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郎溪荷花

郎溪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3-21 07:40:32

㈠ 南京在哪地方官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古稱金陵,簡稱寧。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部蘇皖兩省交界處,江蘇省西南部。東距上海市300餘公里。東接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西鄰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南譙區、全椒縣)、巢湖市(和縣)、馬鞍山市(金家莊區、花山區、雨山區、當塗縣),南接安徽宣城市(宣州區、郎溪縣)、江蘇省溧陽市,北連江蘇省儀征市、安徽省天長市。地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距140餘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0餘公里,轄區總面積6598平方千米。南京市區東接江蘇省儀征市、鎮江市、句容市,西連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南譙區、全椒縣,巢湖市和縣,馬鞍山市金家莊區、花山區、雨山區、當塗縣,北鄰安徽省天長市。市區面積484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13平方公里。

㈡ 尋求合肥市的所有中學,小學,職業學校也可以是高校的地址,聯系方式,(越全越好,謝謝)

大學地址發不了,字超過了,你要的話再開個貼子
小學一覽表

轄區
序號
學校名稱
地址
電話
郵編

包河區
1
合肥師范附屬小學
原:合肥市桐城路103號
新:濱湖新區中山路
原:2673163
新:2911960
原:230061
新:暫無

2
合肥市巢湖路小學
巢湖路219號
2880352
230001

3
合肥市前進小學
寧國路前進巷39號
4652687
230001

4
合肥市青年路小學
徽州大道488號
4653243
230022

5
合肥市太湖路小學
金寨路44號太湖新村
3658849
230022

6
合肥市屯溪路小學
曙光路105號
3636530
230022

7
合肥市曙光小學
桐城南路389號
3663866
230022

8
合肥市包河苑小學
包河苑小區內
2190070
320051

9
合肥市東華小學
望江東路70號桐江小區內
13095518710
230024

10
合肥市凌大塘小學
東流路36號
3422767
230051

11
合肥市斛兵塘小學
合肥九華山路
4658254
230001

12
合肥市曙宏小學
桐城南路曙宏新村內
3656295
230022

13
合肥市沿河小學
常青街道沿河社區
3517180
230022

14
合肥市東流路小學
東流路22號
3520190
230022

15
合肥市曉星中心小學
包河區大圩鎮曉星集
4855331
230051

16
合肥市圩西小學
包河區大圩鎮圩西村
4853352
230051

17
合肥市陸大小學
包河區駱崗街道陸集村
4853060
230051

18
合肥市曉南小學
大圩鎮曉南村
4851815
230051

19
合肥市慈雲小學
大圩鎮慈雲村
4858352
230051

20
合肥市東林小學
大圩鎮東林村
4857196
230051

21
合肥市黃港小學
大圩鎮迎河村
4852732
230051

22
合肥市許貴小學
包河區大圩鎮許貴村
4852529
230051

23
合肥市宋村中心小學
包河區淝河鎮衛鄉村
4845376
230051

24
合肥市葛大店小學
包河區葛大店社居委
3420493
230051

25
合肥市黃鎮小學
合肥市包河區葛淝路168號
4841808
230051

26
合肥市義城中心小學
合肥市包河區義城鎮義城社區委
3361375
230051

27
合肥市南徐小學
合肥市包河區義城鎮南徐村
3351577
230051

28
合肥市方七小學
包河區義城鎮董城村
3362313
230051

29
合肥市韋橋小學
包河區義城鎮韋橋村
3363428
230051

30
合肥市周坎小學
包河區義城鎮周坎村
3364269
230051

31
合肥市北徐小學
包河區義城鎮北徐村
3361049
230051

32
合肥市河西小學
包河區義城鎮施口村
3365110
230051

33
合肥市衛崗中心小學
合肥市青年路176號
3414801
230051

34
合肥市淝河小學
南淝河路385號
3461316
230051

35
合肥市蔡崗小學
合肥市梁園路16號
3623707
230051

36
合肥市吳小郢小學
淝河路515號
4670261
230051

37
合肥市謝崗小學
合肥市淝河路173號
4650013
230051

38
合肥市五里小學
合肥市巢湖南路81號
4662724
230051

39
合肥市駱崗小學
包河大道10.5千米處東面202號
3367504
230051

40
合肥市官塘小學
合肥市包河區官塘村
3360512
230051

41
合肥市竹西小學
常青街道淝南社區
3413832
230051

42
合肥市城南小學
合肥市包河區盛大社居委
3416237
230051

43
合肥市保興小學
合肥市包河區煙墩鎮保興小學
8788002
231204

44
合肥市鮑崗小學
包河煙墩鎮鮑崗村
8794685
231202

45
合肥市丙子小學
包河區煙墩鎮丙子街道
8787322
231204

46
合肥市橫城小學
包河區煙墩鎮橫城村
8788269
231203

47
合肥市胡李小學
包河區煙墩鎮胡李村
3369223
231203

48
合肥市史崗小學
包河區煙墩鎮史崗村
13956967185
231202

49
合肥市卧雲小學
包河區煙墩鎮卧雲小區
3617828
231202

50
合肥市煙墩小學
包河區煙墩鎮煙墩集
8782790
231203

51
合肥市趙沖小學
包河區煙墩鎮束崗村
8794556
231203

52
合肥市新街小學
包河區煙墩鎮新街村
8789769
231204

廬陽區
53
合肥市安慶路第三小學
安慶路255號
2817637
230061

54
合肥市長二小教學點-栢景灣小學
濉溪路293號
2623245
230021

55
合肥市亳州路小學
亳州路43號
5523785
230041

56
合肥市長江路第二小學
長江路300號
2623245
230001

57
合肥市長江路第三小學
合肥市紅星路4號
2641755
230001

58
合肥市鋼鐵新村小學
合肥市一里井
5552688-808
230041

59
合肥市古城小學
廬陽區三十崗鄉陳龍村
5714903
230031

61
合肥市大楊中心小學
環湖東路359號
5711319-82
230031

62
合肥市崗西小學
大楊鎮崗西村
5713002
230031

63
合肥市瞿咀小學
合肥三十崗
5713661
230031

64
合肥市劉沖小學
合肥市榮事達大道1218號
5550303
230041

65
合肥市六安路小學
阜南路66號
2655646
230001

66
合肥市南國花園小學
義井路
5620726
230031

67
合肥市南門小學上城國際分校
利辛路
5554910
230000

68
合肥市十張小學
大楊鎮十張村
5712997
230031

69
合肥市五里拐小學
廬陽區大楊鎮五里拐村
5145712
230031

70
合肥市新農小學
大楊鎮環湖北路
5711051
230031

71
合肥市杏林小學
榮事達大道558號
5616292
230041

72
合肥市幸福小學
合肥三十崗東矍村
5713662
230031

73
合肥市永紅路小學
永紅路37號
2822619
230061

74
合肥市躍進小學
廬陽區大楊鎮大房郢移民小區學子路
5330121
230031

75
合肥市紅星路小學
無為路19號
2673052
230001

76
合肥市虹橋小學
合肥市榮事達大道228號
5660608
230041

77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學
杏花公園南側
2841976
230061

78
合肥市井灣小學
廬陽區合瓦路347號
5552536
230041

79
合肥市林店小學
合瓦路316號
5551583
230041

80
合肥市南門小學
徽州大道169號
2672394
230001

81
合肥市上店小學
合肥市沱河路10號
5557935
230041

82
合肥市舒城路小學
紅星路143號
2618327 2601703-801
230001

83
合肥市雙崗小學
濉溪路89號
5523471
230041

84
合肥市四河小學
濉溪路453號
5145151
230041

85
合肥市宿州路小學
操兵巷11號
2619543
230001

86
合肥市濉溪路第一小學
濉溪路344號
5616153
230041

87
合肥市五一小學
碭山路中段天然新都市小區旁
5902092
5654151
230041

88
合肥市向陽路第一小學
壽春路125號
2646092
230001

89
合肥市新莊小學
茨河路10號
5533708
230041

90
合肥市育新小學
徽州大道35號
2676115
230001

瑤海區
91
合肥市裕溪路學校
合肥市郎溪路4號
4524918
230011

92
合肥市廬東學校
合肥市合鋼鋼紅路生活區
4404047
230011

93
合肥市裕興學校
合肥市合裕路鋼南生活區
4531270
230011

94
合肥市南陵路學校
合肥市和平路
4481160
230011

95
合肥市和平小學
合肥市和平路237號
4483007
230011

96
合肥市和平小學東校
合肥市南陵路
4478983
230011

97
合肥市滁州路小學
合肥市滁州路258號
4292784
230011

98
合肥市少兒藝術學校
合肥市長江東路1002號
4696749
230011

99
合肥市大通路小學
合肥市大通路17號
4472456
230011

100
合肥市銅陵新村小學
合肥市銅陵新村小高爐路北
4483660
230011

101
合肥市勝利路小學
合肥市明光路建設小區
4296812
230011

102
合肥市瑤海實驗小學
合肥市三里街街道
4227694
230011

103
合肥市新安江路小學
合肥市鋼北二村
4408673
230011

104
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學
合肥市長江東路846號
4213131
230011

105
合肥市蚌埠路第三小學
合肥市長江東路202號
4484964
230011

106
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學
合肥市泗州路63號
4482535
230011

107
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學
合肥市土山路1號
4310632-93
230011

108
合肥市螺崗小學
合肥市合裕路1048號
4488784-801
230011

109
合肥市隆崗小學
合肥市合裕路1447號
4479292
230011

110
合肥市常勝小學
合肥市當塗路255號
4419911
230011

111
合肥市樅陽路小學
合肥市樅陽路188號
4536033
230011

112
合肥市方橋中心小學
合肥市瑤海工業園
4395282
230011

113
合肥市大店小學
合肥市瑤海工業園大店居委會
7671251
230011

114
合肥市三合小學
合肥市瑤海工業園三合村
7672397
230011

115
合肥市油坊小學
合肥市瑤海工業園油坊村
7674179
230011

116
合肥市河東小學
合肥市瑤海工業園河東村
7672347
230011

117
合肥市三十埠小學
合肥市瑤海工業園大店居委會
7671299
230011

118
合肥市勤勞小學
合肥市瑤海工業園勤勞社居委
7698422
230011

119
合肥市漕沖中心小學
合肥市郎溪路
4413342
230011

120
合肥市東風小學
合肥市大興鎮伏龍村
4521373
230011

121
合肥市鍾油坊小學
合肥市大興鎮鍾油坊村
4534844
230011

122
合肥市興集小學
合肥市大興鎮興集村
4539173
230011

123
合肥市磨店中心小學
合肥市磨店鄉磨店集
7692831
230011

124
合肥市關井小學
合肥市磨店鄉關井村
7698451
230011

125
合肥市會棚小學
合肥市磨店鄉會棚村
7696603
230011

126
合肥市群治小學
合肥市磨店鄉群治村
7691346
230011

127
合肥市張店小學
合肥市磨店鄉張店村
7696238
230011

高新區
128
合肥夢園學校
高新區天柱路夢園小區
5325956
230088

129
合肥市興園學校
高新區銀杏路9號
5326238
230088

130
合肥市第二十中學
望江西路野生動物園南
5320720
230031

131
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學
合肥市山長路3號
5843662
230031

132
合肥市永和學校
合肥市南崗鎮街道南
8561294
231283

133
合肥市城西橋學校
高新區城西橋村東
8565907
231283

新站區
134
合肥市臨泉路第一小學
新站區橘郡萬綠園小區內
4496836
230041

135
合肥市臨泉路第二小學
新站區勝利小區內
4247214
230041

136
合肥市臨泉路第三小學
合肥市嘉山路135號
5525129
230041

137
合肥市長淮新村小學
新站區長淮新村小區內
4214126
230041

138
合肥市香格里拉小學
新站區香格里拉小區內
3272126
230041

139
合肥市七里塘小學
合肥市張窪路166號
4285430
230011

140
合肥市東升小學
合肥市站塘路站塘社居委段
4419573
230011

141
合肥市星火小學
合肥市張窪路星火社居委段
4284000
230041

142
合肥市興華苑小學
新站區興華苑小區內
4398454
230011

143
合肥市季新莊小學
合肥市張窪路淮合社居委段
4284512
230011

144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學
新站區瑤海路生態公園西
4287651
230041

145
合肥市第七十中學
合肥市新勝利路勝利廣場西
4227376
230041

146
合肥市第七十一中學
合肥市張窪路209號
4287741
230011

蜀山區
147
合肥市稻香村小學
水湖路52號
2822128
230061

148
合肥市琥珀小學
合肥市琥珀山莊小區南村
2819087
230061

149
合肥市樂農新村小學
合肥市長江西路184號
5123703
230031

150
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
合肥市西園路3號
5120486
230031

