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荷花和白蓮
⑴ 問一下,鄭谷的《蓮葉》,李商隱的《贈荷花》,陸龜蒙的《白蓮》,還有周敦頤的《愛蓮說》的翻譯是什麼
蓮葉:船兒前行,河水濺起,參差的綠荷在盪漾,倚在船邊的欄桿旁,風一陣陣的吹來,搖動著一柄柄荷葉,送來縷縷清香。要多多感謝那些浣紗的女子,她們沒來採摘荷葉,這樣,在雨中荷葉還可以遮蓋戲水的鴛鴦。
贈荷花:人世間的花和葉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只有綠色的荷葉襯著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這花和葉長久地互相映襯,等到翠色減少紅色凋零時,真令人愁苦至極。
白蓮:白色的蓮花經常被其他姿色艷麗的花所欺負。其實這冰清玉潔的白蓮花,才真正應該生長在西王母的仙境瑤池之中。
白蓮看似冷漠無情卻懷有著不盡幽恨,可惜又有誰人察覺到呢?在天將破曉而殘月尚在,涼爽清新的晨風吹拂時,它正在孤獨一生後悄然欲墜。
愛蓮說: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裡,(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說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⑵ 李商隱的贈荷花和陸龜蒙的白蓮 中的千古名句
都是最後兩句
⑶ 《采蓮曲》《蓮葉》《贈荷花》《白蓮》《蓮》的翻譯誰有
采蓮曲(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作者為唐代著名詩人,因擅長寫七言絕句,因而被稱為「七絕聖手」。 這首詩與南朝樂府<采蓮曲>中的少女的描寫,手法不同,性格有異.手法的差別是南朝手法採用白描,王詩用映襯手法。性格差別是王詩更加精巧活潑。譯文:荷葉和采蓮女的衣裙,簡直就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這里指蓮花)采蓮女們爭先恐一進入蓮池後,再也分不清哪是荷葉哪是衣裳,哪是蓮花哪是人面,直到聽見歌聲,才知道她們來了。蓮葉 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譯文:船在水中移動濺起水珠,被荷葉映成閃耀的綠色,倚靠著門檻,看著風搖動一株株荷花的柄,傳來陣陣香氣. 我要感謝當年在溪水中浣紗的女孩(西施)沒有將它攀折,以至留到現在,在雨中那一雙雙鴛鴦得以在下面棲息贈荷花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人世間的花和葉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只有綠色的荷色襯著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這花和葉長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減少紅色凋零時,真讓人愁殺心肝.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廉潔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錄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白蓮》 陸龜蒙 素花多蒙別艷欺, 此花真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 月曉風清欲墜時。 譯文 : 白色的蓮花經常被其他姿色艷麗的花所欺。其實這冰清玉潔的白蓮花,真應該生長在西王母的仙境瑤池之中。 白蓮好像無情但卻有恨,在天欲破曉而殘月尚在,涼爽的晨風吹著,無人知覺的時候,白蓮正在悄然凋零。蓮 蘇軾 城中擔上賣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 譯文: 城中有人挑著擔子在賣蓮房, 於是我們未去西湖泛舟郊遊玩賞。 蓮農隨即攀折擔中的荷花,剝出蓬內蓮子, 那蓮子有著露水的風味,月色的清香。城中擔上賣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⑷ 尋找鄭谷的《白蓮》詩意
2.《蓮 葉》
(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賞析】
船在水中移動濺起水珠,被荷葉映成閃耀的綠色,倚著欄桿,看著風搖動一株株荷花的柄,傳來陣陣香氣。真的要感謝那些在溪水中浣紗的女子們沒有將它攀折,留到現在,為雨中那一雙雙鴛鴦遮風避雨。
這首小詩,吟詠蓮葉,通篇不著一個「蓮」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蓮。
詩中不僅描寫蓮葉的色彩、香味、形象,還特別寫了蓮葉在風中的動態美;詩中不僅從側面寫了人們對蓮葉的喜愛,還進一步寫了蓮葉的高貴品質。 這首小詩,意境優美,句句是畫,全詩由舟行荷塘圖、風搖荷葉圖、荷塘浣紗圖、鴛鴦戲蓮圖組成,這組畫面生機盎然,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這首詩清新秀逸,是詠物詩,又是一幅色彩鮮艷充滿動感的立體風俗畫。
⑸ 采蓮曲,蓮葉,贈荷花,白蓮,蓮,從中任選一首,寫荷塘邊的景色,要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輕輕姿質淡娟娟,點綴園池亦可憐。數點飛來荷葉雨,暮香分得小江天。
⑹ 關於初一下學期語文五首古詩《采蓮曲》、《蓮葉》、《贈荷花》、《白蓮》、《蓮》的相關問題。
1、文化常識積累
①《愛蓮說》的「說」是一種 ,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課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學家 。
②《芙蕖》的作者李漁是 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作家。
③荷又名 、 、 等。
2、名句積累
① ,芙蓉向臉兩邊開。
②惟有綠荷紅菡萏, 。
③ ,此花真合在瑤池。
④旋折荷花剝蓮子, 。
⑤移舟水濺差差綠, 。
⑥寫一句課外描寫荷花的詩句: , 。
二、在探究中優化你的學法
3、認真誦讀專題中的選文,結合課外閱讀,你發現荷花常常被賦予哪些含義?
