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聞海棠花
⑴ 局事帖原文及譯文
原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譯文:
自從我來到這個寒冷的黃州,已經三年了。每年都希望陽春能纏綿一絲不掛,但東風像個過客卻始終不肯理會。今年連綿不斷的雨一直沒有停,兩個月的蕭瑟如同深秋的狀況。
裹在海棠花里聽海棠花雖然開放,冰雪的靈魂胭脂痕跡和污垢在一起。誰能偷偷地偷走這花季,而在夜晚野蠻人的撬改時間。我被困在一個不幸的年輕人身上,他病了很長時間。
春江的水滿天飛地傾瀉而下,攻破了門戶,一個緊緩的腦袋充盈著。我的小屋就像一艘漁船,被沖進了浩瀚的水雲中,漂浮著。
廚房裡,一鍋發霉的冬菜已經煮熟了,幾把干蘆葦木塞進破爐子里。還記得去哪裡吃冷食,突然看見烏鴉嘴裡叼著一張鬼紙。九重的宮門緊緊鎖住,遠離數千里的祖先。真想學阮步兵哭到最後一條路,而不甘心像死灰不再燒。
(1)卧聞海棠花擴展閱讀:
更值得一提的是,《局事帖》雖然經歷了千百年人間滄桑,經過歷代藏者的傳承流轉,卻仍然保持著紙墨如新的良好狀態。這更讓它彌足珍貴。
在藝術品拍賣領域,流傳有序的名家名作一直是藏家們的最愛。而《局事帖》自明清以來,各家藏印皆無疑義,故鑿鑿可考。
在900多年中,《局事帖》被多位重要收藏家珍藏,包括何良俊、項元汴、安儀周、王芑孫、曾燠、費念慈、許源來、張蔥玉、張文魁等人。
何良俊是嘉靖時的大學者,他在《局事帖》上鈐蓋的是一方「清森閣書畫印」,朱文,在紙的左下方。
項元汴是明代的大收藏家,藏品上千件,多為歷史名作。他在曾鞏《局事帖》上鈐有七印,分別是「項子京家珍藏」、「墨林山人」、「項元汴印」、「宮保世家」、「檇李項氏世家寶玩」、「退密」。
安儀周據說是清代最有眼力的兩大鑒藏家之一。他在《局事帖》上鈐有「儀周鑒賞」及「無恙」鶴形印。
安儀周之後,《局事帖》被王芑孫收得,但不久就為曾燠家族所有,鈐有「盱江曾氏珍藏書畫印」。清末,它曾入費念慈手,鈐有「西蠡審定」的白文印。費氏是晚清著名金石學家,負鑒賞盛名。
民國時,《局事帖》進入許源來兄弟的「天泉閣」,後來到了鑒賞奇才張蔥玉手裡。
這位張蔥玉是解放後我國第一代書畫鑒定大師、泰斗級人物,有一言九鼎之譽。收藏界對他的藏品格外青睞。《局事帖》能有如此高的價格,和他的收藏不無關系。
後來,張蔥玉因為經濟變故,《局事帖》遂為上海實業家張文魁所得。
在此次嘉德春拍之前,曾鞏的《局事帖》曾兩次上拍。
⑵ 讀黃州寒食詩我們感受到在如風蕭瑟的春寒中詩人卧聞海棠花,海棠花因「 」而凋落
讀黃州寒食詩我們感受到在如風蕭瑟的春寒中詩人卧聞海棠花,海棠花因「 雨」而凋落
⑶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是什麼意思
意思:獨卧在床聽得雨打海棠,胭脂樣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出處:《寒食雨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五言古詩組詩作品。
原文節選: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譯文:
自從我來到黃州,已度過三個寒食時際。年年愛惜春光想將它挽留,春天自管自歸去不容人惋惜。今年又苦於連連陰雨,綿延兩個月氣候蕭瑟一如秋季。獨卧在床聽得雨打海棠,胭脂樣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3)卧聞海棠花擴展閱讀
此詩借寒食前後陰雨連綿、蕭瑟如秋的景象,寫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華似水的心情。詩人對海棠情有獨鍾,並多次在詩中藉以自喻,且對自己與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運,發出深深嘆息。這首詩後段對海棠花謝的嘆惋,也正是詩人自身命運的寫照。
他對橫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的絕妙比喻,正是對自己橫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極大傷害的命運的借喻。
⑷ 黃州寒食節原文譯文
【原文】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版唐陵無麥飯,權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卧,莫管城頭奏暮笳。
【翻譯】
即使冷冷清清開著幾扇柴門的村落里,也還是要插幾根楊柳枝條,標志出每年的節令。寒食的傳統雖然沒有傳到遙遠的廣東,但清明上墳奠祭祖先的禮儀還是和中原一樣。時至今日,漢唐兩代的王陵巨冢,已經沒有人前去祭祀;而山邊溪間的小路上仍生長著許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關城門的號角聲是否響起來。
《黃州寒食節》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歷來評價也很高。
⑸ 描寫海棠花的詩句 古詩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元朝·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⑹ 形容海棠花的優美詩句
《海棠》抄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菩薩蠻·小院蠶眠春欲老》陸游
小院蠶眠春欲老。
新巢燕乳花如掃。
幽夢錦城西。海棠如舊時。
當年真草草。一棹還吳草。
題罷惜春詩。鏡中添鬢絲。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初夏》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寒食雨》蘇軾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辛棄疾
金谷無煙宮樹綠,嫩寒生怕春風。
博山微透暖薰籠。小樓春色里,
幽夢雨聲中。
別浦鯉魚何日到,錦書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也應隨分瘦,
忍淚覓殘紅。
《秋海棠》秋瑾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濃。
平生不借春光力,幾度開來斗晚風?