151
合肥市黃山路小學
合肥市石台路中段
5585829
230031

152
合肥市安居苑小學
長江西路379號安居苑23幢
5572286
230031

153
合肥市潛山路學校
合肥市潛山路342號
5561028
230031

154
合肥市頤和佳苑小學
史河路與金劉路交口
5133810
230031

155
合肥市華府駿苑小學
華府駿苑小區內
2321878
230031

156
合肥市麗景小學
潛山路277號盛世名城內
5586946
230031

157
合肥市香樟雅苑小學
合肥市合作化南路15號
5166696
230031

158
合肥市金寨南路小學
合肥市金寨路401號皖西新村
3512291
230022

159
合肥市鳳凰城小學
合肥市史河路69號
5580859
230001

160
合肥市蜀新苑小學
合肥市蜀新苑小區
5358156
230031

161
合肥市井崗中心小學
井崗鎮荷花
5388936
230031

162
合肥市十里廟小學
合肥市長江西路664號
5316826
230031

163
合肥市建設小學
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樊窪路南
5324520
230031

164
合肥市鄧店小學
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鄧店村
5385514
230031

165
合肥市梁墩小學
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梁墩村
8561524
231283

166
合肥市雙塘小學
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雙塘村
8561152
231283

167
合肥市侯店小學
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侯店村
8509088
231283

168
合肥市綠怡小學
合肥市政務區綠怡居小區內
3526020
230022

169
合肥市匯林小學
合肥市政務區匯林閣小區內
3535789
230022

170
合肥市翠庭園小學
合肥市政務區翠庭北路1號
3530009
230022

171
合肥市嘉和苑小學
合肥市政務區嘉和苑小區內
3511078
230022

172
合肥市第四十九中學
合作化北路152號
5127569
230031

173
合肥市第六十七中學
望江西路102號
5160421
230033

174
合肥市第六十九中學
南七 洪崗路
3663597
230022

175
國營皖安機械廠子弟學校
望江西路205號
5587106
230022

176
江淮航空儀表廠子弟學校
合作化南路77號
5135077
230031

177
合肥市新城學校
新加坡花園城內
5353902
230031

178
合肥市金湖學校
合肥市金色池塘小區內
5314778
230031

179
合肥市寧溪學校
合肥市懷寧路中段
5597726
230031

180
合肥市望瓏學校
潛山北路與高劉路交口
5780918
230031

經開區
181
合肥市習友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恆社區
3838947
230601

182
合肥市蓮花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耕耘路263號
3812197
230601

183
合肥市錦綉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錦綉社區
13721066663
230601

184
合肥市方興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桃源路158號
3854078
230601

185
合肥市朝霞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寶塔路42號
13696540919
230601

186
合肥市南艷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恆社區康利園
13866791212
230601

187
合肥市芙蓉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芙蓉社區
3868198
230601

188
合肥市巢湖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湖社區巢湖村
8845064
230601

189
合肥市田埠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青鸞路東(田埠村部)
13956066543
230601

190
合肥市四十井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湖社區四十井村部
8793250
230601

191
合肥市先鋒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社區先鋒村部
13155127606
230601

192
合肥市匯林園小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匯林園小區
13696540919
230601

初中一覽表

轄區
序號
學校名稱
地址
電話
郵編

包河區
1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
金寨路406號(原校區)

紫雲路與徽州路交叉口(新校區)
2814546(原校區)

2911462(新校區)
230061

2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
合肥市蕪湖路361號
2885965
230061

3
合肥市第五十三中學
合肥市包河大道195號
3365752
230051

4
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學
合肥市淝河路196號
4841797
230051

5
合肥市第五十七中學
合肥市南淝河路24號
4853860
230051

6
合肥市第五十八中學
合巢路14號
3361013
230051

7
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學
合肥市金寨南路1100號
3633177
230022

8
合肥市第六十四中學
合肥市金寨南路446號
3511129-801
230022

9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
望江東路與馬鞍山路交口
4675605
230022

10
合肥市第六十六中學
合肥市東流路176號江汽一村內
3441940
230022

11
合肥市南園新村學校
宿松路南苑新村內
3641666
230022

12
合肥市世紀陽光中學
合肥市太湖路11號
3445728
230022

13
合肥市王大郢學校
淝河路中段王大郢社區
4671605
230051

14
合肥市煙墩中心學校
包河區煙墩鎮丙子居委會
8787068
231204

廬陽區
15
合肥市第十九中學
四里河路41號
5712642、5711270
230031

16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學
長江中路76號
2671022
230001

17
合肥市第四十四中學
壽春路181號
2673136、2631404
230001

18
合肥第四十五中學
六安路65號
2647064
230061

19
合肥市第四十七中學
五河路227號
5530606
230041

20
合肥市廬陽中學
固鎮路78號
5653408
230041

21
合肥市鋁廠中學
阜陽北路648號
5653244
230041

22
合肥市探化中學
榮事達大道700號
5531072
230041

瑤海區
23
合肥育英學校
合肥市金大巷
4691135
230011

24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學
合肥市大通路64號
2184888
230011

25
合肥市第三十九中學
合肥市南陵路250號
4499417
230011

26
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學
合肥市合裕路1071號
4460584
230011

27
合肥市行知學校
合肥市長江東路176號
4412602
230011

28
合肥市三十埠中學
合肥市瑤海工業園大店居委會
7671302
230011

29
合肥市磨店中學
合肥市磨店鄉磨店集
7692320
230011

30
合肥市第四十中學
合肥市合鋼公司鋼北二村
4401462
230011

31
合肥市裕溪路學校
合肥市郎溪路4號
4524918
230011

32
合肥市廬東學校
合肥市合鋼鋼紅路生活區
4404047
230011

33
合肥市裕興學校
合肥市合裕路鋼南生活區
4531270
230011

34
合肥市南陵路學校
合肥市和平路
4481160
230011

高新區
35
合肥夢園學校
高新區天柱路夢園小區
5325956
230088

36
合肥市興園學校
高新區銀杏路9號
5326238
230088

37
合肥市第二十中學
望江西路野生動物園南
5320720
230031

38
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學
合肥市山長路3號
5843662
230031

39
合肥市永和學校
合肥市南崗鎮街道南
8561294
231283

40
合肥市城西橋學校
高新區城西橋村東
8565907
231283

新站區
41
合肥市第十三中學
合肥市琅琊山路西端
2109500
230000

42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學
新站區瑤海路生態公園西
4287651
230041

43
合肥市第七十中學
合肥市新勝利路勝利廣場西
4227376
230041

44
合肥市第七十一中學
合肥市張窪路209號
4287741
230011

蜀山區
45
合肥市第四十九中學
合作化北路152號
5127569
230031

46
合肥市第六十七中學
望江西路102號
5160421
230033

47
合肥市第六十九中學
南七洪崗路
3663597
230022

48
國營皖安機械廠子弟學校
望江西路205號
5587106
230022

49
江淮航空儀表廠子弟學校
合作化南路77號
5135077
230031

50
合肥市新城學校
新加坡花園城內
5353902
230031

51
合肥市金湖學校
合肥市金色池塘小區內
5314778
230031

52
合肥市寧溪學校
合肥市懷寧路中段
5597726
230031

53
合肥市望瓏學校
潛山北路與高劉路交口
5780918
230031

54
合肥市第五十中學
合肥市西園新村西園路8號
5114410
230031

55
合肥市第五十四中學
金寨南路257號
3523724
230022

56
合肥市琥珀中學
琥珀山莊內
5621681
230061

57
合肥市文博中學
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東流路5號
2358298
230022

58
合肥市頤和中學
合肥市頤和花園小區內
5166881
230031

59
合肥市南崗中學
南崗國道路108號
5393949
231283

經開區
60
合肥市第五十九中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方興社區
15955109977
230601

61
合肥市第六十中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恆社區康利園
13856968308
230601

62
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翠微路500號
3860898
230601

63
合肥市第七十二中學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湖社區
8839168
230601

合肥市普通高中一覽表

轄區 序號 學校名稱 地址 電話 郵編
包河區 1 合肥市包河中學 南淝河路94號 4856134 230051
2 合肥市鐵四局中學 望江東路96號 5244166 230023
瑤海區 3 合肥市第四十中學 合肥市合鋼公司鋼北二村 4401462 230011
新站區 4 合肥市第十三中學 合肥市琅琊山路西端 2109500 230000
市屬及其他 5 合肥市第一中學 原:長江路光明巷51號;
濱湖:徽二路合肥一中 原:2827542
濱湖:2911006 原:230061
新:暫無
6 合肥市第二中學 曙光路60號 3651995 230022
7 合肥市第三中學 宿州路196號 2652421 230001
8 合肥市第四中學 蒙城路22號 2829674 230061
9 合肥市第五中學 長江東路789號 4213157 230011
10 合肥市第六中學 壽春路252號 2646696 230001
11 合肥市第七中學 蕪湖路106號 2886330 230001
12 合肥市第八中學 桐城路173號 2672148 230061
13 合肥市第九中學 長江路89號 2612482 230001
14 合肥市第十中學 和平路212號 4459766 230011
15 合肥市第十一中學 鳳陽路470號(元一時代廣場東50米) 4232159-8118、8211
4213251 230011
16 合肥市第十七中學 望江西路180號 5143727 230054
17 合肥市第二十六中學 亳州路280號 5526669 230041
18 合肥市第二十八中學 金寨南路868號 3523865 230022
19 合肥第三十二中學 青年路43號 3429303 230051
20 合肥市第三十四中學 長江西路522號 5563162 230031
21 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學 合六路110號 5380992 230031
22 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學 合瓦路170號(蒙城北路海棠花園對面) 5551770、5551112 230041
23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學 合巢路80號 3361324—8014
3361065 230051
24 合肥實驗學校 永紅路4號 2849467 230061
25 合肥一六八中學 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 2327168 230601
26 合肥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寧國路103號 29,059,692,901,308 230009
2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中學 金寨路96號 3606401 230026
28 安徽大學附屬學校 安徽大學校園內 5107938 230031
29 安徽農業大學附屬學校 安徽農業大學校園內 5120924 230061
30 合肥科學島實驗中學 合肥市科學島 5593091 230031

合肥市部分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大學
三聯職業技術學院 萬博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 安徽審計職業學院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安徽中醫學院 合肥學院
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
安徽新華學院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安徽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教育學院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安徽公安職業學院 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㈢ 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丹陽路84號是什麼公司

省,市名稱(已滿)
34個省,市,自治區,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845個市轄區,374個縣級市,1470個縣和117個縣,49個標志, 3個自治旗,2個SAR 1森林。的
低於省,市,縣名稱:

市區: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區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懷柔區平谷區
縣:密雲縣延慶縣

天津地區:天津市和平區,河西區,河東區河北區,南開區,紅橋區,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
縣:靜海縣薊縣寧河

河北
石家莊市新華區:城市區,長安區,裕華區,東區正定縣,欒城縣西井陘礦區唐縣靈壽縣高邑縣深澤縣贊皇縣平山縣趙縣新樂市,縣無極縣,錦州市,辛集市,藁城市,鹿泉市,元氏縣,井陘縣
魯南路北區古冶區開平區,唐山市豐南區豐潤灤縣灤南區音樂嗎?縣廳遷西縣,遷安市,唐海縣,玉田縣遵化市
區海港區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北戴河區青龍滿族自治縣昌黎縣,撫寧縣盧龍縣
邯鄲市設區的市級邯鄲市叢台區復興區,邯山區,臨漳縣成安縣大名縣涉縣峰峰礦區河北省磁縣,飛永年縣邱縣雞澤縣許廣平縣館陶縣,縣魏縣曲周縣武安城 />邢台市臨城縣,城山?縣,柏鄉縣,市轄區,河東區西部,邢台縣,南和縣,隆堯縣寧津縣巨鹿新河縣廣宗縣平鄉縣威縣,清河縣,臨西縣南宮市沙河市,縣,一個縣清苑縣,滿城縣縣,保定市南市區分為區,市政台北地方法院,淶水縣阜平縣徐水縣定興縣唐縣高陽縣容城縣淶源縣望都縣,曲陽縣,黟縣,新縣順平博野,蠡縣,雄縣涿州市新橋鎮定州安國市高碑店市
:城市花園面積?市轄區橋東區宣化區,張家口市,宣化縣張北縣康保縣尚義縣,沽源縣,蔚縣,陽原縣,萬全縣懷安縣懷孕
赤城縣崇禮縣卓鹿區西雙橋區,承德設區的市雙灤區鷹營子礦灤平縣隆化縣,興隆縣,平泉縣,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寬城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河北省,滄州市?和設區的市級城市手中,。在
綠色縣三河市,廊坊市,新華區,運河縣的滄縣海星硯山縣,蘇寧南皮縣吳橋縣獻縣孟村回族自治縣泊頭市,任何冢市黃驊市,河間市霸州市固安縣香河縣安工廠回族自治縣縣永清縣,廊坊市安次區,廊坊市光陽
衡水市,設區的市級桃城,武義縣饒陽縣安平縣谷城縣金縣阜城縣冀州,深圳市
</棗強縣武強縣,陝西
太原: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晉源區,萬柏林區婁煩縣,陽曲縣清徐縣,古交市市政區分為<大同市,南郊區城市采礦區,市轄區,新的金融陽新縣天鎮縣,廣靈陽泉市郊區,
左雲,靈丘,渾源縣,大同縣,區城市礦山盂縣,平定縣光滑利縣,在孩子壺關縣,長治市襄垣縣,屯留縣,區分為長?治市武鄉縣沁縣清遠市,鹿城區
晉城市沁水縣:市轄區陽城縣市級城市郊區陵川縣澤州縣高平
朔州市:市轄區,右玉縣山陰縣,平魯區月亮城懷仁晉中市榆次縣
榆社縣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壽陽縣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介休市
運城市鹽湖區,臨猗縣聞喜縣稷山縣絳縣絳縣,垣曲縣萬榮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河津市永濟市城市市政
忻州市,定襄縣,五台縣,設區的市級新樓區代表縣的岢嵐縣蜿蜒縣,叮當保德神池,五寨縣,偏關原平
襄汾縣,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縣繁峙縣,寧武縣的區曲沃縣翼城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福山縣集賢永和縣大寧,寧縣,歙鋪美分呂梁市:侯馬市,汾西縣霍州
市轄區離石區文水縣交城縣興縣石樓縣林縣柳林縣,房山縣宜蘭縣,孝義市,汾陽縣縣相交,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城市,城市的穆斯林在玉泉區,賽罕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振鈴多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
包頭市九原區東河區昆都侖區,青山區石拐?白雲礦,固陽縣達爾罕旗土默特盟市司法管轄區的標識
烏海市轄區海勃灣,海南烏達
赤峰市轄區洪山區元寶山區,克什克騰旗松山區阿魯科爾沁旗,翁牛封存的特殊標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Kelaqinqi寧城縣敖漢旗<BR /通遼市,科爾沁區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霍林郭勒市東勝區鄂爾多斯市,
達拉特旗准格爾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錦旗烏審旗伊金霍洛旗
海拉爾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 - 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滿洲???? BR />市轄區,臨河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杭錦後旗
烏蘭察布市:濟寧市卓資縣,商都,古城,滿意度根河市市五原縣,額爾金在牙克石市扎蘭屯,前沃德縣縣城區標志興和縣涼城縣察哈爾察哈爾右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四子王旗豐鎮市
興安盟阿爾山烏蘭浩特市科爾沁前??右旗,科爾沁右翼旗扎賚特殊標志突泉縣
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錫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旗太僕寺旗鑲黃旗鑲白旗正藍旗 - 多倫縣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

