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木蘭花令
A. 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的解釋
與意中人相處來應當總像剛源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的甜蜜,那樣的溫馨,那樣的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詞題: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古詩中的《決絕詞》,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薄情郎,從而表示與之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在納蘭容若的詞集里,有的版本中詞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顯然這種「閨怨」是一種假託,。據專家稱:這是納蘭的特有隱情的表現。
這首詞中有兩個典故。
「秋風悲畫扇」:借用漢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妃子,卻遭到趙飛燕的妒忌、饞害而打入冷宮。南北朝梁的劉孝焯就曾經寫過《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於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遺棄的女子。
「驪山」「淚雨零霖」「比翼連枝」:都是講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長恨歌》已經把這個故事傳頌千古了。
B. 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個是對的
C. 關於納蘭容若《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D. 求: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兒,
比翼連枝當日願。
E. 納蘭容若《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F. 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的意境怎樣的
納蘭容若《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
如果相愛永遠像初識,
就不會出現婕妤怨秋扇的舊事。
當薄情郎輕易變心時,
男女的感情中本來就會出現這類事。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
卻難熬棧道雨聲鈴聲聲聲怨。
現在我身邊的薄倖錦衣郎,
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比翼連枝願。
Ⅰ
納蘭長於情深於情,他的詞清新婉約,可以直抒胸臆,給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每一個人當最初和你相遇,那種美好的感覺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種溫馨、那種自然、那種真誠、那種回憶,因此就一直彌漫在了你的生命中。為什麼在人的交往中會有誤會、費解、猜測和非議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懷不就足夠了嗎?就象從未謀面的網友,每次在網上遇到時候互相打個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牽掛,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嗎?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再讀席幕容的《初相遇》,她說: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出現。
我喜歡那樣的夢,在夢里,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心裡甚至還能感覺到,所有被浪費的時光竟然都能重回時的狂喜與感激。胸懷中滿溢著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對我微笑,一如當年。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明明知道你已為我跋涉千里,卻又覺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由此看來,每個人都有著一種初遇情結,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樣清純透明。而詩人給它以詩意的注釋,讓人感覺到初相遇的美麗、溫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景,初見後的分手,有如曾經揮手的雲彩,也似輕輕告別的康橋……
最美的在心不在遠處。曾經,初相遇是怎樣的一種情懷?人生若只如初見,豈不是人生最好的寫照嗎?
也許生活就是這樣的,有人說的對,得到了往往就不會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種境界。或者只如初見,那種淡淡的情懷倒是讓人釋懷、讓人坦然、讓人心安。一句心靈的問候,足以讓你一生難忘,我想人生這個東西,淡然一點往往會是清風明月,太過執著,則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願對於友情、恩怨、功過、得失、錢財……都看的再淡一點,情願那初見的情節永遠留在自己的夢里。
林清玄的《法圓師妹》,他說:「每個人的命運其實和荔枝花一樣,有些人天生就沒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開花,默默的結果,在季節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沒有選擇的結出它的果實,而一個人也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道路吧!」
「有的心情你不會明白的,有時候過了五分鍾,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錯過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那時候我只是做了,並不確知些道理,經過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樣,你住在這個旅館,正好是我服務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或者領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轉身時你沒有叫我,我們都不能重逢,人生就是這樣」。 人生真的就是這個樣子嗎?我不得而知。
人生若只如初見,優傷的美麗只能定格在回憶中。也許哪天轉身而去,留下一個美麗的遠去背影。完美的弧線,會訴說著對昨日的依戀。也許,在我們認識的人中,有過誤會,有過得失,你就會想起初見時的美麗。或者,那天在某個特定的地方,故地重遊,突然發現多年未見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見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樣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感情呢?! 初見驚艷,再見依然。但願再次見到你的時候,你依然那麼美麗如初。
今夜春風微送,把我的心扉吹動,多少塵封的往事都清晰地留在我心中,流淌在我的夢里。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不是嗎?
我記得了這樣一句話: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無情未必就是決絕,我只要你記著:初見時彼此的微笑……
Ⅱ
該闕詞章與白氏《長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楊玉環那段毀譽參半的愛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淫廢國。 從感情的意義上來看,雖然唐玄宗迫於三軍眾怒,無奈將楊貴妃賜死馬嵬坡,從此生死訣別、陰陽永隔,唐玄宗卻始終信守當初七夕夜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縱「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種用情深遠的愛情故事,試問誰人不動容? 當然,我們已無法考證這段真摯愛情故事是否屬實,權且和納蘭一樣,首先肯定這段風流佳話。
納蘭此詞以一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負心的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來兩情相悅,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遲早分離,倒不如保持「初見」時那種若即若離的美好。
然後描繪變心的人往往指責滿懷痴情卻無端被棄的一方首先變心,失戀女子的愛恨情殤可見一斑。
最後引用七夕長生殿的典故,譴責薄情郎雖然當日也曾訂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背情棄義 。
以上。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G. 解釋納蘭容若《木蘭花令 》全詩
詞牌:原為唐教來坊曲,後用作詞源牌。
詞題: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古詩中的《決絕詞》,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薄情郎,從而表示與之決絕。在納蘭容若的詞集里,有的版本中詞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顯然這種「閨怨」是一種假託,。據專家稱:這是納蘭的特有隱情的表現。
解釋:如果相愛永遠像初識, 就不會出現婕妤怨秋扇的舊事。 當薄情郎輕易變心時, 男女的感情中本來就會出現這類事。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 卻難熬棧道雨聲鈴聲聲聲怨。 現在我身邊的薄倖錦衣郎, 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比翼連枝願。
典故:
「秋風悲畫扇」:借用漢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妃子,卻遭到趙飛燕的妒忌、饞害而打入冷宮。南北朝梁的劉孝焯就曾經寫過《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於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遺棄的女子。
「驪山」「淚雨零霖」「比翼連枝」:都是講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長恨歌》已經把這個故事傳頌千古,就不解釋了
H. 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
木蘭花令 擬古決抄絕詞
人生若襲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經查閱和翻閱多本資料,以「淚雨」居多,從整首詞的意境來看,個人認為,淚雨較為准確,另外,熟悉納蘭容若的其他詞作的話,「淚雨」也符合一貫風格。
I. 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是納蘭詞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見」更是所有納蘭詞中、乃至古往今來的所有詩詞中最為流傳的一句,只是我們往往會把這首詞、這句詩從三百多年的背景中抽離出來,用它來訴說我們自己的情緒,彷彿它一直就屬於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生活背景,屬於我們每一個獨特的、不為任何人所知、也不容任何人窺探的私密空間。
「何事秋風悲畫扇」是講漢成帝和班婕妤的故事。人之於人,若始終只如初見時的美好,若始終能保持初見時的感覺,團扇便永遠是皎潔而團圓的。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詞中這樣的感嘆,只是對人世間凡夫俗子的嘲諷,反襯出一對痴情人的無奈。是的,是無奈,容若始終無法留住自己想要留住的。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是唐明皇和楊玉環的故事。
J. 納蘭容若 木蘭花令
多數版本都說是兩個故人,但是蘇纓版是考證出來後一句為故心人,你可以去看看《納蘭詞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