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綠雲歷史

蘭花綠雲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3-11 13:41:51

蘭花綠雲皇後是發出一苖死一老苗嗎

當然不是,任何的蘭苗都有其一定的生命周期,但是在養護得當的情況下,每年都會生出若干新苗,因此一般情況下,同一盆蘭花,總是越養越多的,如果不是,則說明養護管理有問題。

❷ 蘭花綠雲怎麼養

綠雲是復春蘭的頂級品制種,有春蘭皇後的美稱。養護方法就按春蘭的養法就行;

養護『綠雲』的場地以較寬敞、周邊有花木、空氣濕度較高為好。 蘭盆 以泥盆或粗砂盆為好,透氣保潤。盆內六到八分干可以稱潤。濕則根易腐,燥則根易空。澆水間隔掌握得好,泥盆和粗砂盆最易保潤,瓷盆保濕太久又較悶,塑料盆透氣不均勻。 基質 因目前出售的『綠雲』都是在母株上經逐代馴化後繁殖的(組培苗例外),早已脫離了原山土,故可以植金石為主栽植,配合其他顆粒植料如塘基石之類,再混配少量椰子殼粉碎後經高溫消毒壓製成磚塊狀的「培養料」。培養料可用開水沖泡,亦可剝成小核桃大小、蠶豆大小直到碎短絲狀再用。上盆時,基質按常規下部粗大些、中部中等粒、上部小粒子。 水分 上盆後,定根水一定要澆透,而後放置通風的陰處7~10天,看株葉神氣了再與眾蘭正常養護。原則是視最高氣溫的高低和環境的乾燥與否而定。假設上盆後3天內最高氣溫在25℃左右,環境又較乾燥,則從第3天起應每天在盆蘭上空噴霧,噴到下落的霧氣使葉面潮潤為度。若空氣太乾燥,可以上午、下午各噴霧一次,靈活掌握。以後的澆水可先按「稱盆法」進行,積累經驗後再找出適合自己的澆水辦法。

❸ 綠雲蘭花國內還有原生種嗎

當然有,但是不會出現在普通的市場上。

❹ 蘭花的歷史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

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哪一點適合你,你自己挑吧!

❺ 蘭花中綠雲這個品種如何價格應該是多少

綠雲有春蘭皇後之美譽。有比皇後更至高無上的嗎?!價格大概四五百一苗。

❻ 蘭花「綠雲」分幾個品種

綠雲是春蘭里的頂級品種,有春蘭王後的美稱(「宋梅為春蘭之王」)。綠專雲開品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和苗情有很大關系,苗壯就會開出正格綠雲,苗差就會開個普通的荷瓣。

另外墨蘭還有一個叫 綠雲 的,不過那和春蘭綠雲不沾邊。

❼ 蘭花觀賞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蘭花的栽種、觀賞,始於唐,發展於宋,盛於明清,浙江是春蘭、蕙蘭的發祥內地。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末期,容越王勾踐已在紹興渚山種蘭,山下的驛亭稱為蘭亭。東晉王羲之,因喜歡這里的蘭花而邀請名士在此聚會,才寫下《蘭亭集序》。據知蘭花名品『宋梅』、『綠雲』即由紹興人所培育,而『梅蘭』出於蘭溪,至今,蘭溪、紹興仍是浙江蘭花種養植的集散地。建蘭主要產於福建,建蘭以素心為貴,而素心的故鄉就在龍岩山區。當地有這樣俗語:龍岩有三寶,採茶燈、沉缸酒、龍岩素。足以說明龍岩人對蘭花的重視和喜愛。如今,浙江、福建、湖北、四川、廣東、雲南、台灣等省地都不斷地推出蘭花新品種。大半個南方中國是蘭花的故鄉,而山東曲阜也喜歡蘭花,選蘭花為市花。正是因為曲阜有著與孔子有關的蘭文化,所以才與蘭花結下了不解之緣。

❽ 蘭花根據歷史形成的習慣分類

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在蘭藝實踐中發現,即使同一盆蘭花,有時其花苞的顏色在不內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容不相同。對此我有體會。經多年觀察,我栽培的大富貴、元字等名品蘭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時會有差異,有的年份花苞色澤深些、有的年份色澤淺些。據無錫陳耀明先生講,他種養的集圓有時抽出的花葶為「深赤紅色」,有時抽出的花葶為「綠中見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圓拔出五個花葶,有三個是紅的,兩個綠中見紫。 可見,單純從花苞的色澤、形狀來鑒別品種有其局限性,還必須看其開品。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種的蘭蕙往往因種法不同開出的花品有時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開出四五種花形,綠雲、西神亦能開出幾種不同的花形,但我們不能因其開品有異就斷定它們是不同的品種。故一代蘭藝大家吳恩元言:「因種法有好歹,致開品有高下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品種鑒別真學問。對蘭花品種的鑒別應辯證的看、綜合的看,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妄下結論。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看葉形、看花苞、看開品。

熱點內容
深港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24 16:03:46 瀏覽:405
馬甸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24 15:54:28 瀏覽:658
蘭花香好養 發布:2025-09-24 15:34:34 瀏覽:100
我心中的玫瑰謝芳 發布:2025-09-24 15:33:16 瀏覽:970
滿天星綠植可以修剪嗎 發布:2025-09-24 15:14:51 瀏覽:227
百合花的花期有多長 發布:2025-09-24 15:12:27 瀏覽:623
簡單紙百合 發布:2025-09-24 15:08:38 瀏覽:885
萊蕪海棠 發布:2025-09-24 14:53:50 瀏覽:926
櫻花島bw 發布:2025-09-24 14:48:20 瀏覽:804
盆栽洋櫻桃 發布:2025-09-24 14:42:57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