>沉河區,和平區,沉陽市,遼寧省法庫縣新民<
區,大東區,皇姑區,沉陽市,鐵西區,於洪區,東陵區,蘇家屯區新城子區康平縣/>大連市市轄區?甘井子區面積?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旅順口區金州區長海縣瓦房店市普蘭店市庄河市
鞍山市鐵東區鐵西區立山千山台安縣岫岩滿族自治縣海城市
撫順市市轄區新撫區東洲王花順城區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清原滿族自治縣
西湖區,明山區,本溪市坪山新區的市分為區級南芬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丹東市,錠
振興鎮安滿族自治縣,東港市鳳凰老城區的市政
錦州市古塔區:市轄區,大大大凌河凌海北寧黑山,太和區
/>義縣站西城區,營口鮁魚圈老邊蓋州大石橋市阜新市海州區?西川區的太平區清河門區彰武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
遼陽市轄區白塔區,宏偉區位於弓長嶺區,太子河區遼陽縣燈塔
盤錦市大窪縣,興隆台區雙檯子盤山
清河區,鐵嶺市,鐵嶺縣鳳姐昌圖縣調兵山市開元
市雙塔區,朝陽區,龍市建平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縣北票龍 />凌源市朝陽縣,綏中縣,遼寧省葫蘆島市,遼寧省,遼寧省,市,葫蘆島市連山區龍港區,南票區,建昌縣興城市?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南關,朝陽區,位於區九台市,綠園區雙陽區農民「榆樹,德惠市,
昌邑區:舒蘭市,豐滿區的市龍潭區船營區樺甸市,蛟河市,永吉縣盤石
鐵西區,四平市鐵東區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公主嶺市雙遼市
在遼源地區,設區的市級,東遼縣,東龍山縣
東昌區的通化市,柳河縣,輝南縣,通化市梅河口市吉安,萬江區
住之江區白山市撫松縣市靖宇縣白臨江市朝鮮族自治縣江源縣八
松原市寧江區前,區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干安縣,長嶺縣扶余縣
>白城市洮北區鎮賚縣洮南市通榆縣大安市分為
區的市級城市,延吉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圖們市敦化市,汪清縣,龍,安圖縣龍井市

>哈爾濱市
香坊市,黑龍江省區市道里區南崗區道,外區,平房,東麗區,松北呼蘭區方正拒絕啊縣委,縣政府,縣巴彥花木蘭通過河縣,延壽縣的城市尚志市五常市 BR />
齊齊哈爾市轄區龍沙建華區,鐵鋒區昂昂溪區富拉爾基區碾子山區梅里斯達斡爾族部落龍江依安縣泰來縣在甘南扶余縣東拜泉克山克訥河市雞西市梨樹區,分為區,市雞冠區恆山區城子河滴道區馬山虎林,密山冀東
鶴崗市轄區朝陽區工人和農民興安區,南山區,東山區興山區蘿北縣補貼BR /地區雙鴨山市區尖山嶺寶山區,東四方台,在集賢友誼縣寶清饒河
大慶市紅崗區,市薩爾圖區龍鳳區讓胡路區大同縣BR /區杜爾伯特蒙古自治縣,林甸縣肇州縣肇源縣,宜春市,伊春市友好西林,南岔區,美溪區金山屯區???翠巒區,新青區,五營區烏馬河,烏伊嶺嶺,湯旺河,紅星的主要家庭陰縣鐵力?BR />??佳木斯市永紅區面積的郊區,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撫遠縣,與前面的?河市富錦
七台河市,向陽區東風新興區博李桃山區,茄子河區
牡丹江市東設區的市級,安陽明天愛民區西安,東寧縣林口縣綏芬河市海林市寧安市穆棱
黑河市孫吳縣北安市五大連池市愛輝區,嫩江縣遜克
在綏化市市轄區水綏棱縣,北林區黑龍江省望奎縣蘭溪市青岡縣,清明安達趙東市海倫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

>上海的
黃浦區,盧灣區,普陀區,靜安區,徐匯區,長寧區,虹口區楊浦區,閘北區,閔行區,縣塔河縣漠河縣市區,建業區,嘉定區,寶山區,浦東新區,金山區,松江區,南匯區,青浦區,奉賢區,
縣:崇明縣

江蘇
南京:南京六合區,鼓樓區,玄武區白下區關區,秦淮區浦口雨花台棲霞區,江寧區,溧水縣高淳
地區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無錫市惠山區濱湖江陰市,九里宜興市,錫山區
徐州市區,鼓樓區,雲龍區賈汪區,泉山區縣沛縣銅山縣江蘇省新沂市,睢寧縣邳州市
常州市天寧區鍾樓區戚墅堰北常州市武進區,常州金壇市,溧陽市
蘇州市滄浪區的市,市轄區,平江金閶區虎丘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張家港崑山市,常熟市,太倉市,吳江市
海安縣崇川區,南通市港閘區東,如皋,通州,啟東,海門
連雲港市轄區雲區新浦區海州區贛榆縣東海縣灌雲縣灌南
淮安市轄區清河區,淮陰區,青浦區,楚州區漣水縣洪澤縣???盱眙縣金湖縣
鹽城市亭湖區鹽城市鹽都響水縣濱海縣阜寧縣射陽縣建湖東台,大豐市,成立區市政
揚州市,儀征市,涵江區廣陵散區,寶應縣,高郵市江都郊區
鎮江京口區市政區潤州丹陽市,句容市,鎮江市 />泰州市姜堰市,興化市,泰興市,靖江市,高埠
宿遷市轄區宿城區宿豫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
BR />浙江省
杭州:杭州市,市轄區的城市?江干拱墅區,西湖區,餘杭區,濱江區蕭山區,淳安縣,桐廬縣,富陽市,建德市,臨安市,BR /地區寧波市海曙區寧波市江東區,江北區,寧波市鄞州區,寧波市鎮海,北侖區,寧海縣,象山縣,餘姚市,慈溪市,奉化市
區,溫州市,鹿城區,溫州市龍灣區,永嘉縣溫州市甌海洞頭,平陽,蒼南,嘉興市秀洲區區,
嘉興地區的文成縣,泰順縣水樂清市,嘉善縣,海鹽縣,海寧市,平湖市,桐鄉
湖州市吳興區南潯區
紹興縣,德清縣新昌,紹興市,長興縣,安吉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越城區的
金華市婺城區金東區,武義縣設區的市級,浦江縣潘「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
衢州市轄區普陀區,柯城區,常山縣文明縣龍游縣江山市,衢江區,舟山岱山縣地區
嵊泗
台州管轄州市椒江區,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市,天台縣,三門縣,玉環縣台州市路橋,溫嶺市,仙居,臨海
麗水市轄區蓮都區縉雲縣,青田縣遂昌,松陽雲安徽<BR /包河縣,廬陽區,合肥蜀山瑤海肥東肥西縣
鏡和縣靜寧縣,蕪湖市,龍泉市,慶元縣,分為區市政
/>九江市繁昌縣,???南嶺縣,蕪湖縣湖馬塘區無驅
蚌埠市轄區龍子湖蚌山區禹會區懷遠縣,淮武河縣,固鎮縣
淮南市大通區,八公山,謝家集潘集區鳳台縣,田家庵區分為市政
金家莊區,馬鞍山花山區雨山當塗縣
設區的市級淮北市杜集區的市級,烈山區遂溪縣,象山...... />銅陵市分為區,市銅官山區獅子山區郊區,銅陵縣
安慶市郊區,英國機器臟懷寧樅陽潛山縣太湖縣望江縣,岳西縣,宿松縣,桐城市 />屯溪區,黃山市,黃山市休寧祁門縣黟縣,
滁州市轄區琅琊南譙來安全椒,定遠,鳳陽縣天長市明光/>富陽市,設區的市級瀛洲潁東區阜南縣潁上縣潁泉區臨泉太,縣,界首
靈璧,泗縣,碭山縣,蘇州市,廬江縣,巢湖市,市轄區市轄區埇橋區,蕭縣
家庭的巢區的,無為縣,含山縣和縣
晉安區,六安市,市轄區$壽縣,霍邱縣,舒城縣,金寨縣霍山縣
亳州市市轄區譙城區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
池州:市區貴池東縣石台縣,青陽縣
宣城市市轄區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績溪縣,涇縣,旌德縣寧國市
>福建/福州:市轄區鼓樓區台江區市長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閩侯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連江縣,福清市,樂城
廈門市,思明區,廈門市海滄區,湖裡區,集美區,同安區區翔安區
鯉城區,莆田市,涵江區,秀嶼區仙游縣的
三元區,三明市,市,寧化縣大田市,市轄區,縣,清流縣,明溪,直轄市的市,市轄區梅列區樂縣縣尤溪沙縣泰寧縣建寧永安市,
泉州鯉城區,豐澤,洛江區,泉港區惠安縣,安溪縣,南安市,晉江市,石獅市,設區的市級市德化,永春縣,金門縣
漳浦縣,漳州市龍文區雲霄縣詔安縣縣長泰縣東山縣,平和華安龍海市,南靖縣,區,市政BR />南平市延平,建歐建陽,松溪,浦城縣光澤縣邵武市順昌縣,政和縣,武夷山市市政區的設置
新羅長汀縣,龍岩市,上杭縣,永定縣武平縣連城縣縣漳平市轄區,
寧德市屏南縣市區蕉城區,古田縣,霞浦縣壽寧縣周寧縣柘榮縣福安市,福鼎市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東湖區設區的市級城市,青雲譜,灣里區,南昌縣,新建縣,安義縣進賢縣青山湖區
竹山浮梁縣,昌江區景德鎮市,樂平市
市轄區安源區,萍鄉市湘東 BR />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廬山區,九江市潯陽修復水縣武寧縣,九江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湖口縣,彭澤縣瑞昌市都昌縣
新余市轄區渝水區分宜
鷹潭市:下城區管轄月湖區余江縣
大禹尋烏縣,江西貴溪市,縣,章貢區,贛州市區上游,信豐縣,興國縣,於都縣Hichang的,石城縣瑞金市,縣,寧都縣全南縣安全柵創黟縣,龍南縣南豐縣,遠南康市
面積舟曲清遠市,吉安市,吉安縣吉水峽江新干縣,泰和縣公司遂川
縣,萬安市袁州區,宜豐縣,安福縣永新縣井岡山新城區,宜春市,靖安縣,奉縣,銅鼓縣縣萬載縣,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 BR />趨勢福州縣,市,市轄區臨川,南城,黎川縣,崇仁縣,宜黃縣樂安南金溪縣資溪縣廣場
上饒市,鉛山縣,上饒市轄區信州區廣豐,玉山縣,余干縣橫峰縣,鄱陽縣,萬年縣,弋陽縣縣德興市婺源縣

