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義荷花
A. 贈荷花的全詩意思 李商隱
《贈荷花》
[唐]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現在河南省沁陽縣)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孺)李(德裕)黨爭的影響,不斷受到排擠,以致終身潦倒。李商隱是晚唐詩壇重要詩人,他的詩歌以抒寫自己傷時憂憤和失意感慨為主,也有抨擊時政和借古諷今之作。他善於運用象徵、比喻、暗示、襯托等手法,形成一種婉曲朦朧的風格,有時則流於晦澀。
李商隱的《贈荷花》詩,是吟詠荷花的。
荷花,也稱為蓮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起初,根莖細瘦如指,稱為「蔤」(蓮鞭)。蔤上有節,節上再生蔤。荷的節向下生須根,向上抽葉和生花梗。荷夏季開花,顏色有淡紅色或白色。荷花凋謝後,花托膨大形成蓮蓬,蓮蓬內生長有很多堅果(俗稱為「蓮子」)。荷在夏秋生長的末期,蓮鞭前端數節入土後,膨大成藕。第二年春天萌生新株。荷原產印度,在我國中部和南部淺水塘栽種較多。荷葉的用處也很多,花和葉子可以供人們觀賞;藕可以食用或製作藕粉;蓮子是滋補品;蓮子、藕節、荷葉都可以入葯。
對《贈荷花》詩中的「荷花」,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荷花」是李商隱年輕時一位朋友的名字,是個女子。她與李商隱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但由於種種原因,兩人卻不能結合在一起。李商隱這首詩是為她而作。又有人認為,「荷花」是一位風塵女子的名字,李商隱有一次偶然遇見她。兩人談詩論文,很是投機。臨別時,以詩相贈,比喻她雖流落風塵,卻具有美好的品質。不管怎麼說,《贈荷花》是一首好詩。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世間的人們對待花和葉態度不一樣,把花栽入金盆,把葉子變成塵土。
倫:同等,同類。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只有荷花是綠葉紅苞相配相映,荷葉的舒捲,荷花的開合,全憑自然。
綠荷:碧綠的荷葉。菡萏:未開的荷花。卷舒:形容荷葉的姿態。卷,卷縮。舒,伸展。開合:形容荷花的姿態。開,開放。合,合攏。天真:天然本性。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荷花荷葉長期互相輝映,荷葉減少,荷花衰敗。令人愁苦難當。
翠:指荷葉。紅:指荷花。愁殺人:令人愁苦至極。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備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凄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第三至六句,是詩的主體部分。群芳譜中,惟有綠荷、紅菡萏與眾不同。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捲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麼,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李商隱一生不得志,只做過幾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無才,而是沒有知己者的力薦。他生存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之中,沒有信任,沒有依託,飽受奚落和排擠。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託的心聲。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現直露,節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婉曲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B. 荷花的象徵意義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蓮花在道教象徵著修行者,於五濁惡世而不染卓,歷練成就。
(2)頌義荷花擴展閱讀:
荷花也叫蓮花,列入我國的十大名花,其名稱繁多,被稱為「活化石」。荷花不僅是我國古老而著名的食用植物,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尤為古時江南人偏愛,遂將每年農歷六月廿十四日定為荷花的生日。
荷花:有去濕消暑、活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暑熱煩溫、咯血等,可治小兒中暑,外用浸塗可治天泡瘡。
蓮子:以湖南的「湘蓮子」最為著名,具養心安神之效,用於虛煩,驚悸,失眠;炒蓮子固澀作用增強,長於健脾止瀉,補腎固澀。用於脾虛腹瀉和腎虛遺精,帶下。
蓮子心:蓮子心是蓮子中央的青綠色胚芽,味苦,有清熱、固精、安神、強心的功效醫學|教育網整理,可治療高燒引起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和夢遺滑精等症,也用於治療高血壓、心悸和失眠。
荷葉: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熱煩渴,頭痛眩暈,水腫,食少腹脹,瀉痢,白帶,脫肛,各種出血症,崩漏,產後惡露不凈,損傷瘀血。我國自古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葯,因為荷花的根(藕)和葉有單純利尿、通便的作用。
藕節:味澀收斂,既能收斂止血,又兼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可用於各種出血之證,對吐血、咯血等上部出血病證尤為多用。
此外,蓮衣能補脾陰;蓮房消瘀、止血、去濕;蓮須能清心、益腎、澀精、止血、解暑除煩,生津止渴;荷梗能清熱解暑、通氣行水、瀉火清心。
C. 荷花的寓意和象徵
蓮花是復出淤泥而不染的,所制以它具有著潔白的寓意,有很多文人會借蓮花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堅貞不渝。
它的觀賞價值很高,從古時候它就有著吉祥富貴的寓意,人們會把荷花的貼紙貼到家中,也就是希望會給家中帶來富貴。另外,蓮花也象徵著和朋友之間的情義,因此很適合送給自己的知己。
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
(3)頌義荷花擴展閱讀:
荷花水景
在山水園林中作為主題水景植物:俗話說,「園無山不壯,山無水不麗」,用荷花布置水景,在中國園林中極為普通。
