。

八路軍駐陝辦事處舊址* 在西安市北新街七賢庄。舊址包括七賢庄第一、三、四、七號院。建於1936年。一號院是主要辦公地點。建築為磚木結構平房,硬山頂,下設地下室。三、四、七號院結構與一號院基本相同。三、四號院為辦事處下屬各部門和工作人員居室,七號院為招待所,「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國共產黨在西安市七賢庄一號設立了「紅軍聯絡處」。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紅軍聯絡處」改名為「八路軍駐陝辦事處」。周恩來、朱德、劉少奇、林伯渠、董必武、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鄧穎超等,都曾先後在這里居住過。白求恩、柯棣華和巴蘇以及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等亦曾在此居住和工作過。1946年9月,辦事處奉命撤回延安。

城隍廟在西安市西大街路北。建於明宣德八年(1433年)。廟內原有建築,大都不存,僅有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造的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偉壯觀,屋頂覆蓋琉璃瓦,前檐隔扇門窗浮雕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雕工極其巧麗。廟內原有明嘉靖年間(1522-1566)鑄造的銅獅一對,已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館大門外。

清真寺* 在西安市內西北隅化覺巷。始建於唐天寶元年(74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其建築風格採用內地建築範式。坐西面東,佔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全寺沿東西向中軸線前後共四進院落,主體建築為前後大殿、省心樓、鳳凰亭、朝陽殿,合稱五鳳朝陽殿。大殿可容千人禮拜。系明代風格,藻井和神龕兩側則採用伊斯蘭教慣用的花草紋作裝飾。最西端為禮拜大殿,七楹,高踞殿台之上,階墀皆用白石,雕琢精緻。另有石牌坊一座,亦系明代建築,寺內有自明以來的各種石碑多通和明天啟二年(1622年)董其昌題「敕賜禮拜寺」木匾、阿拉伯文「一真」木匾、清末慈禧太後題「派衍天方」匾等20餘塊。

關中書院在西安市南城門內東側書院門街中段。關中書院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為陝西最高學府,是當時著名學者馮從吾講學之處。書院建築規模宏大。清康熙三年(1664年),西安知府葉承祧,咸寧(今長安區)知縣黃家鼎督修關中書院,擴充院址,使關中書院曾一度成為督學使署。光緒七年(1881年)曾修葺。光緒三十二年廢書院,改為學堂。民國時期又改為陝西省立師范學校。1963年後,為西安市第五中學所用。現為西安師范學校校址。

寶慶寺塔在西安市南門內書院門街北側。隋文帝仁壽初年於大興城安仁坊內建寶慶寺,五代初年遷塔於寺內。塔始建於唐太和、開成年間,以五色磚築成。後寺毀塔存。明清屢經重修。現存寶慶寺磚塔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建。為六角七層密檐式磚塔,通高23米。塔身第二、三層的六個面和第六層正東面佛龕內鑲嵌著北魏、隋、唐時期的石刻造像13塊。

大雁塔* 在西安市南4公里慈恩寺內。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寺為唐高宗為其母追薦冥福而建。唐永徽三年(652年),慈恩寺住持僧玄奘為保護由印度帶回的經籍,由唐高宗資助,在寺內西院修建。初建為磚表土心5層方形。長安年間(701-704),純用青磚改修成方形樓閣式的7層,登塔攀梯也改成盤道。大歷年間(766-779)又改建為10層。後經戰火破壞,剩下7層,明代塔又殘壞,在外表加砌面磚予以保護,即為今塔。高59.9米。塔基座東西45.9米,南北48.8米,高4.2米,合底座與塔身總高64.1米。塔南面兩側鑲嵌唐太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二通,書者為書法家褚遂良,字體秀麗,為唐代遺留於後世的名碑。

小雁塔* 在西安市南約1公里薦福寺內。全稱薦福寺小雁塔。寺創建於唐文明元年(684年)。初名獻福寺,是為唐高宗獻福而建立的寺院。塔修建於景龍年間(707-710),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塔身為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初為15級,後經多次地震,塔頂被震坍,塔身破裂,現餘13級,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層每面長11.83米,通高43米。型體秀麗美觀。

大興善寺在西安市南2.5公里。始建於晉泰始至太康年間。隋開皇二年(582年)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改名大興善寺。隋唐時為京師名剎。隋開皇時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闍那崛多、達摩笈多先後來長安傳授密宗時住此。唐開元四年至八年(716-720)號稱開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在這里翻譯出密宗經典500多部,為當時長安城內佛經三大譯場之一。日本僧人也有來此學習的。其後在一行和尚住持時,寺內僧眾對天文、數學的研究曾作出重大貢獻。子午經緯度的長度就是一行計算出來的。唐時建築早已毀損,僅遺留有唐刻青石龍頭和歷代整修寺院的碑碣。現存的佛殿、禪堂、配房、鍾鼓樓等,都是明清時的建築物。

大明宮遺址* 在西安市北1公里龍首原上。初建於唐貞觀八年 (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為其父李淵修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死後改名大明宮。爾後兩次易名,神龍三年(707年)大明宮的名稱才固定下來。宮殿區范圍,東西1.5公里,南北2.5公里,共33門,正殿為含元殿。唐末為朱溫所破壞,又經韓建縮小長安城時拆毀,已成廢墟。今遺址內含元殿、麟德殿、翔鸞和棲鳳兩閣以及太液池、蓬萊亭等遺跡,尚可辨識。1957-1959年考古工作者發掘了四座城門和含元、麟德兩殿遺址。蓮花紋方磚—邊長31厘米,含元殿出土。

陝西歷史博物館在西安市南郊小寨東路91號。是我國在「七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一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佔地約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1987年7月1日主體建築動工,歷時四年,1991年6月20日建成開館。建築融古典風格與現代建築藝術為一體,吸收唐代建築雄渾博大的風格特色,借鑒中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結構特徵。

曲江池在西安市南約5公里之低凹地帶。隋宇文愷設計大興城時,為人工挖鑿屈曲的湖泊而得名。唐代此地宮殿連綿,樓閣起伏,每逢上巳(三月三日)、中元(七月十五)、重陽(九月九日)皇室貴族,達官顯貴都來此游賞,樽壺酒漿,笙歌畫船,宴樂於曲江池上。每當新進士及第,常到這里聚會慶賀,四方居民都來觀賞,唐皇帝也攜帶嬪妃前來取樂。天寶末年「安史之亂」,這里遭到嚴重破壞。現在的曲江池,一片平凹,禾苗青翠,綠茵被野,當年彩霞亭和紫雲樓兩座建築遺址,猶清晰可見。

軹道 在西安市東北灞水西岸的一條大道上。秦時為一亭名,漢高祖元年(前207年),劉邦入關,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在此投降,劉邦遂西入咸陽,結束了秦朝的暴政。

銅人原在西安市東南10公里。《關中記》:「秦為金人十二,董卓壞以為錢,餘二枚,魏明帝欲徙詣洛陽,到霸城重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銅人原在漢長安城東門外偏南處,是西漢時的墓葬區。成帝曾在這里營造呂陵,因費工太大,經劉向等諫阻中止,今遺址尚存,農民稱八角琉璃井。

灞橋在西安市東10公里,橫跨在灞水上。又稱霸橋。是歷史上一座富有詩意的古橋。早在春秋初秦穆公時,與東方諸侯爭雄,改滋水為灞水,就修了橋梁。《史記·王翦列傳》載:王翦伐荊,「始皇自送至灞上」。《漢書·高帝紀》漢元年「沛公軍霸上」。灞橋就是長安向東方出入的要道。隋開皇三年(583年),又在秦漢橋南里許修了南橋,後經歷代重修。該橋橋面寬2.5-2.6米,橋洞跨4米,全用青石和砂岩石砌築。全長400多米,是一座多跨石拱橋。唐人送客多到灞橋,折柳贈別,至此黯然,故又名銷魂橋。「灞柳風雪」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