山東省,
濟南市天橋歷城,歷下區,槐蔭區章丘市長清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
>青島市李滄:市轄區,青島市,市北區,四方區,黃島區,嶗山區,青島市城陽區,青島,膠州,即墨市,平度市,膠南市萊西
淄博市淄川區張店區博山區臨淄區周村區桓台縣高青縣沂源縣
棗庄市山亭區滕州市地區薛城台兒庄區,嶧
東營區,東營市,山東省,設區的市級東營市墾利縣利津縣廣饒縣河口
煙台市福山區牟平區,萊山區,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長島縣,蓬萊市,棲霞市,招遠市,海陽市
設區的市,濰城區山東省濰坊市,山東省,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坊子區奎文區臨朐縣昌樂縣,青州市,諸城市,
市轄區,昌邑市高密市安丘市,壽光市濟寧市市轄區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魚台縣金鄉縣嘉祥縣汶上縣泗水縣梁山縣曲阜市,鄒城市,兗州市
泰安市泰山岱嶽區寧陽縣東平縣新泰市肥城市
威海市轄區環翠區,榮成市,文登市乳山市
在莒縣,五蓮縣,日照市東港區嵐山:
市分為區萊蕪市萊城區,鋼城區
管轄權?河東區臨沂市,山東省嵐山區羅庄區委區沂南縣郯城縣沂水縣蒼山縣費縣平邑縣,市,市轄區,縣,莒南縣蒙陰縣臨沭縣
德州:德州市陵縣寧津縣慶雲縣臨邑縣齊河縣平原縣夏津縣,樂陵市宇,吳縣市,市轄區的
聊城市陽谷縣,東昌府區,莘縣,茌平縣東縣冠縣高唐縣臨清市,市轄區
市轄區,濱州市,山東省惠民縣,無棣縣,陽信縣沾化縣縣博興縣
鄒平縣,菏澤市,山東省,設區的市級牡丹區,曹縣,單縣成武縣巨頭
運城野生縣鄄城縣定陶縣東明縣

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回族區金水區塊,邙山歌密西沙加媽媽縣鞏義市,新鄭市,登封市,滎陽市新
開封市郊區南關區:市轄區龍亭順流而下,鼓樓區,祁縣通許縣,尉氏縣,開封縣蘭考縣
洛陽市轄區嗎?孟津縣,洛陽市澗西區吉利的老城區,西工區瀍河區,洛龍區,新安縣欒川縣嵩縣汝陽縣洛寧縣,弋陽縣,
平頂山市,伊川縣偃師市轄區,新華北關區銀都區,文峰區,安陽市,區,循道衛理?東湛河區石龍區,葉縣,魯山縣,寶豐,郟縣舞鋼市汝州市
區龍安,安陽湯陰縣滑縣內黃縣林州市
鶴山區鶴壁市山城區,市淇濱浚縣淇縣 BR />寶雞市渭濱區新鄉市區紅旗,鳳泉區牧野區,新鄉縣,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長垣縣衛輝市輝縣市/>焦作市解放區,山陽區修武縣馬村站區沁陽市市武陟縣溫縣,博愛縣濟源市孟州市
華龍區,濮陽市南樂縣,清豐縣范縣,台前縣濮陽市,縣司法管轄區
魏都區許昌縣,許昌市,市轄區,鄢陵縣襄城縣
長葛市,禹州市,漯河市轄區源匯區鹽埕區召陵舞陽臨潁
三門峽市澠池縣陝縣盧氏縣義馬市,靈寶市,西湖區的市區
南陽市面積宛城卧龍區南召縣方城縣西峽縣鎮淅川縣,內鄉縣社區祁縣,鄧州新野桐柏縣,唐河縣
商丘市梁園區睢陽區民權縣穗寧陵縣柘城縣,虞城縣夏邑縣城市
>羅山光山縣河區市級橋商城縣信陽市潢川縣淮濱縣,固始縣棲賢周口市:市轄區川匯區扶溝縣西華縣商水縣沉丘縣鄲城縣淮陽縣,鹿邑縣駐馬店市襄城區泰康通過
市西平正陽泌陽,汝南縣鵲山遂平縣,新蔡縣上蔡縣平輿縣> BR />
湖北省
武漢市洪山區:市轄區,江漢,口武漢市武昌區武漢市,武漢市,漢陽,喬區,青山區,東,西湖江夏黃陂區,漢南區,蔡甸區,新洲區
黃石市鐵山區降落在海灣地區的的市區Huangshigang Xiseshanqu陽新縣大冶市
十堰市轄區的區重慶市雲陽縣,重慶市,重慶市鄖西縣竹山竹溪縣住房
城市縣丹江口市毛箭區:宜昌市點軍區,伍家崗區,小婷區夷陵區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當陽襄樊市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枝江市襄城區樊城區襄陽區南漳縣谷城縣保康縣老河口棗陽市西陵
鄂州市梁子湖區,華容區E城市
荊門市沙陽線設區的市東寶區掇刀區京山縣,鍾祥市
孝感市轄區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雲夢縣,應城市安陸市漢川
荊州區,沙市區,荊州區公共安全縣監利縣江陵縣石首市,洪湖市松滋的
黃州區團風縣,黃岡市,羅田英山浠水縣蘄春縣黃梅戲馬武穴市,紅安縣
咸寧市轄區咸安區山縣,崇陽縣的桐城市,嘉魚縣赤壁
隨州廣水市地區區
巴東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建始縣宣恩縣,利川市咸豐縣來鳳縣鶴峰
直屬省級行政單位:天門市,潛江市,仙桃市,神農架林區>湖南,
長沙:長沙市芙蓉區,天心區,嶽麓,開福區,雨花市長沙縣望城縣,瀏陽市,寧鄉縣
株洲市荷塘,蘆淞區石峰區天元區,株洲縣攸縣,茶陵縣鄢陵縣,醴陵市
湘潭市轄區雨湖區岳塘區韶山市,湘鄉市湘潭縣
管轄權?衡陽市,衡陽縣衡南縣,衡陽市南嶽區,衡陽市珠暉雁峰區石鼓區蒸湘區,常寧市衡山,祁東縣,耒陽市,縣衡東縣
邵陽市:城市區雙青華希骯北塔區邵東縣新邵縣隆回縣,邵陽縣新寧縣城苗族自治縣武岡市洞口縣綏寧縣/君山區,岳陽市轄區岳陽樓區雲溪平江縣,華容縣,湘陰縣,岳陽縣汨羅市臨湘
常德市安鄉縣漢壽縣,澧縣,臨澧縣,桃園縣,津市市,石門縣縣分為區,市武陵
張家界市市轄區,永定區慈利縣,
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鶴山區,南縣桃江縣桑植縣安化縣沅江市BR />蘇仙一丈,郴州市轄區北洞庭湖縣桂陽縣,永興縣嘉禾縣臨武縣汝縣桂東縣安仁資興市
永州祁陽縣,市區芝山冷水灘區,雙牌縣道縣江永縣寧遠縣嵐山大田縣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和成縣,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新,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洪江市</婁底市地區
吉首市,婁星區雙峰縣冷水江市,漣源市,新化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

面積?廣東省,廣州市東山區,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海珠區廣州市芳村區,白雲區,番禺區,黃埔增城,花都區,
曲江區,武江區,韶關市,鎮江新區始興縣翁源縣仁化縣,樂昌市南雄市乳源縣新豐
深圳: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香洲區珠海市斗門區,珠海市,金海灣
汕頭:北京市朝陽區,龍湖區金平區,濠江區,潮南區,澄海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
/>南澳縣區市禪城區,佛山市南海區,佛山市,順德區,三水,
新會區,江門市,台山市高明區,鶴山市,開平市,恩平市市轄區
湛江市雷州吳川市遂溪縣,霞山區,赤坎區

㈣ 廣德街道區劃調整

據明嘉靖十五年(1563)《廣德州志》記載:州治(今桃州鎮)共劃14坊:州署東為松關、寶華、朝岳、興仁、仁德5坊,州署南為文明、狀元2坊,州署西為忠節、昇平、玉溪、秀遠、廟前、朝斗6坊,州署北為興福坊。全州下設9個鄉,68個都,240個里。清代,鄉、都、里仍沿明制。清初,都下設保,與里並行。里的作用重在征賦,保的作用則重在維持治安。康熙三十七年(1698)州守李國相在《重修福星橋記》中稱:闔州設399保。
民國元年(1912)廢州為縣,廣德縣設9區:城一區、東二區、東三區、南四區、南五區、西六區、西七區、北八區、北九區、區下設保或坊,保、坊下有甲。全縣共有200餘保,余皆不詳。民國22年10月,廣德縣保甲編組告竣,次年元月經覆查核准:全縣共設9個區,35個聯保,294個保,3203個甲。24年底,全縣改設5個區,35個聯保,290個保,3180個甲。26年4月,全縣設5區,38聯保,288保。28年8月,又調整為5區,16鄉1鎮,181保,1961甲。同年11月,又增設景賢鎮。29年1月裁撤第一區署,所轄鄉鎮改為直屬縣政府,同時將二、三、四、五區名稱冠以地名。
1949年5月縣人民政府成立後,隨即在全縣設立6個區,下轄18個鄉鎮。即:城廂區轄景賢鎮、鳳井鄉、高湖鄉;盧村區轄盧村、笄山、東亭3個鄉;柏墊區轄柏墊、桐氵內、獨樹3個鄉;誓節區轄誓節、蘇村、花鼓3個鄉;邱村區轄門口塘、西湖、山北3個鄉;流洞區轄流洞、開化、杭村3個鄉。7月,廢除保甲制度,在全縣基層建立182個行政村(含城廂4關7街)。同時撤銷城廂區並將其餘5個區改為笄山、蘇村、邱村、流洞4個區,原鄉級景賢鎮升格並易名為城廂鎮。4個區下轄17個鄉。1950年3月撤銷17個鄉的建制,將原來的4個區和城廂鎮改為城廂、東亭、盧村、柏墊、獨樹、誓節、邱村、山北、流洞9個區,由區直接領導行政村。行政村和關、街依舊。1952年7月將農村171行政村改為105個鄉。翌年12月又將城廂區4關、7街調整為迎春、景春2個鎮。至此,9個區下轄107個鄉(鎮)。1955年12月將原9個區調整為盧村、柏墊、誓節、邱村、流洞5個區和1個區級城關鎮(由迎春、景賢兩鎮合並而成),同時將原105個鄉調整為85個鄉。1956年10月撤銷5個區公所、城關鎮仍為縣直屬鎮,將85個鄉合並為33個鄉。1958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將全縣33個鄉、1個城關鎮組成衛星、前進、先鋒、火箭、躍進、紅旗6個人民公社。1959年2月根據省人委關於人民公社改用地名稱謂的規定,6個人民公社均以所在地名更名為城關、盧村、柏墊、誓節、邱村、流洞人民公社。1959年10月邱村人民公社劃為邱村、下寺2個人民公社。1960年7月在獨山礦區建立礦區人民公社。同年10月更名為獨山人民公社。1961年9月全縣8個人民公社調整為29個人民公社,下轄282個生產大隊(含4個居民委員)。
1998年末,廣德縣轄7個鎮,22個鄉,280個行政村,13個居民委員會,4214個村民小組,117個居民小組。1998年末人口50.56萬人,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0.02%。
2000年,廣德縣轄7個鎮、22個鄉。
2001年,廣德縣行政區劃調整為16個鄉鎮。即:桃州鎮、新杭鎮、流洞鎮、邱村鎮、柏墊鎮、誓節鎮;山北鄉、祠山崗鄉、東亭鄉、盧村鄉、四合鄉、鳳橋鄉、月灣鄉、楊灘鄉、下寺鄉、趙村鄉、花鼓鄉。
2004年底,廣德縣轄6個鎮、10個鄉。
截至2005年12月12日,廣德縣新組建的各鄉鎮順利召開全體幹部大會,以此為標志,該縣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圓滿完成。(具體調整情況待補充。大致情況是:祠山崗鄉並入桃州鎮;鳳橋鄉並入柏墊鎮;月灣鄉並入楊灘鄉;花鼓鄉並入誓節鎮;山北鄉、趙村鄉和下寺鄉並入邱村鎮;流洞鎮並入新杭鎮。) 2015年4月底,廣德縣轄6個鎮、3個鄉。
桃州鎮
作為縣城所在地,位於黃山、蕪湖、南京、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交通線的交接點上,與他們的距離均在200公里左右。所轄村:大木橋社區、雙河社區、平橋社區、界牌村、荷花社區、南塘社區、蘇覺社區、白洋村、塘口村、佛堂村、和平村、團山村、紅旗社區、清溪社區、鳳井社區、萬桂山社區、昇平社區、景賢社區、復興社區、白橋村、鳳凰社區、天壽社區、錢村村、富家村社區、高湖社區。
柏墊鎮
位於廣德縣城西南部。215省道廣寧路自境內鳳橋村陳片語入口至前程村前程鋪組出口。所轄村:前程村、同心村、土橋村、劉福橋村、姚村村、茅田村、張復村、糧長村、西塢村、楊沖村、三河村、鳳橋社區、柏墊社區。
誓節鎮
位於宣、郎、廣三縣市交界處,離縣城廣德20公里,距滬、寧、杭、蘇、錫、常各大中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內,緊依「長三角」地區。所轄村:東關外回族、蘇村村、花鼓村、牌坊社區、余楓村、綠林村、洪橋村、瑩山村、石鼓村、楊桿村、巫沖村、塢沙村、向勝村、楊柯村、阮村社區、東興村、紅應村、茆林村、東沖村、勝利村。
邱村鎮
位於廣德縣北部。東鄰新杭鎮,南接桃州鎮,西連誓節鎮與郎溪縣濤城鎮和凌笪鄉,北與江蘇省溧陽市毗鄰。鎮政府駐地門口塘,距縣城13公里。所轄村:門口塘社區、施村村、新橋村、梅泉村、吉山村、雙溪村、前路村、廟西村、雙崗村、山北村、趙村村、祥凌村、白雲村、談里村、蘆塘村、下寺村、李村村、南陽村。
新杭鎮
位於廣德縣東北部,東與浙江省長興縣毗鄰,北與江蘇省溧陽市、宜興市接壤, 區位獨特 。 全鎮總面積 323 平方公里, 7.8 萬人,轄 19 個村。所轄村:徐家邊村、千口村、金雞籠村、百家廟村、橫崗村、路東村、箭穿村、洪山村、桃園村、合興村、牛頭山村、牛頭山社區、獨山社區、青嶺村、彭村村、丁家村、楊邯橋村、磚橋社區、陽灣村、路東社區、流洞社區。
楊灘鎮
廣德縣轄鄉。1949年設桐_鄉,1961年成立楊灘公社,1983年改鄉,2015年1月撤鄉建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1公里。面積130平方公里,人口2.1萬。所轄村:五合村、三合村、白馬村、竹溪村、獨樹村、桐花社區、燎琳村、金陽村、莫村村、橫沖村、月灣社區、大塘村、胡村村、楊灘鄉、陳侯村、九房村。
盧村鄉
位於安徽省廣德縣城南郊,全鄉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4.5萬餘人,轄一個街道13個行政村。 盧村鄉區位條件得天獨厚,鄉政府駐地縣桃山村。所轄村:笄山村、中明社區、甘溪村、同溪村、宋陳村、高廟村、石獅村、石峻村、清方村、丁沖村、九龍村、唐流村。
四合鄉
廣德縣轄鄉。1956年設四合鄉,1961年成立公社,1983年改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26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1.4萬。所轄村:水塘村、徐村社區、耿村村。
東亭鄉
位於廣德縣東南部,全鄉面積98平方公里,人口2.1萬人。東亭鄉區位優勢獨特,與浙江省的長興縣、安吉縣交界,距318國道南5公里、浙江省04省道西。所轄村:高峰村、沙壩村、陽岱山村、柳亭村、頌祥村。