4、《荷花飄香北海夜》、《愛藕說》、《我愛蓮有實》三篇文章各是從什麼側面來詠蓮的?它們又有什麼共同點?
5、李漁的《芙蕖》以獨特的視角來寫荷,寫出了荷的許多可人之處,「可目」、「可鼻」、「可口」各指蓮的哪部分的作用?
6、佛教和荷花關系密切,請你探究這是為什麼?古今文人學士愛蓮和佛家愛蓮有何不同?
三、在運用中拓展你的思維
7、到圖書館、網上去了解荷文化的起源、發展。
8、搜集關於荷花的詩詞,為以「荷花」為主題的誦詩會做准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配樂、配畫朗誦。
9、以「荷花」為主題構思一幅美術畫,說說自己的創作構思和寓意,同學間交流。
四、在閱讀中提升你的能力
10、下面是對詠荷詩的賞析,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
A、王昌齡的《采蓮曲》寫的是采蓮女,但作者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他們夾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美。
B、蘇軾的《蓮》表達了詩人對蓮房的喜愛之情,反映了詩人不以官場失意為意的恬淡閑適的心情,充滿了回歸自然的鄉野氣息,令人神往。
C、李商隱的《贈荷花》,語言通俗淺近,感情直露,節奏明快,體現了詩人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D、鄭谷的《蓮葉》,意境優美,句句如畫,全詩由舟行荷塘圖、風搖荷葉圖、荷塘浣紗圖、鴛鴦戲蓮圖組成,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
閱讀《愛蓮說》,回答文後幾道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可愛者甚蕃 蕃
②陶後鮮有聞 鮮
③亭亭凈植 植
④濯清漣而不妖 濯
12、翻譯下列句子。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3、用原文的語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14、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1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各有什麼作用?
16、人們愛荷,因為它有很多價值……在觀賞價值、精神價值、實用價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價值?談談你的看法。
17、作者在文中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蓮」來自比,又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聯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愛的一種花,並用一句話來概括喜愛的原因。
①最喜愛的花是: 。
②喜愛的原因是: 。
五、在寫作中飛揚你的文采
18、本學期,我們已學過兩個單元的說明文,懂得了說明文這一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運用這一文體,根據自己所搜集、掌握的資料,寫一篇介紹荷的文章。
19、到荷塘邊去走一走,你一定會被滿池田田的荷葉、亭亭玉立的荷莖和風姿綽約的荷花所吸引,通過你的觀察,發揮你的聯想和想像,寫一篇以荷喻理或詠荷抒情的文章。
附:參考答案
一、1、 ①文體 周敦頤
②清
③蓮花 芙蕖 水芝
2、 ①荷葉羅裙一色裁
②卷舒開合任天真
③素花多蒙別艷欺
④露為風味月為香
⑤倚檻風擺柄柄香
⑥略
二、3、清純、高潔、脫俗、正直、嫻靜等品質
4、分別從「荷花」、「藕」、「蓮子」三個角度來詠蓮。三篇文章都借蓮抒情,從精神方面體現人文關懷。
5、可目:荷葉、荷莖、蓮蓬;可鼻:荷花香;可口:蓮子、藕。
6、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熱帶地區,印度將荷花作為自己的國花。由於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所以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人學士愛蓮之形、性;佛家愛蓮之純潔、清靜。
三、7、8、9略
四、10、B
11、①多
②少
③樹立
④洗滌
12、①我只愛蓮花的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
②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貼近去玩弄。
13、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遠益清
14、品德高尚的人(具體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15、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示蓮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藉以慨嘆世上沒有人像自己這樣鍾情於蓮花的。
16、略
17、略
五、略
⑺ 《采蓮曲》 王昌齡《蓮葉》 鄭谷 《蓮》 蘇軾 《贈荷花》 李商隱 《白蓮》 陸龜蒙
采蓮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體裁:【七絕】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贈荷花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和襲美木蘭後池三詠·白蓮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1]
相和歌辭。采蓮歸
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櫓。葉嶼花潭極望平,
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摘蓮花,
今渠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迭。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茲期,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何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南津交佩解,
還羞北海雁書遲。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盪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蓮浦夜相逢,
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更幾重
詠蓮
年代:【宋】 作者:【杜衍】 體裁:【】 類別:【】
鑿破蒼苔漲作池,芰荷分得綠參差。
曉開一朵煙波上,似畫真婦出浴時。
詠蓮
年代:【宋】 作者:【文同】 體裁:【】 類別:【】
全紅開似鏡,半綠卷如杯。
誰為回風力,清香滿面來。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櫓。葉嶼花潭極望平,
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摘蓮花,
今渠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迭。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茲期,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何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南津交佩解,
還羞北海雁書遲。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盪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蓮浦夜相逢,
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更幾重
⑻ 請說出《采蓮曲》《蓮葉》《贈蓮花》《白蓮》《蓮》這5首古詩的觀察視角,寫作手法及思想感情.