白鹿原 在西安市東南約10公里。原上有霸陵(漢文帝墓)、薄太後墓、滕公冢(灌嬰墓)。《三秦記》載:「周平王東遷,有白鹿游於此,以是得名。」因此霸陵又稱霸陵原。東晉永和十年(354年),東晉桓溫伐秦,與苻雄戰於此。

終南山 在西安市南40公里。一名中南山,又稱太乙山。是秦嶺西自周至縣境,東至藍田縣境的總稱,包括翠華山、南五台、圭峰山、驪山等峭壁秀麗的山峰。如錦綉的畫屏,屹立在古長安之南,為西安市郊遊覽勝地之一。

南五台在終南山中段。以有大台、文殊、清涼、靈應、捨身五個小台(即五座小峰)而得名。有磴道直登峰頂,南望終南群峰,如翠屏環列。北望秦川,莽莽蒼蒼。最高峰 1688米。為我國佛教聖地之一。這里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大小廟宇40多處。塔寺溝聖壽寺內有隋建七級方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高33.5米,塔身底層每邊長7.33米,塔剎、相輪為鐵制。另外還有大殿、廊房和1943年秋修建的「印光法師影堂」石塔一座。石塔四方形三層,通高7.8米。大台頂端隋建的圓光寺,雖僅留廢墟,但登臨其上,「一覽眾山小」,別具風趣。

翠華山終南山一個支峰。漢武帝曾在這里祭過太乙神,故又名太乙山。山間有太乙谷,谷口有漢元封二年(前109年)修造的太乙宮遺址,自入山約5公里,便到達名勝集中點的大正峪村。村前怪石林立,盤旋而上,俗稱「十八盤」;村居峰頂,三面翠峰環列,只有西南方較開曠;村旁有太乙池,傳說是唐天寶年間(742-756),山峰崩裂,山水堵塞,匯集成池,池水碧青,面積約7萬平方米。山影倒映池中,令人有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之感。村東南有龍涎窩,瀑布洶涌,村東北有老君庵、金勝堂。村西有冰洞,雖盛夏亦有堅冰垂凌。村東金華祠、玉案峰等峭壁聳立。

半坡遺址* 在西安市東郊滻河東岸關坡村北。是黃河流域一個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六千年左右。遺址面積5萬平方米,由居住區、制陶作坊區和氏族公共墓葬區組成。1953-1957年,經過五次發掘,掘出房屋遺跡45處,圈欄2處,儲藏窖穴200多處,陶窯遺址6處,墓葬250座。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萬件。生產工具主要為石器和骨器。骨器有骨針和魚鉤,陶制的有刮削器和陶銼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缽、盆、碗、壺、瓮、罐、瓶等。陶器底部多有席紋和布紋,細泥陶器上多施紅底黑花彩繪,以幾何紋最多,兼有動、植物形象。有些陶器還刻劃著筆劃簡單的符號,可能為記事記數的文字。墓葬都是土壙葬,無葬具。隨葬品多為生活用具和裝飾品。1958年在原遺址上建成半坡博物館。

阿房宮遺址* 在西安市西郊阿房村一帶。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以咸陽宮城規模狹小,驅使70萬人在渭河南上林苑中營建朝宮,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續修建。楚項羽入關以後,將宮殿付之一炬。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個大土台基,周長310米,高約10餘米,全用夯土築起,遠望宛如丘陵,當地群眾稱為始皇上天台,村西南還有一個長方形台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群眾稱為郿塢嶺。這兩處是阿房宮最顯著的建築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 在西安市西北5公里。為西漢首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將秦朝的興樂宮重加修飾並改名長樂宮,七年由櫟陽遷都於此,並建成未央宮,惠帝元年(前 194年)開始修築長安城牆。太初元年(前104年)又興建了北宮、明光宮和建章宮,並在城西修擴上林苑,開鑿了昆明池等。各宮之間架設飛閣和地面復道連接,彼此往來,外人不能看見。至此,長安城的規模,歷經九十多年始告齊備。現殘存東、西城牆及未央宮、長樂宮、建章宮、太液池和承露殿等夯土建築遺址。

未央宮遺址在西安市西北約8公里、漢長安城西南部西安門里。漢長安城內的主要宮殿之一。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建成。由承明、清涼、宣室等40多個宮殿台閣組成。宮內還有魚池、酒池。周長11公里,宏偉壯麗。為西漢及以後的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至隋初等八個朝代的行政中樞。現在遺留在地面上的有未央宮前殿以及相傳為石渠閣、天祿閣等高台遺址,其中未央宮前殿台基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多米,北端最高處10餘米。這里常出土「長樂未央」、 「長生無極」等瓦當以及漢空心磚、水道等文物。1980-1983年,清理發掘了未央宮第二號遺址,有正殿,東西長54.7米,南北寬47.8-51.2 米;配殿南北長86-87米,東西寬44.5-50米和廂房遺址。出土了陶器、玉器、銅器、鐵器和錢幣等文物。1986-1987年,對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建築材料、陶器、鐵器、銅器和大量刻有文字的骨簽。根據骨簽上的文字內容,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當是西漢時期中央政府或皇室管轄各地郡國工官的官署。

建章宮遺址 在西安市漢長安城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年)修建,由36個宮殿組成,周圍10餘公里,號稱千門萬戶。建章宮與未央宮隔衢相望,兩宮之間有飛閣相連。現保存在地面上的有前殿、太液池以及許多高大夯土台基和建築遺跡。

青龍寺遺址在西安市東南郊2.5公里祭台村。即唐長安城新昌坊的東南隅。建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景雲二年(711年)改名青龍寺,北宋元佑元年(1086 年)以後寺院被毀。青龍寺是唐長安城內著名的寺院之一。寺內的高僧,如道世、道氤、法朗、釋光儀、曇壁、義操等人,在佛學著述、持咒、修禪觀等方面著稱於佛教史。先後在寺內求法的日本留學僧有空海、圓行、圓仁、圓珍、慧遠、圓載、宗睿等人。是日本真言宗的發源地。1979年開始發掘寺院遺址。 1981-1982年在遺址上修建了紀念堂和空海紀念碑。

興慶宮遺址在西安市和平門外咸寧路北興慶公園。原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藩邸時,與其兄弟五人的住宅。開元二年(714年)以隆慶舊宅改建為離宮,因避玄宗諱,稱為興慶宮。開元十四年,又合並周圍的邸宅和寺院,重加擴建,謂之南內,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主要建築。當時興慶宮與大明宮、太極宮之間,有夾牆閣道相通,唐玄宗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者,多在這里。唐末朱全忠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興慶宮遭受很大破壞。宋代這里已變成了人們游賞憑吊的地方。建國後,曾對花萼相輝樓進行了部分發掘,證明該樓為火所焚。1958年在該遺址范圍內,修起了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建築,闢作公園。沉香亭是興慶宮的主要建築之一,1958年在原址修建復原。

長樂宮遺址在西安市漢長安城內。秦時系興樂宮,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重加擴建,改為長樂宮。由前殿、臨華、長信、宣德、溫室等14個宮殿組成,周長10餘公里。漢高祖七年由櫟陽遷都長安居此。自惠帝以後,皇帝移住未央宮,長樂宮專供太後居住,稱為東宮或東朝,現僅存遺址。

驪山在臨潼區城南。是全國著名的風景區勝區之一。因山形似驪馬,故稱驪山。唐代詩人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中有「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之句,故又稱綉嶺。驪山海拔1256米,山上松柏蒼翠,夕陽西下,霞映山巒,青山披金,人稱「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山上有周幽王戲諸侯娛褒姒的烽火台,女媧氏「煉石補天」的老母殿,道教始祖李耳的老君殿、煉丹爐,因飛泉瀑布激石成瓮而得名的石瓮寺,還有「西安事變」時在驪山半山腰捉住蔣介石的地方「 兵諫亭」等。驪山北麓,溫泉長流不斷,水溫43°C,內含多種礦物質,是「自然之驗方,天地之元醫」。

