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大千荷花

大千荷花

發布時間: 2021-01-06 20:16:02

㈠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作者是誰作於什麼時期

作者蘇軾,寫於他被貶黃州的時候。
附個小故事:
蘇東坡在黃州時,有一天,詩興來了,做了一首贊佛的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詩,不是對佛法有相當的造詣,絕對寫不出這樣的好詩。蘇東坡寫好了這首詩,自己反覆吟哦,覺得非常滿意!這時,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禪師來,他想禪師如果看到這首詩,一定會大大的贊賞一番,甚至會拍案叫絕。於是,他立刻把那首詩抄在詩箋上,用信封封好,叫傭人送去長江南岸的歸宗寺,給佛印禪師看。
黃州在長江北岸,要到對岸的歸宗寺,必須渡江。現在,我們趁蘇東坡的傭人搭船過江的時候,來研究一下這首詩的內容:
「稽首」,是頂禮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說,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稱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說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系裡面,有很多星球,組成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合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成一個大千世界。
「八風吹不動」,這是一句精警動人的詩句,也是全詩的中心,最為要緊。「八風」,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大智度論》說:「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違,能鼓動物情。」這八種是人生成敗得失的總和。稱頌贊美,名譽利祿,跟各種快樂的享受,是誰都會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這些好境樂事,都會感到瓢瓢然!而遇譏嘲詆毀,則怒形於色;逢逆緣苦境,則憂戚於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個人,居然「八風」都吹不動他,這人是誰?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蓮」,這是說佛陀諸惑已盡,眾德圓備,故能不被外境所搖動,庄嚴而安穩地坐在蓮花台上。
這首詩是在贊佛,同時卻又暗含著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樣,已達到了心能轉物而不為物轉的地步。——蘇東坡的確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
這時,傭人上岸了,他趕上廬山歸宗寺去。
佛印禪師讀到蘇東坡的詩時,並不如蘇東坡所預料的贊賞一番,或拍案叫絕,反而感到這很需要給他一個當頭棒喝;於是,他在那首詩的下端,批上「放屁」兩個大字,交給傭人帶回黃州。

在黃州的蘇東坡,自從傭人去後,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著,他滿以為佛印禪師看到那首詩時,一定會大大地贊賞,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著佳訊傳來,好容易等到傭人回來了,他迫不及待地問:「師父看了怎麼說?」傭人說:「他沒說什麼?只在你的詩箋上寫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寫些什麼。」傭人說著,便把那封詩信交給蘇東坡;蘇東坡打開信封,抽出詩箋,看到那首詩的下端,批著「放屁」兩個大字時,不禁無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來!連喊「豈有此理?」他再仔細地推敲自己的詩,盡找也找不出那首詩的毛病;他自言自語地責怪佛印禪師道:「我這首好詩,你不懂得欣賞也罷,竟把它當做放屁,你真是太糊塗了!」於是,他決定親自去跟佛印禪師評理,馬上雇船過江,上廬山歸宗寺去。

蘇東坡的船向南進,他坐在船上,雖然這時江上的清風習習地吹來,可是他這時的心,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再也沒有上次游赤壁時的心情,吟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名句了。
蘇東坡趕上廬山歸宗寺,氣呼呼地要找佛印禪師算帳,那知禪師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師說:「今天不見客。」蘇東坡聽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兩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禪師的方丈室來,他看方丈室的門掩著,正要舉手敲門進去時,忽然發現門扉上貼著一張字條,端正地寫著:

八風吹不動,
一屁過江來。

蘇東坡看到這兩句,立刻就警覺了,心裡暗暗叫道:「我錯了!」
各位!蘇東坡錯在那裡呢?佛印禪師那句話,明明是警告他說:「你說能夠不為稱譏毀譽的各種境界所動,為什麼竟被那區區「放屁」兩個字,搞到無明火起,過江來和我評理呢?」這時的蘇東坡,深深地感到慚愧,自嘆一向對於佛法,只求理解,缺少了真修實行,所以當境界現前時,竟與常人無異,研究佛學的理論而不實踐,真是「不行」!因之,當即痛下決心,今後要把所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實行起來。同時,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禪師給他的啟示,他覺得有這樣的一位諍友,實是人生的大幸!從此,他對佛印禪師,更加心悅誠服了

