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荷花陶缸
Ⅰ 關於七月的詩句
石樑茅屋有彎_,流水濺濺度兩陂。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干後,歸飛體更輕。
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一雨洗諸塵。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賀山中瀉水銀。
糝徑楊茄拍戚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顫陵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7月的藍天掛著火球般的太陽,雲彷彿被太陽融化,消失得無影無蹤。
看來人真的到了七月的炎夏,烈日如火,讓人難受。
Ⅱ 為什麼和尚死後入荷花缸
坐化缸又稱和尚棺(即和尚坐化缸),缸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種獨特方式,一般指得道高僧圓寂後,盤坐在一個特製的陶缸之中,並在遺體四周放下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來除濕防腐,再密封連缸體一起安葬。
坐化是和尚盤腿端坐而死,在佛教中一般是指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終。
坐化的高僧在其坐化缸中會有舍利出現,舍利又作「舍利子」。意為屍體或身骨,佛教稱釋迦牟尼遺體火焚後結成的珠狀物。後來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燼。由於坐化的高僧不必火化也可出舍利,坐化缸就成為高僧得道升天的重要形式。佛門中常用的坐式是結跏趺坐,修禪入定大多採用這種坐式,據說,定力深的信徒,臨終時能夠預知死亡時間,安然而逝。因此坐化又稱坐亡、坐脫、坐逝等,歷史有關記載甚多。如唐代黃濤《蒲山靈岩寺碑銘》記載:「了公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肉不壞。」又如清代姚福均《鑄鼎余聞》卷四記載:「五代間,布袋和尚於奉化岳林寺東廊坐逝,偈雲: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這中間又指出了和尚在坐化後屍體不腐的事實,從出土的坐化缸中發掘的和尚遺跡中確實有例證,如越南北部寧省曉廟內的一座佛塔中,發現一具兩百八十多年前坐化的和尚肉身,和尚法號儒知,死於1732年。儒知體內器官保存完好,但由於出土後的保護原因致使身體外觀一眼窩受損,雙臂自肘部折斷。1998年11月15日,在位於四大佛教聖地的九華山中,發現了兩具在坐化缸中坐化高僧不腐的屍體,其一是地藏王菩薩的。它是古朝鮮國的王子,唐肅宗在至德兩年來中國,選中九華山作為道場,時年24歲。99歲圓寂,信徒們將它放入坐化缸內,稱為「缸葬」。3年後開缸,肉身不腐。其二是大興和尚的。大興生於1909年,安徽太湖縣人。17歲上了九華山,在百歲宮出家。1947年,他離開了香火鼎盛的百歲宮,來到了人跡罕至的後山雙溪寺。1985年2月初,大興不小心摔斷了腿,廟中和尚曾要為他醫治,他卻說:「大限已到,我該走了」。2月13日,他停止進食,但對寺中方丈說,他要保留肉身。2月19日,大家把盤腿而坐的屍體裝入缸中,缸中放入了30公斤的木炭和生石灰,然後蓋上蓋子,置於室外。農民們感念大興的好處,為他在缸外修了坐2米多高的磚塔,將缸封住。過了3年零9個月,寺中和尚想啟動缸看看大興身體是否成了肉身,因為九華山的肉身是從地藏王菩薩開始的,均是放置了3年零9個月後開啟的。經佛教協會長老們研究,決定再過一年。這樣,於1989年11月15日,拆開了磚塔,揭開了缸蓋,只見大興和尚的衣服已壞,串念珠的鐵絲也已銹掉,但其伸腿完好無損,坐在缸內肩背挺直,容貌安詳。以上這些事例中的屍體既未去掉內臟,又未用葯物處理,竟能如此完好地保存下來,真叫人感到不可思議。據說,道行高深的和尚預知到其死亡時間後,為了在他圓寂後其弟子能繼續瞻仰他的肉身,以達到不在而又無處不在的境界,通常採取坐禪的方式達到高深境界,當一個人入定時,可以做到控制呼吸和血液循環的流動,在這種狀態下,和尚可以長時間不吃、不喝、不動,是身體的需求和體內的細菌活動降至最低點,因此有助於這些高僧的遺體完整地保存下來,這就是「禪」的力量。