華清池在臨潼區城南驪山西北麓。相傳秦始皇在驪山觸怒神女,被唾一臉,後即發瘡,始皇求恕,神女用溫泉水給他洗好,因而又名神女湯。唐貞觀十八年(644年)在此建湯泉宮,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年)再行擴建,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每年攜楊貴妃到此過冬,常在此沐浴。

白居易《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華清池水溫為43°C,水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適宜沐浴療養。1956年按原唐華清宮的名稱進行擴建。1982年3月,在溫泉水源以北,經考古發掘,先後清理出唐代御湯、太子湯、海棠湯(即貴妃池)、蓮花湯等宮廷湯池遺址。1990年9水,在唐代宮廷湯池遺址上,建成一座仿唐建築博物館。蓮花池遺址—又名御湯或九龍湯,為唐玄宗沐浴湯池。貴妃湯遺址—又名海棠湯,為楊貴妃沐浴湯池。

坑儒谷 在臨潼區城西南10公里洪慶村。傳說為秦始皇坑殺儒生之處。《太平寰宇記》:「唐天寶年間玄宗詔為旌儒鄉,立廟,命賈至為碑文。」今唐刻旌儒廟碑已毀,僅存殘破的唐刻儒生石像。

秦始皇陵* 在臨潼區東5公里下河村附近。秦始皇嬴政的陵墓。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1974-1978年調查鑽探,陵園有內外兩城,內城周長 2525.4米,外城周長6264米,在東側1500米處,現發現三個兵馬俑坑,坑內叢葬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0年,在陵西約500米處,發現大量胥役墓坑,每坑二至四人,大都屈肢埋葬。《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蝕,度不滅者久之。」秦始皇陵兵馬俑叢葬坑* 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1974年春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坑內一組陶塑藝術作品,仿秦宿衛軍製作。近萬個陶質衛士分別組成步、弩、車、騎四個兵種,手各執弓、箭、弩及青銅戈、矛、戟等實戰兵器,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面向東方,均裝置在地下坑道中。1980年12月,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兩組彩繪銅車馬。每輛車配4匹馬,雕鏤精緻,金碧輝煌。

鴻門 在臨潼區城東約5公里鴻門堡村。在2000年前這里是通往古新豐的大道,由於雨水沖刷,形似鴻溝,在北端出口處,形似門道,故稱鴻門。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項羽在鉅鹿(河北平鄉縣)殲滅了秦的主力軍,率軍入關後,在此宴請劉邦,史稱鴻門宴。

慶山寺在臨潼區新豐鎮西南鳳凰原上。創建於隋開皇年間(581-600)。唐武則天初登帝位,改新豐縣為慶山縣,並建寺修塔。唐會昌五年(845年)寺毀,咸通五年(864年)重修,改名鷲嶺寺。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改名護國寺。宋代以後,寺毀塔崩,唯塔地宮深埋地下。1985年5月於地下6米深處發現,出土了金棺、銀槨、銀首金法杖、鎏金高足杯、虎腿銀熏爐、鳳頭人面銅壺、三彩護法獅子、石刻寶帳、壁畫等120多件精美的佛教文物。

