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燈命名
⑴ 秦淮燈會的歷史沿革
三國東吳時期的南京最先出現在歲時節慶、歡樂喜慶等重要場合張燈結綵的現象。如前方將士凱旋而歸,朝野官民都會聚集在都城內外,用香花燈燭營造氣氛,迎接他們的歸來或勞軍犒師。當時的織錦技術促進了江南絲織業的發展,為燈彩製作提供了技術基礎。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南朝伊始,國都南京城就曾舉辦過元宵燈會。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張燈結綵的景況,開始從深宮禁苑、宗教場所走向民間大眾,「燈火滿市井」的場景頗為壯觀。對此,梁簡文帝蕭綱、陳後主等都曾用生動的詩歌,描繪了南朝利用燈彩來增添節日氣氛的社會風尚。
東晉、南朝時期南京作為當時中國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達官貴族和豪門名士,每到元宵節,他們也效仿宮廷,張燈結綵。東晉詩人習鑿齒有詩《詩燈籠》描寫當時張燈的情形。
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間,紙張技術發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絲織品的大量應用,使得燈彩藝術迅速發展。
隋以來元宵節張燈結綵的習俗開始正式形成,元宵佳節張燈、觀燈等活動開始蔚然成風,唐朝魏徵的《隋書》中對南京張燈結綵的習俗有了詳細描述。
唐代開始元宵節燈會正式成為民間習俗,其規模也得到迅速發展。張燈時間由元宵一夜擴充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夜,並取消這期間的宵禁。唐代元宵觀燈時,男女老少紛紛夜遊,場面非常繁華。這時期南京秦淮河河畔也開始出現了專門以製作彩燈為生的民間藝人。
北宋時期,元宵節張燈時間增加了正月十七、正月十八累計五夜。其間還出現了在彩燈上書寫謎語的「燈謎」習俗。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用於祭祀孔子的至聖文宣王廟(今夫子廟)在南京建成,秦淮河河畔也成為覽勝佳地,夫子廟地區的燈會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以後,元宵節張燈時間又增加了正月十三共計六夜。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提倡燈節這一盛事,並將每年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十夜,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秦淮燈會在這一時期進入到發展高潮,朱元璋每年都花費眾多人力、物力、財力,製作相當數量的彩燈,以吸引民眾參加規模宏大的元宵燈會。
明朝洪武五年(1372)元宵節,更是別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水燈。朱元璋還是一位製作燈謎的高手,由此促進了元宵燈會內容向更加豐富多彩的方向發展。明朝永樂七年(1409)初,明成祖朱棣「賜百官上元節假十日」,並繼續張燈結綵,營造節日氣氛。三年後又下令在南京皇宮午門外,集能工巧匠籌辦燈會,精心扎制鰲山「萬歲」燈,並且與民同樂。以後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後,南京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都繁會景物圖》等畫卷,形象描繪了焰火奪目的鰲山及老百姓觀看演出的熱鬧場景。明代後期《正德江寧縣志》所描繪的燈節,更是繁華得讓人目不暇接。
自明代開始,秦淮河畔燈火之盛天下雙無。而僅秦淮燈彩的品種就逐漸地發展到兩三百種之多。即使在端午節等其他一些節慶,張燈結綵景象也高潮迭現。而秦淮河畔流光溢彩、槳聲燈影、歌舞浪漫等繁華盛況,也引得歷代文人騷客、名士才子繾綣逗留,吟詠不絕:「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園燈火從天降,萬片珊瑚駕海來」、「明燈初試九微懸,瑤館春歸不夜天」、「兩岸紅燈射碧波,一支蘭槳盪銀河」······我們還可從流傳下來的戲劇、小說以及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文藝作品中,窺見到當時秦淮及南京燈火盛況的社會畫卷。自此,每逢農歷新年,元宵前後,秦淮河畔處處張燈結綵、歌舞狂歡,一派歡樂祥和、繁榮熱鬧的節日景象,秦淮燈會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之美譽,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亦隨之蜚聲天下。
滿清入關後,這一地方習俗基本得到延續和發展,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就多次描寫元宵節的觀燈盛況。每年元宵節,夫子廟一帶人涌如潮,鑼鼓喧天,其燈火之盛比明朝有過之而無不及。1864年中旬,清朝湘軍攻入南京,城市設施受到很大破壞,元宵鬧燈習俗受到很大沖擊。曾國藩意欲恢復昔日繁華景象,便於1865年疏浚秦淮河,重建部分夫子廟建築,使燈會習俗再度恢復。當時的徽州商人制燈非常有名,稱為「徽州燈」,他們曾組織盛大的「提燈晚會」,甚為熱鬧。另外當時駐扎在南京的湘籍軍人所扎制的龍燈也很有名,豐富了燈彩的種類。
中華民國時,當時的《首都志》中有記載:「燈市以笪橋、評事街、夫子廟等處為盛。」但由於國家長期內戰,燈會場面一度受到很大影響。1937年,日本軍隊佔領南京,戰火使得夫子廟古建築群遭到破壞,燈會風俗一度中斷。直到1939年後,夫子廟地區才偶然有少量的花燈販賣。1945年後,由於國共內戰,通貨膨脹嚴重,普通民眾無力再賞玩花燈,因此元宵節張燈、觀燈習俗幾近消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燈會風俗開始逐漸恢復。20世紀60年代,元宵節燈會的熱鬧程度已基本恢復。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包括花燈在內的民間藝術被劃為「四舊」,燈市和燈會被完全禁止。
