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季節是什麼
㈠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哪個季節
這兩句詩描寫的是夏季。
分析:「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㈡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季節是什麼
是夏季的景色。荷花在夏季生長最為旺盛,詩中也說到是六月,農歷六月就是夏季了。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代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㈢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的是什麼季節
描寫的是夏季的景色。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夏天不同於其他三個季節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塗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麼嬌艷、那麼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
㈣ 映日荷花別樣紅是什麼季節的
「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句古詩描寫的是夏天這個季節的景色,從這句詩當中對於荷花盛開的描寫就能夠看得出來是夏季,這句詩出自我國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作《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組詩歌當中的第二首,是該詩的第四聯,這首詩寫的是杭州西湖的六月美景。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翻譯: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景的詩,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朴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
在「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句詩句當中,詩人運用白描的手法,僅僅通過一個「紅」字的表達,就表現出西湖荷花的嬌艷與絢麗。一個「日」字的運用,就讓這句詩表現出來的畫面變得壯美非常,境界也闊大了許多。
㈤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什麼季節
荷花是夏季開的,是夏季
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夏季。這首詩是可以理解的,擅長的是先寫的感覺再次敘利亞虛擬化,導致在第一個虛擬的真實效果看完後,我覺得6月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季節」的風景是不一樣的。
㈦ 「映日荷花別樣紅」是什麼季節
夏季。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版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㈧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的是哪一個季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的是夏季。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塗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麼嬌艷、那麼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
㈨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什麼季節的
夏季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
1.曉:早晨。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2.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工詩。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亦能文。有《誠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