Ⅶ 廣州西關的歷史建築和人物,有多少要多少,如詹天佑故居

廣州(9張)廣州 始建於公元前214年,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最早建城時的名字叫任囂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即周夷王八年),這里的「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和長江中游的楚 廣州十三行
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征服嶺南後,設三郡,南海郡治和番禺縣治即今廣州市越秀區,南海郡尉任囂在番山、禺山上(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這是廣州設立行政區和建城的開始。秦末大亂,前204年,南海郡尉趙佗兼並了桂林郡和象郡,據有嶺南(今廣東、廣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東西萬余里」的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是為今嶺南地區第一次建都城。217年,交州刺史步騭將州治遷回番禺,擴大城池,後稱為步騭城。元封五年改屬交州,州治為廣信(今廣東封開)。226年,孫權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廣州」由此得名。917年,劉建立南漢國,定都興王府(廣州)。1680年,南明紹武帝朱聿謫在廣州建都;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特指廣州這座城市。廣州是一個歷史名城,秦漢時期是著名都會,在兩晉南北朝的海外貿易中心由交趾轉移到廣州。中唐以後「海上絲路」代而興起,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樞紐之一,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並從未關閉過的世界性的貿易大港,直至北宋仍為最大貿易海港,南宋中期以後,泉州港超越廣州港成為第一大港。元代的廣州為僅次於泉州的全國第二大港。宋元時期,義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說廣州已經比當時世界著名商貿城市威尼斯大三倍。明朝初期實行海禁,廣州成為向大部分國家唯一開放的通商港口,重新成為全國第一大港 ,1567年,明朝開放了海禁,廣州專門為外商服務的牙行不斷擴大。萬曆以後出現買辦商人「十三行」,1757年,宣布廣州為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一口通商」,並由指定的廣州十三行壟斷全中國的對外貿易。「一口通商」使當時的廣州(歐洲商人稱Canton)得以獨攬全國外貿,國際知名度迅速提高,成為世界第三大城市(次於當時的北京,英國的倫敦),是廣州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1841年5月,廣州城郊三元里發生民眾自發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斗爭。《南京條約》簽訂,實施「五口通商」,廣州隨即失去了對外貿易的獨特地位,全國外貿中心的地位逐漸喪失。 咸豐三年,英國對華貿易已大部分轉向上海,廣州港在外貿上的中心地位被上海港所取 1910年廣州規劃圖
代。香港被割讓給英國後辟為自由港。隨著洋務運動發展,廣州地區開始出現近代工業。嶺南文化得風氣之先,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諸多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推廣新式學堂,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以及血氣方剛的年輕新銳隨即脫穎而出,為後來風起雲涌的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廣州還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均發生在廣州。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革命政權;第一次國共合作,孫中山委派農民部長彭素民在這里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彭湃任第一屆農講所主任)。
三城合一
唐代廣州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羅城的「三重」格局。南漢又將興王府廣州城規劃為宮城、皇城和郭城。宋代是廣州城市的重要時期,1068年在子城東擴築東城,五年後為保護新興西部商業區和外商聚居地,又擴築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廣州城,合宋元三城為一城,此後又進一步擴大市區,對舊城進行了改造,並向北部和東部擴展,加築外城,使廣州城形成東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萬福路一線,周長10.5公里。到清代又增修東、西兩翼城,向南拓至珠江邊,形成了廣州今天老城區的格局。
對外交流
廣州有著悠久的對外交往史。秦漢至唐代,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與海外交往頻繁。中國的絲織品、瓷器、鐵器、銅錢、紙張、金銀等以廣州為起航站運往海外,換回珠寶、香葯、象牙、犀角等,廣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貿易大港。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第一大港地位被泉州取代,元代(約1206-1368年),世界上同廣州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與地區有140多個。到了明代(約公元1368-1644年),廣州便有了「出口商品交易會」。到了清朝(1757年),有一段時期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廣州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對外交往更加頻繁,當時著名的「廣州十三行」就是專門分工做對外貿易的洋行。對外通商的繁榮也促進了廣州與海外的交流。
嶺南文化
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羊城傳說
廣州又稱「五羊城」、「穗城」,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騎著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銜著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賜予百姓,並祝福此地永無飢荒。仙人離去後,五隻仙羊因為依戀人間而留了下來,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百姓為感謝五位仙人,在他們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觀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越秀公園內有「五羊雕塑」,此傳說已經被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吉祥物所應用。
典故
大清王朝開國之時,一位得道的國師到了廣州,看到越秀、白雲山上雲蒸霧罩,龍氣沖天,馬上察覺到了老龍王的蛛絲馬跡。便立即奏明聖上,請求派兵剿滅龍王,「如無作為,他日必出天子」。此後,便有了「炮打瘦狗嶺」之典故。但是,由於當時朝廷「炮打瘦狗嶺」的專項經費有限,加上主管官員層層盤剝,真正用在點子上的費用便所剩無幾。每年的「炮打」都是流於形式,幾十年下來,只傷了老龍王幾片鱗甲。但,為了治癒受傷的幾片龍鱗,老龍王卻花了整整兩百多年的光景。待身體恢復後,便選中了跟興梅龍穴頗具淵源的客家才俊——孫中山先生,並冥冥之中指派何子淵、何天炯、何公博、廖仲愷等諸公,以及中華大地無數志士仁人協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里應外合,將滿清王朝推翻,建立了中華民國,報了「炮打瘦狗嶺」之不共戴天之仇。 註:「瘦狗嶺」位於廣州東門外牛眠崗,是孫中山親手創建的「粵軍第一師」陣亡將士陵園所在地。
文物古跡
廣州的文物古跡眾多。現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1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9處。中山四路一帶先後發現了秦漢造船遺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目前,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正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西關與東山
西關在老廣州城的西門以外,東山則在東門以外,兩者遙遙相對。歷史上,兩地形成的文化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西關地勢低窪,水鄉澤國,河涌如網,人口稠密,是繁華鬧 絢麗的羊城
市區。 廣州有句俗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為官家子弟。東山洋樓,是民國初年一些華僑和軍政官僚在廣州市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的仿西洋別墅,引來達官貴人聚居。「東山少爺」就是由此而來;而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閨秀,她們纖細的身段,軟軟的粵語,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會些手工,尊敬長輩,擁有中國的傳統美德。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
騎樓建築風格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廣州近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西洋建築的移入、傳統建築的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築的傳入等若干階段。西洋建築在廣州便有了以下類型,如天主教聖心堂(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築;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築;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築;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築;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以及遍布廣州各主要商業街道(騎樓商業街)的商業騎樓建築。其實,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後來才流行歐洲,近代才傳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業建築中的"騎樓"部分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築,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長可達幾百米乃至一兩千米以上。廣州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正好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一時風靡整個廣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廣州街景的主格局。」「騎樓」建築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為集中。而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氣魄最大: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等均為廣州初期"騎樓"建築中的佼佼者。
西關古老大屋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里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外。這一帶有許多典型的傳統舊屋,人稱「西關古老大屋」。 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廳堂結合,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這種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採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 西關古老大屋現存數量已從清末民初鼎盛時期的800多間變成不到100間,其中較值得參觀的有十三甫正街15號的大屋。
曲藝戲劇
粵曲、粵劇、南音和鹹水歌。粵劇,源自南戲,廣泛流傳於廣東、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在廣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粵劇後,粵劇藝人在廣州黃沙成立八和會館,此後廣州逐漸成為粵劇活動的中心之一,民國時期達到繁盛的頂峰,並且內戰時一批粵劇藝人遷往香港。建國後一度由於文革受到摧殘,但改革開放後再次得到重視,重新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發展。 在廣州的粵劇著名劇目有:《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等。廣州歷來的粵劇劇團有覺先聲劇團、廣東省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廣州紅豆粵劇團等等,而粵劇名伶有:薛覺先、馬師曾、靚次伯、梁醒波、新馬師曾、芳艷芬、紅線女、郎筠玉、羅品超、著名編劇唐滌生等。
編輯本段建築物
歷史建築
粵海關大樓、葯洲遺址、廬江書院、錦綸會館咨議局舊址、南越國宮署遺址、黃埔古港、七星崗古海岸遺跡、洪秀全故居、黃埔軍校舊址、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廣州公社舊址、中山紀念堂、鄧世昌紀念館、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博物館、荔灣博物館、南越王墓博物館等。
摩天高樓
2011中國城市摩天大樓總量為44座,排行中第四(香港、上海、深圳、廣州、南京、重慶、天津、武漢、北京、大連)。 廣州西塔佔地面積3.1萬平方米,44.8萬平方米,樓高432米,加上直升機停機坪總高度達到440米,103層。 廣州東塔佔地面積26494平方米 ,地上約37萬平方米,約530米,116層。
編輯本段購物街區
七大商圈
天河中心商圈、北京路商圈、中山六路商圈、農林下路商圈、上下九商圈、江南西商圈、廣州大道南商圈
步行街
購物最為出名的當屬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商業步行街,歷史悠久,店鋪密集,物品齊全,加上農林下路並稱廣州三大商業街;其他還有天河城步行街、江南西步行街等。
行花街
即逛迎春花市,花市在春節前年廿八開始,至年初一,花市開市後,人如潮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十大花市:天河花市、黃埔花市、西湖花市、東湖花市、荔灣花市、海珠花市、白雲花市、蘿崗花市、番禺花市、花都花市
中山一路到中山八路
以農林下路、東川路、越秀北路、北京路、解放中路、人民北路、荔灣路路口為節點依次命名,全線都有電車線網分布。
編輯本段有歷史意義的路名
北京路、上下九、康王路、起義路、惠福路、解放路、人民南路及十三行、寺貝通津、沙面、西濠二馬路、 一德路、二沙頭、三元里、四牌樓、五山路、六榕路、七株榕、八旗二馬路、九曜坊、十甫路 百子橫路、萬福路、法政路(法政學堂而得名)、迎賓路(清時稱大茶巷,1683年改為廣東巡撫衙門,1906年南部改為廣州將軍府,1861年今迎賓館范圍被英國強行「租」去,作為英國駐廣州的領事館)、培正路、廣州起義路(原名維新路)、百子橫路、萬福路、六二三路、新填地、石崗街、移民市(後稱宜民市)、歸德門等
編輯本段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地增長,對外經濟貿易蓬勃發展。二十多年來,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4%的速度持續增長,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僅限大陸地區,不含港澳台)。廣州已成為工業基礎較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國民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中心城市。在2010年11月30日,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聯合發布全球城市經濟活力報告,根據城市人均收入和就業增長情況對全球150座大城市的經濟活力進行排名,廣州在」全球十大經濟活力城市「中排在第七位