㈤ 南京特色民俗風情

南京白局
民間曲藝。始自明代織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調、民歌以自娛,逐步發展成為曲藝曲種。因演唱者不取報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南京白局常用曲牌主要有:《滿江紅》、《銀紐絲》、《穿心調》、《數板》、《梳妝台》、《剪剪花》、《下河調》、《漢陽調》等,形成曲牌聯綴體。曲目近百個,內容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如《機房苦》是織錦工人對自身苦難的控訴,《搶官米》和《打議員》則反映了光緒二十四年和民國8年南京發生的搶官米和打議員兩起風潮。清末民初後,"南京白局"隨著織錦業一起衰落。1949年後,曾成立專業劇團,現在只有少數業余演唱者。

南京白話
民間曲藝。用南京方言說相聲,所以又名"南京相聲"。流行於南京及其毗鄰地區,相傳始於20世紀30年代。起初只是簡單模仿相聲,後來逐漸有所發展。相聲用第三人稱,南京白話則用第一人稱,演員便成為劇中人,所以演重於說。代表性曲目有《老相識》、《包您滿意》、《人情債》、《廟上風情》、《商業新風》等。現在常有"南京白話"節目在報刊、電台、電視台發表和播出,頗受讀者、聽眾和觀眾歡迎。

南京評話
民間曲藝。南京有記載的評話歷史很長。明末著名評話藝術家柳敬亭曾長期寓居南京。"南京評話"又稱"講評詞"。相傳始於明末清初的"說善書",清末民初為鼎盛時期,流行於南京及其毗鄰地區,並曾流入南京。"南京評話"以長篇講史為主,主要劇目有《三國》、《隋唐》、《水滸》、《岳飛傳》等,"說""演"並重,常於書中穿插許多南京的風土人情、歷史掌故、名勝古跡,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南京評話近年日漸衰落,但尚有專業演員堅持演出。

花香鼓
民間歌舞。流行於南京、揚州地區。相傳始於明代,清末為鼎盛時期。因舞者手執花香鼓,故名。又因原為奉祀祈禱娘娘,求子求福,故又名"跳娘娘",還因為主要動作以鳳鳥動態取名,亦名"鳳舞"。舞蹈以鑼、鼓、鐃、鈸等打擊樂伴奏,夾唱"鼓詞"。主要動作有"鳳凰朝拜"、"鳳凰點頭"、"丹鳳朝陽"、"鳳凰展翅"、"鳳凰抖毛"、"飛鳳盤龍"等。1949年後,花香鼓經過加工改編,成為觀眾喜愛的民間舞蹈,並被吸收到著名民族舞劇《小刀會》、《雷峰塔》中。所唱"鼓詞"曲調,成為揚劇的曲調。

跳當當
民間舞蹈。又名"龍鳳勝會"。流行於南京溧水縣,相傳始自明代。過去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六日演出。舞蹈動作基本保持兩腿半蹲的"馬步"狀,上身略前傾,兩臂始終伸直,動作舒展,跨步大,有靜有動,明顯地保留了中國武術的韻味。主要動作有"三星相會"、"過壩"、"百鳥朝鳳"、"鳳凰三點頭"、"犀牛望月"、"枯樹盤根"、"童子拜觀音"等。整個演出陣容呈八卦形排列,敲擊大鑼大鼓伴奏,無演唱,酷似鑼鼓助威的習武場面。

解表
祭祀性舞蹈,又名"跳錶"。流傳於南京六合縣及其毗鄰地區。此舞為香火神會的組成部分,為獨舞。由香火童子扮演王靈官將表(即公文)解送交付諸神。舞者手執花香鼓邊唱邊擊鼓起舞。舞蹈步法跳動性強,自始至終跳動不止,步法靈活矯健,富於彈性。舞蹈中舉手投足要求直線運動,動作古樸剛健,干凈利落,靈活流暢。每完成一個動作時,都有明顯的短暫的亮相,這些都突出了此舞獨具的氣質。

麻雀蹦(方山大鼓)
民間舞蹈。因以模擬麻雀蹦跳為主要動作,故名麻雀蹦。又因為開始流行於南京市江寧縣方山鄉一帶,故又名方山大鼓。相傳明末時由河南移民帶來。太平天國時期是"麻雀蹦"發展的鼎盛期。《天朝田畝制度》使農民有了土地,每年秋收後跳"麻雀蹦"以慶豐收。而舞蹈中所擺陣勢,也與太平軍作戰時的某些陣法相似。大鑼大鼓在舞蹈中既是道具,又是伴奏樂器。此舞的基本動作和鼓點有"七五三"、展翅、啄稻、亮翅、抱窩等5種。舞蹈時,雙膝始終貼鼓成半蹲,學麻雀蹦跳狀,膝部屈伸,帶動身體上下起伏,圍鼓作上下左右前後大幅度蹦跳。整個舞蹈節奏鮮明,動作形象生動,英武矯健,活潑熱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慶典中演出,深受群眾喜愛。

高淳陽腔目連戲
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以南京市高淳縣為中心,流傳於江蘇的溧水、溧陽、宜興、江寧、句容和安徽的郎溪、廣德、宣城、當塗等地。被稱為"戲娘"的目連戲,遍布於大江南北。相傳始於元代的高淳陽腔目連戲,是一個只演目連戲的獨特劇種。這個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從來沒有專業演員和職業戲班,所有演員和樂手,都是臨時集合的農民和工人。高淳陽腔目連戲劇目,包括《台城》、《九世圖》、《目連》,都是演目連的故事。

洪山戲
地方戲曲。起源於南京市六合縣,流傳於江蘇的儀征、江寧、句容和安徽的天長、來安、盱眙。又名香火戲、童子戲,由洪山香火神會發展演變而成。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已有專業戲班。洪山戲的曲調,由基本調(七字、十字)、神曲、聯彈和雜曲組成,多為一字一腔的說唱型曲調。唱腔為無管弦伴奏的徒歌,以鑼鼓擊節,間或有一唱眾和的幫腔,屬板腔體。洪山戲的表演粗獷、朴實、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具有鮮明濃郁的地方風格。

抖空竹
又名「抖空鍾」、「抖空箏」、「抖嗡子」,是一種民間傳統玩具。它是由陀螺發展演變而來,專指在空中抖動,嗡嗡作響的那種空竹玩具。
在空中旋轉的空竹其形制可分為單軸和雙軸兩種。軸內是空的,每個軸上有四五個,孔內木片作笛以利發聲,連著軸有一個圓柱形的把,把的中段稍細。其玩法是,把空竹懸系在兩根小棍頂端的細繩上,玩者兩手各持一棍來回拉動,便可產生旋轉,並隨速度加快發出「嗡嗡」的響聲。當它轉到一定速度時,玩者還可將它拋向空中,作出種種花樣動作,然後再將它接住。其花樣技巧「鷂子翻身」、「飛燕入雲」、「響鴿鈴」「攀十字架」、「扔高」、「張飛騙馬」、「猴爬竿」等。其中「扔高」一技,有的竟能將空竹拋向空中數十丈高,待其下落再以抖線承接,准確無誤,堪稱一絕。
每逢春節在夫子廟可見空竹出售。明故宮遺址公園、夫子廟等南京的市民廣場,常有三五健身的中老年人一邊在抖空竹,一邊在切磋技藝。

跳五猖
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五猖」為邪惡之神,在人間常做壞事,偷東西、搶劫、放火、調戲婦女;但他們又喜歡惡作劇,把偷搶張家的東西,又放到李家去,要是看某人順眼,就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他。老百姓對「五猖」既怕又敬,於是就祭起來以博其高興,會降福給自己。另一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奪取了江山在南京建立大明政權後,大封有功之臣,卻忘了捐軀的官民,這些戰死者「陰魂」向他訴苦討功。於是朱元璋就想出了以東、南、西、北、中五路之鬼魂概括為「五猖」,讓百姓舉行活動紀念。高淳跳「五猖」有一套程式:由著古裝的村民或挑籃、或扛旗、或敲鑼、或打鼓、造成熱鬧歡騰的場面,然後主要人物一一登場。先是由5個手持五色華蓋、著五色服裝的壯漢進場;接著由4個著綵衣、戴面具扮成道士、土地爺、和尚、判官入場;隨後是五人身穿鎧甲,肩插金翎、手執雙刀威風凜凜的「五猖」入場。這些身穿紅、藍、黃、黑、白五色衣(即代表五方天地,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戴五色面具,手持五色行具的表演者,在鑼鼓聲中,或行、或舞、或趴、或躍,做著稀奇古怪的舞蹈動作,給人以古老神奇之感。此項活動,高淳定埠鎮韓橋村至今仍在舉辦。

飛鏜表演
飛鏜表演是一項民俗體育活動,是民間武術項目之一。南京地區,主要是在六合縣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飛鏜,原為古兵器,是中國武術運動的長兵器械之一。它形似三股叉,正鋒為雙面利刃,狀如劍尖,長約八九寸,左右各有刀牙,呈弧形上彎,叉頭鑲嵌於柄,柄長六七尺。柄端有三棱鐵鑽曰「樽」,用於擊刺架格。因長而重,故為長兵器中的重器械。今已演變為人們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的表演器械。
飛鏜這項民間技藝在六合得到了很好的發揚,不僅有男隊員,而且有女隊員,一些年近花甲的老人也參加了飛鏜表演。
每逢春節、元宵節和其他喜慶日子南京都有舞龍燈的娛樂活動。舞龍燈,也叫耍龍燈,是一種民間舞蹈。其歷史久遠,形式多樣。

舞龍燈
舞龍燈的民俗起源於古代人們對龍的崇拜。古人將龍視為能呼風喚雨、將福消災的神物,舞龍燈就是為了祈禱神龍的保佑。
舞龍一般用草、木、竹、布、紙紮成,節數不等,多為單數,以圖吉利。除顏色的區別外,還有用荷花、蝴蝶組成的「百頁龍」;用木板凳製作的「板凳龍」;用稻草紮成的「草龍」;用布糊製成的「布龍」。龍身內燃燭的稱「龍燈」,插香火的為「火龍」或「香龍」。
南京地區的龍燈,在造型和表演風格上最具有獨特的有溧水縣的龍燈和棲霞龍舞。

