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周立波荷花

周立波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1-14 13:44:12

① 孫犁和周立波筆下人物的表達有什麼不同

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1958),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這句話是最孫犁作品的最好概括。他著力描寫、贊揚故鄉的風光美和人情美,並塑造了一大批善良純朴的農村婦女形象。孫犁不僅描寫她們的美麗容貌的特殊素養,而且深入她們豐富、復雜的感情世界,從她們命運的變化反映時代風雲變幻。可以說孫犁筆下的那些美麗可愛的人物形象里寄寓了他全部的憧憬和理想。

周立波的代表作有《暴風驟雨》《山鄉巨變》,同孫犁一樣也是以農村題材為主。但周立波筆下的人物與孫犁的不同,更具鄉土氣息,而且帶有作者自我批評的意味,人物性格鮮明而具有典型性。

② 荷花澱派,茶子花派,山葯蛋派,名詞解釋

1、荷花澱派,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滿樂觀精神,清新樸素,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

2、茶子花派 當代小說流派。初步形成於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湖南。它的代表作家是周立波。風格是細膩、明麗、含蓄、質朴,生活氣息和抒情氣氛濃郁,盡有鮮明的地域民俗色彩和富於詩意的美感。

3、山葯蛋派是中國當代小說流派之一,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個當代的文學流派。

(2)周立波荷花擴展閱讀:

山葯蛋派的形成過程:

趙樹理的出現,為太行根據地的一些土生土長的愛好文藝的青年知識分子,具體指出了創作的道路。不少人就地取材,運用自己打小操縱的家鄉語言寫出過不少富有泥土氣息的大眾化的作品。

但這時尚未形成一個流派。一九四五年,馬烽、西戎寫出了《呂梁英雄傳》,這兩位生活與戰斗在呂梁邊區的青年作家,在毛澤東同志的《講話》精神指引下,通過他們深入農民生活的親身體驗,走上了和趙樹理一致的創作道路,這時也還未被人看作一個派。

這一派的形成,是在建國後,特別是五十年代末,他們又陸續由北京等地回到了山西,以《火花》(山西省文聯機關刊物)為陣地,趙樹理發表了《鍛煉鍛煉》,

馬烽寫出了《飼養員趙大叔》《自古道》《韓梅梅》《三年早知道》,西戎寫出了《宋老大進城》《賴大嫂》,束為寫出了《老長工》《好人田木瓜》,孫謙發表了《傷疤的故事》,胡正寫出了《兩個巧媳婦》《三月古廟會》等短篇小說,都取材於農村,充滿山西的鄉音土調,被文藝界目為「火花派」或「山西派」,又諧謔呼之曰「山葯蛋派」,正式形成一個獨立的流派。

③ 益陽周立波事跡是什麼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曾就讀於湖南長沙省立一中,後在上海勞動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系讀書。1932年9月在上海參加「左聯」,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每周文學》編輯。抗戰爆發後到晉察冀邊區參戰。40年參加延安整風,44年任《解放日報》副刊部副部長,46年調任北平軍調部中共代表團英文翻譯。48年主編《文學戰線》。翻譯工作從30年代以後開始,翻譯了捷克作家基希的報告文學《秘密的中國》和俄國作家普希金的《杜布羅夫斯基》。47—48年間寫成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是周立波的代表作。作者善於選取突出的典型事件和富有特徵性的細節,用簡練、樸素的筆墨加以描繪,展示人物性格,風格單純明快。善於運用地方口語,詞彙豐富,生動活潑,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及地方色彩,解放後周立波三次到石景山鋼鐵廠深入生活,寫出較早反映工業建設和工人生活的長篇小說《鐵水奔流》之後,回到湖南益陽農村安家落戶10年,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寫出了許多反映農村新人面貌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蓋滿爹》、《禾場上》、《上那面人家》、《艾嫂子》等都是一些富有特色的篇什。1959年寫成了《山鄉巨變》。這些作品題材以小見大,平凡中見深邃,構思精美,感情親切真挈,筆觸細膩明快,形成了平易雋永、凝煉自然的藝術風格。「文革」前夕,江青一夥把周立波歌頌毛澤東同志的散文《韶山的節日》污衊為毒草,從此,他長期遭受打擊、迫害,失去創作自由。粉碎「四人幫」後,寫出了短篇小說《湘江一夜》,獲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79年逝世。

