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陳鳳蘭花花

陳鳳蘭花花

發布時間: 2022-01-13 10:22:16

A. 春蘭秋菊夏荷冬梅代表什麼

代表四季最有特色的四種花。

1、春蘭

蘭花可以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愛情的喻義。

2、秋菊

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名句。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徵,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

3、夏荷

荷花品種豐富多彩,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常以荷花作為和平、合作的象徵。

4、冬梅

花以白色、淡紅色為主。一般冬季開花,以它們的姿色、香味、風韻之美,給人們帶來季節變化的信息,給人以美的享受。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

(1)陳鳳蘭花花擴展閱讀:

冬梅的發展歷史:

1、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摽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

2、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筋,梅已用作食品。

3、觀賞梅花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系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恐屬江梅、官粉兩型,而在梅子一邊灑上紅暈。

4、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雲:"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

5、到了南北朝(公元420一589年),藝梅、賞梅、詠梅之風更盛,"梅於是時始以花聞天下"(南宋楊萬里《和梅詩序》)。《金陵志》載:宋武帝(即劉裕,公元420一422年在位)女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

6、此時文人詠梅、寫梅的甚多,如宋代的鮑照有《梅花落》詩,梁代的蕭綱(簡文帝)有《梅花賦》,何遜有《揚州法曹梅花盛開》等詩,陰鏗有《詠雪裡梅》等詩,陳代的蘇子卿、北周的庚信,也都有詠梅之作。

B. 十大名花有哪些

梅花——花中之魁


綠萼梅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


《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縹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2,牡丹——花中之王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肅省武威縣發掘的東漢早期墓葬中,發現醫學簡數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陵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葯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從南北朝「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至今,栽培歷史也有1500年了。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牡丹發生了變異,出現了許多花大色艷的品種,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其栽培范圍由長江、黃河流域諸省向全國擴大。



唐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都長安的牡丹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時已出現了種植牡丹的花師。據柳宗元《龍城錄》記載:「洛人宋單父,善種牡丹,凡牡丹變易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唐皇李隆基召至驪山,植牡丹萬本,色樣各不同。「當時的「藝人「因受社會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絕技」是不外傳的。所以,宋單父種植牡丹的「絕技「使後人「不能知其術」。但是,從「植牡丹一萬本(株),色樣各不同」來看,牡丹的栽培技術已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3,菊花——凌霜展顏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C. 詩經溱洧的翻譯

一、譯文:溱水洧水長又長,河水流淌向遠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女說咱們去看看?男說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對岸好地方,地方熱鬧又寬敞。男女結伴一起逛,相互戲謔喜洋洋,贈朵芍葯毋相忘。

溱水洧水長又長,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遊人如織鬧嚷嚷。女說咱們去看看?男說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對岸好地方,地方熱鬧又寬敞。男女結伴一起逛,相互戲謔喜洋洋,贈朵芍葯表情長。

二、原文:周 孔子編訂《國風·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葯。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葯。

(3)陳鳳蘭花花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這是描寫鄭國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邊游春的詩。當時鄭國的風俗,三月上巳日這天,人們要在東流水中洗去宿垢,祓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寧。男女青年也藉此機會互訴心曲,表達愛情。來自民間的歌手滿懷愛心和激情,謳歌了這個春天的節日,記下了人們的歡娛,肯定和贊美了純真的愛情。

二、整體賞析

這首詩好像就是寫了一個古代的情人節,或大相親的場面。詩中交代了時間,初春時節,春水涌流的時節;地點,溱洧之外。

從大處寫起,「殷其盈矣」,參加歡會的青年人之多,不可勝數,可謂熙熙攘攘,茫茫人海。這是下面一對情人相會的大背景。

從小處落筆,「維士與女,伊其相謔」,從這一對少男少女的偶然相識,到二人相約同行,再到相謔,相贈愛情花,把相親相愛的全過得進行了藝術化的忠實記錄。可以說是一個很唯美的專題紀錄片。

D. 荷花的象徵意義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蓮花在道教象徵著修行者,於五濁惡世而不染卓,歷練成就。

(4)陳鳳蘭花花擴展閱讀:

荷花也叫蓮花,列入我國的十大名花,其名稱繁多,被稱為「活化石」。荷花不僅是我國古老而著名的食用植物,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尤為古時江南人偏愛,遂將每年農歷六月廿十四日定為荷花的生日。