江南一帶名園,多設有欣賞荷花風景的建築,揚州的瘦西湖在堤上建有「荷花橋」,橋上玉亭高低錯落,造型古樸淡雅,精美別致,與湖中荷花相映成趣,是瘦西湖的風景最佳處;
岳陽金鶚公園的荷香坊臨水而建,與曲欄遙相貫通,香蒲薰風,雨中賞荷,深受群眾喜愛。
D. 荷花象徵的意義
荷花是我們的傳統名花,葉面大氣,莖干筆直,花朵清秀艷麗,在內人們的心裡,荷花就容寓意著真、善、美。寓意著純潔美麗的女子,也寓意著「牽花恰並蒂,折藕愛連絲」這樣藕斷絲連又純真美好的愛情,古時候,人們也會對著荷花許願,祈求可以賜給他們一段美好的姻緣。
在古代詩歌里,荷花一直是象徵堅韌不屈,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句子,意思就是說荷花從淤泥里生長起來卻沒有淤泥的污穢,從清水裡長出來卻一點也不妖艷,這就象徵著清官,贊頌他們兩袖清風,為民服務。荷花別名「青蓮」, 「青蓮」與「清廉」同音,所以在看望官員時,攜帶一束荷花就是表達了對他們崇高的尊敬之情。
中國一直有以花贈友的習俗,梅花多是送給傲骨清風的君子,芍葯花多是給知己的,而荷花,可以送給感情比較深厚的朋友,它可以象徵著人們之間濃厚的友情。
荷花是佛門佛祖與菩薩的坐台,對於信佛教的人來說,這代表著聖潔,並且他們極力宣傳荷花從淤泥里生長出來,身上卻沒有一點污濁的這種清白、高尚的精神,並以這種精神為人生信條。所以,荷花它還象徵著聖潔。
E. 荷花的寓意
荷花的寓意為真、善、美,通常用於形容善良美好的姑娘、純潔的愛情和高尚的情感。象徵出污泥而不染的的人品,象徵著與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還象徵著聖潔。
1、清廉:在古代詩歌里,荷花一直是象徵堅韌不屈,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句子,意思就是說荷花從淤泥里生長起來卻沒有淤泥的污穢,從清水裡長出來卻一點也不妖艷,這就象徵著清官。
贊頌他們兩袖清風,為民服務。荷花別名「青蓮」, 「青蓮」與「清廉」同音,所以在看望官員時,攜帶一束荷花就是表達了對他們崇高的尊敬之情。
2、友情深厚:中國一直有以花贈友的習俗,梅花多是送給傲骨清風的君子,芍葯花多是給知己的,而荷花,可以送給感情比較深厚的朋友,它可以象徵著人們之間濃厚的友情。
3、聖潔:荷花是佛門佛祖與菩薩的坐台,對於信佛教的人來說,這代表著聖潔,並且他們極力宣傳荷花從淤泥里生長出來,身上卻沒有一點污濁的這種清白、高尚的精神,並以這種精神為人生信條。所以,荷花它還象徵著聖潔。
(5)頌義荷花擴展閱讀:
荷花以它的實用性走進了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同時,也憑借它艷麗的色彩,幽雅的風姿深入到人們的精神世界。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就有關於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
荷花作為觀賞植物引種至園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在他的離宮(即蘇州靈岩山)為寵妃西施賞荷而修築的「玩花池」。
春秋時期青銅工藝珍品「蓮鶴方壺」(通高118厘米,故宮博物院館藏)則從美術方面,反映了荷花對時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這件工藝珍品取材於真實的自然界,荷花花紋概括形象,龍和螭躍躍欲動。可見,荷花被神化的龍、螭及仙鶴一樣,成為人們心目中崇高聖潔的象徵。
秦漢之前,諸侯割據,戰爭頻繁,勞動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結束了混戰局面。在這個統一大帝國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發展,逐步滲透到農業、經濟、醫學、宗教、藝術等各個領域。
F. 荷花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荷花有有「廉潔」和「潔身自好」的寓意。
荷花種類很多,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荷花潔雅,嬌媚動人,含羞送香,玉玉婷婷,自古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恆為世人稱頌,又有清水出芙蓉的俏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1985年5月荷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是印度和越南的國花。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有「廉潔」和「潔身自好」的寓意。
G. 歌頌蓮花的詩詞
蓮的古詩
點擊:4381 時間:2014-08-06 18:37:03
1、<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弄輕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蓮的古詩。
3、<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4、<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蓮的古詩。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
一陣風來碧浪翻,真珠零落難收拾。
6、<題敗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載酒歸,香風十里弄晴暉。
芳菲今日凋零盡,卻送秋聲到客衣。
7、<采蓮歌>
清·王鴻緒
采蓮江水濱,荷花照臉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蓮貢(其二)>
唐·皇甫松
船動湖光灧灧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蓮>
隋·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10、<芙蕖>
晉·陸雲
綠房含青實,金條懸白璆。
俯仰隨風傾,煒曄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12、<蓮葉>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種,埋沒任春蒲。
13、<芙蓉>
唐·陸龜蒙
閑吟鮑照賦,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風動,紅衣不耐秋。
14、<白蓮>
宋·王禹偁
昨夜三更後,嫦娥墮玉簪。
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15、<蓮塘>
宋·梅堯臣
不畏塘雨急,鈿葉自相遮。
文禽忽驚去,沖落波上霞。
16、<和文與可菡萏軒>
宋·蘇轍
開花濁水中,抱性一何潔!