Ⅷ 09年上海高考試卷和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上海卷)
一 閱讀 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7分)
專家與通人
雷海宗
⑴專家是近年來的一個流行名詞,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專家。專家的時髦性可說是今日學術界的最大流弊。學問分門別類,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為求研究的便利,並非說各門之間真有深淵相隔。學問全境就是一種對於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與追求,各門各科不過是由各種不同的方向與立場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學由政治活動方面去觀察人類的全部生活,經濟學由經濟活動方面去觀察人類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個的,支離破碎之後就不是真正的人生。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們若欲求得徹底的智慧,就必須旁通本門以外的知識。各種自然科學對於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與立場的不同,對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學的發展史上,凡是有劃時代的貢獻的人,沒有一個是死抱一隅之見的人。如牛頓或達爾文,不只精通物理學或生物學,他們各對當時的一切學術都有興趣,都有運用自如的理解力。他們雖無哲學家之名,卻有哲學家之實。他們是專家,但又超過專家;他是通人。這一點總是為今日的一些專家或希望作專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為考據專家,對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詳述原委,作一篇考證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兩三倍;但對今日政治經濟社會的局面完全隔閡,或只有幼稚的觀感,對今日科學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對於歷史文化的整個發展絲毫不感興趣。這樣一個人,只能稱為考據匠,若恭維一句,也不過是「專家」而已。又如一個科學家,終日在實驗室與儀器及實驗品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這樣一個人,可被社會崇拜為大科學家,但實際並非一個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殘廢就與身體上之足跛耳聾沒有多少分別。
⑶再進一步。今日學術的專門化,並不限於科門之間,一科之內往往又分化為許多的細目,各有專家。例如一個普通所謂歷史專家,必須為經濟史專家,或漢史專家,甚或某一時代的經濟史專家,或漢代某一小段的專家。太專之後,不只對史學以外的學問不感興味,即對所專以外的史學部分也漸疏遠,甚至不能了解。此種人或可稱為歷史專家,但不能算為歷史家。片段的研究無論如何重要,對歷史若真欲明了,卻非注意全局不可。
⑷今日學術界所忘記的,就是一個人除作專家外,也要作「人」,並且必須作「人」。一個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講,是「全人」,由學術的立場講,是「通人」。我們時常見到喜歡說話的專家,會發出非常幼稚的議論。這就是因為他們只是專家,而不是通人,一離本門,立刻就要迷路。他們對於所專的科目在全部學術中所佔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專的范圍外,若一發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⑸學術界太專的趨勢與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關系。今日大學各系的課程,為求「專精」與「研究」的美名,捨本逐末,基本的課程不是根本不設,就是敷衍塞責,而外國大學研究院的大部課程在我們只有本科的大學內反倒都可以找到。學生對本門已感應接不暇,當然難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學生,因根基的太狹太薄,真正的精通 談不到,廣泛的博通 無從求得;結果各大學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識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專門研究,又不能正當地應付復雜的人生。近年來教育當局與大學教師,無論如何的善於自辯自解,對此實難辭咎。抗戰其間,各部門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們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質。雕蟲小技的人並不算少。但無論做學問,或是做事業,所需要的都是眼光遠大的人才。
⑹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難望再有徹底的變化,要做學問,二十歲前後是最重要的關鍵,這正是大學生的在校時期。品格、風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時來作最後的決定。此時若對學問興趣立下廣泛的基礎,將來的工作無論如何專精,也不至於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學期間,就造成一個眼光短淺的學究,將來若要再作由專而博的功夫,其難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種的學術都過於復雜深奧,無人能再望作一個活的網路全書的亞里士多德。但對一門精通一切,對各門略知梗概,仍當是學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紀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復雜最有趣的時代,今日求知的時會也可謂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豈不冤枉可惜?因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據一井去活動,但我們不妨時常爬出井外,去領略一下全部天空的偉大!
《大公報》(重慶版)1940年2月4日 「星期論文」專欄
⒈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見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⒉下列對第⑶段中畫線句的作用分析錯誤的一項是___________(3分)
A.表明作者在這之前已經從另外一個方面或角度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B.過渡到下文從學科內部細分的現狀這一角度論證專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對專家在學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論證深入了一個層次。
D.強調作者對「歷史專家」與「歷史家」的區分,進一步反對只專一門。

⒊第⑸段中作者認為造成「學術界太專的趨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⒋聯繫上下文.為第⑸段畫線句選項填空,簡述理由。 (3分)
⑴也 更 ⑵既 又

⒌聯系全文,概述培養「通人」的重要性。( 5分)

⒍從下列人物中任選一位,分析他為什麼是通人。(不超過45字)(4分)
魯迅 朱光潛 馬克思 愛因斯坦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6-12題。(22分)
春聲和春深
⑴我寫過北國的春風。記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溝里,忽然一夜間,呼嘯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撲窗如機槍掃射,木頭梁、柱、椽、檁「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蟲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節作響…… 天亮起來一看,冰雪依舊,只是趴下來點貼近地皮。
⑵春風告退。忽又從千里外,從沙漠,從戈壁起跑,跨欄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嶺,踢蹬起黃沙黃土,高天朦朧,太陽淡化……這樣一而再三,麥苗才吐青,冰雪也還在角落裡、背陰里、窪里坎里齜著白牙。
⑶我服了。後來也愛了。說到愛,我又是江南水鄉出身,那裡的春風叫歷代詩人寫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寫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皺一池春水」的「吹皺」二字,都是千古贊為絕活,咱還?嗦什麼呢,本來在針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時還有立錐之地。這些絕活早已鐵案如山,咱們不抱沒縫的蛋也罷。這是做詩做文章的話。說到愛,卻又是一番天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極好的詩句,不過我不愛。「隨」字好,江南水鄉的春風和春雨,是緊相隨的,「潛」字好,「潤」字好,「細」字更好,風也細雨也細也。但「無聲」二字惹翻了我的愛心。
⑷我久居北國,有個弟弟久居北大荒。我們壯年時都不大思鄉,儼然四海為家了。有回我問他,有沒有偶然心動,念及家鄉的時候?他思索。
⑸我追問好比說一剎那?我這里有過一剎那來去如閃電,閃電就夠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靂。他說有。有時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處,忽聽屋頂「瓦背」陣雨掃過――沙、沙、沙……江南絕無炕,北大荒沒有「瓦背」,有雨也不會「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風春雨了,你說你沒有思鄉,那是故鄉思念你了。你這個遊子不但不知身在何處,還不知道童年永不離身。我勸弟弟寫詩吧,他一笑,無意於此。人到老時,血管會硬化,腦子卻又會軟化,弄得可笑。蓋世英雄,也難免小丑般收場。落葉歸根之思,我又以為那是軟硬兼施的東西。若論固執勁兒,只怕是軟硬不吃。
⑹我耳朵里不大出現弟弟的「沙沙」聲,現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蘇蘇蘇」。江岸「綠」,是蘇蘇「綠」的。春草「生」時,春風「吹皺」時,「隨」時「潛」時「潤」時,都必定蘇蘇價響。「潤物細無聲」,「無聲」兩字不能接受。 好好聽吧,幼苗拔節,童年拔長,那也是蘇蘇響著拔上來的。老來硬化或軟化的時候,耳朵里蘇蘇不絕,那是春的回聲。那是故鄉故土的呼叫。
⑺這是春聲。
⑻北京俗話說:「春脖子短」。意思還是「春短」,中間加個「脖子」,妙!楊樹剛上葉子,柳樹剛吐絮,桃花「暄」,杏花「舊」,都才看見就暴熱起來了。頭連肩膀,無所謂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極壯健的人如拳擊勇士,也可以是縮頭縮腦如武大郎者。不過有那猛烈的春風在,漫天的黃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無可惜,不無可笑。春天就這樣勇了,夏日炎炎怎麼處,冰凍三尺的寒冬又怎麼稱呼。
⑼我問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麼樣?他立刻回答很長,長到過不完的樣子。虧他說得出來,只一個長字。故鄉的遙遠,童年的朦朧,春天的深沉,無意過篩過籮卻過了,無心淘洗也夢游一般澄清提純了。只落下一個字:長。我疑心這一長字是思鄉的單相思,不一定實際。寫信去問一位蟄居家鄉的小夥伴,他一生困頓,現在是混得最好的時候,在鄉下做機修生活。回信來了,說只覺得做生活手冷,快點熱起來好。 可見實際長還是長的。手冷希望快點熱起來,那是一個老手藝人的話。
⑽少年時候我們沒有這種想法,那手總是熱的。「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那時候我們喜歡這樣的詩。現在敢說經歷了滄海桑由,細細想來敢說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長,才包羅萬象,一個浪花冷一個浪花熱,這個手冷那個手熱,都不過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詩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實這個「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說的「長」字吧,不過也還有不同。
⑾少年時正是戰爭歲月,我在鄉下跑來跑去。花花草草沒人管,沒有人理。淡淡的陽光,蒙蒙的細雨。陽光只管照,細雨只管下,誰也不理誰,忽然,山坡上映山紅開了,人走不到的石頭岩上開了,人走來走去踩得稀爛的黃泥路邊也開了,牛羊吃草的坡上開了,水泥墳圈石頭墳壇那裡拱著水泥拱著石頭開了。映山紅,滿山紅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鵑,栽在盆里,放在暖房裡過冬,濕度、溫度、光度樣樣伺候合適了,才開個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單薄的映山紅當天發干,再曬一天,減色。曬上三天,山上殘紅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細雨,不等陽光收走,自會瀠瀠一片。映山紅一掛上針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來了。時雨時晴,同時雨同時晴,晴雨沒有休時,映山紅沒有休日。這是長了。
⑿在艱難的歲月,我在北國風沙里,忽然遇上個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國畫展。我沒有了接受的興趣,匆匆一走而過。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畫灰濛蒙,細雨看不見,可又撲面。一道漫坡,坡頭一圈矮矮圍牆,牆里有些石頭堆又不夠廢墟,說不清。坡下邊有兩頭牛,邊吃草邊瞌睡,牛毛上當掛著針尖水珠,要不,怎麼朦朦朧朧。我在草地上找紅色,也朦朧似有似無,我認定是有,還是映山紅。
⒀我看見了少年時代,看見了「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看見了老手藝人,手冷望天。在艱難的風沙里,忽然看見了想也想不起來的故鄉的春天,又朦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這是春深了。
⒎第⑴、⑵段畫線部分都用了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⒏第⑸段中畫線句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⒐對本文分析正確的兩項是__________(6分)
A.擬聲詞「沙沙沙」和「蘇蘇蘇」的不同表明作者聽覺更細致入微。
B.作者對「潤物細無聲」的欣賞為下文描述春聲作了感情的鋪墊。
C.作品敘述楊柳桃杏時暗含時光的流動,表現北京「春脖子短」。
D.寫「手冷」和「手熱」的用意在於揭示歲月已經改變了人生處境。
E.「春長」和「春深」一動一靜彼此呼應,銜接巧妙而且結構嚴謹。
F.本文結尾意味深長,空谷迴音中留給讀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間。
⒑從空司和時間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映山紅的。(3分)。
⒒作者從「春聲」寫到「春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⒓本文與《故都的秋》都寫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請加以評析。(4分)