④ 請問周立波屬於哪個文學派別,是不是荷花澱派的

應當是自成一派吧。

周立波(1908-1979) 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陽人。出生於私塾教師之家。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一二八事件後,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1945年日本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全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他是中國現代卓有成就的優秀作家。1979年9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

⑤ 荷花的夥伴是誰

孫犁(1913.4.6-2002.7.11)

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被譽為「荷花澱派」的創始人。原名孫樹勛,曾用筆名芸夫,河北安平人。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1933年畢業於保定育德中學,研究生。1937年參加工作,任安新縣同口鎮小學教師,1939年後參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戰學院教官,晉察通訊社、晉察冀邊區文聯、晉察冀日報社及華北聯合大學編輯、教師,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教師,《平原雜志》編輯。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在延安發表《荷花澱》《蘆花盪》等短篇小說,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此外,還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三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文學評論集《文學短評》。《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的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澱》《蘆花盪》等作品,成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品。1949年後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顧問、第五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孫犁(1913-- )、趙樹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桿鐵筆」。

著作
[編輯本段]

《荷花澱》(小說、散文集)1947,香港海洋書屋;1959,人文
《蘆花盪》(短篇小說集)1949,群益
《囑咐》(短篇小說集)1949,天下
《村歌》(中篇小說)1949,天下
《農村速寫》(散文、小說集)1950,讀者
《采蒲台》(短篇小說集)1950,三聯
《山海關紅續歌》(詩集)1951,知識書店
《風雲初記》(長篇小說) l集,1951,人文;2集,1953,人文;1—3集,1963,作家
《白洋淀紀事》(小說、散文集)1958,中青
《鐵木前傳》(中篇小說)1959,天津人民
《津門小集》(散文集)1962,百花
《白洋淀之曲》(詩集)1964,百花
《晚華集》(散文集)1979,百花
《秀露集》(散文、小說集)1981,百花
《耕堂雜錄》(雜文集)1981,河北人民
《疆定集》(散文集)1981,百花
《琴和簫》(小說、散文集)1982,花山
《孫犁小說選》1982,四川人民
《孫犁文集》(l一5冊)1981一1982,百花
《耕堂散文》1982,花城
《尺澤集》(散文集)1982,百花
《孫犁文論集》1983,人文
《書林秋草》(雜文集)1983,三聯
《孫犁散文選》1984,人文
《遠道集》(散文)1984,百花
《老荒集》(散文集)1985,上海文藝
《陋巷集》(散文集)1987,百花
《耕堂序跋》1988,湖南人民
《無為集》(散文)1989,人文
《芸齋小說》1990,人民日報出版社

散文
[編輯本段]

識字班
第一個洞
游擊區生活一星期
三烈士事略並後記
塔記
王鳳崗坑殺抗屬
采蒲台的葦
安新看賣席記
張秋閣
光復唐官屯之戰
學習
宿舍
節約
小劉庄
掛甲寺渡口
廠景
訪舊
婚俗
一天日記
回憶沙可夫同志
黃鸝
石子
《善暗室紀年》序
夥伴的回憶
服裝的故事
悼畫家馬達
刪去的文字
童年漫憶
談趙樹理
談柳宗元
吃粥有感
《紅樓夢》雜說
《方紀散文集》序
書的夢
畫的夢
戲的夢
夜思
悼念李季同志
鄉里舊聞
同口舊事
新年懸舊照
報紙的故事
亡人逸事
芸齋瑣談
母親的記憶
青春余夢
芸齋夢余
貓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孫犁戰爭題材作品風格介紹
[編輯本段]

讀孫犁的作品,最早是從小說開始的。給我強烈的印象是風格別致。同是戰爭題材,卻很少描繪血與火,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沒有復雜的戰爭描寫,而是更多地展示戰爭中人物心靈的美,卻自有一種吸引人的神奇力量。他筆下的白洋淀風光,清新疏朗,散發著潮潤潤的水氣,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彌漫著濃郁的詩意。那時最愛讀的是《蘆花盪》和《荷花澱》,至今一閉眼,便浮現出朦朧迷離的月光下,聽水生說明天要到大部隊去,水生嫂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多細膩、傳神的細節喲!