㈡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作者是誰

作者蘇軾,寫於他被貶黃州的時候.
附個小故事:
蘇東坡在黃州時,有一天,詩興來了,做了一首贊佛的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詩,不是對佛法有相當的造詣,絕對寫不出這樣的好詩.蘇東坡寫好了這首詩,自己反覆吟哦,覺得非常滿意!這時,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禪師來,他想禪師如果看到這首詩,一定會大大的贊賞一番,甚至會拍案叫絕.於是,他立刻把那首詩抄在詩箋上,用信封封好,叫傭人送去長江南岸的歸宗寺,給佛印禪師看.
黃州在長江北岸,要到對岸的歸宗寺,必須渡江.現在,我們趁蘇東坡的傭人搭船過江的時候,來研究一下這首詩的內容:
「稽首」,是頂禮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說,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稱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說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系裡面,有很多星球,組成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合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成一個大千世界.
「八風吹不動」,這是一句精警動人的詩句,也是全詩的中心,最為要緊.「八風」,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大智度論》說:「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違,能鼓動物情.」這八種是人生成敗得失的總和.稱頌贊美,名譽利祿,跟各種快樂的享受,是誰都會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這些好境樂事,都會感到瓢瓢然!而遇譏嘲詆毀,則怒形於色;逢逆緣苦境,則憂戚於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個人,居然「八風」都吹不動他,這人是誰?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蓮」,這是說佛陀諸惑已盡,眾德圓備,故能不被外境所搖動,庄嚴而安穩地坐在蓮花台上.
這首詩是在贊佛,同時卻又暗含著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樣,已達到了心能轉物而不為物轉的地步.——蘇東坡的確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
這時,傭人上岸了,他趕上廬山歸宗寺去.
佛印禪師讀到蘇東坡的詩時,並不如蘇東坡所預料的贊賞一番,或拍案叫絕,反而感到這很需要給他一個當頭棒喝;於是,他在那首詩的下端,批上「放屁」兩個大字,交給傭人帶回黃州.
在黃州的蘇東坡,自從傭人去後,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著,他滿以為佛印禪師看到那首詩時,一定會大大地贊賞,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著佳訊傳來,好容易等到傭人回來了,他迫不及待地問:「師父看了怎麼說?」傭人說:「他沒說什麼?只在你的詩箋上寫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寫些什麼.」傭人說著,便把那封詩信交給蘇東坡;蘇東坡打開信封,抽出詩箋,看到那首詩的下端,批著「放屁」兩個大字時,不禁無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來!連喊「豈有此理?」他再仔細地推敲自己的詩,盡找也找不出那首詩的毛病;他自言自語地責怪佛印禪師道:「我這首好詩,你不懂得欣賞也罷,竟把它當做放屁,你真是太糊塗了!」於是,他決定親自去跟佛印禪師評理,馬上雇船過江,上廬山歸宗寺去.
蘇東坡的船向南進,他坐在船上,雖然這時江上的清風習習地吹來,可是他這時的心,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再也沒有上次游赤壁時的心情,吟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名句了.
蘇東坡趕上廬山歸宗寺,氣呼呼地要找佛印禪師算帳,那知禪師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師說:「今天不見客.」蘇東坡聽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兩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禪師的方丈室來,他看方丈室的門掩著,正要舉手敲門進去時,忽然發現門扉上貼著一張字條,端正地寫著:
八風吹不動,
一屁過江來.
蘇東坡看到這兩句,立刻就警覺了,心裡暗暗叫道:「我錯了!」
各位!蘇東坡錯在那裡呢?佛印禪師那句話,明明是警告他說:「你說能夠不為稱譏毀譽的各種境界所動,為什麼竟被那區區「放屁」兩個字,搞到無明火起,過江來和我評理呢?」這時的蘇東坡,深深地感到慚愧,自嘆一向對於佛法,只求理解,缺少了真修實行,所以當境界現前時,竟與常人無異,研究佛學的理論而不實踐,真是「不行」!因之,當即痛下決心,今後要把所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實行起來.同時,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禪師給他的啟示,他覺得有這樣的一位諍友,實是人生的大幸!從此,他對佛印禪師,更加心悅誠服了

㈢ 中國畫荷花作品名字都有什麼

中國畫荷花作品名字有:《夏荷》《河池仙影》《蒲塘秋影》《映日紅》《朱蓮》《亭亭玉立》《潑墨荷花》《荷塘翠羽》《大千荷》《墨荷》《芙蓉圖》等等數不勝數。。。

㈣ 」舉頭望清天佛光普照,俯首望大千蓮花盛開「這個對聯對嗎

對抄不對不好說,兩個【望】襲字重復了不行,俯首隻能【看】吧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故神暉一震,則感動大千。」 宋 蘇軾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趙朴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氣吞大千, 天安門 外, 泰岱 壯嚴。」