(三)默寫。(6分) 【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⒔⑴其為人也,______________,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論語>七則》》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變,____________。(王維《終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煙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鈴》)
⑸俶爾遠逝,__________________,似與游者相樂。(柳宗元《小石潭記》)
⑹____________________,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⑺東風不與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愛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戲為六絕句》)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早興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樑明,初打開門鼓一聲。
尤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①心空思想盡,近來鄉夢不多成。
【注】①覺:醒。
⒕白居易,字樂天,號_____________。(1分)
⒖對本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___________(3分)
A.首聯用「晨光」與「開門鼓」交代時間之早。
B.頷聯以犬和鳥的表現描繪清晨興旺之景。
C.尾聯「鄉夢不多成」呼應「心空」,點明主旨。
D.本詩語言淺顯平實,給讀者清新自然之感。
⒗詩人善於從細微處表現生活情趣,請從這一角度賞析畫線句。 (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2題。(17分)
沈周
⑴沈周,字啟南,長洲人。祖澄,永樂間舉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賓,人擬之顧仲瑛。伯父貞吉,父恆吉,並抗隱。構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工詩善畫,臧獲亦解文墨。邑人陳孟賢者,陳五經繼之子也。周少從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韻詩,上巡撫侍郎崔恭。面試《鳳凰台賦》,援筆立就,恭大嗟異。及長,書無所不覽。文摹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並為世所愛重。尤工於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薦周賢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決意隱遁。所居有水竹亭館之勝,圖書鼎彝充牣①錯列,四方名士過從無虛日,風流文彩,照映一時。奉親至孝。父歿,或勸之仕,對曰:「若不知母氏以我為命耶?奈何離膝下。」居恆厭入城市,於郭外置行窩,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跡惟恐不深,先後巡撫王恕、彭禮咸禮敬之,欲留幕下,並以母老辭。
⑶有郡守征畫工繪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攝。或勸周謁貴游以免,周曰:「往役,義也,謁貴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還。已而守入覲,銓曹②問曰:「沈先生無恙乎?」守不知所對,漫應曰:「無恙。」見內閣,李東陽曰:「沈先生有牘乎?」守益愕,復漫應曰:「有而未至。」守出,倉皇謁侍郎吳寬,問「沈先生何人?」寬備言其狀。詢左右,乃畫壁生也。比還,謁周舍,再拜引咎,索飯,飯之而去。周以母故,終身不遠游。母年九十九而終,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滿。②銓曹:吏部官員。
⒘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應曰( ) ⑵寬備言其狀( )
⒙下列句中加點字不屬於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
A.父沒,或勸之仕 B.卒供役而還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萬鍾則下辯禮義而受之
⒚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項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飯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C.①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⒛把下列句子解釋成現代漢漢語(6分)
⑴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攝。
⑵比還,謁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詳寫了郡守對沈周態度的變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聯系全文,簡析沈周隱逸的原因。(2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3-27題。(12分)
南方號桂海,秦取百粵,號曰桂林。桂之所產,古以名地。今桂產於欽、賓二州,於賓者,行商陸運致之北方;於欽者,舶商海運致之東方。蜀亦有桂,天其以為西方所資歟?桂之用於葯,尚矣,枝能發散,肉能補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發生,古聖人其知之矣。桂枝者,發達之氣也,質薄而味稍輕,故傷寒湯飲,必用桂枝發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溫厚之氣也,質厚而味沉芳,故補益圓散,多用肉桂。今醫家謂桂年深則皮愈薄,必以薄桂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見其薄也。以醫家薄桂之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異矣。又有桂心者,峻補葯所用也。始剝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貼木多液之處,狀如絰帶,味最沉烈,於補益尤有功。桂開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結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為桂花,宛類茱萸,葯物之所緩,而食品之所須也。種桂五年乃可剝,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剝之時也。桂葉比木樨葉稍大,背有直脈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為不苟雲。
23.寫出以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 ⑵固知古人制字為不苟雲 ( )
24.與「桂之所產,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2分)
A.因是桂的產地,自古以來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產地,古時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產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地名。
D.桂出產的地方,古時候就是個名勝。
25.畫浪線部分介紹桂葉運用了說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聯系全文,概括壯的功用。(不超過12字)(2分)
27.以畫橫線的句子為例,簡要說明本文科學性和文學性相結合的特點。(4分)

二 寫作 70分

28.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上海卷)答案
一 閱讀 80分
(一)(17分)
⒈(2分)只關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與立場的人(程度1分,關注點1分)
⒉(3分)D
⒊(2分)大學輕基本課程,求專精與研究的美名(一點1分)
⒋(3分)(2) 「真正的精通」與「做深刻的專門研究」照應,「廣泛的博通」與「正當地應付復雜的人生」照應,根據後者的並列關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張要「廣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雖然程度較深,卻不是作者要強調的,據此判斷。(選項1分,答對一點理由即得2分)
⒌ ( 5分)培養「通人」,有利於追求學問的全境,有利於做一個「十足的人」,有利於青年的長遠發展,也符合二十世紀的時代需求。(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
⒍(4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哲學領域有傑出貢獻,在數學等領域也有獨到發現,所以他是「通人」。(一點2分,兩點3分)
(二)(20分)
⒎(2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點以及在春風中消融的過程(答對一點即得2分)
⒏(2分)作者認為弟弟表面上沒有思鄉,而潛意識里是思鄉的(一點1分)
⒐(6分)CF(一項3分)
⒑ (3分)空間上,作者選取多個地點,強調無論何處映山紅都能綻放著;時間上,作者寫出了映山紅從盛到衰,再到盛開的多次反復的過程,突出映山紅開放時間之長(一點2分,兩點3分)
⒒ (3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懷戀,也暗含報國之情和憧憬未來之意。(一點兩2分,兩點3分)
⒓ (4分)本文描述北國之景為襯托江南故鄉風情的美好,更好地抒發思鄉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襯出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喜愛。(一點2分)

