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黎荷花
① 這是什麼花啊
大花蕙蘭
大花蕙蘭,常綠多年生附生 草本。是蘭科蘭屬中大花附生種類的總稱。假 鱗莖粗壯,長橢圓形,稍扁;上面生有6枚~8 枚帶形葉片,長70厘米~110厘米,寬2厘米~3厘米。花莖近直立或稍彎曲,長60厘米~90厘米,有花6朵~12朵或更多。花葶40至150厘米不等,葉色淺綠至深綠,標准花莖每盆3至5支,每支著花6至20朵花。其中綠色品種多帶香味。
花大型,直徑 6厘米~10厘米,花色有白、黃、綠、紫紅或帶有紫褐色斑紋。是栽培十分廣泛的中國蘭之一,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用分株法繁殖。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的環境。用蕨根、苔蘚、樹 皮塊等盆栽。要求根際透氣和排水特別好,秋 季形成花芽後需有一段冷涼時期,春季才能開花。冬季夜間溫度10℃左右。
流行品種
常見栽培的有:獨占、 黃蟬蘭、碧玉蘭、西藏虎頭蘭和大量雜交種的優良品種。原大花蕙蘭商品栽培品種主要來自日本和韓國,國內最近幾年也開始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品種選育、組培技術、栽培技術等。
目前主要的流行品種有以下幾類:粉色系列:『貴妃』、『粉夢露』、『楠茜』、『夢幻』綠色系列:『碧玉』、『幻影』(濃香)、『華爾茲』(清香)、『玉禪』
黃色系列:『夕陽』(清香)、『明月』、『UFO』
白色系列:『冰川』(垂吊)、『黎明』
花色品種
蕙蘭在傳統上通常按花莖和鞘的顏色分成赤殼、綠殼、赤綠殼、白綠殼等;在花形上也和春蘭一樣,分成荷瓣、梅瓣和水仙瓣等;花上無其它顏色,色澤一致的也稱為"素心"。
蕙蘭的品賞自瓣型說出現之後特別注重花朵的瓣型,以梅瓣、水仙瓣為貴,捧舌以圓緊質厚為好,外三瓣(萼片)以寬圓糯質為佳,其名品多為此類瓣型。蕙蘭的荷瓣甚少,近年發現有類荷瓣的,也甚受歡迎。蕙蘭之一般竹葉瓣者多如蒿草,除少數亮麗的色花外,少受贊賞。近年出現的蕙蘭蝶瓣、奇花類,色彩斑斕,光輝奪目,尤以瓣舌多而色彩艷者更受追崇,叫價甚高。素心類也多受喜愛。物以稀為貴,因蕙蘭多為黃綠色花,如一旦出現紅花、紫花、黑花、乳白花的蕙蘭,也甚受器重,色艷者更佳。花瓣萼瓣質厚、糯、玉質化者也常為佳品。蕙蘭花枝粗大,花朵多,因之品賞時也應該注意整枝花中各花朵間的布局是否錯落有致,香氣是否醇美。其葉藝秀麗者也為佳品,偶見葉藝、花藝、瓣型皆具者,則備受青睞。
傳統名品
蕙蘭的傳統名品有老八種:大一品、程梅、上海梅、關頂、元字、染字、潘綠、盪字;傳統新八種有:樓梅、翠萼、極品、慶華梅、江南新極品、端梅、崔梅、榮梅。新品種的名品有:天嬌牡丹、四喜牡丹、綠雲牡丹、遠東奇蝶、陸壹奇蝶、樓台蝶、英蝶、步步高、群英薈萃、仙荷極品、鑒湖之美、泉州梅、翠桃獻壽、獅蝶、嶺南白鶴、金鈴、蕙蘭水晶花、紫鵑、越王梅、聚花素、朵雲、浙頂、端蕙梅、端秀梅、疊翠、春蕙千手觀音等等。
蕙蘭名品介紹
1.大一品:瓣型:綠殼類大荷花形水仙瓣歷史:按《蘭言述略》載,清乾隆時由浙江嘉善胡少梅選出;另據《蘭蕙同心錄》載,為嘉慶初年由胡少梅選出。特徵:五瓣分窠,色翠綠,瓣挺質糯,大軟蠶蛾捧,大如意舌。被推崇為蕙蘭中荷形水仙瓣之冠,被列入傳統蕙蘭老八種之首位。
2.解佩梅:瓣型: 赤殼類綠花梅瓣歷史: 民國初由上海張姓選出。特徵: 三瓣翠綠,緊邊短腳圓頭,白玉捧心,大如意舌,花葶細長。花蕾剛舒瓣時花形稍小,漸後越放越大,花姿挺勁,葉細狹,呈弓形,繁殖快,健花。
3.端蕙梅:瓣型:赤殼類綠花梅瓣歷史:由浙江紹興諸長生選出。特徵:外三瓣頭圓,緊邊,長腳收根,肩平,半硬捧,大如意舌,花型端正,花葶細長。葉半垂。
4.仙 綠:瓣型: 綠殼梅瓣歷史: 民國初年由宜興藝蘭者選出。別名宜興梅,因花形酷似老上海梅,故亦稱後上海梅。特徵: 三瓣圓頭、狹長,分窠,羊角兜捧心,舌長不卷。有人常以此種混充老上海梅出售。苞葉綠色。常有梅形水仙瓣開出。
5.老極品:瓣型: 綠殼類綠花梅瓣歷史: 清朝光緒辛丑年由杭州公誠花園馮長金選出。特徵: 三瓣圓頭、長腳收根,分窠,硬兜捧心(有時偶有分頭合背式),龍吞大舌,肩平。苞葉綠色。被列入蕙蘭新八種。
6.關 頂:瓣型: 赤殼類梅瓣歷史: 清乾隆時由江蘇滸關萬和酒店店主選出,故一名萬和。特徵: 五瓣短圓,豆殼捧,分窠,大圓舌,肩平。葉闊。為老八種赤蕙之一。
7.元 字:瓣型: 赤殼類綠花梅瓣歷史: 清朝道光年間由滸關藝蘭者選出。特徵: 三瓣頭圓長腳,緊邊,色綠,分窠半硬捧心,肩平,執圭舌,花葶粗壯高大,為老八種赤蕙之一。
8.老染字:瓣型: 赤殼類梅瓣歷史: 清朝道光時由浙江嘉善阮姓選出。亦名阮字。特徵: 三瓣短窄深,肩平,分窠大觀音兜捧心,大圓舌,有時花朵癃放;唇瓣尖部被嵌窄不舒、上翹或歪斜,故俗稱為秤鉤頭老染字。花葶細長。為蕙蘭中老八種之一。
9.崔 梅:瓣型: 赤轉綠殼類梅瓣歷史: 抗戰前,杭州崔怡庭選出。特徵: 外三瓣頭圓且大,細收根,瓣肉厚糯,半硬捧心,分窠或分頭合背,龍吞舌。色綠,肩平。被列入新八種之一,亦為蕙蘭中名品。
10.程 梅:瓣型: 赤殼類梅瓣歷史: 清乾隆年間由江蘇常熟程姓選出。特徵: 三瓣緊邊短圓,分頭合背或分窠捧,龍舌,花葶粗壯高大,葉闊呈弓形。為老八種赤蕙之首。
11.鄭孝荷:瓣型:綠殼類荷瓣歷史:抗戰前浙江選出。特徵:外三瓣長腳,放角收根,蚌殼捧,劉海舌,色綠。
12.慶華梅:瓣型: 綠殼類梅瓣歷史: 1911年由浙江紹興蘭農車慶選出,售予杭州吳恩元,栽培六年後復花,時值推翻滿清皇朝,為慶賀起見,念及車慶在華興旅館發現此花,故聯系其人、其地,遂命名慶華。特徵: 三瓣短腳圓頭、緊邊,瓣厚,分窠蠶蛾捧心,大如意舌,一字肩。被列入蕙蘭新八種之一。
13.老上海梅:瓣型: 綠殼類梅瓣歷史: 清嘉慶初李良賓選出。一稱老上海梅。又稱前上海梅。特徵: 三瓣長腳圓頭,半合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花色翠綠,一字肩。盛開後,副瓣偶有後翻狀。葉半垂。花葶細長。苞葉綠色。被列入老八種之一。