㈤ 張大千荷花圖的作品欣賞

(1935年作)的尺寸為:179×66cm。畫作上的鈐印為:「張爰(白文)大千(朱文)」。畫作上的款識為:「孤鸞室乙亥十月寫此供奉,張爰。」
畫作為1935年(農歷乙亥年)十月,其歲時為謝玉岑先生所作,畫上題有「孤鸞室」三字,「孤鸞」是謝先生中年後常用的齋名。
畫作中有藏於荷葉間的白荷花數朵。大千先生曾說有詩詠白荷花曰:「人品誰如花浩盪,文
心可比藕玲瓏。」意思是說若有人其人品、人格有如荷花那麼「浩盪」,那麼其文、其畫之心,定即可比蓮、藕那麼錦綉玲瓏。
張大千先生的題為「孤鸞室」的《張大千荷花圖》,畫中主要的兩柄如傘之荷,通天徹地,荷梗剛勁又婀娜,其姿其態優美無比,正如高鳳翰詩中說的「五尺長」,但這種感覺又何止「五尺長」,簡直是石濤詩中那「十丈不勝花」。是荷,卻更是蓮,比蓮更美,更生動。那荷葉的畫法,實可說不知是怎麼畫的,是極為隨意的「破筆」卻很是和諧,很是統一;是墨,是色,是從心所欲的揮灑,是天真爛漫的潑墨,反而更顯變化之無窮無盡。他一次與弟子糜耕雲談話時說:「中國畫重在筆墨,而荷花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畫荷,最易也是最難,易者是容易入手,難者是難得神韻。畫荷主要在於畫荷葉及荷梗。」畫作恰好說明了他自己的旨意,所以他創作了「十丈」的「不勝花」。畫家作畫是不能盲目的,必須有自己的「主見」,必須要「立意」,必須要「胸有成竹」,必須要「意在筆先」。只有這樣,畫中的「筆和墨」才會生動,才能達意,才能至筆飛墨舞之神效。
畫作中兩柄如傘之荷確是「花如今隸莖如篆,葉是分書草草書」。荷干都是兩筆完成:一筆從上至下,另一筆從下至上,兩筆自然接榫。荷心看上去宛如矗立水中央一般。兩柄如傘之荷下,有「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有始展的小荷,有漸長的小荷。三小荷姿豐態動,筆墨各異,富有變化。水紋寥寥,水草疏密,行筆疾勁,為他人所難模仿。特別是畫面最前面那水紋中的一筆淡墨,似小草,卻又更似水中之影。似,又不似;不似,又極似「影」。妙,真是妙筆生花、妙筆畫草、妙筆畫「影」。這一筆勝似多筆。
畫作在用筆、用墨、用色、用水、布局諸方面均極佳,堪為神逸之作。畫中一巨石,是實,而畫中卻施以清淡輕靈之筆,真可謂真可謂輕描淡寫描頑石,實為一奇。絕近處以濃墨為主、干濕濃淡變化豐富的破筆畫荷葉,既間以同前一荷花的抑揚有致的白荷花,隨襯以淡墨荷葉……石頂部又畫數片花與葉,淡淡的,筆墨生動。花作若隱若現狀,宛如含羞少女,嬌憨可愛。在墨色方面,自近而遠,由濃至淡,濃淡相間,臻於化境。在布局上,以實為虛,畫石一大塊卻施之於白,計白當黑。此畫取石濤之氣,取八大之「毅」。難怪乎徐悲鴻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1976年作)的尺寸為:93×173cm。畫作上的鈐印為:「千千千、大千父、得心應手、一隻眼、乞食人間尚未歸」。畫作上的款識為:「江水秋彌潔,瀠洄玉有文。芙蓉向風合,花影自繽紛。六十四年嘉平月環蓽廠寫,爰翁。」
畫作令人印象深刻之處,是構圖的飽滿:前景三叢蓬勃展開的荷葉,以
濃墨潑寫,呈斜三角形,幾乎占據了畫面的三分之二空間,左下的一叢向下、向左,中間的一叢向上,分別逸出畫面,將空間拓展至畫外;後景田田的荷葉,以淡墨寫出,迷離朦朧,連成一片,烘托出前景幾叢荷葉的縱橫氣勢。穿插在荷葉間的,是點點粉荷。花分兩組:處在畫面中央偏左位置的,是一朵盛開的荷花,掩映在荷葉間,被周圍密生的荷葉緊緊圍護著;與這朵荷花遙遙呼應的是畫面右側的另一組荷花,含苞待放、怒放、將殘的三朵荷花,雖情態不一,卻顧盼相應,正喻示著花的一生。兩叢荷花形成的三角形,與前景荷葉犬牙相錯,加之圓渾勁挺的荷莖,支撐其作品的結構。
作品巨大的尺幅,正發揮了大千豪放的筆勢,在整體氛圍的渲染上,顯示出其熟練老到。以花青罩染荷葉,粉紅淺抹荷花,朱紅間黃點出花蕊,渲染出秋日荷塘的氤氳。題識「江水秋彌潔,瀠洄玉有文。芙蓉向風合,花影自繽紛」,可謂畫龍點睛!
畫作作於1976年元月的環蓽庵。
人所共知,大千畫荷,早年學八大。其實,石濤花卉對他的影響,尤其是淺絳法的花卉,或許更深,他曾謂:「清湘花卉蔬果尤雋永有致,不落白陽、青藤窠臼……先施水墨,後籠淺絳,蓋亦山水法也。」張大千的許多花卉畫,特別是畫荷,皆是運用石濤這種先用水墨,再罩花青、赭石的方法。傅申教授在《大千與石濤》一文中,更詳細地指出:「大千的墨荷……實際上是兼采八大的荷葉與石濤的荷花。從八大得氣,自石濤取韻,因此而能自成一家的。不識此秘,對大千的畫荷,終只得其皮相而已。」 (作畫年代不詳)的尺寸為:120×62cm。
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
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只見兩片卓然飄逸的巨型荷葉,在晨風的吹拂下,傲然地隨風舒展著筋骨,而荷葉疏影中一朵高雅潔白的荷花已悄然綻放;兩枝白嫩無瑕的荷花騰空而出,花蕾中正孕育著靈動鮮活的生命,含苞待放。那種超凡脫俗、生機盎然、蒸蒸日上的美麗與意蘊,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尤其是其純熟的功底與老辣的技法,於渾朴中見清秀,於灑脫中含縝密,於酣暢中寓意蘊,令人稱道折服。其用筆魯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氣;架構自然忘形,汲天地靈氣之精;潑墨淳厚飄逸,擁瀟灑儒雅之神,讓人嘆為觀止。