(三) (6分)⒔⑴ 發憤忘食⑵所以游目騁懷⑶陰晴眾壑殊 ⑷暮靄沉沉楚天闊
⑸往來翕忽⑹橫看成嶺側成峰⑺銅雀春深鎖二喬⑻清詞麗句必為鄰

(四)(8分)
⒕(1分)香山居士
⒖(3分)B
⒗ (4分)「新脫冬衣」以動作暗示季節更替;「體乍輕」寫出猛然間的輕松感受;「乍輕」呼應「新脫」,描寫入微,抒發了詩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一點1分,語言1分)

(五)(17分)⒘ (2分) (1)隨便(2) 詳細(各1分)
⒙ (2分)B
⒚ (2分)C
⒛(6分)(1) 有憎恨沈周的鄉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畫工的名單),於是(他)被傳喚(去畫壁)。(得分點:定語後置、疾、攝)(2) 等到回來,(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訪,叩拜兩次,主動承擔過失。(得分點:比、謁、引)
21. (2分)從側面襯托沈周影響之大和為人寬厚(一點1分)
21. (2分)沈周厭入官場,素愛山林,欲行孝道。(一點1分)

(六)(12分)
23. (2分)(1)使……乾燥 (2)草率(各1分)
24. (2分)B
25. (2分)先作比較說明桂葉的大小,再用數字介紹葉脈的數量,准確清晰地說明了桂葉的形狀(對一點即得1分)
26.(2分)桂能入葯,又可食用。(各1分)
27. (4分)這兩句用近似對稱的句式強調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葯用價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詞語從程度上准確地說明了二者葯用上的差異,既有文學性又有科學性。(一點2分)

寫作按高考一貫的分標准,就不贅述了。

Ⅸ 上海有什麼地方比較好玩

上海是我國一線城市當中的領頭羊,它是一個面積非常大的城市,非常的發達和繁華。此外他的旅遊景點也是非常多的,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來聊一聊,在上海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個就是上海市松花江辰山植物園。現在已經是深秋了,很多北方的城市都已經開始落葉了,並且城市的景色逐漸變得蕭條。這個時候你是否有些懷念夏天裡鬱郁蔥蔥的樹木和鮮花呢?如果說你想看到鮮花綠葉,那麼就建議你去這個植物園來看一看,因為上海地處南方,一年四季它的氣候是相對比較溫暖的,所以呢,在這里你仍然可以看到鬱郁蔥蔥的樹木,綠樹成蔭的草地。並且植物園是一個人工開發程度比較小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真正的親近大自然。其實上海有趣的景點非常的多,除了我們熟知的那些景點以外,以上是我介紹給大家我最喜歡的幾處景點多處都是一些比較小眾和冷門的,但是往往是這些小眾的經典給你帶來了最大的驚喜。

Ⅹ 西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西安自助游攻略

南線

1. 興教寺、香積寺、杜甫祠,位於長安區。著名佛教聖地。

2. 翠華山,西安市民最喜歡去的森林公園之一,內有冰洞(四季皆冰啊)風洞(置身其中,會有很大風,奇怪奇怪)天池等。風景秀麗,美不勝收啊。

3. 南五台、嘉午台,
都是秦嶺山麓的著名風景區。
4. 終南山,古時的人們走到這里以為走到了天的盡頭,故稱之為終南山。在西安市長安縣城南15公里處,它東起盛產美玉的藍田山,西至秦嶺主峰太白山,橫跨藍田、長安、戶縣、周至等縣,綿延200餘里,天造地設,雄峙在古城長安(西安)之南,成為長安城高大堅實的依託、雄偉壯麗的屏障;著名的秀峰有王順山、太興山、嘉午台、翠華山、南五台、小五台、青華山、圭峰山、紫閣山、萬花山、清涼山、望仙坪、朱雀森林公園、樓觀台等。金庸小說中的全真教就是在此,這里是著名的道教聖地。群山環抱,氣勢磅礴。也許到此遊玩你能找到小龍女居住的活死人墓也說不定的。

5. 榨水溶洞,秦嶺南麓,是其他的洞穴景觀,值得一看。

6.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王順山。位於戶縣。

7. 水陸庵、湯峪、金魚溝、草堂寺、 仙游寺、都是位於藍田縣的著名景點。

北線

1. 黃帝陵,中華人文初祖黃帝的陵墓,古柏參天,庄嚴肅穆,中華兒女皆到此祭奠祖先,你能不來嗎?位於黃陵縣。

2. 司馬遷祠,我國古代大哲學家歷史學家司馬遷的故鄉。位於韓城市。這里有著名的關中民俗住宅大院。還有洽川自然濕地。可以到黃河上坐一次擺渡,抓上幾天黏魚,喝上幾口魚湯,美哉美哉。

3. 延安 革命聖地,長征的會合點,新中國開創者門蟄伏了10年的地方,以前這里是窮的掉渣,現在?去看看就知道了,享受民俗風情,感受革命聖地,緬懷先烈遺志。寶塔山黃河延安,go go go。

4. 壺口瀑布,位於陝西宜川縣與山西吉縣交界處,距離延安220公里。我國落差最大的河流瀑布,氣勢雄偉,壯觀、悲壯。養育中華兒女的黃河從這里奔流直下。1997年的小黑從這里飛過,不過物是人非。許多去過壺口的朋友都推薦由吉縣一側進入,這是因為黃河在這里是自偏西北向下流向偏西南,而吉縣位於瀑布東側,視角大,基本可從正面見到整個瀑布全景。不過,從陝西一側看瀑布也有特色,正好可看到瀑布由「壺嘴」噴出的奇景。

5. 榆林,一個神秘古老的城市。一個現代充滿生機的城市,毛烏蘇沙漠,統萬城,看慣了翠綠的山山水水,去感受一下沙漠的魅力吧。(主要景點:紅石峽,鎮北台,李自成行宮,紅鹼淖風景區。)

6. 三原城隍廟、葯王山石刻、耀州窯博物館。

東線

1. 秦始皇陵。中國第一個封建帝王,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中國第一個同意度量衡、文字、錢幣的皇帝。萬里長城永不倒,秦始皇已然不在。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約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陵墓規模
宏大,修建時間長達37年之久,分為內外兩城,內城方形,
外城長方形。陵園南部是墓葬區,今墓冢為四方錐形,底部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高55米。墓內機關重重,有眾多的珍品陪葬。雖然始皇陵的價值極高,但由於各種原因,迄今為止尚不能挖掘。秦始皇地宮是根據科學探測儀探測出秦始皇陵內部情況,而人工搭建模擬目前沒有挖掘的秦始皇陵。

2.「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博物館

是始皇陵的從葬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處,發現於1974年,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後經鑽探又先後發現二、三號坑,其中一號坑最大,面積達14260平方米。三個坑共發掘出7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戰車、400多匹陶馬、10萬多件兵器。陶俑身高在1米75至1米85之間,根據裝束、神態、發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將軍俑,武士俑,車士俑等。坑內還出土有劍、矛、戟、彎刀等青銅兵器,雖然埋在土裡兩千多年,依然刀鋒銳利,閃閃發光,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秦始皇兵馬俑規模宏大,場面威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目前展出的大部分為一號坑中的兵馬俑,由於保護技術有限,已回埋4000餘,只展出1000多個。

