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美的詩歌
① 自己寫的詩歌 題目《荷花》
荷花
翩翩君子立凡塵,淤泥出萃不染身。
點綴幽塘芳自賞,輕舟劃過碧波清。
100%原創,希望能幫到你。
② 荷花美景的詩句
贈荷花
作者: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回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答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曲池荷
作者: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荷花
作者: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折荷有贈
作者: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昭君怨·詠荷上雨
作者: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望採納,謝謝
③ 荷花詩句
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特徵
中國古代文學的浪漫主義文學傳統也是源遠流長的,浪漫主義為獨立的創作方法。浪漫主義注重理想,如望遠鏡一樣顯示未來。
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文學也為人們特別注目,,莊子代表了浪漫主義的另一種傾向,因為莊子雖然對現實不滿意,但不去反抗,而是企圖把社會引向倒退的道路。《莊子.天下篇》「莊周……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庄語。以卮言為曼衍,……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的精神,是他的虛無主義、神秘主義的「道」的具體表現,只是一種消極的反動的浪漫主義。莊子散文是浪漫主義的精品,議論機智,氣魄宏大,看來隨便,但文理又很密察。同時還具有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力。高爾基說:「積極浪漫主義,企圖強固人們對生活的意志,在人們心中,喚醒對現實一切壓迫的反抗決心。」莊子散文中的浪漫主義,是符合高爾基提出的這個標準的。至於其中所表現的玩世不恭的態度,多少也給後世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但那是次要的。莊子的浪漫主義特徵,《天下篇》中對莊子創作的著名論述,可以說是對他的浪漫主義特徵的最精闢的概括。它不但指出《莊子》對巫史文化和以前道家思想的承襲關系,而且指出它趨向於文學的發展,即「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不但指出它的「人的自覺』,「自我意識」的特點,即「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以天下為混濁,不可與庄語」,而且指出 它與宗法勢力的對立,即「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不但指出它所開拓的涵蓋世界宇宙的境地,即「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而且指出它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即「其書雖瓌瑋而連犿無傷也,其辭雖參差而淑詭可觀」,不但指出它的題材「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無所不包』而且指出它「弘大而辟,深閡而肆」的意境。《莊子·天下篇》的「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庄語,是對現實的否定的、叛逆的、批判的態度,是《莊子》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前提和出發點,成為其萌芽式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論的一條基本原則,而這個原則顯然是積極的。
在談到莊子的散文 不能不提的就是莊子的〈逍遙游〉它是莊子的的經典之作 其中包括的莊子的文化內涵和主要思想。
《逍遙游》中的"游",指的是游心於"道"的精神境界,莊子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他在《逍遙游》中為了論證"道"的最高境界,"通篇以『大'字為線索",以"小大之辨"作為貫穿全文的綱繩。在《逍遙游》中,自然萬物大至巨鵬,小到學鳩、斥鴳;壽命長及冥靈、大椿,短至朝菌蟪蛄;社會生活中大德如宋榮子、列禦寇,小德如那些名利之徒,小知大知,小年大年,小德大德,在本質上都是沒有差別的。不但大小沒有差別,而且美醜、貴賤、是非、生死也都同"小大之辨"一樣,沒有差別。在《齊物論》中,他提出:"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就是說小草桿和大木頭,最丑的人和最美的人,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是沒有差別的,用"道"這個本體去認識,都是等同的。