荷花:有去濕消暑、活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暑熱煩溫、咯血等,可治小兒中暑,外用浸塗可治天泡瘡。

蓮子:以湖南的「湘蓮子」最為著名,具養心安神之效,用於虛煩,驚悸,失眠;炒蓮子固澀作用增強,長於健脾止瀉,補腎固澀。用於脾虛腹瀉和腎虛遺精,帶下。

蓮子心:蓮子心是蓮子中央的青綠色胚芽,味苦,有清熱、固精、安神、強心的功效醫學|教育網整理,可治療高燒引起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和夢遺滑精等症,也用於治療高血壓、心悸和失眠。

荷葉: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熱煩渴,頭痛眩暈,水腫,食少腹脹,瀉痢,白帶,脫肛,各種出血症,崩漏,產後惡露不凈,損傷瘀血。我國自古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葯,因為荷花的根(藕)和葉有單純利尿、通便的作用。

藕節:味澀收斂,既能收斂止血,又兼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可用於各種出血之證,對吐血、咯血等上部出血病證尤為多用。

此外,蓮衣能補脾陰;蓮房消瘀、止血、去濕;蓮須能清心、益腎、澀精、止血、解暑除煩,生津止渴;荷梗能清熱解暑、通氣行水、瀉火清心。

E. 冬月有哪些花開放

冬月有很多花兒在開放。菊花,梅花,迎春花。四季海棠等等。

F. 小說中描述外貌好看的段落

一看到桃花鳳眼那雙眼睛,我就不由得失了神,那是一雙絕色卻又有些奇怪的眼睛:咋看之下,瞳孔的顏色是黑色的,但細看卻包含了其他的顏色,所有的顏色全包含在黑色的瞳孔里,雖很詭異但在這張臉上卻奇異的合適。而這雙眼裡卻總是透著清澈,但也充滿了一絲迷離,像在霧中看湖水一樣,明明看不清卻讓人更想靠近。又如水中花,鏡中月,似真撕假,如夢如月,透露的神秘的讓人嚮往異常。<p>眼明正似琉璃瓶,心盪秋水橫波清。<p>儼如天鵝般的眼眸,偶一流盼,如此甜美;柔絲般的、弓樣的眉睫,蔭掩著盈盈的雙瞳……<p>他的五官不管是拆開來看,還是組合起來看都相當完美,一頭烏黑亮麗的齊地長發,摸了摸,比絲綢還要光滑,相當有手感,我有些上隱了。傾城傾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風華絕代等等都不能形容他的美艷。<p>除了眼睛,我覺得他最吸引人的便是氣質:即有像百合的純潔,像枝枝花的可愛,牡丹的高貴,玫瑰的美艷,蘭花的幽雅,荷花的清秀,罌粟的誘惑.......還有太陽的光耀,月亮的清冷,雲兒的飄逸,風的瀟灑,水的柔和,大地的包容,彩虹的美麗,草的清新......更有宇宙的神秘。純白潔凈的氣息讓人即想好好的呵護,又想要好好的揉溺;妖艷魅魂的氣息則讓讓想要將他牢牢的鎖在身邊,永遠不讓他離開,又讓人想飛蛾撲火一般的迷戀他。聖潔高雅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到神仙下凡,不敢有任何的不潔念頭,可卻有人想一窺他聖潔的面具下淫盪的表情,禁慾的美感。明明是最為矛盾的一黑一白的氣質,卻在他身上奇異的融合了。彷彿世間沒有比他還要正常。<p>看著這樣的他,剎時間,我的腦海不禁里浮現了一些詩詞:
美人妖且閑,採桑岐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皎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遠。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詩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洛神賦
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p>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朱則太紅,著粉則太白。
柳葉眉,杏核眼,櫻桃小口一點點,楊柳細腰賽筆管,說話燕語鶯聲。
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嘴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所謂美女,應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p>眼波才動被人猜。<p>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嚴妝,<p>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雲情意。舉措多嬌媚。<p>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p>英英妙舞腰肢軟。章台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p>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p>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漸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p>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斷腸。<p>聽環佩之鏗鏘.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p>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p>額鵝黃.<p>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p>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p>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p>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羨彼<p>之良質兮,冰清玉潤,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p>最是那回眸一笑,萬般風情繞眉梢。<p>香腮染赤,耳墜明珠直搖曳。<p>雲鬢浸墨,頭插鳳釵要飛翔。<p>春蔥玉指如蘭花,三寸金蓮似元寶。<p>雲袖輕擺招蝶舞,纖腰慢擰飄絲絛。<p>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p>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p>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p>射寒江.應慚西子,實愧王嬙.奇矣哉,生於孰地,來自<p>何方,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果何人哉?如斯之<p>美也!<p>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p>影度迴廊.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p>------------------------------------------------------------如牡丹高貴而憂郁,<p>像芍葯熱烈而優雅,<p>彷彿鵝黃的玫瑰嬌弱而明艷,<p>若潔白的百合純凈而飄逸,<p>似粉艷的櫻花爛漫而凄麗……<p>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p>慘兮。(詩經陳風月初)<p>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G. 花藝的簡介