14.江南新極品:瓣型: 赤殼類梅瓣歷史: 1915年由紹興錢阿祿帶至無錫楊干卿家,當時楊氏托榮文卿先生鑒審花蕾,確定日後必出好花品,其後由楊干卿買下。特徵: 花形與老極品相仿。三瓣圓頭收根,分窠半硬兜微合,龍吞大舌,肩平,細長花葶,風韻氣色甚佳,被列入蕙蘭新八種之一。
15.素十八:產於武當山脈,由上海戴仙禽、沈心寶等於1996年購得,並請吳應祥命名.
16.明州梅:又名「天王匯」寧波蘭友沈慶發於2000年春節去咸祥山區訪友時在一山農家中統草里發現選出。該花草高約45公分,寬約1,2-1。5公分,葉鈍尖承露狀,形態偉岸。花梗粉底帶青,圓潤挺拔粗約4-5毫米,高約50公分大出架。小花柄和內包衣紫紅色不帶綠彩,蜈蚣鉗頭形,花為大型,徑可達6公分。外三瓣短闊、收根、緊邊、瓣端渾圓形成拱抱。正一字肩也略帶飛意,軟硬棒久開不拆架,棒瓣下側能棒住舌(根),舌瓣形如劉海、吐而不反,長度不出捧瓣,舌的背而無紅塊。鼻小如同火柴梗,無論俯視正視直至花謝仍不見鼻芯。該品種著花朵數一般不多,幾次復花均為7--9朵,但總體布局極有章法,朵與朵之間間距疏朗、均分,花的朝向四面可觀足可入畫,整體氣勢雄又不失端莊.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古人說「蘭生陰,蕙生陽」,因此家庭蒔養蕙蘭,要重視解決光照問題,為它設置一個類似的生態環境。把蘭盆放在朝東南面向陽的位置上,使它常年享受到充足的陽光。除了夏季、初秋要用遮陽網遮去中午前後的烈日曝曬外,其餘季節都可以讓陽光直曬,以利增強光合作用,加速養料製造,促進植株生長。
生物學特性
大花蕙蘭原產我國西南部,喜冬季溫暖和夏季涼爽氣候,喜高濕強光,生長適溫為10℃至25℃。夜間溫度以10℃左右為宜,尤其是開花期將溫度維持在5℃以上,15℃以下可以延長花期到4至5個月。花期依品種不同可從10月份開到第二年4月份。工廠化栽培從組培苗到開花需要3年時間。大花蕙蘭有母球,子球,孫球之分,其中,孫球長速最快。
大花蕙蘭喜強光,能耐50000至70000勒克斯的強光照。大花蕙蘭原產亞洲熱帶和亞熱帶高原,性喜涼爽高濕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0-25℃,冬季應放在低溫溫室內管護,當夜間在10℃左右時長勢良好,花莖正常伸長,多在2—3月開花。在冬季溫度低於5℃時,葉片略呈黃色且花期推遲,花莖短。但越冬溫度在15℃左右時,則植株葉片雖綠且有光澤,但花莖會突然伸長,開花提前到1-2月,且花莖軟而不能直立,須豎以支柱支撐。
分級標准:品種不同,性狀不同,分級標准也不同,但是總體上都遵循以下的分級標准:
A級:株高80至120厘米,4至5個花箭,每支箭15至20朵花。
B級:株高60至80厘米,3至4個花箭,每支箭10至14朵花。
C級:株高40至50厘米,1至2個花箭,每支箭6至9朵花。
也可依據花徑的大小不同分成大花系列(花徑8至10厘米)、中花系列(6至8厘米)、小花系列(4至5厘米)。
[編輯本段]繁殖栽培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分株時間多於植株開花後,新芽尚未長大之前,這一短暫的休眠期內進行。分株前應適當乾燥,根略發白、綿軟時操作。生長健壯者通常2-3年分株一次,分切後的每叢蘭苗應帶有2-3枚假鱗莖,其中1枚必須是前一年新形成的。為避免傷口感染,可塗以硫磺粉或炭粉。放乾燥處1-2日再單獨盆栽,即成新株。分栽後放半陰處,不可立即澆水,發現過干可向葉面及盆面少量噴水,以防葉片乾枯、脫落和假鱗莖嚴重干縮。待新芽基部長出新根後才可澆水。
大花蕙蘭可用蕨根2份、炭類蘚1份或直徑1.5-2厘米 的樹皮塊作盆栽基質,亦可添加部分碎磚、木炭等粒狀物。花盆宜選擇直徑15-20厘米的高筒花盆,每盆2-4苗。大花蕙蘭喜較高的空氣濕度,春夏秋三季,在給予根部充足水分的同時,應經常葉而噴水。但在早春開花後,大花蕙蘭的短暫休眠期內,必須少澆水,待新芽生長出較大的新根時才能多澆水。
大花蕙蘭植株大,生長繁茂,需要肥料比一般國蘭明顯多,故生長季節應加強施肥。一般可將發酵過的餅肥等與1/3粘土混合,再加水做成直徑2厘米左右的球,曬干備用。於春季放在盆面,離開新芽有一定的距離,肥料可緩慢放出養分供蘭花生長。每年可施用兩次,每盆數粒,也可施用發酵好的液體農家肥,每1-2周一次,還可用噴霧器向葉片及盆面噴灑1:1:1的氮磷鉀復合肥,濃度應在3-5%,每周1-2次。秋末停肥。
大花蕙蘭抗病蟲害能力強於一般中國蘭花,但在生長過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種病害的侵襲,為此加強預防乃是養好洋蘭的重要措施,一般每隔10天交替用「百菌清」或「多菌靈」稀釋1000倍液噴灑蘭葉兩面。
栽培要點
一、栽培周期
通常從組培苗出瓶到開花需3至4年時間,其生長周期標准如下:
組培苗出瓶後放入50孔或66孔穴盤,基質採用水苔,培養2個月。
8×8黑營養缽,基質採用樹皮,培養5個月。
12×12黑營養缽,基質採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7個月。
15×18黑營養缽,基質採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5至7個月。
18×22硬質塑料盆,基質採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12至15個月。
二、栽培條件
1.溫度:生長適溫為10℃至30℃,但耐高溫能力高於蝴蝶蘭,晝夜溫差最好在8℃以上。
2.光照:生長最適光強在15000至40000勒克斯,最大光強最好小於70000勒克斯。
3.空氣濕度:非常喜濕,但要注意通風,否則易得炭疽病,小苗濕度應在80%至90%,中大苗濕度應在60%至85%。
4.肥水:(1)施肥生長期氮、磷、鉀比例為1:1:1,催花期比例為1:2:2至3,肥液pH值為5.8至6.2。
一般而言,小苗施肥濃度為3500至4000倍,中大苗為2000至3500倍,夏季1至2次/天(水肥交替施用),其他季節通常3天施一次肥。