朱檻月明時,清香為誰發?
17、<采蓮曲>
明·常倫
棹發千花動,風傳一水香。
傍人持並蒂,含笑打鴛鴦。
18、<采蓮曲>
明·熊卓
采蓮復采蓮,盈盈水中路。
鴛鴦觸葉飛,卸下團團露。
19、<秋荷>
清·鄭燮
秋荷獨後時,搖落見風姿。
無力爭先發,非因後出奇。
20、<蓮葉>
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21、<荷葉>
宋·歐陽修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
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
22、<荷花>
宋·王安石
亭亭風露擁川坻,天放嬌嬈豈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應將爾當西施。
23、<橫湖>
宋·蘇軾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
卷卻天機雲錦緞,從教匹練寫秋光。
24、<荷花>
宋·王氏
白藕作花風已秋,不堪殘睡更回頭。
晚雲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25、<再賦郡沼雙蓮>
宋·范成大
館娃魂散碧雲沉,化作雙蓮寄恨深。
千載不償連理願,一枝空有合歡心。
26、<立秋後二日泛舟越來溪>
宋·范成大
西風初入小溪帆,旋織波紋縐淺藍。
行到鬧紅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
27、<新荷>
宋·朱淑貞
平波浮動洛妃鈿,翠色嬌圓小更鮮。
盪漾湖光三十頃,未知葉底是誰蓮?
28、<荷葉>
宋·林景熙
凈根無不競芳菲,萬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渾欲洗,無風清氣自相吹。
29、<荷花>
金·趙沨
誰開玉鑒瀉天光,占斷人間六月涼。
日落沙禽猶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
30、<藕花>
明·許成名
藕花塘上雨霏霏,無數蓮房著水垂。
羞見鴛鴦交頸卧,卻將荷葉蓋頭歸。
31、<再過露筋祠>
清·王士禛
翠羽明璫尚儼然,湖雲祠樹碧於煙。
行人系纜月初墮,門外野風開白蓮。
32、<芙蓉>
清·鄭燮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
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33、<瓶中紅白蓮>
宋·楊萬里
紅白蓮花共玉瓶,紅蓮韻絕白蓮清。
空齋不是無秋暑,暑被香銷斷不生。
34、<白蓮>
清·徐灼
涼涼簇簇水冷冷,一段幽香喚未醒。
忽憶花間人拜月,素妝嬌倚水晶屏。
35、<蓮塘>
清·朱克生
日暮蓮塘里,浴水兩鴛鴦。
低飛不遠去,只在荷花傍。
36、<詠荷>
現代·朱誠
沖出污泥頂驕陽,風吹雨打亦何妨?
縱然奪得玉容去,留卻蓮子溢奇香。
37、<西湖夏荷>
現代·范承祚
芙蓉出水立娉婷,湖面天波影隨形。
紅顏多賴綠葉衫,畫意濃郁富詩情。
38、<白蓮>
現代·范承祚
悄悄碧池水生花,面如敷粉潔無瑕。
出身污泥竟不染,里表清白均屬她。
分頁: 1 2 3
蓮的古詩
點擊:4381 時間:2014-08-06 18:37:03
1、<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弄輕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蓮的古詩。
3、<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4、<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蓮的古詩。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
一陣風來碧浪翻,真珠零落難收拾。
6、<題敗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載酒歸,香風十里弄晴暉。
芳菲今日凋零盡,卻送秋聲到客衣。
7、<采蓮歌>
清·王鴻緒
采蓮江水濱,荷花照臉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蓮貢(其二)>
唐·皇甫松
船動湖光灧灧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蓮>
隋·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10、<芙蕖>
晉·陸雲
綠房含青實,金條懸白璆。
俯仰隨風傾,煒曄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12、<蓮葉>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種,埋沒任春蒲。
13、<芙蓉>
唐·陸龜蒙
閑吟鮑照賦,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風動,紅衣不耐秋。
14、<白蓮>
宋·王禹偁
昨夜三更後,嫦娥墮玉簪。
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15、<蓮塘>
宋·梅堯臣
不畏塘雨急,鈿葉自相遮。
文禽忽驚去,沖落波上霞。
16、<和文與可菡萏軒>
宋·蘇轍
開花濁水中,抱性一何潔!