花卉藝術是人們表現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內心世界對自然、人生、藝術和社會生活體悟的媒介,是人們藉助於自然界的花草作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種方式。 關於插花藝術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說法,並不統一,是有待繼續查證和探討的問題。
在人類文化發展歷史長河中,插花藝術雖然源遠流長,但由於它的創作和欣賞都屬即時性的,在攝影和錄像等技術發明之前,只是短暫的藝術表現,所以傳世作品極少,對其始源的考證,只能藉助於地下出土文物或各類史料支言片語的記載。加之過去極少有人進行考證,故今天要得出確切的結論是有困難的。這里只把幾種有關起源的論說作一簡介,以供參考。目前,關於插花藝術起源的論述有兩個方面,一是從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來說,另一方面是從插花藝術的起源地來說。 這方面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源自供花,另一種則源自民間風俗。
(一)、源自佛教供花這是目前較流行的說法。根據有兩點,一是來自日本插花界的觀點,二是從佛經中論證。
1、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隨著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許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學習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廣之,流傳著插花源於佛教供花的起源論說。
2、從史書和佛經中引證。目前許多書籍都引用《南史》中關於盤花的段節,認為是最早的記載《南史》的南朝齊武帝諸子中,有關晉安王子懋:「年七歲時,母阮媛嘗病危,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華競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稍有根須,當世稱其孝感。「這段蓮花供佛的記載,被人認為是插花源於佛教胡文證。
3、另外,佛經中也確有供花的條文。佛經和《魏書》中都有「花供養」的記載。《修行本起經》講述了一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成佛時與花有關的故事。《魏書·釋老志》中有:「佛既謝世,香木焚屍,靈骨分碎……稱為『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寶瓶,竭香、華、致敬意。」東晉僧人法顯著《佛國記》也提及,所到之處,都有以花供養者。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佛教供花主要有三種形式:皿花、拈花和散花。
(二)、源於民間風俗
這是從廣義的范疇來定義插花,認為插原始形式是從不使從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身(頭)上的花。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物,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很早就與花為伴。
花使人產生信賴、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溝通,人們把花(葉)作為護身符,戴在身上,是可以驅魔祛邪,得以平安。後逐漸展為一種裝飾,表現自己的美麗迷人,互相贈送以示愛慕和思念。這是一種自發的行為,雖然其中滲有一些迷信色彩,但非因某一種宗教而起,只是人們對冥冥宇宙的不解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如在中國,遠在佛教傳入之前,民間就有用祭祀和贈花的風俗。最早的傳說是《山海經》稱:東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壘捉鬼的故事。黃帝立大桃人於門戶,畫二人象與虎、葦索以御鬼,後人皆仿之。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詩經》是記載公元前470年以前商周到春秋時期的民間詩集。在《詩經·鄭風·〈溱(洧)〉》中有男女手持蘭花到溱河洧水去祭祀、嬉戲的記載,臨別時還互贈芍葯。這種大型的宗教活動形式集春遊、男女擇偶為一體,都是以花為媒介.類似的情形,《詩經·陳風·》也有記載,如「視爾如,貽我握椒」。