也許是年齡小、閱歷淺吧,那時不怎麼愛讀孫犁的散文,覺得太平淡,沒有奇崛的句子,詞藻也不花哨,寫人敘事,多是白描。那時更喜歡濃妝艷抹,詞藻華麗,熱烈奔放,甚至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假、大、空」式的抒情散文。隨著年齡地增長,閱歷地加深,才感到孫犁的散文講究情感的節制,含蓄蘊藉,樸素潔凈,像在水中淘洗過似的,是一種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大美」,才領悟到濃妝艷抹易,平淡自然難,做到「朴實無華、平中見奇、淡而有味」就更難。這時,愛其散文勝愛小說,對其新時期的散文更是鍾情不已。《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澤集》……無論懷人記事,思及故鄉,追憶童年和戰爭歲月,還是詠物之作,都融入了深刻的生活感悟。孫犁先生不喜歡官場,遠離熱鬧,自甘寂寞,正因有了這種難得的品性,才能長期以寧靜沉潛的心態,進入到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宏大深邃的藝術境界。

孫犁先生的散文是「寫人生」的散文。他是一位富於哲思的作家,他的這些哲理思考,大都伴隨著形象和激情一起出現,所以,在許多情況下,又幫助著其作品詩情畫意地形成。他常常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升華出人生的感慨,在作品中凝聚、昭示著深沉的人生情致,不僅給人以審美的享受,更讓人從中悟出關於人生、社會和自然的道理。讀其散文,如同聆聽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平靜隨和地傾訴,需靜下心來,慢慢地去品讀。《黃鸝》中,他充滿深情地寫道:「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虎嘯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就是它們的極致。」在《賈平凹散文集序》中,他贊喻賈平凹像是在一塊不大的園田裡耕耘不已的農民,同時又提醒作家:「文藝之途正如人生之途,過早的金榜、駿馬、高官、高樓,過多的花紅熱鬧,鼓躁喧騰,並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經受得清苦和寂寞,經受得住污衊和凌辱。要之,在這條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熱也能處得,風里也來得,雨里也去得。」 孫犁先生生活簡朴,不慕榮華,他對頭年冬季貯藏的大白菜根部生出的黃白色菜花喜愛之極,精心放在水盆里,擺在書案上。於是便有了那篇字字珠璣的美文《菜花》。他認為菜花小而平凡,但同樣是美的。作者在結尾寫道:「現在,我已衰老暮,久居城市,故園如夢。面對一株菜花,忽然想起許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遠虛無,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悵。人的一生,無疑是個大題目。有不少人,竭盡全力,想把它撰寫成一篇宏偉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寫成一篇小文章,一篇相當於菜花一樣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為文章的題目。」1992年孫犁先生寫了一篇意味淡遠的《扁豆》。「白扁豆細而長,紫扁豆寬而厚,收獲以後者為多。我自幼喜食扁豆,或炒或煎。煎時先把扁豆蒸一下,裹上麵粉,謂之扁豆魚。」寫到這里,突然一轉,切入1939年的生活記憶,與一個單身游擊隊員共同生活的時光。「每天天晚,我從山下歸來,就坐在他的已燒熱的小炕上,吃他煎的玉米面餅子和炒扁豆。灶上還烤了一片綠色的煙葉,他在手心裡揉碎了,我倆吸煙閑話,聽著外面呼嘯的山風。」由物及人,對戰爭年代同志間生死與共、相見以誠的和諧關系表現了深深的思念與懷想,朴實真摯,情理兼備,境界高遠,細中見大,靈動飄逸,爐火純青。