玩石擔和石鎖
石擔是用青石鑿成兩只圓形(磨子狀),中心打一圓孔,裝在竹杠兩頭。兩圓石間距一般為1.6米到2米之間。練功者以單手或雙手握杠,抓起石擔放在他的腳心上,時而慢慢轉動,時而沉下挺上。玩石擔的動作名稱很多:有頂花、推舉、穿花、單臂舉、仙人背纖、風擺荷葉等。石擔的重量不等,一般都在80斤到200多斤之間。石鎖也是以青石鑿成長方形石塊,長邊上側鑿一圓形手柄,形如舊時鎖狀。石鎖一般重量為三四十斤。玩時是以單手抓起做各種動作。其動作花樣有:單龍、雙龍、托塔、順鎖、倒鎖、架肘、背纖、外對月等。石擔石鎖還有二人對練、四人對練。
南京地區的石擔、石鎖活動,據傳始於明代,有山東、河南民間武術名流到江浦縣獻藝收徒而傳播開來。現在作為農村群眾體育活動的內容正在被大力提倡推廣。

㈥ 郎溪縣的特產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史,修貢亦仙才」。——杜牧《題茶山》
瑞草魁產於安徽南部的鴉山,又名鴉山茶,屬歷史名茶。早在唐朝,郎溪縣就是貢茶故里,唐朝貢茶「瑞草魁」就生長在安徽省郎溪的崇山峻嶺之中。
瑞草魁產於安徽省郎溪縣姚村鄉廟泉村(姚家塔村)南部的白陽崗,屬歷史名茶。因其茶樹品種主側脈交角偏大,形似橫向紋理,故名橫紋茶。早在千年前就名噪中國。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史,修貢亦仙才」。這是唐代詩人杜牧《題茶山》詩中的精萃名句,以贊譽茶之佳品——瑞草魁。
郎溪境內有八萬多廟茶園,是中國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全國平均每10斤茶葉就有1斤產自於郎溪,1996年,郎溪縣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綠茶之鄉」,歷史名茶「瑞草魁」就產自於郎溪姚村鄉鴉山。
鴉山陽坡白陽崗海拔高度487米,古樹參天、林蒼竹翠、溪水叮咚、雲霧繚繞,茶地黑色礫砂土,特別適宜茶生長,茶樹為自然野生,十分獨特,可采鮮葉面積8千餘畝,成品茶形射扁挺直如雀舌,大小勻齊、色澤翠綠、白毫隱現、香氣高長、清香持久、湯色淡黃綠、清澈明亮、滋味鮮醇爽口、回味雋厚、實為名茶中精品,自唐至宋、明、清「瑞草魁」史料記載詳實。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題茶山》詩中,對瑞草魁倍加贊賞。古宣州鴉山產茶,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五代蜀毛文錫《茶譜》記載:「宣城縣有丫山(即鴉山),小方餅橫鋪茗牙裝面。其山東為朝日所燭,號曰陽坡,其茶最勝,太守嘗薦於京洛人士,題曰丫山陽坡橫紋茶。」北宋梅堯臣《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詩雲:昔觀唐人詩,茶韻鴉山嘉。鴉銜茶子生,遂同山名鴉。重以初槍旗,采之穿煙霞。
江南雖盛產,處處無此茶。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竟收青蒻焙,不重灑酒紗。瑞草魁,品質優異,名噪全國,是具有千年以上悠久歷史的古代名茶。
郎溪這片中國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舉目一望無際的茶海,鬱郁蔥蔥,襯托著江南茶海的壯觀、美麗;每年清明節前後,茶園里剛冒出綠油油的茶尖,採茶的姑娘們哼唱著動聽的皖南民歌,採摘青嫩的茶葉,與茶園相連的是碧波盪漾的湖水,水天一色的景色陪襯著青山綠茶,在晚霞的照射下,透視出一幅美麗的江南山水畫卷。清晨行走在清新空氣和充滿一片清香的茶園里,一眼望不到邊的彼此起伏的綠茶,盡情的享受大自然的美妙風光,沁人肺腑的茶香讓人覺得精神抖擻,這塊茶鄉福地無不透露出這江南水鄉的物華天寶和靈傑之氣。 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南一帶乾旱無雨,河湖乾涸,一條烏龍被困在高草湖上。一日,水母娘娘從此路過,烏龍奄奄一息地祈求她發發善心,救它一命。水母娘娘見狀頓起憐憫之心,答應擺水龍陣救烏龍回歸東海。水母娘娘一抖水袖拋出潔白的薄紗混天綾,搭起了一丈多高的法台,雙手一合腳下五彩祥雲將她輕輕送上了高台。左手一抖點燃了一炷通天香,對東方拜了三拜,只見高草湖底頓時彌霧翻滾。就在此時,雷火星君孫伍子因事領著兒媳路過此地,他見水母娘娘肩披薄紗,袒胸露背,正在作法,頓起好奇之心, 搖身變了只老鼠鑽進了法台下面向上偷看水母娘娘作法。天條規定,偷看仙家作法,犯的是五雷轟頂之罪。孫伍子想只要不被發現就沒事。水母娘娘又一抖右手的水袖,手中出現了一缽仙水,向台下一潑,象瀑布一樣,白浪滾滾地向高草湖中涌去。這時只聽台下「啊呀!」一聲, 一隻大老鼠在水浪中翻滾著顯出了原形,水母娘娘驚愕地一看是孫伍子。這時法已被破,水也不流了,只裝了半湖水。這水順著湖下方的小溪往外淌,水到之處,乾枯了的草就變綠了,河溝里曬幹了的小魚小蝦也漸漸地復活了。烏龍正准備藉助水頭騰起,可是斷水了,訇然倒下,頭變成了伍牙山頂峰,尾在高草湖。 留下了「開天在龍源、地變湖水干」的傳說。水母娘娘收起了法具,忿怒地回天宮告狀去了。這時孫伍子知道大事不好, 已犯天條,必遭五雷轟頂之災。心急如焚地把兒媳苗天香招來說道:「你公爹我已犯了五雷轟頂之罪,難逃一死, 現在只有你能救我。」「我怎麼救你呀?」「犯天條的是我,雷公不會打你,我馬上變一粒棗子,你將我含在口中,待雷公走了,你再將我吐出來,我就可以逃過此劫了。」說罷就變成了一粒碩大的青棗,苗天香立刻撿起剛含進口中,東方天空上電閃雷鳴,烏雲滾滾而至,「咔嚓」一聲巨響,嚇得苗天香張口一驚,不好!將這「公爹」吞下了肚子里。一陣電閃雷鳴過後,又恢復了平靜。這時苗天香正惶恐不安,順著高草湖往下走沒多遠,忽想到公爹在她肚裡時間久了要悶死的,趕快要讓公爹出來,於是張口一吐,吐出的竟是一粒棗核。心想這肯定就是我的公爹,他的肉已被我消化,只剩下這骨頭了。她又悲傷又害怕,就在水溝旁用手刨了個坑,將棗核埋下後,趴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說也奇怪,這棗核竟然冒出了樹苗,轉眼間長成了一棵大棗樹,開花就結果。這果子長的跟公爹變成的果子一模一樣又大又亮。苗天香心想,這棗子定是我公爹托的生,我就要為他盡孝。於是就在這棗樹旁搭了間小茅屋,開始守護這棵「神樹」。渴了就喝小溪里的仙水,餓了就采幾粒這棗子充飢,她每吃一粒棗子後都要將棗核埋在土裡,又長出新的棗樹。年復一年,這里已成了棗樹林。苗天香的丈夫孫蘇掌管玉帝的後花園,聽說他的爹爹和妻子好像出了什麼事, 已有十幾天未見到妻子和爹爹了,心中非常擔憂,便出來尋找。孫蘇在電母那裡打聽到他的爹爹和媳婦在凡間高草湖一帶,於是就急忙向玉帝告假來到高草湖,看見苗天香正在摘棗子, 上前抱頭痛哭,知道了爹爹的不幸,孫蘇要求妻子同自己一起回天宮,苗天香苦笑道: 「我不能回去, 我要守護這片棗樹林,直到有接替的人來。」孫蘇無奈地說道:「好吧!我也陪你一起守護吧!」說罷就變成了一隻蜜蜂,在棗樹丫下方做了個大蜂巢。從此,蜜蜂每天外出採花釀蜜,天香用蜜汁煮棗做成蜜棗。在每次煮棗前,她都要將棗核挖出來再種下,認為棗核就是公爹,不能讓他受開水的煮煎。 去了核的棗子再灌入蜜糖捏扁,晾乾後食用。不知又過了多少年,又遇大旱,河乾地裂,災民紛紛逃荒,倉頡之後侯珀帶著全家妻兒老小,從河南逃荒來到了此地。侯珀看到其它地方的莊稼草木都已乾枯了,而這條沖里的花草茂盛,綠綠叢叢一片生機 ,心想這里一定是塊風水寶地。再往前走,發現有一條小溪,潺潺流水。侯珀一家人就打算在此落戶,找了一快平地,一家人開始伐木砍草搭建起了二間茅屋,定居下來。次日,侯珀為了解一下周圍的環境,順便打點野物,手拿鋼叉,腰系一條布袋,獨自一人順著小溪而上。沒有走出多遠,看見前面一位中年女子坐在石檯子旁手中正捏什麼東西,這時飄來一陣撲鼻的香氣深深地吸引住了侯珀,便走近躬身問道:「這位大姐,請問你這捏的是什麼東西?」「蜜棗。」,天香頭也不抬地答應了一聲。侯珀又問道:「你怎麼一個人住在這偏僻的山溝里?」「等人。」「我也是剛來這里,以後我們就是鄰居了,請問你怎麼稱呼?」「天香。」中年女子不冷不熱的態度,侯珀也不好再說什麼了,正准備繼續向前行。「站住,把這蜜棗都拿去吧!這都是為你准備的。」侯珀聽了喜出望外,連聲道謝!他本來就被這赭黃透明香味宜人的蜜棗饞的直咽口水,因初次相遇不好意思討要。他連忙解下小布袋,將石檯子上的蜜棗都裝了進去,又再三道謝後跑回了茅屋,他把剛才所遇見的事情向母親和家人述說了一遍後,從口袋裡拿出一把蜜棗要讓母親先嘗,侯母拿著蜜棗捏了捏,軟綿綿的,一嗅,青香撲鼻,放入口中嘗了嘗,香甜酥軟。老太太連聲稱贊道:「好吃!好吃!真是仙果也!」連吃了三粒。說也神奇,老太太的滿頭白發漸漸地變成了烏黑的青絲,朦朧的雙眼也變明亮了,精神煥發,全家人都驚詫不異。侯珀恍然大悟地說:「我遇見神仙啦!」侯母說:「兒哪!你還不快去拜謝賜給了我們家仙果的神仙!」侯珀急忙轉身又來到了石台邊,卻不見神仙的蹤影,只好趴在石台前磕了幾個響頭。原來,苗天香夫婦早已發誓,要守護到有人來到這里他們才離開此地,侯珀就是這里的新主人。孫蘇留下了一群小蜜蜂, 帶著苗天香回天宮去了。晚上,苗天香向候珀託了一夢,把些棗樹的管理,做棗的技術都一一交待了。再說侯珀回屋後就將天香賜給的蜜棗供奉在家中,每天上香叩拜,開始擔負起管理棗園的工作。到了採收季節,妻子兒女一起幫忙采棗,用高草湖裡的仙水洗棗、煮棗,用採集來的蜜糖上漿,侯珀學著天香神仙的樣子教妻子、小孩們捏棗,在神仙石台上晾乾後,儲存起來。家裡人吃不完就拿到集市去賣。侯珀老了,就把手藝傳給了兒子和女兒,他活了105歲,侯母活了99歲。制蜜棗的工藝一代一代地相傳。棗樹越來越多,村莊越來越大,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村莊叫「侯村」。侯氏後人為紀念祖輩,將去核填蜜的棗子叫「天香」, 赭黃透明,從外表能看見棗核的棗子叫「琥珀」。棗民們在實踐中又創制了「棗王、大面、蘭花、超蛋」等蜜棗新品種。侯村蜜棗以它獨特的靈氣美名遠揚,許多官員都拿它來作為饋贈和巴結上級的禮品。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一路吹吹打打,載歌載舞地來到了戴埠,貴妃們撒嬌地向皇上要地方特產來解饞。乾隆問身旁的隨從官員和太監:「都說江南是個山青水秀,人傑地靈的好地方,你們知道這里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嗎?」李公公忙上前施禮答道:「啟稟萬歲!聽說離這不遠建平縣侯村蜜棗頗佳。」「哦!那還不快去弄點來給朕嘗嘗。」「喳!」第二天一早,建平知縣就帶著最好的「天香」、「琥珀」前來朝貢皇上。皇上看著面前的蜜棗,拿了一粒吃了下去,說道:「你們都說這蜜棗怎麼怎麼的好吃,我看只是一般嗎!」站在一旁的李公公說道:「皇上,您剛才吃的太快了點,應該慢慢地品嘗才是。」「那是朕吃東西太饞相啦!」「奴才不敢。」皇上伸了伸腰,又拿了一粒放入口中,細細地嚼起來,「嗯……不錯!不錯!確實好吃,朕吃了不少山珍海味、美食佳餚,唯這蜜棗與眾不同,這是哪兒製做的啊?」盧知縣連忙跪稟:「萬歲!是我建平特產」。「嗯!建平蜜棗尤擅名」。隨從的記事官馬上把皇上的這句話記了下來。後來,乾隆五十七年,胡文銓修《廣德州志》中將這句話記載了進去:「建平制蜜棗尤擅名,特著之」。
——關於侯村蜜棗的傳說 板栗有健脾胃、益氣、補腎、壯腰、強筋、止血和消腫強心的功用,適合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以及外傷後引起的骨折、瘀血腫痛和筋骨疼痛等症。亮油油的栗子還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板栗有健脾胃、益氣、補腎、強心的功用,主治反胃、吐血、便血等症,老少咸宜。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血糖指數比米飯低,只要加工烹調中沒有加入白糖,糖尿病人也可適量品嘗它。板栗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等疾病。
板栗含有極高的糖、脂肪、蛋白質,還含有鈣、磷、鐵、鉀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C、B1、B2等,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孕婦吃板栗健身壯骨板栗又稱為栗子。它與紅棗、柿子一起被稱為「三大木本糧食」。板栗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孕婦常吃板栗不僅可以健身壯骨,而且有利於骨盆的發育成熟,還有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炒熟的板栗味道香甜、可口,是一道非常不錯的美食。 郎溪特產蓮藕:郎溪縣水域面積大,自古以來便是產蓮藕的大縣,蓮藕生食熟食皆宜,營養豐富,且能預防多種疾病,是一保健養生的佳品。它全身是寶,老藕澱粉含量達20%以上,可加工成藕粉、蜜餞;葉柄、蓮、蓬皮、荷花、藕節可入葯;蓮子則是上等補品。近年來,因農業結構的調整,水田植藕的面積日增,已達1.1萬畝,年產1.5萬噸鮮藕,遠銷外地市場。蓮藕原產於印度,很早便傳入我國,在南北朝時代,蓮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了。蓮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葯用價值相當高,它的根根葉葉,花須果實,無不為寶,都可滋補入葯。用蓮藕製成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在清咸豐年間,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
營養分析
1. 清熱涼血:蓮藕生用性寒,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症;蓮藕味甘多液、對熱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為有益。
2. 通便止瀉、健脾開胃:蓮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3. 益血生肌: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故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4. 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單寧酸,有收縮血管作用,可用來止血。藕還能涼血,散血,中醫認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熱病血症的食療佳品。

