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零落
Ⅰ 「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出自哪裡
醉落魄 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
管鑒
春陰漠漠,海棠花底東風惡。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綠尊細細供春酌,酒醒無奈愁如昨。殷勤待與東風約,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卻?
注釋:
惡:狂。
卻:去,走。
譯文:
陰陰的春日春情漠漠,在海棠花的下面,東風在不停地吹著。可我們賞花的人不像那春天情意淡薄,守在海棠花枝旁,不讓東風把海棠花吹落。
我端起酒杯,細細地品著酒,酒醒了,愁思卻還和昨天一樣。東風啊,我能不能和你商量商量:不要再苦苦地要吹落海棠花了,不如把我的愁思吹走吧!
Ⅱ 關於海棠的古詩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專紅妝。
白話譯文
裊裊的東屬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2)海棠零落擴展閱讀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
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Ⅲ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合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納蘭容若 《納蘭詞》什麼意思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意為:眼前一片紅花剛剛被春雨打濕花瓣,絲絲嫩柳在煙靄中隨風搖曳。在夕陽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為之夢斷魂銷。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原詞: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清代:納蘭性德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游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釋義:
誰說花兒凋零不令人生起憐愛之情呢?當年同游之時正是春花競放的美好時光。而今友人已去,空餘自己獨身一人。
眼前一片紅花剛剛被春雨打濕花瓣,絲絲嫩柳在煙靄中隨風搖曳。在夕陽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為之夢斷魂銷。
(3)海棠零落擴展閱讀:
這首詞為納蘭性德在園中觀賞海棠時,面對海棠零落的場景,有感而作。龔鼎孳在康熙十二年(1673)曾任會試主考官,詞人正出其門下,是年秋,龔氏卒去;一些觀點認為此詞作者在總體風格上大體效仿龔氏,是為抒其悼懷龔氏之意。
海棠花有多種,納蘭性德說「一片暈紅疑著雨」,看樣子應該是紅海棠或白海棠。海棠歷來是一種受文人喜愛的花木,因為它高雅淡然,味淡而近乎無味,色美而不妖艷,被譽為「花中神仙」,唐玄宗還將沉睡的楊貴妃比成海棠。
當然也有張愛玲,似乎是個例外,她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不過同時足見她對海棠的傾心,只恨於她所愛的竟不能美到極致。蘇東坡對於海棠的喜愛,也是盡人皆知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一句,便可見一斑。
納蘭性德這首詞中「一片暈紅疑著雨」,是對海棠的正面描寫,使用了納蘭慣用的意象處理方法,也就是給美的意象增加悲劇元素,這里刻畫了一叢楚楚可憐的海棠花。
Ⅳ 去歲海棠紅,零落棲枝頭什麼意思
去年鮮紅艷麗的海棠花,如今只七零八落的掛在枝頭上了。
Ⅳ 我站在海棠花開又落,而你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什麼意思
海棠花開有落是指時間的流逝,而你在燈火闌珊處寓意你不在我身邊我們始終不能在一起、整句話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希望你能喜歡
Ⅵ 為何海棠無香誰解我意
我正讀張愛玲。
她提到人生三大恨事:一是鰣魚多刺;二是海棠無香;三是《紅樓夢》未完。
抬頭恰好看見陽台上五六盆開得燦爛的海棠花。
走過去嗅嗅,果然沒有半點香味。
我詫異著,母親走過來說,海棠是不香的。
母親是純粹的家庭主婦,她的故事多是口口相授的民間傳說。
據說:海棠花原本特別芬芳馥郁,尤其是種在天庭階前的那棵千年海棠,已經修煉成花仙。百里之外就清香撲鼻,幾步之內更是花氣襲人,聞之消魂蝕骨。玉帝每日便沉迷於此,想入非非。最後竟然起了納棠為妾的打算。王母自然是不依的,暗中命百花之王收回了海棠的香愫。為予以補償,增加了她的花蕾和花期。失去香愫的海棠仙子悲慟而絕,掛在枝頭的種子失落人間……
因此我們除了觀賞紛紛繁繁的花開花敗,卻無緣享受海棠芬芳。
這使我想起《紅樓夢》里那兩樹怪異的白海棠:
……
怡紅院里的海棠本來萎了,也沒人去澆灌它。昨日寶玉走去瞧見枝頭上好像有骨朵兒似的,人都不信,沒有理會。忽然今日開得很好的海棠花,眾人詫異,都爭著去看。大家說笑了一回,講究這花開得古怪。眾人因著賈母當前的緣故,都附合著往喜處說。探春雖不言語,心內想: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順者昌逆者亡。草木知運,不時而發,必是妖孽。待眾人散了,平兒與襲人道:「二奶奶說,這花開得奇怪,叫你絞塊紅綢子掛掛便應在喜事上去了,以後也不必當作奇事混說。」
不幸已經開始,更大的災難接踵而至……
……探春心裡明明知道那日海棠開得怪異:如今「寶玉」失的更奇,接連著元妃姐姐病逝,諒家道不詳……
如此看來這海棠非凡間之物,果然有常理不可解之處。
海棠中以西府海棠最為名貴,枝梗略堅,花色稍紅,「西府」中的「紫綿」色重瓣多,尤為上品。
我家的海棠是母親從旁人剪枝遺棄處拾回種植。極普通的品種——指甲紅。起初真是很醜,葉面枯黃,脈絡不清。幾粒花蕾懸在枝頭一息尚存。經母親殷勤護理,脫胎換骨,煥發蓬勃生機。花瓣極小,約指甲蓋那麼大。粉粉的紅,三四片瓣兒擁著中間幾點花蕊。花兒極多,一樹海棠可以開得密密匝匝,層層疊疊。花期漫長,從三月開始,至霜凍降臨。整整大半年的時間,一直絢爛不止、繁華如初。
難道它失去香愫,所得補償真有其事?