文如其人。孫犁一生淡泊名利,深居簡出,低調為人,愛憎分明。作家謝大光在《孫犁印象記》中說得好:「孫犁的作品和他的為人是完全一致的,可以信賴的。這里可以借用他在紀念俄國作家契訶夫時所說的一段話:『我們只能從他的作品認識他。……對於像這樣一個真誠的作家,我們只要認真地閱讀他的作品,便可以全面地理解他了。

⑥ 趙樹理,孫犁,周立波分別是哪個學派的代表人物

1、趙樹理:山葯蛋派
孫犁:荷花澱派
周立波:茶子花派

2、簡介
1)
山葯蛋派是中國現代小說流派之一,形成於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個當代的文學流派。
主要作家還有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人稱「西李馬胡孫」,他們都是山西農村土生土長的作家,有比較深厚的農村生活基礎。

2)荷花澱派,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滿樂觀精神和浪漫主義氣息,清新樸素,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白洋淀。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於白洋淀這個地方,也源於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

3)「茶子花派」是中國當代很有實力的一個鄉土型與審美型相結合的文學流派.它的形成,除了湖南這塊極具特色的地域環境,以及與這地域環境相諧配的鄉土民俗、風物人情、歷史傳統、意識漓淀、現實變革等共性鄉土條件和時代條件,對一個興旺的作家群的多元化審美氤熏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周立波的深刻而廣泛的文學影響.

⑦ 孫犁、趙樹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的什麼作品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

孫犁、趙樹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桿鐵筆」。

⑧ 暴風驟雨里的洋粉蓮是什麼花

你說的周立波暴風驟雨里的「粉蓮花」是吧!
原句是:老孫頭說,「屋頂開紅花,倒是親眼瞅著了,通紅通紅,像洋粉蓮似的。也真是怪事。光緒二十年,老唐家屋頂,也開過紅花。」
至於所的是什麼花目前我也不是很確定,他應該說的是紅花,說像是粉色的蓮花似的,具體指屋頂什麼花還了解。

⑨ 什麼的荷花怎麼填空

美麗的荷花、水面的荷花、綻開的荷花、粉紅的荷花、凋謝的荷花。

一、美麗[ měi lì ]

釋義:使人看了產生快感的;好看:~的花朵。祖國的山河是多麼庄嚴~!

出自: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二、水面[ shuǐ miàn ]

釋義:水的表面:~上漂著片片花瓣。

出自:孫犁 《白洋淀紀事·荷花澱》:「幾只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

三、綻開[ zhàn kāi ]

釋義:綻開是指植物的皮、殼等裂開,花兒開放,也比喻人們的笑臉。

出自:巴金 《將軍集·月夜》:「許多紫色的花朵在那裡綻開,蓮葉就緊緊貼在船頭。」

四、粉紅[ fěn hóng ]

釋義:紅和白合成的顏色。

出自:周立波 《民兵》:「三月下旬,時晴時雨,桃樹上的粉紅的花朵和翡青的嫩葉常常滴落著水珠。」

五、凋謝[ diāo xiè ]

釋義:(草木花葉)脫落:百花~。

出自: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她是不是看到那四外的石頭邊上也長滿了野花,而那些野花卻已經在開始凋謝,因而有什麼感慨?」

熱點內容
瑜花藝英文 發布:2025-07-27 13:54:20 瀏覽:833
七夕燈 發布:2025-07-27 13:32:53 瀏覽:214
七夕怎樣發朋友圈秀恩愛 發布:2025-07-27 13:10:57 瀏覽:746
蘭花紅香妃價錢 發布:2025-07-27 13:06:35 瀏覽:914
情人節怎麼表白好 發布:2025-07-27 12:42:13 瀏覽:484
咖啡店情人節活動策劃 發布:2025-07-27 12:42:10 瀏覽:197
爬滿盆栽 發布:2025-07-27 12:41:23 瀏覽:195
茶花什麼季節開 發布:2025-07-27 12:34:03 瀏覽:559
櫻花刀是啥 發布:2025-07-27 12:33:04 瀏覽:330
陰陽師情人節更新公告 發布:2025-07-27 12:25:50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