有機肥:從組培苗出瓶到開花前都要每月施一次有機肥,生長期豆餅:骨粉的比率為2:1,催花期施用純骨粉。有機肥不能施於根上,且不能高於營養缽口。骨粉如含鹽量太大可先用水沖洗後再施用。冬季最好停止施用有機肥。不同時期施用量如下:
50孔/66孔:0.5克/穴8厘米×8厘米營養缽:1至2克/盆
12厘米×12厘米營養缽:7至9克/盆
15厘米×18厘米營養缽:12至15克/盆
18厘米×22厘米花盆:15至20克/盆
長效緩釋肥:長效緩釋肥在大花蕙蘭上的應用也非常廣泛,通常採用N:P:K=13:11:13的型號,有效期為3個月或6個月。緩施肥在施入1個月以後才開始釋放養分,所以在這1個月內要保證有肥料供應,長效緩釋肥的用量一般為小苗2至3克、中苗6克、大苗18克不等。
(2)澆水5月和9月每天澆一次水,7至8月份一天澆2次水,10月至次年4月每2至3天澆一次水。澆水應在中午進行,澆水次數視苗大小和天氣狀況隨時調整。
5.病蟲害:(1)真菌性炭疽病:多發生於葉片頂端,病斑邊緣黑褐色,中間灰白,多由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引起,病斑應及時剪除,並配合噴葯。常用葯劑有1000倍代森錳鋅、1000倍可殺得。
其他真菌性病害常用以下葯劑防治:1000倍百菌清、800倍瑞毒霉、800倍甲霜靈。
(2)細菌性病害:常用葯劑有6000倍農用硫酸鏈黴素、300ppm農用鏈黴素、800倍井岡黴素。重茬、長期栽培時,軟腐病會發病嚴重。在小苗期,此病不會發生,一般到第三年,花芽達到20至30厘米高度時,發現球莖突然都會爛掉,在山上也會發生。這時只能全部銷毀,否則容易導致病害傳染給健康植株。如果及時處理周圍環境衛生及進行葯物防治會對病害起到抑製作用。
(3)蟲害:主要蟲害有蛞蝓、葉蟎,常用葯劑:蛞剋星(誘殺)、三氯殺蟲蟎。在6至9月通風不良時,蛞蝓發生嚴重,多在葉片背部隱藏,同時危害根系,防治時可在磚縫中撒石灰,然後噴水,可殺死大量成蟲,同時可用長壽花葉及顆粒蛞剋星誘殺。葉蟎在葉子背面發生,因此打葯時要從葉的背面開始打起。
防治其他蟲害的常用葯劑有:2000倍克蟎特、6000倍福星、2000倍樂果、3000倍愛福丁。
備註:為了節省人力、物力,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通常可以將不會發生化學反應的農葯配合起來應用,具體混合情況可參考下列組合:
1200倍三銼銅+1300倍效力增+6000農用硫酸鏈黴素(針對真菌和細菌性病害防治)
500倍多菌靈+800倍井岡黴素+2000倍克蟎特(小苗用,針對真菌、細菌和蟎蟲)
1000倍可殺得(針對細菌性病害,對真菌也有效)
300ppm農用鏈黴素+8000倍福星(針對細菌和蟲害)
800倍百菌清+2000倍水合黴素(針對真菌和細菌)
4000倍萬興+800倍井岡黴素(針對蛞蝓和細菌)
1200倍水合黴素+800倍甲基托布津(針對細菌和真菌)
800倍甲基托布津+300ppm農用鏈黴素(針對真菌和細菌)
800倍易保(針對真菌、細菌)
1000倍百菌清+1000倍可殺得(針對真菌性病害)
500倍多菌靈+800倍甲霜靈(小苗用,針對真菌性病害)
800倍甲霜靈+1600倍苯菌靈+1300倍敵殺死(針對真菌和蛞蝓)
6000倍福星(針對殺蟲)8000倍福星+800倍百菌清(針對蟲害及真菌性病害)
800倍瑞毒霉+800倍甲基托布津+2000倍吡蟲啉(針對病毒、真菌和蟎蟲)
300倍多抗黴素+1875倍斑潛凈(小苗用,針對細菌性病害和潛葉蠅)
2000倍敵殺死+800倍甲霜靈(針對蛞蝓和真菌性病害)
100ppm赤黴素(促進生長)800倍甲霜靈+800倍錳克菌(用於刀片消毒)
1500倍敵殺死+2000倍敵敵畏+2000倍樂果(防治蛞蝓)
3000倍愛福丁(防治灰飛虱、蟎蟲,有效成分為阿維菌素)
磷酸三鈉(防治病毒有效)
6.矮化劑應用技術:大花蕙蘭的葉片在50至60厘米長時最為適宜,若不用矮化劑則葉長為70至80厘米。在日本,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單位面積,一般採用澆灌多效唑(PP333)的方式來使葉片長度變短。具體澆灌方法:當葉片長到30至40厘米時,開始應用矮化技術,效果最好。應在2至3月份,用10ppm至30ppm的多效唑澆灌,特殊品種可能要處理2次,多數品種處理1次即可。應用該方法可抑制葉片生長10厘米左右,花高於葉片10至20厘米,花莖也會相應降低,會感覺花的比重大,平衡感強,觀賞效果更佳。
7.催花條件:肥料、光照、溫度為催花的關鍵因素,催花時間為第三年的6至10月。有機肥應施用純骨粉,並在無機肥中增加鉀肥比例。光照強度要大於15000勒克斯,晝夜溫差要大於10℃。
栽培技術
1.介質:50孔穴盤中採用水苔,需用800至1000倍甲基托布津、甲福硫或多菌靈浸2至4小時,舊水苔爆曬1至2個中午後浸葯也可用。組培生根苗:帶瓶在溫室鍛煉1至3天,夏天須放在陰涼地方煉苗,包苗前從組培瓶中取出苗,去除培養基,清水洗凈,隨後在800倍多菌靈溶液中清洗,並將苗分成大中小三個等級包苗,採用50孔穴盤,上穴盤後半個月可葉面噴肥,EC值0.8至0.9,上穴盤後15天內需要經常噴霧,並經常補水,葉面肥以NPK 20:20:20即可,組培苗生長一年達到中苗標准,在這一年內要維持單芽(也稱母球)。穴盤苗培養2至3個月,即可上8×8營養缽,此時即可採用細樹皮作為基質,樹皮應用標准:幼苗時用2至5毫米的樹皮,中苗時用5至10毫米的樹皮,大苗時用8至18毫米的樹皮。樹皮一定要購買含鹽量低的,如果樹皮帶有很多的鹽分,會造成大花蕙蘭很多症狀:從葉的尖端逐漸往上變黃,主要是氯化鈉的表現,不過肥料過濃也是同樣症狀。
2.疏芽:在8×8和12×12營養缽中,只留春芽,不留秋芽(9月至12月份為最佳疏芽時間),用疏枝剪刀疏芽,疏芽2個子球/盆,對稱留效果最佳,當芽長到5厘米進行疏芽最為合適。側芽在15厘米長以前無根,15厘米以後開始發根,不同品種用不同的留芽方式。
3.成株苗:15厘米×18厘米和18厘米×22厘米的營養缽,這個階段的苗子每月施有機肥15克/盆,隨著苗子長大,每月18至20克/盆,換盆12個月後只施骨粉,並在10月份前不斷疏芽,11月份至1月份要決定開花球數量,大型花:可培養中間莖1枚,開花莖2枚;中型花:可培養中間莖2枚,開花莖3枚。