㈥ 張大千荷花圖的畫家簡介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專,別號
大千居士、下里巴人,屬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
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從師學詩文書畫,後忽耽於佛學,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井有「南張北齊」之譽。50年代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鑒賞獨具慧眼。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㈦ 求書畫認字,見下圖,大千荷花圖,題字認不全,煩大家把你給個忙

個山以前無此,個山以無此乃有崇賢咄咄逼人。81叟

㈧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稽首」,是頂禮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說,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專更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屬被稱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說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系裡面,有很多星球,組成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合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成一個大千世界。
「八風吹不動」,這是一句精警動人的詩句,也是全詩的中心,最為要緊。「八風」,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大智度論》說:「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違,能鼓動物情。」這八種是人生成敗得失的總和。稱頌贊美,名譽利祿,跟各種快樂的享受,是誰都會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這些好境樂事,都會感到瓢瓢然!而遇譏嘲詆毀,則怒形於色;逢逆緣苦境,則憂戚於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個人,居然「八風」都吹不動他,這人是誰?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蓮」,這是說佛陀諸惑已盡,眾德圓備,故能不被外境所搖動,庄嚴而安穩地坐在蓮花台上。

㈨ 張大千荷花圖的介紹

《張大千荷花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張大千所作。張大千愛荷,一生畫荷無版數,他以「權君子之風,其清穆如」喻荷,盛贊其高潔。每當花開時節,大千都要四處賞花、寫生,在居住的庭園內,通常要開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環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幾只大缸養滿荷花。其代表作品有1935年創作、1976年創作以及作畫年代不詳的三幅荷花圖。

㈩ 國畫荷花誰的比較有價值,國畫荷花適合掛在哪

古代的 王冕
我的答案怎麼樣?

熱點內容
櫻花庄的寵物女孩風車動漫 發布:2025-07-09 06:25:08 瀏覽:114
蘭花害蟎 發布:2025-07-09 06:21:46 瀏覽:910
盆景倒賣 發布:2025-07-09 06:20:56 瀏覽:272
珍稀蘭花品種 發布:2025-07-09 06:20:11 瀏覽:524
我最喜歡梅花 發布:2025-07-09 06:18:47 瀏覽:302
月丁香啪啪 發布:2025-07-09 06:12:10 瀏覽:829
小雪松盆景 發布:2025-07-09 06:07:47 瀏覽:821
木瓜種子盆栽 發布:2025-07-09 06:02:48 瀏覽:242
花卉扦插ppt 發布:2025-07-09 06:02:47 瀏覽:892
途中櫻花盛開 發布:2025-07-09 06:01:19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