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美術畫蘭花

美術畫蘭花

發布時間: 2022-01-12 15:03:28

① 我有一幅愛新覺羅溥佐的蘭花工藝畫,能告訴我市場價格嗎

溥佐 (1918-2001):抄 滿族襲,號庸齋松堪,北京人。1918年生於一個滿族家庭。他從小酷愛畫畫,自幼得父兄真傳,並有欣賞和臨摹皇宮內府藏畫的機會,藝術修養淵深。他擅畫花鳥走獸,尤擅鞍馬,兼作山水,其風格立足於工整精細的宋代繪畫傳統,並吸納元明清以來優秀的花鳥畫家之所長,其畫風典雅富麗,成就卓著。溥佐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常委、天津市民委副主任、天津工業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溥佐與孫其峰、孫克綱、王學仲、王頌余、蕭朗、趙松濤、穆仲芹並稱為天津書畫八大家。其作品2004年的價格大約為15,869 元/平方尺 ,曾經拍賣的最高價格為33,332 元/平方尺。

② 文人畫家為什麼喜歡畫梅蘭竹菊

這被稱為歲寒四友,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雅士都在用不同的形式、執著的筆墨贊美著「梅、蘭、竹、菊」這四位謙謙君子。千年不息的中國文人把它們比喻成坦盪盪的君子,足見其內涵的風骨與外表的氣質是何等的高貴。

綜觀歷史,細細品味「四君子」相異的個性,會覺得它們應該也是中國文人墨客的縮影。中國的文人們總在「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困境中掙扎;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徘徊中進退。總想把國家和百姓裝入自己的胸懷中,所以他們才顯得矯矯不群,或者說是形只單影——不肯同流合污的倔強性格和脆弱敏感的神經註定了他們與「四君子」有相同的風骨。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梅蘭竹菊「四君子」,有著共同的風流傲骨,或清瘦冷清,或悠然不群,不被「世俗」侵染,保持自有的純潔和本真……

蘭是四君子中的佼佼者,她的淡雅,她的香……一朵朵小小的花朵,盛開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綻放著自己,我們能看到她不為世俗,不為富麗,只為自己。盛開,一朵花開的時間,一個神話誕生的瞬間。

人們喜歡蘭花,喜歡她的高雅。好一個高貴淡雅的美女,靜靜的開放,人說,蘭者,王者之香。未曾見過她的美,但是如此流傳之盛的雅意定是有她不同凡響之處。

蘭者,草中之王,不乏孤芳自賞,但是敖者以及人之敖,畢竟是美人之草。

古人說:「古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從深山幽谷中飄然而至的蘭,搖曳春風,多麼的自由、浪漫、愜意啊!淡淡嬌姿,如美人婀娜靈秀,鳳眼顧盼生情,臨窗誦詞品賦。如君子孤高雅潔超脫,遠離塵世的喧囂浮躁,在寂寞清貧中實現高尚的完美……

③ 蘭花的美術課怎麼引導

蘭花繪畫步驟:(1)花頭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筆)飽蘸大紅色,在調色盤上調和,使顏色向筆根滲透,再用筆尖蘸胭脂色,稍作調和後即在畫面上點畫。傳統的點牡丹方法是一筆緊挨一筆,整個花頭是由一筆筆由濃到淡的色點組成。花頭完成後,乘顏色尚未乾時,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處用胭脂加墨的重色進行調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動。待顏色七、八成干時,用石青在花蕊處點上顏色,再用藤黃調白粉點花蕊。點花蕊時要按三筆一組的組織結構進行點畫,千萬不能無組織地隨意點畫。(2)蘭花花朵畫法: 花朵和花頭的畫法相近,不同之處在於花朵有花萼和托葉,畫時一定要從花朵的整體考慮,使花萼和托葉成為花頭的有機整體。(3)蘭花葉片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蘸花青加藤黃的淡綠色,在調色碟上調和,再用筆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筆上原有的顏色融合,用側鋒干凈利落地在畫面上畫上葉片。畫葉片要成組地進行,以三筆為一組由規律地點畫,這樣畫出的葉片就不會雜亂無章。寫意畫的魅力不僅表現在生動的筆觸,活潑的形象,還體現在滋潤的色彩和淋漓的筆墨上,所以畫葉片時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筆時色墨要飽和,下筆要迅疾,用一筆顏色畫一片葉片,這樣從起筆到收筆,自然就形成了干濕濃淡的變化。葉片色墨點畫完成後,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時,用較重的墨(色)勾勒葉脈。勾葉脈是一個重要的步驟,葉片的轉折向背以及組織結構都是由它決定,因此要從畫面的整體結構出發進行調整,不能只從局部考慮。(4)蘭花枝乾的畫法: 在一般情況下,枝幹在畫面上與花頭和葉片相比,所佔比重較少,但是在描繪時千萬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隨意點畫,要了解它的結構規律和生長特徵,畫時才能表現出主幹和嫩葉的不同質感。