㈦ 宣城看點

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設郡以來,歷代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范曄、謝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後出守於此,李白、韓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繼來此寓居,眾多的人文遺跡,優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贊辭,更因謝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詠,而享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美譽。 宣城人文勝跡遍布。臨風懷古,謝朓樓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茲山亘百里,合沓與雲齊」的敬亭山,自南齊謝朓以來,先後300多位詩人墨客登臨此山賦詩作畫,留下詩文600多篇,為名符其實的「江南詩山」;現存敬亭山麓的廣教寺雙塔,以其對唐塔風格的繼承與革新,成為全國僅存,因而被列為國家級保護文物;大文學家馮夢龍發現並稱為「天下四絕」之一的太極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氣象成為溶洞奇觀;以三雕藝術、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稱譽海內外的績溪,歷代人才輩出,著作《笤溪漁隱叢話》的胡仔,紅頂商人、一代巨賈胡雪岩,徽墨傳人胡開文,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胡適,「湖畔詩人」汪靜之,小品文學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鄒等,使績溪贏得「邑小士多」的美名(績溪自古屬徽州,其名人一般不歸類於宣城名人,此順帶介紹);黃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稱金鰲,村中聚秀湖、獅山古廟、江氏宗祠等古跡文氣盎然,江淹、江澤涵、江紹原等名流碩儒皆從此村走出;涇縣桃花潭不但因夾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名揚海內外。
宣城特產眾多。比較有名的土特產有南湖銀魚、水陽河蟹、水東蜜棗、廣德毛竹、板栗、寧國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綠雪、涌溪火青為首的綠茶系列。此外還有宣紙、宣筆、旌德三麻、績溪蠶絲、徽墨等。唐代「宣州紅線毯」、宋代「宣城諸葛筆」、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揚名華夏。「水東琥珀棗」、「敬亭綠雪茶」、「郎溪瑞草魁」、「寧國黃花雲尖」、「涇縣紅星宣紙」、「績溪梅花白廠絲」等物產紛紛銷往海內外。 宣城物產豐饒,盛產糧,油,棉,蠶桑和茶葉,板栗,蜜棗,青梅,山核桃,香菇,竹筍,獼猴桃等各類名優特產品。毛竹蓄積量居全省之首。水產品有古今為貢品的琴魚,桐花魚以及河蟹,銀魚等。南湖銀魚、水陽河蟹、水東蜜棗、溪口高山茶、廣德毛竹板栗、寧國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綠雪、涌溪火青為首的綠茶系列,皆屬地方士特名產,而其中尤以宣紙宣筆、旌德三麻、績溪蠶絲、徽墨、唐代「宣州紅線毯」、宋代「宣城諸葛筆」、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揚名華夏。如今「水東琥珀棗」、「敬亭綠雪茶」、「郎溪瑞草魁」、「寧國黃花雲尖」、「涇縣紅星宣紙」、「績溪梅花白廠絲」,在國內外均有一定名氣。 20110212國家農業部公告的新一輪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名錄中,宣州區宣木瓜協會申報的「宣木瓜」榮登榜首。至此,宣城市已先後有4個農產品獲得了國字型大小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數量居全省第一,其中中葯材兩種。
旅遊景點有郎溪石佛山,敬亭山,太極洞,績溪龍川,桃花潭,鱷魚湖,皖南事變烈士陵園,江村,王稼祥故居,胡雪岩紀念館,三吳紀念館,障山大峽谷: 徽杭古道,鼓角樓,赤灘古鎮,查濟古鎮,中國宣紙文化園,謝眺樓,恩龍山莊,江南第一漂

㈧ 合肥長江西那個站有158路公交

合肥公交集團獲悉,在拐角處,位於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市的省會,學校將有七高職院校啟用,當基地,職業學校的學生和老師的保護,旅遊七所院校,自28日這一個月新開的301公交線路。

根據目前的現狀文忠道路車輛暫時無法通行,301路繞行,以支付臨時使用的七個新的區域機構啟用,從「安徽涉外經濟學院」公交站發車,學府路,職業路,學院後公路,公共道路,學校林道,職業路,站前路,市民大道,寶安大道,竇橋,新海大道,銅陵路,站前路,抵達「火車站」,沿停靠站點有:安徽外貿學院,學府路,學院路,中灣,薛漓嗯盧冬,薛林路,關井路,站前路,公共道路,劉英,公交技校,郎溪路,夕陽紅老城區,建成5合肥,中國中鐵24局,鑫海公園,橋社區,姚瑩的大荷花池,生態園,汴河路,中綠廣場,站前廣場,火車站。