意即我看你像錦葵花般美麗,你就送我一把香花椒。這些都可視為插花(廣義)的一種原始形式。稍後,屈原的《楚辭·九歌》有:「瑤席兮玉,盍將把兮瓊芳」。盍是合之意,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鮮花,這不已接近插花的形式嗎?《楚辭·山鬼》是以披花帶綠形容山神,折花香以寄思:「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思美人》中雖是屈原借題發揮,但也說明當時的人早已有折枝花卉進行玩賞的風氣。「(孽)大薄之芳兮,搴長洲之宿莽,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又如晉人陸凱的梅花詩:「折花逢驛使,寄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將友人相贈的花枝,插於盛水器皿中,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正是插花藝術的起源。而這些都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已有的。佛教傳入中國較晚,據史料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始聞有浮屠之教(即佛屠),至東漢,天竺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應漢使者的邀請(公元)67年來到洛陽,明帝為他們建築了白馬寺,請他們翻譯經典,才開始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而當時,儒家學說仍占統治地位,佛教的影響並不大。三國時期魏開創了清談學的風氣,學又佔了統治地位。西晉佛教依附學,還不能獨立發展。東晉,佛教的社會地位影響超過了玄學。到了南北朝,佛教才大為流行。後來又消沉了一段,到隋朝時才正式盛行全國。所以,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不能說是源自佛教供花,佛教供花只是插花中一種形式而已。 源自古埃及
在西方插花著作和分中
文插花書刊中有這種提法,其根據是在古埃及法老墓中發現有插花圖案的壁畫。文物的證據是無可否認的。公元前2500年埃及貝尼哈桑墓壁上有睡蓮瓶壁畫,並在墓中發現有鮮花隨葬,這可謂是世界最早製作的「乾燥花」了。據說古埃及人把蓮花看做愛西斯神,並已知道把花安置在有水的瓶中,使之不萎。這些都足以說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有鮮花祭祀的儀式。 此外,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繼創立的幾何學,對西歐的建築和藝術風格都極有影響,而西方傳統的古典插花正是以各種幾何圖形為主的大堆頭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樣的對稱、均衡和重量感,可見藝術風格的一致性。所以說插花源自古埃及是有一定根據的,起碼可說是西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源自中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贈花枝(束)的風俗,而且玩賞花木的風氣甚濃。據考古發現,河北望都東漢墓道壁畫中有一方幾上盛有六枝紅花的圓盆,過去人們對插花意識淡薄,曾認為是盆景,但現在看來,甚似插花。這和北周時庚信的一首杏花詩極其相似。詩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前,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盪江湖,寄情花草,與山水花草為友,他們不僅賞花,還有探花、採花的逍遙游。東漢張衡的《歸田賦》上說:「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於焉消遙、聊以娛情」。東晉的陶淵明有詩:「秋菊有佳色,損露掇其英,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採花、折枝的興致歷久不衰,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等等,正因中國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國的插花藝術既具自然寫真的風格又具濃郁的文人氣息,融詩、書、畫、花於一體,不拘一格,謙灑自如。這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特點,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格。日本插花是從中國傳入的,因此也滲透著不少這種特色。此外,中國人很早就研究延長切花花材壽命的方法,對花枝插置的布局,與花器和周圍環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專學。高濂的《瓶花三說》,張謙德的《瓶花譜》,還有羅虯的《花九錫》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說是最早的插花專著。所以說,中國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H. 取5個名字 最後一個字分別是風花雪月霜 最好是2個字的