從今人視角出發,莊子的這種哲學把事物的規定性完全忽視,把"大小"、"美醜"、"善惡"等等完全看作是純粹主觀的東西。這樣他就從美學的相對主義走到了美學上的主觀主義,無疑是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的相對主義認識論的誤區。實際上,從莊子的思想出發,莊子不只否定了事物的規定性,甚至連事物本身都加以否定,他"齊物"的觀點實際上是對相對主義的破壞,莊子的時代沒有美學,因此我們後人的歸納對莊子那個時代沒有意義。但是,作為一個美學命題,我們卻能從莊子思想中探尋出一種審美觀,而這種審美觀在中國古代美學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首先,在莊子的哲學體系中,大小、美醜這些概念不僅是相對的、同一的,而且更是虛無的,只有作為宇宙本體的"道"才是最高的、絕對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是宇宙間一氣運化的充滿生命力和自然力的美。這對中國古典美學的邏輯體系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影響。在中國古典美學中,現象的大小美醜只屬於較低層次的美學范疇。葉朗先生指出"一個自然物,一件藝術作品,只要有生意,只要它充分表現了宇宙一氣運化的生命力,那麼丑的東西也可以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丑也可以成為美,甚至越丑越美。"這種"氣韻生動"的最高范疇,已經成為中國古典美學顯著的浪漫主義特徵之一。
我們看到的莊子思想中的浪漫主義觀不是著眼於逼真再現具體的物象,而是著眼於整個造化自然;它不局限於表現單一的物象,而是力求表現出對象所蘊含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表現出宇宙元氣運化的生命力。即使是一草一木,一丘一石,也要點化出它的靈氣、生機和力量。這就是劉勰《文心雕龍》所講的"寫氣圖貌",王微《敘畫》中所講的"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當然,不僅僅是審美創造,就審美欣賞來說,對於物象,莊子似乎不看中對象的感性外在形態,他更注重觀察外在形態下隱含的精神與氣韻。莊子在《逍遙游》以及其它文章中塑造了大量形態醜陋的兀者、支離者、瓮 大癭的形象,他的這種塑造從今天的美學角度看來,表明的是這樣的審美觀:外在形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和力量。美與丑在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轉化,同時美的極致也升華出來。這種美的極致顯然發軔於莊子"小大之辨"、"道通為一"觀點。
其次,《逍遙游》把莊子"小大之辨"的命題展示給我們,同時也給我們標示出一種"自然之美",在中國古典美學史上建立起與"錯采鏤金""雕繢滿眼"相對的一種美感或美的理想。在《逍遙游》中,那種"御氣而行"的瀟灑狀態實際上就是自然狀態,人處於自然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含藏著內在生命及活潑之生機,它孕育萬物,欣欣向榮,表現著無限的生意。無怪乎莊子在《知北游》中贊嘆著:"天地有大美而言,四時有明法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道法自然"這一命題傳達了道家美學的一個最基本思想,即關於真與美的統一觀。在道家看來,最美的即是最自然的,體現素樸自然、恬淡無為。一切人為的、違背自然本性的事物,都是對"天地之美"亦即"自然之美"的破壞。由此,莊子認為,就自然界而論,《逍遙游》中的巨鵬,有待乎風;《馬蹄》篇中的馬,受籠絡約束,失去了自然之美。就社會生活而論,《逍遙游》中的勢利之徒,受名韁利索;大德如列禦寇,亦"猶有所待",也失去了自然之美。就藝術而論,"文采"壞"五色","六律"壞"五聲","犧尊"壞"純朴","珪璋"壞"白玉"(《馬蹄》)。凡是人為的東西都破壞了自然之美。只有那些動物在大自然中不受束縛的"天放",藝術創作中不經人為的"天籟"、"天樂",才是符合自然本性的美。甚至《逍遙游》中,巨鵬所適之處,也是"南冥者,天池也。""天池",成玄英注雲:"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為,故曰天池。"這說明,無論是《逍遙游》還是莊子的其它文章,貫穿其中的是"自然浪漫主義"的審美理想。
以上,我們透過《逍遙游》,試圖窺探莊子思想中蘊含《逍遙游》帶給中國古典美學一個全新的精神形態——關於人的浪漫關注、潛在能力和自由創造的哲學。《逍遙游》啟發了古人的藝術精神,並且影響至今,具有十分豐富的美學內涵。聞一多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郭沫若曾評價莊子:"秦漢以來的一部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這正是《逍遙游》的美學品質之所在。
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特色有「極天之荒,窮人之偽,放肆迤演,如長江大河,滾滾灌注,泛濫於天下;又如萬籟怒號、澎湃洶涌,聲沉影滅,不可控搏。」但是,莊子散文固然對後代有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對待這個問題,長期以來都沒有能夠給予正確的評價,曾經產生過忽左忽右的現象。必須看到,中國古典文學遺產,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其中必然會存在民主性的精華和封建性的糟粕。我們對待古代文化遺產,必須堅持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的原則,不能兼蓄並收。這才是惟一正確的態度。並不能因為歷史的發展,時代的前進,意識形態的變化,而拋棄這個基本原則。對於莊子散文的思想內容及其藝術風格,我們也必須本著這樣的原則,吸收其有益的精華,剔除其消極頹廢的糟粕,為弘揚祖國文化優良傳統、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作出積極的貢獻。
④ 關於荷花的詩