4.開花株培養:(第三年)1至6月夜溫為15℃至20℃,日溫為23℃至25℃,以氮為主,鉀為輔。6至10月夜溫為10℃至15℃,日溫為20℃至25℃;11月以後夜溫為10℃至15℃,日溫為20℃。2至4月份每月施有機肥10克/盆(豆餅:骨粉2:1),4月以後每次施有機肥14克/盆。6至10月加大溫差,主要施骨粉,每盆15克左右,花芽出現後,立即停有機肥,11月後花穗形成,花箭確定後抹去所有新發生芽,大部分品種9至10月底可見花芽,如果氮肥營養過多會長出葉芽應折斷,花箭用直徑5毫米包皮鐵絲作支柱,當花芽長到15厘米時豎起。綁花箭的最低部位為10厘米,間隔6至8厘米,一般選擇80厘米和100厘米長、粗0.45厘米的包皮鐵絲。
5.花期調空技術:
(1)溫度:6至10月,白天20℃至25℃,夜間10℃至15℃,高溫不利於花芽分化,但可短暫高溫,必須晝夜溫差大。
(2)光照:較強光照可提高開花率,但太強會導致幼嫩花芽的枯死。
(3)控水:花芽發育期間適當控水能促進花芽分化和花序的形成。
(4)C/N比:全年抹芽並提高P、K比例。
(5)選擇性施肥:1至6月,N P、K平衡肥;6至10增加P、K比例
(6)大花蕙蘭的花:開花期養分不足或高溫或溫差大於10℃易造成落花落雷。深色花喜強光,弱光下容易出現垂葉現象。
(7)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催花:越夏的保護措施(如雨水)基本用不著,露天栽培即可,只需一層遮陽網,高溫下,大花蕙蘭需水量大,要有充足的水源。
6.大花蕙蘭的開花機理:
(1)生長與開花習性:鱗莖基部1至2節無腋芽,花莖一般在鱗莖的2至4節抽出,芽的萌動主要受溫度支配,通常新芽萌發到假鱗莖肥大結束需8至12個月。長日照、高溫、高光強、多肥可促進新芽生長,但在高溫、多肥時,影響鱗莖膨大,6月份以後,株高伸長慢慢停止,花芽開始形成,花序由腋芽頂端肥大開始,2個月可完成花序分化,花序分化完成後若溫度控制在15度左右則發育順利,直至花莖伸長開花,早生品種9至11月開花,中生品種12月至次年1月開花,晚生品種1至4月開花。
(2)花芽形成與光照條件的相關性:在新莖生長不良的短日條件下不形成花序,光照強:葉短,鱗莖大而充實,花芽數多。但在花芽分化期及花的品質方面,不受光照強度影響。
(3)花芽分化形成和開花與溫度條件的相關性:白天20℃至25℃,夜間10℃至15℃為花芽分化與形成的最佳溫度,如果溫度過高則花粉形成受阻,整個花序枯死,一般花莖伸長和開花的溫度在15℃左右。如白天大於30℃,夜間大於20℃,則花序形成受到影響,接受60天的高溫,花序發育全部終止,3厘米以上的花序比3厘米以下的花序更易受高溫影響,花芽分化早晚取決於新芽的葉停長早晚及鱗莖肥大早晚。
注意事項
1.大花蕙蘭運輸溫度:保障在5℃以上,如果苞片和葉片發黃,可能是發生了凍害。
2.進口大花蕙蘭標准:從日本、韓國進口的大花蕙蘭,一般要求株高60至80厘米,每箭花朵數15至20朵,每盆花箭數3至5個,每箭開花度50%至80%,每盆間花箭高度差異不超過5厘米。
3.大花蕙蘭花期養護:開花期最適溫8℃至15℃,不能放於高溫乾燥的暖氣旁邊,花期3天澆水一次,長時間2℃至3℃的低溫花則發生凍害,花苞變黃,不能開放,觀賞期50至80天。
疾病處理
大花蕙蘭出現黃葉焦邊現象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澆水不當。大花蕙蘭雖喜濕但由於其盆栽介質保濕性強,又是肉質根系,較耐輕度旱,所以建議不要澆水過多過勤,澆水以接近室溫的清水即可,花期中不要澆肥水,待花期過後再澆施肥料,否則花期縮短,用肥不當還會出現肥害。可根據室溫情況掌握澆水的間隔天數,澆水時要緩緩地慢澆,不要急倒。
2.盆栽基質有易腐熟的有機物。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大花蕙蘭等年霄花,都換上比較漂亮且高貴的瓷盆,但在換盆過程中,由於花盆大一些,有的商家又往盆里加入一些花土,可是有的花土並沒有腐熟,待換到盆中銷售出去後方到了有機物發酵釋放熱能時,給花卉造成的傷害。根系受到灼傷,出現爛根現象,造成植株黃葉或死亡。建議要將花卉盆土仔細檢查一番,確保花卉生長健壯。
3.冷空氣侵害。大花蕙蘭雖然較耐寒,但較低的溫度狀態下,是不可承受的。在購買回家途中有可能受到冷空氣的吹襲,造成葉片或花朵的傷害。當時並沒表現出來,待到過幾天後,症狀才慢慢地出現。這種類型有受害花卉只能剪去黃化葉片,慢慢調理,但一般不會致死。
4.小環境不適。大花蕙蘭是喜空氣濕度比較大的一種花卉,如果室內空氣濕度較低,氣溫又偏高,則很容易出現黃葉焦邊現象。可以每天多幾次噴水,增加小環境濕度。再者就是可能有空調直接吹襲或靠近暖氣等易出現乾燥小環境之中,也極易出現焦邊黃葉。出現這種現象時只要調整一下就可以了。但已經黃了葉片只能剪去。
5.光照太差。大花蕙蘭喜光但又怕強光直射,一般以散射光為佳,光線太弱也會造成其生長不良出現一些病症,一般室內欣賞都是以室內位置決定花卉的擺放位置,但此時還應注意花卉是否適應此位置的小環境。 海峽兩岸同一中國蘭蕙蘭
[編輯本段]蕙蘭文化
②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求解釋 。
學佛應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極樂世界條件是信願持名念佛,出生時是蓮花化生,不像我們從污穢的胎生而來。
雖然在十萬億佛土之外,但承阿彌陀佛慈力加持剎那即到。應精進念佛實修,爭取上品往生,花開見佛說法。
在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只要往生極樂世界,永不退轉,直至成佛。南無阿彌陀佛。
九品蓮花的說法源自凈土三經之一的《觀無量壽經》,這本經記錄的是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的要求,在頻婆娑羅宮為佛弟子說法的內容。
經中提到在極樂世界中的人的出生與娑婆世界不一樣,娑婆世界的眾生都是由父母所生,而極樂世界的人們都由蓮花所生。