④ 蘭花與什麼花並稱「四君子」 。它們都有什麼特點

四君子」是指中國畫中的梅、蘭、竹、菊,

中國古代繪畫,特別是花鳥畫中,有相當多的作品是以它們為題村的,它們常被文人高士用來表現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氣節、虛心的品質和純潔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稱。

我們先說梅。我們知道,梅花較耐寒,花開特別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人們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那麼,梅花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入畫的呢?

據畫史記載,南北朝已經有人畫梅花,到了北宋,畫梅就成了一種風氣,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創墨梅,畫梅全不用顏色,只用水墨深淺來加以表現。據說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紙上的影子,從中得到了啟發,便創作出用濃談相間的水墨暈染而成的墨梅。此後,另一畫家楊補之在這種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了這種畫法。創造出一種雙勾法來畫梅花,使梅花純潔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來,用梅花作畫更多。元代最大的畫梅大師應該首推王冕,他自號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畫一變宋人稀疏冷倚之習,而為繁花密蕊,給人以熱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圖》他用單純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筆致,生動地傳達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託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懷。

明清的畫梅者舉不勝舉,如劉世儒、石濤、金農、汪士慎等,從風格來看,他們大體繼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兩種畫風。

但是,要畫好梅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畫梅人還必須有畫梅人的品格,有人稱之為「梅氣骨」,一種高尚的情操和潔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謂:「畫梅須有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再看蘭花。人們畫蘭花,一般都寄託一種幽芳高潔的情操。

如楚國詩人屈原就以「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這樣的詩句來詠蘭。但蘭花入畫則比梅花晚,大概始於唐代。到了宋朝,畫蘭花的人便多了起來,據說蘇軾就曾畫過蘭花,而且花中還夾雜有荊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們常以畫蘭花來表示一種宋邦淪覆之後不隨世浮沉的氣節,當時的趙孟堅和鄭思肖,被同稱為墨蘭大家。

元代以鄭所南畫蘭花最為著名,寓意也最為明確。據說他坐必向南,以示懷念先朝,恥作元朝貳臣;他畫的蘭花,從不畫根,就像飄浮在空中的一樣,人間其原因,他回答說:「國土已被番人奪去,我豈肯著地?」因此,欣賞繪畫,也是必須了解歷史背景的。而清人畫蘭,則以「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最為著名的了。鄭板橋是一個注重師法自然的人,他畫過盆蘭。但尤嗜好畫「亂如蓬」的山中野蘭,為此,他曾自種蘭花數十盆,並常在三春之後將其移植到野石山陰之處,使其於來年發箭成長,觀其挺然直上之狀態,聞其濃郁純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蘭「葉暖花酣氣候濃」的貞美實質。

竹入畫,大略和蘭花相當,也始於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畫家王維、吳道子等都喜畫竹。據說到了五代,李夫人還創墨竹法,傳說她常夜坐床頭、見竹影婆娑映於窗紙上、乃循窗紙摹寫而創此法。到宋代,蘇軾發展了畫竹的方法,放棄了以前的畫家們的雙勾著色法,而把枝幹、葉均用水墨來畫,深墨為葉面,淡墨為葉背。以後的元明清時代,畫竹名家輩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鳥畫家,沒有不畫竹的,而且開始強調竹的整體氣勢。不過,在眾多的畫家中,鄭板橋的畫竹也堪稱為一絕。

