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詩書法

海棠詩書法

發布時間: 2022-01-16 05:40:11

⑴ 書法詩句

【清平樂】
《書 畫》

朝書暮畫,
斯如騎戰馬。
激情筆筆注點劃,
應知情義無價。

志書上朔秦漢,
能否來者不見。
行時哈凍揮汗,
潑出滿紙雲煙。
【十六字令】

書,
楷隸勁草控不住,
溯秦漢,
字字風和雨。
《達 意》

筆墨揮灑韻味,
捷思閃爍光澤。
不拘隨意取勢,
流露彰美不奢。
氣度蓄發內涵,
點醒亮相情傳。
刻畫民俗情趣,
柔和古今自然。
形式囊括手法,
動靜相生多變。
返樸歸真為上,
傳統繼承發展。一組五律——文房四寶
芊芊半尺多,起落動山河。
竹涌春秋淚,霜凝日月歌。
星天邀雁兔,瀚海理絲蘿。
首指書齋寶,無非一夢柯。

松志湛長春,紅爐火鑒真。
知人如執寶,陌客只嫌貧。
百兩黃金薄,十毫烏骨珍。
染香芳草地,留藝不留身。

勤勞智慧晶,華廈古文明。
任意千般色,歸真一本

⑵ 幫我想一個書法班的名字,比如崇智書院,樂心齋。要有內涵點的,兩個字就夠了

摘要 妙品、明德、春秋、墨澤、靜遠、天馨

⑶ 硬筆書法比賽不少於六十字的古詩詞有哪些

1、《關山月》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的雲海之間。浩盪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2、《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譯文:面對北山嶺上白雲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遠看天邊的樹林活象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什麼時候你能載酒到這里來,重陽佳節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3、《暮秋山行》

作者:岑參

朝代:唐

疲馬卧長坂,夕陽下通津。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辰。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譯文:疲憊的馬兒睡卧在長長的山坡上,太陽已經落到水面上。山中的秋風吹進空寂的樹林,樹葉颯颯作響,好像有人進入林中。蒼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沒有了灰塵。千萬種念頭,都在這傍晚出現在腦海,萬物的聲音都在蕭瑟的清晨悲鳴。

鶗鴂昨晚還在鳴叫,蕙草已經開始枯萎。何況我這遠行的異鄉人,自然就會有很多艱苦的辛酸。

4、《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唐代: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釋義:

您難道不曾看見嗎?那遼闊的走馬川緊靠著雪海邊緣,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雲天。輪台九月整夜裡狂風怒號,到處的碎石塊塊大如斗,狂風吹得斗大亂石滿地走。這時匈奴牧草繁茂軍馬肥,侵入金山西面煙塵滾滾飛,漢家的大將率兵開始征西。

將軍身著鎧甲夜裡也不脫,半夜行軍戈矛彼此相碰撞,凜冽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馬毛掛著雪花還汗氣蒸騰,五花馬的身上轉眼結成冰,營幕中寫檄文硯墨也凍凝。敵軍聽到大軍出征應膽驚,料他不敢與我們短兵相接,我就在車師西門等待報捷。

5、《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代:岑參

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羽書昨夜過渠黎,單於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台北。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釋義:

輪台城頭夜裡吹起號角,輪台城北旄頭星正降落。軍書昨夜連夜送過渠黎,單於已在金山以西入侵。從哨樓向西望煙塵滾滾,漢軍就屯紮在輪台北境。上將手持符節率兵西征,黎明笛聲響起大軍起程。

戰鼓四起猶如雪海浪涌,三軍吶喊陰山發出共鳴。敵營陰沉殺氣直沖雲霄,戰場上白骨還纏著草根。劍河寒風猛烈大雪鵝毛,沙口石頭寒冷馬蹄凍脫。亞相勤於王政甘冒辛苦,立誓報效國家平定邊境。

⑷ 適合掛婚房的書法作品我今後要結婚。想寫副書法掛婚房,需要寫什麼樣的詩詞

自己寫不好的話,可以讓書法家觀山、李成連、史洪亮等幾位老師給你寫呢。

四字內容如下:

龍鳳呈祥 琴瑟合鳴 相敬如賓 永結同心
同德同心 如鼓琴瑟 花開並蒂 締結良緣
緣訂三生 成家之始 鴛鴦壁合 文定吉祥
姻緣相配 白首成約 終身之盟 盟結良緣
神仙眷屬 新婚誌喜 相親相愛 才子佳人
愛情永固 螽斯衍慶 鴻案相庄 如鼓琴瑟
花開並蒂 赤繩系足 琴瑟和鳴 相敬如賓
同德同心 鳳凰於飛 美滿家庭 鸞鳳和鳴
瓜瓞延綿 情投意合 宜室宜家 佳偶天成
天緣巧合 美滿良緣 郎才女貌 良緣夙締
花開富貴 五世其昌 和樂魚水 魚水相諧
於飛之樂 交頸鴛鴦 同德同心 詩詠關睢
蘭菊庭芳 天生一對 乾坤和樂 燕爾新婚
燕侶雙儔 閨房和樂 甜蜜佳緣 兩情相悅
有情成眷 詩詠好逑 樂賦唱隨 連理交枝
鍾鼓樂之 鴛鴦比翼 海燕雙棲 乾坤定奏
笙磬同音 琴耽瑟好 琴瑟在御 琴瑟友之
玉樹瓊枝 龍騰鳳翔 鳳翥龍翔 書稱厘降
一生一世 珠聯璧合 龍鳳祥和 白天偕老
「芙蓉並蒂常相伴,海棠連枝永不分」
「 明月清風長作伴,高山流水永知音」

⑸ 蘇軾的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古文:《范增論》、《賈誼論》、《晁錯論》、《東坡志林》、《石鍾山記》、《記承天寺夜遊》等。

詩歌:《赤壁賦》、《後赤壁賦》、《惠崇春江晚景》、《飲湖上初晴後雨》等。

詞作:《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望江南·春未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書法作品:《中山松醪賦》、《洞庭春色賦》、《人來得書帖》等。

1、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5)海棠詩書法擴展閱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⑹ 幫我想一個書法班的名字,比如崇智書院,樂心齋。要有內涵點的,兩個字就夠了

書法班的名字如下:

1、本來舍書法工作室

2、吉祥書法工作室

3、半墨書院書法工作室

4、書凡書法工作室

5、得月書法工作室

6、簡社書法工作室

7、學樂迪教育

8、雅緻書法工作室

9、榮齋書法工作室

10、童欣書法

書法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為工具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藉助文房四寶為工具,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

2、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中國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點畫的形態、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寫者較為關注的內容。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形式意味很強。

古人所謂「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有關漢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極具指導意義。

⑺ 《寒食詩帖》在書法界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寒食詩帖》奇逸而峭,用筆更加酣暢跌宕,字形方圓長短相間,字勢也欹側有度。這兩首詩,前一首開始時用筆迂緩,和他本來的特點相似,到「今年又苦雨,兩月秋簫瑟,卧間海棠花,泥汗燕支雪」筆法婉勁,體現出了詩人的纏綿多情。第二首詩筆法比前首要激越,到「那知是寒食,但見鳥銜紙」,又體現了詩人「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的悲憤情懷。看他的書法,字里行間給人一種蕭瑟的感覺。在情感的抒發上,人們將它和王右軍的《蘭亭序》和魯公的《祭侄稿》相提並論。

⑻ 書法宋四家詩哪四位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
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在"宋四書家"中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宋史�6�1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蘇軾被貶黃州時,他去拜訪求教,東坡勸他學晉。元豐五年(1082)開始,米芾潛心魏晉,以晉人書風為指歸,尋訪了不少晉人法帖,連其書齋也取名為"寶晉齋"。今傳王獻之墨跡《中秋帖》,據說就是他的臨本,形神精妙至極。米芾一生轉益多師,在晚年所書《自敘》中也這樣說道:"余初學,先學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其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其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摩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澤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宮,《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法、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捲入政治漩渦,生活相對安定,後當上書畫博士,飽覽內府藏書,熟諳千載故事,古人得失,如數家珍。 米芾以書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來自後天的苦練,米芾每天臨池不輟,史料記載:"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半刻廢書也。""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鍾(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兒子米友仁說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據孫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書十分認真,自己說:"佘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明範明泰《米襄陽外記》)。一首詩,寫了三四次,還只有一兩字自己滿意,其中的甘苦非個中行家裡手不能道,也可見他創作態度的嚴謹。 米芾的書法在宋四家中,列蘇東坡和黃庭堅之後,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論蘇東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的領袖的影響,但就書法一門藝術而言,米芾傳統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實 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皇帝的詢問書法,米芾自稱自己是"刷字",明裡自謙而實點到精要之處,"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 從現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這一個字正將米字的神采活脫脫地表現出來,無怪乎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又說"海岳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書法影響深遠,尤在明末,學者甚眾,像文徵明、祝允明、陳淳、徐渭、王覺斯、傅山這樣的大家也莫不從米子中取一"心經",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米芾除書法達到極高的水準外,其書論也頗多。著有《書史》、《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評字帖》等。顯示了他卓越的膽識和精到的鑒賞力,對前人多有譏貶,然決不因襲古人語,為歷代書家所重,但過頭話也不少,誚顏柳、貶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稱"米氏雲山",但米芾畫跡不存在於世。但目前唯一能見到的,也很難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米畫"--《珊瑚筆架圖》,畫一珊瑚筆架,架左書"金坐"二字。然後再加上米點和題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畫代筆,頗有意趣。 作品欣賞: 《珊瑚帖》:米芾《珊瑚帖》,行書。又名《珊瑚筆架圖》《珊瑚帖》,《復官帖》附於《珊瑚帖》之後,又名《珊瑚復官二帖》。紙本墨筆 ,分別為縱26.6cm,橫47.1cm;縱 27.1cm,橫 49.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是米芾晚年的著名行書書跡,其書較中年以往作品,字態尤奇異超邁,隨意而書,神韻自然,且用筆豐肥豪健,寬綽疏朗。如元代虞集評言:"神氣飛揚,筋骨雄毅,而晉魏法度自整然也",元代施光遠稱其"當為米書中銘心絕品,天下第一帖"。 《珊瑚帖》用的書寫材料也很特殊,同的是竹紙,淺黃色,紙上竹纖維束較多。據說這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用竹紙寫的作品。 《珊瑚帖》 曾經南宋內府,元郭天錫、季宗元、施光遠、肖季馨,清梁清標、王鴻緒、安岐、永[王星]、裴伯謙遞藏。後歸張伯駒。1956年張伯駒捐獻文化部文物局,撥故宮博物院藏。《墨緣匯觀》、《平生壯觀》、《雲煙過眼錄》、《大觀錄》、《壯陶閣書畫錄》著錄。 《蜀素帖》:米芾《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墨跡絹本,行書。縱29.7厘米,橫284.3厘米;書於宋哲宗元 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共書自作各體詩八首,計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時四川造的質地精良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有個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 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寶,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蜀素帖》經宋代湖州(浙江切耍┛な亓窒J詹囟��贐幔�恢鋇獎彼卧�v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請, 伴 覽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 米芾書寫,米芾才膽過人,當仁不讓,一口氣寫了自作的八首 。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因蜀素粗糙,書時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 另外,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 《蜀素帖》明代歸項元汴、董其昌、吳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鴻緒、傅恆之手,後入清內府,現存台灣故宮博物院