當娑婆世界的信眾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時,在極樂世界的蓮池中便有一朵蓮花開始生長,這朵蓮花是功德之花,根據個人修行和功德的不同。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後也分為九品,分別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直至下品下生,然而不論上品上生還是下品下生,他們都還只是凡夫,從知見的角度來說,他們剛出生時與在娑婆世界時並無區別。
(2)大黎荷花擴展閱讀:
宗教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凈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回之錯誤。佛菩薩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
佛菩薩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凈的。佛菩薩顯現在輪回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佛教
已知的最早與蓮有關的藝術品,也是把蓮與神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尊頭上戴著蓮花的裸體女神像,在印度的恆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遺物。文獻中有關印度蓮花女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印度的吠陀文獻,說蓮神生於蓮花,站在蓮花上,戴著蓮花的花環。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
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
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
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里。
在斯里蘭卡的鍾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西藏的符籙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後,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
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台」,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志。佛教的建築、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蓮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寶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徵之一。
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
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院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③ 關於荷花的來歷有什麼傳說
傳說:
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
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
在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中,據說晴雯死後變成芙蓉仙子,賈寶玉在給晴雯的歿詞《芙蓉女兒誄》中道:「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雖然後世的紅學專家們都認為這不過是作者借詠晴雯之名而贊黛玉之潔,不過無論如何荷花總是與女兒般的冰清玉潔聯系在一起的。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
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
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3)大黎荷花擴展閱讀
花語:
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詩詞:
《江南》漢樂府 .
《小池》宋·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愛蓮說》宋·周敦頤。
《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
《采蓮曲》唐·王勃 。
④ 送蓮花象徵什麼
除實用價值外,蓮是最常用來作為宗教和哲學象徵的植物,曾代表過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和太陽。花中君子,象徵著中國傳統文化 蓮花