對於畫竹,鄭板橋曾寫下了自己的體會:「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此機也。獨畫雲乎哉!」因此,從竹子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啟示,激發情感,經過「眼中之竹」,轉化為「胸中之竹」,藉助於筆墨,揮灑成「手中之竹」即「畫中之竹」。鄭板橋的作品,存世較多,流傳也廣,自清代以來,被世人行家所嘆眼,成為「人爭寶之」的珍品。

菊花入畫則稍晚,大略始於五代,比起梅蘭竹來說,表現菊花的作品則相對要少得多。根據畫史來看,五代徐熙、黃筌都畫過菊,宋人畫菊者極少。元代蘇明遠、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兩代畫菊的也不多。現有明代吳門畫派中最享盛名的畫家陳淳的一幅《菊石圖》藏於首都博物憤,這是本來就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蘭竹菊入畫,豐富了美術題材,擴大了審美領域,它們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聯想起人類的品格,所以它既便於文人們充分發揮筆墨情趣,又便於文人們借物寓意,抒發情感,因此,描寫「四君子」之風至今不衰。

⑤ 中國水墨國畫蘭花大師

我比較喜歡板橋的蘭竹。超過他的人很少。

⑥ 蘭草藝術家馬建華作品有收藏價值嗎

摘要 您的問題,這樣的書畫作品,真品有收藏價值的;真品喜歡就可以當一個品種收藏,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⑦ 幫我設計一個藝術簽名黃蘭花

幫我設計一個藝術簽名龍蘭花

⑧ 繪畫中的梅蘭竹菊四君子題材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梅蘭竹菊作為主角出現在國畫中,應該是始於宋代,並且以竹為先。

四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題材,以梅、蘭、竹、菊謂四君子,他們分別是指:梅花、蘭花、翠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其品質分別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為中國人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其文化寓意為:梅,探波傲雪,高潔志士;蘭,深谷幽香,世上賢達;竹,清雅澹泊,謙謙君子;菊,凌霜飄逸 ,世外隱士。

梅蘭竹菊作為主角出現在國畫中,應該是始於宋代,並且以竹為先。此前,雖然梅蘭竹菊也多有入畫,但都是作為背景起到襯托作用而已。到了北宋,就不斷有文人騷客提到竹子的君子之風了,特別是蘇軾留下的這段傳唱千古的名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蘇軾與好友文同都愛詠竹、畫竹,並有墨寶流傳至今,像文同的《墨竹圖》,蘇軾的《瀟湘竹石圖》,今天都彌足珍貴。文同的墨竹,在當時就被蘇軾譽為「得其情而盡其性矣」。 到了明清時期,梅蘭竹菊「四君子」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並在民間廣為流傳。回望那時的建築,無論是木雕還是磚雕,都採用了大量梅蘭竹菊的題材。「四君子」在文人畫家筆下也成為了「流行體」,像清初四畫僧之一、「新安畫派」的奠基人弘仁,就自號「梅花古衲」,並遺命友人在其墓側多種梅花。他所畫之梅,枝如虯龍,暗香流動,透著一股清雅、冷峻之氣。

⑨ 史蘭花藝術簽名怎麼寫

史蘭花藝術簽名:

熱點內容
口中含玫瑰 發布:2025-07-23 20:03:32 瀏覽:866
唐朝櫻花 發布:2025-07-23 19:59:07 瀏覽:724
白牡丹何仙姑 發布:2025-07-23 19:53:14 瀏覽:406
盆栽發財樹葉子發黃 發布:2025-07-23 19:38:27 瀏覽:337
盆栽八木 發布:2025-07-23 19:38:06 瀏覽:319
銀杏盆栽貴嗎 發布:2025-07-23 19:31:16 瀏覽:452
茶花煙哪裡有賣的 發布:2025-07-23 19:14:23 瀏覽:853
情人節背景牆 發布:2025-07-23 19:12:45 瀏覽:26
紅玫瑰白玫瑰陳奕迅 發布:2025-07-23 19:12:33 瀏覽:850
山茶花油妊娠 發布:2025-07-23 19:08:36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