采蓮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這首詩主要寫采蓮姑娘的美麗容貌。亭亭玉立的碧綠荷葉和妙齡少女的綠色羅裙融為一體,嬌嫩的荷花映襯著少女美麗的臉龐。荷葉和羅裙,荷花和面龐相互襯托,交相輝映,共同組成了一幅美妙和諧的圖畫。這里寫采蓮少女的衣著容貌,色彩鮮艷而不俗氣,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後兩句寫動景,由於荷葉和羅裙、荷花和人面融為一體,所以采蓮姑娘稍微一動就不見了蹤影,直到聽見歌聲才知道她們在荷塘中采蓮。一個「亂」字,一個「始」字,使整幅畫面充滿了情趣,這幅畫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自始至終不讓她們「露出廬山真面目」,而是讓她們融入田田荷葉和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似有似無,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留下了悠然不盡的情趣意味。
采蓮曲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白居易這首詩描寫的是一位采蓮姑娘靦腆的情態和羞澀的心理。前兩句寫風中婀娜舞動的荷葉荷花,從荷花的深處有小船悠然劃出,畫面充滿了動感。後兩句轉入人物描寫,采蓮姑娘遇到一個小夥子,正想說話卻又突然止住,羞澀得在那裡低頭微笑,不想一不小心,頭上的碧玉簪兒落入了水中。詩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細節精心刻畫,一個含羞帶笑的鮮亮形象宛如就在我們眼前。
《蓮葉》
【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擺柄柄香。
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這首小詩,意境優美,句句是畫,它由舟行荷塘圖、風搖荷葉圖、荷塘浣紗圖、鴛鴦戲蓮圖 組成,這組畫面生機盎然,充滿詩情畫意。
從視覺角度寫蓮葉的形象和色彩,從嗅覺角度寫了蓮葉的香味。此外還寫出了蓮葉的動態美。船兒徐徐前行,河水濺起簇簇浪花,參差不齊的碧綠荷葉在水面上微微盪漾,我倚在船邊的欄桿旁,清風一陣陣的吹來,搖動著一柄柄荷葉,不時送來縷縷淡淡的清香。
《贈荷花》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這也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我國民間長期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李商隱的這首七言古詩,形象地表現了和這諺語相似的可貴思想。作者說,一般人總是重視花,不重視葉。花栽在金盆里,葉子卻讓它落地成為塵土。但荷花的紅花綠葉,卻配合得很好,它們長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綠葉減少,紅花謝落,使人覺得很愁悵的時候。這樣就寫出了荷花荷葉的共同命運,而且寫得很有感情。
白蓮
朝代:唐代
作者:陸龜蒙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還應有恨無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這是一首詠白蓮的詩,內容似有寄託。它描寫白蓮花含著怨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謝落,暗喻潔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會里,總是受到冷落和排擠,只能默默無聞的被埋沒掉。這也表現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孤芳自賞、懷才不遇的心理。不過這首詩為讀者所欣賞,主要在最後兩句。《白蓮》一詩從「素花多蒙別艷欺」一句生發新意;然而它並沒有黏滯於色彩的描寫,更沒有著意於形狀刻畫,而是寫出了花的精神。特別是後兩句,詩人從不即不離的空際著筆,把花寫得若隱若現,栩栩如生。詩人借吟詠白蓮,詠贊白蓮的淡雅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抒寫白蓮內心的幽恨,流露出詩人在隱居中孤高寂寞,自傷遲暮的情懷。全詩托物寄興,把花擬人化,創造了一個既超凡脫俗又極平實具體的畫面。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⑼ 「詠荷」這幾首詩分別側重於寫荷的哪方面寫作手法有何不同又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完成下表
采蓮曲:表抄達了采蓮女的勞動生活以及情態,還有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
蓮葉:水珠被蓮葉映襯出的色彩、蓮的香氣、鴛鴦得以在下面棲息,蓮的無私以及對蓮的贊美和欣賞。
贈荷花:這是一首七律詩,人們對花的重視對葉的不重視使人覺得很愁悵,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荷花和荷葉擁有的是共同的命運,他們是平等的,相互關聯的。
白蓮:暗喻的是呢些潔身自好的人,在黑暗封建的社會總是受到冷落排擠,然後默默無聞地被埋沒掉,表現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孤芳自賞、懷才不遏的心理。結合和現實的情致和餘味...