中的一種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廉的象徵:蓋「青蓮」者,諧音「清廉」也。象徵愛情:蓋蓮花別名芙蓉花,或雲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長恨歌》雲:「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蓮花常用來象徵愛情,而並蒂蓮尤其如此。二蓮生一藕的圖畫,叫「並蓮同心」。「水芙蓉」之「蓉」諧音「榮」。蓮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榮華富貴」,蓮花和一鷺鷥,叫「一路榮華」。牡丹、蓮花和白頭翁,稱為「富貴榮華到白頭」。蓮花也能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象徵純凈、純潔。佛教中有蓮花座、蓮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薩,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
主要宗教意義
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凈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回之錯誤。神靈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這些神靈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凈的。神靈顯現在輪回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從埃及到日本的眾多世界偉大文明都把蓮花視為神聖的象徵,並將其廣泛低融入它們自己的藝術和建築之中。蓮花隨太陽花開花落,在古埃及,人們認為黎明時太陽從東邊的蓮花中升起,日落時,它落入西邊的蓮花之中。同樣,吠陀教太陽神 的每隻手都持有一朵蓮花,象徵著太陽掠過天際的路徑。吠陀教的創生之神梵天誕生在一朵金色蓮花里,而這朵蓮花是從毗濕奴 肚臍里長出來的,宛如從臍狀莖長出的一朵蓮花。密教大師蓮花生 將佛教傳入西藏,他同樣被神化為生於一朵奇異的蓮花上,開放在印度的烏仗那 王國的丹納闊沙湖 上。在印度教和佛教經文中,蓮花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或陰道。蓮花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同樣,金剛 是男性「陰莖」的同義詞,它既堅挺又能插入。金剛和蓮花的結合是色 與空 或方便與智慧結合的性象徵。在內在的層面上,這種結合象徵著氣滲入人體內主脈並升騰,它會穿透並開啟脈輪中的蓮花或輪 。 蓮花是西方紅色阿彌陀佛,即「蓮花部怙主」的象徵。阿彌陀佛的特質代表著火的紅色、生命體液、黃昏暮光、夏季及將慈愛化作覺識。阿彌陀佛之伴偶般吒羅 的手持器物是一朵紅色蓮花。阿彌陀佛麾下的菩薩是蓮花手觀音 (即大慈菩薩)。 佛教中的蓮花被描述為四瓣、八瓣、十六瓣、二十四瓣、三十二瓣、六十四瓣、百瓣、千瓣。這些數字既象徵性地符合令人費解的人體內的蓮花數量,也與壇城的各個組成部分相符。作為手持器物,蓮花通常呈粉色和淺紅色,共有八個或十六個蓮瓣。盛開的蓮花也可以是白色、黃色、金黃色、藍色和黑色。白色蓮花 是屍棄佛 的象徵,而白度母手持的是十六瓣白蓮花。黃色蓮花 和金黃色蓮花 一般被稱作「白瑪」(蓮花),而紅色或粉色蓮花更為常見。梵文詞彙「utpala」專指藍色或黑色的「夜蓮花」,但直譯的藏文同義詞「ut-pa-la」可以用於各種顏色的蓮花。
⑤ 蓮花象徵什麼人
品性高潔的人 出淤泥而不染。,純潔,高雅。
象徵有著雙重性格的人,表面上盛開怒放,內回心卻有著黑暗。
清廉的象徵:蓋「青蓮」者,諧音「清廉」也。象答征愛情:蓋蓮花別名芙蓉花,或雲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長恨歌》雲:「芙蓉如面柳如眉」。
(5)大黎荷花擴展閱讀:
蓮花常用來象徵愛情,而並蒂蓮尤其如此。二蓮生一藕的圖畫,叫「並蓮同心」。「水芙蓉」之「蓉」諧音「榮」。蓮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榮華富貴」,蓮花和一鷺鷥,叫「一路榮華」
牡丹、蓮花和白頭翁,稱為「富貴榮華到白頭」。蓮花也能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象徵純凈、純潔。佛教中有蓮花座、蓮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薩,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
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道,節部縊縮,上生黑色鱗葉,下生須狀不定根。
⑥ 佛教為什麼用蓮花
【蓮花】:代表佛的舌頭。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至清至純。藏傳佛教認為蓮花象徵著最終的目標,即修成正果。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凈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回之錯誤。佛菩薩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
佛菩薩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凈的。佛菩薩顯現在輪回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從埃及到印度的眾多世界偉大文明都把蓮花視為神聖的象徵,並將其廣泛的融入它們自己的藝術和建築之中。蓮花隨太陽花開花落,在古埃及,人們認為黎明時太陽從東邊的蓮花中升起,日落時,它落入西邊的蓮花之中。
同樣,吠陀教太陽神 的每隻手都持有一朵蓮花,象徵著太陽掠過天際的路徑。吠陀教的創生之神梵天誕生在一朵金色蓮花里,而這朵蓮花是從毗濕奴 肚臍里長出來的,宛如從臍狀莖長出的一朵蓮花。
