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心
① 蘭花草的歌詞表達什麼含義
《蘭花草》的原型是胡適先生的《希望》,作於1921年
我從山中來,帶得專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屬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有資料記載是胡適先生走朋友,回去的時候朋友送他一盆蘭花,他很高興的帶回了家並在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可到了蘭花開花的季節卻連個花苞也沒有,只能把希望又推到下一個春天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自由主義先驅的胡適先生,當年不遠萬里帶著自己的先進理念回到祖國,倡導新文化運動,想讓自由主義在中國遍地開花,但實現自由主義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也許正是胡適先生殷切的期待實現自由主義,見到蘭花有遲遲不肯開花,觸景生情才寫下的這首《希望》吧
② 蘭花草的習性
水,是指澆水。蘭花性喜涼爽陰濕,但濕是土壤保持濕潤,河多澆水。遇氣候乾燥,宜用細孔噴水壺將葉及盆土澆至微濕即可,切不能澆得太多,讓花的根部積水。夏天天氣乾燥時,要向葉子上噴水,每天噴2-3次更好。冬季,若未見盆土太干,不必澆水。不過,春、夏、秋三季又不可使其太干。所以蘭花最好栽植在離池沼、樹林不遠的陰涼處,這種環境,空氣中有較高的濕度,適於蘭花需要。
肥,是指施肥。蘭花喜肥,卻又受不了過多的肥料。若用無機肥(化學肥)則應兌稀,且不可多澆。用淘米水儲存1天後澆施(澆盆土,不要澆在葉上),肥量就足夠花的需要了。用削下的蘋果皮、核浸泡在水中,1-2天後澆花,比較合適,加為這種水肥分不濃,含有多種養分,並且帶有一定酸性,適合蘭花的胃口。
澆花用的水,最好是用池塘里的水,自來水中因有漂白粉、帶有鹼性,若長期澆自來水,會使盆土鹼性不斷增加,不利蘭花生長。如果實在取不到池塘水,只能用自來水的情況下,則應把自來水先放入容器內儲存一天後再澆,可以減輕鹼分。冬季或人較冷的天氣若要澆水,須澆攝氏十幾度的微溫水不能澆比盆土溫度低得多的水,否則蘭花會受損傷。
土,即栽培蘭花的土壤,宜用含有充分腐葉肥的疏鬆土或自製的帶酸性砂質營養土。蘭花喜酸性土壤,其pH值最好在5-6.5之間。土質是否適合,對能否養好蘭花有重要的關系。
溫,即注意給蘭花以適宜的溫度。蘭花愛涼爽,忌悶熱,但又因其原產南方,不耐受凍,所以暑天要注意通風和遮蔭或放在陰涼透風的環境中,冷天又應放在避風的溫暖處,寒冬季節還應移置室內,以免凍傷。
光,即陽光。蘭花喜陰,不宜多曬,如若有條件,春、秋、冬季的晴天,上午8時至10時把它移往太陽下曬2-3小時;夏天早上8時左右讓它曬上半小時,對蘭花有益的。
③ 蘭花草的有關資料
蘭花的種類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從熱帶、溫帶到高山寒冷地帶都有原生蘭科植物生K;從沼澤地到不毛的岩石地,從陰暗的深山老林到陽光明媚的草原地也都有蘭科植物分布。盡管蘭花的生長環境不同,習性有別,種類繁多,但是,作為蘭科植物卻有其共同的特徵。這些共同特徵是:國蘭文化 第一,蘭花種子出芽時都只有1片子葉。
第二,因為蘭花是單子葉植物,所以它的花被大都數以3成對,花辦3片,萼片3片,中間1個蕊柱。一般我們常見的其它花朵,都有雄蕊和雌蕊同存在1朵花內,而且雄蕊和雌蕊明顯分開獨立,而蘭花則雌雄蕊合體成蕊柱。絕大部分的蘭花沒有粉狀的花粉,只有花粉相結合而成的花粉塊。此外,蘭花都有1片特別艷麗、形狀多樣、富於變化的花辦,即舌辦或稱唇辦。
第三,蘭花的根粗大(0.5一l厘米),根端顯著,呈灰白色,少有分叉,具有極強的吸水和貯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又起貯藏養份、支持植株的作用。蘭花的根最外層是海綿狀表皮,其下有2—15層細胞的根被組織,俗稱肉質根。根的內層為中心柱,呈線狀,相當強韌。蘭花的根內常有蘭菌共生,稱為內菌根。
第四,蘭花沒有真正的莖,只有假球莖。有的種類假球莖十分明顯,如嘉德麗蘭、墨蘭等,有的種類幾乎沒有假球莖,如九華蘭、拖鞋蘭等。假球莖是附著葉片、花朵和根的重要器官,又是貯藏水份和養份的「倉庫」。假球莖亦可以說是蘭花的重要特徵之一。
第五,蘭花的葉的形狀依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有的葉片呈棒狀,如萬代蘭中的某些種類;有的葉片肥厚硬革質,如文心蘭;有的則薄軟而寬大,如銀鈴蟲蘭;有的葉片似乎似莧萊葉,如血葉蘭。中國蘭的葉片又都是披針形帶狀。國蘭文化有的蘭花僅只有1—2片葉,甚至無葉片,如天麻。有的蘭花則每一植株有十數片葉。盡管蘭花葉的形態千姿百態,但蘭花的葉片都由上表皮和表皮之間的葉肉組織構成。其葉肉組織不象一般高等植物那樣有明顯的柵狀和海綿狀組織。蘭花葉片的葉肉組織是由含有葉綠素的細胞組成,排接十分緊密,細胞之間很少有間隙。表皮不含葉綠素,並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下表皮顏色淺,分布有氣孔以調節水份蒸散,又可以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蘭花葉片的脈紋又均是平行脈紋。
