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觀音畫
1. 怎樣用簡筆畫一幅坐在荷花觀音菩薩
你可以臨摹大師作品
2. 做生意,我想在北面牆上畫蓮花的牆繪,畫完後把之前放在冰箱上的財神和觀音放在蓮花的那個位置。
多燒香總是沒有錯的。
3. 佛像擺放不靠牆在觀音後面放一幅蓮花荷葉畫有好處嗎
這是可以的,因為蓮花和觀音搭配是非常合理的。
4. 觀音身邊的蓮花一般是幾個花瓣有沒有講究
據傳釋迦牟尼和觀士音菩薩頗愛蓮花,用蓮花為座,自此所有寺院里的佛像都是以蓮花為寶座,稱之為蓮花座。蓮瓣座分為四層,蓮瓣除每瓣邊緣處,繪制白、紅、白三條曲線勾邊。每個蓮瓣的外表還繪制圖案、有的蓮座在仰蓮處不繪制花朵,而只渲飾色彩,勾邊圖案。
佛教蓮花座都做六角形,下部做一個須彌座,其上枋、下枋都做三重或做四重,束腰部分每面雕刻壹門,上下做仰蓮與伏蓮。在轉角之部位還做出束腰柱,束腰柱有瓶形、有蓮瓣形,在束腰部分還用力士支頂,上下枋都繪制彩雲,如同梁枋式樣。在這個須彌座的頂部,再做一層大蓮瓣座。
蓮瓣座分為四層,蓮瓣除每瓣邊緣處,繪制白、紅、白三條曲線勾邊。每個蓮瓣的外表還繪制圖案、有的蓮座在仰蓮處不繪制花朵,而只渲飾色彩,勾邊圖案。這是筆者在山西朔州祟福寺見到的金代佛像的具體做法。一切佛座皆莫如蓮座,據《華嚴經》雲,一切諸佛世界悉,見如來坐蓮花。王勃觀佛跡寺詩雲:「蓮座神容儼,松崖聖跡全」。《酉陽雜俎》唐長安大興善寺和尚轉《法華經》三萬七幹部,有僧題詩雲:三萬蓮經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門塵。在《華嚴經》里有「蓮台」之句。在蓮花台上一心合掌、正向如來。由這些說明寺院里對蓮花、蓮座的重視程度。
除此之外,在佛塔上也有蓮花座,不過不是很普遍,佛塔即是佛的變體,佛塔本身即是佛,所以有的說法:塔即佛也,佛者也簡化說:「佛即是塔」,佛與塔並不那樣嚴格的分開。過去在建設塔之時,塔上出現大蓮座,特別是遼代塔里製作較多,至今尚存有近數十座遼塔,幾乎每一個塔在基座上都設計一個蓮座,遼塔上的蓮座蓮瓣比較多。除仰蓮之外,還有伏蓮。然後再在這個蓮座上建立塔身,一般來說遼塔上裝飾有蓮座是極其普遍的。
5. 觀音菩薩蓮花座有幾個花辨
據傳釋迦牟尼和觀士音菩薩頗愛蓮花,用蓮花為座,自此所有寺院里的佛像都是以蓮花為寶座,稱之為蓮花座。蓮瓣座分為四層,蓮瓣除每瓣邊緣處,繪制白、紅、白三條曲線勾邊。每個蓮瓣的外表還繪制圖案、有的蓮座在仰蓮處不繪制花朵,而只渲飾色彩,勾邊圖案。
佛教蓮花座都做六角形,下部做一個須彌座,其上枋、下枋都做三重或做四重,束腰部分每面雕刻壹門,上下做仰蓮與伏蓮。在轉角之部位還做出束腰柱,束腰柱有瓶形、有蓮瓣形,在束腰部分還用力士支頂,上下枋都繪制彩雲,如同梁枋式樣。在這個須彌座的頂部,再做一層大蓮瓣座。
蓮瓣座分為四層,蓮瓣除每瓣邊緣處,繪制白、紅、白三條曲線勾邊。每個蓮瓣的外表還繪制圖案、有的蓮座在仰蓮處不繪制花朵,而只渲飾色彩,勾邊圖案。這是筆者在山西朔州祟福寺見到的金代佛像的具體做法。一切佛座皆莫如蓮座,據《華嚴經》雲,一切諸佛世界悉,見如來坐蓮花。王勃觀佛跡寺詩雲:「蓮座神容儼,松崖聖跡全」。《酉陽雜俎》唐長安大興善寺和尚轉《法華經》三萬七幹部,有僧題詩雲:三萬蓮經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門塵。在《華嚴經》里有「蓮台」之句。在蓮花台上一心合掌、正向如來。由這些說明寺院里對蓮花、蓮座的重視程度。