坐化的高僧在進入坐化缸中時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在缸外坐化後由他人抬入坐化缸中,另一種是在坐化缸中坐化而後由他人將缸蓋好。據說在第二種坐化方式中,和尚即將坐化(臨終)時,要有一定身份的方丈讓其盤膝坐在缸內,蓋上有開孔的「棺蓋」,待坐化者(死了)以後,再蓋上一個球狀的「寶珠蓋頂」,然後埋在很深的地下。這兩種方式不同,但過程均一致。首先,坐化者盤腿入定置於坐化缸內,兩腳交叉與缸底接觸,以臀部、兩膝支撐於坐化缸體內壁,形成一個底面三角形的穩定結構,藉以固定坐化著的身軀。其次,用缸蓋將坐化著露出缸體的部分固定,其中,缸蓋的中間留有一個圓孔,剛好能使坐化著的頭部從中間穿過。最後,坐化著露出缸蓋的頭部用缸頂蓋好並予以固定。在缸體、缸蓋、缸頂的銜接處均設有卡槽,從而使整個坐化缸結合緊密、渾然一體。為了使坐化的和尚免遭地中水汽侵害,埋葬坐化缸的地形也十分考究,一般選在高坡之上,地形向陽、乾燥之處。坐化缸的三重結構,一則能夠保持坐化者坐化時的姿勢,二則能以嚴密的結合方式保證坐化者在缸內不被來自缸外物體的侵害。
由於坐化缸內坐化的和尚一般均為修身高深的高僧,再加上坐化缸的製作工藝各地不一。戰爭及人為因素;使得能完整地出土、並能再現坐化者遺容的坐化缸,十分罕見。近些年在我市的考古發掘中,於南壇出土的坐化缸屬於最精美、完整的一個。現保存在臨沂市博物館內。坐化缸的發現,為研究古代的制陶工藝和佛教歷史,提供了實物依據,對於研究早期的工藝美術也具有一定價值。也給醫學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
Ⅲ 蓮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嗎
贊美同樣一個事物,會得到不同的道德。說植物的生殖器——花——漂亮是高雅,說動物的生殖器漂亮是下流。「加特」「金剛」(密義指男性生殖器)、「蓮花」(密義指女性生殖器)
為什麼蓮花成為中國民間代 表女陰最廣泛的素材呢?這恐怕是受佛教的 影響。 半坡仰韶文化彩陶魚 半坡仰韶文化抽象魚紋 舊石器時代的馬格德 魚紋的抽象演變鸛魚面斧陶缸(河南 臨汾閻村出土) 水鳥啄魚陶罐(寶雞北首嶺 出土) 魚吞鳥頭圖(陝西 武功游風出土) 廟底溝彩陶 120 藝術民族文化據佛典記載,在佛教始祖佛陀降生前,凈 飯王的宮廷中因池中突然長出一朵大如車輪 的奇妙白蓮花,王後摩耶夫人隨之感孕,後來 佛祖釋迦牟尼就降生在蓮花池裡。後來,釋迦 牟尼成道後,他轉法(佈道)時坐的座位,被稱 「蓮花座」,其坐勢亦稱「蓮花坐勢」。根據專家 考證,古印度人將蓮花作為母性生殖器的象 征和母親神的化身,在古印度的古典文學中, 常常以蓮花比喻美麗的姑娘。古印度人認為 蓮花的花瓣與女陰的外形相似,故以蓮花象 征女陰,蓮蓬象徵多籽,這種願望同中國遠古 的生殖崇拜完全吻合,加之中國原本就有以 花朵、花蒂作為女陰的象徵,因此,印度古代 的生殖崇拜表現物,隨同佛教傳入中國後,便 同佛教本身一樣,在中國生根發芽,廣泛傳 古人富有想像力,給蓮花以人格化,並衍生出「五子戲蓮」、「連生貴子」、「喜結連理」、 「荷花童子」、「鴛鴦荷花」、「鴛鴦戲蓮」、「蓮里 娃娃」、「本固枝榮」、「並蒂同心」、「和合二 仙」、「雙蓮圖」等許多祈求人丁興旺的吉祥隱 語。其中「鴛鴦戲蓮」、「鴛鴦荷花」是借鴛鴦、 荷花的同處共生的生態環境隱喻夫妻關系恩 恩愛愛,子孫滿堂;「荷花童子」、「蓮里娃娃」 借繁衍茂密的蓮花,隱喻早生貴子;「並蒂同 心」和「雙蓮圖」,借自然界發生稀罕少見的並 蒂蓮花這一吉祥徵兆,隱喻男女相愛、同心同 德,期盼雙胎,繁衍後代;「本固枝榮」借蓮花 地下盤根交錯、茂密繁盛的根莖,寓意多子多 孫,四世同堂;而「喜結連理」、「連生貴子」借 「蓮」與「連」之諧音,意多得貴子。「和合二仙」 其中一位手執蓮花,暗喻白頭偕老,子孫滿 堂。這些吉祥隱語都直接或間接地說明了蓮 花作為陰性象徵在中國的地位和影響。所以 當「魚穿蓮」等為母題的造型出現時,魚很自 然變成了陽性象徵,與象徵陰性的蓮花一起 表現男歡女愛和對生殖繁衍的嚮往。
http://www.docin.com/p-813081207.html
Ⅳ 什麼才是古法養魚呢
古法養魚,從最開始的養缸算起,至最後的綠苔初成,總共有刷缸,困水,養蓮,養水,養蟲,養苔,結合適當換水,最後放魚等諸多步驟,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刷缸是為了清潔缸壁,使缸壁更具有完好的呼吸作用。困水是為了通過陽光的照射釋放或殺死水中的有害物質,沉澱水中的雜質,同時吸引更多的微生物或水中生物入缸,以能更好的增加水中的有機物,培養有益菌,養蓮是為了適當的遮陽和更好的吸收魚兒的糞便,養水是為了青苔的養成,養苔是為了提供硝化細菌存在的場所,和魚兒綜合營養的提供,更會有利於金魚的發色,養蟲是為了先行為魚缸提供一個生態系統的相對平衡,以及為魚兒提供更好的食物,換水是為了及時去除缸內的各種雜藻的叢生,為青苔的生長掃除障礙。