⑺ 海棠花的詩七絕有哪些
1、《海棠》
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2、《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文: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刮風下雨。料峭的春寒還未結束,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災難,叫人擔心害怕!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開放著。
3、《寒食雨二首》其一
宋代:蘇軾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譯文:自從我來到黃州,已度過三個寒食時際。年年愛惜春光想將它挽留,春天自管自歸去不容人惋惜。今年又苦於連連陰雨,綿延兩個月氣候蕭瑟一如秋季。
獨卧在床聽得雨打海棠,胭脂樣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造物主把艷麗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雨中海棠彷彿一位患病的少年,病癒時雙鬢斑白已然老去。
4、《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金代: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譯文:海棠枝間新長出的綠葉層層疊疊的,花蕾隱匿其間微微泛出些許的紅色。一定要愛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輕易地盛開,姑且讓桃花李花在春風中盡情綻放吧!
5、《詠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譯文:半卷湘妃竹簾半掩著門,啊,白海棠,你高潔白凈,該是碾冰不土以玉為盆來栽培你。你偷來梨花花蕊的三分潔白,又借得傲雪梅花一縷香魂。你像月官中仙女縫制的白色舞衣,又像秋閨中哀怨的少女在擦試淚痕。嬌羞怯怯默默無言衷腸無處訴,我倦倦倚在西風窗下不覺日已昏。
⑻ 卧聞海棠花泥污胭脂雪
1.這兩句情景交融,見聞結合,以眼前實景渲染心中感情。(2分)愁卧中聽說海棠花謝了、雨後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殘紅狼藉之景象,暗合了自己的孤苦與困頓。(2分)(意對即可) 2.寒食節(春天)已過的惜春、無奈之情與年華易逝的感慨之情;(2分)貶居黃州時人生的孤苦與困頓之情(2分)。(意對即可) 1. 分 析: 此題考查表現手法的鑒賞能力,此類題目的解題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達手法,再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最後點出其表達效果。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著「卧聞海棠花,泥污胭脂雪」的大意,從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其渲染的凄涼景象所烘托的詩人內心的凄苦心境。這兩句詩人將情感的表達融於景物的描寫中。 考點: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 分 析: 此題考查鑒賞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要結合著詩歌的寫作背景,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來分析,這首詩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此兩句從惜春、青春已逝去的無奈角度組織答案;詩中意象陰霾,渲染出一種沉鬱悲涼的氣氛,表達了作者時運不濟謫居黃州的惆悵心境,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考點: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⑼ 《寒食》譯文
醉太平.寒食 王元鼎
聲聲啼乳鴉,生叫破韶華。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萬家。畫樓洗盡鴛鴦瓦,彩繩半濕鞦韆架。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
〔作者簡介〕王元鼎(生卒年不詳),曾任翰林學士。與阿魯成同時代人。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說他為西域人。天一閣本《錄鬼簿》在「前輩名公」中列有其名稱為「王元鼎學士」。《太和正音譜》把他列入「詞林英傑」中,現存散曲小令七首、套數二套。
〔寫作背景〕寒食在農歷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時春已過半。王元鼎的這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裡引起的豐富、復雜的感受,或惹動莫名的睏倦,或撩撥纏綿的情思,或萌發及時作歡的慾念,主觀色彩表現得比較濃烈。這一首卻不同,作者不直接宣洩自己的情感,而是採用融情於景、含藏不露的抒寫手法,把對春天的喜悅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機勃勃、情趣盎然的聲光畫面之中。
〔註解〕
乳鴉:雛鴉。
生:偏偏,硬是。
韶華:美好時光,引指春光。
鴛鴦瓦:成對的瓦。
〔譯文〕一聲聲,小烏鴉不停地歡叫,硬是叫破了暗夜,迎來了春日光華。昨夜裡微微春雨潤濕了江堤軟沙,陣陣香風溢滿萬家。把畫樓的鴛鴦瓦洗得乾乾凈凈,還打濕了系著彩繩的鞦韆架。一覺醒來時紅日已照著窗紗,聽到街上有人在叫賣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