特別關照:不管什麼時候這里游覽的人都會比較多,蹭導游不成問題。

交通:游306可直達,票價5元

3. 華清池、驪山。唐時宮廷御花園,楊貴妃在此沐浴,常年溫泉,洗過後延年益壽,治療皮膚病。園內花鳥魚蟲楊柳榴花。其實華清池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早在西周時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驪宮;後世的秦始皇、漢武帝也都在這里建立行宮;唐代更是大興土木,特別是唐玄宗天寶年間修建的宮殿樓閣更為豪華,並正式改名為「華清宮」。區內有荷花閣、飛霞閣、五間廳(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曾在此居住)等建築,其中溫泉石壁上的《溫泉頌碑》是我國碑石藝術寶庫中的精品。中區是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區內有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星辰湯及文物陳列室。西區內有九龍湖、飛霞殿,還有《楊玉環奉詔溫泉宮》大型壁畫,該畫由90塊漢白玉組成,長9.15米,高3.6米,描述了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驪山溫泉宮第一次召見楊玉環的情景。驪山也在華清池園內,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餘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遠遠望去,整座山形如一匹黑色的駿馬。驪山風景秀麗,相傳在洪荒時代,這里就是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也發生於此。驪山山腰有一座老君殿,是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原是敬奉老子的地方。殿內原有的老子石刻像,藝術價值很高,現存於陝西博物館內。山腰上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小石洞,這就是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的藏身之所,洞邊有一座小亭子,名為「兵諫亭」。在老君殿北面,你可以欣賞到「長安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每到夕陽西下之時,這里的台階狀山坡籠罩在金黃的微光之中,一派寧靜平和的景象。最著名的要屬蔣界石被抓的「病柬亭」,以前稱捉蔣亭,為體現人道還是改了名。當年蔣界石在五間聽里睡的正香,聽到有人來抓,提著褲子就上到了這里。最終被擒。這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變的開端。

交通:火車站東側的306(游7)和307路公交車(30分鍾可到),平均10分鍾一趟。

4. 臨潼博物館。從華清池出來向右走,步行五分鍾不到就是臨潼博物館。臨潼博物館是一座以陳列該縣出土文物為主的地方性博物館,緊臨華清池,紅柱挺立,迴廊曲繞,別具一格。該館建於1979年,佔地6600平方米,陳列面積約600平方米。沿襲中國北方四和院的形式,館內設有周秦藝術室、唐代佛教藝術室、漢唐藝術室三個陳列室和一個碑廊,收藏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代文物共1萬余件,其中有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唯一記載武王伐紂的遺物,有從唐慶山寺遺址出土的金棺銀尊、釋迦如來舍利寶帳(屬於極為珍貴的佛教文物)。

以上1、2、3、4均可在火車站坐306路到達。

關中八景流傳於周秦漢唐,形成於明清。它的命名,有些是借大自然呈現的奇異景象,有些是文人學士賦傳記勝,有些是民間的神話傳說。

華山仙掌:進了潼關,便進入了關中的東大門。「華山仙掌」首先向您鼓掌致意,這是關中八景第一景。

雁塔晨鍾:這里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薦福寺內的小雁塔。塔旁保存著一口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鑄的2萬多斤重的大鐵鍾。過去,每天清晨都要按節律敲擊大鐵鍾,向人們報曉。清脆而宏亮的鍾聲,遠震古城內外。

驪山晚照:驪山位於臨潼縣境內,屬於秦嶺支脈,海拔1256米。昔日松柏滿山,一片蒼郁,實像一匹純青的驪馬,美如錦綉。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斜陽的映照中塗上一抹紅霞,非常美麗動人,人稱「驪山晚照」。

太白積雪:太白山位於眉縣城南20公里。南界洋縣,東接拂坪,西南與留壩、鳳縣相連,海拔4000餘米,為秦嶺的最高峰。太白山山高水冷,因而高處背陽的地方,在三伏天仍可看到白雪,「太白積雪」 指的就是這里的風光。

曲江流飲:曲江池,位於西安市南郊,距城約5公里,它曾經是我國漢、唐時期一處極為富麗優美的園林。

灞柳風絮:灞河是發源於秦嶺藍谷的一條河,橫貫西安東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象冬日雪花飛揚。因此,「灞柳風絮」便成為「關中八景」之一。

草堂煙霧:草堂寺,位於戶縣境內的主峰山北麓,相傳始建於晉代。傳說當年每到秋冬早晨,井內冒出一股煙霧,直往帝都長安飄去,因而被稱「煙霧井」,形成「草堂煙霧」。

咸陽古渡:橫貫關中的渭河,從古秦都咸陽旁邊流過。「咸陽古渡」指的就是咸陽的渭河渡口。

西線

1. 咸陽博物館。咸陽是秦文化的發祥地。陳列內容以秦漢歷史文物為主,裡面陳列的漢代陶馬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其中以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最為出名,氣勢宏大,值得仔細欣賞。咸陽博物館現有七個陳列室,其中咸陽歷史文物陳列室三個,西漢帝陵文物陳列室一個,西漢彩繪俑陳列室二個,還有一個是臨時陳列室。館內共藏有文物近2萬件,是研究秦漢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

2. 茂陵、乾陵、昭陵、楊貴妃墓,唐墓,霍去病墓。其中茂陵是西漢第五個皇帝漢武帝劉徹的墓、霍去病墓、衛青及李夫人陵組成的,也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博物館在霍去病墓旁,有鎏金銅馬、秦漢畫像和文字瓦當等珍貴文物還有漢代大型的石刻群,記得摸一下霍去病的墓碑,寓意可以去病消災。茂陵也有流水和小橋,但是屬於北方比較大氣的風格。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園,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兩個皇帝的合葬墓。陵墓延續了唐代「因山為陵「的墓葬制度,建於陝西乾縣梁山上。遠觀此山象一位美女睡姿,俊秀飄逸。乾陵地面文物主要是石刻,共計114件,有著名的石獅、61賓像及武則天的「無字碑」和為高宗記功的「七節碑」。陵前石刻全長575米,寬11米,由3200塊陝西墨玉石砌成526級台階和18座平台。陵東南有17座陪葬墓,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先已發掘復原。

3. 法門寺。佛祖指舍利的存放處,我國著名佛教勝地。位於扶風縣。因藏有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轟動世界的法門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家名剎。法門寺始建於東漢,相傳印度的阿育王為使佛教發揚光大,將佛祖舍利分送給各地,凡得舍利處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法門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規模最大一處。1987年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被封閉千年的唐代地宮,裡面珍藏著佛祖釋迦牟尼指骨舍利以及大批的唐代珍貴文物。這一發現意義重大,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也是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西安到法門寺車程約2.5小時.

4. 太白山。位於寶雞市眉山縣。秦嶺生態原始森林的及至表現。有溫泉,稱西湯浴與藍田的東湯浴並稱。第四紀冰川、奇珍異禽、太白積雪(6月份上山會有皚皚百雪哦,強烈建議遊玩。)

5. 寶雞嘉陵江源頭。大家都知道嘉陵江在重慶,可他的源頭在陝西,源頭的水清澈見底,風景宜人。

6. 關山牧場。陝西唯一的草原地貌,這里可以縱馬馳騁,露宿野營,燒烤肥羊哦

7. 釣魚台。是姜太公願者上鉤釣魚的地方。風景入畫,美侖美奐啊。

華山自成一線

熱點內容
常見花卉價格 發布:2025-09-23 00:46:23 瀏覽:604
牡丹江博能 發布:2025-09-23 00:29:16 瀏覽:86
組合花折紙紙藝網 發布:2025-09-23 00:22:33 瀏覽:576
卡紙盆栽製作 發布:2025-09-23 00:13:05 瀏覽:694
盆景民國 發布:2025-09-23 00:04:09 瀏覽:973
茶花在水裡養 發布:2025-09-22 23:43:24 瀏覽:848
長興綠植租用 發布:2025-09-22 23:35:00 瀏覽:676
荷花樣式 發布:2025-09-22 23:34:59 瀏覽:316
廣西雀梅盆景 發布:2025-09-22 23:22:02 瀏覽:746
牡丹皮泡水 發布:2025-09-22 23:21:59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