除此之外,在佛塔上也有蓮花座,不過不是很普遍,佛塔即是佛的變體,佛塔本身即是佛,所以有的說法:塔即佛也,佛者也簡化說:「佛即是塔」,佛與塔並不那樣嚴格的分開。過去在建設塔之時,塔上出現大蓮座,特別是遼代塔里製作較多,至今尚存有近數十座遼塔,幾乎每一個塔在基座上都設計一個蓮座,遼塔上的蓮座蓮瓣比較多。除仰蓮之外,還有伏蓮。然後再在這個蓮座上建立塔身,一般來說遼塔上裝飾有蓮座是極其普遍的。
6. 畫上荷花花和尚畫!
據傳,明代唐寅一日到朋友家做客,見壁上掛有一幅僧人所畫的《出水芙蓉圖》,脫口出句曰:
畫上荷花和尚畫
,
聯語「畫」與「花」、「上」與「尚」、「荷」與「和」皆音同而字異,首尾二「畫」字,前呼後應,且一為名詞、一為動詞,手法高妙。聯語傳開,久而無對。直至清代,才有兩個對句。
李伯元所對:
書臨漢帖翰林書。
紀曉嵐所對:
觀音堂前唐寅觀。
你這對聯未見的更妙,我借古聯姑且一對:
畫上荷花花和尚畫
觀音堂供供唐寅觀。
7. 觀音像腳怎麼是踩著兩朵蓮花啊
你有沒有看過西遊記觀音收服紅孩兒用的是什麼呀?蓮花座,觀音本來就坐在蓮花上面的。具體: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凈土的聖人化身。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恆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凈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凈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
8. 觀音菩薩石膏像蓮花座壞了能扔了換年畫觀音畫行嗎
阿彌陀佛
供奉佛菩薩清凈庄嚴的畫像,石膏像和銅像都可以。
但是佛菩薩像壞了需要修補,功德很大。實在修補不好,也不能亂丟和毀壞,可以用干凈的紙袋裝好,沉入干凈的流動的水裡,或者埋入干凈的土裡。
送去寺院也是可以的。
老法師---所以,我們家裡供的佛像,特別是畫的佛像,年代久了,顏色不好看,我們恭恭敬敬地把這張佛像燒掉,換一張新的佛像,這個沒有罪。這張佛像火化之後,灰怎麼處理?古大德教我們兩個方法:一個方法是把它包好,埋在山林中一塊清凈的土地下面。另外一種方法是把它包好,然後和一塊大石頭包在一起,讓它沉在水底下。這個水最好是河流,是流水,都是取潔凈的意思,所以這個我們要曉得。這兩種方法,居住在大都市裡面都很不容易做到,我們如何處理?最好的處理法,如果這個地區有寺廟,在火化爐裡面燒,那是最好的。
所以,總要有「權巧方便」,最重要的是恭敬心!絕對不能把佛像任意丟棄,這個不可以;燒化成灰,也不能夠任意丟棄。現在的報紙、雜志裡面,有很多印有佛像,所以有些人很頭痛,來問我該怎麼辦,他說:「報紙上面印這么多佛像,我家裡訂的這些報紙,我該怎麼處理?」我說這個沒有關系,你跟一般報紙同樣的處理就可以了。他有收舊報紙的,但是這一份有佛像的報紙或雜志,你可以用干凈的塑膠袋把它封起來,用膠袋黏起來,跟一般報紙一樣讓他們收去,這就行了,為什麼?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恭敬心到了。如果這個佛像是一整張的,我們可以把它裁下來,鑲鏡框供養。處理佛像的方法很多,決不能惡意對待佛菩薩形像,因為毀壞佛像,這是犯五逆罪,那個罪過太大太大了!