1977年,夫子廟首次開放了燈市,這一傳統習俗又開始重新恢復原貌。
1984年,夫子廟古建築得到政府撥款修復,地區景觀也得到重新打造。
1985年,南京秦淮區政府在春節和元宵節期間,開始在夫子廟大成殿和明德堂由官方組織每年一屆的「金陵燈會」,恢復了歷史上每年一度的秦淮燈會。
1984年,秦淮工藝燈彩協會成立,一些民間藝人開始製作結合現代技術的彩燈。
1988年,夫子廟尊經閣建立了燈彩藝術館,一些大型燈組開始陸續在金陵燈會上出現。
1996年,秦淮區被江蘇省文化廳首批命名為「江蘇省民間(燈彩)藝術之鄉」。
2000年,秦淮區憑借秦淮燈會,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燈彩藝術之鄉」。
2005年2月,中國民間文藝第七屆「山花獎」(燈彩)評選活動中,秦淮燈彩作品「金雞吉祥」、「秦淮娃娃鬧春節」和「金雞報曉」,分別獲得金獎、銀獎和優秀獎。秦淮燈彩傳統作品「荷花燈」,被國家郵政總局選定為2006年春節特種紀念郵票,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成為展示祖國傳統民間藝術的一張燙金名片。
2005年12月31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開始公示,以「歷史文化空間環境」類別申報的「南京秦淮燈會」名列其中。
2006年舉辦的第二十屆燈會,接待遊客量超過300萬人次,僅元宵節當天觀燈人流量就達45萬人次。
2006年5月20日,秦淮燈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秦淮區獲中國文聯命名的「中國燈彩之鄉」稱號。
2007年,「秦淮燈彩」被列為首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4月,「秦淮燈會」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前期籌備近期啟動。 2016年底前將報選國家文化部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備選項目庫,最快兩年內向聯合國提出申報。
⑵ 荷花有幾種名字個是什麼
蓮花介紹 學名:Nelumbomucifera 英名:HinLotus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蓮 科名:睡蓮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根據<<中國荷花品種圖志>>的分類標准共分為3系、50群、23類及28組。荷花別名長春花,荷花又名蓮花,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它生於碧波之中,花開於炎夏之時。葉似碧玉盤,莖似綠翠柱,花如出水芙蓉,清香遠溢。花後又托出一盤珍珠般的、營養豐富蓮子,地下埋著甜脆的藕莖。真是全身是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經濟效益。荷花古時是宮庭花園或私人庭園的珍貴花卉,近代園林布置中,被廣泛選作為水景園的主題植物。無論是綠化水面,還是美化庭園,均能產生較強的風景效果。並且還有凈化水質、減少污染、改善環境等功能。荷花生於沼澤、湖泊、池塘。花、葉多姿,莖中通外直,婷婷玉立於水中,迎驕陽而不懼,出污泥而不染,給人以清凈高雅之感,古往今來,被用以贊美人的高尚品德。荷花原產亞熱帶地區和大洋洲,我國除西藏、青海外,全國都有分布。荷花的葉大,圓形,直徑可達70厘米,具14-21條輻射狀葉脈。葉面深綠色,粗糙,在放大鏡下可見葉面滿布短小鈍刺,刺間有一層蠟質白粉,這是荷葉的自我保護裝置。當雨水落在葉面上時,立即凝聚成大小的水珠,可隨風滾動而不致透濕葉片。1.以其外形特徵命名。荷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說: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芙蓉:亦稱夫蓉。漢辭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說文解字》雲: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2.以其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由於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將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贊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3.以荷花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據《北夢瑣言》記載: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郎,贈給他一枚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開,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樣的玉環,但折之乃絕,後人由此又稱荷花為玉環。
⑶ 國畫荷花起什麼名字
根據荷花的特點和寓意,國畫荷花的題款可以是:映日荷花、荷塘月色、荷塘雅趣、出水芙蓉、凌波仙子、荷韻、清荷、清趣、清香、廉潔、出污泥而不染、小荷才露尖尖角、清涼世界、蓮池、綠映紅等等。