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⑤ 有關荷花的現代詩(越多越好)
1、《荷花》
作為湖水孕養的青澀
你總是默默抽出七月的遙望
一種情隱藏於版湖下 張揚的簇擁
也只是權呈現歷史的妖嬈
復瓣與葉的相處 讓黑頸鶴
及水鳥們的戀情升華
當漁船離開牽情的湖岸
荷的搖曳
是在感動盛夏的舞蹈
七月的腳步踩著敖包的鼓點
你 開始默默的
顯露聖潔的禮儀
用粉紅的顏色 點綴了
查干淖爾的一泓清澈
《荷花情》
荷風輕擺漢唐的綉狹裙
盛世的廣寒袖
舞一曲華章
似飛燕站立在掌心
在荷端
曼妙的旋轉
暈開一副色染山水的
丹青妙筆
又如玉環倒映華清池旁
霓裳羽衣
在長袖紛飛中
紅了臉頰
醉了帝王
江山不抵,美人嬌羞
你是人間六月天
你是臨水照花人
2、《荷花》
漲滿蓄水的清池的,
是荷花嫵媚的身影。
有人往上撩的水珠,
是寂寞的交響曲。
嫣紅的花帳中,
掩蓋著一顆
幼稚而又多變的心,
虛偽而又復雜的心,
無助而又慌亂的心,
是碧色淺埋在蓮蓬的蓮心。
幼年時的一個人,
曾見過水珠的銀,
見過陽光的金,
這顆心的奇。
而人卻不知曉,
她後來也有如此的沉寂,
如此的心情,
如此的風景。
漲滿蓄水的清池的,
是經過荷花慌亂的迴音。
由個人幼年往上撩水珠,
寓言後來的風景。
⑥ 贊美「荷花」的詩句有哪些
1.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2.荷花兼柳葉,彼此不勝秋。
3.未見美男子都,卻遇輕薄狂人。
4.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5.剪裁綠荷做時裝,縫紉白蓮制衣裳。
6.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7.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8.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9.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10.恰似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11.盪漾湖光三十頃,未知葉底是誰蓮?
12.天賦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13.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鬢邊簪不得。
14.昨夜夜涼涼似水,羨渠宛在水中央。
15.十萬瓊珠天不惜,綠盤擎出與人看。
⑦ 贊美荷花的詩,自創的
最是低頭的嬌羞,
最是輕輕的起舞。
沖破污泥的約束,
傲首池中的萬物!
⑧ 贊荷花著美的詩有那些
李白:玉階怨 ;折荷有贈 唐李 白;子夜吳歌(其二) 唐李 白;越 女 唐王昌齡;東林寺白蓮 唐 白居易 ;京兆府栽蓮 唐 白居易 ;青陽渡 晉、樂府;詠芙蓉 南朝、梁 沈 約;采蓮 南朝梁 吳均;詠荷詩 江 洪 ;
⑨ 關於荷花的詩歌
1、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2、惜紅衣·吳興荷花
宋代:姜夔
枕簟邀涼,琴書換日,睡余無力。細灑冰泉,並刀破甘碧。牆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柳晚蟬,說西風消息。
虹梁水陌,魚浪吹香,紅衣半狼藉。維舟試望,故國渺天北。可惜柳邊沙外,不共美人游歷。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
譯文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涼,撫琴讀書打發時光,即使睡醒了也覺疲憊無力量。用泉水細細地清洗,用利刀將鮮甜的瓜果切劈。
我每天精心地安排著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著牆頭把酒索,又有誰會來問候我,我不是那城南詩客。家中孤寂冷落,西風微寒,落葉的柳樹,哀鳴的老蟬,都在告訴我已經到了秋天。
眼前拱橋如月,湖堤漫長,魚兒隨波嬉遊,湖面飄著清香,荷花卻已半數凋零枯黃。系船登岸遙望故鄉,在那茫茫天際的北方。
可惜在這水岸沙邊,不能與舊時的美人一同游覽。想問什麼時候才能同賞,眼前這水鄉湖塘秋日的風光?
3、荷花
清代: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譯文
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並不妨礙彩舟的盪漾。
知道四五月間夏風微掠,這些荷葉荷花的高度依舊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4、荷花
唐代: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譯文
夏日荷花綻放,搖曳多姿沒有什麼花能與之匹敵,它的花香也是別具一格。
李將軍家設席乘涼,我伴著那夕陽而來同游曲江。
游江歸來,看到燭光下的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來打濕了羅襪。
想到秋天來臨之前你我將要分別心中苦悶,天各一方只能在夢中相見了。
5、浣溪沙·荷花
宋代:蘇軾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雲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譯文
四面垂柳圍繞著十里香荷。請問哪裡蓮花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天氣乍一變涼,給人們帶來了秋的寂寞。蕭索的光陰,需用美酒打發、消磨。暫且來此花叢,細聽吹笙唱歌。
⑩ 描寫荷花美的古詩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