9. 簡要介紹蓮花,觀音手持蓮花形象的寓意。
觀音手持蓮花形象的寓意:持蓮觀音配童男、童女身。將純真的少男少女比喻為內蓮花容之花蕾,可感受到懷著純凈菩提心的持蓮觀音期待花兒盛開之心願。
蓮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對穩定的平靜淺水、湖沼、澤地、池塘,是其適生地。另外,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
中國蓮花品種豐富,傳統品種200多個,新品種不斷涌現。蓮花品種的分類是根據蓮花人工栽培的歷史演變,並結合栽培和應用的實踐進行的。其中,以株型大小為一級分類標准,花的重瓣性為二級分類標准,花色為三級分類標准。
(9)荷花觀音畫擴展閱讀:
持蓮觀音的來歷:
手持一蓮花,坐在蓮葉上,多為容貌較好的少女形象。該法相為立於蓮座之上,雙手捧持一莖蓮花。 持蓮觀音,持一莖之蓮,立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其源於觀音菩薩教化紅孩兒時的應化身。
在《西遊記》中有記載,《西遊記》中,手持蓮花的觀音,東土大唐尋得高僧,指點化身,化解孫悟空,豬無能,沙僧,白龍馬的疾苦。一並前往西天極樂世界求取真經。亦即是今天說的印度。觀世間一路扶佐,多次相助師徒四人。
10. 番禺蓮花山中的望海觀音
蓮花山望海觀音寶像,是港澳知名人士何厚鏵先生倡議,何賢社會福利基金會率先捐資、各方善者襄助建造的,於1994年10月23日建成開光。觀音寶像總高度為40.88米,用120噸青銅鑄成,外貼純金180兩,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 2000年7月寶像重塑金身,經大師灑凈上供更為璀璨奪目,氣勢恢宏。 觀音寶像正對東南18度,她庄嚴而又慈祥地望著浩瀚的獅子洋,望著珠三角大地,她日夜佑護著這方土地和百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望海觀音深得人們崇敬。每逢初一、十五、觀音誕以及重大節日的晚上,觀音寶像和整個觀音聖境都會放出萬道金光,照耀方圓數十里,真一個霞披獅海、光澤南天的神聖境界。 東面遠望,空闊無邊,這就是獅子洋,洋面輪船穿梭、漁帆點點,好一個蟹嶼螺洲,碧波萬頃的壯觀景象啊!中外遊客無不在此留連,深深吸上幾口清新的空氣,飽覽珠江口的美麗風光。 觀 音 閣 觀音閣,是望海觀音的配套工程,於1997年10月20日(農歷九月十九日觀音誕)落成。觀音閣是大型仿古單體建築,三層,面闊七間開,有外廊,建築面積3872平方米,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觀音閣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觀音文化場館。 在工藝方面,整個建築用料精良,作工精細,獨具風格。閣中所有木雕,包括門窗、斗拱、神龕、供案等都是用名貴的紅木製作;地磚是專門研製的仿古階磚;所用的青磚,全部是經過水磨的真正的古磚,磚縫不大於三毫米。 更值得一提的是,閣內3362個天花井藻和數百條橫梁的彩繪,都是用手工繪制的,一個井藻,就要一個畫工仰卧四天才能描繪出來。可見,這個工程的確是非同凡響的仿古建築的成功之作。 觀音閣宏大的殿堂內,收藏的玉雕、木雕、鑄銅、彩瓷各種造型的觀音聖像共一千尊,計有主觀音像兩座——13米高的香樟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觀音像和2.5米高的漢白玉正觀音像,一至三層樓兩側分別是木雕觀音像、鑄銅箔金觀音像和彩瓷觀音像,每層各18尊像。 50多種造型的觀音小瓷像900多尊,浮雕觀音像40多個。因此,觀音閣是名副其實的「千佛閣」。觀音閣的外廊是獅子洋畔最好的觀景台,珠江口風光、觀音閣花園、朝聖亭、放生池、竹林等等可以盡覽無遺。飛閣流丹,水天一色,綠草如茵,的確又是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