國蘭文化-蘭花與藝術編輯本段 蘭界常把蘭與藝聯系在一起,稱養蘭為藝蘭,即把蘭養得更富於藝術感之意;稱蘭的美感為蘭藝,即蘭之藝術感之意;稱蘭株、蘭葉、蘭花向更具美感的方向演變為蘭的藝變,國蘭文化即變得更具藝術感之意。蘭界是這么說,藝術界承不承認這種說法呢?0藝術界給藝術下的定義是:藝術,是人類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世界,同時也按照美的規律創造自身的實踐活動;藝術,又是人類能動地、創造性地實踐力生產出來的精神產品;藝術創造的目的,主要是實現它的審美價值,它要滿足的是人們心靈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喚醒的是人們超越美學貧困的自創力。根據這一定義,藝術界把按照美的規律所進行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雕塑、建築等等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稱為藝術實踐活動;把進行藝術實踐活動所創造出來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雕塑、建築等等產品,稱為藝術品。他們沒有把種花這種活動歸入藝術實踐活動,而是把種花歸入農業生產勞動。他們沒有把花卉歸入作為精神產品的藝術品,而是把花卉歸入作為物質產品的農產品。看來,養蘭是否是藝術實踐活動,蘭花是否是藝術品還需要進行一些闡釋。 國蘭文化-國蘭的香氣編輯本段 國蘭的芳香統稱為幽香。不同種類的蘭花各自的芳香也不同。如四季蘭的芳香較濃,墨蘭的香味好似桂花香,春蘭的香味最純正,是幽香的典型,不過有些春蘭僅有淡淡的清香國蘭文化,有的春蘭則無香氣。蕙蘭數朵齊放,也有香氣。蘭花的芳香到底有幾種類型? 1、幽香:是一種聞而清神爽氣,使人十分舒適的芳香。幽香,當門迎客來,入室更芳香。著意聞時不肯香,隨風飄逸香無心處。香來沁肺腑,久之不聞香,香與人具化,十分特別,幽香為中國蘭獨有。 2、清香:也是蘭香,然而無法隨風傳送,這種稱為清香。俗稱:有香而無氣。這種香用手輕拍蘭盆或用手掌扇動靠近花朵的空氣,其香味仍飄散不出來。只有靠近蘭花的花朵時方可聞到芳香。 3、草香:國蘭中也有些品種僅僅只有淡淡的清草香,或是一種怪怪的氣味,俗稱:有氣無香。 香是國蘭的靈魂。因為王者之香的蘭花沒有了香是不可思議的。有國香之稱的蘭花,沒有了香味,不能稱中國蘭。因此,蘭花有香固然好,具幽香更好。 國蘭文化-起源與歷史編輯本段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 國蘭文化 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文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6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區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詒彬所著的《種蘭法》;1959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④ 《蘭花草》胡適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1、創作背景
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內喜喜地帶回容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
2、《蘭花草》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3、作者簡介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字適之,徽州績溪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
⑤ 蘭花草這首詩全文是怎麼寫的
《希望》原是胡適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後被台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二人修改版並配上曲子,同時改權名為《蘭花草》,從而廣為傳唱。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
詩歌:
希望
作者:胡適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歌曲歌詞:
蘭花草作者:胡適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⑥ 蘭花草怎麼養殖
蘭花草養殖方法如下:
1、繁殖方法
種子變溫儲藏和室外埋土越冬處理比室溫下儲藏發芽率高。種子發芽的溫度范圍為15--30℃。小於10℃或大於35℃時不發芽。恆溫條件下發芽率普遍很低,一般播前採用溫水浸種或層積處理,提高種子出苗率。蘭花草種子硬實率較高,使得蘭花草種子在常溫室內培養條件下的發芽率平均僅10%--20%。野生蘭花草多以分櫱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2、抗旱特性
蘭花草根系發達,入土深度可達1m以上,須根稠密而發達,呈傘狀分布,這不僅是它極強的抗性和適應性的有力保證,也使其具有很強的縛土保水能力。蘭花草直立生長的葉片可有效地減少水分蒸發,緩解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而且還利於根部透氣。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蘭花草的地上部分會變得相對低矮,地上生長量會減低20%以上,同時根系會更加發達,根系會增加10%以上,這都有助於其在高溫乾旱、水澇等不良環境中正常生存。
3、耐鹽鹼性
蘭花草是一種耐重鹽鹼的植物,其種子在含鹽量0.44%條件下正常發芽;含鹽量0.51%時,發芽率明顯下降,含鹽量達0.75%喪失發芽能力。萌發後的幼苗在土壤含鹽量達0.27%、pH值達7.9--8.8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並開花結實,是難得的鹽鹼地綠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4、葉綠澤性