朱檻月明時,清香為誰發?
17、<采蓮曲>
明·常倫
棹發千花動,風傳一水香。
傍人持並蒂,含笑打鴛鴦。
18、<采蓮曲>
明·熊卓
采蓮復采蓮,盈盈水中路。
鴛鴦觸葉飛,卸下團團露。
19、<秋荷>
清·鄭燮
秋荷獨後時,搖落見風姿。
無力爭先發,非因後出奇。
20、<蓮葉>
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21、<荷葉>
宋·歐陽修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
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
22、<荷花>
宋·王安石
亭亭風露擁川坻,天放嬌嬈豈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應將爾當西施。
23、<橫湖>
宋·蘇軾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
卷卻天機雲錦緞,從教匹練寫秋光。
24、<荷花>
宋·王氏
白藕作花風已秋,不堪殘睡更回頭。
晚雲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25、<再賦郡沼雙蓮>
宋·范成大
館娃魂散碧雲沉,化作雙蓮寄恨深。
千載不償連理願,一枝空有合歡心。
26、<立秋後二日泛舟越來溪>
宋·范成大
西風初入小溪帆,旋織波紋縐淺藍。
行到鬧紅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
27、<新荷>
宋·朱淑貞
平波浮動洛妃鈿,翠色嬌圓小更鮮。
盪漾湖光三十頃,未知葉底是誰蓮?
28、<荷葉>
宋·林景熙
凈根無不競芳菲,萬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渾欲洗,無風清氣自相吹。
29、<荷花>
金·趙沨
誰開玉鑒瀉天光,占斷人間六月涼。
日落沙禽猶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
30、<藕花>
明·許成名
藕花塘上雨霏霏,無數蓮房著水垂。
羞見鴛鴦交頸卧,卻將荷葉蓋頭歸。
31、<再過露筋祠>
清·王士禛
翠羽明璫尚儼然,湖雲祠樹碧於煙。
行人系纜月初墮,門外野風開白蓮。
32、<芙蓉>
清·鄭燮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
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33、<瓶中紅白蓮>
宋·楊萬里
紅白蓮花共玉瓶,紅蓮韻絕白蓮清。
空齋不是無秋暑,暑被香銷斷不生。
34、<白蓮>
清·徐灼
涼涼簇簇水冷冷,一段幽香喚未醒。
忽憶花間人拜月,素妝嬌倚水晶屏。
35、<蓮塘>
清·朱克生
日暮蓮塘里,浴水兩鴛鴦。
低飛不遠去,只在荷花傍。
36、<詠荷>
現代·朱誠
沖出污泥頂驕陽,風吹雨打亦何妨?
縱然奪得玉容去,留卻蓮子溢奇香。
37、<西湖夏荷>
現代·范承祚
芙蓉出水立娉婷,湖面天波影隨形。
紅顏多賴綠葉衫,畫意濃郁富詩情。
38、<白蓮>
現代·范承祚
悄悄碧池水生花,面如敷粉潔無瑕。
出身污泥竟不染,里表清白均屬她。
H. 荷花有哪些寓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導和平、和諧。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兩句話,一是說「和而不同」;一是說「和為貴」。中華文化所說的「和」,絕不是不講差異和矛盾的調和。而是指存在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後的貫通融合。這種貫通融合才是最為可貴的。我國有56個民族、34個行政區域,其中存在著差異和矛盾。面對這種差異和矛盾,始終堅持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堅持這種"和"的立場,是最為可貴的。而背棄了這種"和"的立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棄。
中國人一直認為「和」是解決國與國之間沖突的原則,主張「協和萬邦」。(《尚書·堯典》)「協和萬邦」表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思想在民族、國家、文化層面上的重要體現。「協和萬邦」,體現著古代先賢的政治理念、道德准則,是一種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和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繁榮。
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是「荷(和)為貴」。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揚和平文化、和諧文化的進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揚中華"和"文化,對於我們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I. 頌義荷花酒53度醬香型價格
摘要 53度荷花原漿酒500ml 參考價:122元 雄安特曲38度品鑒小酒125ml 參考價:40元 42度封壇荷花原漿酒500ml 參考價:1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