「荷花」寓意著純潔、堅貞、吉祥,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經常以荷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它縱使是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潔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這也是一種君子行為的象徵。
現今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都變得急躁不安,「荷花」題材作品無疑給了人們一個乘涼、休憩的安靜空間,以此來「凈化自身心靈」,這也是畫家創作的宗旨,也給了掛畫者一種無形的感染,非常適合家中,辦公室懸掛,送禮也是非常不錯的禮品。
(3)荷花燈命名擴展閱讀
荷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寄託著人們心中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的高潔追求。蓮花有並蒂同,荷花心者,為一蒂兩花,且「蓮」與「憐」諧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徵;蓮花多子,故可寄託多子多福的願望,多子的蓮蓬也象徵著多多生子。
幾千年的文化中,沉澱出中國對美學獨有的見底,作品之中蘊藏著幾千年的文明史、積淀著傳統文化,特別是國畫荷花的藝術精品更是豐富多彩,國畫荷花寓意之美好,無論是寫意荷花的曼妙飄逸,還是工筆國畫荷花作品的清麗筆法,都作為中國藝術的瑰寶被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無論作為裝飾懸掛,彰顯自身品位修養,還是送給親朋好友,上級領導作為禮物,抑或收藏升值,國畫荷花都是非常不錯的花鳥畫類別。
⑷ 荷花 取名
荷花別名長春花,1.以其外形特徵命名。
荷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說:"蓮莖上負荷葉內,葉上負荷花,故容名。"芙蓉:亦稱"夫蓉"。漢辭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說文解字》雲:"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2.以其生長習性命名。
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由於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將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贊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
3.以荷花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
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據《北夢瑣言》記載: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郎,贈給他一枚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開,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樣的玉環,但"折之乃絕",後人由此又稱荷花為玉環。
荷花又名蓮花,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⑸ 以蓮花為主題的手抄報,怎麼取名
《步步生蓮》或《口吐蓮花》.至於構圖,可以採取蓮花或花瓣上書以文章的形式...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⑹ 蓮花的名字有什麼
蓮花的別名:芙蕖、菡萏、芰荷、水芝、芙蓉、水華、水芸、水旦、版水芙蓉、澤芝、玉環、草芙權蓉、六月春;
1、以其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由於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將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
2、以荷花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
3、古時江南風俗,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4、為了表達對荷花高潔形態的贊賞,以金芙蓉和草芙蓉比喻荷花品性的難得。
5、溪客、靜客都是強調荷花的生長環境和安靜嫻雅的狀態。而翠錢則是新荷的雅稱,紅衣是荷花瓣的別稱,宮蓮是蓮花瓣的美稱,佛座須是蓮花蕊的別名。
(6)荷花燈命名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對穩定的平靜淺水、湖沼、澤地、池塘,是其適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種而定,大株形品種如古代蓮、紅千葉相對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過1.7米。
中小株形只適於20-60厘米的水深,同時荷花對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時不灌水,水缸所栽荷葉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則荷葉邊焦,花蕾回枯。
荷花還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環境。荷花極不耐蔭,在半蔭處生長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趨光性。