陳風蘭花紀雪蒙月寒霜

I. 梅花的別名叫什麼

梅花的別名叫:酸梅、黃仔、合漢梅、白梅花、綠萼梅、綠梅花;

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香味濃,先於葉開放;

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

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品種,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引種成功。日本和朝鮮也有。

(9)陳鳳蘭花花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

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J. 風流大官人的作品目錄

第1章 李大善人
第2章 穿越
第3章 混混頭子
第4章 跳崖
第5章 禽獸離別
第6章 打劫
第7章 賣身還債
第8章 小蹄子、快停下
第9章 審問
第10章 小蘭花
第11章 顯擺文采
第12章 相公我要
第13章 報仇
第14章 郭師爺的心願
第15章 官場是非
第16章 李衛vs悍婦
第17章 獄卒兄弟
第18章 碰瓷
第19章 初次交鋒
第20章 再回望江樓
第21章 四皇子
第22章 巡撫蘇榮
第23章 震驚全場
第24章 殺雞儆猴
第25章 賑災
第26章 散布謠言
第27章 災民進城
第28章 撕破臉
第29章 大皇子
第30章 陳年往事
第31章 鴻門宴
第32章 聖旨
第33章 給爺做了他
第34章 河督被殺
第35章 報仇有望
第36章 羞辱才子
第37章 紫雲畫舫
第38章 騎虎難下
第39章 皇室報復
第40章 不眠之夜
第41章 娘子你在何方
第42章 京城
第43章 入住王府
第44章 京城才女
第45章 神秘嘯天
第46章 美人進京
第47章 皇帝微服
第48章 八大胡同
第49章 含笑樓
第50章 召妓
第51章 王爺風流
第52章 算計王爺
第53章 閹了你
第54章 龍紫雲的心思
第55章 國子監
第56章 龍虎堂
第57章 學堂風波
第58章 太監胡公公
第59章 宗人府
第60章 求情
第61章 朝堂爭辯
第62章 太傅尋死
第63章 外放任職
第64章 絕世美人
第65章 四皇子府
第66章 絲情襪意
第67章 極品爆乳
第68章 強奸未遂
第69章 情竇初開
第70章 初到川蜀
第71章 新官上任
第72章 痛下殺手
第73章 陳風出醜
第74章 籠絡人心
第75章 算計張浩
第76章 排除異己
第77章 商議對策
第78章 識破真身
第79章 拚死一戰
第80章 匪賊被剿
第81章 江都來人
第82章 誘騙爆乳
第83章 京城來信
第84章 驚魂未定
第85章 人心險惡
第86章 送禮風波
第87章 上門討債
第88章 收繳賦稅
第89章 查抄妓院
第90章 整頓稅使
第91章 熟女淪陷
第92章 辛酸往事
第93章 商議對策
第94章 設計陷害
第95章 宋浩伏法
第96章 連夜審案
第97章 宋浩認罪
第98章 故意刁難
第99章 戲弄眾人
第100章 有意巴結
第101章 嚴懲猴明
第102章 敲詐勒索
第103章 離家出走
第104章 開始行動
第105章 上門逼債
第106章 異樣感覺
第107章 財迷心竅
第108章 為了干你
第109章 朱胖發威
第110章 康林之女
第111章 朱胖動心
第112章 羞辱杜爽
第113章 試探赫飛
第114章 哭訴冤情
第115章 策反康林
第116章 心性大變
第117章 康林獻計
第118章 翻臉無情
第119章 四皇子駕到
第120章 李衛發飆
第121章 收取禮品
第122章 四皇子的心思
第123章 被感動了
第124章 「木乃伊」
第125章 拜壽
第126章 假傳聖旨
第127章 單挑
第128章 妥協
第129章 移交賬目
第130章 懲戒鍾信
第131章 大戰前夕
第132章 混戰
第133章 正面交鋒
第134章 逃過一劫
第135章 八王爺的憤怒
第136章 風雲突變
第137章 逃跑失敗
第138章 峰迴路轉
第139章 逃出生天
第140章 密謀
第141章 刮目相看
第142章 夜襲中都
第143章 佔領中都
第144章 兵臨城下
第145章 毒計
第146章 投毒
第147章 立軍威
第148章 威懾
第149章 攻城
第150章 棄城而逃
第151章 捷報回京
第152章 排兵布陣
第153章 誘敵深入
第154章 泰龍中計
第155章 大獲全勝
第156章 品嘗公主
第157章 大赦戰俘
第158章 惡棍回來了
第159章 淪陷了
第160章 第二春
第161章 冷月夢
第162章 宋浩獻禮
第163章 收服杜爽
第164章 王爺受傷
第165章 永不言棄
第168章 訓練新兵
第169章 老太後
第170章 救兵到
第171章 救國大英雄
第172章 安排人事
第173章 再遇付飛豪
第174章 上門提親
第175章 封賞
第176章 指錯婚
第177章 魏秋雨