301路服務時間6時19時,1元投幣,刷卡有效。

㈨ 皖南,蒙古包,土家族吊腳樓分別在哪裡

皖南 區域 安徽省長江以南的城市,包括安徽省的蕪湖、宣城、馬鞍山、銅陵、池州、黃山六市。
面積:
36536平方公里
人口:
1005萬
方言:
北方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吳語(宣州片)、徽語、客家話
行政區劃:
蕪湖市: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宣城市:宣州區、寧國市、郎溪縣、廣德縣、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馬鞍山市:雨山區、金家莊區、花山區、當塗縣
銅陵市:銅官山區、獅子山區、郊區、銅陵縣
池州市:貴池區、東至縣、石台縣、青陽縣
黃山市: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著名景區】 黃山、九華山、牯牛降、齊雲山、太平湖、雲嶺、桃花潭、敬亭山、西遞、宏村、採石磯
【推薦景點】 青弋江、秋浦河、蓬萊仙洞、馬仁山、月亮灣、查濟、盧村、西山牡丹、陽干、青龍灣、太極洞
【鄉村風光】 岩源風光、美女潭、濮塘、高山茶園、奎潭湖、姑孰水鄉、南漪湖、烏霞寺、陶辛水韻
【歷史遺跡】 花山迷窟、朱然文物古跡、林散之藝術館、李白墓園、古銅礦遺址、薛家崗古文化遺址、三祖寺
【備注】歷史上,曾以長江以北,安慶境內的天柱山(古稱皖山)為界,認為天柱山以南為皖南。所以,有的時候安慶也算作「皖南」。 行署 1949年5月13日設皖南行署(省級),駐蕪湖市。范圍為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1952年4月12日,撤皖北、皖南行署。1952年8月7日與皖北行署合並重建安徽省。
包括:
蕪湖市
宣城專區 池州專區 徽州專區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0-150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0個、60個、80個、100個和120個哈那。120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蒙古游牧人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0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克等族牧民游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許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大多數的蒙古人終年趕著他們的山羊、綿羊、氂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只駱駝運到落腳點,再起帳篷。
古族傳統民居。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一圓形天空,通煙氣。包門小,朝南或朝東南。具有製做簡便,便於搬運、耐御風寒,適牧等特點。 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一些傢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納折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40峰駱駝或10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20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編輯本段組成部分 蒙古游牧人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克等族牧民游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製作不用水泥、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謂建築史上的奇觀,游牧民族的一大貢獻。
1.蒙古包的架木: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烏尼、哈那、門檻。
(1) 套瑙
蒙古包的套瑙分聯結式和插椽式兩種。要求木質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製作。兩種套瑙的區別在於:聯結式套瑙的橫木是分開的,插椽式套瑙不分。聯結式套瑙有三個圈,外面的圈 上有許多伸出的小木條,用來連接烏尼。這種套瑙和烏尼是連在一起的。因為能一分為二,駱駝運起來十分方便。
(2) 烏尼
烏尼通譯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聯套瑙,下接哈納。其長短大小粗細要整齊劃一,木質要求一樣,長短由套瑙來決定,其數量,也要隨套瑙改變。這樣蒙古包才能肩齊,能圓。 烏尼為細長的木棍,橢圓或圓形。上端要插入或聯結套瑙,頭一定要光滑稍彎曲,否則造出的氈包容易偏斜傾倒。下端有繩扣,以便於哈那頭套在一起。粗細以哈那決定,一般卡在哈那頭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齊為准。烏尼一般由松木或紅柳木製作。
(3) 哈那
哈那承套瑙、烏尼,定氈包大小,最少有四個,數量多少由套瑙大小決定。 哈那有三個神奇的特性:
其一,是它的伸縮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對調節,不像套瑙、烏尼那樣尺寸固定。一般習慣上說多少個頭、多少個皮釘的哈那,不說幾尺幾寸。皮釘一般有十個皮釘,十一個皮釘等等(指一個哈那)。皮釘越多,哈那豎起來越高,往長拉的可能性越小;皮釘越少,哈那豎起來越低,往長拉的可能性越大。頭一般有十四、十五、十六個不等。增加一個頭,網眼就要增加,同時哈那的寬度就要加大。這一特點,給擴大或縮小蒙古包提供了可能性。做哈那的時候,是把長短粗細相同的柳棍,以等距離互相交叉排列起來,形成許多平行四邊形的小網眼,在交叉點用皮釘(以駝皮最好)釘住。這樣蒙古包可大可小、可高可矮。蒙古包要高建的話,哈那的網眼就窄,包的直徑就小;要矮建的話,哈那的網眼就寬,包的直徑就大。雨季要搭得高一些,風季要搭得 低一些。蒙古人四季游牧,不用為選蒙古包的地基犯愁,這樣的房子是無論如何不能比擬的。由於哈那這一特性,決定了它裝卸、運載、搭蓋都很方便。
其二,是巨大的支撐力。哈那交叉出來的丫形支口,在上面承接烏尼的叫頭,在下面接觸地面的叫腿,兩旁與別的哈那綁口叫口。哈那頭均勻地承受了烏尼傳來的重力以後,通過每一個網眼分散和均攤下來,傳到哈那腿上。這就是為什麼指頭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壓力的奧妙所在了。
其三,是外形美觀。哈那的木頭用紅柳,輕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粗細一樣,高矮相等,網眼大小一致。這樣做成的氈包不僅符合力學要求,外形也勻稱美觀。
哈那的彎度要特別注意掌握。一般都有專門的工具,頭要向里彎,面要向外凸出,腿要向里撇,上半部比下半部要挺拔正直一些。這樣才能穩定烏尼,使包形渾圓,便於用三道圍繩箍住。
(4)門
哈那立起來以後,把網眼大小調節好,哈那的高度就是門框的高度。門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門不能太高,人得彎著腰進,在彎腰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蒙古包內主人的尊敬,相當於給主人鞠躬。氈門要吊在外面。
(5)支柱
蒙古包上了八個哈那要頂支柱。蒙古包太大了,重量增加,大風天會使套瑙的一部分彎曲。連接式套瑙多遇這種情況。八---十個哈納的蒙古包要用四根柱子。蒙古包里,都有一個圈圍火撐的木頭框,在其四角打洞,用來插放柱腳。柱子的另一頭,支在套瑙上加綁的木頭上。柱子有圓、方、六面體、八面體等。柱子上的花紋有龍、鳳、水、雲多種圖案。王爺一般才能用龍紋。
2.苫氈的裁製:
由頂氈、頂棚、圍氈、外罩、氈門、氈門頭、氈牆根、氈幕等組成。
(1)頂氈
頂氈是蒙古包的頂飾,素來被看重。頂氈是正方形的,四角都要綴帶子,它有調節空氣新舊、包中冷暖、光線強弱的作用。頂氈的大小,以正方形對角線的長度決定。裁剪時,以套瑙橫木的中間為起點,向兩邊一乍一乍地來量,四邊要用駝梢毛捻的線繚住,四邊和四角納出各種花紋,或是用馬鬃馬尾繩兩根並住縫在四條邊上,四個角上釘上帶子。
(2)頂棚
頂棚是蒙古包頂上苫蓋烏尼的部分。每半個像個扇形,一般由三到四層氈子組成。里層叫其布格或其日布格。以套瑙的正中心到哈那頭(半個橫木加烏尼)的距離為半徑,畫出來的氈片為頂棚的襟,以半個橫木畫出來的部分為頂棚的領,把中間相當於套瑙了么大的一個圓挖去,頂棚就剪出來了。剪領的時候,忌諱把烏尼頭露出來。苫氈的製作講究看吉日。裁剪的時候,都分前後兩片,銜接的地方不是正好對齊的,必須錯開來剪。這樣才能防止雨水、風、塵土灌進去。里層苫氈子在哈那和烏尼腳相交的地方必須要包起來,這樣外面的氈子就不會那麼吃緊,同時也使蒙古包的外觀保持不變。
頂棚裁好後,外面一層周邊要鑲邊和壓邊。襟要鑲四指寬、領要鑲三指寬。兩片相接的直線部分也要鑲邊。 這樣做,可以把氈邊固定結實,同時看起來也比較美觀。
(3)圍氈
圍繞哈那的那部分氈子叫圍氈。一般的蒙古包有四個圍氈。里外三層,里層的圍氈叫哈那布其,圍氈呈長方形。
裁縫圍氈的時候,比哈納要高出一乍。圍氈的領部要留抽口,穿帶子。圍氈的兩腿上也有繩子。圍氈外邊露出來的部分要鑲邊和壓條。東北圍氈和東橫木相接的地方用壓條。有壓條的圍氈要壓在沒壓條的圍氈上面。圍氈的襟沒壓條,也不鑲邊。
(4)外罩
外罩用蒙古語叫胡勒圖日格,是頂棚上披苫的部分,它是蒙古包的裝飾品,也是等級的象徵。
裁縫胡勒圖日格的時候 ,其領正好和套瑙的外圈一般大。胡勒圖日格的腿有四個,和烏尼的腿平齊。外罩的襟多綴帶子。它的領和襟都要鑲邊。有雲紋、蓮花、吉祥圖案,刺綉的非常美麗。胡勒圖日格的起源很早,從前一般的人家都有,後來才變成貴族喇嘛的專利。
(5)門
門,原指氈門,用三、四層氈子納成。長寬用門框的外面來計量。四邊納雙邊,有各種花紋。普通門多白色,藍邊,也有紅邊。上邊吊在門頭上。門頭和頂棚之間的空隙要用一條氈子堵住,有三個舌(凸出的三個氈條),也要鑲邊和納花紋。
3.製作帶子和圍繩:
蒙古包的帶子、圍繩、壓繩、捆繩、墜繩的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狀,防止哈那向外炸開,使頂棚、圍氈不致下滑,在風中掀起來。總之,對保持蒙古包的穩固堅定和延長壽命都有很大的關系。
(1)圍繩 圍繩是圍捆哈那的繩子,用馬鬃馬尾製成。分內圍繩和外圍繩。把馬鬃馬尾搓成六細股,三股左三股右搓成繩子,再用二、四、六根並排起來縫成扁的。這種圍繩的好處是能吃上勁,不伸縮。內圍繩是蒙古包立架時,在赤裸的哈那外面中部捆圍的一根毛繩。哈那的壓力很大,內圍繩的質量一定要特別結實。內圍繩一旦斷裂或沒有捆緊,哈那就會向外撐出來,套瑙下陷,蒙古包就有倒塌的危險。外圍繩捆在圍氈外面,分上、中、下三根。圍繩的顏色有的搭配得很好,搓出來是花的。外圍繩不僅能防止哈那鼓出來,還能防止圍氈下滑。
(2)壓繩 壓繩也叫帶子,分內壓繩和外壓繩。立架木的時候,把赤裸的烏尼橫捆一圈的繩子叫壓繩。內壓繩蒙古包內有四或六根,也用馬鬃馬尾搓成,較細。這些壓繩和烏尼壓繩一樣粗細,防止套瑙下陷或上翹,是蒙古包頂保持原來的形狀。
外壓繩分為普通八條壓繩、網路帶子和外罩帶子三種。普通壓繩比內壓繩要粗,外壓繩用在苫氈的外面。前面四根,後面四根。網路帶子和普通壓繩不同,套在頂棚上,從包四周流蘇一樣垂下來。尤其是頂棚襟邊的製作更為精緻,垂下來縫壓在圍氈上。外罩帶子是有外罩的蒙古包才有的。有外罩的氈包不用其它外壓繩,外罩本身就起了包頂壓繩的作用。外罩與其說是苫氈,不如說成是壓繩更准確。外罩腳上、領上釘的帶子,將頂棚的襟、鍋捆壓得更妥貼,大風吹不起來。
(3)捆繩和墜繩
捆繩是把相鄰兩片哈納的口綁在一起,使其變成一個整體的細繩,用駱駝膝蓋上的毛和馬鬃馬尾搓成。墜繩是套瑙最高點拉下的繩子。蒙古人對這根帶子分外看重,用公駝和公馬的膝毛或鬃尾搓成。大風起時把墜繩拉緊,可以防止大風灌進來把氈房吹走。 編輯本段介紹 遼闊的草原是蒙古民族縱馬征戰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適合游牧民族的居舍就是蒙古包。蒙古包,這是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隨著蒙古民族走過了漫長的年代。
蒙古包有其發展、演變的過程:古人製造洞室,沿洞壁用木頭石頭砌到洞沿,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洞頂要留一口子,供人出入及走煙、出氣、採光、通風之用。後來發展成蒙古包的門和天窗。那時稱這種洞室為烏爾斡,"烏爾"原意為"挖"的意思,現代蒙古語中已經專指蒙古包天窗上的頂氈,引伸為"家"、"戶"等意。在狩獵採集時代,蒙古族住在窩棚里,這種圓形拱頂的隱蔽窩以活樹為支柱,用樺樹皮覆蓋,製做簡單,便於遺棄。隨著原始人類由採集向狩獵過渡,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同時也把一部分食草動物逐漸馴養成家畜,出現了畜牧業的胚胎。要求一種便於遷徙的居室,於是窩棚之類的建築應運而生。在狩獵時代向游牧時代過渡時,其居住由窩棚過渡到帳篷,帳篷用樹木做支架上蓋毛皮。進入畜牧 社會,支架變成哈納,同上面提到的洞頂變成天窗結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雛形。也出現了毛氈帳,其形似天幕,用羊毛毪覆蓋。據《呼倫貝爾概要》載:"呼倫貝爾之普通蒙人,每限於游牧,依水草而居,轉徙無常,概以穹廬為棲止。此種天幕生涯,可蔽風雪,可防虎狼。"'穹廬'滿洲語曰'蒙古博',俗讀'博'為'包'。"宋末元初遼人趙良嗣詩曰:"朔風吹雪下雞山,燭暗穹廬夜色寒",所詠的就是蒙古包。
古代的翰兒朵。此系古代蒙古貴族所用的蒙古包。亦做"窩裹陀",又稱"宮帳"。這種蒙古包與普通蒙古包相比較有三個特點:
其一,容積很大。普通蒙古包高約十三、四尺,寬五、六尺。古時的翰兒朵則高大得多。據魯不魯乞記敘:"他們把這些帳幕做得如此之大,以至有時可達三十英尺寬。有一次,一輛車在地上留下的兩道輪跡之間的寬度,為二十英尺。當帳幕放在車上時,它在兩邊伸出車輪之外至少各有五英尺。有這樣的情況,有一輛車用二十二匹牛拉一座帳幕……"這種用二十二條犍牛所拉的巨型蒙古包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
其二,古代貴族用的翰兒朵富麗堂皇。《黑韃事略》徐霍注雲:"霆至草地時,立金帳,其制則是草地中大氈帳,上下用氈為衣,中間用柳編為窗眼透明,用千餘條線曳住,閾與柱皆以金裹,故名。"《蒙古秘史》雲:"王汗毫不介意地立起了金撒帳。"撒帳即細毛布,此處為細毛布做成的金碧輝煌的鉅帳。這種經過裝飾以後的宮帳也叫"金殿"。
其三,宮帳的造型與蒙古包略有區別。宮帳的架子,是在哈勒嘎斯上插入烏尼並豎起哈那製成的。外形像人的脖子一樣。魯不魯乞稱蒙哥汗的宮殿為"有頸發屋"。據《水晶鑒》記載:"有天宮之帳曰宮帳"。宮帳上面呈葫蘆形,葫蘆象徵福祿禎祥;下面呈桃兒形,桃兒形模仿天宮。現在成吉思汗陵寢地還保存有這種宮帳的造型。宮帳金頂輝煌,蒙古包用黃緞子覆蓋,其上還綴有藏綠色流蘇的頂蓋,極為富麗,表現了蒙古民族特有的建築藝術。 土家族吊腳樓 吊腳樓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依山的吊角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後面作卧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 從前的吊腳樓一般以茅草或杉樹皮蓋頂,也有用石板當蓋頂的,現在,鄂西的吊腳樓多用泥瓦鋪蓋。吊腳樓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備齊木料,土家人稱「伐青山」,一般選椿樹或紫樹,椿、紫因諧音「春」、「子」而吉祥,意為春常大,子孫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稱為「架大碼」,在樑上還要畫上八卦、太極圖、荷花蓮籽等圖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樑柱接上榫頭,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堅柱」,主人選黃道吉日,請眾鄉鄰幫忙,上樑前要祭梁,然後眾人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祝賀。立屋堅柱之後便是釘椽角、蓋瓦、裝板壁。富裕人家還要在屋頂上裝飾向天飛檐,在廊洞下雕龍畫鳳,裝飾陽台木欄。 土家人還在屋前屋後栽花種草,各種果樹,但是,前不栽桑,後不種桃,因與「喪」「逃」諧音,不吉利。 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腳樓的形式多種多樣,其類型有以下幾種:
單吊式,這是最普遍的一種形式,有人稱之為"一頭吊"或"鑰匙頭"。它的特點是,只正屋一邊的廂房伸出懸空,下面用木柱相撐。雙吊式,又稱為"雙頭吊"或"撮箕口",它是單吊式的發展,即在正房的兩頭皆有吊出的廂房。單吊式和雙吊式並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經濟條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單吊式和雙吊式常常共處一地。
四合水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又是在雙吊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特點是,將正屋兩頭廂房吊腳樓部分的上部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四合院。兩廂房的樓下即為大門,這種四合院進大門後還必須上幾步石階,才能進到正屋。
二屋吊式,這種形式是在單吊和雙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一般吊腳樓上再加一層。單吊雙吊均適用。平地起吊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也是在單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單吊、雙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徵是,建在平壩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腳,卻偏偏將廂房抬起,用木柱支撐。支撐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齊,使廂房高於正屋。

熱點內容
花語鳳鳴 發布:2025-09-23 17:42:14 瀏覽:354
安靜櫻花雨 發布:2025-09-23 17:34:12 瀏覽:409
描寫海棠樹的優美句子 發布:2025-09-23 17:32:41 瀏覽:379
海棠花韓語 發布:2025-09-23 17:26:41 瀏覽:866
桑葚枸杞丁香 發布:2025-09-23 17:22:18 瀏覽:494
螃蟹西蘭花 發布:2025-09-23 17:20:42 瀏覽:485
盆景枝角 發布:2025-09-23 17:19:06 瀏覽:763
花花卉名稱大全圖片 發布:2025-09-23 16:49:21 瀏覽:266
窄葉盆栽 發布:2025-09-23 16:47:44 瀏覽:695
康乃馨插花圖片 發布:2025-09-23 16:46:55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