⑺ 給荷花圖起名```
亭亭玉立 玉立荷邊 玉菡出水 荷塘月色 荷粉秋暉 小池清荷 荷塘清夏
不蔓不枝
⑻ 荷花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荷字《說文》釋:「荷,芙蕖葉」。東漢·鄭玄《毛詩》箋註:「荷,芙蕖之莖也」。這里說的「莖」,是指荷花立葉的葉柄。相對而言,巨大的葉片是依靠細長莖的負荷,才能挺立,遠離水面,這與《爾雅·釋草》中的「其葉蕸」(遠離之意)是一致的。荷字其指事,是負荷之意,名稱的由來即源於此。
荷花名稱由來另一說出自宋·陸佃《埤雅·釋草》,「荷總名也,花葉等名俱眾義,以不知為問謂之荷也」,是說各部器官均有專稱,只有總體不知叫什麼,所以叫荷。《說文》註:「何,儋也」(通擔)。宋·徐鉉等人注釋:「儋何即負何也,借為誰何之何¨…」是說「何」本字是負何。陸佃所說:以不知為問,謂之荷也,其意是何事的何。詞意擴大後「何」字用於疑問是假借字。在六書定義中說:「假借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依此而論荷的命名是負荷之意,不是不知為問的謂之荷。
⑼ 以荷花命名的名勝古跡和旅遊景點有哪些
<一>山嶽
黃山蓮花峰:在安徽省歙縣境內,因峰形酷似荷花而名。
廬山蓮花峰:在江西九江市南。
華山蓮花峰:位於陝西省華陰市,為華山的中峰。
衡山蓮花峰:為湖南衡山之峰,層巒疊嶂,形似荷花,故名。
五夷山蓮花峰:位於福建崇安境內,上有蓮花洞。
蓮花峰:在廣西曲江之南。
蓮荷山:在福建連城東。
<二>江河湖塘
蓮花海:新疆烏蘇境內一湖舊名。夏天,湖中盛開白蓮似海,故名。
蓮花湖: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唐城西北隅有一湖泊,俗謂之唐池,蓮荷被水,為當時勝景。
蓮湖:據《水經注·淮水》記載:淮水東與申陂水匯合後,又分為幾流,一流其東南分南入蓮湖,其水再匯往於淮。
蓮塘河:廣東陽江北白馬山,合漠陽江入海。
紫蓮塘:《德興縣志》載:馬鞍山下有紫蓮塘,因開紫蓮而名。
瑞蓮池:據《化州志》載:化州官府後有瑞蓮池,嘉靖己酉(1525年)池中有三枝開並蒂蓮。戊子(1528年)有七枝開並蒂蓮,故取名瑞蓮池。
金蓮池:據《偃師縣志》載,西南40里,有池廣丈余,深五尺,唐代終南山王主禪師尋其友張神童至此,有金蓮七朵生於池內,故取名金蓮池。
荷花澱:據《保定縣志》載,縣西有荷花,夏日盛開,香聞十里,游賞其間涼風四面,爽氣親人。
芙蓉池:據《湖州志府》載,府城東白蘋州上有池,池內多生千葉蓮花,故取名芙蓉池。
蓮花池:據《重慶府志》載,「江津縣東二里有蓮花池,廣約三十里,池中蓮花,紅白相雜,生動可愛。」又《元江府志》載:「青龍山下有一大池塘,周圍三百餘仗,每逢暑夏,池中青、白紅荷盛開,故名。」
<三>亭橋建築
藕花居:位於杭州凈慈寺北。據《西湖志·園亭》載,明洪武僧廣衍建,為南屏八景之一。
玉蓮堂:據《西湖志·古跡》載,在錢塘門外,景定三年(1262年)安撫魏克愚徒於此。
瑞蓮亭:據《順慶府志》載,蓮州府署南石佛寺左,有一亭,亭邊有池常生並蒂蓮瑞蓮,絢爛多彩,異香數里不散,故名瑞蓮亭。還有君子亭、蓮巢亭、荷橋、蓮庄、蓮城堂。此外,古人常把大臣的官邸稱作蓮花池。
<四>以荷花為「市花」的名城都市
山東濟南市:80年代,荷花被譽為濟南市「市花」後,大明湖更是煥發了生機:垂柳披拂,荷花掩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山東濟寧市:濟寧市荷花栽培約有二千年的歷史。現今濟寧市的荷花新品種已達60餘種。
河南許昌市:80年代荷花被譽為許昌市「市花」,更促進了荷花文化的繁榮發展
湖北孝感市:自古以來孝感城野荷遍地,尤以城西蓮花湖為最盛。今日孝感市區便是蓮花池之一隅。湖邊有「荷花墩」,城內有荷花池,「泮沼荷香」已成為孝感八景之一。
湖北洪湖市:以洪湖聞名的湖北洪湖市,水域面積758平方公里,荷花到處盛開,使之成為荷花的海洋。1987年,洪湖撤縣立市,1991年市人大通過決定以荷花為「市花」。
廣東肇慶市:種植荷花近千年的廣東肇慶市,以瀝湖七星湖的荷花最為著名。荷花已成為肇慶人民最喜愛的花卉之一。
⑽ 荷花的別稱有幾種,分別叫什麼
荷花的別稱有:蓮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澤芝、水華、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宮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溪客、碧環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等25種;
以其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由於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將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
以荷花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為了表達對荷花高潔形態的贊賞,以金芙蓉和草芙蓉比喻荷花品性的難得。
(10)荷花燈命名擴展閱讀:
荷花對生長環境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不僅能在大小湖泊、池塘中吐紅搖翠,甚至在很小的盆碗中亦能風姿綽約,裝點人間。
在中國荷文化史上,盆荷這種形式出現之初只是被用於私家庭院觀賞。如今,在中國各地園林中,盆荷的應用非常廣泛。盆栽和池栽相結合的布置手法,提高了盆荷的觀賞價值,在園林水景和園林小品中經常出現。
荷花水石盆景是在杭州出現的一種新的盆景,它是荷花盆栽與水石盆景的有機結合,既體現山石的剛毅挺拔,又顯示荷花的嬌艷嫵媚。荷花盆景可選用珊瑚石、砂積石、斧劈石、英石等山石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