第178章 八王爺發威
第179章 搬家
第180章 老太監魏閑
第181章 七公主
第182章 討債
第183章 紅蓮吃醋
第184章 風騷老鴇
第185章 靜公主被綁架
第186章 賊人來信
第187章 散布消息
第188章 嚴刑逼供
第189章 魏閑算計孫二哥
第190章 襲擊李府
第191章 對決
第192章 機會來了
第193章 幸災樂禍
第194章 八王爺來訪
第195章 拒敵之策
第196章 示弱隱強
第197章 奇恥大辱
第198章 暴打胡公公
第199章 皆大歡喜
第200章 上門討債
第201章 發起攻勢
第202章 白表
第203章 縱橫書院
第204章 邪月長老
第205章 羞辱才女
第206章 下江南
第207章 太後殯天
第208章 凱旋而歸
第209章 懷恨在心
第210章 燙手芋頭
第211章 另有陰謀
第212章 八王爺來了
第213章 七公主
第214章 皇子慘敗
第215章 得不償失
第216章 螳螂捕蟬
第217章 黃雀在後
第218章 衣錦還鄉
第219章 鍾兆憶
第220章 龍紫雲的目的
第221章 相思之苦
第222章 江北大營
第223章 刺殺(1)
第225章 告黑狀
第226章 胡公公來了
第227章 邊關告急
第228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
第229章 頒布政令
第230章 暴打付岩傑
第231章 多情男兒
第232章 百官捐款
第233章 回京
第234章 意淫皇後
第235章 懲戒
第236章 協議
第237章 成德的心思
第238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239章 各懷鬼胎
第240章 整頓朝綱
第241章 不速之客
第242章 殺一儆百
第243章 衛源,陶建清被殺
第244章 虛與委蛇
第245章 殺心再起
第246章 大皇子死了
第247章 風雲突變
第248章 邊關戰局
第249章 塞北
第250章 危在旦夕
第251章 斷袖之癖
第252章 孽情
第253章 敵軍總攻
第254章 初次交戰
第255章 邊關失陷
第256章 兵退天沙堡
第257章 江湖草莽
第258章 媚笑舫
第259章 冷漠無情
第260章 虛偽的下場
第261章 美少年
第262章 原來是個小妞
第263章 運糧
第264章 非奸即盜
第265章 偷香竊玉
第266章 夜不成寐
第267章 濟南府肖家
第268章 乘龍快婿
第269章 守城之戰
第270章 推?還是不推
第271章 推到暴力女王
第272章 招兵
第273章 悲慘的提米
第274章 毀炮之策
第275章 血戰
第276章 肖家的條件
第277章 吐露真言
第278章 出兵塞北
第279章 獻計
第280章 轟城
第281章 搶糧
第282章 揚我軍威
第283章 攻城
第284章 換帥
第285章 黯然離去
第286章 立皇儲
第287章 沐城
第288章 宋浩坦白
第289章 最毒婦人心
第290章 父子相見
第291章 劉振登基
第292章 軟禁
第293章 動情表白
第294章 宋家莊被焚
第295章 逃命
第296章 心灰意冷
第297章 出川
第298章 荒山野嶺
第299章 趕屍匠
第300章 妥協
第301章 變故
第302章 人為財死
第303章 試探
第304章 求和
第305章 陷害朱薛明
第306章 耐人尋味
第307章 猜疑
第308章 異心
第309章 自刎
第310章 成親
第311章 出征
第312章 索月城
第313章 夜襲廣通城
第314章 棄城逃離
第315章 攻打安凌城
第316章 大獲全勝
第317章 女人的懲罰
第318章 聾了
第319章 火槍
第320章 極品人妻
第321章 棄家外宿
第322章 出城一戰
第323章 送信
第324章 退兵
第325章 中計
第326章 消息
第327章 李衛歸來
第328章 作孽
第329章 威脅
第330章 建立王朝
第332章 苦肉計
第333章 攻佔南京城
第334章 公主出嫁
第335章 娘娘來了
第336章 娶龍紫雲
第337章 寢宮
第338章 陰謀
第339章 郁悶

熱點內容
終級盆栽 發布:2025-07-26 16:05:13 瀏覽:980
武大櫻花品種 發布:2025-07-26 16:00:12 瀏覽:599
四房丁香 發布:2025-07-26 15:59:07 瀏覽:681
丁香棗的功效 發布:2025-07-26 15:59:03 瀏覽:765
野地百合花 發布:2025-07-26 15:49:36 瀏覽:304
貝拉茶花小苗 發布:2025-07-26 15:44:33 瀏覽:252
花園綠植設計圖 發布:2025-07-26 15:17:30 瀏覽:234
梅花掛在飯廳 發布:2025-07-26 15:16:07 瀏覽:169
月亮蘭花 發布:2025-07-26 15:11:29 瀏覽:719
櫻花奇譚掉率 發布:2025-07-26 15:10:03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