密教大師蓮花生 將佛教傳入西藏,他同樣被神化為生於一朵奇異的蓮花上,開放在印度的烏仗那 王國的丹納闊沙湖上。在印度教和佛教經文中,蓮花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或陰道。蓮花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
同樣,金剛是男性「陰莖」的同義詞。金剛和蓮花的結合是色 與空 或方便與智慧結合的性象徵。在內在的層面上,這種結合象徵著氣滲入人體內主脈並升騰,它會穿透並開啟脈輪中的蓮花或輪 。
蓮花是西方紅色阿彌陀佛,即「蓮花部怙主」的象徵。阿彌陀佛的特質代表著火的紅色、生命體液、黃昏暮光、夏季及將慈愛化作覺識。阿彌陀佛之伴偶般吒羅 的手持器物是一朵紅色蓮花。阿彌陀佛麾下的菩薩是蓮花手觀音 (即大慈菩薩)。
(6)大黎荷花擴展閱讀
已知的最早與蓮有關的藝術品,也是把蓮與神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尊頭上戴著蓮花的裸體女神像,在印度的恆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遺物。文獻中有關印度蓮花女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印度的吠陀文獻,說蓮神生於蓮花,站在蓮花上,戴著蓮花的花環。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
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里,在斯里蘭卡的鍾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西藏的符籙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後,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
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台」,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志。佛教的建築、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蓮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寶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徵之一。
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
寺院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蓮花
⑦ 有關荷花的故事
1、荷花和楊柳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湖邊有一對青年男女痴心相愛,男的叫楊柳,女的名荷花。小夥子英俊瀟灑,姑娘如花似玉。楊柳誠實勤勞,荷花美麗聰慧。她們自小便在一起游戲玩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以後,便互生愛慕之情,且情深意篤,曾互指湖水為誓:非君不娶,非君不嫁。
兩家的家長也待籌備妥當之後,擇日為他們完婚,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湖畔有一官宦人家的惡少,垂涎荷花的美貌,生出歹心。一日趁荷花家中無人,帶人搶走了荷花,欲行不軌。楊柳聞訊,追來救人。惡少指使家丁對楊柳動武,殺死了楊柳,他含恨倒在了明湖畔。荷花見狀,悲痛欲絕,掙開眾人之後,縱身跳入湖中,殉情自盡了。
他們死後,湖畔楊柳被害的地方,長出了茁壯的柳林;湖中荷花自盡的地方,生出了艷麗的紅荷。柳枝拂水,向著荷花點頭,紅荷挺立,朝著柳枝傳情。湖民們說:這是楊柳和荷花的化身,她們活著不能在一起,死後要日日廝守相聚。
2、玉姬化身傳說
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當初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
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傳說她做了荷花神,住在一個小島上,每年采蓮節,就能在湖邊采蓮的女孩當中看到她。
3、荷花報養育之恩
很早以前,有個姓張的老漢以打魚為生。沒有老伴,拾了個兒子養著,有一歲了。這天老漢又來打魚,忽見河水直往上冒花,不多會冒出個竹筒來,裡面傳出了小孩的哭聲。張老漢忙扔下魚網,把竹筒子撈上來,他小心地鑿開竹筒,見裡面有一個很小的女嬰,甚是可愛。他拾了個兒子,又揀了個女兒,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從此東家大嫂給抱抱,西家二嬸給餵奶,不覺兩個孩子就長大了。到了十七、八歲,兄妹倆長得那個好哎! 特別是小妹,小臉如出水的荷花,甜潤的嗓子唱出歌來,百靈鳥也比不上她。 原來這女嬰是荷花仙子,因為她做錯了事,玉皇大帝罰到人間重新下生。有一天,荷花仙子突然對張老漢說:「爹啊,我就要離開您了。哥啊,你要好好照顧咱爹。」那爺倆不知她為何說這話。
等到半夜時辰,有天兵天將下來催促,手裡都拿著閃閃的刀槍。荷花不忍心驚動爹和哥哥,悄悄地出了屋。來到門前的清水池裡邊,洗了把臉就離去了。她想起張老漢的養育之恩,不覺淚流滿面,那淚水滴到水裡,隨即長出一片荷花來。她咬破手指,在手絹上寫下幾個字,拋下就隨天兵天將離去了。
天明了,張老漢起來,找不到女兒了。這下可把爺倆急壞了。他們急忙到門外去找,見清池裡長滿了荷花,水邊放著塊手絹。找人一念,才知道是荷花仙子下凡,表明了對張老漢的養育之恩日後相報,張老漢如果想念,就到門前看看荷花。
4、荷花仙子的項鏈