最初我關注的並非花,它們實在是姿色中庸。但葉子漂亮極了。綠得純凈、厚實。表面鋪著一層極薄的絨,就像一片片綠色綢緞,閃著幽幽的光亮,期待巧手的匠人在上面飛針走線。倘若以花葉喻人,這樣俊朗的男子,配她們是毫不羞愧。
海棠的花極多,這邊的花兒萎頓了,那邊正含苞待放。一簇簇、一樹樹、全是花,葉反而少了。五六盆海棠同時綻放,幾日功夫凋謝的花瓣能鋪滿陽台。邊開邊謝,零落如雨。
目睹如此前赴後繼、場面壯烈的花逝,身為觀眾真是驚心!我擔心植物亦有靈魂之說。眾多的海棠花魂不散、香影僮僮;我家陽台可真要熙熙攘攘了。我搔首踟躇?如何安置它們?將它們與垃圾為伍,未免玷污了它們的純潔,實在不忍!還是母親有主意,將它們收集起來,灑至菜地。這是效彷黛玉葬花,讓它們質本潔來還潔去……
幾日之後,陽台只剩一盆海棠。母親知道我害怕花落,將它們贈送親朋鄰舍了。她這樣遣紅散綠我倒是喜歡。於是安慰母親:海棠又不香,就是開得熱鬧,紅紅綠綠,若只是養養眼,一盆就夠了。
Ⅶ 記得雨中逢,記得青花傘。記得橋頭白海棠,零落無人管。 記得枕邊詩,記得寒冰碗。記得同燒此夜香,一任
好美!講不清,表達不行,就是看到這詞忍不住進來贊揚下,如果不是為了版語文的閱讀理解題目,你自權己讀完之後是什麼感覺,有什麼畫面,那就是他要表達的了,詞也好詩也好,美就美在能夠勾勒出你心中的那副圖,那個場景,那段故事,那個人…沒什麼標准答案吧
Ⅷ 海棠花詩詞李清照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原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這首小令屬於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小令主要描寫海棠經過一夜的疾風驟雨摧殘,詞人李清照不忍再去觀賞海棠被摧殘後的情景。
(8)海棠零落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據陳祖美編的《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後。
名家點評
近代胡雲翼《宋詞選》:李清照在北宋顛覆之前的詞頗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種極其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調。這首詞在寫作上以寥寥數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麼傳神。「綠肥紅瘦」,用語簡煉,又很形象化。
現代靳極蒼《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用寥寥數語,委婉地表達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潑、平易、精煉,極盡傳神之妙。
現代吳熊和:這首詞表現了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全詞僅三十三字,巧妙地寫了同卷簾人的問答,問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寫得靈活而多情致。
詞中造語工巧,「雨疏」「風驟」「濃睡」「殘酒」都是當句對;「綠肥紅瘦」這句中,以綠代葉、以紅代花,雖為過去詩詞中常見,但把「紅」同「瘦」聯在一起,以「瘦」字狀海棠的由繁麗而憔悴零落,顯得凄婉,煉字亦甚精,在修辭上有所新創。
現代吳小如《詩詞札叢》:此詞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筆寫穠麗艷冶之情,詞中所寫悉為閨房昵語,所謂有甚於畫眉者是也,所以絕對不許第三人介入。
現代周汝昌: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圖畫,並且還有對話,並且還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可能是現代的電影藝術的條件才能勝任的一種「鏡頭」表現法,然而它卻實實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詞人自「編」自「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