⑼ 36首書法必寫古詩詞有哪些

一、《登幽州台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自己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二、《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三、《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四、《龜雖壽》

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五、《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艷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浩浩盪盪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捲平坦的山岡。為我報知全城百姓,使隨我出獵,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白,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⑽ 求:元代書法家 鮮於樞 作品名

1、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這是鮮於樞以行書大字錄寫的杜甫五言《行次昭陵詩》。此帖結體疏朗,筆勢雄渾,與鮮於樞個人性情正相吻合。如柳貫所評:「公毅然美大夫,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揮毫結字,奇態橫生,勢有不可遏者。」此卷是鮮於樞大字行書的代表作品。
2、老子道德經卷:此卷書法節錄老子《道德經》卷,從「天長地久」寫起,末書「老子道經卷上」,因缺下半部分,所以未署款。此卷書法學虞世南,體態修長,筆法精美,清爽勁利,是鮮於樞僅見的存世楷書長篇。從其成熟俊健的書風來看,當是他中年時期的佳作。
3、秋興詩冊:這是鮮於樞為和仇遠詩而作並書的三首五言律詩,詩中充滿濃郁的思鄉之情。從「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一句可知作者此時正身處江浙一帶。此帖書法俊爽勁健,略顯蒼疏,是鮮氏中晚年眾多作品中較具代表性的一件。
4、臨神仙起居帖:這是他臨寫的楊凝式《神仙起居帖》手跡。對照原帖,我們可以發現鮮於樞此帖臨得如何形神兼備。
5、唐詩卷:此卷筆法縱肆,欹態橫發。他自己說過,寫草書要把筆離紙三寸,取其指實掌平虛腕法圓轉,寫出的字則飄逸飛縱,體態自能絕出,觀其草書,確有懸腕回鋒之妙。
6、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卷:行句系自「夫前呵從者塞途」起(據《韓昌黎集》),其前尚缺一百零八字。有「清森峭勁、風骨稜稜」之評。 傳世的鮮於樞墨跡有40多件,分楷書、行書、草書三大類,藝術成就以草書為最。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經卷上》、《蘇軾海棠詩卷》、《韓愈進學解卷》、《論草書帖》等。

熱點內容
櫻花水搓泥 發布:2025-07-29 01:58:56 瀏覽:817
梅花牌背心 發布:2025-07-29 01:57:31 瀏覽:847
一朵月季花 發布:2025-07-29 01:33:25 瀏覽:914
花蕾的花語 發布:2025-07-29 01:27:46 瀏覽:967
花語木槿花 發布:2025-07-29 01:16:27 瀏覽:369
北京小伙七夕忘買禮物 發布:2025-07-29 01:13:16 瀏覽:252
佛教一朵花 發布:2025-07-29 01:11:48 瀏覽:786
丁香酚還原 發布:2025-07-29 01:08:03 瀏覽:940
小米七夕獎牌 發布:2025-07-29 01:08:03 瀏覽:546
一朵荷語錄 發布:2025-07-29 01:08:00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