傳說一年一度蟠桃盛宴開辦,眾仙紛紛來賀,熱鬧非凡,就在這時,王母娘娘突然發現,荷花仙子的珍珠項鏈不見了,遂問之原因,原來荷花仙子赴宴途中,路遇一地,發現當地洪水泛濫,民不聊生,不禁潸然淚下,便將珍珠項鏈撒入凡間,希望能解一方百姓之苦。
王母娘娘聽後甚是感動,於是派荷花仙子下凡人間,解救萬千百姓,荷花仙子下凡之後,將汪洋的洪水化作荷塘,自此,荷花爭艷,魚躍鴨棲,百姓安居樂業,處處魚米之鄉,之後,荷花仙子每隔一段時間,便會下凡人間造福百姓,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5、禮貌的荷花姑娘
小樹林里有座清清的池塘。小池塘里住著荷花姑娘。你看!她擦著紅胭脂,穿著綠裙子,站在水中央,多麼漂亮。風兒一吹,她就搖著腦袋,拉著裙擺,輕輕地晃呀晃。
「好美的荷花姑娘!」太陽笑眯眯的說。
「謝謝你,太陽。」荷花姑娘對著太陽點點頭。「我好喜歡你溫暖的陽光。」
「好美的荷花姑娘!」小青蛙跳到一片荷葉上說。
「謝謝你,小青蛙。」荷花姑娘對青蛙笑一笑。「我好喜歡你動人的歌唱。」
「好美的荷花姑娘!」小魚咕嘟咕嘟吐著泡泡說。
「謝謝你,小魚。」荷花姑娘對著小魚彎彎腰。「我好喜歡和你一起捉迷藏。」
「好美的荷花姑娘!」有個聲音從遠處傳了過來。「是誰呀?」荷花姑娘看了看。
呀!原來是小妹妹,她穿著雪白的裙子,蹦蹦跳跳地走過來。
「謝謝你,小妹妹。」荷花姑娘對著小妹妹跳起了舞。「我好喜歡你啊,你也好漂亮!」
⑧ 荷花的象徵意義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蓮花在道教象徵著修行者,於五濁惡世而不染卓,歷練成就。
(8)大黎荷花擴展閱讀:
荷花也叫蓮花,列入我國的十大名花,其名稱繁多,被稱為「活化石」。荷花不僅是我國古老而著名的食用植物,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尤為古時江南人偏愛,遂將每年農歷六月廿十四日定為荷花的生日。
荷花:有去濕消暑、活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暑熱煩溫、咯血等,可治小兒中暑,外用浸塗可治天泡瘡。
蓮子:以湖南的「湘蓮子」最為著名,具養心安神之效,用於虛煩,驚悸,失眠;炒蓮子固澀作用增強,長於健脾止瀉,補腎固澀。用於脾虛腹瀉和腎虛遺精,帶下。
蓮子心:蓮子心是蓮子中央的青綠色胚芽,味苦,有清熱、固精、安神、強心的功效醫學|教育網整理,可治療高燒引起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和夢遺滑精等症,也用於治療高血壓、心悸和失眠。
荷葉: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熱煩渴,頭痛眩暈,水腫,食少腹脹,瀉痢,白帶,脫肛,各種出血症,崩漏,產後惡露不凈,損傷瘀血。我國自古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葯,因為荷花的根(藕)和葉有單純利尿、通便的作用。
藕節:味澀收斂,既能收斂止血,又兼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可用於各種出血之證,對吐血、咯血等上部出血病證尤為多用。
此外,蓮衣能補脾陰;蓮房消瘀、止血、去濕;蓮須能清心、益腎、澀精、止血、解暑除煩,生津止渴;荷梗能清熱解暑、通氣行水、瀉火清心。
⑨ 荷花花期是多少
荷花花期6~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10月。 蓮花是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 關於蓮花的傳說: 1.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成雙成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 荷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有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所以荷花在人們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的預兆是佛教中神聖凈潔的名物也是友誼的種子。 在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中據說晴雯死後變成芙蓉仙子賈寶玉在給晴雯的歿詞《芙蓉女兒誄》中道「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雖然後世的紅學專家們都認為這不是過作者借詠晴雯之名而贊黛玉之潔不過無論如何荷花總是與女兒般的冰清玉潔聯系在一起的。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2.六月的荷花神是中國古代有名的美女西施。這一年,西施的國家越國被吳國打敗了,越王卧薪嘗膽,派人四處搜尋美女,准備送給吳王,以渙散他的鬥志。西施被萬里挑一的選中了,三年後,她被訓練成一名非常出色的美女。越王把西施送給吳王,吳王被西施的美艷驚倒,整日與西施吃喝玩樂,不管國家大事,吳國越來越衰弱,最後被越國打敗。被俘的吳王後悔至極,拔劍自殺了。越王把西施接回越國,但王後十分嫉妒西施的美貌,把西施抓到江邊綁上巨石沉入江底。老百姓都不相信西施會死,傳說她做了荷花神,住在一個小島上,每年采蓮節,就能在湖邊采蓮的女孩當中看到她。 3.從前,百里洪湖水患無常,民不聊生.一天,美麗的荷花姐妹駕著祥雲,趕赴蟠桃盛會,路過此地,只見黎民餓殍遍野的慘境,不禁潸然淚下,毅然將胸前的珍珠項鏈撒了下來。蟠桃會上王母娘娘發現她們胸前的珍珠不見了,當問清緣由後,即將荷花姐妹派到人間拯救百姓兩位仙子下凡後,一片汪洋的洪湖便變成荷花爭艷,魚躍鴨棲的魚米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