蓮:?你說的是那個?
寫蓮的,一般都是為了表達蓮花的高尚品德,以物擬人這些手法比較多。
⑽ <采蓮曲> <蓮葉> <贈荷花> <白蓮><蓮> <愛蓮說>這幾首詩幫我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
采蓮曲>采蓮女在田田合葉和艷艷荷花中若隱若現,忽出忽沒的畫面
白蓮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贈荷花
唐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涉江采芙蓉
漢 無名氏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西洲曲
南朝樂府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黃,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見,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干頭。
欄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蓮花
唐 郭震
臉膩香熏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
湘妃雨後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采蓮曲
唐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
明 熊卓
采蓮復采蓮,盈盈水中路。
鴛鴦觸葉飛,卸下團團露。
荷花
清 曹寅
一片秋雲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
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
游後湖賞蓮花
李璟
蓼花蘸水火不滅,水鳥驚魚銀梭投。
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
孫武已斬吳宮女,琉璃池上佳人頭。
相和歌辭·采蓮曲
崔國輔
玉漵花紅發,金塘水碧流。
相逢畏相失,並著采蓮舟。
相和歌辭·采蓮曲
徐彥伯
妾家越水邊,搖艇入江煙。
既覓同心侶,復采同心蓮。
折藕絲能脆,開花葉正圓。
春歌弄明月,歸棹落花前。
相和歌辭·采蓮曲
李白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相和歌辭·采蓮曲
賀知章
稽山罷霧郁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
相和歌辭·采蓮曲三首
王昌齡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
相和歌辭·采蓮曲二首
戎昱
雖聽采蓮曲,詎識采蓮心。
漾楫愛花遠,回船愁浪深。
煙生極浦色,日落半江陰。
同侶憐波靜,看妝墮玉簪。
涔陽女兒花滿頭,毿毿同泛木蘭舟。
春風日暮南湖裡,爭唱菱歌不肯休。
相和歌辭·采蓮曲
儲光羲
淺渚荷花繁,深塘菱葉疏。
獨往方自得,恥邀淇上姝。
廣江無術阡,大澤絕方隅。
浪中海童語,流下鮫人居。
春雁時隱舟,新荷復滿湖。
采采乘日暮,不思賢與愚。
相和歌辭·采蓮曲二首
鮑溶
弄舟去曷來南塘水,荷葉映身摘蓮子。
暑衣清凈鴛鴦喜, 作浪舞花驚不起。
殷勤護惜纖纖指, 水菱初熟多新刺。
采蓮去曷來水無風,蓮潭如鏡松如龍。
夏衫短袖交斜紅,
艷歌笑斗新芙蓉, 戲魚住聽蓮花東。
相和歌辭·采蓮曲
張籍
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憑船歌。
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盪漾波。
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
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
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誰家家住遠。
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盪槳。
相和歌辭·采蓮曲
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相和歌辭·采蓮曲
僧齊己
越江女,越江蓮,齊菡萏,雙嬋娟。
嬉遊向何處,採摘且同船。
浩唱發容與,清波生漪漣。
時逢島嶼泊,幾共鴛鴦眠。
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傳。
薄暮歸去來,薴羅生碧煙。
相和歌辭·采蓮歸
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
今已暮,摘蓮花,今渠那必盡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迭。
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茲期,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何處所,新物徒華滋。
不惜南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盪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
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
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更幾重。
清塘荷韻
季羨林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里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里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了。
我腦袋裡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盪盪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麼。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麼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願望,蓮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裡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願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麼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卻仍然沒有露出什麼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於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於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凄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跡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的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並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裡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雲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與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裡。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撲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她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致,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在荷葉底下,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 ,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
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花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為我的「季荷」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