蘭花草在北方地區一般3月底返青,4月下旬始花,5月中旬至5月底進入盛花期,6月中旬終花,11月上旬枯黃,綠期長達280d以上。蘭花草色澤青綠,花淡雅美麗,花蜜清香,花期長達50天以上。
5、病蟲害
蘭花草具有極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僅在蘭花草單一植被群落中從不發生病蟲害,而且由於它特殊的分泌物,使其與其他植物混植後也極少發生病蟲害,大大降低了綠色地被建植後防治病蟲害所需的投入和成本。
⑦ 歌曲蘭花草的歌詞
《蘭花草》
銀霞
詞:胡適
曲:陳賢德/張弼
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
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
苞也無一個,眼見秋天到
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
夜夜不能忘,但願花開早
能將宿願償,滿庭花簇簇
開得許多香,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
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
苞也無一個,眼見秋天到
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
夜夜不能忘,但願花開早
能將宿願償,滿庭花簇簇
開得許多香,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
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
苞也無一個,眼見秋天到
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
夜夜不能忘,但願花開早
能將宿願償,滿庭花簇簇
開得許多香
(7)蘭花草心擴展閱讀:
《蘭花草》是銀霞原唱的歌曲,由胡適作詞、陳賢德,張弼作曲,歌曲發行於1979年09月01日,收錄於專輯《回答》中。
1979年,由劉文正演唱的《蘭花草》獲得香港龍虎榜榜首。
這首歌曲根據胡適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希望》改編,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後被台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二人修改並配上曲子,同時改名為《蘭花草》,從而廣為傳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蘭花草 (銀霞演唱的歌曲)
⑧ 蘭花草的歌詞該怎麼理解
「我從山中來抄,帶著蘭花草。襲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
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蘭花草》的詞,是北大胡適校長寫的,是新文化運動旗手之一的胡適晚年所作的一首題名為《希望》的詩。
淺面理解:從采蘭、種蘭、養護的過程中,看出作者對蘭花的摯愛、對蘭花開放時的嚮往。蘭草花」的歌詞,溢表著胡適先生銘心刻骨的鄉土之情。可以看出那是胡校長是第一次種蘭。
深入理解:來到北大讀書的學生都是胡校長采來的蘭花。胡校長想用自己的無微不至將學生培養成才(夙願),釋放學生的才華(滿庭花簇簇),為學校為祖國增光(添得許多香)。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表達他的急切心情,但是其中更深層次的意思,由於不是很了解當時的歷史狀況,所以不好表述。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搖籃,也是一座革命的搖籃,「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可能是表達當時形勢緊張(秋天),「蘭花」還須好好保護。
很多寫的不對的對方,還請給位老師多多指點。
⑨ 蘭花草這首歌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抄分析這首詩,一定要考襲慮當時的大環境。這首詩是胡適先生寫於1921年的,那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胡適祖籍安徽徽州,家中老宅最有名的就是十塊蘭花的陰刻雕板了,家中也掛了很多胡國賓的蘭花國畫,所以胡適先生對蘭花有一種獨特的情誼,一生都喜歡蘭花。當年胡適學成歸來,也帶著一株「蘭花草」——自由主義,他千里迢迢不辭辛苦把它帶回來,種到中國的土地上,小心地呵護,殷切地期待它開出花來——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為胡適有這種焦急的心情,當他看見這株遲遲不開的蘭花,才一下子觸景生情,萌發詩興。給它取命為《希望》,也許是希望自由主義思想早日開遍中國吧。如今斯人已去,歌聲在耳,想想胡適這株風雨飄搖近百年的「蘭花草」,竟抹不去絲絲的惆悵。
⑩ 蘭花草的含義是什麼代表什麼
蘭花花語:解讀蘭花的象徵意義——美好、高潔、賢德。
外國的蘭花花語為:熱烈、友誼、自信、自傲
蘭花的象徵意義: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蘭花代表著著堅貞不渝不遇的愛情。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